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但0~3岁阶段却往往容易被人忽略.0~3岁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语言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关键而特殊的阶段呢?一、配乐故事(胎儿期)这个时期的胎儿无法主动接触世界,需要通过母亲的感受来体会,所以作为母亲就非常关键,胎儿会对母亲的一些情绪、声音变化来反映自己,这是胎儿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来源,配乐故事可以给胎儿提供一个相对舒缓、宁静的环境,优美、柔和的音乐,配上声音轻柔的故事可以使胎儿安静下来.到胎儿后期可以选择由母亲或父亲来说故事,一边抚摸一边轻声说故事,肢体的接触可以让胎儿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抚,母亲的声音也能起到安抚的作用,这时的胎儿就会显得非常地安静,选择说故事的时段好是固定的,睡前佳.
作者:郭艳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以“娃娃家”游戏为载体的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依据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娃娃家”游戏情境展开的,通过选择适宜的游戏内容,创设与目标相关的游戏情境,提供适宜的现场指导,它可以让幼儿在自主自发的主题游戏中,获得相关知识经验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将枯燥、说教的幼儿园集体教学课堂转变为轻松快乐的游戏场所,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真正为儿童提供快乐的童年生活.
作者:宋雅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幼儿园开展的建构游戏,其活动性、操作性、参与性非常强,能很好满足幼儿积极活动的要求,幼儿常常会沉浸在建构游戏中,这对于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是十分有利的.大班幼儿对建构游戏越来越感兴趣,这种游戏也是大班的一个主要的区角游戏由幼儿自主选择进行.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高建构水平,这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怎样指导和评价幼儿的建构行为,是大班教师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作者:贾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为我国国粹的水墨画植根于华夏民族的沃土中,渊远流长,它画面活泼形象,层次丰富,符合幼儿思维特点,易于唤起幼儿的内心感受和愉悦感而受到幼儿的青睐.通过水墨画欣赏,可以促进儿童与国画大师的作品进行互动与碰撞,在对话和冲撞中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体验,让幼儿心中美的种子生根发芽.但如何在水墨画欣赏过程中深化审美感知,打开幼儿心灵的“灵动之门”呢?本文旨在通过实践挖掘适合幼儿欣赏的优秀画作,探索水墨画欣赏教学中让画面动态化、情境化的有效辅助手段,从而使水墨画作“活”起来,从幼儿的形象感知、意境融入、创作表达等三个方面达到与画作的“对话”,建立多元立体的欣赏空间,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作者:林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幼儿园的点心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进餐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点心活动,幼儿听从老师指令,有秩序地盥洗、集体用点、分散游戏,似乎毫无异议,情理之中.而我们关注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大班的幼儿,其自我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自主计划、自理能力和任务意识也迫切需要加强培养,以适应节奏加快的小学学习生活.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我园“自主探究”的特色课程,我们选择餐点活动中的“点心”环节作为重点关注和突破的内容.为了让幼儿“吃得健康,吃得快乐”,我们改变以往整齐划一的“点心模式”,尝试将点心活动与自由活动相结合,让幼儿自主选择用点心的时间,享受“我的点心,我做主”的快乐.
作者:黄亚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继承好、发扬好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读它、唱它、思考它是我们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幼儿牙牙学语的时候,古诗是他们耳熟能详早接触的语言方面的训练之一.幼儿在父母家人的熏陶下,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古诗词,可是都是会背诵而不知古诗所传达的意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幼儿学的通俗易懂而且快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教材选择上的思考与教学方法上的探讨.
作者:金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活动型、综合型课程,通过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深入观察、主动探索、自主体验、有益尝试等实验活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幼儿喜欢主题探索活动,是因为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活动主题的来源是幼儿的发现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在课程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等具体的实践活动自由地进行体验,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一、传统区域活动分析蒙特梭利强调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环境”;皮亚杰的认知主义课程强调“开放的学习环境”;《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因此,为幼儿创设“多功能、多层次、丰富多样、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域活动”无异是佳的做法,但从多年的实践中也发现传统的区域活动存在着这样的弊端:区与区之间都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互不联系;区域活动中的孩子间缺乏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
作者:刘喜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绘本,是一种以优美精致的图画配上简练生动的文字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国际公认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面对形式多样的绘本,成人需要正确认识绘本的作用、为幼儿选择适宜的绘本、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绘本的作用,帮助幼儿在与绘本的互动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李杨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设计意图:故事《聚宝盆》内容富有童趣,全篇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和神话色彩,蕴含人类对精神、物质财富所做的哲理性思考,可以引发幼儿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与基本认识,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本着培养幼儿勤于探索、乐于思考、自主学习的原则,我采取了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或经过与同伴交流讨论获得问题答案的方法,然后在幼儿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适当地设计一些提问,帮助幼儿梳理、提升关于故事内容的感性、理性故事两方面的经验,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推理,探索故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赵淑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喜爱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区域活动“纸箱探秘”游戏设计了此活动.在活动开始,让幼儿自己尝试、探索“钻山洞”的各种玩法.接着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掌握了侧身钻的动作要领,为下面的过“单人山洞”、 “双人山洞”做好了铺垫.然后,要求幼儿在掌握了侧身钻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能侧身钻过纸箱做的各种“单人山洞”和“双人山洞”,感受游戏的快乐.活动由易到难逐步展开.
作者:郭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设计意图:元旦是孩子们快乐和开心的日子!为了让孩子们在节日里尽情地表演、充分体验节日的快乐,本次活动以“庆元旦”为主线,以大班年级为单位,把各班艺术特色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表演的形式呈现给家长,展示幼儿的艺术风采和幼儿园艺术特色教育成果,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增进亲子情感交流,营造家园共迎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让幼儿和家长感受欢庆节日的喜悦!
作者:童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的身体日益强壮,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充沛,他们已具备灵活的动作能力,而且提升也非常的快.“炸碉堡”是根据孩子好游戏而且善于挑战设计的大班体育活动.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将自主探索玩法和集体性游戏串联,强调幼儿运动过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听指令游戏”能让幼儿在玩“炸碉堡”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倾听能力,提高运动能力.“竞赛游戏”则能在幼儿锻炼身体的同时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我们还尝试着融入逆向思维、倾听、合作挑战性等体育技能的教育元素,力争使整个活动有完美的质感.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教科研是一所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课题研究是幼儿园教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带动教师的成长,而且可以提高幼儿园整体的教科研水平.但近些年从园长和教师“科研热情”中流露出的迷茫,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课题研究成了教师的负担.那么是什么抑制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呢?究其原因就是:课题研究背离了研究自己实践中问题的出发点.脱离了教育现场,研究的的不是自己的教育行为,走进了重形式、轻过程、重功利、轻实效的误区.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课题研究,理性地选择课题,在实践中探究,重视研究成果的实效性.以下是我园开展课题研究的点滴体会:
作者:黄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幼儿是爱的产物,是纯洁的化身,他们心中孕育着爱的巨大潜能,需要我们用良好的情感教育去开发与挖掘.引导他们接纳和适应社会,学会积极地与人交往,促进幼儿自主性与自律能力的发展,将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带着一片爱心走进儿童世界,帮助幼儿从自己营造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促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个性.
作者:李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一、关于幼儿社会化幼儿社会化是指幼儿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幼儿社会化可以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主要表现在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幼儿社会化教育可以培养健康的情感;幼儿社会化可以促进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形成.
作者:李惠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家喻户晓,千古传唱,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稀世珍宝,名闻天下,就产自丝绸之路明珠——酒泉.夜光杯文化的气息每日濡染着孩子们,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内容很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造成孩子对本土文化认识上的缺乏,这不利于幼儿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更不能更好地实践《刚要》所倡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
作者:薛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师队伍建设则是“立园之本”.我园一直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引导广大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帮助教师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学方式,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实现真正的成长.“让每个老师都成功、让每个老师享受职业的幸福”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为此,我园也一直为教师搭建平台,锤炼业务技能,表彰先进,激励教师走向成功.
作者:丁丽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几年来,我园积极引导教师把园本学习、园本培训、园本研究三者结合起来,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研训一体的新路子,把成长之路延伸到每位教师的脚下.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辛勤地付出着,也快乐地收获着.在此,我们不敢称言成绩与经验,只希望能通过回首我们的成长历程,使我们在反思中进步,在关注中提高,在交流与吸取中不断发展.
作者:王笑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这学期,我园参加了上海名师科技网络平台的情境阅读课程的培训.连续看了几次不同的老师组织的精彩活动,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让我感动的就是这些老师们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回想起我们平时组织的活动,有的时候反而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对于3~6岁的孩子,他们的识别、领悟能力都很低,不需要像小学的教学那样有板有眼.
作者:徐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早上,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入园.这时,铭铭急匆匆地跑到我的面前说:“老师,我妈妈把手套落在我的书包里了!”我回头一看,他果然拿着一副手套.我奇怪地问:“铭铭,你怎么拿着妈妈的手套啊?”“早上妈妈送我来幼儿园的时候,怕我手冷,就把她的手套给我戴上了!”铭铭解释说.想到铭铭妈妈已经走了一段时间了,我说:“铭铭,妈妈已经走了,你先帮妈妈收着好吗?”“可是,妈妈不戴手套,会很冷的,会冻感冒的!”他担心地说.
作者:刘艳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郭淑红;李莲萍;仝建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山西运城市委政府机关幼儿园;“图画书体验式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家“发明”了一个擦地小妙招,即在废旧的脱排清洁剂小喷壶里装上地板清洁剂的调和水,先在地板上一喷洒,然后用干布或干拖把一擦,不仅地板湿度适中,而且很快就变得又亮又干净.看着干净的地板,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废旧的喷水壶在幼儿园也可以巧妙利用呢!
作者:刘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幼儿园是传染病容易流行的场所之一,幼儿园一旦发生传染病,很容易引起传播与流行,影响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应坚持把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以下是我园的一些做法:第一关、把好配合关,为传染病防控做好应急准备.1.健全机构,责任明确:全园树立“预防为主,健康第一”的防控意识,为做好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后勤园长具体分管,保健医生严格执行并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班级老师积极配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我园严格制订传染病应急方案和各种具体措施.
作者:李丽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由于彩色铅笔这种作画工具具有价格便宜、方便携带、易于上手、优于控制等特点,我们既能在画面中表现传统工整的态度也能表现自由奔放的笔触;既能表现低沉压抑的思绪也能表现张扬外放的情感;既能表现厚重沉稳的色彩也能表现斑斓明艳的画面.在笔迹的穿插过程中产生足够新鲜感觉的色彩混合,从而使个性鲜明的画面跃然纸上,进而给我们的创作提供无限的空间和乐趣.
作者:翌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实施是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改善的又一个新起点,是一个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是我国新时期学前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大事,是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艰巨任务.《指南》的颁布让我们重新审视修正自身的教育观儿童观和评价观,在《指南》的“说明”中明确提出教育要“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为此,做为一名基层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更要将《指南》很好地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用《指南》的理念来指导和开展各项工作.
作者:李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我们应该是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加强交流和沟通,突出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努力尝试通过主题活动的生成设计,组织有趣的游戏活动,使用形象生动的教具、儿童化的语言,让自己的教育行为、思想与幼儿的认识发展更贴近.
作者:杨红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十几年前,刚刚毕业的我,自豪而又兴奋的来到孩子们中间时,几许羞涩,几多紧张.在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很快将自己融入到孩子们当中.那时的我,常常着眼于孩子们学的像不像,做的好不好,而对教育如何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缺少全方位的考虑.经过多年的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我有过失败,有过伤心,有过挫折,也有成功.
作者:王歆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