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
  • 国际刊号:1680-6255
  • 国内刊号:Macao 152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2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护理学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2002年2期文献
  • 小儿腭裂修复术异丙酚麻醉的手术配合

    总结我院4年来130例腭裂患儿用异丙酚麻醉的手术配合,认为适宜的环境准备、正确的体位摆放、细心的麻醉配合以及敏捷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熟悉和掌握小儿的生理、病理和组织学特点、小儿麻醉特点、异丙酚的药物特点以及如何预防并发症是保证患儿生命安全的重要条件.

    作者:高永桂;王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纤维胃镜检查的护理体会

    胃镜检查前根据患者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护理 ,做到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细心护理.检查时患者取左侧卧位,解开衣领,放松裤带,右下肢膝髋关节屈曲,左下肢自然轻伸,头稍后仰.并嘱患者作深而慢的腹式呼吸.结果2206例患者均安全顺利通过检查,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世娥;臧光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6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愈62例,转院和自动出院4例.护理工作强调临床观察,包括通过全身症状、呕血、便血性质、生命体征、液体排出量估计失血量,休克程度、补液量和补血量;观察体温变化估计是否合并感染;做好抢救护理的准备工作和出血性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有无再出血,加强健康指导.

    作者:李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纤维胆道镜反复取石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多次反复取石术后规范护理.方法对1999~2001年30例胆道多发性结石应用纤维胆道镜多次反复取石进行护理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经纤维胆道镜取结石全部取净(取净率100%).结论纤维胆道镜反复取石术护理中,心理护理、管道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对手术成功有十分重要作用.

    作者:陆晓华;关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近十年来国内开展的一项新的手术方式.其腹壁伤口创伤小、手术技术要求高.要求器械护士的密切配合,腹腔镜器械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正确使用与精心养护;术中严格执行无瘤操作,器械护士配合医师做好台上的隔离措施,切口用手术薄膜覆盖,切断的肠管用套状的塑料袋保护牵引出腹腔,近端肠管用碘伏消毒后送入腹腔,吻合完毕彻底冲洗腹腔;巡回护士应熟练掌握各仪器的性能和操作步骤,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冷光源线的折叠角不能小于90°;术中严密观察病情,腹腔镜手术除会发生普通的并发症外,还有其独特的并发症:腹壁套管针穿刺引起的内脏损伤或大出血、皮下气肿、高碳酸血症等.

    作者:高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护理

    总结我院2001年2~4月126例小儿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的护理体会.小儿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是通过腹壁三个小孔在腹腔镜下完成阑尾切除术.手术安全、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减轻了患儿的疼痛,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

    作者:李卫华;马莎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氩气束凝血器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近年来,以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为特点的腹腔镜手术已越来越多地被患者所接受.以往在此类手术中,创面弥漫性渗血的止血问题较为棘手,往往需要中转剖腹手术.自从氩气束凝血器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后(以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及卵巢囊肿剜出术为主),这一问题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解决.在使用过程中,腹内压均有急骤升高而引起患者的心率、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发现及时、处理迅速而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吴曼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脑肿瘤术后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分析5例脑肿瘤术后并发颅内低压的原因与护理,5例该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头痛为突出,与颅内高压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相似.护理要点有:(1)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及有关知识宣教,消除其恐惧心理;(2)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尤其是引流液的量及颜色;(3)脑肿瘤术后使用脱水剂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防止脱水剂过量而引起该并发症;(4)做好脑室引流管的护理,防止脑脊液丢失过多诱发该并发症;(5)在治疗该并发症时,注意药物治疗的护理,避免盲目追求补液的量及速度而引起心脏负荷过重及脑水肿.

    作者:郭秀泉;黄丽源;何杏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梗阻,采用吸痰、给氧和使呼吸道湿化等系统护理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血氧饱和度,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谭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

    目的探讨促进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对策.方法将乳头凹陷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产妇用自制吸奶器抽吸乳头,对照组100例的婴儿单纯吸吮.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h开始泌乳例数及母乳喂养容易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头凹陷产妇进行帮助指导,能有效降低其哺乳的难度,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马恒珍;王曦侠;于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前后给予完善的治疗及护理、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26例患者术后骨折愈合良好,功能基本正常,较传统牵引治疗方法提前3~5周下床行走,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DHS治疗的患者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海霞;方汉萍;饶珍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7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心理需求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7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年龄64.5岁.他们有以下的心理状态:(1)希望有良好的治疗环境(85%);(2)对病情猜疑(100%);(3)担心医疗费用(87%);(4)担心手术是否成功(100%);(5)希望有良好的护理.护理措施有:介绍病区环境,与病人交流,节约医疗费用,向病人讲解医疗知识,与家庭沟通.结果全部病人治疗效果好,术后3~24个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心理需求分析和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食管癌术后发生ARDS 12例进行分析.结果 ARDS在术后1~4d内均有发生.死亡2例(16.7%).结论术后要加强病情观察,能及时发现ARDS的发生,而对ARDS首先采取改善通气、换气功能,及时给予吸氧、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合理的输液、适量的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纠正酸碱失调等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强调术前做好肺部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可以预防ARDS的发生.

    作者:张宏艳;张红;姜桂英;王兴菊;关红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医正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护理

    目的围绕冯氏创立的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损伤性脊柱疾病的治疗机制,总结出与之配套的规范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上依据冯氏的新医正骨理论治疗损伤性脊柱疾病新疗法机制,以新医正骨疗法专科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新医正骨手法治疗后的护理、病情观察的重点、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指导、出院前的健康教育等.结果总结出的一套相应的护理方法,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缩短了住院日,提高了疗效.结论采取与治疗机制配套的规范的专科护理方法是一套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董连青;段丽娜;孙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央静脉置管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中央静脉置管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其护理.方法分析血肿、动静脉瘘、气胸、血胸、栓塞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提出护理要点.结果股静脉置管术成功率高(98.3%),中位颈内静脉置管术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被认为是值得应用和推荐的方法.结论各种方法均有利弊,应根据术者技术和病人情况选择不同的置管术.

    作者:孙慧娟;蔡建英;吴经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173名护理人员疼痛评估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部分护理人员对疼痛评估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用自制的疼痛评估认知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护理人员对疼痛评估知识知之甚少,临床上不能应用.结论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疼痛评估的专业培训,并逐步将疼痛评估应用于临床,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作者:汪琪;陈晓蓉;唐春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护理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方式及条件.方法对目前我国三级和二级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员的选拔方式、必要条件、工作满意度及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护理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方式常用的是群众推荐、领导考察,护理管理人员的重要素质是护理管理能力、护理专业技能、学历、思想品德素质,目前护理管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较高.结论竞争上岗、人力资源管理等先进的人事管理手段已引入到护理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中,护理管理能力是护理管理人员的首选条件,目前护理管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较高.

    作者:赵然;潘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手术科室病情交班本的改革及应用

    目的探讨表格式交班报告在外科病区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每日病情报告本设计为首页、新入(转入)、手术(危重、术后一级护理前3d)、预手术、检查、预检查和末页.各页面按病情交班相关内容设计表格项目.护士在管理病人的过程中按照不同类别的患者选用相关类别的交班分页,有目的选项填写后交班.结果节省了书写时间,增加了直接为病人服务护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拓展了交班内容,适应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规范了交班形式.结论表格式交班报告可以替代传统式文字叙述式交班.

    作者:朱建英;叶文琴;王筱慧;钱火红;黄建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护士提高护理质量初探

    护士是护理质量高低的决定者,笔者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用创新思维和能力结合护理质量标准阐述护士如何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谈护理人员按岗位使用及其意义

    我国护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护理工作缺乏现代科学管理模式,即人才使用不合理.由此造成各层次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不清,人才严重流失,高学历人才心态消极、不稳定.护理人员按岗位使用可以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增加工作成就感,从而稳定护理专业队伍,提高护理服务效果.

    作者:周晓玲;路丛霞;刘淼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以ISO 9001:2000为标准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护理服务是医院整个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护理部积极参与了我院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并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过程中做了以下工作:设立内审员(包括内审员资格认证、培训及履行职责);编写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表格);全员培训(包括知识培训和岗位培训);按标准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等.评估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主要从患者满意度、体系过程与护理服务的测量和监控、内部审核与外部检查、不合格控制与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体会是: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保证了病患的利益,并对护理工作起到了规范、指导的作用.

    作者:叶如美;周俭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本院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在原来护理质量标准基础上,根据省卫生厅整体护理验收标准,结合临床实际,经补充制定出整体护理内容,在贯彻执行标准过程中定期检查,使出院病人满意率从原来的85%提高到98%.

    作者:钟淑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08例胆结石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手术是一种刺激,会引起病人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而影响手术效果和病人康复过程.因此准确分析病人心理反应,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芦石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防足跟、足踝褥疮垫

    为了有效保护卧床病人的足跟及内、外踝组织不致受压损伤而发生褥疮,特设计此防足跟、足踝褥疮垫,介绍如下:

    作者:梁桂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如何做好消毒工作预防医院感染

    医院消毒工作质量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通过加强管理,可以预防医院感染.消毒设备与方法,以提高医院消毒工作质量.

    作者:薛晓英;张利;曾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多功能脊柱手术台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由于骨科手术的部位特别,术前往往准备比较复杂,病人所需安置的体位特殊,要求较高.因此,给手术室护士增加了繁多的工作量,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自行设计了多功能脊柱手术台,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东华;易秀兰;汪友兰;邹芳铭;张凤兰;汪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京万红软膏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

    本科自2000年7月~2002年2月,对12例患有Ⅱ、Ⅲ、Ⅳ度褥疮患者,采用京万红软膏进行局部换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宏娟;李曙明;张会丽;党青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气囊式一次性灌肠器的研制与应用

    灌肠是外科大、中手术病人术前的常规准备措施,传统的灌肠器有许多自身缺陷和功能的不足,给医患在治疗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我科于1999年1月~2001年10月自行成功研制出一种气囊式一次性灌肠器,其具有多重功效,显著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方便了护理工作,简化了操作过程,避免了并发症.经临床应用28例后,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文清;张美霞;周怡;胡江;李明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Intima-Ⅱ运用于老年患者的置管操作小技巧

    目的总结Intima-Ⅱ运用于老年患者的置管操作技巧.方法用常规置管操作与改进的置管操作技巧进行置管成功率比较.结果改进的置管操作成功率增加.结论在老年病人运用Intima-Ⅱ时,由于静脉条件欠佳,应注意操作方法,以提高置管成功率.

    作者:孟媛;唐琳;李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生儿科实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新生儿科陪住人员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卫生部医政司护理中心整体护理协作网对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比较健康教育方法改进前后的效果.结果改进健康教育方法后的年平均满意率较改进前提高了5.9个百分点,改进后效果较改进前有明显提高(χ2=20.625,P<0.01).结论对一个成年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不困难的,但是对新生儿科不同的陪住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需要探讨,通过采用床头悬挂卡片的方式、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效果好.值得在新生儿科、儿科等病房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喜华;潘莲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专科技能护理训练教学改革的探讨

    为探讨在规范化培训阶段,对新护士进行专科技能护理训练,以呼吸内科、手术室、骨科为试点,根据不同的专科护理特点,采取目标岗位化培训、建立护理操作流程、制定统一规范的操作考核标准,改变传统的临床实践经验式传授的教学方法,大胆探索合理科学的临床教学模式.缩短了培训周期,加快了护理人员的培养历程,在实践中补充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张晓萍;童志丹;卢根娣;刘若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例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护理

    心肌梗死是心肌持续缺血,而发生心肌坏死,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持续性的疼痛,休息及用药不能缓解,常伴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如果不及时抢救治疗和护理,容易危及生命.我科于2001年9月24日收治一例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后治愈出院.现将抢救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曹三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抢救一例包虫液过敏致循环骤停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门诊以肝包虫病收住院,择期行肝包虫摘除术.术中在用粗针头抽吸囊内容物并向囊内注射双氧水的操作过程中,患者自感肩背痛、憋气,继之皮肤粘膜紫绀,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意识丧失,心电图为一直线.除立即采用A、B、C复苏方案外,以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激素,加快补液,适时用东莨菪碱类药物.于开始复苏后15 min心跳恢复,20 min后出现自主呼吸,7 h血压平稳,18 h意识恢复,心、肺、脑复苏完全成功,治疗14 d痊愈出院.

    作者:付淑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自理理论在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患者中的应用

    运用Orem理论对一例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进行护理,3周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自理能力增强.该结果表明正确地运用自理理论对临床护理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方蘅英;戈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例脾动脉瘤的手术配合

    脾脏血管瘤少见,2001年3月,我院收治了一例脾动脉瘤患者,并为其成功实施了动脉瘤摘除术,现就手术配合方面报告如下.

    作者:孙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液氮冷冻治疗结节性痒疹一例的护理

    结节性痒疹又称疣状固定性荨麻疹或结节性苔藓,为疣状结节性损害,好发于四肢.常见于成年妇女.本病瘙痒剧烈,内服、外用药物效果欠佳.我科曾于2001年6月收治1例结节性痒疹,长期服抗组胺药及外用激素霜剂,疗效均不满意,采用液氮冷冻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连晓风;唐跃琼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友病患者混合痔术后大出血一例的护理

    患者,男,48岁,6年前出现大便带血,色鲜红,附于粪表面,无疼痛,近2~3年来出血增多,伴便后肿物脱出.于2001年8月诊断为混合痔、内痔.术前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局麻下行混合痔剥离术、内痔结扎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3 h,大便后出血约500 ml,行出血点结扎术后,呈间歇性出血.经再询问,承认其兄有创口出血难止血的症状,但未经医院检查和诊断.实验室报告:凝血酶原时间11.8 s(正常参考值11.2~13.6 s)、APTT比值1.35(正常参考值0.80~1.20)、Ⅸ因子活性5.0%(正常参考值68.0%~128.0%),以混合痔术后大出血、B型血友病收住院.经过抗炎、补液、输注冻干血浆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治疗及护理,创面完全愈合、出院.

    作者:曾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浅谈急诊预检护士的角色功能和心理品质

    急诊病人发病突然,病程短促,心情急躁,处理不当会产生冲突甚至危急生命.作为医院前沿哨兵--急诊预检护士,应在不同情况、不同场合具有多种角色功能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减少病人的残障率、死亡率,有系统、有计划的开展急诊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急诊预检护士角色功能和心理品质论述如下.

    作者:曹月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对护生临床实习社会化的思考

    临床实习是护生学习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的强化和社会角色获得能力增强的关键时期,带教老师应高度重视护生的临床实习,通过临床实习这一社会化过程,具备主体性、独立性、竞争性、创造性、灵活多变性等能力,并能根据社会发生变化的内容和特征及时调整自己,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有机统一,由适应社会到立足社会,由有所作为到大有作为,实现自我价值,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护士.

    作者:袁慧云;乐雷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护理误区引发差错事故的原因与防范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经验丰富的护士步入误区引发差错事故.原因有盲目的经验主义产生的主观武断;心理上的耐受产生无意注意的心理状态;医护耦合性失当.防范策略应消除盲目的经验主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明确护士职责范围并不跨越,以及加强学习,坚持理论指导实践.

    作者:丁莉;苗京亚;吕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

    5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年龄61~84岁,行股骨头置换术.通过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控制了入院时原有的合并症,除2例原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术后肺部感染加重外,未出现新的并发症,术后髋腿早期功能锻炼,手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秀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浅谈晚期癌症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晚期癌症病人的护理.方法应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血管护理等多方位护理.结果多数病人从身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结论晚期癌症病人能从各方面得到有效的护理,不仅有利于治疗,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延长了生命.

    作者:王丽莉;刘美芹;邢金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护理工作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

    人们都知道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力武器,但普遍忽视了它对医院感染方面的不利影响.如细菌的耐药性迅速出现;药物引起的各种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二重感染等.其重要原因是广泛使用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的.

    作者:张富玉;王云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应用静脉留置针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61例

    应用颈外静脉(48例)、股静脉(13例)穿刺留置套管针的方法建立临时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结果颈外静脉48例、股静脉13例的一次留置成功率分别是85.4%和92.3%,血流量≥200ml/min,可满足血液净化需要,留置时间1~14d.并发症有留置导管堵塞及渗血.静脉留置针适宜作为紧急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及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廖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甲泼尼龙治疗别嘌呤醇过敏致重症药疹的护理体会

    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别嘌呤醇过敏所致的重症药疹,通过对症治疗、观察和护理,成功地治愈8例重症药疹.由此可见,周密的观察与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李晓晖;练贤惠;蔡根科;陈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术后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症状,术后老年人由于体质虚弱、活动减少,便秘的发病率更高,进行良好的护理对解除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十分必要.

    作者:高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适应现代中医护理发展的上海曙光医院护理部

    作者:中华国际护理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试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患者的心理反应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因素在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健康的情绪有利于保健和疾病的恢复,而消极的情绪则影响疾病的治愈.因此,从行为管理学角度探讨服务态度与患者的心理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中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液病科各种细菌学检查标本采集时应注意的问题

    各种细菌学检查是查找引起感染病原菌的常用方法,并根据其培养结果,指导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血液病科常见病主要为:各种恶性血液病和贫血(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由于各种原因使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功能障碍,极易引起不同部位的感染.为此,各种细菌学检查标本的采集,是血液病科护理工作较为重要的护理操作之一,笔者在护理实践中对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分析和总结如下.

    作者:孟丽娜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