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 国际刊号:1009-6604
  • 国内刊号:11-4526/R
  • 影响因子:2.21
  • 创刊:200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2年1期文献
  • 腹腔镜腹部手术临床应用117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胆囊及其它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0 年10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阑尾切除、溃疡病穿孔修补、肠粘连松解、肝囊肿开窗及腹部联合手术等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117例中,2例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且胆囊萎缩而中转开腹手术,1例因存在迷走胆管而发生胆汁瘘,术后第三天,经再次腹腔镜手术,痊愈出院. 结论腹腔镜在腹部联合手术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腹腔镜的手术适应证随技术进步和设备改善将逐步拓宽;高龄合并心、脑、肺、血管疾病的患者,可采取控制气腹压力、减低流速,间断气腹的方式完成手术;诊断性腹腔镜在诊断腹部疑难疾病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伍冀湘;梁杰雄;邱立新;张树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剔出卵巢性畸胎瘤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4 12~1999 12对82例卵巢良性囊性畸胎瘤行腹腔镜下肿瘤剔除术的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7±32)min,平均住院时间2 5d,无腹膜炎发生.全部病人随访1~6年,未见复发,17例未孕患者中有10例术后妊娠. 结论腹腔镜手术剔出卵巢良性畸胎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玉清;姚书忠;谢洪哲;黄建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证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加选择的情况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 方法总结1998年~2001年8月未加选择连续实施的24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其中转开腹率和手术疗效. 结果全组243例LC病人中共有3例分别因胆囊床出血、胆管损伤、十二指肠与胆囊致密粘连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而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为1.2%.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2%(3/24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8%(2/243),总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 1%(5/243).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规范化培训过的腹腔镜医师而言即使是急性期和萎缩性胆囊炎病人,也可在不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的情况下安全地实施,所以LC适应证可以拓宽至98%以上的有症状胆囊疾病患者.

    作者:吴声堂;高绪仲;汪家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多次上腹部手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探讨多次上腹部手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特点. 方法连续进行35 例多次(≥2次)上腹部手术后LC. 结果 LC成功21例,成功率60 0% (21/35).2次上腹部手术后LC成功率62 5% (20/32),3次上腹部手术后LC成功率为1/3 .14例中转开腹,中转率40 0%,平均手术时间68 7min,中转率与手术时间均明显高于同期无上腹手术病史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多次上腹部手术史不应成为LC的禁忌证,但手术难度加大,中转率增高,手术时间延长,对手术医师的要求较高.

    作者:嵇武;董家鸿;别平;马宽生;何振平;陈训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2106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发生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1069例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应用19类:胆囊21002例、肝脏21例、胆总管 3例、脾外伤1例、肾囊肿3例、妇科16例、胸外科2例、肠粘连14例、辅助性Miles术3例、阑尾切除2例、肠系膜畸胎瘤1例.21002例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60例(0.29%),其中胆管损伤 18例、胆漏18例、出血17例、胃肠损伤7例.结论腹腔镜手术可拓展,严格腹腔镜手术程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可降低.

    作者:梁久银;徐义仁;王敬民;刘其春;姜世涛;龚仁华;鲍恩式;曹葆强;侯辉;蔡军;李凯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和技巧. 方法 1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良性疾病(胆囊结石13例,胆囊息肉样病变3例)行LC.采用闭合法建立气腹,分离粘连,松解悬吊于肝门部的十二指肠残端、结肠肝曲及网膜等,显露胆囊全貌及 Calot三角,按常规切除胆囊. 结果 16例中LC成功15例,因胆囊管难以辨认中转开腹胆囊切除1例,全组无出血、内脏损伤、胆漏和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 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良性疾病LC可行,可达到常规LC的良好效果.

    作者:阎波;包炎毅;朱宝留;朱雯怡;王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41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腹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腹腔镜手术的技巧和安全性. 方法对41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肿物剔出术或附件切除术,采用自制标本袋盛装卵巢肿物,避免囊肿内容物污染盆腔. 结果 41例中40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1例因手术困难而中转开腹手术.术后随访4月~6年,均未见复发.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无远期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黄燕清;黄婉;薛素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术中联合胰胆镜治疗胆石症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联合应用内镜括约肌切开术(intraoperativ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IOEST)治疗胆石症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LC联合IOEST治疗LC术前诊断和术中常规胆道造影确诊的68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联合手术成功率为9 7.1%(66/68);IOEST成功率98.5%(67/68),取净结石率100%(67/67).IOEST后并发轻度急性胰腺腺炎3例,并发胃潴留2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8天. 结论 LC联合IOEST能一次性有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优于术前或术后联合EST.

    作者:洪德飞;李君达;黄迪宇;高敏;王建国;朱玲华;李立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辅助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比较

    目的比较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wenson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 . 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改良Swenson根治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20例开腹为开腹组,19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特殊器械的应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患儿肠蠕动时间开腹组为(78±28)小时,腹腔镜组为(27±7)小时(t=2.87 P<0.01) ,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3)天,(7±1)天(t=2.48 P<0.05);住院总费用开腹组为(125 00±1500)元,腹腔镜组为(11000±1300)元(t=0.78 P>0.05);术后肠粘连肠梗阻两组分别为3例,O例;术后小肠结肠炎为2例,0例;尿潴留分别为0例,2例.两组在年龄、体重、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疗效好,治疗费用适中,有微创优势,能减轻患儿痛苦、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没有增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对有适应证的患儿应推广使用.

    作者:汤绍涛;王国斌;阮庆兰;郭筱兰;卢晓明;刘春萍;毛永忠;王勇;李时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辅助下儿童巨结肠根治术

    目的介绍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s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巨结肠. 方法 2000年7月~2001年7月,应用腹腔镜为10例儿童先天性巨结肠作改良Soave′s术.患儿年龄2个月至10岁,体重3.7~39kg. 结果 8例经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少、愈合后疤痕不明显.术后4天进食,7例7天出院,1例12天出院.7例术后自解大便,无吻合口狭窄,1例仍有便秘,扩肛中.另2例分别因肥胖和病变段过长手术失败而中转开腹. 结论腹腔镜可完成儿童巨结肠根治术的腹腔部分操作,创伤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但有一定适应证.

    作者:吴晔明;严志龙;施诚仁;陈其民;徐敏;洪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科技术在结直肠肿瘤手术的应用. 方法 1999年7月至2000年11月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结直肠肿瘤28 例.年龄(33~89)岁,平均65.4岁.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降结肠腺瘤切除术1例,乙状结肠直肠前切除21例,腹会阴联合手术3例. 结果中转开腹手术 5例,无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发生.腹腔镜手术23例,手术时间(150~300)分钟,平均1 78分钟,术中出血30ml~1000ml,平均135ml.5例中转手术原因:Ducks分期C期3例,D期1 例,另1例因全宫手术粘连、解剖不清.22例恶性肿瘤随访5~20月,仅一例低位直肠癌术后 12个月盆腔局部复发.trocar穿刺部位及小切口部位无肿瘤复发. 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肿瘤手术损伤小,恢复快,胃肠干扰少,在达到肿瘤根治的前提下,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运用腹腔镜技术就能完成此类手术.

    作者:苏树英;甄作均;彭翔;许卓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症的防治

    本文回顾性分析210例LC手术录像资料,对术中的操作失误及并发症处理加以分析总结.

    作者:禹宏;王盛江;刘立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管损伤的经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国内开展已逾10年.尽管许多医院的手术例数达千例甚至万例以上,但是术中预防胆管的损伤仍然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本院自1992年12月至2001年4月共完成LC 2300例,发生胆管损伤1例,占0.043%.本文就如何预防胆管损伤谈谈经验体会:

    作者:王宪华;李明珍;张德芳;岑荣飞;谢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3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胆道损伤的体会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 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0月至2000年6 月3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18例因胆囊Calot 三角严重粘连、胆囊完全萎缩或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致使腹腔广泛粘连者中转开腹.354 例中无一例胆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术后(3~7)天平均4天出院.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严格选择病例,仔细处理Calot三角,适时中转开腹是预防胆管损伤的重要措施.

    作者:曹月敏;张万星;谭文科;江建军;王兰辉;田彦玲;张盼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风险和处理体会

    自1993年1月至2000年10月,我们共施行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08例,其中 60岁以上老年患者178例,占29 3%.老年患者病史长、伴发疾病多,在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操作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为提高手术安全性,现就具手术风险和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国强;赵玉亭;胡建设;任德斌;张建春;王怀志;汪海;张健;姜惠;王素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operation LO)技术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范围不断扩大 ,从胆囊切除术扩展至多学科、多病种的治疗,包括感染性疾病和肿瘤在内.以往的研究已证明LO对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比开腹手术要小,近来的研究着眼于机制以及一些新技术和新手术对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文就腹腔镜技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傅晓辉;宗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及进展

    随着腹腔镜切肝器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刀、微波刀等的应用和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腹腔镜手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日渐广泛.本文就腹腔镜肝切除的技术与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姚捷;嵇振岭;彭淑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用于卵巢恶性肿瘤诊治的进展与争议

    随着腹腔镜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其在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已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但其远期效果尚不清楚, 而入路伤口肿瘤转移问题也成为广大学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就腹腔镜手术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治和随访中的应用进展与争议作一综述.

    作者:王刚;李光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肝门胆管狭窄整形和修复——附5例报告

    肝外胆管可因结石、胆管炎造成狭窄,还有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如用了不正确的手术处理方法造成了胆管的损伤.导致了病人反复的胆道逆行感染.给进一步处理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现将我们处理的5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开伦;王海东;龙籍典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腹腔镜腹腔灌洗引流治疗早期重症胰腺炎5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手术应力求简单,可选择创伤小的手术并保证灌洗引流的通畅.我们利用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探查范围广的优点于2000年 1月~2001年2月完成经腹腔镜腹腔灌洗引流治疗早期重症胰腺炎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宝军;季节;杨玉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CO2气腹对肝硬变大鼠门脉血流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CO2气腹对肝硬变大鼠门脉血流量的影响. 方法制作肝硬变大鼠模型,施加不同压力的气腹,分别测平均动脉压、门静脉压力、下腔静脉压、门静脉血流,计算门静脉阻力. 结果平均动脉压、下腔静脉压在不同气腹压力下无明显变化,两组大鼠门静脉压力在10mmHg时出现显著差异,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正常大鼠的门静脉血流量在20mmHg下与0mmHg下比较有显著差异,而肝硬变大鼠的门静脉血流量在10mmHg下与0mmHg下比较已有显著差异.正常大鼠门静脉阻力随着压力的升高在10mmHg时出现显著差异,以后继续升高,肝硬化大鼠门静脉阻力随着压力的升高持续升高. 结论 CO2气腹致肝硬化大鼠门静脉血流减少,且减少程度重于正常大鼠.

    作者:刘鹏;陈训如;罗丁;毛静熙;吴辉;王跃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壁戳孔大出血2例

    例1 男,33岁.因右上腹疼痛1年,多次B超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入院,经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在全麻下行LC术,术中切除胆囊顺利,胆囊内可见20多枚0 8cm胆固醇状息肉.术后22小时,患者诉心慌,腹胀,腹痛,出现贫血貌,有失血性休克表现,剑下腹壁戳孔有溢血,腹部压痛,移动性浊音(+),腹穿抽出不凝血,诊断腹腔内出血.急诊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血凝块(400~500)克,不凝血1500ml,胆囊床无出血,胆囊动脉及胆囊管钛夹无脱落,剑下腹膜戳孔处有活动性出血,经缝扎出血停止,痊愈出院.

    作者:刘甦;邓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外科的微创意义

    腹腔镜已有100年的发展历程,1987年之前,因为只能由一个或两个人进行观察,虽可作为重要的诊断手段和做一些简单的手术,但是不能作复杂手术.1986年微型摄像系统(微晶片)移植到内镜成功,电子内镜问世,要观察的图像可以显示在几个人能同时看到的电视荧光屏上.1987电视腹腔镜产生.同年法国的Philippe Mouret医师完成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电视腹腔镜可以几个人同时看到手术野,相互配合完成较为复杂的手术成为可能 .这种手术一面世,因为它具有微创的特点,很快就受到病人的欢迎和一些医师的兴趣,迅速在世界范围推广开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广泛开展的基础上,医生的经验日积月累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新型摄像显像系统和分离止血器械的研制成功,使腹腔镜外科手术的种类迅速增多,在外科领域迅猛形成一股腹腔镜外科热潮,不仅普通外科开展了胃、结肠、脾脏、肝脏、胰腺等复杂手术.而且,在胸科、妇产科、泌尿科、小儿外科也相继开展了多种手术.其来势之猛和影响之大是外科领域少见的一次技术革新.成为当今外科发展快的课题之一.回顾腹腔镜外科发展的过程,清楚显示腹腔镜外科是电子科学发展的成果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者:刘国礼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进展

    微创外科(MIS ) 技术由于精确诊断、肿瘤分期,以及较少的并发症为外科广泛接受,主要为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由于电视摄像技术的改进,器械设备的更新,以及逐渐对 MIS相关技术优势认识的深入,普外科成为向腹腔镜外科转变的典范.虽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但由于显见的操作困难、术中出血和气栓等原因,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发展较为缓慢.随着无血肝切技术,以及腹腔镜外科经验的积累,腹腔镜设备精致,尤其是腹腔镜超声技术的应用,使肝胆外科医生尝试应用腹腔镜肝脏手术治疗多种肝脏病灶.近年来一些腹腔镜肝脏外科新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成军;Paul D.Hansen;Lee L.Swanstrom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经皮肠系膜上动脉吸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疗效. 方法 7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心房纤颤4例;左房粘液瘤2例;慢性缺血性肠病1例),行经皮动脉长鞘(Optimed公司)吸栓术. 结果 7例均成功取出栓子,动脉开通 .5例痊愈;1例行开腹探查;1例24小时后死亡. 结论经皮长鞘吸栓术对于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选;曲文;谢敬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时,要求腹腔内有足够的空间便于窥视与操作,人工气腹是沿用至今的一种简便有效的办法,人工灌入的气体与产生的腹腔内压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腹腔镜手术除手术操作所致的影响外,还有气腹所致的作用.人工气腹灌入的气体要求弥散性好 ,溶解度高,刺激性小,不燃烧、爆炸.曾经使用过氧,NO,氦,氩,空气等,CO2具有相应的条件,是当前腹腔镜手术人工气腹操作中应用广泛的气体.

    作者:黎介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行门脉高压断流术12例

    目的探索胸腹腔镜技术在门脉高压症的应用. 方法利用胸腹腔镜实施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大网膜包肺手术12例. 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5~5.2 )小时,平均3.3小时.(48~72)小时恢复胃肠功能,拔胸管,下床活动.住院(9~11)天, 平均10.3天.无胸腹腔并发症.随访2月~4年,无消化道出血. 结论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非气腹腹腔镜下脾切除大网膜包肺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可行.

    作者:张青平;韩军;何鹏飞;刘同发;林武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刮吸法断肝术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附7例报告)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腹腔镜下切肝技术——刮吸法断肝术,并获7例肝切除成功的经验和体会. 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可供腹腔镜下使用的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来实施腹腔镜下刮吸法断肝术的肝脏切除术,连续7例. 结果 7例均手术成功, 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35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770ml,切除肝脏体积大的为10cm×9 cm×7cm.术后24小时均能下床活动,术后1周出院. 结论刮吸法断肝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具有解剖清晰,能显露肝内管道结构,边操作边吸引,切肝速度快,止血效果佳,术野清晰,优于其他切肝方法.

    作者:蔡秀军;彭淑牖;黄迪宇;虞洪;王先法;梁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引导下腹膜透析管置放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引导下放置腹膜透析管的方法. 方法选择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腹腔镜引导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置入腹腔并经皮下隧道引出. 结果所有病例腹膜透析管均放置成功.手术时间10min~20min.均成功的进行了腹膜透析 .患者术后2~7天出院. 结论腹腔镜引导放置腹膜透析管技术具有透析管定位准确,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轻.优于常规开腹技术.

    作者:朱江帆;张爱平;丁尧海;涂晓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联合应用中药排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排胆总管结石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37例经B超、静脉胆道造影检查胆总管扩张不明显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先应用中药排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排净后再行LC,未排净者转开腹手术. 结果 37例中用中药1~2个疗程,胆总管结石排净者29例(78.4%),未能排净者8例(21.6%).行LC后随访6个月~2年,未见肝外胆管有残留结石. 结论先应用中药使胆总管结石排除后再行LC,是一种可行的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作者:赵玉亭;赵国强;汪海;张建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管损伤的原因探讨(附33584例报道)

    目的了解我国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管损伤并发症的概况. 方法利用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对近年正式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管损伤例数,血管损伤的部位,损伤原因. 结果在3358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资料中,共有86例(0.26%)并发血管损伤,其中胆囊动脉出血47例,胆囊床出血、渗血24例,穿刺孔出血6例,肝静脉出血2例,肝动脉出血1例,其他及不明原因出血6例.除5例死亡外, 其余患者均经治疗痊愈. 结论血管损伤是LC致命的技术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LC中转及术后再剖腹手术的重要原因.

    作者:宗明;汤朝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针式内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随机试验

    目的对针式内镜胆囊切除术进行评价.方法全组75例,均为有症状的胆石症病人(不包括伴有腹膜炎、超声提示胆囊壁增厚伴胆囊周围液体积聚、以及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的病人),随机分为普通腹腔镜组(38例),针式内镜组( 37例).普通腹腔镜手术切口包括1个10mm的脐部切口和另外3个5mm的切口.针式内镜组切口包括脐部10mm,右侧腹2mm,右肋缘下3mm,上腹部2mm的切口各一个.用2mm 钳提起胆囊底,用3mm钳提起Hartmann囊,用1 7mm的球型电凝进行分离.钳夹胆囊动脉和胆囊管时,将摄像镜头换成3mm的针式内镜.接着游离胆囊时,再换回直径10mm、刃长2mm的剪刀.两组切口均以布比卡因浸润.测量伤口长度后,覆盖相同的敷料.根据统一的止痛方案, 依个体需要,每日给予萘普生375mg, bid;或肌注哌替啶1mg/kg,q6h.2周后随访.采用复合效应线形模型(mixed effects linear model)对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资料经SPSS 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任智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