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穿梭在各个建筑物中,建筑文化氛围不仅传递着传统精神的内涵,而且丰富了生活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其实,建筑的意义不仅仅于此,它们还是源远流长的历史的见证,更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每个民族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风俗习惯都有独特的地方,不同地区的建筑形态不仅体现了很强的地域风格,而且也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就对建筑风格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
作者:凉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2014年9月18日,《北京晚报》的一篇关于抗战老兵的采访,让人们知道了在北京还有一位106岁、经历过抗战的老人王景芳.戎马半生的人生经历1909年3月15日,王景芳出生于辽宁省义县雹神庙.1925年入伍,加入东北军第三方面联军守备队一营二连六班任骑兵上等兵.1929年,王景芳随东北军参加防俄战役.1931年9·18事变时,他已是当兵6年的老兵,正在东北讲武堂11期步兵科学习,校长是张学良.
作者:小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14年10月份共登记消费者投诉信息9063件,其中“12315”、“96315”两条热线登记投诉6694件,信件、互联网、上门来访等其他形式投诉2369件,接待消费者咨询46906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85.47万元.一、“12315”、“96315”热线接收登记情况本月登记商品类投诉1446件,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子电器779件、日用百货343件、食品类135件.登记服务类投诉5248件,主要集中在:销售服务4104件、中介咨询服务374件、互联网服务200件.主要问题是:消费合同问题2767件,占投诉总量的41.34%;质量问题2016件,占投诉总量的30.12%;售后服务问题1244件,占投诉总量的18.58%.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增强老年人健康意识,进一步开展老年健康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年健康的社会氛围,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卫计委组织专家编写了老年健康核心信息,供参考使用.1.积极认识老龄化和衰老老年人要不断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学习自我监护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疾病,对于中晚期疾病以维持功能为主.2.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老年人饮食要定时、定量,每日食物品种应包含粮谷类、杂豆类及薯类(粗细搭配)、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和坚果类等,控制烹调油和食盐摄入量.建议老年人三餐两点,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为早餐约30%、午餐约40%、晚餐约30%,上、下午各加一次零食或水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沈铭,北京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钟表专业委员会会长.沈铭收藏了400多块国产手表,对于自己的藏品,他说:“我每天戴一只,一年都戴不完.”由“时间控制器”迷上“钟表收藏”今年58岁的沈铭开始对表感兴趣还是在1 974年的时候,那时刚刚初中毕业的他下乡劳动,同他一起劳动的班主任有一块苏联生产的胜利牌手表,厚实的表壳透着一种德意志风格,沈铭非常喜欢.那之后,这块制作精美的手表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但那时的他并不敢奢望自己能有一块表.因为在当时,手表贵不说,而且还限量供应,买表需要有表票,还要论资排辈才能得到表票.
作者:安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脑梗塞的病理演变过程怎样?脑动脉闭塞3小时,脑组织改变不明显;缺血6~24小时,病变区苍白、轻度肿胀,电镜下示缺血性细胞改变;缺血24~48小时,病变组织较软,灰白质境界不清,光镜示神经细胞大片消失、胶质细胞也有坏变,此期即为坏死期;动脉阻塞2~3天后特别是7~14天,脑组织开始液化,周围水肿明显,病变区明显变软、吞噬细胞大量出现、星形细胞增生,此期为软化期;3~4周后,液化的坏死组织被吞噬和移走,胶质细胞、胶原纤维、毛细血管增生,小病灶形成胶质瘢痕,大病灶形成中风囊,此期称恢复期.
作者:丁关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地理学不算是热门的学科,所以侯仁之的大名,普通人可能并不熟悉.不过,这个名字在地理学界可谓是无人不知.这位老人活了一百多岁,为现代历史地理学在中国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曾经评价侯仁之是“中国学术成果丰厚、富有激情的地理学家之一,是当代地理学的世界级领导人物”.侯老除了学术上的贡献,对于养生的理解和实践也值得后辈人学习.
作者:唐莹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和期盼越来越强烈,健康长寿成了众多人眼中的硬指标.宣传养生保健的媒体越来越多,养生节目也一浪高过一浪,很多中老年人大的兴趣就是看养生节目.不少中老年人俨然成了养生专家.有的老年人甚至甩掉了药瓶子,如饥似渴地收集有利于健康的饮食资讯,把饮食吃饭当成“功课”来做,费尽心思.养生热与大众心理有很大关系.人们对生命品质的追求,以及各种疾病对健康、寿命的威胁,使越来越多的人日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对养生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和需求.追求长寿是人们物质生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生的更高层次的要求,理所当然、无可厚非.但对养生应保持一种冷静和理性的态度,莫迷失养生方向.我认为养生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作者:王洪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甲状腺腺体中的浓度高.硒元素的摄入,可以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体积变小.此外,有研究发现,给予甲亢患者抗甲状腺药物联合大剂量硒元素治疗较单纯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其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得更快.硒元素之所以会产生以上效应是因为含硒的酶类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同时,硒元素还可以激发或抑制某些免疫应答调节炎症反应.硒元素的缺乏则可以导致硒蛋白这一种强效的抗氧化酶类的产生不足,从而导致过氧化物的累积,引起炎症和疾病.目前,补充硒元素已经是一种治疗甲状腺相关疾病非常普及的方案.
作者:魏锐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明显延长,从而加速了人类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当今,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65岁以上才算老龄.衰老是自然界一切生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表现为各个器官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睾酮水平下降是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直接的表现,是衰老的特征之一.
作者:杨志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医学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其精华在于整体化的理论和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千百年来,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贡献,出现了举世闻名的医圣(如张仲景、孙思邈)和无数的名医、大家.丰富的中医药典籍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宝库,其多种治疗手段如针灸、按摩等至今仍为人们信服,是因为它们有效而且方便易行.即使在高科技的今天,中医的光彩仍能和主流医学并存,或许两者互为补充对治病疗疾更为有利.
作者:一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在西非再度爆发的埃博拉疫情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致命的疾病之一.今年以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感染该病毒及死亡人数飙升.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为“国际卫生紧急事件”,呼吁国际社会协同努力,阻止病毒的继续传播和扩散.什么是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感染是一种病毒性疾病,感染者症状包括发烧、肌肉和关节疼痛、喉咙痛、头痛和疲劳,还有恶心、呕吐和腹泻,甚至还包括出血.自1976年埃博拉病毒被发现以来,当前爆发的疫情是致命的.这种病毒通过与一些感染动物密切接触而传染人类,这类动物包括黑猩猩、果蝠和森林羚羊等.
作者:方陵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永远不缺乏的就是改变,同样变化着的还有我们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模式.在诸多层出不穷的变化中,人们对于老年群体的感觉和印象发生的变化,总是由一些特定的事件出发,这一点从称呼上也能体现出来.从老一辈“爷爷”“奶奶”“老先生”“老太太”这样的辈分俗称,逐渐发展到一些尊称、雅称,比如前几年的”夕阳红”“银发一族”“乐龄老人”,后来又有了“广场大妈”的统称.新的词汇是“无龄感”,您知道吗?无龄感,说的是年龄可以忽略不计,年龄可以淡然于心.因为一个人的心是年轻的,其行为也表现得与年轻人无异.在无龄感的人心中,年龄完全可以“了无痕迹”.
作者:李建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粪便就像消化道的一面镜子,当患某些消化系统疾病时,常能通过它反馈出疾病的某些特点、寻找诊断疾病的线索和苗头.医生可根据粪便的这些提示(必要时再加上做针对性的特殊检查,如结肠镜、肠道钡剂造影、粪便培养和大便化验等),来诊断疾病.正因如此,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解便结束后顺便观察一下粪便,看看是否正常.这样的辨粪识病轻而易举,粪便的颜色和性状一目了然,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自我诊病方法.
作者:张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一说起医疗,大家的认识都是:生命不息,抢救不止.尤其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死亡近乎是一种禁忌.然而有开始就有结束,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个体,经历了生命“春夏秋冬”的轮回,终的离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归宿.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么对此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学习正确面对的态度.对于那些慢性疾病已经到了终末期,已经不再有治愈希望的患者,医疗的目标就不再是单纯的延长生命,而是延长有质量的生命,就是通过大限度地改善和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痛苦,让患者以他希望的方式,享有尊严地走完人生后的旅程,这样的一门新兴的医学分支,就叫作姑息医学.
作者:冰缦;秦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董薇老师:您好!近我看报纸似乎老年人的负面新闻比较多,比如有的老人自己摔倒了,被路人扶起来之后反过来冤枉是被别人撞倒的;还有一位老人,因为在公交车上年轻人没给他让座便大打出手,结果还引发了自己的心脏病,导致猝死.我上网还看到有的人在说,人老了之后道德感也在跟着衰退,甚至说现在的老年人其实年轻时就是坏人,只不过现在年纪大了而已.同样作为老年人,一方面我看到这些报道心里感到很难过和羞愧.尽管只是少数,可也给老年群体抹了黑.另一方面,我也为那些言论感到气愤.人都会有变老的一天,怎么能说人年纪大了道德感就减退了呢!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为老不尊”的现象?
作者:董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董薇老师:您好!半年前我被调到了现在的部门担任负责人.因为这是个单位体制调整后新成立的部门,领导对于各项工作特别重视.作为第一责任人,我感到压力特别大.一是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或者工作出现纰漏影响整个部门工作.更重要的是我有种担心:自己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万一在新岗位干不好,之前几十年的辛苦、荣誉就全部泡汤了,用我爱人的话说叫作“晚节不保”.所以我感觉很不好,夜里经常失眠,白天工作效率很差;我一辈子不吸烟,但因为现在经常熬夜加班,也开始吸烟了,而且吸得越来越多;脾气也变得很差,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上个星期体检,发现好几个指标都不好.您觉得我身体出现问题是因为现在的工作压力导致的吗?我该怎么办?
作者:董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人到老年,身体机能逐步衰退,消化功能降低、心血管系统及其他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老年人对饮食应有特殊要求.为保持身体健康,老年人在饮食方面应做到以下十个要点.一、饭菜要香老年人的味觉敏感度降低,食欲较差,吃东西时常觉得缺滋少味.为此,给老年人做菜要注意色、香、味俱全,食材新鲜,烹饪得法,以提高食欲和口感.老年人的味蕾会变得较小甚至萎缩,再加上味觉神经退化,以致影响对味道的敏锐度,所以要注意不可过咸、过辣,不能像年轻人吃得那样刺激.
作者:於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误区3:冬主藏,关上门窗躲在家中,不外出按《黄帝内经》中所说:”冬三月……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冬季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十分重要,每天起码要保证8~9个小时睡眠,而且应该在晚9:30至早6:30的时间段睡觉,才能保证阳气的潜藏,阴精的储备.当然,睡的时间过多也不好,会使人气虚乏力.要做到“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有规律的生活.若整天躲在家中不外出活动,不接触大自然,也有损健康.冬天要等待太阳出来后再外出活动.紧闭门窗,空气不流通,空气中的细菌数将会增高,易患病.所以要等待阳光出来后开窗换气.
作者:卢长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脾和胃是人体重要脏器,为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以后全靠脾和胃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来维持生命,为后天之本.中医称之的脾,相当于整个消化系统的代名词.人活着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脾,这一点与西医的脾脏不能混为一谈,比方说,血吸虫病所致的“巨脾”、脾功能亢进,需将脾切除;外伤引起脾破裂,需要紧急将脾切除以挽回生命,这些手术之后,仍能照常生活.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脾主运化水谷与水湿,胃主受纳腐熟,若脾胃虚弱、功能失常,水谷的受纳、腐熟、转输等功能发生障碍,临床上就会出现食物不振、恶心呕吐、腹胀泄泻等病症,久而久之,可致全身营养不良.
作者:王诗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步人中老年,由于新陈代谢明显降低,各器官的功能随之将发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特别是女性,在更年期前后差异更加明显.众多科学研究已证明,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组织细胞的代谢,增进各器官、系统功能对运动负荷的适应,以减轻机体各器官系统的退变并减慢其发展进程.因此,锻炼是女性不可替代的一种良药.
作者:李志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痛风是由尿酸盐沉积所导致的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进行性的疼痛,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发作后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绝大多数患者为男性.慢性痛风也可能出现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是大量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结果.皮下痛风石常与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并存.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和继发退行性改变等,临床表现为持续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及功能障碍,重者可出现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
作者:梁丹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对关节来说疼痛就是它在病变前发出的提醒信号.人体极少运动或是运动方式错误都会引起关节疼痛.这主要是因为,当关节活动时软骨相互压缩、放松,可以像海绵一样吸进营养,排出废物.关节如果长期不活动,软骨无法有效地得到营养,会出现退化或变形.但是,不恰当的以及过度的运动又会造成关节的过度负荷,导致关节软骨损伤.虽然说在一定程度上关节软骨可以自我修复,但软骨的再生能力远没有磨损速度来得快,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关节就会发出疼痛的信号.
作者:周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外斑折射内在问题当您的脸上、手上、腿上等处有斑,那就必须注意了,这表明内在也有斑,老年斑时间越久,内在斑越厉害.斑的势力范围绝非仅仅在表皮,研究表明,内在斑好发于脑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下肢动脉等,斑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甚至脱落,破裂,危害极大,发生在心、脑部,引发心梗、脑梗,对肾的危害也很大.近年来斑引起的动脉硬化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危害老年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晓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研究发现,每个人身体或多或少都有癌细胞的存在,当下食品污染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们很担心癌症的阴影会落在自己的头上,因此抗癌已经成为现在医学的主要研究之一.癌症的发病原因也是多种多样,长时间受到某种心理刺激,或是受到某种致癌物质、紫外线、射线的损害都能引发癌症.也就是说,人们对癌症本身尚有许多未知.不过,实验表明大蒜确实对防治癌症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谷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羊奶是一种独特的奶资源,《本草纲目》记载:“羊乳甘温无毒,可益五脏,补肾虚,益精气,养心肺,利皮肤,润毛发.“可见羊奶不但营养价值高,还有食疗保健作用.如今,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奶制品的营养价值被更多人认可.无论是成年男性还有女性,或者中老年人,都热衷于喝奶制品进行滋补.特别是奶制品富含钙质,更有利于中老年人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是中老年人理想的营养滋补品.但是,有些中老年人却无福消受奶制品,因为一喝,就会出现呕吐、胃肠胀气、腹泻等乳糖不耐症.有些过敏体质者,喝了奶制品还会出现过敏症状.
作者:樊之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每至寒冷的冬季,下肢发凉、麻木、疼痛等症状就会加重,因为他们当中很多人存在下肢动脉硬化及下肢神经病变,寒冷的刺激会使下肢或足部的血管收缩而进一步导致供血不良,在此基础上若发生创伤及感染就容易造成糖尿病足.冬季来临,如果能知道什么是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正确运用足浴和按摩等简便护足方法,就会有助于糖友们安全过冬并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机会.
作者:徐远;高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秦女士,41岁.对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来讲,什么重要?家庭、事业、健康?都不是,而是容颜.为了能保留住那份曾经无限自豪的青春美貌,她先是花高额的费用跑美容院,但效果并不好,后来听别人说,清肠可以美容,决定一试.多途径打听后,她买了一台家用洗肠机,开始了自己的美容工程.秦女士天天晚上睡觉之前都必须洗肠,虽然这样很麻烦,也很耽误时间,但她觉得值.
作者:王晏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民间有句俗语“白菜萝卜保平安”,这句话家喻户晓,流传甚久,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萝卜、白菜在过去一直是普通百姓的当家菜,却与健康平安挂上了钩.菜中之王大白菜我们首先聊聊菜中之王大白菜.白菜原产于我国北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叶用蔬菜,别名菘、大白菜、结球白菜、百财,广东又叫绍菜或黄芽白.大白菜有宽大的绿色菜叶和白色菜帮,多重莱叶紧紧包裹在一起形成圆柱体,大多数会形成一个密实的头部,被包在里面的菜叶由于见不到阳光绿色较淡甚至呈淡黄色.
作者:周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过冬至节的内容很丰富: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汤圆、冬至年糕的习惯.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冬至节令食文化.
作者:马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控制脂肪摄入量,也就是低脂肪饮食,是临床上常用的饮食治疗方法之一.很多时候,需要减肥的人士和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胆结石、胰腺炎、肝炎等疾病的患者,饮食都需要减少脂肪摄入量,即需要采用低脂肪饮食.那么,什么是低脂肪饮食呢?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健康人每天摄入脂肪的合理量是:脂肪提供的能量(供能比)占总能量的20%~30%.
作者:王兴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