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讨结肠止泻汤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脾虚湿盛证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结肠止泻汤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38/50),P<0.05;观察组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结肠止泻汤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盛证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杜文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比较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腹部人工肛门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输血率、保肛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结果显示,2组患者保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15.19±56.1)min、术中出血量为(265.2±166.4)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44.79±62.4)min、术中出血量为(359.0±209.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恢复时间(2.2±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7±1.8)d,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4/23),明显低于对照组39.13%(9/23)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采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效果比Miles术治疗效果好,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肠道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侯东麒;马芳萍;马力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了探讨扶正消癌汤内服联合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将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3例.联合组患者接受扶正消癌汤联合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常规组患者仅接受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评估免疫指标、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125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EA、CA199、CA125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Treg细胞、Th17细胞、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食欲不振、胃脘胀满、恶心呕吐、大便异常积分和症状总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果表明,扶正消癌汤能够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的化疗效果,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陕真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观察激光坐浴机中药坐浴对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的治疗效果,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激光坐浴机联合外用中药汤剂进行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坐浴盆中药坐浴,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水肿程度及出血时间的差异.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疼痛(术后第3天)、水肿(术后第5天)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出血时间为(3.87±0.78)d,对照组术后出血时间为(4.40±0.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激光坐浴机联合外用中药汤剂坐浴能更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症状,减少出血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黎民钦;李勇;庞海霞;谭杰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肛肠病术后尿潴留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将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再进行整体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同时间段尿潴留情况,以及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2天尿潴留发生率为1.72%(1/58),而对照组为15.51%(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4.8%(55/58)高于对照组的51.7%(3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整体护理的干预下,肛肠病手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使患者减轻了痛苦,提高了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作者:余心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观察肛周护理在肛肠病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于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行肛肠病手术的126例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肛周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6/63),对照组为27.0%(1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35/63),而对照组为55.6%(3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肛肠病手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肛周护理,对术后快速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使患者早日康复,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观察自我管理清单在混合痔术后患者自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将2017年4月至6月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运用自我管理清单进行出院后的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教育.观察记录比较2组患者疼痛、便秘及满意度变化情况及得分情况,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疼痛程度、便秘次数、诊疗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运用自我管理清单可以增强专科疾病的出院宣教效果,提高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王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了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机体免疫球蛋白G4(IgG4)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将2013年3月至2017年11月甘肃省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IBD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时期的3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比IgG4浓度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血清IgG4浓度均<1.35g/L;急性期UC、CD的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数较高,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健康体检者(P<0.05);UC、CD患者机体内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数与Mayo评分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0.362、r=0.293,P<0.001、P<0.001).结果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IgG4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将IgG4表达水平作为诊治炎症性肠病的评价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和平;王浩;牛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了观察分析腹部按摩联合肠通贴穴位贴敷改善胸腰椎骨折术后胃肠道功能的临床效果,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患者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4例.常规组采用术后常规腹部护理措施干预,治疗组采用腹部按摩联合肠通贴穴位贴敷.将2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情况、住院时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食欲不振、腹胀以及动力性肠梗阻各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8.46±5.36)h、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为(32.15±4.27)h、首次排便时间为(70.61±25.37)h、住院时间为(9.44±3.61)d,均明显短于常规组[(23.51±5.47)h,(42.22±3.75)h,(94.76±26.57)h,(11.45±4.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采用腹部按摩联合肠通贴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其胃肠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苏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了观察恒温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将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恒温中药灌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0.7%(39/43),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2.1%(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5.3%(41/43),对照组满意度为58.1%(2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恒温中药灌肠这种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小娟;赵莹;王春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探讨滋阴养血润肠汤口服治疗妊娠期便秘的临床疗效,将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妊娠期便秘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2组孕妇均给予饮食调节方案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滋阴养血润肠汤口服治疗.观察比较2组孕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对照组为78.04%(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对照组为26.82%(11/41),P<0.05;观察组粪便性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妊娠期便秘采取滋阴养血润肠汤进行治疗,在有效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次数,便秘症状得以显著性改善,安全性较高.
作者:温丽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了探讨舒适护理在肛肠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将甘肃省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肛肠病患者,采用比例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通过治疗之后,将2组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患者们的满意度分值来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肛肠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1.11%(32/4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3%(42/4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舒适护理应用到肛肠外科护理中能增加患者舒适度,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在医疗护理研究工作中具有积极地作用.
作者:曹婷;张小玉;刘宝通;林育红;陈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评估会阴结合直肠超声(TRUS)造影检查与直肠多层螺旋CT(MSCT)对结直肠癌诊断准确度的差异,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直肠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组采用会阴结合直肠超声造影检查.分别对2组患者的肿瘤直径、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个数和淋巴结直径水平进行检查和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肿瘤直径达到(4.6±1.2)cm,而对照组为(4.2±1.3)c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直径为(8.8±1.1)mm,而对照组为(8.4±1.3)mm,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会阴结合直肠超声造影检查结直肠癌的准确度高于直肠多层螺旋CT的准确度,并且对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道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了探讨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CT征象的临床诊断价值,采取和临床病理结果相对照的方法,对二者加以对比分析.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甘肃省天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免疫组化诊断和手术病理诊断确诊.29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进行CT扫描,由两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协同阅片,观察本组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位置、是否转移等.对比扫描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同时对比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的CT征象区别.结果显示,本组29例经病理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病理诊断可以看到细胞主要形态为上皮细胞和梭形细胞,均是单发病灶,其中有9例为恶性肿瘤,20例为良性肿瘤.CT扫描后有26例确诊为胃肠间质瘤,诊断符合率为89.66%(26/29),观察肿瘤位置可见有12例位于肠道,其中4例位于小肠系膜,2例位于回肠,6例位于十二指肠.另外14例位于胃部,肿瘤直径0.5~22.5cm,平均(6.0±1.0)cm.对比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的CT征象发现,恶性肿瘤合并淋巴结或脏器转移、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密度不均匀、病灶边缘模糊或分叶、发生位置在肠道、肿瘤直径>5cm的所占比例显著大于良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CT扫描具有图像清晰、范围广、速度快等特点,且很少被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所影响.CT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具有很高的符合率,有助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为及早进行相应的治疗提供依据.因此,CT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吕苏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比较3种麻醉方式在复杂性肛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将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于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3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组(硬膜外麻醉)、乙组(局部麻醉)、丙组(自控镇痛联合局部麻醉),每组各51例.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时间、生命体征、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乙组、丙组麻醉操作时间、留室观察时间均短于甲组,P<0.05;3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与组内麻醉前相比,SBP、DBP麻醉后明显增加,P<0.05;甲组与丙组VAS评分优于乙组,P<0.05.结果表明,复杂性肛瘘手术中采取自控镇痛联合局部麻醉方法有很好的效果,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镇痛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钱文;李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了探讨白头翁汤内服与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愈合的影响,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甘肃省会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白头翁汤加减内服与保留灌肠治疗,连续治疗4周.使用Mayo评分系统和Baron内镜评分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以及肠黏膜愈合程度、内镜检查溃疡处存在炎症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Mayo评分、Bar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ayo评分、Baron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TNF-α水平、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水平、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24/3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对照组有1例出现便秘,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果表明,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白头翁汤内服与灌肠治疗效果显著,可使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使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改善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失衡,有效降低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宗智;张克旭;曹志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探讨第四代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RPH-4)加聚桂醇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收治的80例直肠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RPH-4加聚桂醇注射治疗,对照组仅行直肠黏膜下消痔灵注射液注射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天数、创面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的总体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32例(80%),显效8例(20%),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20例(50%),显效8例(20%),无效12例,有效率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大出血、感染、直肠狭窄、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结果表明,新一代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加聚桂醇注射治疗直肠脱垂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骆川云;李刚;陈富军;原相军;李成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了探讨小针刀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肛肠痔瘘科收治的60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配合小针刀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手术创伤,术中出血,术后肛门切口疼痛、水肿、愈合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小针刀肛门内括约肌侧切在治疗混合痔方面比传统内括约肌侧切具有微创,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等优势.
作者:唐云刚;杨荣森;梁亚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探讨直肠壶腹成型术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本研究将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结肠断端与直肠端端吻合术,研究组行直肠壶腹成型术即直肠壶腹再造术,用再造的直肠壶腹与直肠残端吻合.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肛门对大便的控制能力,评价指标包括排便次数、恢复时间等.术后均随访观察2年.结果显示,对照组肛门控制排便能力的恢复时间平均为19.59个月,而研究组即直肠壶腹成型组,恢复正常肛门控制排便能力的时间是6个月,恢复的平均时间为4.79个月.2组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直肠壶腹成型术可显著促进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控便、排便功能,加快恢复速度,缩短恢复时间.
作者:孙金锁;周宏斌;刘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了探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护理准备质量指标对肠道准备标准化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将2017年2月至4月于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并住院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肠道准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肠道护理准备质量指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肠道评估正确率、药物服用正确率、患者肠镜检查知识知晓率、肠道清洁达标率、肠道护理记录正确率、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7个方面的护理质量指标及内容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肠道评估正确率、药物服用正确率、患者肠镜检知识知晓率、肠道清洁达标率、肠道护理记录正确率、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护理准备质量7个方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护理准备质量指标对肠道准备规范标准化及护理质量有着良好的影响,提高肠道的清洁度,使肠道准备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减轻受检者的痛苦,提高结肠镜诊断的准确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赵莹;杨小娟;王春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探讨凯格尔训练联合迎香穴按摩促进有便秘史孕妇产后排便的效果,将妊娠期有功能性便秘史且经阴道分娩的60例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产妇分娩后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心理干预、腹部按摩及必要时开塞露通便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接受凯格尔训练及迎香穴按摩.对比2组产妇分娩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排便舒适度.结果显示,试验组分娩后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且排便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于妊娠期有功能性便秘病史的孕妇产后即刻给予凯格尔训练及迎香穴按摩,可促进其排便,减轻排便时的不适感.
作者:尹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了分析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miR-21表达水平的影响,将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3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对照组采用FOLFOX化疗方案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miR-21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0.95%(34/42)明显高于对照组58.53%(2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CR、PR、NC、PD阶段,血浆miR-2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结肠癌的治疗有着显著效果,且miR-2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治疗效果的敏感性指标,与临床治疗效果有相关性,对结肠癌的临床治疗用药有指导作用.
作者:张海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了探讨复合术式(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内痔柱状缝扎术+皮赘弧形切除整形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手术治疗的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复合术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水肿、瘙痒、潮湿及愈合天数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术后第3、7天,2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第1、3、7天水肿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瘙痒、潮湿及愈合天数方面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结果表明,复合术式与传统术式均能有效治疗环状混合痔,但复合术式较传统术式更能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疼痛及术后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促进病情康复.
作者:陈战斌;谭星;王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了对比分析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效果,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1月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分、护理前后的CESD量表评分、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1周的治疗效果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2周、4周、6周后的效果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前的CESD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护理后的CESD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于玉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肛门直肠内异物有吞食、经肛门塞入、内源性3种.一般异物均可自行排出体外,部分异物可在大肠狭窄部位或弯曲处发生刺伤或梗阻,其中常见的部位是肛管直肠.为了探究肛门直肠异物的原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2例肛门直肠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万开成;冯建文;程超;阳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笔者采用开塞露配合艾灸治疗产后便秘患者45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将90例产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初产妇29例,经产妇16例;年龄22~36岁,平均(27.71±2.52)岁.对照组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15例;年龄21~36岁,平均(27.45±2.51)岁.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冯海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手术是肛肠疾病常用治疗手段,术后患者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速度.为减轻肛肠手术后患者痛苦,促进其康复,笔者将肛泰软膏用于痔瘘术后换药,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传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笔者采用八味结肠汤口服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9~75岁,平均(57.02±0.14)岁.均采用八味结肠汤口服治疗.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9~76岁,平均(57.09±0.17)岁.均采用西药口服治疗.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赵怀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笔者对痔术后患者采用基础临床方案加针对性术后护理,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将痔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80例,女20例;年龄29~54岁,平均(43.72±4.57)岁.对照组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30~52岁,平均(43.69±4.94)岁.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医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突向肠腔内的息肉样病变,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目前常用治疗方法主要有经肛门手术切除、内镜下圈套或切除术及经腹切除术等.但直肠息肉手术操作空间狭小,特别是中上段直肠息肉,由于其位置高,直肠黏膜阻挡视线不易暴露等不利因素,经肛手术操作困难、创伤大.为此,我科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使用自动痔疮套扎器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6例直肠息肉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向梅娟;王宇;卢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近年来,笔者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诺氟沙星外敷用于混合痔术后换药,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将68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24~69岁,平均(44.89±3.25)岁.术后均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诺氟沙星外敷治疗.对照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3~68岁,平均(44.69±3.17)岁.术后均采用康复新液和浸有庆大霉素液纱条外敷.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周海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临床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肠梗阻和肠穿孔,甚至癌变等[1,2].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难治的情况,病情迁延日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给临床医师带来较大的困扰,临床上对此病的关注也越来越高.从发病机制来看,UC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等有关[3];从病变部位来看,UC好发于直肠和结肠下段,先累及直肠,逐渐由远端向近端发展[4].临床上大多从以上这些方面对UC的治疗进行研究,而从血型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方面对其研究的比较少.近几年有学者发现UC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能够反映U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引发肠黏膜组织病变[5].本文从血型分析和血液流变学的角度对UC的临床特点、检测和治疗等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成年人饮食习惯对肛肠疾病相关症状的发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肛肠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以肛门坠胀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肛门坠胀不仅是肛肠科常见的症状,也是多种疾病的并发症状.据报道,肛门坠胀症状占肛肠科发病率的15%[2],且多见于40~60岁的人群[3].临床常表现为患者自觉肛门坠胀不适,有时放射到腰骶、臀部及大腿,并有异物脱出感、肛门阻塞感、里急后重及便意频频,有的患者伴有精神不振、多疑、烦躁、焦虑等症状.肛门坠胀可能与妊娠、分娩、盆底肌肉松弛、工作劳累、排便异常及局部手术后瘢痕形成等因素有关[4,5].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以肛门坠胀不适为主诉,经过肛肠科专科检查排除有肛肠科手术指征之疾病后,应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临床效果显著.为了对临床治疗提供可借鉴依据及治疗理念,本文就肛门坠胀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及诊疗经验予以讨论.
作者:左自如;武晓海;张翰丹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