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 国际刊号:1672-8270
  • 国内刊号:11-5211/TH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200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373
  • 全年订价:499.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2016年5期文献
  • 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7例病理诊断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对其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SCT平扫可以清楚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脂肪间隙、密度、钙化灶以及生长方式等;对病变组织进行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静脉期较动脉期明显增强,延迟期较静脉期明显增强;低危病例肿瘤以<5 cm、形态规则、脂肪间隙清晰、密度均匀及腔内型生长为主,而高危病例肿瘤以≥5 cm、形态不规则、脂肪间隙模糊、密度不均匀、腔外型及混合型生长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4,P<0.05)。结论:MSCT可初步判断小肠间质瘤的良恶性及其程度,有利于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及预后评价。

    作者:曾金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识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8例诊断为AECOPD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NIPPV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及72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评分及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转归情况及NIPPV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血气分析中,NIPPV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RR及HR在治疗后24 h及72 h均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GCS评分均明显升高;NIPPV组与对照组比较,24 h及72 h的PaO2、PaCO2、HR及GCS评分均存在差异(t=11.29,t=9.19,t=9.21,t=11.23,t=10.30, t=7.28,t=10.34,t=6.69;P<0.05)。NIPPV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较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7,x2=8.32,P<0.05);院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0,P>0.05)。NIPPV组部分患者出现初期不适、面部皮肤充血糜烂、轻度消化道不适症状及恐惧心理,经对症处理后均改善。结论:NIPPV治疗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识障碍的患者,可有效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及CO2潴留,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龙训辉;王齐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患者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检查图像,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对图像进行综合评价。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似然比及Kappa值等指标,并进行准确率判断。结果:55例病例中,CTA发现47例48个动脉瘤,DSA发现49例50个动脉瘤;CTA诊断的脑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8%、100%和96.3%。结论:本研究揭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高,可用于筛查脑动脉瘤和指导治疗,但检查仍有一定的假阴性,不能完全取代DSA。

    作者:闵晓黎;和国祥;何敬;万启南;万春平;吕红玲;李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脑电地形图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早期干预及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早期判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所致脑血流低灌注量程度、脑细胞功能损伤程度及恢复情况,评估预后减少因过早终止治疗而出现的后遗症发生率。方法:采用16道脑电地形图仪(BEAM)和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HIE患儿于初诊治疗前、出生后30 d、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进行BEAM和TCD的检测。结果:BEAM对HIE患儿脑功能的评定具有特异性,尤其以恢复期的检测意义更为重要,TCD在急性重度HIE患儿存在严重的低灌注量,且低灌注程度与脑细胞损伤程度成正比。结论:新生儿期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可塑性强及代偿能力好的脑发育关键时期。BEAM和TCD应早期介入HIE的诊断、治疗及康复评定的全过程,侧重在恢复期的追踪,及时为临床提供科学信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韩国超;何冬若;李杰;朱颖;王晓娟;梁丽杰;张天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种成像检查在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应用于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影像学确诊的肝肿瘤患者,分别进行CDFI、超声弹性成像(UE)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将其影像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三种检查手段对肝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结果:对104例患者的115个肿物经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肝恶性肿物97个(占84.34%),肝良性肿物18个(占15.66%)。CDFI对肝脏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良性为55.56%,恶性为74.23%;CDFI对良性肝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与CEUS、UE相比均无差异;在良性、恶性肝脏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方面,CEUS高于CDFI和UE。CDFI联合UE和CDFI联合CESU检查对肝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x2=2.20,P>0.05)。结论:CDFI是肝肿瘤定性诊断的基础性方法,对于肝脏不典型或微小病灶,可结合运用CEUS或UE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姚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6例确诊的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将其分为出血组(45例)和无出血组(51例);同时选择体检的4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利用CDFI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包括门静脉(PV)及脾静脉(SV)二者的内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等,并将3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患者无论出血与否,血管内径均具有明显增加,平均血流速度较慢且门静脉血流量较大,出血组、无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9, t=3.670,t=4.750,t=3.951,t=6.116,t=5.371;P<0.05)。结论:CDFI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察无创简便、其检测参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龙辉;任战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脑脊液及颅脑CT检查在病毒性脑炎患儿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及颅脑CT检查结果的特点,为临床诊治病毒性脑炎患儿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1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及CT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及CT表现特点,比较脑脊液检查结果与CT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脑积液检查提示:颅内压增高为61例(占52.14%)、蛋白质>0.5 g/L为43例(占36.75%、白细胞水平升高为67例(占57.26%)、中性粒细胞升高39例(占33.33%)、淋巴细胞升高37例(占31.62%),糖浓度<3.3 mol/L17例(占14.53%)。颅脑CT诊断异常患儿为98例,其中轻度异常为21例、中度异常为57例及重度异常为20例。脑脊液检查诊断异常率为94.02%,显著高于CT检查异常率的83.7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31,P<0.05)。结论:脑脊液检查更能敏感的反映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二者联合应用可全面反映患儿病情及病灶部位情况,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袁立华;张颖颖;亓子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CT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CT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临床筛选可疑脊柱结核患者,先行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针对脊柱受累情况进行CT检查,对诊断结果与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病理诊断符合脊柱结核59例,转移性骨肿瘤3例,化脓性脊柱炎1例;随访结果符合脊柱结核4例;1例正常。全身骨显像联合CT诊断脊柱结核60例,其中误诊2例;2例诊断转移性骨肿瘤与病理诊断相符;1例未见异常;5例描述性诊断。联合诊断脊柱结核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60.0%,准确率为89.7%,假阳性率为40.0%,假阴性率为7.9%,阳性结果预测值为96.7%,阴性结果预测值为37.5%。结论:99Tcm-MDP 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CT诊断脊柱结核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可指导CT扫描范围的选择,提高脊柱结核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杨兴;刘启榆;陈正国;何瑜;王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气生化仪与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急诊生化检验应用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血气生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钾、钠、氯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为血气生化仪在急诊生化检验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101例急诊入院患者,同时抽取动、静脉血,采用血气生化仪和全自动生化仪进行电解质检查,并对两种仪器所测相同项目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L80型血气分析仪所检测的钾、钠、氯离子浓度均低于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测得结果,对两种仪器所测各项目结果分别做相关性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97,r=0.992,r=0.989;P<0.05)。结论:血气生化仪检测钾、钠、氯离子浓度虽然与全自动生化仪有差异,但相关性较好,同时因其检测速度快,为对患者病情作出快速准确判断,使用血气生化仪做为初步参考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纪铁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椎间孔镜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脊柱内固定系统(TESSYS)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治疗的CLDH并术后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64例患者,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对患者腿痛进行评分;采用JOA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采用MacNab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手术随访,有60例患者(占93.75%)术后1年未出现复发情况,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VAS评分明显下降,术后1年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优良率为85.94%。结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LDH安全有效,且优良率较高。

    作者:孙利明;智新力;赵志远;霍霁;康献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微量肉汤稀释法在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低抑菌浓度(MIC)的准确性进行评价,为其应用推广奠定基础。方法:收集351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自动化仪器法检测抗菌药物的MIC,比较两者药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微量肉汤稀释法与自动化仪器法的药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药敏检测结果无明显的差异。结论:微量肉汤稀释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利用该方法检测抗菌药物MIC的成本低于自动化仪器法,药物选择更加灵活,可应用于常规工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作者:吴倩倩;孙铭艳;王保强;王楠;陶元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胰腺癌TOMO高剂量少分次放射治疗后胃镜下黏膜损伤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高剂量、少分次模式治疗胰腺癌的胃镜下胃肠黏膜损伤表现,及其与剂量学和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3例胰腺癌患者,并接受TOMO设备治疗,按照高剂量少分次剂量模式,放射治疗前(1周内)及放射治疗结束后(1周内)均行胃镜检查。采用CTCAE v4.0分级标准和胃镜下黏膜反应标准分级,分析胃镜下分级与CTCAE分级、临床因素、胃及十二指肠剂量体积参数间的关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胃镜下分级的影响因素。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十二指肠Dmax与胃镜下≥2级放射性胃肠损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r=0.523,P<0.05);十二指肠Dmax、D1(1 cm3所接受的大剂量)、D3(3 cm3所接受的大剂量)、V45与≥胃镜下3级放射性胃肠损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r=0.599,r=0.464,r=0.428, r=0.465;P<0.05)。十二指肠Dmax、D1、D3、V40、V45与≥胃镜下4级放射性胃肠损伤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r=0.497,r=0.457,r=0.464,r=0.441,r=0.47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胃镜下放射性胃肠黏膜损伤分级与CTCAE分级、临床因素及剂量参数间无差异。结论:胰腺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高剂量、少分次模式治疗后,胃镜下胃肠黏膜损伤的发生与主观症状、临床因素及剂量学因素无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纤;任刚;李莉琴;夏廷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病变大小对剪切波弹性大值评价乳腺病变良恶性诊断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病变大小对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大值(Emax)评价乳腺病变良恶性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60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的乳腺患者(288例乳腺病灶),按照常规超声下病变大直径1.5 cm为分组依据,其病变大直径<1.5 cm为小结节组,≥1.5 cm的划分为大结节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诊曲线(ROC)确定Emax值评价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临界值,计算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告值(PPV)、阴性预告值(FPV)和准确度(ACC)。结果:应用Emax参数值评价288例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临界值为57.42 kPa,小结节组病变153例,以57.42 kPa为诊断临界值,其SEN、SPE、PPV、FPV和AC分别为0.804、0.944、0.860、0.918和0.895。单独计算小结节组的诊断临界值为46.51 kPa,以此计算所得的SEN、SPE、PPV、FPV和AC分别为0.870、0.935、0.851、0.943和0.915,SEN明显提升;大结节组诊断临界值由57.42 kPa调整为60.45 kPa时,其SEN、SPE、PPV、FPV和AC无变化。结论:应用Emax值评价乳腺病变良恶性,应根据病变大小调整诊断临界值,对于直径<1.5 cm的病变,诊断临界值调低为46.51 kPa可明显提高SEN,ACC亦有小幅提升,而SPE仅轻微下降。

    作者:史宪全;李俊来;胡向东;钱林学;马棣;张宏;朱紫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肝癌超声血流特点与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肝癌血流特点,探究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切除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的肿瘤血流信号,并以此为根据进行血流分级,同时检测血流阻力指数(RI)及相对灌注率;术后取肿瘤组织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肿瘤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观察术前肝癌超声血流特点与肿瘤组织MVD及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随着肝癌血流分级的增高,肿瘤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及MVD也明显增高,以Ⅲ级患者的VEGF阳性率及MVD计数高,分别为85.0%及(51.8±20.5)个;不同血流分级患者的VEGF表达及MVD比较差异显著(x2=11.673,P<0.05)及(F=17.892,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血流分级与肝癌组织VEGF表达及MVD显著相关(x2=11.673,P<0.05);相对灌注率与VEGF表达、MVD显著相关(r=0.38、0.42,P<0.05), RI与MVD的相关性明显(r=0.47,P<0.05),而与VEGF表达无关(r=0.13,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特点的一种无创检查,联合VEGF及MVD这两种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对肝癌的血管生成状态进行有效的评价,为肝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作者:李新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在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流变学联合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在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液流变学联合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4例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时选择8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对两组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血糖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联合检测HbA1C及血液流变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脂指标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酷(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9.70,t=11.37,t=29.60;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HbA1C及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HbA1C、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等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3.16,t=3.32, t=3.08;P<0.05);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与HbA1C间呈高度正相关(r=0.948, r=0.951;P<0.01);血浆黏度与HbA1C间也存在明显相关性(r=0.863,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与HbA1c可有效反映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病情变化,对临床诊治意义重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关荣春;李亚东;丁冠文;牟广辉;张显坤;曲妍;邢影;车力群;田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预埋留置针在肿瘤放射治疗增强CT模拟定位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预埋留置针与带翼头皮针在肿瘤放射治疗增强CT模拟定位的量化比较,研究预埋套管针在其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912例接受放射治疗前增强CT定位的患者,按照CT定位日期将单数日定位分为对照组(965例),双数日定位分为观察组(947例)。对照组患者行增强CT扫描前技师摆位后进行头皮针穿刺,连接高压注射针筒;观察组患者增强CT模拟定位预埋留置针,于增强CT前检查回血正常后连接高压注射针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外渗发生率、扫描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以及平均定位时间。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扫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x2=23.701,x2=8.874;P<0.05);外渗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4.349,x2=5.907;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了平均定位时间,两组比较有差异(t=48.592,P<0.05)。结论:预埋留置针在肿瘤放射治疗增强CT模拟定位中,极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扫描成功率,降低了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和静脉炎发生率,缩短了放射治疗患者增强CT模拟定位时间及等候时间。

    作者:童芳;蔡博宁;黄玉荣;赵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胎心监测仪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窘迫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胎心监测联合脐动脉收缩期高血流速度(S)与舒张期低血流速度(D)的比值(S/D)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产科足月及过期妊娠的280例住院产妇进行心监测联合脐血流S/D监测,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158例),胎心异常组(21例),S/D值异常组(33例),双异常组(68例),观察四组孕妇胎心监护及脐血流与胎儿窘迫的关系。结果:胎心监测联合脐血流S/D监测均出现异常的孕妇中,其发生羊水过少(66.2%)、脐带绕颈(35.3%)、羊水污染(79.4%)、Apgar评分<7(50.0%)及宫内胎儿窘迫(44.1%)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5,x2=13.54,x2=66.34,x2=11.90,x2=8.37;P<0.05)。结论:胎心监测联合脐血流S/D监测进行预测胎儿窘迫,与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相比其效果更好,可减轻孕妇心理及经济负担。

    作者:宋学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影像学变化,评估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其诊断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110例临床症状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进行MRI检查,对照组进行常规CT检查,并均经手术或关节镜检查证实。根据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手术或关节镜检查进行比较分析,评估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采用MRI检查的观察组患者中,110例半月板MRI诊断内侧半月板损伤51处,外侧半月板损伤40处;I度损伤28例,II度损伤43例,Ⅲ度损伤20例;观察组与手术或关节镜检查比较无差异(t=0.416,t=0.323,t=0.121;P>0.05);对照组与手术或关节镜相比,膝关节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1,P<0.05)。结论:MRI可通过膝关节半月板的形态及信号改变判断其损伤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十分可靠的依据,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强军;赵栓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风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4例住院期间经不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急危重风湿性疾病住院患者,根据激素冲击剂量将其分为A组(54例)与B组(10例)。A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0.5~1.0 g/d)治疗3 d;B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0.25 g/d)治疗3 d。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炎性指标以及近期内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A组患者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差异;②治疗后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5,P<0.05)。结论:给予更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对于急危重风湿性疾病,急需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给予500 mg或1 g剂量连续3 d冲击,可以更快、更有效的控制病情进展。

    作者:尚健;昌路艳;姚合斌;康怡;陈亚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指标联合检测评价维生素C治疗糖尿病合并胃溃疡的效果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3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根据患者就诊ID号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和干预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糖和抗幽门螺杆菌(HP)三联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维生素C口服。使用卡式幽门螺杆菌检测仪检测幽门螺杆菌,6个月后复查两组病例的血糖、血脂、胃溃疡及炎症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均显著改善,两组相比干预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t=1.23,t=1.35,t=2.63,t=1.07,t=0.77;P<0.05);两组的胃液pH值、血清胃蛋白酶(PGI)、胃蛋白酶(PGII)和PGI/PGII均明显改善,两组相比干预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t=1.45,t=1.67,t=2.33,t=1.55;P<0.05)。结论:维生素C对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的血糖、血脂、胃功能及炎症反应均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同时,卡式幽门螺杆菌检测仪能简化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作者:李文媛;宋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hilips DR维修五例

    DR是在X射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模拟与数字转换(analog to digit,A/D)后直接进入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分析和保存。数字图像具有较高分辨率,图像锐利度好,细节显示清楚;放射剂量小,曝光宽容度大,并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等优点,还可实现放射科无胶片化,科室之间、医院之间网络化,便于教学与会诊[1]。因此,广泛应用于现代医院医学放射影像诊断领域。该机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胸部、颈椎、腹部、盆腔以及四肢等部位的检查。

    作者:李海瑛;杨畅宇;王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电图机2例故障分析与工程维护

    以ECG-6511型心电图机(日本光电)为例,进行故障分析与工程维护方案[1-2]。

    作者:晋亚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麻醉机常见故障分析及维护改进措施

    麻醉机是由机械回路将麻醉药(剂)送入患者的肺泡,形成麻醉药气体分压,弥散到血液后,通过血液传送到达体内各器官,在一定时间内使机体暂时失去知觉和反射,以达到麻醉的目的[1-2]。麻醉机能够实现全身麻醉、供氧及控制呼吸等作用,是现代医院顺利进行手术的必备设备之一。了解麻醉机的常见故障,掌握一定的维修技术和维护保养措施,一方面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质量,为临床抢救和治疗提供保障;同时延长麻醉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作者:姚金芳;彭俊彦;张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ECG-6511心电图机维修案例分析

    ECG-6511心电图机是单道模拟式心电图机,该产品结构简单,性能优良,稳定性强,抗干扰性能好,目前许多医院仍在使用。在心电图机结构原理与整机电路更新方面,ECG-6511具有代表性,动圈反馈式记录仪替代机械盘香状弹簧式记录仪,集成放大电路替代了单个元件组合的放大电路,走纸速度控制电路也被传感反馈式替代,整机性能大有进步。从噪声系数,共模抑制比,抗干扰性能及可靠性、稳定性及频率响应都得到了提高,在心电图机领域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因此,有必要总结维修经验,探讨发生故障的解决方案。

    作者:陈万凯;贾灵芝;于鹏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OMATOM Emotion CT球管结构与常见故障

    SIEMNS SOMATOM CT机型所用球管主要有Dura系列和station系列,其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结合西门子系列螺旋CT球管的结构特点及故障代码,提出日常维护和保养方法。

    作者:李自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目的:加强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解决医疗器械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分析医疗器械生产厂商、销售商及医疗机构等环节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的现状;指出条形码在各环节不通用的弊端;提出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结果:通过开发配套的标准化管理软件和终端,实现医疗器械条形码标准化管理。结论: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的标准化,可实现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加强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简化医疗器械生产、购置和使用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流程,有效提高医疗器械管理效率。

    作者:唐昊;朱敏;张和华;向华;吴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医学工程学科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的工作职能。方法:参照医学工程学科核心功能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复杂性和难点问题,指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工作重点所在,并结合实际设备维修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是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重心,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具有专业优势。结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学科专业优势及核心职能是监测、上报医疗器械的检测结果,并能够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学院校高值耗材管理的分析与探讨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高值耗材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根据高值耗材的管理现状,对管理中的供应商遴选、市场机制价格、合同审核与验收,以及科研人员、供应商和管理人员三方共赢等关键环节展开讨论,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通过强化预算审核、严格供应商评价以及深入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高值耗材的管理效益。结论:医学院校高值耗材的规范管理对于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构建科学的高值耗材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喆;孙杰;赵志强;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用材料精细化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医用材料精细化管理系统在口腔专科医院的应用及运行效果评价。方法:设计口腔医院医用材料精细化管理流程,将医院医用材料按照高值耗材、常规耗材两类进行可追溯二级库管理。结果:口腔医院可追溯精细化管理模式上线后运行平稳,实现了医用材料可追溯,使医用材料的管理更加科学、便捷、精细和透明。结论:建立和完善规范化、信息化的医用材料可追溯二级库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挖掘医院管理内涵,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升医院经营效益。

    作者:王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建立医疗设备培训师体系探讨

    目的:探讨建立医疗设备培训师体系的构想,使医疗设备操作人员更好掌握操作技能,医用仪器发挥大功能。方法:借鉴国外医疗设备培训师的理论与实践,从医疗设备培训师的定义、医疗设备培训师的职能以及医疗设备培训师的培养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医疗设备培训师的职能可分为:①定期对临床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晋升及操作考核,指导临床人员安全用械:②进行临床工程研究工作,以及医疗设备的使用、评价和反馈工作。结论:通过人才的选用提拔、参加新进医疗设备的培训以及参加医疗设备厂商的培训等方法,可加强医疗设备培训师的职能培训,确保医疗设备在临床上的高度和高效实用,以有效提高医疗设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金鑫;贾偈;唐靓;龚纯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型可伸缩封闭负压吸引装置在深度压疮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可伸缩封闭负压吸引(VSD)装置,用于治疗创面较深的深度压疮。方法:采用多圈螺旋状引流管、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侧孔、推杆(外螺纹握持部)、定位部(包括内螺纹)、内孔、外孔等器材制作新型可伸缩VSD装置。其敷料为立体结构,可填充创面深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创口的生长情况,向外拉动推杆,缩小由引流管和VSD敷料共同构成的圆锥体的体积和深度,以继续对创面进行吸引,避免多次手术。结果:新型可伸缩VSD装置设计科学,构造合理,操作方便;所采用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不黏连创面,有效防止再次损伤,减轻患者换药时痛苦;引流管设计为多螺旋状,与敷料构成圆锥立体结构;置于创口较深的伤口时,能够实现从创口深处至浅处的无缝覆盖,提高吸引效率,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口变浅时,可以通过收缩引流管改变深度,避免多次手术治疗,降低病患痛苦。结论:新型可伸缩VSD装置敷料材质选择合理,多螺旋状引流管结构设计科学新颖,装置整体可操作性强,适用于深度压疮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仲霄鹏;吴彩风;刘明明;丁小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ysmex HST-302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复检规则的优化及验证

    目的:以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41条为基础,根据医院病源及病种特点,对检验科正在使用的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进行评估并优化;在建立双向通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适合科室实际工作的复检规则。方法:①连续收集2周应用Sysmex HST-302血液分析流水线检测的所有全血样本1072例,自动推片染色;②由2名形态学主管技师双盲法镜检,以国际血液学专家组制定的12条镜检阳性判断标准为依据,每人各分类200个白细胞、并同时观察红细胞、血小板的大小、形态及分布;③应用Labman软件,以镜检结果为标准,对第九套复检方案和建立双向通讯后的新方案进行比对,计算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及复检率。结果:①第九套复检方案的真阳性率为13.15%,假阳性率为11.94%,真阴性率为70.06%,假阴性率为4.85%,复检率为25.09%;②优化后复检规则的真阳性率为11.75%,假阳性率为7.65%,真阴性率为77.15%,假阴性率为3.45%,复检率为19.40%,前后均无确诊意义的血细胞漏检。结论:复检规则优化后仪器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复检率,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唐玉凤;陈艳佩;董美衬;陈勋;郭慧娟;尚晓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低浓度造影剂在双能谱CT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调查有效应用低浓度造影剂在超重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双能量光谱成像模式。方法:选取40例心率<70 bpm、身体质量指数(BMI)>26拟行冠状动脉CTA的患者,采用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滤过反投影(FBP)算法重建120 kVp多能量图像;B组采用70 keV单能量图像重建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两组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进行常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测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的强化值(CT值);分别测量和计算主动脉、心室肌肉、心室和皮下脂肪的噪声值(SD值);采用5级图像质量判断标准对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记录和计算有效剂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LAD、LCX和RCA的平均CT值为(389.6±54.3)、(421±61.3)和(415.3±58.4),与B组的平均CT值(379.4±48.3)、(356.7±55.8)和(402.9±77.2)相比均无显着差异。结论:双能谱的CCTA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为老年患者、肾功能受损者提供更好的选择。

    作者:王子真;吴新淮;韩威;陆军良;胡刚;陈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数字可视化检影装置与传统检影镜的有效性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数字可视化检影装置和传统检影镜的测量有效性。方法:用50个等效球镜度为10.00~-5.00 D,柱镜度为0.00~2.50 D的实验镜片,在模拟眼上模拟50个不同的屈光状态,编号为1~50;由同1名高级验光技师分别用2种不同检影镜检测,工作距离采用0.67 m,实验结果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种检影镜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区别。结果:两种方法在球镜、柱镜及轴向测量中,结果均显著正相关(r=0.978,r=1.070,r=0.978);回归分析均存在线性联系,新装置测量球镜、散光及轴向较传统检影镜分别相差-0.25 D、+0.032 D、+2.96度。结论:数字可视化检影装置与传统检影镜相比,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散光度和轴向区别较小,而球镜存在-20.25 D差别,其误差来源于传统检影方法,新装置在球镜度数检测中更加精确,在临床及教学中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金晨晖;廖素华;滕坚;李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婴幼儿胸部DR摄影低剂量曝光条件研究

    目的:探讨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低剂量曝光条件。方法:前瞻性选择160例婴幼儿(0~2岁)胸部DR摄影;按曝光形式不同分为自动曝光模式(200 mA)、手动曝光0.25 mAs、0.32 mAs以及0.40 mAs4组,每组分别选择80 kV及90 kV进行曝光。源图像距离(SID)为110 cm;照射野0~1岁为22 cm×24 cm;1~2岁为25 cm×30 cm。所得图像由3名以上医师双盲评价打分,记录面积-剂量乘积(DAP)和入射表面剂量(ESD)的数值,并对DAP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0.25 mAs组图像质量稍低于其他组,但各组图像质量相比无差异(F=2.98,P>0.05)。手动曝光0.25 mAs、0.32 mAs及0.40 mAs组较200 mA自动曝光模式组DAP值,80 kV曝光条件下0~1岁减少了55.95%,45.83%,17.85%,1~2岁减少了61.97,60.91%,42.95%;90 kV曝光条件下0~1岁减少了43.21%,36.18%,6.03%,1~2岁减少了59.81%,49.38%,38.3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825,P<0.05)。80 kV和90 kV两种曝光条件间采用t检验,分别进行两两比较,90 kV的DAP值明显>80 kV,0.25 mAs、0.32 mAs、0.40 mAs及200 mA,0~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6,t=6.816,t=18.410,t=2.417;P<0.05);1~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9,t=26.140,t=4.651,t=1.916;P<0.05)。结论:婴幼儿胸部DR手动曝光选择80 kV、0.25 mAs和0.32 mAs及适宜的照射野曝光,既能够得到满意的图像,又能够降低患儿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作者:陈明;谢冬生;韩义;杭晓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强生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免疫急诊项目的性能评价

    目的:对强生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免疫急诊项目进行性能验证,为患者急诊检验项目提供准确和快捷的结果。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评价标准及美国强生公司提供的验证方案对生化免疫分析仪免疫急诊项目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 (TropI)、N端脑利钠钛前体(NTproBNP)及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βHCG)等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参考区间及携带污染率等检测指标进行验证,以评价其检测性能。结果: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Mb、TropI、NTproBNP及T-βHCG批内精密度CV值为0.58~2.02%,均<2.5%,批间CV值为1.43~3.15%,均<5.0%;正确度相对偏倚为-3.52~4.21%;检测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2值在0.9836~0.9998,斜率(a)在0.9865~1.0207;携带污染率为0.096~0.180%;参考区间验证符合率R均≥95%。结论: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免疫急诊项目的各项检测指标性能良好,符合急诊免疫检验工作的需求。

    作者:林丽云;刘小君;刘爱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系统及其质量控制

    目的:采取系列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TLD)系统质量控制措施,保证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稳定可靠。方法:制定质量控制体系文件,严格规范个人剂量检测流程,对个人剂量测量系统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定、期间核查及长期稳定性监测等质量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对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系统采取质量控制,在2014年的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个人剂量比对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比的剂量计单项性能|Pi|≤0.1,综合性能|B|+S≤0.1,比对结果为优秀。结论:对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系统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可行,个人剂量监测系统基本稳定可靠。

    作者:秦永春;余宁乐;王进;王福如;马加一;陈维;史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型精确放射治疗肿瘤靶区呼吸控制系统的研制

    目的:在实施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随呼吸运动而运动的人体器官要达到一定的精度较为困难。许多胸腹部器官均会伴随呼吸运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移,需对偏移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补偿。根据临床实际需求,研制出一套新型精确放射治疗中肿瘤靶区呼吸控制系统。方法:基于现有主动呼吸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与思路,研制由气囊、控制箱、患者手柄开关、电脑、控制箱、气囊自动控制器、呼吸传感器及通讯工具等构成的新型精确放射治疗中肿瘤靶区呼吸控制系统,选用Pneumotach型的PowerCube肺功能的呼吸传感器,运用C++高级编程语言编写呼吸控制系统的软件程序。结果:可较好地帮助患者进行呼吸控制,减少肺部肿瘤随人体呼吸运动而发生偏移,提高治疗准确性。结论:该系统集弥散、振荡及通气等功能于一体,可实现在现有仪器上进行改装,达到放射治疗中肿瘤靶区呼吸控制的设计目的,并成功用于临床。

    作者:麦海涛;岑铨华;李成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医用液体恒温箱的设计与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携带方便、价格低廉的医用液体加热保温装置,用于医用液体的加热及恒温保存。方法:采用单片机系统对温度进行控制,设定好温度后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并显示箱内温度,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加热模块启动,达到设定值后停止加热。结果:使用校准的水银温度计检验恒温箱的温度控制效果显示,恒温箱设置的温度值与水银温度计的指示温度数据无明显差异,恒温箱温度控制效果良好。结论:便携式医用液体恒温箱温度控制精确,分辨率高,温度波动幅度小,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文旭;陈清奎;李信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一种自设计漏电检测仪在杆状腔镜器械漏电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设计一种检测腔镜杆状器械漏电的装置,以有效解决因腔镜器械漏电造成的脏器副损伤问题。方法:在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设计漏电检测仪,实现杆状腔镜手术器械漏电检测与漏电点精确检测,并对2013-2015年期间医院手术腔镜器械进行检测验证。结果:应用漏电检测仪检测6500余件腔镜器械,检测出1138件绝缘层破裂漏电器械,检出率为17.5%,有效降低了腔镜手术器械漏电原因造成的脏器副损伤的发生。结论:新型杆状腔镜器械漏电检测仪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为手术以及器械安全管理与维护提供了检测器具,具有技术推广价值,可为建立腔镜器械使用追溯系统、实现腔镜器械闭环管理打下基础。

    作者:胡玉琴;刘红松;黄天翊;陈肖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远程胎儿电子监护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针对当前胎儿电子监护(EFM)中诊断主观性强、检测不便捷及检测时程短的问题,设计一种远程胎心监护软件系统。方法:从基本要素和需求分析入手,选择基于心电方式的胎儿和(或)母体心率记录仪作为采集设备,其他硬件要素包括孕妇手持智能设备、服务器及中央监护站;以ython为主编程语言,MySql为数据库,以蓝牙方式进行记录仪与手持设备间的通讯,以HTTP/TCP方式进行远程数据的传输,以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框架模式组织代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实现及测试完善。结果:完成以孕妇监测客户端软件、服务器软件及中央监护站监护软件3部分为主体的系统构建,结合基于心电的胎儿和(或)母体心率记录仪,可以实现20 h的远程实时监护、心率报警及生理参数分析。结论:满足病房-护士站系统或家庭-医院系统场景的胎心监护需求,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

    作者:李锟;张松;杨益民;赵鹏飞;何东之;杨琳;狄志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2001型野战车载式X射线机透视摄影架基本原理与故障分析

    目的:针对S2001型野战车载式X射线机透视摄影架的频发故障,在结合其结构及原理进行故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维修方法,以提高车载式X射线机透视摄影架的修复效率,增强技术保障能力。方法:分析透视摄影架的结构、功能与电路原理,运用故障分析方法分析故障现象与故障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效的维修方法。结果:通过故障分析,找出了透视摄影架微控制单元(MCU)板发生烧板、单片机配置不当、按键铁片断裂以及变频器受控系统损坏等常见故障成因,提高了修复效率。结论:野战车载式X射线机透视摄影架的故障频发主要部位是做不同运动的5个电机和相应的电路板及配套变频器,可根据故障分析找出有效的维修方法,从而提升野战车载式X射线机透视摄影架的维修保障能力。

    作者:黄佳维;李岩峰;戴丹;段新安;张亚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院冷链设施温度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研究医院冷链设施温度监控管理系统,对医院冷链设施的温、湿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并结合医院应用验证。方法: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物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实现系统硬件和软件平台的搭建,通过系统试运行和分析案例进行系统改进,实现系统的全面推广与应用。结果:系统经过1年的调试运行,能够准确有效地监控医院冷链设施的温、湿度异常,并及时给出现场声光提示和远程报警,有效提高医院冷链温度监控管理水平。结论:该系统能确保冷链设施温度监控的精细化管理,可提供安全可追溯的历史数据,为构建以温度为基准的冷链设施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作者:龚国丽;曾建;干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体温电子标签研制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体温测量的温度电子标签,实现实时对患者体温进行无接触式自动监测。方法:将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传感技术相结合,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患者体温,通过单片机MSP430F2274总控制,采用射频模块CC2500进行体温的发送及接收。结果:该体温电子标签结构简单、功耗低、体积小以及成本低廉;患者体温测量时可避免与医护人员之间交叉感染。结论:基于RFID的体温电子标签经济、实用,便于临床使用。

    作者:李玲;苏晓舟;时先锋;董冲;李凯凡;谭绍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我国医学影像技术学科建设及相关专著情况分析

    当今的医学成像已从过去单一的观测生理、病理条件下的生物体解剖结构以及形态学上的变化,发展到研究生物体功能与活动机制,并进入到分子影像。通过对25部医学影像技术学相关专著的分析,以及3次全国性编委会的参与认为:医学影像技术学科建设及专著的写作前需进行市场调研与策划,并针对一定的读者群展开;创作团队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尤其是第一主编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此外,还需召集编委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地沟通,做好统稿、宣传、销售以及修订的善后工作。

    作者:王骏;刘小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椎体转移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椎体转移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给予靶区适形的高剂量,同时形成陡峭的剂量梯度,有利于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特别是脊髓。与常规放射治疗相比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并有利于缓解症状,成为椎体转移瘤术后辅助治疗及根治性治疗新的治疗模式。尽管该技术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仍没有优化的分割方案。文献评阅表明基于放射生物、物理以及临床方面的相关研究,多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杨昊;马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频繁模式增长算法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预测的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基于频繁模式增长(FP-growth)算法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预测,避免经典Apriori算法在2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执行效率低的缺陷。方法:选取兰州某医院医学信息科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资料及其健康数据档案,根据2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的需要,引入更适用于2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的FP-growth算法。采用C#语言对经典Apriori算法和FP-growth算法进行编程,对比分析两种算法的执行效率。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两种算法在运行时间与记录数据以及运行时间与支持度两个方面的对比值。结论:FP-growth算法在预测2型糖尿病相关风险因素的分析中执行效率更高,能够找到更多的糖尿病风险因素。

    作者:韦哲;叶广健;王能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检验仪器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检验仪器设备维修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学校2014级三年制专科检验班90名学生,采用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名;学生所学课程相同,且年龄、性别和爱好相近。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有机结合模式。结果:学期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测评学生的笔试成绩和实训技能操作成绩,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并分析得出结果,观察组笔试成绩及实训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检验仪器设备维修教学中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作者:李宇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二维码的医院呼吸机统筹管理策略研究

    目的:构建基于二维码的可追溯性呼吸机统筹管理策略,为医疗器械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方向。方法:利用普遍应用的WiFi网络,通过对设备建立唯一的二维码标识,对呼吸机进行全方位的统筹管理,并采用统分模式进行呼吸机的保存管理。结果:该系统将医院工程设备科与呼吸科的功能有机结合,向呼吸机操作使用人员在线提供设备故障或参数设定等技术服务,并在全院范围内有效组织呼吸机的培训学习,形成完整的呼吸机统筹管理结构。结论:基于二维码的医院呼吸机统筹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呼吸机的使用效率,降低呼吸机故障率,及时解决由区域产生的技术服务困难,促进科室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医院员工的业务管理能力。

    作者:邓潇彬;张天逸;王飞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快速水氡测量方法的研究

    目的:解决传统水氡现场测量系统复杂以及水氡的提取、转移、平衡和测量需要较长时间且费时又费力等问题,实现水氡的现场快速测量。方法:研究设计一套现场鼓气装置,配合静电收集法、电离室法等连续测氡仪,以实现水氡的现场快速测量;结合水氡测量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验证具体的测量程序、测量比对和现场快速测量方法。结果:该快速测量方法与美国RAD7H20测量比对,相对百分偏差为1%~6%,测量结果基本一致。采用该水氡测量装置对我国6省会城市的自来水中氡含量进行了测定,自来水中氡含量均值为6.74 Bq L-1,范围为0.96~24.98 Bq L-1。结论:本研究设计的水氡快速测量装置体积小,操作简单,测量准确性高,适合较大规模的饮用水氡调查工作。

    作者:武云云;尚兵;刘建香;崔宏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内科基本技能培训新模式的构建与初效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转化医学理念、针对医学本科生的新型内科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模式,以提高医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方法:选取学校2009级和2010级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按照入学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42人)与对照组(38人)。观察组采用虚拟仿真教学与临床实践互动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采用填写“内科见习效果反馈意见表”的方式,比较、分析在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内科学基本技能考核的成绩有无差别。结果:虚拟仿真教学与临床实践互动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心电图判读及内科Ⅱ段理论的考核成绩。结论:基于转化医学理念构建的内科基本技能培训模式能够提高医学本科生的临床能力,促使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卢春婷;杨晶;黄思敏;冯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巨噬细胞系及PLEKHQ1基因敲除小鼠实验固定夹设计

    目的:设计研制巨噬细胞系及PLEKHQ1基因敲除小鼠实验固定夹,为小鼠尾部采血和注射实验提供安全、简易、方便及省时的实验工具。方法:采用50 ml注射器按图纸开槽打孔,制作成巨噬细胞系及PLEKHQ1基因敲除小鼠实验固定夹;使用50 ml塑料试管及合适尺寸的塑料底托,制作成小鼠实验固定夹底座。结果:该小鼠固定夹与目前市场销售的小鼠固定夹相比较,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安全及操作简便省时等优点。结论:该小鼠实验固定夹为小鼠进行尾部静脉采血及注射等实验操作提供了安全、便利的实验工具,极大的提高了实验的工作效率。

    作者:刘宏举;张鹏飞;张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声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投稿指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二十五届学术与技术交流年会征文通知

    作者:《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