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总结影响胃癌淋巴转移的多种相关因素,探讨预测术前胃癌淋巴转移危险度的方法,以选择胃癌的合理手术方式及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1990~2002年1 276例胃癌手术标本的病理检察报告作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不同部位胃癌的淋巴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体积大小的胃癌的淋巴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3)低分化胃癌与高分化胃癌的淋巴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4)胃癌浸润至粘膜下后,其淋巴转移率增加,与粘膜及粘膜下层的胃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的直径>2 cm,浸润到粘膜下及恶性程度高的患者淋巴结转移范围及程度相对较重,宜行扩大根治术;术前了解胃癌体积,浸润深度及其恶性度有助于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清扫范围.
作者:王中心;张天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提高进展期胃窦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对我科1998年5月~2000年3月期间开展的36例进展期胃窦癌D4式清扫术的临床研究工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6例进展期胃窦癌中,无手术死亡.有5例患者№(16)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3.89%.肿瘤直径≥5cm、肿瘤侵犯浆膜、N2淋巴结阳性与№(16)淋巴结转移率显著相关(P<o.05).№(16)淋巴结的清扫可增加术后生存率.26例得到3年的随访,其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6.15%、和65.38%.结论对进展期胃窦癌施行D4式清扫术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选择.
作者:姚武;刘伟中;张天顺;杨升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性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VBIV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参麦注射液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血管扩张剂西其汀治疗.评价比较两组疗效、伴随症状改善与恢复时间、6个月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37%和96.88%,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VBIV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纳差改善时间方面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降低6月内的复发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理论指导下,益气通络中成药针剂参麦注射液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性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与血管扩张剂西其汀相仿,但在VBIV伴随症状改善时间及降低6月内的复发率方面较西其汀有优势.
作者:林兴栋;杨德福;于征淼;钟嘉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量102例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同时选择年龄≥60岁85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左室质量指数(143.0±21.9)g/m2大于对照组(120.7±23.0)g/m2(P<0.05);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速度(60.0±11)cm/s高于对照组(51.5±11.3)cm/s(P<0.05).结论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存在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异常.有效地降低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收缩压,有望能逆转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异常,减少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是左室肥厚和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乔德仁;李晓青;高竟生;张艳丽;高明;吴云涛;魏宝玲;董克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MR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MR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全部病例行术前B超和MRI检查,术后病理观察,并行MRI与病理对照研究.结果绝大部分病例表现为子宫增大(21/24),肌层内见局灶或弥漫分布小点状异常信号,T1WI呈等、高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部分有低信号环,对照病理发现小点状异常信号绝大部分为子宫内膜组织,仅少数为出血灶,很少数为粘液囊灶,邻近的肌层内信号下降;结合层厚度大多呈弥漫或局限性增厚,边缘模糊,信号增高.结论MRI显示子宫腺肌病的病灶与病理表现相一致,MRI的异常信号变化和结合层模糊、增厚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特点.
作者:李建策;周为中;张吟雪;黎金林;李剑敏;王美豪;温新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肌内机械刺激对兔缺血心肌侧枝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生理盐水0.1 ml注射入兔缺血心肌内,通过测定血管密度、非选择性冠脉造影观察缺血心肌侧枝循环建立情况.结果(1)术后4周,正常对照组、手术组及手术+注射生理盐水组血管密度分别为:(108.3±23.8),(140.6±25.3),(146.3±26.7)条/mm2;(2)术后4周,非选择性冠脉造影显示手术+注射生理盐水组及手术组侧枝血管显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结论心肌内机械刺激可引起兔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
作者:孙林;李易;熊国昌;光雪峰;张戈;徐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机械通气患者撤机预测指标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20例机械通气的患者的原发病、年龄、大吸气压、上机时间、自主呼吸频率、潮气量、氧合指数、动脉血CO2分压、营养状况、有否严重并发症等与撤机关系密切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了呼吸机撤机指数的概念和记分方法.结果撤机指数0~8分组无一例撤机成功(0/21);9~16分组撤机成功率56.9%(66/116);17~24分组成功率为92.8%(448/483),3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撤机指数能较全面地反映患者脱机的综合能力,可作为较可靠的撤机预测指标来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池丽庄;吴恒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P-选择素在体外循环时的表达规律,阐述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并探讨抑肽酶对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20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治疗组10例,预冲液中加入抑肽酶10 000万IU/kg;对照组10例,未用抑肽酶.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中、后多个时点采血,检测血浆P选择素的浓度(双抗夹心免放法).于体外循环前、后各取右心耳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水平.结果两组血浆P-选择素浓度均在缺血再灌注后1 h即有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后6 h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回落;但在治疗组其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P-选择素免疫组化灰度值术后均较术前增高(P<0.01);术后治疗组中其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选择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表达增加.抑肽酶可以通过抑制P-选择素的表达,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诸冰雪;贾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检测中国上海人群中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Trp64Arg多态性基因频率,评价该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方法在141例中国上海人[71例2型糖尿病(2-DM)、20例单纯性肥胖(OB)及50例正常人(NO)]中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β3AR Trp64Arg多态性,比较各组中不同β3AR基因型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数,如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血脂、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结果(1)该地区三组人群中均存在β3AR Trp64Arg多态性,Arg64等位基因频率在2-DM、OB及NO三组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0.212,0.275及0.210;(2)与野生型基因型相比,2-DM患者中β3AR Trp64Arg多态性基因型人群BMI、WHR、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TG和HOMA-IR显著增高,DM发病年龄明显降低;(3)与男性2-DM相比,女性患者β3AR有无多态性二组间WHR、2-DM发病年龄、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及血脂等差异尤为明显.结论2-DM患者中β3AR基因Trp64Arg多态性存在显著的代谢综合征表现,包括肥胖、高血脂及胰岛素抵抗,可作为其发生和发展的参考指标.
作者:陈月;胡仁明;陈家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阴道吊带(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TVT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3例.利用弧形Trocar穿刺针将TVT经阴道前壁切口按置于尿道中段下方,术后患者48h拔除导尿管自行排尿.结果2例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出现急性尿潴留.经扩张尿道保留导尿管后恢复正常排尿,23例随访4~17个月,平均14个月无尿失禁复发.平均手术时间40(30~90)min.平均住院4.5(2~25)d.结论TVT手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康复快等优点.
作者:金辛良;许嘉骏;徐丹枫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琼脂糖(Agarose)和藻酸钙(Calcium alginate)二种凝胶中体外培养的生长分化状况,以探索一种理想的骨软骨组织工程载体.方法将传代培养至21 d经诱导的兔BMSCs分别接种至1.5%琼脂糖和1.2%藻酸钙凝胶中立体培养,通过细胞计数、HE染色和钙结节检测来观察BMSCs的生长分化.结果在培养第16 d琼脂糖凝胶表面有钙结节形成,藻酸钙凝胶中无钙结节形成;在琼脂糖凝胶立体培养中,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但向成软骨样细胞转化,在藻酸钙凝胶中,部分向成软骨样细胞转化,部分细胞坏死.结论细胞外基质(ECM)可明显影响BMSCs分化,琼脂糖作为BMSCs的载体可尝试用于动物体内的骨软骨修复,而藻酸钙凝胶作为细胞载体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章军辉;郝永强;陈永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与初发单发膀胱癌比较,探讨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多发及复发性膀胱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8例多发及复发性膀胱癌和21例初发单发膀胱癌癌组织、癌旁和非癌组织中P53和PCNA表达.比较两组癌旁和非癌组织中形态学异常发生率.结果癌组织中P53、PCNA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各组癌旁、非癌组织中形态学异常发生率差异不显著,但是多发、复发组癌组织、癌旁和非癌组织中P53表达均显著高于初发单发组.多发、复发组癌旁和非癌组织中PCNA表达显著高于初发单发组,癌组织间PCNA表达无显著差异.多发及复发组P53与PCNA表达具有正相关性,初发单发组无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P53突变与膀胱癌发生关系密切,通过促进癌细胞增殖导致多发、复发.癌旁、非癌组织上皮细胞P53突变率高伴增生活跃,可能是膀胱癌多发和术后复发的基础.联合检测癌旁、非癌组织中P53和PCNA表达有助于预测膀胱癌的多发、复发倾向.
作者:宋希双;张勇;张日强;车翔宇;吴东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肝损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机理及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肝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AA)600mg/kg制作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NS),48h后测定血内毒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取肠系膜淋巴结和肠内容物作细菌培养,检测肠内容物内毒素含量.结果TAA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后,血内毒素、TNF和ALT及肠内容物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肠道G-杆菌菌量明显增高(P<0.01),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检出率增加(P<0.01).结论肠粘膜屏障受损、肠道微生态改变及肝脏解毒功能下降是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重要因素.内毒素可直接或通过诱导TNF等炎性介质加重肝损伤.
作者:黄建生;程娜;余叔侃;张伦理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威利坦和弹力袜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机能不全(CVI)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08例下肢水肿的CVI患者随机平行分为威利坦组、弹力袜组和综合治疗组,经12周的治疗观察,记录病人的临床表现、测量患肢小腿容积变化作为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及生化检验指标变化结果均在检验项目质控的正常值范围内(差值DELTA);主观临床表现都有明显改善,综合治疗组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威利坦或弹力袜组(P<0.001);患肢小腿容积均随治疗期的延长而缩小,水肿减退.弹力袜治疗早期即充分发挥疗效;而口服威利坦则是逐步减轻水肿,在试验后期达佳疗效;综合治疗组早中后期疗效都显著且持续稳定(P<0.001).结论本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威利坦和弹力袜治疗CVI都是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效果更理想.
作者:陈文军;邝丽冰;罗建武;林中矫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特殊部位骨折是指在解剖结构上相互重叠,在X线平片上显示不佳的骨折,如脊柱,环枢椎骨折,骨盆骨折等.因其解剖结构复杂,普通X线平片检查造成遮挡和重叠成像,不利于临床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CT平扫虽然能从横断面显示多种复杂的骨折形态,检出X线平片难以显示的隐匿性骨折,但其二维成像技术仅能从单一角度进行观察,无法满足临床全面推测骨折全貌的要求.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可以准确了解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折片位置及关节的脱位方向,同时它可以任意轴向和角度旋转以及切割重叠的解剖部位,显示普通CT所不能显示的骨折内部的细节及骨折碎片的移位、嵌顿情况,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淑荣;齐景伟;李冬;王永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足母)外翻为足部的常见畸形之一,严重者疼痛、畸形明显,穿鞋受限,甚至影响行走.我院自1987年4月~2002年4月,采用改良的Keler方法手术治疗严重(足母)外翻68例,132足.其中61例,121足得到随访,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
作者:徐志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麦克尔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为皮肤原发,具有神经内分泌泌性的高度恶性肿瘤.由于该瘤罕见,常因对其不熟悉,临床和病理均易发生误诊和误治.本文报道5例,结合文献对该瘤临床诊治和病理学特征的进展进行讨论.
作者:粟占三;刘保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
作者:赵佩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是急性CO)中毒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 d假愈期,又出现精神、意识障碍以及神经系统损害.我院自1999年11月~2003年2月收治急性CO中毒患者154例,其中36例经假愈期后出现神经精神后发症(CO中毒迟发性脑病)符合赵向智等[1]的诊断标准.
作者:高峰;李电申;生学明;刘青蕊;刘名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清洁洗肠是临床工作中一项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传统的方法采用老式灌肠筒洗肠,病人痛苦大,并发症多,且给操作者带来许多不便.我科自2002年5月~2003年2月对58例患者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清洁洗肠,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操作方便,患者乐于接受.报道如下.
作者:郑凤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由于其传染性强,医务人员感染率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
作者:岑美珠;黄艺仪;刘向群;李婉玲;刘艳;何瑞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交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创伤发病率逐年增高,据统计,近年来创伤占急诊总人数的40%,多发伤的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如何及时、有效地抢救伤病员的生命已成为急诊科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我院1980年以来急诊救治各类严重多发伤患者135例,就早期救护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张玲;朱琳;谢洁敏;郑鑫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成纤维细胞参与创面愈合的全过程,是创伤愈合中主要的修复细胞之一,创伤后成纤维细胞被激活,发生迁移、增殖,分泌包括胶原在内的细胞外基质,参与肉芽组织及疤痕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受多种因素的调控.表皮成分、真皮模板通过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可减少创伤后伤口收缩以及疤痕增生,从而改善了创面愈合质量.
作者:向军;陆树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热休克蛋白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和进展,为进行有关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谢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肝肾综合征(HRS)是继发于严重肝病的急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其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外周动脉扩张、肾血管收缩、肾内血流分布及血管活性物质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过度利尿、放腹水、出血、感染及使用损害肾脏药物等因素可以诱发HRS的发生.本文对HRS的发病机制及常见诱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斌;万谟彬;王灵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拉伸应力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异常增殖是多种血管重建相关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力学因素引起VSMC增殖的机制极其复杂,本文综述了拉伸应力作用导致VSMC增殖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机制.
作者:陈道运;张传森;杨向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是一种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接近骨矿物相,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和原位固化性能,来源丰富,使用方便,被誉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革命性进展.本文就碳酸化羟基磷灰石近年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毛克亚;王继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且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其类型复杂、预后差,目前处理方法多样,治疗上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就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评分系统、治疗选择及康复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得出结论:Neer分型仅需少量解剖知识且分型表简单易记,使用较为方便,是目前常用的分型方法并广为接受;Constant评分方法相对简单,各项目权重较为适当,适合我国门诊随访评判疗效;治疗方法多样,指征不确定,并发症多见,效果不很满意,应根据骨折具体分型选择.早期功能锻炼对预后意义重大,需加强门诊随访指导.
作者:谭瑞星;唐昊;杨超;王秋根;张秋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骨髓基质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一定条件诱导下,可以跨谱系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肝脏细胞、神经干细胞,并可生成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等,脑内移植骨髓基质细胞能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旋转和缺血小鼠的功能恢复.骨髓取材方便,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后,进行基因工程修饰或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进行自体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是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和神经退行性变的理想材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在金;董艳;卢亦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近年来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则可获得较好的疗效.18F-FDG PET通过对组织进行代谢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具有重要作用,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远高于其它检查手段,特别是在对纵隔淋巴结的检查中,18F-FDG PET可以依据组织代谢率的高低检出CT检查中为正常大小的淋巴结转移灶,并可排除CT检查中因体积增大误认为转移的淋巴结.同时由于18F-FDGPET通过一次检查即可观察全身情况,有利于发现远处转移,因而18F-FDG PET对远处脏器转移的评估也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就近年来18F-FDG PE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靖;徐亮春;孔令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近20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65岁以下患者选择骨髓移植治疗的无病长期存活明显优于传统的化疗方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及骨髓瘤苗免疫治疗MM患者移植后复发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新药物在诱导MM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调亡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将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刘楠;奚永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髁状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中常见的一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痛,(牙合)关系紊乱和下颌运动障碍,如处理不当,后期常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强直和下颌发育障碍.我科于2000~2001年收治2例成人髁状突骨折的患者,采用坚固内固定辅助颌间固定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胆囊扭转较为罕见,发病突然,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本院收治误诊1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
作者:梁安林;周开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子宫腺瘤样瘤发生率低,在临床与病理上均易误诊和漏诊,病理上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是其病理形态多样性以及与形态相似的其他肿瘤难鉴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笔者就本院1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回顾性检查及分析如下.
作者:刘唯贤;韦淑琴;戚基萍;刘嘉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经开胸手术切除癌瘤标本中提取总RNA,采用高效cDNA合成技术构建人肺鳞癌全长cDNA文库,为进一步研究肺鳞癌分子病因学奠定实验基础.1材料和方法
作者:王丹蕾;沈晨阳;姜冠潮;和国良;王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bronchial rupture)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严重损伤,仅占胸部外伤的0.7%~1.73%[1],多因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打击造成,在儿童更为少见.小儿外伤性支气管断裂临床症状、体征差异大且无特异性,因此首诊误诊率较高,文献报告有25%~68%的患者由于缺少典型的临床征象而延迟诊断[2].我院于2002年3月~2002年5月收治了2例胸部外伤后陈旧性右主支气管断裂的患儿,均行支气管重建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麒麟;贾兵;陈张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