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生;程娜;余叔侃;张伦理
麦克尔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为皮肤原发,具有神经内分泌泌性的高度恶性肿瘤.由于该瘤罕见,常因对其不熟悉,临床和病理均易发生误诊和误治.本文报道5例,结合文献对该瘤临床诊治和病理学特征的进展进行讨论.
作者:粟占三;刘保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
作者:赵佩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是一种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接近骨矿物相,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和原位固化性能,来源丰富,使用方便,被誉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革命性进展.本文就碳酸化羟基磷灰石近年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毛克亚;王继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总结影响胃癌淋巴转移的多种相关因素,探讨预测术前胃癌淋巴转移危险度的方法,以选择胃癌的合理手术方式及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1990~2002年1 276例胃癌手术标本的病理检察报告作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不同部位胃癌的淋巴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体积大小的胃癌的淋巴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3)低分化胃癌与高分化胃癌的淋巴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4)胃癌浸润至粘膜下后,其淋巴转移率增加,与粘膜及粘膜下层的胃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的直径>2 cm,浸润到粘膜下及恶性程度高的患者淋巴结转移范围及程度相对较重,宜行扩大根治术;术前了解胃癌体积,浸润深度及其恶性度有助于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清扫范围.
作者:王中心;张天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bronchial rupture)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严重损伤,仅占胸部外伤的0.7%~1.73%[1],多因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打击造成,在儿童更为少见.小儿外伤性支气管断裂临床症状、体征差异大且无特异性,因此首诊误诊率较高,文献报告有25%~68%的患者由于缺少典型的临床征象而延迟诊断[2].我院于2002年3月~2002年5月收治了2例胸部外伤后陈旧性右主支气管断裂的患儿,均行支气管重建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麒麟;贾兵;陈张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检测中国上海人群中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Trp64Arg多态性基因频率,评价该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方法在141例中国上海人[71例2型糖尿病(2-DM)、20例单纯性肥胖(OB)及50例正常人(NO)]中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β3AR Trp64Arg多态性,比较各组中不同β3AR基因型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数,如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血脂、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结果(1)该地区三组人群中均存在β3AR Trp64Arg多态性,Arg64等位基因频率在2-DM、OB及NO三组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0.212,0.275及0.210;(2)与野生型基因型相比,2-DM患者中β3AR Trp64Arg多态性基因型人群BMI、WHR、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TG和HOMA-IR显著增高,DM发病年龄明显降低;(3)与男性2-DM相比,女性患者β3AR有无多态性二组间WHR、2-DM发病年龄、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及血脂等差异尤为明显.结论2-DM患者中β3AR基因Trp64Arg多态性存在显著的代谢综合征表现,包括肥胖、高血脂及胰岛素抵抗,可作为其发生和发展的参考指标.
作者:陈月;胡仁明;陈家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热休克蛋白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和进展,为进行有关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谢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特殊部位骨折是指在解剖结构上相互重叠,在X线平片上显示不佳的骨折,如脊柱,环枢椎骨折,骨盆骨折等.因其解剖结构复杂,普通X线平片检查造成遮挡和重叠成像,不利于临床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CT平扫虽然能从横断面显示多种复杂的骨折形态,检出X线平片难以显示的隐匿性骨折,但其二维成像技术仅能从单一角度进行观察,无法满足临床全面推测骨折全貌的要求.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可以准确了解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折片位置及关节的脱位方向,同时它可以任意轴向和角度旋转以及切割重叠的解剖部位,显示普通CT所不能显示的骨折内部的细节及骨折碎片的移位、嵌顿情况,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淑荣;齐景伟;李冬;王永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由于其传染性强,医务人员感染率高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
作者:岑美珠;黄艺仪;刘向群;李婉玲;刘艳;何瑞琼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MR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MR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全部病例行术前B超和MRI检查,术后病理观察,并行MRI与病理对照研究.结果绝大部分病例表现为子宫增大(21/24),肌层内见局灶或弥漫分布小点状异常信号,T1WI呈等、高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部分有低信号环,对照病理发现小点状异常信号绝大部分为子宫内膜组织,仅少数为出血灶,很少数为粘液囊灶,邻近的肌层内信号下降;结合层厚度大多呈弥漫或局限性增厚,边缘模糊,信号增高.结论MRI显示子宫腺肌病的病灶与病理表现相一致,MRI的异常信号变化和结合层模糊、增厚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特点.
作者:李建策;周为中;张吟雪;黎金林;李剑敏;王美豪;温新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成纤维细胞参与创面愈合的全过程,是创伤愈合中主要的修复细胞之一,创伤后成纤维细胞被激活,发生迁移、增殖,分泌包括胶原在内的细胞外基质,参与肉芽组织及疤痕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受多种因素的调控.表皮成分、真皮模板通过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可减少创伤后伤口收缩以及疤痕增生,从而改善了创面愈合质量.
作者:向军;陆树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性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VBIV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参麦注射液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血管扩张剂西其汀治疗.评价比较两组疗效、伴随症状改善与恢复时间、6个月内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37%和96.88%,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VBIV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纳差改善时间方面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降低6月内的复发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理论指导下,益气通络中成药针剂参麦注射液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性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与血管扩张剂西其汀相仿,但在VBIV伴随症状改善时间及降低6月内的复发率方面较西其汀有优势.
作者:林兴栋;杨德福;于征淼;钟嘉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是急性CO)中毒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 d假愈期,又出现精神、意识障碍以及神经系统损害.我院自1999年11月~2003年2月收治急性CO中毒患者154例,其中36例经假愈期后出现神经精神后发症(CO中毒迟发性脑病)符合赵向智等[1]的诊断标准.
作者:高峰;李电申;生学明;刘青蕊;刘名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提高进展期胃窦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对我科1998年5月~2000年3月期间开展的36例进展期胃窦癌D4式清扫术的临床研究工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6例进展期胃窦癌中,无手术死亡.有5例患者№(16)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3.89%.肿瘤直径≥5cm、肿瘤侵犯浆膜、N2淋巴结阳性与№(16)淋巴结转移率显著相关(P<o.05).№(16)淋巴结的清扫可增加术后生存率.26例得到3年的随访,其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6.15%、和65.38%.结论对进展期胃窦癌施行D4式清扫术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选择.
作者:姚武;刘伟中;张天顺;杨升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实验性肝损伤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机理及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肝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TAA)600mg/kg制作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NS),48h后测定血内毒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取肠系膜淋巴结和肠内容物作细菌培养,检测肠内容物内毒素含量.结果TAA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后,血内毒素、TNF和ALT及肠内容物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肠道G-杆菌菌量明显增高(P<0.01),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检出率增加(P<0.01).结论肠粘膜屏障受损、肠道微生态改变及肝脏解毒功能下降是形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重要因素.内毒素可直接或通过诱导TNF等炎性介质加重肝损伤.
作者:黄建生;程娜;余叔侃;张伦理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