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应用全程护理对健康体检后遵医行为的价值.方法:选择的77例对象从2017年8月到2018年10月进入本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中抽取,以进入本院体检顺序分组,单数纳入常规组,双数纳入全程组,即常规组:n=39,常规健康指导,全程组:n=38,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体检人员的遵医行为.结果:全程组体检人员的遵医率高于常规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健康体检中的价值显著,体检人员的遵医率显著提高,值得作出推广.
作者:余英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为了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打造特色服务专科,在内分泌代谢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方法:从2011年3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通过认真学习相关文件,转变观念;制订相关项目及标准;科学安排,实行弹性排班;加强学习训练,提高服务质量;根据专科特色设立岗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工作;努力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每月举行伤病员座谈会;每月发放伤病员护理服务满意率调查表;评选优质护理服务之星和爱心天使等措施,打造特色服务专科.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在护理服务满意率、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健康教育知晓率四个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打造特色服务专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优质护理服务有力地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卢莉莉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观察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分组法将产妇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产妇为34例,实验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产程整体护理,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第一产程时间、分娩出血.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分娩出血量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实验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显著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实施产程整体护理干预,可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该种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秀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颈内支架植入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5月诊治的老年颈内动脉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预防性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数据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对颈内支植入术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值得应用.
作者:韦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采取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6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同时给予所有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术后护理等围术期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时患者矫正视力均有提高;术后1个月时,患者矫正视力在0.3以上者达92.50%;有1例患者出现角膜内皮水肿,经2周治疗后彻底消退.所有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住院市场在6-7d左右.患者护理满意度达100.0%.结论给予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并行围术期心理、饮食及术后护理等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视力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董丽曼;宋雪;张靓;王桂秋;房晶;杨露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围产保健科治疗的12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血糖水平.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促进血糖的降低,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华燕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产科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助产与护理管理,观察组行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结果:观察组的顺产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对产房开展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管理,提高助产士服务素质,培训其专业技术,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其剖宫产率、使孕产妇与围产儿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降低.
作者:韦爱想;黎柳英;韦晓静;李玉秋;王远玲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和生活干预对慢性肾炎患者的影响及生活质量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接收诊治的慢性肾炎病患80例作为研究探讨的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实施常规护理的分为常规组,组内40例,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和生活干预的分为观察组,组内40例,护理后,对比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炎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和生活千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懿;徐献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实施措施.方法: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9例: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1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CAT评分同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个性化护理实施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吴永秀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较对照组短,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快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引流管拔除时间,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推广.
作者:吴志梅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无缝隙对接护理用于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70例行急性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对接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焦虑(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几项两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消化内镜的治疗中无缝隙对接护理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应予以推广.
作者:赵丹丹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将我院2017.1至2018.5的6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组,简单组给予传统护理,全面综合组进行了全面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满意情况;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时间、鼻内镜手术后住院时间、慢性鼻窦炎疾病认知;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结果:全面综合组满意情况、负性情绪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时间、鼻内镜手术后住院时间、慢性鼻窦炎疾病认知、鼻内镜手术并发症对比简单组有优势,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全面综合护理效果确切.
作者:王淑妹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对策.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儿科护理投诉事件36例进行回顾分析,了解发生的时间、原因等,探讨对策.结果:儿科护理投诉的原因主要有:护患之间沟通不畅(12例,占33.33%)、医疗费用过高(9例,占25.00%)、服务态度差(5例,占13.89%)、静脉穿刺失败(4例,占11.11%)以及其他护理差错(6例,占16.67%).根据上述投诉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对医院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安全与法制知识教育、责任意识培养;同时采取优化就诊流程、加强收费管理等措施.结论:医院中儿科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护理服务意识、护理专业技能以及责任意识,同时提高收费透明度、做好看病流程管理等,有助于提高儿科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与健康水平,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郝正春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护理干预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106例作为此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法进行分组,包括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53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开展护理功能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撤管时间、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功能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而加快其康复进程,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赵凯笛;徐青;贾小嫚;刘琳琳;杨少婷;丁楠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应用在血液科化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用单双号分组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化疗的89例血液科患者分成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5例(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应对压力(84.58±2.10)分、人际关系(86.64±2.11分、营养(85.58±2.33)分、运动(86.33±2.12)分、健康责任(85.54±2.01)分、自我实现(85.98±2.10)分均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科化疗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恶心呕吐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洁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综合护理在放射检查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介入治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丽荣;高枫;李淑丽;张桂媛;杜娟;田开语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手术病人中综合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6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案干预.护理2个月后观察护理效果,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并采用舒适度评分、盆地肌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63%,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9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及治愈时间与参照组相比要短,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舒适度评分、盆地肌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要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手术病人中综合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并对其预后提供保障,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晶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调查.方法:以66例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3例,干预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住院时间平均(13.7±0.5)天,手术时间平均(69.8±7.4)min;对照组患儿分别为(17.6±0.4)天、(85.6±6.2)min,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18.2%,P<0.05.结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李珍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根据实际临床资料探究与讨论急性心脏病的护理心得.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的急性心脏病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患者数量相同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治疗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还要加上控制性吸氧护理、排痰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重要内容,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观察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以及恢复状况.结果:治疗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急性心脏病病情有了较为显著的缓解,结论:与日常护理相比,采用全面系统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
作者:孙静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在择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使用信心护理对手术配合效果及SAS评分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文资料收入对象即为收治的58例择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以双盲法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n=29)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n=29)实施信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数据对比,实验组择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SAS评分、肾上腺素、心率、血压优势显著,指标之间显示数据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信心护理应用在择期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作用.
作者:潘虹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讨论将综合性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用综合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O2、PCO2及Sa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更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谭道成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落实综合护理对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文所选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12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本文选择88例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每组平均为44例,两组患者分别配合相对应的护理方法进行指导,评价并比较不同护理所取得的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常规护理组对于康复知识知晓率为75.00%(33/44),综合护理组为100.00%(44/44),P<0.05;常规护理组康复依从性为70.45%(31/44),综合护理组为95.45%(42/44),P<0.05;常规护理组康复有效率为68.18%(30/44),综合护理组为93.18%(41/44),P<0.05;常规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10/44),综合护理组为4.55%(2/44),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落实综合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康复依从性,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苗顺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科患者,以1:1比例分为常规组50例、试验组50例.即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优化护理工作模式下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总有效率、SCL-90量表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常规组则为82.0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常规组SCL-90量表评分明显高于试验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患者中,以优化护理工作模式为前提,执行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改善其SCL-90量表评分,值得推广.
作者:薛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老年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对象同期收治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护理)和干预组(系统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相对比对照组,干预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少,自我症状评分低,数据比较差异大,P<0.05.结论: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老年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期间,应用系统护理干预,有效控制自我症状,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杨丽君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频雾化联合精细化护理用于肺炎咳嗽患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56例肺炎咳嗽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高频雾化联合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观察组肺部啰音、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肺炎咳嗽患儿,通过采取精细化护理联合高频雾化治疗,效果好,能显著缩短其症状消失时间,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邵幸昌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ICU病房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者高达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83.7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对ICU室患者进行护理,疗效显著,帮助患者减轻了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都相应的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英辉;尤华春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评价预见性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4例,均在院接受气管切开术,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分别行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26.19%,ICU居住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气管切开术后行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应用价值高.
作者:刘晓霞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通过观察以推断影响患者术后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并针对性的进行护理方案的改善.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数据库中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胸外科术后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人,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2种模式,并且2组均需要在6天内针对影响患者舒适度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和记录.结果:实验组对患者痛感、睡眠质量等影响患者不适的因素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的患者护理进行针对性的全方位护理方式,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整体效果.
作者:付玉双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沟通技巧对体检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进行体检的客户142例为研究对象,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对照组71例,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1例,分别进行常规性护理和强化沟通技巧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下体检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体检者护理前平均体检时间并无较大差异,护理后观察组体检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方式更为认可,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沟通技巧对促进护理顺利发展,提升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十分重要,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雅洁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及体重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降糖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降糖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饮食运动健康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数、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指数和餐后2h血糖指数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降糖护理中采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饮食行为,降低血糖指数,降低体重,值得推广.
作者:王逸梅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是否具有很高的价值.方法:从近两年在本院进行医治的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92个,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A组和B组,各46个.A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B组患者则采取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分别为,A组77.9%,B组97.1%,B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过程中将大大提高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且患者的康复效果更好,值得更加广泛地推广于临床.
作者:杨晓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胃肠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胃肠肿瘤合并糖尿病治疗的70例患者.根据随机抽签的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围术期针对性护理.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低于实验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实验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胃肠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可采取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方式,护理效果显著,此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春宇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引入延续理念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7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延续理念和护理,对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改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后的FEV1、PEF、FVC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在组间对比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延续理念引入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对进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魏小璐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各2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进行综合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患者老年呼吸道感染控制率高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善,但综合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综合化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靳蓉晖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产科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中拣选64例作为研究对象,用计算机程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2例,采用鸟巢式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生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采取鸟巢式护理后(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体质量增长)的控制情况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过程中能够合理控制新生儿的生命体征,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宋兴艳;张洁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的体位护理效果.方法:取我院2018.01.01到2018.12.31期间诊疗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在执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基础上,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即对照组于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于术后进行常规护理+体位护理,比较患者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则为86.67%,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4%,研究组则为6.67%,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基础上进行体位护理,能够在增强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降低或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值得推广.
作者:钱梦滢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量化评估分级护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择取我院精神科2016年2月到2018年11月收治的110例住院患者,以1:1比例分为参照组55例、实验组55例.即参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使用量化评估分级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SF-36量表评分、BPRS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参照组总满意度为90.91%,实验组则为100.0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量化评估分级护理干预措施的使用,能够在改善患者SF-36量表评分、BPRS量表评分的同时,提高其护理总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徐甜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社区护理干预,针对其营养治疗连同用药方面依从性加以对比.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76例(均为本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所接诊),任意选取组中38例,单方面给予寻常护理,作为对照组,余下38例则需要从多个层面给予社区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对比护理效果间差异.结果结合统计可以发现,在营养治疗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连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均存在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恢复期间实施有效社区护理干预,能针对其营养治疗连同用药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有助于其恢复.
作者:杨志英;穆志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对照观察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50例,其中常规组25例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25例行刺激性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促醒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脑外伤后一直呈植物状态的患者,予以合理有效的刺激性康复护理,可加快患者清醒.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董蕾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6.04到2018.10期间执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舒适组60例.即常规组进行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舒适组进行围术期舒适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舒适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例如:舒适组SAS评分为(16.45±3.10)、常规组则为(21.38±4.85).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舒适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例如:常规组社会功能为(50.58±6.16)、舒适组为(58.93±7.30).结论: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在改善其心理状况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黄媚媚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术后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于本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作研究对象,其中,均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对产生有严重并发症患者进行急救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数据.结果:仅有24例产生有严重并发症现象,占总体的12%,包括有:心室颤动9例、冠状动脉阻塞(急性)6例、冠状动脉撕裂3例以及窦性心率缓慢或是交界性心率6例;择期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急诊手术,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所出现有严重并发症时的急救护理,有显著治疗效果.
作者:路瑞雪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ICU病房护理存在安全隐患,并给出有效的防护策略.方法:选取我院ICU在2017年接收的80例患者,分析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随后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患者,针对实验组患者应用优质ICU护理,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ICU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有ICU护理安全隐患主要有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缺少护患沟通、护理人员专业程度不足;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ICU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在分析其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应用优质护理方式.
作者:周国彬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6.01到2018.09期间执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00例、优质组200例.即常规组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进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切口感染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优质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5.00%,常规组则为12.5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常规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低于优质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例如:常规组心理疏导评分为(1.91±0.45),优质组则为(2.75±0.27).结论:针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而言,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使用,可在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的同时,改善其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华旖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8年12月神经外科新入职的实习生110名,以1:1比例分为常规组55名、实验组55名.即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带教,实验组使用PBL护理带教,比较实习生带教结果、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学习兴趣、综合分析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例如:实验组综合分析能力为(1.85±0.22)分,常规组则为(1.27±0.14)分.常规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低于实验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例如:常规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79.55±4.41)分,实验组则为(93.45±3.54)分.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PBL教学法能够增强实习生学习兴趣、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其考核成绩,值得推广.
作者:刘兰;张长南;陈敏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导管脱落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正确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在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按照导致滑脱危险因素,制定专门的护理措施,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总结两组患者出现的导管滑脱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的差别.结果引起导管脱落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行拔管,情绪激动、烦躁,导管固定不牢固,检查过程中所致导管滑脱等.经过专门的护理,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有明确在神经外科护理中会导致导管滑脱危险的因素,才能做好预防措施.有效地减少导管滑脱发生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马燕;田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通过观察以判断护患的沟通护理方式对于胸外科患者治疗是否有帮助,效果如何.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数据库中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胸外科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人,分别采取常规沟通方式和加强沟通两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治疗依从性良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率达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渠道的畅通和强化,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水平和质量的满意度与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的改善,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整体效果.
作者:刘彦凤 刊期: 2019年第16期
胸外科手术是临床外科常见的手术类型,适应症较多,患者术后需要在体内留置引流管,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但仍有很大的术后护理风险.
作者:张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索对血透治疗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调取2018年3月~10月我院200例血透治疗患者档案,以数字均衡法为基准,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施以人文关怀与日常护理,评估2组HAMD和HAHA评分、不适反应发生状况、护理满意状况.结果2组相较而言,实验组HAMD和HAHA评分更优(p﹤0.05);实验组不适反应发生状况更少(16.00%vs.40.00%)(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状况更高(98.00%vs.76.00%)(p﹤0.05).结论对血透治疗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减少不适反应发生比,大幅提升护理满意状况,临床应用效果颇为明显,因此,可以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亚辉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本文分析循证护理用于肝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8年接收的肝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针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针对循证护理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方式,比较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结论:循证护理用于肝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患者护理中,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邢媛媛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评价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病例分为两组,每组60例,病例纳入时间为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评价数据.结果:护理前,两组评分比较无差异;与对照组SQLS、SSPI评分比较,观察组更理想,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朱新玲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探讨舒适护理对于老年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51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6例,研究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以舒适护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给予老年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促进身体康复.
作者:綦彩杰;宋振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血流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改善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7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流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8/50),组间差异明显,X2=12.5625,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Fbg低于对照组,PT以及APTT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利于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流指标,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作者:米娜娃·艾克巴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方法:纳入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案分别为常规护理干预、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杨玉萍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将全科护理这种护理方式应用于神经外科中,主要针对于老年病患者实施,研究这种护理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旨在提高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方法:选择118例老年病患者进行本次实验的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的神经外科进行住院治疗,并对其进行不同护理方法研究,这部分患者的住院时间都在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之间,所有的患者分成59例一组的A组和59例一组的B组.对A组老年病患者实施一般传统的护理,对B组中的59例患者采用全科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这些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所取得的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都有哪些不同.结果:通过对比发现A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低于B组患者.结论:在神经外科对患有老年病的患者实施必要的传统护理外,再加强全科护理,这部分患者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比较好,并且对护理人员的评价也很高,同时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因此这种护理方式应该在各个科室实施应用.
作者:曹扬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的探讨对象,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研究组各38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早期运动护理.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静脉血流峰速度、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脑梗塞患者,加强早期运动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刘新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于我院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8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各41例,设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设立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给予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26.83%,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经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中给予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效提高手术完成质量,改善手术结局,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适用于临床.
作者:李艳旗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在妇幼保健院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妇幼保健院内92例住院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Apgar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Apgar评分较之更优,组间数据均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妇幼保健院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儿童身体状况,值得推广.
作者:姜月娥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了标准化护理对于神经外科脑脊液引流患者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4月所收治的神经外科脑脊液引流患者共计120例,按照抛硬币的方式将所选取120例患者随机划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标准化护理模式,之后对两组患者对于脑脊液引流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经标准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于脑脊液引流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脑脊液引流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可有效提升其护理满意度,确保其对脑脊液引流知识有一个充分全面的认识,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梅国萍;陈波;周永超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评价优化护理干预对近视眼患者Epi-LASIK术后恢复、并发症的影响,为近视眼手术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Epi-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眼患者(n=92),进行1:1比例分组.对照组46例近视眼手术患者接受眼科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近视眼手术患者接受优化护理.对比2组近视眼手术患者角膜水肿消除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近视眼患者术后恢复用时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近视眼Epi-LASIK术期间优化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护理应用价值.
作者:戢玲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136例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社区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与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护理前FPG与2hPG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FPG与2h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饮食依从性、用药依从性与血糖自我监测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社区护理服务有利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作者:蒋何烨;景婷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5月进行剖宫产分娩并出现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将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切口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有手术原因、产妇原因、睡眠质量与合并症等;干预组切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数据对比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护理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佩瑶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血压波动对青光眼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65例青光眼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比较其舒张压情况,并针对舒张压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其平均随访眼压及视野受损情况.结果:正常眼压青光眼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夜间血压变化情况无一般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随访,21mmHg及以下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与眼压21mmHg以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相比,数据无一般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在60mmHg以下的患者其视野缺损进展率显著高于舒张压60-90mmHg患者及舒张压90mmHg以上患者,(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的视野缺失与低血压有密切的联系,给予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患病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施银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特需门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分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取全过程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分诊正确率和门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特需门诊护理工作中采取全过程优质护理服务成效显著,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分诊正确率,降低护理缺陷率,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琦;杨文静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了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产生皮肤瘙痒问题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2月所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共计40例,对其出现皮肤瘙痒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产生皮肤瘙痒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氮汁代谢产物刺激、电解质代谢异常等等,经过一系列治疗和护理后,治愈患者30例,17例好转,3例无效,有效率高达92.5%.结论:通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庄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对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中抽取74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随机的分为对照组(n=37例)、干预组(n=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则采取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满意度予以比较.结果:两组并发症相比,干预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对阑尾炎患者术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降低并发症,有助于疾病预后.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4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诊急救与护理工作.结果:48例患者在急诊急救与护理后,急救成功率为100%,其中有1例由于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出现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下降的并发症,占2.1%.无死亡现象发生.结论:针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需要及时实施积极有效的急诊急救与护理措施,以便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与死亡率,确保患者的安全,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与康复.
作者:王霞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来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46例导尿管留置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73例.其中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泌尿外科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行针对性护理;同时研究科学有效的尿路感染预防措施.结果:本次研究泌尿外科患者接受护理过程中产生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现尿道口消毒不及时、膀胱冲洗不及时、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均会提高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发现,参照组高于研究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讨论:泌尿外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在遭受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威胁,为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护理人员对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可以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杨雪花;康晓玲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中32例,分别行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对2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等评分均比研究组明显降低,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运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采纳和推广意义.
作者:秦晓培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多靶点护理干预联合VSD治疗骨伤创面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骨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VSD负压引流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给予多靶点护理,比较2组术后创面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比较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靶点干预联合VSD骨伤创面患者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快恢复效果,可以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宋晓薇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人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9月收治的12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3)与参照组(n=63),实验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对比二组的不良情绪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SAS评估值、SDS评估值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统计值(98.41%)高于参照组(87.30%),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帮助,并可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作者:热西旦·托胡提;努尔古丽·加德拉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慢性盆腔炎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通过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49例实施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能力和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维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评价眼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价值,为眼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治疗的94例患者,以1:1比例分为各47例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2组眼科患者干预期间SAS、SDS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眼科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科护理中通过心理护理可以稳定患者情绪、缩短患者治疗时间、符合患者护理需求,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陈佳;施银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小儿肺炎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收治的30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每组平均为150例.两组患儿分别配合相对应的护理进行干预,评价护理所取得的效果,并做比较.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常规护理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33%(131/150),综合护理组为98.00%(147/150),P<0.05;常规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67%(19/150),综合护理组为3.33%(5/150),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通过综合护理进行配合能有效的提升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而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玉娇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老年卧床鼻饲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长期卧床鼻饲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本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鼻饲方法和护理,研究组则接受鼻饲减速减量、改变鼻饲体位、胃管插入长度增加、呼吸道护理等,并对比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疾病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包含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管脱出、胃潴留等方面,研究组分别为2.50%、2.50%、0.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17.50%、17.50%、15.00%、2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卧床鼻饲患者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患者痛苦程度得到缓解,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雪;邵红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健康宣教在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方法回顾性地对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定点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双盲法将所有参与患者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加入健康宣教.在患者护理完成之后,对比其自我护理的能力、健康知识和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在患者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健康知识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进行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和治疗依从性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有利于提升患者对于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度和对于整体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段丽娟 刊期: 2019年第16期
胸外科科室的疾病类型相对于其他外科科室的疾病种类而言,具有病种多样性、手术规模较大、病情复杂、病种患者预后风险大等多种特点,,临床风险事件易发生,该科室的医护人员需要随时保持一种高警惕性的工作状态.
作者:杨惠婷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9月诊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72例进行护理分析,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情绪评分相似(P>0.05),在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减少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保持身心愉悦,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值得应用.
作者:贾风英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PICC置管在循证护理培训教学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新生儿PICC置管患者入组研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培训和询证护理培训方法.结果:循证护理培训组综合得分较高,院内感染发生率较低.结论:应实施循证护理培训教学方法.
作者:杨熙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痛风治疗过程中饮食护理配合运动疗法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42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配合运动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痛风平均发作次数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方式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痛风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配合运动疗法,减少了痛风发作次数,并帮患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谢清连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评价胃肠道肿瘤患者外科手术后下床活动的精细化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将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行外科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分组法分成,观察组40例采取精细化护理方法,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在术后活动步数及活动距离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外科手术后下床活动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高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系统规范化护理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干预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规范化护理.结果:观察组SAS(21.25±1.48)分、SDS(22.69±2.25)分、满意度96.55%、HR(80.61±2.59)次/min、SBP(110.30±3.46)mmHg、DBP(75.64±2.68)mmHg、应激反应发生率17.2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系统规范化护理,能够减轻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应激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林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通过观察以判断个性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恢复情况及其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数据库中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胸外科术后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人,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2种模式.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率达9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8%;实验组对患者痛感等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4周后伤口恢复情况实验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的患者护理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方式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水平和质量的满意度,能极大程度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的改善,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整体效果.
作者:文金佩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初产妇分娩期心理护理对产程的影响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0例初产妇展开研究,研究时间为: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将这100例产妇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初产妇分娩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初产妇则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初产妇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在初产妇分娩期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缩短产程,并改善产妇心理压力,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李智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的护理实效性.方法:选择82例于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1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行综合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情绪状态、生理健康、社会功能、精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92.68%)高于参照组(70.73%),组件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方式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李青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配合的具体效果.方法:将50例在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间至本院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含2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明显更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来说,在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化疗治疗的同时,还应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其出现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侯慧玲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中收治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取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3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数据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好,值得临床医学中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姚俊 刊期: 2019年第16期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进,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但一起人们对妇产科临产及重生婴儿的护理也出现了懈怠.为此,本文剖析了妇产科临产及重生婴儿护理中的风险首要存在于患者、护理、医疗护理技能、药物要素及消毒阻隔等方面.针对产科护理风险,认为应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并实行热心接待、仔细计划、耐心医治及暖心交流等人性化护理.
作者:王远玲;韦晓静;黎柳英;淡丽香;梁志芬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社区护理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社区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给予患者实施全面的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观察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变化.结果: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74±2.18)mmol/L、(11.02±2.64)mmol/L、(76.15±8.42)分,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志英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在胃镜下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9月01日-2018年9月01日接待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的方法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在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度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8%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对于对照组20%的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94%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70%的满意度,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在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止血效果,也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医护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设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具有一致性,可用作研究对比;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中给予护理配合,有效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适用于临床.
作者:胡朝微;王媛媛;黄文婷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遵医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率的作用研究.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4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依从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遵医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率均有明显提升作用,能有效提升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立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38例,进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血栓、伤口出血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显著提升护理合格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曾婷 刊期: 2019年第16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体力活动减少、营养过剩等,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在我们社区,总的管辖人口有120052人,其中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就有2347人,平时,来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很多,社区团队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也很多,通过与他们的接触,发现大多数人对糖尿病危害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按医嘱用药,治疗效果不理想.
作者:吕伟雅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缓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7月到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评分和疼痛评分,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不良情绪和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试验组干预后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俄木拉子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索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40例病案管理人员,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在分析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后,观察组进行针对化改进措施,共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共20例.结果:观察组病案书写缺陷率(5.00%)、医疗纠纷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确定当前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效果显著.
作者:崔延姬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中护理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在2015年之后开始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质量控制,选择2015年3月~2018年4月之间本院收治的共5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本院收治的56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0.17%(1/560)显著低于参照组1.42%(8/560),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9.28%(556/560)显著高于参照组97.14%(544/560),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邢迪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调取2018年4月~9月我院120例冠心病患者档案资料,以数字均衡法为基准,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施以综合护理与日常护理,评估2组SF-36评分结果、自我能效与社会支持、护理满意状况.结果2组相较而言,实验组SF-36评分结果更高,自我能效及社会支持更好,护理满意状况更高(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大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自我能效、社会支持及护理满意状况,临床应用效果颇为明显,因此,可以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黄素梅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及对其预后影响.方法:选用20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为观测对象加以研究,依照单双号编号设为对照组100例(单号)与观察组100例(双号).予以对照组常规性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心理状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SCL-90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与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较之对照组15%,显著更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作用于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效果极佳.心理状态有所提升,不良反应大为减少.
作者:刘乙伶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本次实验是探究老年患者消化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以及预防措施.方法:本次实验主要是选取2015年6月份至2016年6月份医院接收的68名老年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落实相关的护理干预.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实际情况是有着极大的差别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实际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方式的不同就意味着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不同,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的实际情况是不相同的,实验组患者的实际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大多数的老年患者都会面临着消化问题,老年人由于住院时间较长,身体情况较弱,所以说整体的治疗效果便不明显.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的效果,所以说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丁淑琴;胡燕凤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析手术室护理路径在急诊颅脑外伤手术病人临床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行急诊颅脑外伤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两组患者就诊期间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手术室护理路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前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颅脑外伤手术病人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不仅能缩短手术准备及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规避不良事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婷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亚健康、健康的人群应用健康体检护理,对此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来我院体检的人群中抽选110名,这110名体检人员中有一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有一部分处于健康状态,将体检人员分为基础组与实验组,将常规护理给予基础组的体检人员,将健康体检护理给予实验组的体检人员.结果:实验组体检人员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基础组体检人员(p<0.05).在B超检查、尿常规检查、胸片检查以及抽血检查所用时间方面基础组体检人员使用的时间更长(p<0.05).结论:将健康体检护理提供给体检人员,可以缩短体检人员体检所用时间,并且提高了体检人员的满意程度,同时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因此可以将健康体检护理在体检部门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袁敏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心理及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88例老年脑血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观察,其中常规组44例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44例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及康复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FMA以及BI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心理以及康复护理干预后,老年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刘雪萍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本文主要就老年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要素进行了探求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老年患者,针对其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就影响到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的几点要素进行探求分析.结果:本次研讨中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用问卷500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月收入、护理接收程度以及新型农村协作医疗保险是影响到老年护理需求的具体要素.结论:相关的政府单位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老年护理的注重程度,并需求经过加强机构建造、注重人才培养等多种方法,来提高我国的老年人老年护理服务水平以及质量.
作者:印晓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抗氧自由基治疗后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变化及其与发作频数的关系.方法:选取癫痫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抗癫痫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抗氧自由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行脑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频数和癫痫样放电次数,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癫痫样发作频数均减少(P<0.05),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癫痫样放电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癫痫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抗氧自由基治疗可更好的控制癫痫发作和癫痫样放电次数,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亚琴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扬州地区老年人能力状况,分析能力受损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扬州地区4个乡镇和1所养老机构,采用《老年人能力评估》(MZ/T039-2013)调查老年人能力现状.结果:能力完好者占7.27%,轻度失能者占29.09%,中度失能者占13.64%,重度失能者占50%.结论:通过老年人能力评估,确定能力受损影响因素主要有日常生活活动、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三方面,明确不同区域养老需求特征,进行预算规划,完善资源分配.
作者:裴书萍;谢雯俊;顾志娥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8例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单序号的59例为观察组,双序号的59例则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治疗前LVEF、LVESD、LVEDD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能有效的提高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心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韩英;秦静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生物反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82例产妇为观察对象,产后均发生压力性尿失禁,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肌锻炼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于治疗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有积极作用,可广泛开展应用.
作者:王磊;刘强 刊期: 2019年第16期
观察患者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两种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静脉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方式;观察组31例,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在麻醉前10min(T1)、麻醉后10min(T2)、二氧化碳气腹30min(T3)、放气后30min(T4)四个时刻的心率水平(HR)、血压情况、血清皮质醇含量(Cor)、空腹血糖值(Glu)、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的数值进行检测,观察数值变化.结果观察组在麻醉后的三个时间点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or、Glu、CRP含量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在T4时IL-6值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水平在各个时间点的差异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应激反应的影响小,可以维持患者麻醉过程中的正常心率水平,保持血压稳定,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俞书盼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糜烂溃疡性口腔黏膜病患者曲安奈德、金因肽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本院口腔科既往收治的70例糜烂溃疡性口腔黏膜病患者诊疗经过,其中35例患者采取利凡诺纱布湿敷治疗(记作A组),另外35例采取曲安奈德与金因肽联合治疗(记作B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A组(77.14%),且B组患者VAS评分、REU评分及溃疡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P<0.05.结论曲安奈德、金因肽联合治疗糜烂溃疡性口腔黏膜病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溃疡尽早愈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陈完辉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寻临床上产后出血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从我院2017年治疗的产后出血产妇80例,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孕栓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临床上,卡孕栓+缩宫素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预防及减少产后出血情况,促使产妇早日康复.
作者:赵鹏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常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发生.对于皮肤瘙痒的临床治疗确鲜有报道,西医方面只是大量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效果不太明显.笔者应用夹脊电针治疗本病取得很好的疗效.故对其作用原理及主要治病机制进行探讨,主要从夹脊电针促进损伤的神经修复和降低神经传导能力进行阐述.本文从夹脊针的发展,夹脊电针的原理及治病机制进行讨论,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刘再然;赵淑芳;王丹;李明秀;盛国滨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A组(130例)与B组(124例),A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B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意识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且B组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其微创治疗创伤小,病程短,并可有效缓解症状.
作者:牛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甲状腺肿瘤属于慢性病的一种,并且在日常中很难被发现.目的:解析甲状腺肿瘤所使用的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过程与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对比两个组别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后一年内,甲状腺肿瘤患者病灶的康复与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现肿瘤及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是7.4%,值得一提的是,在院方的术后护理之后,发病患者的并发症状都已消失.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是82.5%,明显优于另一组的57.4%,P<0.05.研究组病患的甲状腺肿瘤复发概率是15%,比对照组5%的复发率要高,然而这一差距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以普通外科手术的方式治愈甲状腺肿瘤的步骤较为简便,手术需要的时间比较少,患者出血量较少,术后康复较快,并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然而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大.因此如何减少甲状腺肿瘤的术后复发率±然是临床医学的难题,业内采取的普遍措施是和保守疗法相结合.
作者:程志海;朱坤英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以16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行16排螺旋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做对比.结果:64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16排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9%.且患者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不同,其16排螺旋CT的表现也存在差异性.结论:急性阑尾炎以16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
作者:罗列军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参附注射液结合小剂量麻黄碱对椎管内麻醉患者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116例椎管内麻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麻黄碱进行低血压预防,对照组单纯进行手术麻醉不开展低血压预防,比较两组低血压发病率、不良反应等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病率6.89%,低血压发病率1.7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病率13.79%,低血压发病率17.24%,差异明显,两组不同时间舒张压、收缩压部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主要应用在局部麻醉手术中,锥管内麻醉能够减少麻醉药物剂量,同时减少患者麻醉药物用量,避免大剂量麻醉对患者身体的负担,在患者手术期间利用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麻黄碱,能够有效减少低血压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中波;许陪陪;韩伟;杨玉朝;赵震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核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诊断效果进行对照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小肝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展开SWI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小肝癌患者经SWI检查确诊阳性病例45例,阳性率为80.36%;MRI动态增强扫描确诊阳性病例49例,阳性率为87.50%,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阳性率略高于SWI检查,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小肝癌检查诊断时,MRI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SWI扫描的准确性也较高,能够将其视为MRI增强扫描补充序列,可对肝硬化结节信号改变实施动态追踪,对于小肝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刘娟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阴道三维超声定量评估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将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的150位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性激素检查结果进行筛选,选择出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患者50例、卵巢早衰的患者50例和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5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阴道三维能力多普勒成像检查,然后使用VOCAL、Sono AVC分析软件对三组患者的卵巢体积、血流指数、窦卵泡计数和血管化流血指数等参数进行比较,将结果绘制成ROC曲线,并对曲线面积、特异度和灵敏度进行计算,根据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结果:三组的AFC、FI、VI、OV、VFI相比较正常组>DOR组>POF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三维超声定量指标中,按照对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价值由高到低比较,AFC预测价值高于OV预测价值,VFI、VI和FI卵巢血流灌注指标对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能力不够.
作者:王明秀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霉菌性阴道炎采用硝酸咪康唑、康妇炎胶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单一组(n=61,采取硝酸咪康唑治疗)、联合组(n=61,联合硝酸咪康唑、康妇炎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单一组高,且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单一组,组间各指标差异较大(P<0.05).结论硝酸咪康唑、康妇炎胶囊联合用于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对于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与复发率具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俊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容量治疗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择期行剖宫产的96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仅对研究组实施剖宫产容量治疗,比较两组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两组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研究组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较对照组产妇的12.50%低(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7.98±0.54)分,较对照组新生儿的(7.32±0.58)分高(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容量治疗的实施有利于降低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麻醉和剖宫产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作者:陈惠敏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腹部肿瘤反射治疗患者,依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选择表画线固定体位技术,实验组选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比较两组摆位误差的差异性.结果:两组X轴(左右方向)、Y轴(头足方向)、Z轴(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展开比较,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组间所表现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对减小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作者:徐伟健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阴道镜联合宫腔镜检查宫颈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宫颈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6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60例患者选择阴道镜进行宫颈病变的检查诊断,观察组60例患者选择阴道镜联合宫腔镜进行宫颈病变的检查诊断,比较两组方法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作用.结果:对照组女性患者的有效诊断率为70%,观察组女性患者的有效诊断率为96.7%,两组方法的检查诊断效果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阴道镜联合宫腔镜检查诊断宫颈病变,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作者:乔苗苗;刘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索CT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因肺结核疾病而入我院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差异性的X线片检查与CT检查.分析不同检测方式对应的检测结果.结果:在空洞、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的检测结果中,X线片显著低于CT检查,且在胸膜增厚的检出率中也有类似的趋势,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与CT是当前检测肺结核的常见手段;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片,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可在患者的疾病诊断阶段、疾病病变程度、疾病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亮;张金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为了全面提高骨科疾病康复治疗的质量,利用体外冲击波能提升治疗的效果,且能减少疼痛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体外冲击波、安全性和有效性较为突出,治疗范围也从碎石到康复治疗等方面不断扩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康复治疗中相应治疗机制的应用效果,就要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对应的治疗方案.本文分析了骨科疾病康复治疗中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机理,并对具体的治疗方式予以阐释,仅供参考.
作者:张学彬;敖文君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诊治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均5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降脂抗栓等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8)等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参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TNF-ɑ、IL-6、IL-8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结论: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
作者:吕雅丽;李建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对于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患者使用曲马多结合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择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注射的是曲马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注射的是曲马多结合参附注射液.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寒战治疗的复发情况和疗效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再寒战的人数(1人占全部的2.0%)显著少于对照组人数(7人占全部的14.0%),对比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嗜睡、呕吐以及恶心的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并且舒适的人数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患者使用曲马多结合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许陪陪;韩伟;杨玉朝;张中波;赵震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比观察环甲膜穿刺术在胸外科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60例符合研究对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环甲膜穿刺术合并常规吸痰,对照组予常规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咳嗽排痰及气道分泌物排出时间 、肺复张时间 、带胸引流管时间 、肺部感染机率 、患者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咳嗽排痰及气道分泌物排出时间 、肺复张时间 、带胸引流管时间 、肺部感染机率 、患者住院总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环甲膜穿刺术合并常规吸痰在胸外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优于常规吸痰.
作者:刘渭滨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开放性清创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价值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月在我院诊疗的1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对他们进行开放性清创术治疗,在患者手术前后进行有效的控制血糖治疗,然后在手术前后适当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来防止术后的感染,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术后对患者进行换药、换敷料等处理时,要严格注意无菌的操作,防止患者交叉感染,注意消毒和无菌观念,减少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结果10例患者开放性清创手术均成功结束,7例患者术后2-3周伤口恢复较好,直接愈合,没有感染出血等发生,2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进行再次的清创手术,患者2-3周后伤口恢复较好,愈合较成功,没有感染出血,1例患者感染较严重,进行负压引流,2周后恢复较好,然后进行植皮手术,半个月后植皮部位生长较好,愈合较好.结论开放性清创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治疗中作为首选方案,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好,伤口愈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较少,患者恢复快,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徐超;高妍;牛学瑞;张华泽;赵娜蕊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依据奇偶分组法将其中45例患者定为对照组,剩余45例患者定为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老年综合评估干预及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也均得到有效提高,患者死亡率也较低,其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数据相比均存在明显优势,两组数据差异经计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采取综合评估干预及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良好提高.
作者:范玉红;孙惠杰;王新新;刘子涵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预注参附注射液对椎管内麻醉患者手术期间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138例椎管内麻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预注参附注射液方式治疗,对照组则不进行干预,仅通过传统手术麻醉方式治疗,比较两组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病率7.2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病率17.39%,差异明显,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麻醉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属于一种对手术患者负担较小的麻醉方式,预注参附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中血液循环功能,促进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伟;许陪陪;杨玉朝;张中波;赵震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椎管内联合麻醉复合参附注射液用于高龄骨科患者肢手术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出高龄骨科患者肢手术124例,采用椎管内联合麻醉复合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先将参附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ml静脉注射,然后将参附注射液60~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50ml静脉滴注.在手术中,指导患者取侧卧位,选择L2-3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腰麻注药为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75%布比卡因1.8ml加25%葡萄糖注射液0.2ml)1.3~1.5ml,全部留置硬膜外导管.持续观察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静注参附前后的血压、心电图等变化情况上无显著差异,原有心电图异常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状况有明显改善.手术历时1.5~3h,麻醉效果较好,无重大不良反应情况以及低血压情况的发生.结论:对高龄骨科患者手术中应用椎管内麻醉复合参附注射液疗法,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性,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震;许陪陪;韩伟;杨玉朝;张中波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多排CT和腹部X线平片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疑似为肠梗阻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经病理检查其中确诊为肠梗阻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排CT检查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多排CT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X线平片检查,且多排CT检测梗阻原因、梗阻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排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相对于腹部X线平片检测较高,且可对肠梗阻部位的定位以及原因进行准确的辨别,可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义 刊期: 2019年第16期
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及口臭一直是让人头疼的一个问题.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让人疼痛难忍,饱受煎熬;口臭,意味着让自己不敢和他人交往.如何解决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和口臭,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在文章中,笔者将结合收集的材料及自身知识对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及口臭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及口臭患者有帮助价值的建议.
作者:赵讯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进行探寻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们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20例进行随机的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则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基础上加用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数据显示,观察组60例62只眼,治疗有效率90.00%,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对照组60例63只眼,治疗有效率70.00%,不良反应发生率1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内镜下睫状体光凝手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改善患者眼球压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推广使用价值高.
作者:纪欣;王黎玫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浅析头孢曲松、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晚期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是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随机号码表法在我院收治的晚期梅毒患者中纳入46例为对象,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患者.采用头孢曲松治疗对照组患者,再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病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5%比对照组的73.91%高,病情复发率8.70%比对照组的39.13%低,P<0.05.结论:晚期梅毒患者采用头孢曲松与糖皮质激素结合治疗,对其血清固定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丽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改善术后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本次92例试验对象都是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之间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分组方法为双模拟法,两组各46例,术中分别行全身麻醉(参照组)和椎管内麻醉(试验组),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和认知功能影响.结果试验组比参照组麻醉药用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睁眼时间和语言陈述时间快,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小时、3小时、6小时试验组患者的MMSE(精神状态简易量表)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手术中使用椎管内麻醉,比全身麻醉更能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且麻醉药物用量更少,值得全方位推广.
作者:李春超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关于瑞芬坦尼联合丙泊酚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当中的效果调查.方法本文研究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8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本研究选择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麻醉时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联合组在麻醉的过程中配合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评价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取得的效果.结果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等进行比较,本研究的联合组明显优于常规组,进行差异性检验,可以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选择麻醉方法应用瑞芬坦尼联合丙泊酚可以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苏醒时间,具有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杨志;唐朝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体检时超声在脂肪肝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对我院退休职工体检中102例脂肪肝患者的超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体检507例中检出脂肪肝102例,发生率20.1%,轻度55例(53.9%),中度34例(33.3%),重度13例(12.8%).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脂肪肝,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帮助.
作者:冯敏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前,早期康复训练和临床治疗(如急救治疗、对症药物干预及手术治疗等)是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由于此类疾病被认为不仅具有明显的生理症状,且可能并发有多种不良心理症状.因此,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并实施全面的康复干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通过个性化的康复辅导干预模式,使所收治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孙衍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内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找出脑内病变的有效诊断手段,为实现脑内疾病的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以挽救脑内病变患者的生命、提高脑内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患者在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分别联用瑞格列奈和阿卡波糖效果对比情况.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患者80例,随机分组,就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A组)与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B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用药后B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检测值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用药后B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用药后A组血脂指标明显降低,而B组无变化(P<0.05).B组并发症率低于A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应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患者餐后高血糖的效果优于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
作者:肖林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与青霉素联用治疗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1月为分析时间段,以此时间内收治的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78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青霉素治疗)和联合组组(血必净注射液与青霉素治疗),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白介素指标变化均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满足P<0.05.结论:治疗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期间,采用血必净注射液与青霉素联用治疗,患者体温明显恢复,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适合临床推荐.
作者:姜岩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超声清创术以及智能负压创伤治疗技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清除和微循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中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之间在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64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接受该研究的患者可自由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清创术联合常规纱布换药临床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清创术联合智能负压创伤治疗泵的临床治疗方法.在两种治疗方式处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溃疡创面愈合效果、复发,细菌定量,经皮氧分压以及创面血流灌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超声清创术及智能负压创伤治疗技术处理之后在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清创术以及智能负压创伤治疗技术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细菌清除以及微循环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妍;牛学瑞;徐超;张华泽;赵娜蕊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多巴胺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取到本院接受剖宫产的足月健康产妇84例,按入院先后均分成对照组产妇42例和治疗组产妇42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输液,治疗组产妇在常规输液基础上每500ml液体中加入10mg的多巴胺,对比两组产妇在手术中的低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麻醉后、胎儿娩出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做剖宫产手术中的低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玉朝;许陪陪;韩伟;张中波;赵震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运用硝酸脂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8年8月诊疗的9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9例、实验组49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硝酸脂类药物,比较患者总有效率、血压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参照组则为75.51%,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参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联合使用硝酸脂类药物能够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降低其血压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宓丹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通塞颗粒对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探寻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们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进行随机的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通过两组的数据结果的对比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两组数据显示,通塞颗粒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要明显好于传统护理组的效果,并且治疗之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患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细胞凋亡和细胞因子分子的变化参与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病理过程,中药通塞颗粒降低Fas/Apo-1,1L-1β和TNF-α水平可能是该方法治疗老年COPD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巍;刘长虹;杨立伟;张丽娟;赵海英;张卓文;李慧敏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ICU围术期老年患者实施早期液体治疗方案对其肾脏保护情况.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ICU围手术期老年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外科补液治疗,观察组进行早期液体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肾脏保护情况.结果:实验组急性肾损伤率、6h和24h乳酸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围术期老年患者实施早期液体治疗方案能够缩短高乳酸血症持续时间,降低急性肾损伤发生,起到肾脏保护效果.
作者:顾江萍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分析在老年白内障术后利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白内障手术后的老年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实验组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观察比较两组使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研究表明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能显著提高疗效,在临床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庄秋霞;邵凤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6.02到2018.11月收治的115例手术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5例、综合组60例,即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患者麻醉苏醒恢复指标、心率和血压指标.结果:综合组麻醉苏醒恢复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例如:综合组自主呼吸时间为(12.37±1.92)min,常规组自主呼吸时间为(16.25±2.47)min.常规组心率、血压等指标显著高于综合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例如:常规组心率为(89.48±9.55)次/min,综合组心率为(76.49±8.31)次/min.结论:针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在改善患者麻醉苏醒恢复指标的同时,预防心率、血压异常事件,值得推广.
作者:钱磊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头坏死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6.02到2018.10期间诊疗的10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护理组52例.即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前提执行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总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则为90.0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对照组焦虑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和住院时间明显较差于护理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例如: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9.5±4.1)d、护理组住院时间为(13.5±1.1)d.结论:针对股骨头坏死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为前提的围术期综合护理模式,能够在提高患者总满意度的同时,改善其焦虑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胡君霞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本次将着重对中医联合西医对高血压脑卒中引起的偏瘫病症治疗疗效和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这种方式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某医院内接受诊治和治疗的61名高血压脑卒偏瘫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分为使用不同治疗方式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有31名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余病患就是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一的西方用药治疗方案和方法,实验组将会应用中医联合西医的方式展开诊断与具体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情况.结果:治疗之后可以看出,终的总有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实验组病患的整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比终治疗结果可以看出,对高血压脑卒病患采取中医联合西医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并可极大的提升病患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可以看出,这种中医联合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给予所有高血压偏瘫病患的诊治和应用以及全面推广.
作者:李安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按随机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平均为43例,对A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常规治疗方案治疗,B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34/43),d组为95.35%(41/43),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5/43),B组为13.95%(6/43),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方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要能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莫永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通塞颗粒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进行探寻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们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00例进行随机的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通过两组的数据结果的对比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两组数据显示,通塞颗粒治疗30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要明显好于传统护理组的效果,并且治疗之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患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塞颗粒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提高通气功能,降低霉菌感染等,治疗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明显.
作者:刘长虹;杨立伟;张丽娟;赵海英;王巍;张卓文;李慧敏 刊期: 2019年第16期
本研究旨在对小儿急性肺炎合并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探索.将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肺炎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体温(36.48±1.78)℃、呼吸(18.69±2.48)次/min、心率(95.36±2.48)次/min、FVC指标(30.73±7.78)L、FEV1指标(0.51±0.21)L、FEV1/FVC指标(12.96±3.45)%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因此,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肺炎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魏珍珍 刊期: 2019年第16期
对于人身体生发生的任何疾病都需要进行相关的服药和进补,这个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口腔的重要性.尽管口腔对于人身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口腔也会发生相关的疾病.比如众所周知的牙疼也属于口腔疾病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相关的口腔黏膜疾病和相关的牙齿疾病,这些口轻疾病不仅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严重的还会导致其他的器官发生病变.因此对于相关的口腔疾病的临床研究已经成为现在医学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研究.本文主要针对于对临床口腔内科常见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借以降低相关的口腔疾病的发生频率.
作者:任全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纳入我院在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男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喉切开术治疗,研究组35例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和黏膜恢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但两组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疗效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早期声门型喉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罗泽辉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通塞颗粒治疗8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评价进行探寻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们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进行随机的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通过两组的数据结果的对比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两组数据显示,通塞颗粒治疗40例观察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要明显好于传统护理组的效果,并且治疗之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患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塞颗粒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提高通气功能,降低霉菌感染等,治疗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明显.
作者:张丽娟;赵海英;王巍;刘长虹;杨立伟;张卓文;李慧敏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认知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以治疗方法的不同为依据进行分组,实施药物治疗的设为药物组(n=34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治疗的设为观察组(n=34例),比较2组患者入出院时的BPRS评分、ITAQ评分.结果:药物组和联合组患者,入出院时的BPRS评分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2组患者出院时的ITAQ评分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13.4±4.09)分、(18.2±3.43)分.结论:认知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桂元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临床输血病案质量考评情况及其中存在的缺陷性问题.方法:选取了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临床输血的患者,作为样本池.研究对象纳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部输血病案号当中,随机抽取的各个科室临床输血病案450份.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规章制度,对临床输血病案质量进行考评.结果:采取严格考评标准得出全部450份病案中,有278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陷问题,所占比重达到了61.78%.结论:针对临床输血病案填写记录中存在的缺陷性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方法进行调整,提高病案填写质量,规范医疗卫生管理体系.
作者:庄绵绵;陈瑞钿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治疗妇科疾病的过程中使用妇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时间为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疾病的患者27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分析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方式和类型.结果:对于妇科疾病主要以预防用药为主占73.09%,并且联合用药的方式占主要地位67.27%,使用药物类型主要为青霉素类(42.91%),甲硝唑类(37.45%),氨基糖苷类(39.64%)以及头孢菌素类(33.45%)结论:抗菌药物在妇科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使用较多,因此用药时要合理使用,加强监督的力度,确保用药的安全,并且提高临床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作者:田茂钗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胸外科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9例胸外科疾病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39例患者采用传统胸部手术治疗为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疾病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且患者术后康复较快,安全性高,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作者:冯飞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136例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将入选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与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FMA量表和BI指数观察治疗前后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FMA评分与BI指数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联合常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作者:杨琴;龙香宏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住院的患儿中筛选出11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分析两组患儿的统计数据发现,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3.6%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3.6%(p值<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具有很好的作用,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及家属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深刻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荣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脑干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降颅压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12.5mg,每日2次,逐渐增加至25mg,每日2次鼻饲,给予2周,观察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呼吸窘迫综合征、室速、室颤人数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有利于改善脑干出血急性期预后,减少应激性溃疡、呼吸窘迫综合征、室速、室颤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作者:杜文杰;吕丽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儿科住院部从2016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受试小儿肺炎患者132例,按照1:1的简单随机化方式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均66例.参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予以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的方式,比对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受试者的临床实际疗效.结果:参照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症状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均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存明显差异,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行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的治疗方式,能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加速痊愈,可推广之.
作者:张德宏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胆囊摘除术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期间接收的100例胆囊结石胆囊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术后并发症、恢复速度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4%,对照组为24%,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等评估指标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胆囊摘除术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降低手术创伤,整体恢复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崔婷婷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阑尾炎病人围手术期中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诊治的阑尾炎中选取108例作研究对象,均进行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将采取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n=54),将采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者设为研究组(n=54),对比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研究组患者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是(26.67±3.59)h,短于对照组的(33.18±4.72)h(t=8.067,P=0.000);②研究组患者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89%(χ2=4.412,P=0.036).结论:阑尾炎病人围手术期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痊愈,且满意度较高,适宜推广.
作者:王文红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均40例;参照组采用针灸理疗治疗,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结合针灸,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参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VAS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康复护理结合针灸理疗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建议在临床医学中倡导应用.
作者:陆新颖 刊期: 2019年第16期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医学领域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在临床诊疗中占有着重要位置.而在临床专业当中,加大实验室和临床科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仅能有效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能有效提升医疗质量.本文主要分析当前临床专业大学生对检验了解程度以及沟通现状,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作者:郑安琪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微信群互动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以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心血管疾病中心护理实习的30名护生作为观察对象,护理部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予我科,自行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各15名;常规组采取常规带教模式,试验组采取微信群互动教学模式,在实习完成后,考核两组护生的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水平,并掌握护生带教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生的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的考核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通过调查,试验组护生教学满意度为100.0%,常规组为8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采用微信群互动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带教效果,整体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且受到护生青睐.
作者:樊婷婷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通塞颗粒治疗10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进行探寻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们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进行随机的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通过两组的数据结果的对比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两组数据显示,通塞颗粒治疗10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要明显好于传统护理组的效果,并且治疗之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患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塞颗粒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提高通气功能,降低霉菌感染等,治疗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明显.
作者:李慧敏;刘长虹;杨立伟;张丽娟;赵海英;王巍;张卓文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脑出血临床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术后患者10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5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施行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评分法进行评定.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Fue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Fue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临床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显著的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作者:姚姝妍;郭旭;李晓侠;李春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进行探寻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们医院输血前患者800例标本,用凝胶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通过数据结果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在800例患者中,凝聚胺法检出不规则抗体23例,阳性率2.875%,微柱凝胶法检出不规则抗体35例,阳性率为4.375%,两种检测方法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优于凝胶胺法,简便快捷,结果稳定,对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杏;闫广丽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析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施以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就诊的8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两组,各41例,其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施以连续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施以连续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锦;张蕴凡;袁豪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有针对性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方法:着重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这个时间段,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有20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针对所有患者分成两个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有100例患者.针对对照组所采取的是常规治疗方法,针对观察组患者所采取的是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加用通心路中成药物的治疗方法.针对两个组别患者在治疗之后所呈现出的临床效果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及时有效的采取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通心路中成药物的治疗方法,患者所呈现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通心络能够保护微血管、抑制微血管痉挛,促进心肌有效灌注,保护受损心肌细胞,从而使患者的心功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在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方面,有很大程度的降低,这样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作者:王景红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到2018年3月6年以来记录的一共345例儿童患者使用了阿奇霉素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以及用药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儿童患者服用了阿奇霉素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种类.结果:儿童患者使用阿奇霉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阿奇霉素摄取方法为口服,这种方法选取的患者为170例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另外一种阿奇霉素摄取方法静脉穿刺注射,这种方法选取的患者为175例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应用阿奇霉素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反应,过敏反应,静脉炎,神经系统损害等,其中以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比高.结论: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容易发生很多种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该结合临床已有的经验以及阿奇霉素的药理机制等方面的应用资料,给予儿童患者合理有效的用药措施,同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保证阿奇霉素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希望可以进一步降低服用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宋江龙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子宫肌瘤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病人70例,将7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比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d应激反应指标比对无意义(P>0.05);气腹10min、完成手术时肾上腺素、血氧饱和度、血压、体温及心率指标情况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病人围术期中意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进入降低应激反应对手术的影响,提高手术效果,值得采用.
作者:孙燕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通塞颗粒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进行探寻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们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8例进行随机的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通过两组的数据结果的对比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两组数据显示,通塞颗粒治疗观察组64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要明显好于传统护理组的效果,并且治疗之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患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塞颗粒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提高通气功能,降低霉菌感染等,治疗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明显.
作者:赵海英;王巍;刘长虹;杨立伟;张丽娟;张卓文;李慧敏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外剥内扎保留齿线术在混合痔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9月于我院肛肠科接受治疗的76例混合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给予研究组患者改良式外剥内扎保留齿线术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具有一致性,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发生几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外剥内扎保留齿线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具有一致性,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吴春杭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骨骼肌肉创伤中的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10例骨骼肌肉创伤患者作为被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5例,观察组给予患者螺旋CT检查,对照组给予患者X线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骼肌肉创伤患者实施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高,误诊率、漏诊率低,临床诊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元军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外疝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90例腹外疝患者,随机分组.传统修补术组选择常规术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分析手术成功率;手术情况;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疼痛的水平;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相同,P>0.05;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效果、生活质量以及疼痛的水平、手术情况、并发症和传统修补术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腹外疝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作者:吾斯曼·麦麦提依明;牙森·麦麦提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诊疗的60例疑似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并以MR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生化检验的应用价值.结果:MRI诊断阳性检出率为96.67%;生化检验、常规检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67%、8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检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常规检验(P﹤0.05).结论: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等优势,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李艳;李小红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社区运动康复护理对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8年1月至6月我市某社区颈椎病患者100例以每组50例为标准平均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基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社区运动康复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颈椎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颈椎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颈椎病患者给予社区运动康复护理具有较佳的护理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推广很有价值.
作者:谭洪梅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及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了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我院进行了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及糖尿病治疗的32例患者资料,对其整体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结果进行观察,逐渐总结出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案.结果在所有参与研究的32例患者当中,有26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例患者出现了植物状态,3例患者死亡.结论在患者治疗后发现,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本身就较高,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更高.结论在进行患者的治疗时,治疗重点应当以控制器脑水肿为主,同时辅以心衰处理并且调整其血糖,让患者适当进行肢体训练,保持合理化的饮食,在护理过程中尽量避免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
作者:赵天来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老年白内障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75例.A组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B组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77.33%(58/75),B组为96.00(72/75),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12/75),B组为17.33%(13/75),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发挥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赵海刚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通塞颗粒治疗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进行探寻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们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0例进行随机的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通过两组的数据结果的对比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两组数据显示,通塞颗粒治疗12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要明显好于传统护理组的效果,并且治疗之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患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塞颗粒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提高通气功能,降低霉菌感染等,治疗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明显.
作者:杨立伟;刘长虹;张丽娟;赵海英;王巍;张卓文;李慧敏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用于盆腔炎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我院74例2017.1至2018.2盆腔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西药+桂枝茯苓丸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包块消失时间、炎症吸收时间、积液消失时间、白带常规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炎性因子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包块消失时间、炎症吸收时间、积液消失时间、白带常规正常时间、症状积分、炎性因子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常规西药+桂枝茯苓丸治疗盆腔炎效果好.
作者:徐婷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生育手术与异位妊娠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女性患者一共10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进行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对照组一组(未进行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对生育手术与异位妊娠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女性患者的异位妊娠发生率76.00%、宫内炎症发生率70.00%均高于对照组女性患者(P<0.05);观察组女性患者的输卵管炎症发生率60.00%高于对照组输卵管炎症发生率36.00%(P<0.05).结论:计划生育手术易导致异位妊娠发生,其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实施计划生育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各项操作,能预防宫内炎症情况发生.
作者:吴宜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在当代生活中,人们处于快节奏生活,会因为很多生活的琐事而忽略了自己的身体情况,没有及时的让自己的身体保持百分之百的活力.根据实际情况表明我国医学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常见的,主要就是为了分析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疗方法.通过这些实际的研究方法为有效处理病例起到促进作用,为更多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实际的情况为患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在第一时间内切除坏死的阑尾组织,以及排出不好的液体,减少再次发病的概率,提供临床治疗的效率.本文主要从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疗效分析的角度,进行了简要概括,还希望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
作者:刘芳;汤亚东;刘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DCA结合情景模拟教学用于胸外科临床带教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数据库中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胸外科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人,分别采取传统带教方式和PDCA教学方式,对比两组理论考试、专科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护理服务质量.结果:两组胸外科实习后理论考试、专科技术操作考核分数均高于实习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习后健康教育、病区管理、工作能力、形象、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实习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结合情景模拟教学用于胸外科临床带教可提高护生理论考试、专科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及护理质量.
作者:周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术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4例行冠脉介入术的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术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方案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时间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第1周、第1个月及第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介入术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能有效的提高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海羽;高端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析对中高度近视眼患者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施以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择取来我院就诊的46例中高度近视眼患者,均行以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治疗、护理干预前后的裸眼视力及SDS、SAS评分情况.结果比较患者治疗干预前后裸眼视力,干预后比干预前高;其SDS、SAS评分情况,干预后比干预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高度近视眼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施以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视力并缓解其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海霞;谢金利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8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通过筛查诊断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35例(并发心力衰竭组)、未并发心力衰竭患者65例(非并发心力衰竭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院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在院死亡原因.结果:并发心力衰竭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并发心力衰竭组(P<0.05),患者是否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再灌注,及时服用药物及药物种类,血管病变等均为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尽早建立静脉通道,使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心肌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保护心脏功能.同时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观察力度,若患者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在院死亡率.
作者:陈洋;赵璇;刘微格;张莉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反流性食管炎采用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的病例均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组依据为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单纯采用莫沙必利治疗的46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采用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的46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理想的用药方案,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滕海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病症临床内科治疗情况.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调研分析,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50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列为观察组,有50例患者为单纯的2型糖尿病患者,列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个治疗小组进行常规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给予降血糖药物、控制饮食以及运动干预治疗等.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表现等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观察组略低,但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嗜甜食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吸烟率、嗜荤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概率相对较高,风险比较大,所以为了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需要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开展饮食控制、运动干预、降血糖药物控制等,才能有效降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而逐渐控制和改善病情,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生存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栾建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探讨血管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7.1月~2018.1月我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下肢静血栓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根据诊断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造影的方法进行诊断,而研究组则采用血管超声的方法进行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的结果.结果:研究组在经过诊断之后其确诊的例数为28例,确诊的概率为93.3%;对照组在经过诊断之后其确诊的例数为23例,确诊的概率为76.7%,研究组确诊的概率相对较高;在特异度和敏感度的对比上,研究组诊断的特异度为89.3%,敏感度为90.2%;对照组诊断的特异度为79.8%,敏感度为80.5%,通过对比发现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病患,使用血管超声诊断的方法其确诊的概率会比较高,能够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相应的判断标准以制定出更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孙建娣;洪维娟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及分析肺心病治疗过程中临床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4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照抽签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为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心病治疗过程中综合护理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明亮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FQ-PCR用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患者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至我院门诊就诊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26例疑似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主体,并选取至我院同期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26例健康人群作为参照组主体,为入组研究对象开展FQ-PCR检测,观察对比入组研究主体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入选患者共计检出15例生殖器疱疹病毒阳性,其阳性检出率为57.6%(15/26),15例阳性患中包含2例男性尿道试子,9例皮损组织液及4例女性宫颈分泌物;而参照组无1例患者查出生殖器疱疹病毒阳性,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运用FQ-PCR检测可直观的检测出生殖器疱疹病毒患者的病毒感染情况,皮损组织患者的检出率更为突出,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的干预.
作者:张裕祥;王萍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电针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痉挛性偏瘫患者,均存在中风病史,将采用康复训练单独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用康复训练、电针联合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ADL、FMA评分高于参照组且ND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电针联合治疗能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神经及运动功能、日常行为能力恢复.
作者:许东东;魏沙沙;张梦林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社区护理综合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加以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社区护理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乙组患者护理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乙组患者满意度(90.2%)比甲组患者(82.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且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蒋何烨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应用在肿瘤内科患者疾病治疗中的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1例,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3组,分别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然后针对这三个组进行药物治疗,只是在剂量上予以区分,低剂量组患者每日摄取需要在0.75mg以下,中剂量组的患者每日需要摄取的剂量在0.75~1.5mg之间,高剂量组每日接受的剂量需要大于1.5mg.结果:在对三组不同的情况进行观察之后,发现计量不同的组别在具体的治愈情况、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上都存在一定差异.结论: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相关人员应当避免对肿瘤患者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作者:孙彦辉;张梅;崔小菊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孕妇150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并对两组孕妇分娩时产程总时间、分娩出血量、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产程总时间、分娩出血量、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缩短产程,减少分娩时出血量,缓解疼痛,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兰敏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不同的碎石方案对于肾结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肾结石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平均为43例,A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A组患者为92.00%(46/50),B组为94.00%(47/50),P>0.05,无差异;评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14.00%(7/50),B组为16.00%(8/50),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者的碎石时间和出血量,A组和B组之间也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都能在临床有效对肾结石进行治疗,两种治疗方案在治疗患者方面无明显差异,可在临床根据实际状况选择.
作者:沙拉木·尼亚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两种不同切口术后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7月到2017年8月选取本院白内障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透明角膜切口,观察组采取巩膜隧道切口,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量均要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可有效预防术后干眼,改善患者的视力.
作者:景彩虹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入院的参组人员时间范围在2016年12月-2018年1月,研究人员共计120例,分为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利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其恢复效果,进而提升患者满意度,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李呈霞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某时段内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患者36例展开研究,按护理措施差异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4.4%,对照组72.2%,观察组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6%,,对照组为27.8%.观察组并发症较低,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凌彩妹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4-2018.4收治的59例宫外孕患者,给予超声诊断,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96.61%)与病理诊断相比(100.00%)无显著差异(x2=2.035,P>0.05).结论将超声诊断应用于早期宫外孕患者时,可了解附件包块、盆腔积液等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赵骏飞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8.01.01到2018.12.31期间诊疗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即对照组进行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患者总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则为86.67%,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低于研究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应用,既可提高患者总满意度,还可改善其生活质量评分,值得推广.
作者:尤琳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017年在我院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的25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256例患者,跌倒/坠床主要发生在夜班,发生地跌倒风险、生活自理能力、等是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主要因素.结论:为预防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必须重视和加强病房环境及实施管理,加强病情监测,并积极治疗,强化患者安全宣教,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以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作者:邱丹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接收的8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SAS、SDS等心理状况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评分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5%,明显多于对照组72.5%,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作者:缑玉琴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不同时期并发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的超声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9月本院接诊的急性胰腺炎不同时期并发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病患60例,并将之分成2组,当中,早期组有28例,中后期组有32例.对两组都施以超声检查,综合分析2组的检查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早期组的白细胞计数升高、CRP水平升高与体温≥39℃比例同中后期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组的胆囊窝积液比例为84.38%、胆囊壁增厚比例为14.29%,同中后期组的62.5%以及78.1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差异显著(P<0.05).早期组的超声墨菲氏征、胆囊增大以及胆泥淤积比例同中后期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不同时期并发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的急性胰腺炎病患,其超声特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故,利用超声能够对患者病情的评估提供重要指导.
作者:朱兴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评价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为急性创伤性休克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n=82),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常规护理)、观察组(n=41,优质护理).对比2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清醒时间、救治效果、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期间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清醒.
作者:林莎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在第二产程当中,产妇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分娩体位,但各体位均有自身利弊端,如何选择与产妇相适应的体位,以提高其舒适度和分娩质量,减轻其痛苦,是产科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本文从传统分娩体位和其他分娩体位(垂直体位、卧位以及自由体位)等方面就第二产程中产妇的体位选择进行综述.
作者:黄莹 刊期: 2019年第16期
本文主要是为了研究分析急诊视角下的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工作情况.方法:随机选择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把其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5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取急诊急救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结论:把急诊急救护理方法运用到严重创伤患者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凯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常规产检联合情志疗法对妊娠期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定期产检的妊娠期抑郁症女性70例,以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参考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产检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接受情志疗法,观察两组孕妇抑郁症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SF-36)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抑郁症孕妇常规产检的同时配合情志疗法可显著缓解其抑郁症状,减少自伤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樊小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本研究将色彩性格分析融入对患者的个体化宣教中,探讨该方法对于介入患者的心理压力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室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肝肿瘤介入治疗患者145例,将患者按照是否进行色彩性格分析,且将性格分析结果融入心理宣教中分为两组,宣教组为73例和对照组为72人,经色彩性格分析的宣教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分别在针对性宣教前、实施宣教后15天时、30天时分别进行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评估,以分析患者的心理压力情况.结果:本研究将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并进行组间对比,宣教后15d、30d宣教组的心理弹性总分分别为55.39±13.94、57.83±14.07均高于对照组的53.47±14.31、55.84±17.51;并将两组间宣教后的积极、消极应对评分进行对比宣教组宣教后15d、30d的积极应对评分分别为21.48±5.69、23.07±5.62均高于对照组的19.94±5.67、19.91±5.81;宣教组宣教后的消极应对评分别为12.41±3.89、11.98±3.07均低于对照组的14.51±4.92、13.39±3.42.差异具有统计学可比性(P<0.05).结论:将色彩性格分析融入个体化宣教可降低肝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加强了此类患者的心理弹性;同时,肝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经过针对性个体化宣教,该类患者积极应对能力有所提高.本方法值得进一步完善及推广.
作者:张军哲;王雪英 刊期: 2019年第16期
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在孕妇B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B超护理的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把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孕妇则采用心理护理方法,然后比较两组孕妇的心理变化及B超检查情况.观察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孕妇高,且其B超检查时间也比对照组孕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孕妇B超护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心理护理方法确保孕妇心情舒畅,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高小红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7年间本院收治10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53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而言,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消除术前焦虑情绪,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郭艳丽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基于电子病历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个体化预防措施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未进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及其措施预防5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基于电子病历进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对应结果进行个体化预防措施干预5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VTE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12.00%,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基于电子病历VTE风险评估实施,依据结果予以有效措施干预,能降低VTE发生率、死亡率,值得应用.
作者:谭小燕;余德芳;刘思敏;吴春玉 刊期: 2019年第16期
探讨有效的植入物管理方法,确保植入物及外来器械的安全使用,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法改进植入物及外来器械管理方法:规范植入物准入制度,加强人员管理,加强外来器械准入管理,注重外来人员和器械证件验收部门的管理,提高各流程效率,以及质量追溯等方面加强管理和研究,健全管理体系.结论科学规范的植入物及外来器械管理,可降低医疗成本,保障产品质量,确保手术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覃柳姬;杜海葵 刊期: 2019年第16期
急性缺血性脑卒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脑梗死,其主要是在患者的脑血管动脉上发生病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一些列的疾病后遗症.急性缺血性脑卒现如今已成为对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高的疾病.在疾病发生后需要紧急治疗,才能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我院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究,并形成如下综述.
作者:陈梁志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成像在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01~2017.12接收的7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超声成像,观察组行超声弹性成像,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穿刺活检显示有58个甲状腺结节,良性结节42个,恶性结节16个;对照组穿刺活检显示有56个甲状腺结节,良性结节41个,恶性结节15个,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准确度更高,应深入研究.
作者:邹春智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接收的6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做对应的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复发率、心肺功能检测合格率、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评估情况.结果:在复发率、心肺功能检测合格率方面,两组差异明显,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评估方面,观察组护理后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多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心理状态与特点,采用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辅助患者更好的治疗恢复.
作者:张学霞 刊期: 2019年第16期
近年来,随着护理人文关怀观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产科助产服务中恰当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理念也日渐深入人心.故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助产服务中人文关怀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助产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唐春霞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与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接收2000例血常规标本,均运用血常规检验操作,分析标本误差发生率与原因.结果:在所有标本检验中,误差率为3.15%.误差原因中,受检者原因为0.45%,采集时间不规范为0.50%,保存不合理为0.80%,送检时间不合理为0.55%,抗凝剂浓度不合理为0.8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会误差原因多样,需要针对不同实际问题做流程、制度、人员各方面的管控,由此来提升管理成效,减少检验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吴银萍;马丽萍 刊期: 2019年第16期
腹膜透析为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慢性肾脏病5期、氮质血症等疾病治疗中使用广泛,近年来腹膜透析引起的营养不良的问题逐渐突出,成为研究热点.笔者进行大量的资料搜索,以期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营养因素,探讨国内外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护理方法及理论,现做一综述如下.
作者:黄永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将护理循环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开展护理循环,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实验期间,记录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的器材不合理应用事件发生状况,两个时间段中均抽取71例器材应用状况进行记录,对比开展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护理循环的应用效果.结果:开展护理循环前,器材不合理应用事件发生率为16(22.54%),高于开展后的发生率3(4.23%),开展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循环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的器材不合理应用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国慧 刊期: 2019年第16期
随着我国冠心病(CAD)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在临床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持续研究中,患者的治疗水平显著提高,且相关症状得到缓解.随着临床CAD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是CAD患者的易感因素,并且一系列并发症可导致患者的动脉硬化.当两种疾病合并出现后,使得患者病情不断严重,对患者恢复较为困难,本文现综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中医研究成果,内容如下.
作者:何莉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湿润伤口理论在慢性伤口护理应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伤口护理,观察组运用湿润伤口理论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愈合速度与愈合效果、愈合满意度情况.结果:在伤口愈合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7.5%,明显多于对照组82.5%,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口愈合时间上,观察组为(14.29±4.17)d,明显少于对照组(23.17±5.28)d,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显著比对照组70%比例更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伤口理论在慢性伤口护理中运用可以有效的加速伤口愈合,提升愈合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整体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耿瑛 刊期: 2019年第16期
宫腔粘连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下造成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该病会引起习惯性流产、继发性不孕等并发症.随着我国人工流产术人群的年轻化,宫腔粘连发生率趋于增长,并且会影响到月经周期,例如少经、闭经等.因此,如何有效快速治疗宫腔粘连作为现代妇产科医师探究主题.本文就近些年来报道文献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以下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凤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胃溃疡采用健脾益胃汤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接收的胃溃疡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上添加健脾益胃汤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患者治疗疗效、不良反应与复发率情况.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明显多于对照组74%,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率方面,观察组为4%,与对照组2%没有明显差异,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内复发率方面,观察组为4%,明显少于对照组22%,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溃疡采用健脾益胃汤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疗效,降低复发率,控制不良反应,整体治疗效果相对更理想.
作者:马静宁 刊期: 2019年第16期
临床上脑梗死疾病易导致该病患者出现相关肢体功能障碍问题,影响其生活质量,有研究表示早期应用有效护理方法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本文围绕该病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佳时间、体位、心理等护理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促进患者康复进展.
作者:倪群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运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尿管留置时间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尿管留置时间等恢复速度上,观察组各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率方面,观察组95%,显著多于对照组72.5%,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中运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整体的护理水准更高.
作者:郭珊珊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讨论对腹泻患儿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蒙脱石散同步治疗的具体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腹泻患儿50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50例,1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2组为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前提下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蒙脱石散同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8.00%和83.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泻患儿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和蒙脱石散同步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姚运秀 刊期: 2019年第16期
单孔腹腔镜手术以其单孔、手术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广泛接受与认可.围手术期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加速手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等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本研究现就单孔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进展进行详细综述.
作者:莫晓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产科并发症中常见产后出血,应给予产妇及时对症处理,避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对产后出血进行分析,影响因素诸多,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本文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及如下阐述.
作者:龚梅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对食管癌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在2017.4月~2018.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食管癌病患当中,根据盲选方法从中选择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三维适形放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之间治疗的效果,病患对治疗的满意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的效果以及病患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方面,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的数据相对较高(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对比上,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比较小(P<0.05).结论:对食管癌病患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李羚 刊期: 2019年第16期
作为剖宫产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凶险性前置胎盘(PPP)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一旦发生将造成孕妇生产或产后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严重者甚至导致子宫切除或死亡,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早期通过各类影像学及生化检查进行诊断有助于为手术评估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提供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并严格制定手术操作流程,把握终止妊娠时机对及时止血,对降低子宫切除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概率.本文现就PPP的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详细分析与综述.
作者:黄梨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神经内科的老年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具体护理方法.方法:对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90例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这部分患者来院治疗的时间处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之间.对这些患者采用自制压疮危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身体动态变化进行评估,运用合理的方式对患者出现压疮的各项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患者展开全面的体能护理和皮肤进行专业护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护理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应用专业的护理措施之后,观察所有患者出现压疮的具体情况.结果: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压疮情况各不相同,其中出现1级压疮老年患者有63例,2级压疮老年患者有21例,3级压疮老年患者有6例.结论:直接影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压疮的各项危险因素是老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活动能力受阻、移动能力的降低,应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对神经内科的老年人患者出现压疮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程中菊 刊期: 2019年第16期
中医师带徒是几千年来中医传承的重要手段,是中医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其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以及中医药学术流派的传承与特色专科的建设等等的影响,来探求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和院校教育模式的结合点,为中医教育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作者:赵雨晴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贵州省护理专利实施障碍因素,进而采取对策进行干预.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方式了解贵州省护理专利申请现状,检索时间在2003-2017年,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不同护理专利实施情况以及障碍因素,通过障碍因素分析给出管理对策.结果:通过对贵州省遵义护理专利调查,共涉及到17件护理专利,护理专利日常使用率偏低;护理专利实施的障碍因素主要有缺乏资金、政府与医疗机构对科研的支持、护理专利生产经济效益、专利管理体制以及市场需求等.结论:贵州省护理专利总体实施率较低,其障碍因素较多,实际管理中需要依靠政府机关、医疗服务机构、生产厂家以及社会等多方面支持,兼顾各类护理专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高护理专利在医疗服务机构的科学使用.
作者:杨燕;邹家莉;王芸芸 刊期: 2019年第16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和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法师势在必行.本文通过简述深化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入手,论证深化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了改革发展几点策略,以期对于此项工作的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张新宇 刊期: 2019年第16期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到了人类疾病可以通过修改基因序列以及调控不同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工程药物开发,药物模型建立以及基因治疗等一些生物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研究前景.
作者:韩玥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大量输血前后常用检验指标所发生的变化,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8年10月接受大量输血治疗患者35例作为检验对象,分别在输血前后对常见7项检验指标进行检测对比,观察其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指标输血后显著升高,血小板和血清钙指标输血后显著下降,差异与输血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钾和血清钠三项指标与输血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会导致常用检验指标产生变化,临床治疗中需要对电解质和凝血指标等进行监护,及时发现并发症,确保患者的输血治疗安全.
作者:刘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早期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及并发症控制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GDM患者243例,根据孕妇的个人意愿将患者分为个体化营养干预组即观察组(89例),普通治疗组即对照组(154例).比较两组患者接受生活方式干预6周前后血糖、血脂情况,包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情况,并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与HbA1c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FBG与HbA1c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与TG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TC与TG表达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个体化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患者血糖及身体基线指标的综合评估后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通过改善患者的膳食习惯进行精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对降低产妇围产期的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同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病案管理中常见医患纠纷原因及预防方式.方法:研究对象为住院患者,例数20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200例进行分组,分析病案管理中常见医患纠纷原因后,再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住院患者)、对照组一组(100例住院患者),分别实施全程预防方式和常规预防方式,将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的医患纠纷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病案资料完整性(90.25±1.01)分、病案书写规范性(86.45±2.01)分、病案立法新颖性评分(85.45±2.01)分高于对照组病案资料完整性(78.11±1.25)分、病案书写规范性(70.21±1.01)分、病案立法新颖性评分(69.45±1.15)分(P<0.05).结论:通过分析病案管理中常见医患纠纷原因,再实施预防方式,能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值得研究.
作者:李香淑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分析复用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室清洗的重要性.方法:抽选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手术室复用医疗器械15000件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医疗器械均送入至消毒供应室清洗,对清洗前后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评分与包装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清洗后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评分与包装评分均明显较清洗前高,P<0.05.结论:复用医疗器械在消毒供应室清洗以后再次使用,可以将器械的清洗质量提升,对器械安全使用以及患者身体健康给予保障.
作者:张丹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调查高职高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并对心理健康较差的学生实施心理干预.方法:随机抽取800名高职高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和非经济困难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CL—90量表对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和统计;随机抽取13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组予以心理干预方法,对其干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SCL—90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SCL—90量表总分,P<0.05;研究组学生SCL—90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学生,P<0.05.结论: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低,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改善.
作者:杨燕 刊期: 2019年第16期
为了了解社区居民的口腔卫生知识和口腔保健行为,了解口腔疾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对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和了解社区居民的口腔保健行为,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状况,我们了解到在我院服务社区内,居民的口腔卫生状况和卫生保健并不乐观,一般来讲,女性的口腔保健做的较男性好,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更有利于口腔卫生,大多数居民口腔卫生知识缺乏,因此,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醒居民加强其口腔健康行为和卫生保健.
作者:杨占龙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我院门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分析.方法:收集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的门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13例进行分析.结果:皮肤过敏42.25%;消化系统反映40.85%;神经系统反映9.85%;免疫反应3.29%;视觉反应3.29%;心血管反应0.47%.按药物类型,抗菌类41.78%,心脑血管用药物22.06%,消化系统药物13.62%,抗病毒类1.88%,免疫制剂6.11%,解热镇痛类1.88%,中药制剂10.33%,配伍注射2.34%.结论:加强医院门诊药物不良反应应加强监测制度,提高药物使用规范,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黄小蕊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致使现代人类的身体健康多处亚健康状态,肥胖以及代谢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发病率极高.随着代谢功能紊乱发病的低龄化和全球化趋势明显,由此引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未来发病将会越发的严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目前是一种发病较为普遍的慢性肝病,治疗不善会发展成为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是由于其发病率高切难治愈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医学热点.基于此,本文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治展开探讨,以期可以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徐丽丽;霍婧婧;张妍妍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对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从我院选取52例糖尿病患者参与实验,就诊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抽签法分组,26例实验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26例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不良情绪、满意度96.15%均显著改善(P<0.05);将2组患者护理前血糖水平、不良情绪进行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效果.
作者:李晓萍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在不规则抗体筛检中的应用进行探寻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们医院输血病人的600例验血者,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对600例输血病人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并与不规则抗体阴性的供血者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通过数据结果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结果:3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其中交叉配血不合格15例,相合15例.结论: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可用于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作者:闫广丽;张杏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提高高龄卧床患者PICC规范维护率的品管圈实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高领卧床患者200例,将高龄卧床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品管圈护理组两组,每组10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品管圈护理组高龄卧床患者品管圈护理,探究品光圈在提高患者PICC规范维护率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对PICC导管不规范情况进行调查,其表现的主要不规范形式为敷贴的使用方法不当,封管方法不当,导管固定方法不当,并发症处理不当,更换接头方法,不遵循PICC置管维护医嘱和健康宣教不到位等.结论:品管圈在提高高龄卧床患者PICC规范维护情况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提高圈员的综合实力.
作者:游琳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健康体检人群健康价值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0名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及Wallston健康价值量表对所有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健康价值和生活方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200名健康体检人员中,具有较高水平健康价值的人员比率为1054/87.8%,具有优良生活方式的人员比率为504/42.0%,且其健康价值与生活方式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结论:健康体检人群的健康价值与生活方式具有正相关性,加强对健康体检人员的健康教育,使其在较高的健康价值引导下自愿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预防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在梅毒患者诊断中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1月诊治的梅毒病人120例和健康体检者120名分布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接受CMIA和TPPA的血清学检验.结果:CMIA检测方式的准确性、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较TPPA更高(P<0.05).结论:CMIA法在梅毒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其操作便捷且重复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唐克彬 刊期: 2019年第16期
本文介绍了西门子R200数字胃肠机CCD滤光片故障应急维修为维修人员提供了新思路降低维修成本、缩短维修时间.
作者:刘端铭;冯春芝;刘悦 刊期: 2019年第16期
医院在救治之时应注重急诊急救的有效开展,给予病情紧急的患者及时的诊治以及处理,随着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有效开展,对于医院急救急诊的救治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应针对分析医院急救急诊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建立有效的制度.
作者:王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腔器械采用手工清洗方法的清洗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需要清洗的管腔器械共268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134)和对照组(n=134),对照组器械直接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处理,实验组器械则采用蒸汽式手工清洗方法进行清洗处理.结果:实验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为97.76%远高于对照组的75.37%,数据之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腔器械采用手工清洗方法的清洗质量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清洗合格率.
作者:康垚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患者37037例,对其抗生素应用情况、药物类型进行统计,总结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合理性.结果:2017年度住院患者总患者37037例,抗生素药物使用患者数13938例,占比37.63%.住院患者常用抗生素药物包括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五水头孢唑林钠、庆大霉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替安、头孢美唑钠、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头孢孟多酯钠、拉氧头孢钠、奥硝唑等,其中,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五水头孢唑林钠、庆大霉素使用率较高,分别占比13.13%、10.46%、7.86%.结论: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需加强抗生素药物应用合理性,从而提升临床抗感染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梅春荣;陈雅慧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分析妊娠期高血疾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从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对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中抽选98例,根据是否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对照组48例,未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对比两组高血压分度、年龄、孕前体指数、确诊孕周、孕期增重等情况,分析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分度越高、年龄越大、孕前体指数越大、孕期增重越多,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概率越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良妊娠结局与高血压分度、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等因素相关.
作者:朱小亚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肿瘤晚期患者实施安宁疗护对其临终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肿瘤晚期患者66例作为观察样本,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3)和试验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护,试验组给予安宁疗护,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等生活质量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对照组均低于试验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宁疗护对提高肿瘤晚期患者临终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采纳和推广.
作者:赵然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扬州地区老年人能力状况,分析能力受损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扬州地区4个乡镇和1所养老机构,采用《老年人能力评估》(MZ/T039-2013)调查老年人能力现状.结果:能力完好者占7.27%,轻度失能者占29.09%,中度失能者占13.64%,重度失能者占50%.结论:通过老年人能力评估,确定能力受损影响因素主要有日常生活活动、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三方面,明确不同区域养老需求特征,进行预算规划,完善资源分配.
作者:裴书萍;谢雯俊;顾志娥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血清chemerin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110例,根据酶联免疫法,对两组的血清chemerin水平加以测量.结果:经本次研究发现,合并冠心病组(n=55)患者的血清chemerin水平是129.76±29.06ng/ml,未合并冠心病组(n=55)患者的血清chemerin水平是94.06±23.45ng/ml,t=7.0901,p=0.0000.与未合并冠心病组相比,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chemerin水平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是血清chemerin水平,其属于预测冠心病发生风险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便于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具有时效性与可靠性.
作者:王俊平;何永正;张印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调查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现状调查.结果:107例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平均(50.42±1.48)分,处于低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为慢性牙周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因素.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处于低水平,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是其影响因素.
作者:黎俊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评价信息平台在体检中心延续性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实施了信息平台体检中心延续性服务,随机抽取680例就诊患者,分析体检中心实施信息平台持续性服务的效果.结果:短信通知取检查报告者、电话通知取检查报告者各425例、255例.提前1d通知预约检查患者,胃镜检查者占37.79%,CT检查者占28.82%,MRI检查者占18.23%、超声胃镜检查者占8.24%,食道造影者占3.68%,超声穿刺活检者占3.24%.结论:体检中心中实行信息平台延续性服务,能够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明确具体的预约时间、取检查报告时间,如此一来可节省患者等待的时间,使患者获得优质的就诊体验.
作者:刘子涵;刘丹丹;关晶石;范玉红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讨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控制中采用组长负责制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的工作事件.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随机字数表法,将参与本次调查的资料分成两组,实验组49例(组长负责制)和对照组49例(未进行组长负责制).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工作质量检查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差,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控制中采用组长负责制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慧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不同干燥方法及其效率.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收集的医疗器械40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200)和实验组(n=200),分别采取先放入干燥柜、后气枪冲气和先气枪冲气、后放入干燥柜的方式进行干燥处理,比较两组医疗器械的干燥效果.结果:对照组、实验组医疗器械完全干燥率分别为93.00%、10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先采用气枪冲掉器械内大部分水分,之后放入干燥柜干燥的方法,干燥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器械完全干燥率.
作者:谢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开放式前列腺切除术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性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照组(25例,应用开放式前列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性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经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可知,实验组性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过程中,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患者性功能影响较小且治疗安全有效,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付波;田浩 刊期: 2019年第16期
大学生饮酒行为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存在过度饮酒行为,这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心理健康和公共卫生等研究领域的热切关注.不良的饮酒行为不仅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且对社会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本文就五个影响大学生饮酒行为主要方面展开论述,这五个主要方面分别是:个体差异、社交需求、情绪满足、经济状况、环境因素.希望从根源上改善大学生饮酒行为.
作者:李雅欣;付朝旭;代霖;许梅花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老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方法:以双盲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接收的200例老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分成常规护理组(n=99例)和心理护理组(n=101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问题的改善情况.结果:心理护理组护理后0HIP-14量表总分(19.11±4.36)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后0HIP-14量表总分(30.44±6.22)分,并且抑郁、焦虑、压力评分也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使用心理护理措施对老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护理,患者护理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生活质量越高,呈现正相关性.
作者:程金菊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对腰椎间盘图突出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8年1月至6月我市某社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以每组50例为标准平均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基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社区康复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肢体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给予社区康复护理效果理想,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上推广很有价值.
作者:涂兰春 刊期: 2019年第16期
一、过敏原病理过敏原是指能够使人发生过敏的抗原,在医学上专业术语又称为变应原、致敏原.过敏引起反应称为超敏反应、变态反应,共有四种类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变态反应.保健食品过敏引起反应属于I型变态反应,其病发机理:过敏原进入机体后,诱导B细胞产生IgE抗体.IgE与靶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牢固地吸附在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与 IgE 抗体结合,就会引发细胞膜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启动两个平行发生的过程:脱颗粒与合成新的介质,如组胺、肝素、血栓素A2等,这些介质会引发荨麻疹、湿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反应.
作者:郭天勇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利用乙基纤维素作为包衣膜材料制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并通过测定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体外溶出度考察不同粘度的乙基纤维素所制备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包衣丸的抗压性差异.方法:分别采用乙基纤维素10cp、乙基纤维素20cp和乙基纤维素45cp制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包衣丸,并将缓释包衣丸和片剂辅料混合后制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采用溶出度浆法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体外溶出度进行测定.结果:上述3种乙基纤维素的粘度是依次增加的,随着粘度的增加,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h之前的体外溶出度是乙基纤维素10cp的处方>乙基纤维素20cp的处方>乙基纤维素45cp的处方,并且体外溶出度差异明显.结论:选用不同粘度的乙基纤维素作为包衣膜材料进行包衣,缓释包衣丸的抗压性是乙基纤维素45cp>乙基纤维素20cp>乙基纤维素10cp.
作者:谢瑞强;李秀珠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胸部CT虚拟平扫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9月前往我院行胸部CT检查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胸部常规平扫以及胸部CT虚拟平扫,对扫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常规平扫相比,胸部CT虚拟平扫图像噪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虚拟平扫能够进一步降低图像噪声,提高获得的影像质量,可作为常规平扫的替代手段推广使用.
作者:杨梅;熊慧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饮食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9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基础西药治疗)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饮食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TC、TG、LDL均降低(P<0.05),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P<0.05),HDL均升高(P<0.05),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MI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饮食疗法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BMI.
作者:高军霞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供应室对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包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9月消毒供应室中416件手术器械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手术器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8件,两组给予不同的清洗消毒及包装的方式,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给予一体化管理方式,比较两组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及消毒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的清洗合格率与消毒合格率各位99.51%与9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及69.2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供应室中实施一体化的管理方式,不仅能提高清洗合格率,还能使得消毒合格率达到标准,手术器械的安全性更强,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董慧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分析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64例儿童乳牙龋齿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备洞及复合树脂填充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对乳牙龋齿病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手术方法之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7.38%,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乳牙龋齿病患者而言,在手术过程中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手术治疗比传统的备洞及复合树脂填充法更加有效,可大幅度改善患者病情,缩短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探究推广.
作者:吐逊阿依·阿迪力;热依拉·艾克兰木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腹部B超在社区健康体检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265例社区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腹部B超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明确其检查意义.结果:男性患者脂肪肝检出率为14.2%、胆囊结石检出率为8.2%,肾囊肿检出率为6.0%,女性患者分别为3.8%、1.5%、1.5%,P<0.05.脂肪肝在40-49岁患者中检出率高(14.5%),胆囊结石在30-39岁患者中检出率高(8.5%),肾囊肿在60岁以上患者中检出率高(7.7%),P<0.05.结论:腹部B超能够对脏腑病变进行观察,且安全性非常高.
作者:朱彩虹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评价社区卫生工作者及居民对电子健康档案的认知及需求.方法:选取本市33个社区部分卫生工作者及居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其进行电子健康档案认知及需求问卷调查与统计处理.结果:电子健康档案知晓率高为电子健康档案包含的基本信息,占75.37%,知晓率低为国内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概述,占35.47%.平均排名高者为医院与病人电子健康档案结果能共享且不必重复查询,低为随时上网查询家人或自身健康状况.结论:提升社区工作者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认知度与需求度对促进社区卫生信息建设工作的开展有积极、重要的现实价值.
作者:顾静宇;包承伟 刊期: 2019年第1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抗生素作为在20世纪拯救了无数人生命的伟大发明,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虽然抗生素在生物医疗、环境卫生等领域中的应用为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但近些年来人们严重依赖抗生素,造成了抗生素滥用,这不仅形成了不良后果,而且损害了人体健康.与此同时在抗生素发展应用的过程中,其逐渐暴露出的一系列副作用,也阻碍了抗生素的进一步集约利用.为了确保抗生素的科学发展,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基于此背景为读者提供一些浅显的观点.
作者:蒋星雨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个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到2016年间所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出80例患者参与研究.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个性化护理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护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要明显超出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之后,合理应用个性化护理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康复效率.同时也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具有进行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董丽曼;李非;赵旭;盛明;杨金凤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探讨针对性管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217年5月开具的200份西药药剂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采用针对性管理措施后开具的另外200份西药药剂作为实验组,对两组重复给药、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情况、给药合理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发生率、重复给药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其给药合理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西药药剂管理可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重复给药、抗生素滥用现象,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单建荣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风湿性心瓣膜病手术患者中管理患者负面情绪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自2016年8月份至2018年8月份我科室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56例作为治疗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另取同期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对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术后焦虑评分平均为(46.52±5.74)分,对照组术后焦虑评分平均为(59.43±6.82)分.治疗依从率为98.21%,对照组治疗依从率为83.93%.护理满意度调查,治疗组满意率为98.21%;对照组满意度为84.28%.以上数据分别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风湿性心瓣膜病手术患者中可以降低患者负面情绪及焦虑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刘士云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在对普外科进行护理管理时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式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对2017年12月-2018年7月之间在我院的普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记录进行研究统计,选取其中的280位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进行治疗的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对照组,另一部分为实验组,两组均有患者140例.依据分组的不同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实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以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结果:在护理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评分显著的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普外科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护理风险和管理的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提高护理过程的安全性,并且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的康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邬俊梅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寻找在护理胸外科患者方面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以此为依据进而进一步找出解决的方式方法,以求提升护理质量,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方法:以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将某三甲医院2018年6-12月80名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是对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宣教、营造良好病房环境等方式方法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神经内科护理事件发生率.
作者:任艳蕾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医院传染病管理模式分析与对策.方法:通过文献法和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6年全年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期间收治的1800例患者(对照组)及2017年全年实施质量管理模式期间收治的1800例患者(研究组)的传染病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实施对比分析之后,研究组患者传染病知识掌握率(90.11%)以及治疗依从性(22.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了加强医院传染病管理能力,需要从传播渠道宣传、管理组织以及监督制度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患者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对其治疗依从性进行规范,有效改善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
作者:何萍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MBO管理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择取我院2016年5-2018年12月神经外科入职的120名实习生,以1:1比例分为常规组60名、管理组60名.即常规组使用常规临床护理带教,管理组使用MBO管理法护理带教,比较实习生考核成绩、带教满意度.结果:管理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抢救成绩、文件书写成绩显著高于常规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常规组带教总满意度为83.33%,管理组则为96.67%,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于神经外科实习生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MBO管理法的使用既可提高实习生考核成绩,还可提高其带教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申爱红;陶钦旭;周文娣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在精神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择期我院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诊疗的80例精神科患者,以1:1比例分为参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即参照组进行常规风险管理,实验组进行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风险管理,比较患者意外事件率、护理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总意外事件率为10.00%,参照组则为37.5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参照组总满意度为90.00%,实验组则为100.0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患者中,以护理安全等级标识卡为核心的风险管理,能够在降低患者意外事件率的同时,提高其总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夏春军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我院门诊患者未取药的干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对我院门诊患者未取药情况进行持续性干预,干预后进行评价、总结和持续改进,提高门诊未取药患者回院取药比例.结果应用PDCA循环对门诊患者未取药现象进行管理后,患者回院取药比例持续提升,由零达到81.52%,持续改进后达到90.10%.结论PDCA循环能提高门诊未取药患者回院取药比例,确保患者得到合理的药物治疗,应在门诊药房中推广应用.
作者:韦其松;侯晓诺 刊期: 2019年第16期
有效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之中存在问题和风险,降低、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理纠纷的事故,以此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制度,护理质量和风险管理密不可分,应重视护理质量的有效提高.
作者:高坤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由于血液净化室患者的特殊性,使之在常规血液净化过程中,做好患者优质化、舒适化护理服务,能够在保证患者生命健康的同时,提高其满意度,预防恶性事件的出现,而以JCI标准为前提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达到此目标.对此,笔者以自身经验,探讨JCI标准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的实践.
作者:刘晴宇;马萍;纵瑞云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社区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确诊为高血压的老年患者10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患者血压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干预后血压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但试验组干预后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社区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促使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并让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得到提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代良红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介绍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血液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强调从风险识别、风险应对、风险跟踪进行风险程序化管理,后进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结果:经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血液科管理中应用后,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血液科管理中效果确切、价值高.
作者:刘雪涵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护理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医院不同科室护理人员53名,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接受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考核评分与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过程中进行运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一方面使得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有效提高,工作也更加主动,另一方面也使得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宋宝霞 刊期: 2019年第16期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些老年患者,由于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很多都不能很好的保管和使用药物.所以,患者除了定期到医院去检查,及时治疗,更重要的需要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发现高血压患者,并且定期随访,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变化帮助他们做好用药指导和管理,开展合理用药宣教,以控制病情,稳定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志英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PDCA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6月-12月实施常规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于2018年1月-6月应用PDCA管理到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对比PDCA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结果:实施PDCA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内容、穿刺技术、消毒隔离质量、病房管理效果评分均比实施前的评分高,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方法,有助于护理人员规范护理流程,发现护理方法的缺陷,并且实施更正与弥补,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而促进了整个科室病房护理质量的提升,值得在新生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推广.
作者:萧楚玉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骨科护理风险因素以及相关管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0月25例骨科患者为对照组,以2018年11月25例骨科患者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分析2组骨科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骨科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骨科护理质量造成影响的风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以此提高护理的质量.
作者:武丹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措施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60例2016年6月到2018年7月医院接收的肝胆外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80例,观察组为80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的形式,观察组使用的是细节管理措施的护理管理形式,对比两组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92.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7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情绪自评量表评分(32.24±0.6)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41.10±0.32)分,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管道隐患事件发生率5%,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措施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不仅可以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减少管道隐患发生,提升应用效果,降低不良情绪,提升满意度,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作者:胡燕凤;丁淑琴;何菊花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能级管理模式在门诊儿科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门诊输液室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作为试验组,实施能级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及护士工作质量.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士工作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能及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儿科输液室中,可显著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护理团队.
作者:周英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建立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小组,完善静脉输液相关制度,规范各环节的管理,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对已发生的相关风险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评价与质量改进.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给药错误、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投诉、药物渗出、滴速与病情不符、护士针刺伤等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并结合结果,系统讨论了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及改进措施.结论:实施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输液风险的发生率.
作者:伍萍;余金蓉;张丽 刊期: 2019年第16期
建立科学的健康管理理念,在手足口病防控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维护社会健康的关键,同时也是疾病监督与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健康观念理念在手足口病方面的预防和控制作用突出.对此,为了更好的推动健康社会的实现,本文简要分析健康管理理念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应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作者:郑金花;朱小亚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统计信息管理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统计信息,医院可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并且及时进行修正;同时,应用好统计信息,可以大大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医院统计信息管理也迈入了大数据时代.找出大数据时代下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正确发展道路,对于医院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浪潮中抓住发展的机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现状及其问题入手,探析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策略.
作者:谢虹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主要研究了社区糖尿病管理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社区医院于2018年1月-6月间收治的4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分别实施糖尿病管理与常规管理,评价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情况.结果:在对本组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跟踪调查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中遵医行为比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指标情况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管理在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调整患者不科学的生活行为,这在改善患者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在更多地区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露茵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慢性病保健理念干预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辖区内的80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各40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慢性病保健理念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控制率、病情知识知晓率、用药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结果:观察组在病情控制率、病情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以及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治疗引入慢性病保健理念干预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蒋何烨 刊期: 2019年第16期
本文从参照评审标准病案管理工作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后为搜索病案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出新的思路,旨在为病案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吉爱萍;范雪梅 刊期: 2019年第16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气道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对这类患者研究给出了不同的护理方案,分析其应用价值,本文对循证护理在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王艳林 刊期: 2019年第16期
乙型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具备较高的传染性和患病概率.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模式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具有很大危害性.母婴垂直传播是造成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概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对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进行阻断,本文对此展开了有关的研究.
作者:毕艺彬 刊期: 2019年第16期
国家医院体系改革和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其中,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对夺取改革胜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医院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探讨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引下,如何稳固和建设医院意识形态.
作者:刘伊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索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探究对象(例数:100例;时间:2017.10.22-2018.7.23),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进行分组,50例/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干预,比较2组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显著效果,可应用.
作者:吉晓建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数字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对照组44例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结果研究组NRS评分、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针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乏这一现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在解剖学的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掺入人文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人文素质教育将会使解剖学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从解剖学的教学视角,就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薛文兵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53例,一组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一组为研究组,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度.结果:研究组疾病知识认知优良率同对照组作比较,对照组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运用于高血压护理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黄磊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家属接受健康教育对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45)接受门诊常规护理,实验组(n=45)则为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为97.78%,高于参照组的80.00%,实验组患者在1年内的复发率为4.44%,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2.73%,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门诊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具有积极帮助,并可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
作者:方青 刊期: 2019年第16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应酬及不良生活习惯也随之增多,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脂肪肝是谷丙和谷草转氨酶正常,腹部彩超或CT提示有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指谷草转氨酶或丙氨酰转肽酶升高,也可有胆红素升高;酒精性肝硬化是酒精性肝病的终末状态,约 8%-20%大量饮酒的人终进展为酒精性肝硬化.
作者:侯静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对手足口病就诊患儿的家长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凌云县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300例患儿家长作为分析对象,对患儿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知识及防控手足口病相关态度、行为进行干预,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进行健康干预后,患儿家长对于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知晓率与干预前相比有很大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患儿家长对于手足口病各种防控措施的认可率平均在30.45%,干预后,提升到9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防控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高危人群家长的防控知识知晓率和对各项防控措施的认可率,进而能够降低手足口病的感染率及危重病例的发生率,并防止出现暴发式流行.
作者:邓萍;覃凌峰;罗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科学是在不断地发展的,医学作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同样需要发展和创新.本文是针对冠心病是否可以彻底治愈?是否可以有效防止其不再复发这两个问题,结合二十多年来的实践检验,来作一论述和介绍.
作者:樊长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分组,给予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46例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测定2组血糖水平,统计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依从率.结果:护理后2组上述观察指标血糖水平、依从率等均明显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模式对减轻糖尿病患者负面情绪、提高依从性、持久稳定血糖水平效果明显.
作者:张金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究儿童保健门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3月~2018年1月间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接收的的儿童共224例,随机抽取、分组护理,对照组单纯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种方法对儿童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儿童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健康教育对儿童保健门诊的儿童进行护理,可使家长的满意程度提高,增加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喻璨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精神病人的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精神护理工作,通过对病人循序渐进的指导,让精神病人认知到周围环境的安全和舒适,对病情会有一个良好的回转或者维持一个健康水平.本文将精神专科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柳顺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思维导图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本院92例脑卒中患者纳入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行思维导图健康教育,对比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89.1%)高于对照组(63.0%),观察组患者遵医嘱用药、科学饮食、运动锻炼、自我监测的健康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各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思维导图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及健康行为依从性,值得推行.
作者:黄娥列;莫文慧;韦艳芬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在脑性瘫痪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康复护理的共160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引导组患者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比较并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引导组患者在关节活动、感觉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引导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性瘫痪患者来说,在其康复护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杜涓;陈波;梅国萍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对脾虚夹湿型腹腔镜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都是在2018年6月—2018年10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后期药物治疗的68例脾虚夹湿型胃癌患者.将进行本次研究的患者自由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莫沙必利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药物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参苓白术散药物进行治疗.经过两种药物方式处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情况(鸣音恢复、手术后首次排气以及排便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参苓白术散联合莫沙必利药物干预后在肠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较为显著,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对于脾虚夹湿型腹腔镜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因此该种药物联合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石坤治;冯志英;冯志辉;李江江;王荟;韩晓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中医体质辨识的方法在社区中中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社区中选取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共四百例,且所有对象均在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管理.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的方法研究高血压患者的病因和体质的关系,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结果患者对中医体质辨识的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比干预前明显提高.同时,患者对卫生中心的服务效果更加满意.结论利用中医体质辨识的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的防治可以提供更加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可以促进社区卫生中心对中老年健康管理的服务水平.
作者:侯红霞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推拿手法联合艾灸治疗后观察效果.方法:于来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20例进行研究,这部分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处于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之间,将接受推拿手法治疗的60例患者称为本文研究的普通组,将剩余接受推拿手法联合艾灸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实验研究的特殊组.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都要在医院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有何不同,同时还要测试两组患者的直腿抬高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手法后,特殊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比一般组要低,特殊组的治疗效率要比一般组治疗效率高,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我院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表明在推拿手法的基础上实施艾灸治疗效果更好,患者的疼痛症状能够得到很好地缓解,同时腰部功能恢复较快,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都很高.
作者:梁述元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2例,依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研究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参考组,研究组有患者44例,参考组有患者48例.在恢复期,参考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使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7%,参考组为81.3%,治疗组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5±2.4)d、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3.0±0.4)d,参考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9±2.9)d、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6.3±1.1)d,研究组的时间均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李世强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并归纳基层医院中药处方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的策略.方法:将1340份中药处方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处方均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我院开具,统计并探究纳入处方中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的临床诊断等基本信息,以及用药的剂量是否科学、药名书写方式、脚注是否正确、格式书写是否正确以及修改处是否签名等,总结中药处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讨应对的策略.结果:纳入研究的1340份中药处方共有116份处方发现问题,比例数为8.6%,116份问题处方中,出现格式书写错误问题的处方占比4.7%,出现用药剂量不当的处方占比8.2%,出现修改处未签名问题的处方占比1.2%,出现药名书写不当问题的处方占比29.5%,出现脚注不明问题的处方占比56.4%,脚注不明问题处方数明显高于其他问题处方数,统计结果具有进行探究分析的价值.结论:中药处方是否安全有效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工作人员在开具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病情谨慎地选择药物,并科学规定药物的剂量,避免配伍禁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居岸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本文对于无痛分娩后发生尿潴留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同时综述了关于预防无痛分娩后尿潴留的护理模式和护理措施,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为以后临床护理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临床上减少无痛分娩后尿潴留发生率提出了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护理人员制定合理康复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刘潞莹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通过阴道超声检测探究中药灌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灌肠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和随访中患者妊娠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仅有1例没有效果,而对照组有4例无效的患者;随访中,6个月后对照组怀孕的有7例,1年后怀孕的有13例,6个月后观察组怀孕的有18例,1年后怀孕的有24例,P<0.05.结论:通过引导超声检测观察,中药灌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显著.
作者:赵晓欢;张爱红;张晓红;吴静;梁彬;马朝卿;李强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探讨发生在双下肺的中青年肺结核病人在胸片中的不同表现,旨在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门诊就诊的40例中青年肺结核病人,对他们在X线胸片中,不同表现结合临床、痰检及CT检查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发生于左下肺肺结核病例23例,发生于右下肺肺结核病例10例,发生于双下肺肺结核病例7例,根据X线表现不同可分为肺炎型、结节性型、纤维增殖型及孤立空洞型.结论:发生于两下肺的中青年肺结核病人在X线中表现越来越不典型,多发病灶、支气管壁增厚、腔狭窄及腺泡结节为较特征的表现,较难与肺部其他炎症鉴别,胸片结合CT扫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应引起我们注意.
作者:冯磊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止咳散配合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7月儿科所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鱼腥草合剂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止咳散配合经皮给药治疗仪进行临床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咳散配合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顺利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患有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采用中药养肝生肌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患有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128例为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养肝生肌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治疗管理满意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养肝生肌汤治疗患有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不但巩固了疗效,在经济上也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牛学瑞;高妍;徐超;张华泽;赵娜蕊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中药补肾调冲方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卵巢早衰患者,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补肾调冲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性激素水平改善情况.结果:使用中药补肾调冲方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63.83%,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40.43%,总有效率为74.4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FSH及FSH/LH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E2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肾调冲方治疗卵巢早衰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提高患者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玉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72例进行探寻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们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72例治疗前后的数据结果的对比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治疗后痛经程度、影响活动程度、能力丧失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结论:中药灌肠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有很好的疗效,未来,值得临床的进一步考证,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作者:梁彬;张爱红;赵晓欢;张晓红;吴静;马朝卿;李强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独活寄生汤、温针灸用于腰腿痛病患中的效果.方法:对2017.01至2018.10期间选取的腰腿痛病患(60例)实施治疗研究,以平均分组的原则分为单一组以及综合组,前者行普通牵引治疗,后者在采取牵引治疗同时结合独活寄生汤、温针灸进行治疗,分析2组疗效、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单一组病患治疗总疗效70%(21/30).综合组病患治疗总疗效90%(27/30).综合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比单一组病患要好,2组比较,p<0.05.在疼痛的改善情况上,单一组病患VAS总评估得分是(2.5±0.5)分,综合组病患VAS总评估得分是(1.2±0.4)分,综合组病患疼痛的改善情况均要优于单一组,2组比较,p<0.05.结论:对腰腿痛病患使用独活寄生汤、温针灸进行治疗,能缓解其疼痛,效果较好.
作者:栾召婷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中的80例,分组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中采用常规西药,观察组中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分数以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效果良好.
作者:丁建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泌尿外科术后难治性发热疗效进行探寻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们医院收治的尿外科术后难治性发热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通过治疗前后数据结果的对比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数据显示,观察组对于难治性发热治疗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泌尿外科术后难治性发热疗效非常好,建议进一步临床研究,如果没有任何问题,可以临床推广.
作者:王荟;冯志英;冯志辉;李江江;石坤治;韩晓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艾条灸子宫穴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126例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附件炎患者,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人数各63例,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入院之后分别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及艾条灸疗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月经失调、腰痛、下腹疼痛以及腰骶酸痛等症状评分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82%)与对照组(80.95%)结果比较显著较高,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月经失调、腰痛、下腹疼痛以及腰骶酸痛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附件炎临床上应用艾条灸子宫穴具有确切效果,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郝艳 刊期: 2019年第16期
为了探讨骨伤科患者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临床疗效.选取了我卫生院2010年至2018就医及初诊转院的实施了中医针灸治疗的骨伤科病人80例进行跟踪观察,以中医针灸治疗骨伤80例患者跟踪资料为数据依据,研究中医针灸在骨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跟踪80例患者中,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腱鞘炎及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总有效率均达到了100%,中医针灸对颈椎病、急性软组织损伤有效率为97.14%和94.44%,中医针灸治疗对关节炎有效率为80%.因此得出结论,中医针灸疗法在骨伤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任永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评估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20.10±0.16)分、SDS(21.43±0.45)分、并发症发生率5.56%、疼痛(3.10±0.15)分、住院时间(4.76±0.81)d、生活质量(90.18±1.44)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且能够缓解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杨斯雅 刊期: 2019年第16期
切口脂肪液化是临床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疼苦,还影响术后切口愈合和患者早期康复效果.在积极治疗同时,还需配合针对、全面的护理.本文主要对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切口发生原因及相关护理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宋振华;綦彩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定律汤联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7月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14例,随机抽取分组,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研究组实施定律汤联合西药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定律汤联合西药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稳定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赵娟 刊期: 2019年第16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常常会有西药与中药注射剂配合使用的有效方法,临床上,重要注射剂与西药的配合使用对于患者心绞痛的症状有一定的环节作用,能够有效缩短心肌缺氧实践,对于预防血栓的形成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有关UA的研究中,重要注射剂与西药配合使用的临床研究有不少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在研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中药注射剂在不稳定心绞痛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治疗UA提供参考.
作者:郭卫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采用古代九针的分类方法,总结不同针具在小儿遗尿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采用不同针具治疗小儿遗尿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近二十年(1997年-2017年)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的文献,收集、整理不同针具治疗小儿遗尿症的文献.结论:临床采用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症的文献报道很多,而针具临床多采用毫针疗法.其他针具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报道很少见.
作者:陈立园;赵树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直肠癌护理中临床实践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所收治结肠直肠癌患者共计150例,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划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共计74例,使其接受常规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共计76例,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状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研究组结肠直肠癌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其术后康复和并发症状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应用于结直肠癌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晓华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此次针对中医综合治疗方式和西医治疗方式对于皮肤湿疹的临床医治疗效,旨在为临床医学中皮肤湿疹病患找出佳治理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两年之内,在医院内接受治疗的皮肤湿疹病患共计82名为此次主要研究对象,并分为使用不同治疗方式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1名病患选取常规西医治疗方式展开治疗,包含41名病患的实验组使用中医方式展开治疗,对比两组终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例数为40名,占比为97.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例数为33名,占比为8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式对于皮肤湿疹病症的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方式,临床医学范围内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使用.
作者:周宗义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鼻咽癌放射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8月为研究时限,选取102例鼻咽癌放射放射治疗病人,在病人知情同意背景下随机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51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均为Ⅰ~Ⅱ度,总发生率5.88%,参照组不良反应以Ⅲ~Ⅳ度为主,总发生率21.57%,研究组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放射治疗病人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减轻不良反应,效果可靠.
作者:胡敏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结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16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泻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顺序编号后分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参苓白术散结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数据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2%;对于各项临床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帮助减少患者腹泻次数,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快速缓解患者的脱水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江江;冯志英;冯志辉;石坤治;王荟;韩晓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产妇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8年8月收治于我院产科并行剖宫产术的的产妇共86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3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3例,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统计分析两组产妇术中的牵拉反应程度以及术后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产妇牵拉反应I级20例,Ⅱ级8例,Ⅲ级15例,观察组产妇牵拉反应I级28例,Ⅱ级12例,Ⅲ级3例;且观察组产妇术后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产妇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降低产妇术中牵拉反应程度,改善预后,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吕大鹏;周红荣 刊期: 2019年第16期
作为中药资源大国,我国目前中药资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不断出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药资源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中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希望为我国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冯斌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患者采用中医灌肠的临床效果.方法:调研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2月;调研病例:我院妇科收诊的3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患者;其中2016年1月~12月收诊的1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患者视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孕三烯酮治疗.2017年1月~12月收诊的1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患者视为观察组,给予患者中药灌肠治疗.观察患者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及中药灌肠、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中药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统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痛经等临床表现,增加患者的受孕率,值得医师推广.
作者:吴静;张爱红;赵晓欢;张晓红;梁彬;马朝卿;李强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析病例资料中病患的入院情况、既往病史、各项检查结果,得到入院诊断并制定相应的诊疗计划后,详细介绍穴位埋线的治疗方法.结论:选取穴位埋线的方法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长,让病患更少经历痛苦,费用较低,治愈率高,临床应用效果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崔璨;孟洪羽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予以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增用独活寄生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记录观察.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突出,能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兼具稳定性与安全性.
作者:卜彩娟 刊期: 2019年第16期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在临床应用多年,是治疗冠心病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随着PCI技术不断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也逐渐降低,但术后仍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术后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到及时发现和预防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确保患者安全,促使其早日康复.本文主要对急诊PCI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以及护理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钱文贤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进行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随机将其分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先行术前介入治疗后再进行手术切除,对照组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者21例(65.6%)、有效者9例(28.1%)、2例(6.3%)、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显效者17例(53.1%)、有效者6例(18.8%)、无效者9例(28.1%)、总有效率71.9%;两组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能有效使瘤体缩小,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肿瘤的切除,提高手术成功率,在临床治疗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贾江涛;杨卫东;李磊;杜宇;张欣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60例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中医外感发热的辩证标准将该病分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卫气同病证、热毒袭肺证5个证型,予中医临床路径协定方治疗,终观察患者在治疗4 h、24 h、72 h时发热、头痛、咽痛、全身酸痛、咳嗽情况改善.结果:经过对选取的60例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患有风寒束表证的患者有10例、患有风热犯表证的患者有20例、患有暑湿袭表证的患者有20例、患有卫气同病证的患者有7例、患有热毒袭肺证患者有3例,并且所有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得到一定的疗效.结论: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被广泛的使用和推广.
作者:周斌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循经刮痧联合艾灸对足少阳胆经头痛病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从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足少阳胆经头痛病患者4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划分2组,设为研究组(20例)和参照组(20例),分别应用小柴胡汤加减辅以循经刮痧联合艾灸中医护理技术、西药治疗和常规护理,对比头痛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头痛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足少阳胆经头痛病患者开展循经刮痧联合艾灸中医护理干预可使头痛程度得以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王亚丽 刊期: 2019年第1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骨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节奏增快及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发病率在近年呈现升高迹象,随着微创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发展,微创疗法逐渐发展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热点,涌现出许多微创的治疗方法.各种疗法都有其自身有益性和适应症,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结合临床医生个人经验和患者个体差异及病情需要.本综述在此着重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作者:孟祥瑞;金京丽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8月诊治的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76例进行护理分析,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营养支持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联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疾病好转,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宝华;徐利果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初乳口腔涂抹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方法:研究对象为早产儿,例数20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200例进行分组,早产儿收取时间在2017年2月1日到2018年2月10日,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早产儿)、对照组一组(100例早产儿),分别实施初乳口腔涂抹和常规护理,将两组预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通过给早产儿应用初乳口腔涂抹,能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从而保障早产儿的健康,值得研究.
作者:罗应琴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参苓白术散对脾虚夹湿型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肠功能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方法:研究中所选取的56例患者是2018年5月-2018年11月这段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并被临床医生确诊为患有胃癌的56例患者,将上述参与研究的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8例患者采用莫沙必利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的28例患者则是参苓白术散药物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术后排便等及满意度情况等指标进行临床专业比较.结果:在进行本次临床研究之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术后排便以及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对于脾虚夹湿型腹腔镜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因此该种药物联合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冯志英;冯志辉;李江江;石坤治;王荟;韩晓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药参苓白术散对于泌尿外科术后难治性发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治疗的80例术后难治性发热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抽取1~80数字,抽取到奇数的患者分至对照组,抽取到偶数的患者分至实验组,两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单纯西医退热药物方法治疗,即选用布洛芬治疗;实验组患者选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西药联合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后病情好转率为72.5%,显著高于对照组37.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苓白术散可从中医角度消除患者机体热证,有效治疗术后难治性发热,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冯志辉;冯志英;李江江;石坤治;王荟;韩晓冰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中药贴敷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及其护理对策.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6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中医组和对照组,各组n=31例.62例患儿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中医组患者给予中药贴敷治疗,并配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中医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贴敷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80.65%,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都要比对照组更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采取中医贴敷治疗,同时配合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缩短患儿的治疗周期,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燕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经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析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近期一年内在本院接受就诊的高血压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人数相同,分别采取西医和中医的模式进行治疗,比照其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状况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效人数更多,差异明显.结论中西治疗高血压,疗效较稳定,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临床治疗上具有可行性.
作者:马玉强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经阴道超声检测评估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进行探寻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们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治疗前后的数据结果的对比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治疗后黄体中期子宫动脉的RI变化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结论:中药保留灌肠不仅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降低子宫黄体中期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未来,值得临床的进一步考证,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作者:张爱红;赵晓欢;张晓红;吴静;梁彬;马朝卿;李强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对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8例进行探寻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们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8例治疗前后的数据结果的对比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治疗后黄体中期子宫动脉的RI变化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结论:中药保留灌肠不仅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降低子宫黄体中期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未来,值得临床的进一步考证,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作者:张晓红;张爱红;赵晓欢;吴静;梁彬;马朝卿;李强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在乳腺癌患者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8年11月内我院接收的乳腺癌患者120例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而后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对照组发生率41.6%,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周舒竹 刊期: 2019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依据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分为2组,即阴性组(ER-PR-)与阳性组(ER+PR+),每组均为30例,两组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对比终检测结果.结果阳性组C-erb B-2阳、阴性率较阳性组,差异显著(P<0.05),而隐形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价值高,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与支撑.
作者:李小红;李艳 刊期: 201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