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 国际刊号:1009-6604
  • 国内刊号:11-4526/R
  • 影响因子:2.21
  • 创刊:200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外科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4年6期文献
  • 金属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直肠癌梗阻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直肠癌梗阻患者支架置入后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2009年3月~2013年4月43例左半结肠癌、直肠癌梗阻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分为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25例(支架腹腔镜组),术中大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18例(一期吻合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漏、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 结果 支架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0.5±20.1)ml,明显少于一期吻合组(280.8±20.6) ml(t=-38.277,P=0.000);手术时间(135.2±25.4) rmin,明显短于一期吻合组(240.4±30.5)rmin(t=-12.317,P=0.000);吻合口漏0例,显著少于一期吻合组4例(Fisher's检验,P=0.025);切口感染0例,显著少于一期吻合组8例(Fisher,s检验,P=0.000);腹腔感染0例,显著少于一期吻合组6例(Fisher's检验,P =0.003);住院时间(19.5±3.3)d与一期吻合组(20.2±8.5)d无明显差异(t =0.376,P =0.709).2组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恢复良好,无吻合口复发. 结论 左半结肠癌、直肠癌梗阻患者支架置入后7~10d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成军;陈涛;李铮;李小刚;廖晓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三角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三角吻合的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ly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与传统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LADG)的临床疗效. 方法 比较2013年1~6月我科32例三角吻合TLDG与32例传统腹腔外吻合的LADG临床资料. 结果 64例手术均获成功.LADG组1例出现吻合口漏,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2% (2/32).TLDG组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或吻合口出血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三角吻合的TLDG组三角吻合耗时(30.0±12.8) min.与LADG组相比,TLDG组手术时间[(177.9±37.9)min vs.(186.7±39.1)min,t=-0.914,P=0.364]、清扫淋巴结总数[(33.4±l1.8)枚vs.(31.8±12.1)枚,t=0.536,P=0.594]、进流质食时间[(3.5±1.8)d vs.(3.7±1.7)d,t=-0.457,P=0.649]均无明显差异,但住院时间[(8.2±2.4)dvs.(12.7±2.6)d,t=-7.194,P=0.000]、肛门排气时间[(2.0±1.2)d vs.(3.5±1.3)d,t=-4.796,P=0.000]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中位数40 ml(15 ~96 ml) vs.中位数98 ml(50~158 ml),Z=-2.388,P=0.017]明显减少,且术后患者VAS评分[术后第1天:(3.0±1.2)分vs.(6.0±1.6)分,t=-8.485,P=0.000;术后第3天:(1.7±0.7)分vs.(4.2±0.8)分,t=-13.304,P=0.000]和需要的止痛剂剂量[(1.6±0.8)支vs.(3.7±2.8)支,t=-4.079,P=0.000]明显减少. 结论 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近期效果显著.

    作者:蔡逊;张建新;马丹丹;金炜东;邵俊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微创胃肠外科中心2010年3月~2012年5月完成的60例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成A、B、C3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机器人安装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A组机器人安装时间(66±6)min,显著长于B组(35±5)min和C组(32±4)min(q =27.365,P<0.05;q=30.013,P<0.05),B、C2组无统计学差异(q=2.648,P >0.05).3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F=1.28,P=0.286),总手术时间差异(F=8.82,P=0.000)主要由于机器人安装时间差异,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为20例.3组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对于熟练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外科医生,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约为20例.

    作者:兰远志;曾冬竹;张超;钱锋;甘露;陈华;雷晓;罗华星;余佩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局部利多卡因凝胶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在喉罩应用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在喉罩使用过程中局部利多卡因凝胶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是否有相同效应. 方法 选择2011年6月~ 2012年10月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例.T组(局部给药组),2%利多卡因凝胶涂抹于喉罩罩杯的双面,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I组(静脉给药组),普通水溶性润滑剂涂抹于喉罩罩杯的双面,同时2%利多卡因1.5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静脉注射;C组(对照组),普通水溶性润滑剂涂抹于喉罩罩杯的双面,同时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记录喉罩置入前,置入即刻,置入后1、3、5 min,以及拔除喉罩前1 min,拔除即刻,拔除后1、3、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除喉罩前后并发症. 结果 3组置入和拔出喉罩时MAP、HR无明显变化(P>0.05).T组和I组MAP在喉罩置入后1 min和拔出即刻、1 min、3 min、5 min明显低于C组(P<0.05).拔除喉罩后3组均无喉痉挛和吞咽困难发生,咽痛、干呕并发症发生率3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凝胶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在喉罩使用过程中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具有相同效应.

    作者:李仕海;涂芸芸;李晓玲;卢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与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保乳手术美容效果影响的比较

    目的 探讨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美容效果. 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保乳手术中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9例(EALND组),并与同期33例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CALND组)进行比较,根据调查问卷和术后6个月以上站立位乳房照片评价术后乳房的美容效果. 结果 EALND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意外损伤、皮下气肿、脂肪栓塞等并发症.EALND组清扫腋窝淋巴结(18.2±5.9)枚,显著多于CALND组(14.9±3.6)枚(t=2.694,P=0.009).平均随访时间49.2月(36~69个月).EALND组主观满意度优良率89.7%(26/29),明显高于CALND组69.7%(23/33;Z=-2.509,P=0.012);EALND组美容效果客观评分优良率86.2%(25/29),明显高于CALND组75.8% (25/33;Z=-2.295,P=0.022). 结论 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不仅能够达到传统腋窝淋巴清扫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缩小手术切口、改善保乳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等优点.

    作者:朱江;康骅;海涛;梁阔;王亚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93例报告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VTAS)肺癌根治术的安全、可行性. 方法 2011年8月~ 2013年7月行UVATS治疗93例肺癌,胸腔镜观察孔取腋后线第8或第9肋间,约1.5 cm,操作孔取腋前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第4或第5或第6肋间,切口长3~5 cm,术后常规放置1或2根胸腔引流管. 结果 92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肺动脉分支大出血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29.6 ±32.9)min,术中出血量(135.3±ll0.5)ml,术中淋巴结清扫(12.5±1.3)枚.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2例肺不张,其中1例使用持续负压吸引和呼吸训练器l周后肺复张,1例通过加强咳嗽咳痰和持续负压吸引5d后肺复张;1例持续漏气时间超过7d,未特殊处理,术后第10天停止漏气.86例随访1~ 24个月,(11.6±1.5)月,无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14个月死于脑血管疾病,其余85例无复发、转移. 结论 UVTAS能顺利完成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作者:谢宏亚;倪斌;马海涛;赵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延髓型重症肌无力喉肌电指标变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延髓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extended thymectomy,VATET)后喉肌电指标测定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11年7月我科36例延髓型重症肌无力(延髓型组)行VATET的临床资料,对术前后喉肌电指标进行分析,选取同期36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延髓型组术前喉内肌肌电振幅(210.68±75.42) μV,较对照组(309.40±55.33) μV明显缩窄(t=6.332,P=0.000);时程(7.68±0.57)ms较对照(5.42±0.34)ms明显延长(t=-20.431,P=0.000);募集相大电位(1132.18±467.19) μV较对照组(1675.00±532.85) μY明显缩窄(t=4.596,P=0.000),术后2组比较仅时程有明显差异(t=6.375,P=0.000).延髓型组喉内肌群术后肌电振幅(312.91±69.43)μV,较术前(210.68±75.42) μV明显变宽(t=-5.983,P=0.000);术后时程(6.19±0.64) ms较术前(7.68±0.57) ms明显缩短(t=10.431,P=0.000);术后募集相大电位(1557.67±521.45) μV较术前(1132.18±467.1)μV明显变宽(t=-3.646,P=0.000);喉外肌仅肌电振幅差异显著[(139.36±74.26) μV vs.(102.75±63.22) μV,t=-2.252,P=0.027].术后喉肌电图正常的患者疗效有效率89.3%(25/28),喉肌电图异常的患者疗效有效率37.5%(3/8),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6.891,P=0.009). 结论 延髓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肌电指标异常,VATET可有效改善各项指标,缓解相关的临床症状.

    作者:张云峰;伍冀湘;李建业;于磊;柯冀;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切除15例报告

    目的 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9月对15例SEG,术中根据病变浸润、破坏颅骨骨质程度和病灶范围大小,分别采用病灶刮除和切除术,对于颅骨缺损直径>3 cm者,行一期颅骨修补. 结果 10例单纯手术切除,5例病灶刮除;7例行钛网修补.术后未辅助放、化疗.手术时间95 ~ 160 min,(127.8±32.5) min;术中出血93~118 ml,(105±13)ml.术后住院8~10 d.术后病理:黄色肉芽肿,属于嗜酸性肉芽肿黄色肿块期.术后门诊随访1年,头颅CT、MRI检查均未见复发病灶. 结论 SEG经单纯病灶清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复发率低.单发、局限性病灶,无明显全身症状者,可不辅助放、化疗.

    作者:郑勇;成振林;王继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Quill免打结缝合线与薇乔线在腹腔镜下胆总管连续缝合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Quill免打结缝合线在腹腔镜下胆总管连续缝合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6月79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Quill免打结缝合线连续缝合胆总管作为Quill线组,同期72例薇乔线连续缝合胆总管作为薇乔线组,比较2组胆漏发生率、胆总管缝合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 结果 Quill线组缝合时间(6.1±1.6)min,显著短于薇乔线组(14.2 ±2.5) rmin(t=23.923,P=0.000);Quill线组住院时间(8.4±1.2)d,显著短于薇乔线组(11.5±3.2)d (t=8.016,P=0.000);Quill线组术后胆漏发生率0,显著低于薇乔线组6.9%(5/72)(Fisher's检验,P=0.023).2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Quill线连续缝合可预防胆漏的发生,比薇乔线缝合更简单、快捷.

    作者:王江华;吴黎明;刘小波;周晋航;王伟;陈先祥;徐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残端荷包缝合包埋与Hem-o-lok的比较

    目的 探讨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0年6月~ 2013年6月因急慢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01例,采用2种不同方法处理阑尾残端:50例阑尾根部行丝线结扎后,荷包缝合包埋残端(包埋组);51例用Hem-o-lok夹闭阑尾根部后,不再进一步处理阑尾残端(Hem-o-lok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患者恢复情况. 结果 2组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包埋组手术时间(55.8±5.8) min,明显长于Hem-o-lok组(44.8±5.7)min(t =9.613,P=0.000);包埋组手术费用(5086±58)元,显著少于Hem-o-lok组(5430±50)元(t=-31.945,P=0.000). 结论 2种处理阑尾残端的方法都是安全、有效的,但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更符合传统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操作要求,对术者腹腔镜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但节省手术费用.Hem-o-lok夹闭阑尾根部节省手术时间,操作简单,更适合于初学者.

    作者:张永康;王玉珍;杜明国;廖晓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种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 方法 2008年8月~2012年6月对88例累及上颌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分别采取鼻内镜中鼻道入路切除肿瘤(A组,n =34)、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尖牙窝入路切除肿瘤(B组,n =28)、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除(C组,n=26). 结果 随访18 ~ 64个月,3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5.3%(12/34)、7.1% (2/28)、3.8% (1/26),有显著性差异(x2=13.003,P=0.002),其中C组显著低于A组(Z=-2.906,P=0.004),B组显著低于A组(Z=-2.617,P=0.009),B、C组无显著差异(Z=-0.524,P=0.601). 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除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减少手术盲区,切除肿瘤较为彻底,较中鼻道入路有较低的复发率.

    作者:闫素英;李希平;房居高;魏永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泵注合并喉罩通气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泵注合并喉罩通气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8月40例ASA Ⅰ~Ⅱ级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分为瑞芬太尼组(20例)和芬太尼组(20例),诱导满意后置入喉罩,术中两组均吸入1.0%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1 ~ 0.25 μg/(min·kg)和丙泊酚40 ~ 60 μg/(min·kg)维持麻醉,芬太尼组持续泵入丙泊酚40~60 μg/(min·kg),切皮前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2μg/kg.记录诱导前(TO)、诱导后(T1)、喉罩置入后2 min(T2)、放气后(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术毕拔出喉罩时间、复苏时间. 结果 2组麻醉诱导后MAP均下降,芬太尼组更加明显(P<0.05).瑞芬太尼组喉罩拔出时间和复苏时间[(6.3±2.2)、(14.5±5.4) min]明显短于芬太尼组[(12.5±4.2)、(20.4±6.4) min](t=-8.662、-5.382,P=0.000、0.000). 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泵注合并喉罩通气进行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但可以缩短复苏时间,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方式.

    作者:薛兴;顾琦;秦玫;范坤;张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单通道自制疝气针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3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方法 2012年3~9月我院施行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163例.于脐环下方置入5 mm腹腔镜,采用自制疝气针,于腹横纹插入并带入爱惜康0号丝线,于腹膜外环形高位结扎内环口. 结果 术中过程顺利,59例术中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手术时间单侧5 ~10 min;双侧10 ~ 15 min;术中出血量0.2 ~2 ml.术后恢复平稳,均于术后第2天出院.无精索、输精管损伤及术后阴囊血肿等.163例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无复发. 结论 单孔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可发现并治疗对侧潜在斜疝.

    作者:侯崇智;卞军;施伟栋;王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潮气量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8月对85例(4~58岁,体重15 ~82 kg)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采用小潮气量快频率IPPV的呼吸管理模式,观察气管插管后行常规IPPV后10 min(T1)、小潮气量较快频率IPPV呼吸模式后10 min(T2)、体外循环停机后行小潮气量较快频率IPPV模式后10 min(T3)、胸腔镜操作结束后常规IPPV后10 min(T4)动脉血气和呼气末C02分压(PETC0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快频率IPPV下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T1 ~T4时点PaC02分别为(38.4±2.0),(39.0±2.2),(38.7±2.1),(38.6±2.0)mm Hg;Pa02分别为(387.7±57.5),(137.5±35.0),(134.6±31.2),(284.2±45.2) mm Hg,提示无缺氧和CO2蓄积.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野暴露良好.与T1比较,T2、T3、T4时点Pa02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动脉血氧正常范围内. 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中使用单腔气管插管行小潮气量快频率IPPV通气模式,能提供良好的手术野和合适的通气,可作为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呼吸管理的一种理想的选择.

    作者:邓友明;张维峰;赵秀芳;程云阁;王连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GnRH-a治疗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手术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后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妇科微创中心由同一医生施行TCRA的27例中、重宫腔粘连(中度19例,重度8例)合并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研究组,TCRA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GnRH-a治疗3个周期;同期接受TCRA术后人工周期药物治疗3个周期,但未进行GnRH-a治疗的94例宫腔粘连(中度66例,重度28例)作为对照组.TCRA术后3个月宫腔镜检查评估术后效果,同时检测研究组GnRH-a治疗3个月后雌二醇(E2)水平和对照组人工周期3个月后月经第2天E2水平. 结果 研究组术后1个月内3例(11.1%)盆腔炎症,对照组5例(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95,P=0.530),8例经抗炎治疗2周后治愈.TCRA术后3个月宫腔镜检查:研究组治疗有效率77.8%(中度16例,重度5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5%(中度52例,重度19例),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095,P=0.924).研究组GnRH-a 3个月后E2为(19.12±8.53) pg/ml,对照组E2为(163.72±77.69) pg/ml,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9.626,P=0.000). 结论 GnRH-a造成的低雌激素状态不影响TCRA的术后效果.

    作者:刘芸;段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1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其中32例行切开取胚术,88例行输卵管切除术. 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2±12)min,其中10例腹腔内出血>800 ml.无并发症发生.4例保留输卵管者术后补充甲氨蝶呤50 mg/m2肌内注射1次,无持续性输卵管妊娠.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较切开取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治愈率高等优点. 结论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的微创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主要方法.

    作者:朱文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宫腔镜清宫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甲氨蝶呤(MTX)灌注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2012年6月~ 2013年6月,彩超证实为CSP 13例,子宫动脉MTX(50 mg/m2)灌注化疗栓塞后48 ~ 72 h行宫腔镜下清宫术. 结果 13例手术顺利,术中出血(31.7±9.4)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9 ~ 35 d血β-hCG下降至正常;45 ~ 60 d恢复月经,月经量无明显改变. 结论 子宫动脉MTX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清宫术安全可行,微创,可快速治疗CSP.

    作者:罗辉;姚爱香;张丰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技术评估

    腹股沟疝是常见病,且在男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手术修补则是惟一的治愈方式[1].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在1982年首先由Ger报道[2].外科医师在开展初期对多种术式进行尝试,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有以下4种方法:内环扣关闭术、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EP)、经腹腔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近年来又出现了单孔腔镜(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技术和机器人手术[3].

    作者:冯泽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机器人辅助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腹腔镜和介入内镜在临床的成功应用开创了微创领域的全新时代,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巧妙地将腔镜手术和内镜技术融合,再次翻开了微创外科的新篇章.NOTES的发展必然伴随技术的创新,尽管前进的道路上仍有挑战,但NOTES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来,机器人技术的蓬勃发展,开创了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新时代,有研究者将其应用到NOTES中,为相关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本文对目前机器人在NOTES中的研发现状和应用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提高对机器人辅助NOTES技术的了解.

    作者:阎于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皮下肾膀胱分流术治疗盆腹腔晚期肿瘤引起的输尿管梗阻

    目的 探讨经皮下肾膀胱分流术治疗盆腹腔晚期肿瘤引起的输尿管梗阻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09年12月~2012年5月,15例晚期腹腔盆腔肿瘤致输尿管中下段梗阻患者,双侧1例,左侧8例,右侧6例,经输尿管镜置入双J管失败.超声检查显示患侧肾盂积水宽度3.3~8.9 cm,(4.2±2.6)cm.磁共振水成像显示患侧输尿管完全梗阻.使用美国巴德公司肾膀胱分流套件,行经皮下肾膀胱分流术15例(16侧).术后复查超声、KUB平片、血肌酐及患侧肾小球滤过率. 结果 手术均成功,术后1周复查超声,患侧肾积水宽度1.7 ~4.6 cm,(2.6±1.8)cm(与术前相比,t=5.356,P=0.025).血肌酐由(256±46) μmol/L下降至(124±23) μmol/L(t=12.351,P=0.006).患侧肾小球滤过率由(25.4±4.8) ml/min上升至(45.6±5.3) ml/min(t=3.784,P=0.016). 结论 经皮下肾膀胱分流术简单易行,创伤小,能改善因输尿管梗阻而受损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云炎;侯佩金;庄海军;杨晓松;王功成;顾硕;王恒兵;冀鲁;刘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掌侧单切口联合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5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掌侧单切口联合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10月对25例不稳定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掌侧单切口、掌背侧联合入路放置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 结果 手术时间62 ~115 min,平均84 min.术中出血量10~80 ml,平均22 ml.术中桡动脉挫伤1例,术后B超检查未形成血管栓塞及血管瘤;伸肌腱粘连1例,经局部理疗及功能锻炼,术后5个月好转.25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4.1月.术后6~13周(平均8.3周)骨折愈合.按Gartland和Werley计分法评价,术后第24周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2.0% (23/25);放射学评价按Lidstrom 评分标准,桡骨关节面恢复优良率88.0%(22/25). 结论 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掌侧单切口、掌背侧联合入路的方法能清晰地同时显露桡骨远端掌背侧关节面,避免背侧辅助小切口,疗效满意.

    作者:史德军;吴巍巍;兰观华;江志强;陈一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诊胸腔镜在自发性血气胸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诊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自发性血气胸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6月,急诊VATS治疗自发性血气胸37例,术中电凝或钛夹止血,同期切除肺大疱. 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50 ~110 min,平均70 min.术后胸管留置时间1~5d,平均2.8d,住院时间3~9d,平均5.4d.全组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32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无气胸或血气胸复发. 结论 急诊VATS治疗自发性血气胸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崴;李勇生;钟标;黎佩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

    目的 探讨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2年6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肿瘤22例临床资料,采取全椎板切开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分离切除脊髓肿瘤,椎板复位并固定. 结果 20例肿瘤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21例术后肌力及感觉障碍改善,1例术后肌力下降.术后3~6个月复查脊柱CT,显示手术节段局部椎板解剖复位良好,位置无下陷,切除的椎板与邻近椎板融合良好. 结论 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恢复了椎管解剖结构,保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髓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宝龙;李玉斌;张海垠;刘阳;王自玲;李宏波;杨大为;于俊华;周益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变异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变异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方法 2001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行LC 8016例,其中21例发生变异胆囊动脉出血,术中采用电凝止血、钛夹夹闭、压迫止血以及中转开腹止血等方法处理. 结果 胆囊动脉变异情况:位于胆囊三角内13例,表现为胆囊动脉分为前后两支或双胆囊动脉12例,三支胆囊动脉l例;位于胆囊三角外7例,其中紧贴胆囊管后方上行4例,紧贴胆囊管前方上行1例,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与变异右肝动脉各1例;胆囊动脉同时出现于胆囊三角内外l例,该例一支动脉为典型胆囊动脉,另一支位于胆囊管浅表.18例在腹腔镜下成功止血,3例止血困难中转开腹后成功止血.术后住院时间3~9d,平均4.8d.21例术后随访2~6个月,平均3个月,无胆管损伤、继发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胆囊动脉变异常见,LC术中精细解剖、准确辨认、妥善处理,对预防LC术中变异胆囊动脉出血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蔚蓝;吴伟;吕永峰;孙海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胸腔镜食管巨大间质瘤切除1例报告

    食管间质瘤是非常少见的食管肿瘤,来源于食管间充质细胞,属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的一种,占全部胃肠道间质瘤的5%[1,2].我科2013年10月胸腔镜下切除食管间质瘤1例,长径15 cm,周径2~3 cm,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姚晓军;张洪伟;郑兴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术中配合

    1991年Jacobs等[1]首次成功施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目前,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在我国已经广泛开展,我院2012年1 ~ 10月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手术16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67例,男89例,女78例.年龄37~86岁,平均58岁.主要症状以便血、便频为主,并有里急后重及大便不净感.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胸腹CT、盆腔MRI及内镜病理检查.肿瘤直径2~7cm,平均3.8 cm;浸润深度T3(未浸出浆膜或外膜)以内;距肛缘1 ~12 cm,平均7 cm.术前病理明确诊断为直肠腺癌,由于取材原因分化程度未全部标明.

    作者:佟昕;谢艳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Aegisy型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Aeosy型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s,IVCF)放置于成年羊的下腔静脉后不同时点内滤器附着处静脉内膜增生情况,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可回收时间. 方法 18只成年羊(体重23~51 kg,平均39.6 kg)随机分为A、B组,每组9只羊,每只羊置入1枚IVCF,按滤器留置时间分为2、3、4周组,每组3只.观察期满后造影观察滤器有无移位及血栓形成,A组滤器回收,B组为观察滤器附着处静脉内膜的增生情况而不回收滤器.所有羊无痛处死,取出置入滤器处下腔静脉段,行病理检查,评估滤器置入处下腔静脉内膜增生和损伤情况. 结果 18只羊成功置入滤器,滤器无移位及血栓形成.A组中2周组滤器均成功回收,3周组1只滤器回收成功,2只滤器未能回收,4周组滤器均未能回收.2组滤器未成功回收的病理结果显示:2周组新生内膜开始轻度增生,3周组新生内膜中度增生,4周组滤器周围有袖套样新生内膜显著增生. 结论 Aegisy滤器在置入羊体内后2周时滤器支撑丝和倒刺部位轻度内膜增生,可安全回收,对于Aegisy滤器在延长回收时间窗后能否安全的回收仍需要进行大量研究并准确评估.

    作者:刘新奇;闫盛;胡杰;张超;辛振磊;董红霖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