学术投稿

肋骨骨折后迟发性血气胸20例诊治分析

李俊;陈燕;吴洪江

关键词:胸部外伤, 肋骨骨折, 迟发性, 血气胸, 诊治
摘要:近年来,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其中10%~15%的事故外伤为胸部外伤[1].钝性胸部创伤及可能伴随的肋骨骨折是胸外科医生去急诊科会诊的常见原因,在所有胸部外伤中占70%[1].胸部损伤导致外伤性血气胸的病例,临床治疗中很常见,但外伤性迟发性血气胸却不多见.本文回顾性总结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0例迟发性血气胸患者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现将相关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ERK1/2对巨核细胞增殖分化和血小板生成的调控作用及研究进展

    血小板由骨髓巨核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过程而终生成,在此过程中巨核细胞受到不同细胞因子及信号途径的有序调控.属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家族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也称p44/p42)是一类在细胞增殖和分化等重要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号传导分子.大量研究表明,ERK1/2与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血小板生成密切相关[1-3].本文主要从ERK1/2对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血小板生成以及与其他信号转导途径的协同作用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血小板生成的调节机制提供更深刻的认识,也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张舟;王军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在胆囊切除术中胆囊三角显示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术前B超测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壁厚度与术中胆囊三角显示之间的关系,指导手术时机与方法的选择,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4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以术前B超提示胆囊壁厚情况分为壁厚大于或等于4 mm组和小于4mm组,分析术中胆囊三角显示情况与胆囊壁厚之间的关系.结果 44例术中胆囊三角可显示率为54.54%,但其中术前B显示囊壁厚大于或等于4 mm显示率仅为12.5%,胆囊壁厚小于4 mm显示率为78.57%,2组在术中胆囊三角分离显示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B超测定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壁厚,可间接提示胆囊三角显露难易程度,指导临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时机与方法的选择,避免因胆囊三角显示不清而造成胆道损伤.

    作者:胡根德;格桑次登;李仁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留置胃肠减压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患者的插管出现意外脱落或在医护人员未同意的前提下患者将插管拔除,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管道脱出等[1],临床上很常见.留置胃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在临床发生率较高,而胃管是科室内应用较为广泛的导管,对患者鼻饲营养和胃肠减压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留置胃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后,会直接增加患者的痛苦,延误病情[2].本文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留置胃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作者:米娜;李洪艳;覃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PMMA成品仿真义眼片个性化加工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总结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成品仿真义眼片个性化加工及安装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眼科行义眼片安装的患者共225人(225眼),分别测量义眼和健眼的睑裂高度、眼球突度,水平动度和垂直动度,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义眼和健眼的睑裂高度和眼球突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义眼水平活动度(8.25±1.77) mm,约占健眼(20.23 ±2.86)mm的40.78%;垂直活动度为(6.16±2.05) mm,约占健眼垂直活动度(14.41±2.93)mm的42.75%.患者对义眼美容效果的满意度达92%,活动度的满意度达86%.结论 成品PMMA仿真义眼片个体化加工的方法简单,效果好,满意度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罗涛;韩非;赵雅静;蒋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诊治单纯性腹部锐器伤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技术在普通外科单纯性腹部锐器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普通外科用腹腔镜诊治单纯性腹部锐器伤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均明确诊断,其中胃裂伤2例,肝裂伤3例,脾破裂2例,小肠破裂14例,大网膜损伤4例,腹壁裂伤12例,肠系膜血管破裂1例,大肠破裂1例,单纯腹膜后血肿3例.腹腔镜下直接缝合修补、结扎、电凝、止血等治疗20例(47.6%,20/42),未特殊处理19例(45.2%,19/42),中转开腹3例(7.1%,3/42).结果 患者均获痊愈,无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诊治单纯性腹部锐器伤具有安全、准确性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凌云;何沙;卢永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8例行去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另选择25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 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能正常生活人数及轻中度病残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重度病残、植物生存及死亡人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早期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能显著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刘继新;依斯哈尔;王志丹;迪里夏提;李春丽;熊志刚;李文娟;庾建英;赵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外科手术学中隐性知识的教学

    知识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存在形态,显性知识指已经格式化、文本化的知识,它的传播比较容易,而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人的脑子里,它可以表现为一种智慧、经验甚至感觉,传播难度大.20世纪60年代,波兰尼(Michael Polanyi)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提出和研究了隐性知识的概念,并指出:“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他认为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和感知,是源于经验的.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外科手术学更是如此,有学者称之为技能学科.在手术学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对于这些知识或技能,如何进行教学,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是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之一.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一些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窦贺荣;周连生;韩景田;曲爱娜;张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视神经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 通过视神经管(OC)的解剖学观察,为视神经管减压术切开部位提供参考.方法 成年头颈部标本20例,观察OC的形态及测量相关数据,OC与筛窦和蝶窦的关系,眼动脉的走行等,寻找并确定手术标志.结果 OC的走行是从内上至前外下方向呈倒“八”字形,左、右侧OC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36.54°±1.98°)、(36.52°±1.73°).OC与筛蝶窦的关系分为蝶旁型、筛旁型和筛蝶型.OC分内侧壁、外侧壁、上壁和下壁,有颅口、眶口.内侧壁长、薄;颅口呈横椭圆形,眶口呈竖椭圆形,OC中部横截面近圆形,是视神经管狭窄的部位.沿OC的眶口向后,可见一条反光带即OC,32侧可见视神经管隆突,8侧未见明显的视神经管隆突.眼动脉在OC内与视神经的关系为:在颅口位于视神经内下方占80%,在管中部均位于视神经正下方,在眶口位于视神经外下方占85%.结论 OC内侧壁薄,眼动脉穿行在OC内,位于视神经的内下方、正下方、外下方.视神经管减压术切开部位宜选择在内壁与上壁交界处,尤其在接近颅口处,以避免术中损伤眼动脉及颈内动脉.

    作者:邓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利用输精管切除术建立附睾管腔酸性微环境破坏大鼠模型

    目的 探索采用输精管切除术建立大鼠附睾管腔酸性微环境破坏的方法.方法 SPF级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选取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5只、手术模型组35只.2组动物行输精管切除术后于相同条件下饲养8周,采用敏感的pH试纸检测附睾各节段pH变化并通过HE染色检测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大鼠附睾头部、体部与尾部的管腔结构变化差异显著,表现为管腔直径增大或扭曲,管腔间隙狭窄,精子密度增高,管腔液pH值均显著升高而酸性环境被破坏(P<0.05).结论 输精管切除术能够成功建立术后附睾管腔酸性微环境破坏大鼠模型,方法简单可靠,可应用于男性不育与避孕及相关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

    作者:冯潇;程胖;赵洁;李伟;张远强;李臻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带抽风系统的病理标本柜的设计与使用

    外科手术因各种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等,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病理标本,术后手术室要暂存手术标本,每天集中送检,以明确病理诊断.为了防止标本腐烂,一般采用4%甲醛浸没标本.然而,甲醛挥发的气体既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1-2],也污染病理标本室的环境.因此,为了降低病理标本存放室甲醛的浓度,改善室内环境,我院手术室设计安装了带有抽风系统的病理标本柜,经过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聂智容;刘宿;颜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胰腺移植手术方式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者晚期并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造成患者致残、致死.在糖尿病的所有治疗手段中,胰腺移植分泌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模式接近于生理,可长期稳定地控制血糖,尽量减少血糖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或改善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Kelly和Lillehei早在1966年就开展了世界上第1例胰腺移植手术,经过数十年的的发展,目前该手术已被美国糖尿病协会接受为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ESRD)的标准治疗.本文就胰腺移植主要手术方式、手术过程进行综述,探讨胰腺移植手术中供胰的修整及内、外分泌的引流方式的处理.

    作者:黄蔓;刘胜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浓度大肠杆菌制作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探讨

    目的 采用不同浓度大肠杆菌制作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方法 选取SD大鼠36只,每组1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高浓度及低浓度组给予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注射大鼠前列腺,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切片观察并做炎症评分及细菌检测.结果 高浓度组4只大鼠死亡,高浓度以及低浓度组炎症评分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低浓度组使用的细菌浓度更符合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理表现,且动物死亡率低,适用于大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江川;刘城城;韩广玮;叶钢;易善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全麻开胸术中彩超检测膈肌厚度对呼吸动力学的评价

    目的 为了探讨膈肌厚度与呼吸功能的关系,对全麻开胸患者术中进行膈肌厚度检测并评价其呼吸动力学参数.方法 选择110例肺叶切除手术病例在开胸术中采取直视下彩超测量膈肌厚度,术前后检测呼吸动力学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膈肌厚度在4 mm组和5 mm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膈肌小于3mm组和大于6 mm组的病例,5 mm组的肺功能达到佳,大于6 mm组差(P<0.05).结论 膈肌厚度是影响呼吸功能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肺脏功能受到损害条件下是评价呼吸动力泵代偿能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强华;周钢;杨秀娟;邢宇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足跟内侧弧形小切口在跟腱炎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跟腱炎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性疾病,大多数患者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对于顽固性跟腱炎患者往往需要手术.传统大切口清理术局部并发症多,我科近年来采用足跟内侧弧形小切口进行微创手术,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39 ~ 60岁.病程8 ~48个月.体质量73~ 98 kg,平均79.6 kg.均有跟腱止点肿块,局部压痛,穿鞋时明显,踝背伸受限.X线片:均有跟骨后上角凸起,根据磁共振记录跟腱病变的位置、长度和横断面病变面积的百分比值(本组病例跟腱病变小于50%横断面直径,长度小于6 cm).除外其他后足疼痛的疾病.均经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效果不明显.

    作者:杨学桥;潘洪阁;王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的进展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以及人工流产率的渐升,产科出血(obstetrics hemorrhage,OH)的发生率亦有相应上升.产科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2].减少产科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临床治疗的首要目标.以往保守治疗效果不确切,而外科手术治疗因创伤大、并发症高、甚至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而不被患者接受.自1979年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首次治疗产科出血并取得成功后[3],UAE以创伤小、操作灵活、保留子宫等优点得到迅速发展[4].本文就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的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朱静;李幼飞;李真;杨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95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置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水平进步,9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不断增多,老年人社会活动增加,长寿老人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长寿高龄老人由于自身生理特点,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难度大,极易发生并发症.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院对6例9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无1例发生并发症,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畅;张玉梅;杨昌凤;易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肋骨骨折后迟发性血气胸20例诊治分析

    近年来,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其中10%~15%的事故外伤为胸部外伤[1].钝性胸部创伤及可能伴随的肋骨骨折是胸外科医生去急诊科会诊的常见原因,在所有胸部外伤中占70%[1].胸部损伤导致外伤性血气胸的病例,临床治疗中很常见,但外伤性迟发性血气胸却不多见.本文回顾性总结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0例迟发性血气胸患者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现将相关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陈燕;吴洪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肝性脊髓病7例颅脑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肝性脊髓病(HM)患者颅脑MRI表现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确诊为HM男性患者7例,年龄33~58岁.有慢性肝硬化病史1 ~11年,乙肝后肝硬化4例,丙肝后肝硬化1例,慢性酒精性肝硬化2例,其中曾行脾切除及门脉分流术4例.所有患者均行GE 1.5 T超导MRI常规扫描、颅脑CT、MRI、肝功能和血氨等检查,4例行脊髓MRI.结果 7例患者中颅脑CT有轻度脑萎缩2例,脊髓MRI无异常信号4例.MRI扫描结果,7例颅脑对称性双侧苍白球、3例于中脑大脑脚及内囊前肢T1WI像不同程度的高信号,7例T2WI像和FLAIR无异常表现.结论 HM时颅脑MRI苍白球特征性改变是T1WI高信号,脊髓MRI变化不明显,这一变化有助于HM的诊断.

    作者:付学锋;万东君;张新宇;李玉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其气管切开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气管切开(ET)组和晚期气管切开(LT)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各时间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等,对比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ET组患者PaCO2、DO2、VO2以及PaO2水平明显优于LT组(P <0.05);ET组患者其PDT后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LT组(P <0.05);ET组患者其ALI或ARDS、难治性肺炎、MODS的发病率以及重残及死亡率明显少于LT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的肺通气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廖开友;王胜强;徐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先天性食管闭锁1例

    先天性食管闭锁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发病率较低,该病要求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否则预后不佳.我院收治先天性食管闭锁1例,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男,G3P2,母孕32周,经阴道分娩10 min后入院,患儿口中吐沫,唇发绀,可见三凹征,双肺闻及散在哕音.临床怀疑吸入性肺炎或肺透明膜病.行X线检查示(图1a):双肺透亮度可;上纵隔区见囊状低密度影,片内胃肠道未见积气;疑食道发育异常.观察2d示患儿口中吐沫,排便少.

    作者:李亭;王军;郭春梅;何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