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的点滴体会

黄梅华

关键词:
摘要:教科研是一所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课题研究是幼儿园教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带动教师的成长,而且可以提高幼儿园整体的教科研水平.但近些年从园长和教师“科研热情”中流露出的迷茫,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课题研究成了教师的负担.那么是什么抑制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呢?究其原因就是:课题研究背离了研究自己实践中问题的出发点.脱离了教育现场,研究的的不是自己的教育行为,走进了重形式、轻过程、重功利、轻实效的误区.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课题研究,理性地选择课题,在实践中探究,重视研究成果的实效性.以下是我园开展课题研究的点滴体会:
儿童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在“指南”引领下探索与幼儿沟通的技巧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我们应该是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加强交流和沟通,突出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努力尝试通过主题活动的生成设计,组织有趣的游戏活动,使用形象生动的教具、儿童化的语言,让自己的教育行为、思想与幼儿的认识发展更贴近.

    作者:杨红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以“娃娃家”为载体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

    以“娃娃家”游戏为载体的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依据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娃娃家”游戏情境展开的,通过选择适宜的游戏内容,创设与目标相关的游戏情境,提供适宜的现场指导,它可以让幼儿在自主自发的主题游戏中,获得相关知识经验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将枯燥、说教的幼儿园集体教学课堂转变为轻松快乐的游戏场所,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真正为儿童提供快乐的童年生活.

    作者:宋雅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社会活动:庆元旦

    设计意图:元旦是孩子们快乐和开心的日子!为了让孩子们在节日里尽情地表演、充分体验节日的快乐,本次活动以“庆元旦”为主线,以大班年级为单位,把各班艺术特色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表演的形式呈现给家长,展示幼儿的艺术风采和幼儿园艺术特色教育成果,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增进亲子情感交流,营造家园共迎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让幼儿和家长感受欢庆节日的喜悦!

    作者:童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园本研训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近几年来,我园积极引导教师把园本学习、园本培训、园本研究三者结合起来,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研训一体的新路子,把成长之路延伸到每位教师的脚下.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辛勤地付出着,也快乐地收获着.在此,我们不敢称言成绩与经验,只希望能通过回首我们的成长历程,使我们在反思中进步,在关注中提高,在交流与吸取中不断发展.

    作者:王笑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小瓶盖故事多

    作者:山西运城市委政府机关幼儿园;“图画书体验式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多通道教研培训促教师专业成长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师队伍建设则是“立园之本”.我园一直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引导广大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帮助教师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学方式,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实现真正的成长.“让每个老师都成功、让每个老师享受职业的幸福”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为此,我园也一直为教师搭建平台,锤炼业务技能,表彰先进,激励教师走向成功.

    作者:丁丽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让酒泉夜光杯文化融入幼儿园本土课程

    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家喻户晓,千古传唱,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稀世珍宝,名闻天下,就产自丝绸之路明珠——酒泉.夜光杯文化的气息每日濡染着孩子们,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内容很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造成孩子对本土文化认识上的缺乏,这不利于幼儿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更不能更好地实践《刚要》所倡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

    作者:薛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把好“四关”预防幼儿园传染病

    幼儿园是传染病容易流行的场所之一,幼儿园一旦发生传染病,很容易引起传播与流行,影响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应坚持把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以下是我园的一些做法:第一关、把好配合关,为传染病防控做好应急准备.1.健全机构,责任明确:全园树立“预防为主,健康第一”的防控意识,为做好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后勤园长具体分管,保健医生严格执行并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班级老师积极配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我园严格制订传染病应急方案和各种具体措施.

    作者:李丽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0~3岁幼儿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

    早期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但0~3岁阶段却往往容易被人忽略.0~3岁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语言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关键而特殊的阶段呢?一、配乐故事(胎儿期)这个时期的胎儿无法主动接触世界,需要通过母亲的感受来体会,所以作为母亲就非常关键,胎儿会对母亲的一些情绪、声音变化来反映自己,这是胎儿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来源,配乐故事可以给胎儿提供一个相对舒缓、宁静的环境,优美、柔和的音乐,配上声音轻柔的故事可以使胎儿安静下来.到胎儿后期可以选择由母亲或父亲来说故事,一边抚摸一边轻声说故事,肢体的接触可以让胎儿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抚,母亲的声音也能起到安抚的作用,这时的胎儿就会显得非常地安静,选择说故事的时段好是固定的,睡前佳.

    作者:郭艳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喷水壶巧妙用

    在家“发明”了一个擦地小妙招,即在废旧的脱排清洁剂小喷壶里装上地板清洁剂的调和水,先在地板上一喷洒,然后用干布或干拖把一擦,不仅地板湿度适中,而且很快就变得又亮又干净.看着干净的地板,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废旧的喷水壶在幼儿园也可以巧妙利用呢!

    作者:刘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感悟简单和复杂

    这学期,我园参加了上海名师科技网络平台的情境阅读课程的培训.连续看了几次不同的老师组织的精彩活动,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让我感动的就是这些老师们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回想起我们平时组织的活动,有的时候反而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对于3~6岁的孩子,他们的识别、领悟能力都很低,不需要像小学的教学那样有板有眼.

    作者:徐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记录在主题探索发展中的妙用

    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活动型、综合型课程,通过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深入观察、主动探索、自主体验、有益尝试等实验活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幼儿喜欢主题探索活动,是因为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活动主题的来源是幼儿的发现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在课程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等具体的实践活动自由地进行体验,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创作完成前画面的后调整

    由于彩色铅笔这种作画工具具有价格便宜、方便携带、易于上手、优于控制等特点,我们既能在画面中表现传统工整的态度也能表现自由奔放的笔触;既能表现低沉压抑的思绪也能表现张扬外放的情感;既能表现厚重沉稳的色彩也能表现斑斓明艳的画面.在笔迹的穿插过程中产生足够新鲜感觉的色彩混合,从而使个性鲜明的画面跃然纸上,进而给我们的创作提供无限的空间和乐趣.

    作者:翌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指南”新行动促进幼儿自制玩教具的开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实施是我国学前教育质量改善的又一个新起点,是一个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是我国新时期学前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大事,是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艰巨任务.《指南》的颁布让我们重新审视修正自身的教育观儿童观和评价观,在《指南》的“说明”中明确提出教育要“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为此,做为一名基层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更要将《指南》很好地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用《指南》的理念来指导和开展各项工作.

    作者:李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幼儿水墨画欣赏活动的三把“钥匙”

    作为我国国粹的水墨画植根于华夏民族的沃土中,渊远流长,它画面活泼形象,层次丰富,符合幼儿思维特点,易于唤起幼儿的内心感受和愉悦感而受到幼儿的青睐.通过水墨画欣赏,可以促进儿童与国画大师的作品进行互动与碰撞,在对话和冲撞中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体验,让幼儿心中美的种子生根发芽.但如何在水墨画欣赏过程中深化审美感知,打开幼儿心灵的“灵动之门”呢?本文旨在通过实践挖掘适合幼儿欣赏的优秀画作,探索水墨画欣赏教学中让画面动态化、情境化的有效辅助手段,从而使水墨画作“活”起来,从幼儿的形象感知、意境融入、创作表达等三个方面达到与画作的“对话”,建立多元立体的欣赏空间,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作者:林艳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唱响经典:我园《新学堂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继承好、发扬好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读它、唱它、思考它是我们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幼儿牙牙学语的时候,古诗是他们耳熟能详早接触的语言方面的训练之一.幼儿在父母家人的熏陶下,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古诗词,可是都是会背诵而不知古诗所传达的意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幼儿学的通俗易懂而且快乐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教材选择上的思考与教学方法上的探讨.

    作者:金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大班幼儿建构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开展的建构游戏,其活动性、操作性、参与性非常强,能很好满足幼儿积极活动的要求,幼儿常常会沉浸在建构游戏中,这对于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是十分有利的.大班幼儿对建构游戏越来越感兴趣,这种游戏也是大班的一个主要的区角游戏由幼儿自主选择进行.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高建构水平,这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怎样指导和评价幼儿的建构行为,是大班教师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作者:贾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装在手套里的爱

    早上,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入园.这时,铭铭急匆匆地跑到我的面前说:“老师,我妈妈把手套落在我的书包里了!”我回头一看,他果然拿着一副手套.我奇怪地问:“铭铭,你怎么拿着妈妈的手套啊?”“早上妈妈送我来幼儿园的时候,怕我手冷,就把她的手套给我戴上了!”铭铭解释说.想到铭铭妈妈已经走了一段时间了,我说:“铭铭,妈妈已经走了,你先帮妈妈收着好吗?”“可是,妈妈不戴手套,会很冷的,会冻感冒的!”他担心地说.

    作者:刘艳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纸盒:无限创意的变化

    作者:郭淑红;李莲萍;仝建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优势谈

    一、传统区域活动分析蒙特梭利强调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环境”;皮亚杰的认知主义课程强调“开放的学习环境”;《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因此,为幼儿创设“多功能、多层次、丰富多样、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域活动”无异是佳的做法,但从多年的实践中也发现传统的区域活动存在着这样的弊端:区与区之间都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互不联系;区域活动中的孩子间缺乏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

    作者:刘喜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儿童与健康杂志

儿童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