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下哑铃状补片封堵治疗成人疝的新方法.方法 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腹腔镜下哑铃状补片封堵治疗成人疝30例,其中右侧20例,左侧9例,双侧1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及哑铃状补片封堵术.结果 手术时间单侧平均35 min,双侧60 min.术后平均4 d出院,无并发症.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行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及哑铃状补片封堵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无瘢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肠粘连、肠梗阻、腹腔感染﹑阴囊感染、睾丸扭转及缺血坏死、切口感染、腹股沟区疼痛麻木等并发症,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疗效满意.
作者:李学春;王兵;鲁成军;田玉森;梅芙蓉;王世军;王亦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在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对23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椭圆形补片(OP)行开放式腹膜前置入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均一期愈合,随访6~13个月,无复发.结论 正确认识腹横筋膜层,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是手术的关键,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效果良好.
作者:吴向阳;陶平;曹红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应用善释Ⅱ(R)(EasyProsthesis Ⅱ(R))部分可吸收材料疝修补片与强生公司的超普(Ultrapro)补片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对比研究,初步验证国产部分可吸收材料疝补片的应用价值.方法 试验组使用善释Ⅱ(R)补片,对照组使用超普补片,每组各30例患者.记录二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参数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统计分析,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的高体温、住院天数、术后CRP升高的例数以及术前术后24 h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和生化的AST、ALT、BUN、Cr的数值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个月,二组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复发、慢性疼痛、男性患者的睾丸肿大或萎缩.试验组术后有2例出现阴囊积液,6例出现轻度伤口红肿;对照组术后有1例发生阴囊积液,5例出现轻度伤口红肿.经统计学分析,二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善释Ⅱ(R)补片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申英末;陈杰;孙立;刘素君;王明刚;王帆;杨硕;朱熠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应用聚丙烯补片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集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例,应用聚丙烯补片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60 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无腹股沟区疼痛、麻木、阴囊肿胀等并发症,术后48 h出院.1例男性患者术后7 d即行重体力劳动后复发,遂行开放手术,术中探查发现补片移位至内侧联合腱处,取出补片,然后使用锥形疝环充填物及补片行无张力修补术,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其他患者随访3~18个月,未出现疝复发.结论 应用聚丙烯补片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是完全可行的,免钉合、费用低、无需特殊器材,有利于该术式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游志远;顾思平;肖春林;王清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双臂交叉环抱型补片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中的可行性与优势.方法 采集我院2010年3~7月应用免钉合双臂交叉环抱型补片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11例,分析临床资料和手术视频资料.结果 11例患者(12侧)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0 min,1例双侧腹股沟疝110 min.术后血清肿1例.结论 免钉合双臂交叉环抱型补片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具有易操作,补片固定确切、无移位,无需特殊钉合或缝合固定的优点.
作者:薛运章;姜静静;韩增坤;刘艳美;安海慧;高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应用解剖型补片行开放TEP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应用双层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法进行比较,探讨解剖型补片行开放TEP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开放TEP组)和对照组(双层补片组).分析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发生疼痛、神经感觉异常、阴囊肿胀、尿潴留、复发等情况以及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解剖型补片的开放TEP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创口小、损伤小的优点,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特点,尤其在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应用中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斌;李双齐;于忠信;徐明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腔内网片植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治疗腹股沟疝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腹腔内网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335例.结果 术后疼痛3例,占0.90%;复发3例,复发率0.90%;血清肿2例,占0.60%;术后无1例出现补片感染及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表现.结论 腹腔镜下腹腔内网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方法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并发症可进一步减少.
作者:吴志强;姚干;梁健升;郭健童;杨庆堂;张庆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腹股沟复发疝修补术65例临床资料,65例均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23例采用腹膜前修补术.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全部治愈,7~9 d出院,术后急性尿潴留7例,阴囊积液4例,慢性疼痛2例,术后2个月网塞感染1例.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效果良好.
作者:杨文凯;曹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中补片钉合固定与医用胶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集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施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补片钉合固定组(55 例)和医用胶固定组(50 例).观察比较二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疼痛评分、近期疝复发率.结果 二组患者均手术顺利,均无近期复发.医用胶组术后疼痛评分比钉合固定组低,但是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间术后血清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医用胶固定补片安全可行.
作者:朱雷明;姜卫东;朱建斌;金志伟;龚亦群;顾永刚;郑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一种更合理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式.方法 采集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完成的Millikan网塞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32例共35侧疝,其中急诊疝修补术2例.术后近期尿潴留2例(6.25%),无切口感染、血肿、睾丸炎等并发症;住院时间3~5 d,平均3.5 d.随访2个月至2年,无复发及慢性疼痛发生.结论 Millikan网塞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符合无张力疝修补原则的术式,适用于各型腹股沟疝的修补.
作者:刘崇清;王崇树;李敬东;石刚;陈开;魏寿江;彭祥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3Dmax补片行开放式后入路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开展该术式6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中出现有腹膜破裂、腹壁下动脉出血结扎、膀胱损伤2例.手术后随诊复发1例;切口血肿2例;切口感染1例并伴切口瘢痕有牵拉感及阴囊积液,经穿刺治疗治愈;髂前上棘处疼痛3例.结论 该手术方式简单易学,解剖清楚,更安全,住院费用较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少,手术时间短,符合生理解剖,无需解剖腹股沟管,不会造成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的损伤,有补片材料的基层医院都可以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天武;韦炜;殷耀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普理灵疝装置(prolene hernia system,PHS)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应用普理灵疝装置进行疝修补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65例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 6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手术时间30~95 min,平均53 min;下床活动时间1~3 d,平均1.1 d;住院时间2~7 d,平均3.8 d.除2例出现皮下积液,经穿刺抽液治愈外,其他患者无感染、积液、灼痛、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普理灵疝装置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简单、易行,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志明;孟兴成;娄建平;储修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精索和圆韧带脂肪瘤及其相关临床问题.方法 总结我院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610例腹股沟疝患者中发现精索和圆韧带脂肪瘤患者93例.常规行无张力修补疝(重建内环)切除脂肪瘤.结果 本组共切除脂肪瘤132枚,1~7枚/人.单个瘤体大15 cm ×10 cm×3 cm,小1 cm×1 cm×1 cm.术后行病理检查77例,检查率82.8%.光镜下病理类型:脂肪瘤33例、血管脂肪瘤19例、纤维脂肪瘤6例以及脂肪瘤样增生19例.补片感染1例,于术后3个月将补片取出.术后随访2~35个月,无脂肪瘤复发及所致疝复发.结论 精索和圆韧带脂肪瘤可以产生临床内环扩大或疝,应予以手术切除.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医师对本病的忽视,本病的实际发病率可能要高于本组在疝手术时的发病率.切除精索和圆韧带脂肪瘤不增加无张力疝修补的难度,手术是安全的,术后恢复顺利.
作者:孙惠军;孟祥朝;陈玉琢;刘晓江;孙强;张立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方法 结合文献对我院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06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随访6~24个月,术后出现尿潴留18例,阴囊积液或积血3例,残留疝囊水肿6例,切口脂肪液化积液1例,切口浅层感染2例,腹股沟部异物感3例,复发1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是较为理想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方法,全面的围手术期处理、规范的手术操作,合适的手术修补材料是防治其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章社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研究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S)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3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9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药物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均痊愈,治愈率100%,对照组18 例患者中治愈10 例,治愈率55.56%,二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二组患者切口肿块、切口痛、经期肿块增大、经后期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1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对照组部分患者症状好转或消失,二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 个月,观察组无1 例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二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降低剖宫产率,规范剖宫产手术,术中保护腹壁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叶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耻骨肌孔的解剖概念在股疝无张力修补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我院1999年10月至2010年2月使用聚丙烯网塞及平片治疗的股疝患者50例,经腹股沟入路,将疝及内容物还纳后,将网塞充分展平,修补耻骨肌孔,而不是封堵股环,保持股环的旷置状态,将平片放置于腹横筋膜浅面.结果 50例患者均术程顺利,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至5年,无复发.结论 采用修复耻骨肌孔、旷置股环的手术方式可以恢复局部正常解剖,同时可以避免压迫股静脉.
作者:康俊升;乔峰;王焱;聂磊;何少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并分析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945例(1 022侧)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2 min.术后住院2~32 d,平均8 d.术后切口血肿2例,伤口感染6例,阴囊积液46例,顽固性疼痛15例,术后随访1~40个月,有效随访766例患者(81.1%)复发4例,复发率0.52%.结论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夏清华;岳中屹;王继亮;帅晓明;陶凯雄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腹股沟嵌顿疝是外科常见急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常导致嵌顿的疝内容物绞窄性坏死,引起严重后果.采集我院急诊科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接诊的51例嵌顿性斜疝患者,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艾力·马合木提;马吾浪·乌布利艾拉;克力木;阿扎提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嵌顿性腹股沟直疝(incarcerated direct inguinal hernia,IDIH)临床上较少见,发生率低.现将我院收治的嵌顿性腹股沟直疝1例患者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患者,男性,79岁,因腹痛、腹胀3 d于2011年9月11日入院.腹痛呈持续性,无放射痛,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胆囊切除术史20年,左腹股沟疝病史2年,每于站立位时左侧腹股沟区有包块突出,按压后自行回纳,但未正规诊治.入院查体:腹平,全腹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站立位时腹股沟区未见包块.
作者:蒲敏;任明扬;黄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已经成为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方式[1].随着材料学的发展,修补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越来越好[2].与传统手术比较,伤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一旦发生术后感染,处理方法相对于传统手术复杂、棘手[3].我院使用脱细胞基质材料生物补片治愈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感染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明;王丹;赵伟;陈进才;刘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疝修补术周末套餐式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与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腹股沟疝患儿20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周末套餐式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以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为评价依据.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末套餐式临床路径能达到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约医疗成本,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此临床路径对学龄儿童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丽芳;姚干;陈玉晶;刘彩霞;庞燕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腹股沟疝在腹外疝中为常见,约占所有腹外疝的90%以上[1],其治疗方法主要依靠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利用人工复合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新方法,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的治疗技术.我院以往手术常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局部麻醉是为简便和经济的方式[2],术后患者自理能力恢复快,复发率低,使其在术后的观察及护理上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现将该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敏;李慧;梁兴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改良Kugel 技术是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唯一的腹膜前加强腹膜囊修补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比较认同的、治疗效果较好的疝修补技术.同时其手术操作较为精细、技术要求较高[1].我院于2009 年3 月至2011年3月应用改良Kugel技术修补成人腹股沟疝23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不断成熟,诊断和治疗性腹腔镜正广泛应用于外科领域.由于手术范围的扩大、手术难度的增加,手术并发症的种类也较以往增多.Trocar部位疝这种以往腹腔镜手术较少见的手术并发症也逐渐增多,自1968年Fear首次报道妇科腹腔镜检查后并发Trocar部位疝(Trocar Site Hernia,TSH)以来,类似病例的报道越来越多,腹腔镜治疗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作者:任广辉;李俊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是一种医源性腹壁疝,发生率约2%~11%[1],欧洲疝学会将其定义为:在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中可看到或可触及的原切口下的腹壁缺损,可伴有或不伴有腹壁包块[2].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旦发生便无法逆转且会随时间延长而增大,无自愈的可能.切口疝,尤其是巨大切口疝疝内容物常与疝囊壁粘连,易发生肠梗阻,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手术是唯一治疗方法.
作者:王光远;毛宏铭;陈康;郎庆华;吕建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股疝是多发于女性的一种腹外疝,约占腹外疝的3%~5%,是腹股沟区疝中发病率低的一种疝.但容易出现嵌顿而导致疝内容物绞窄,所以一经发现应尽早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股疝患者11例,采用裁剪网塞行疝环充填式手术进行无张力修补,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檀晓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前,在大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中,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即人工肛门成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术后人工肛门袋的应用是否恰当,对于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184例患者人工肛门袋应用及改进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任贵兵;毛中鹏;石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腹壁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若发生急性嵌顿甚至会威胁生命.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多切口长,创伤大,恢复慢,手术时间长.采集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100 例,实施小切口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杜永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是一个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手术方式[1].我院2011年1~10月开展TAPP 15例,初步尝试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5例,均为男性;年龄15~83岁,平均56岁;斜疝9例,直疝6例,其中1例为双侧直疝(其中一侧为隐匿疝).
作者:赖敬业;杨雪松;陈鸿春;李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约占1‰~5 ‰,在老年人中患病率高达12‰.常见腹股沟疝类型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疝是不可自愈的,手术治疗是疝疾病唯一的治疗方法.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如Bassini法、McVay法、Halsted法等并发症较多[1],方法较繁杂,破坏了原有生理解剖结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恢复时间较长,而且术后复发率达10%~15%[2].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疝囊高位结扎修补内环口后补片修补腹股沟区的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患者106例,随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乃比江吐尔松;阿扎提江;克力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者切口疝修补术后出现血清肿是非常常见的,约占20%~30%,其中10%的患者渗液量超过50 ml.出现血清肿并不一定出现并发症,但血清肿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疼痛不适,尤其是补片感染导致修补手术失败,切口疝复发.对某些患者及时使用细针抽液,甚至是手术治疗都是必要的.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适合不同个体的修补材料和手术方式.但在临床上仍可以观察发现,反复多次手术治疗、体重指数(BMI)超标、使用硬质补片的患者较容易出现血清肿.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本研究通过探讨应用杂交技术--联合开放式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方法,并从该方法的技术理念、优势、适应证、注意事项等方面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进行实证讨论.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杂交技术兼顾了开放术式和腹腔镜术式治疗腹壁疝的优点,手术安全、有效、美观,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双;王亮;江志鹏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