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不同碘摄入量地区妇女产后甲状腺炎(PPT)的患病情况,探讨PPT的环境致病因素.方法对不同碘摄入量地区,既往未诊断过甲状腺疾病的产后1年内的妇女共119例(观察组)及在相同地区居住3年以上的育龄妇女238例(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其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及尿碘水平.结果 (1)PPT患病率为11.8%,其中,临床PPT占1.7%,亚临床PPT占10.1%;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5.9%.缺碘地区经补碘4年后[尿碘中位数(MUI)为374 μg/L],亚临床PPT的患病率为21.0%,显著高于未补碘地区(MUI为103 μg/L)和水源性高碘地区(MUI为614 μg/L)(P<0.05);(2)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为8.4%,其中有1/2妇女发展成PPT. 适碘摄入量地区产后妇女亚临床PPT的患病率高于持续轻度低碘摄入量地区和持续高碘摄入量地区.结论碘与PPT的发生有关,补碘剂量应个体化;在加强补碘效果的监测,纠正碘不足的同时,也应防止因补碘过量而诱发的PPT.
作者:李丹;李晨阳;滕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应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技术帮助卵泡成熟障碍的不孕症患者获得妊娠及分娩.方法接受未成熟卵IVM技术治疗者30例35个周期,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14例,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史6例,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卵巢反应不良患者10例.设计卵巢刺激方案,采用含人成熟卵泡液的IVM培养液,建立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结果 35个周期共取得未成熟卵母细胞203个,平均每个周期5.8个.培养后有156个卵母细胞排出第一极体,IVM率76.8%(156/203);在卵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12~18 h后观察原核,正常受精率为76.9%(120/156);共有移植周期33个,获8例临床妊娠,妊娠率24%(8/33);有5例共7个婴儿出生.结论 IVM对一些卵泡发育和成熟障碍,特别是顽固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生育措施.人成熟卵泡液含有理想的自然促卵母细胞成熟的成分.
作者:刘嘉茵;钱云;冒韵东;丁卫;杨乃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控释前列腺素E2栓剂--普贝生用于足月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00例孕周超过37周、无严重合并症的初产妇,以阴道放置含普贝生的可复性装置引产作为研究组;另选49例同样条件,阴道内放置不含普贝生的可复性装置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Bishop评分、临产情况及分娩的发生时间、剖宫产率、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产妇给药后Bishop评分,93例提高≥2分,而对照组仅2例提高≥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研究组从给药到分娩的时间为(1 452±1 190)min,对照组为(4 502±2 90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研究组的剖宫产率为32%,而对照组则为61%.两组产妇产程中的胎心变化、羊水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状况无明显差异.宫缩过度刺激是普贝生的主要副作用,但研究组的发生率仅3%,取药后即可好转,并有2%的病例有轻度胃肠道反应.结论普贝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足月引产.
作者:盖铭英;张建平;李扬;韩红敬;杨剑秋;王山米;苏琦枫;吴连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第三产程中胎盘剥离的生理过程和适宜时间.方法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第三产程中胎盘剥离过程的动态变化;以称重法计算产后2 h内的出血量.结果第三产程中胎盘剥离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 潜伏期、收缩期、分离期、排出期;各期持续时间为:潜伏期(4.37±3.78)min,收缩期(1.48±0.97)min,分离期(0.50±0.00)min,排出期(0.62±0.23)min.约85%的产妇第三产程均在10 min以内结束,平均6.94 min.第三产程超过10 min者,阴道出血量显著增加(P<0.01),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结论为预防产后出血,第三产程以不超过10 min为宜.
作者:蔡祥莺;何成章;冯佩珍;陆英华;王锡梅;王元;黄文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确定盐酸雷洛昔芬(RLX)对中国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来自3所医院的204例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0 ±5)岁,平均体重(63±9)kg]随机分组,进行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受试者每天接受RLX 60 mg(n=102,RLX组)或安慰剂(n=102,安慰剂组)治疗12个月,并于服药前及服药12个月后各进行一次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及血脂的测定.结果与安慰剂相比,RLX使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显著升高,RLX组腰椎的骨密度增加2.30%,而安慰剂组降低0.08%,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RLX组髋部骨密度增加2.46%,安慰剂组增加1.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LX组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骨钙素和血清C端交联肽分别降低27.6%和24.0%,而安慰剂组则分别降低10.6%和升高15.8%,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RLX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降低6.4%和34.6%,而安慰剂组则分别升高1.4%和降低19.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两组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未见差异.仅有5例因不良事件而提前退出研究(RLX组3例,安慰剂组2例).结论 RLX能增加绝经后中国妇女骨密度,降低骨转化率及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作者:郑淑蓉;吴宜勇;张忠兰;杨欣;惠英;张颖;陈淑玲;邓文慧;刘慧;Abie Ekangaki;Jodie Stocks;Kristine Harper;刘建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产后各种不同类型性生活质量问题的发生率,以及分娩方式与产后性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在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产科分娩活婴的460例初产妇的产科住院记录和产后6个月内的性生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4.7%初产妇于产后6个月内恢复性生活.其中产后3个月内,存在性交疼痛、阴道干涩等性生活质量问题的妇女占70.6%,产后6个月时,降至34.2%,但未恢复到妊娠前(7.2%)的水平.分娩方式与妇女产后3~6个月内的性生活满意率、性生活中女方主动率、性欲水平、性交疼痛的发生率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产后性生活质量问题非常普遍,缺乏专业人员提供的咨询与治疗;产后3~6个月内性生活质量与分娩方式无关.
作者:徐晓阳;姚珍薇;王焕英;周勤;张丽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采用简易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RHD 基因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有效性.方法按美国基因序列数据库中的RHD 盒子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分别检测RHD 基因下游盒子和融合盒子,并引入一对内对照引物,建立双管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用于检测RHD 基因合子型.同时以经典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作对照.共检测30份Rh血型D抗原(RhD)阳性、阴性及弱D表型个体的全血DNA样品.结果 30份血DNA样品中, 29份样品双管PCR法和RFLP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并分别与样品的血清学血型相吻合;对其中的1例弱D表型血DNA样品,PCR和RFLP法均鉴定为RHD阴性纯合型(RHD-/RHD-),显示该个体拥有一条RHD-单倍体,但RHD下游盒子检测出现假阴性.结论双管PCR法是简易而有效的基因检测方法,可用于RHD合子型鉴定,在临床上可以预测胎儿的RhD血型.
作者:邵超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肝素作为抗凝剂在临床应用已有65年的历史,肝素具有抗炎、消肿、降血脂、抑制癌细胞增殖与转移及降肝酶、降胆酸等作用[1,2].目前,肝素在产科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肝素在产科领域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褚红女;黄荷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激素补充治疗可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降低骨折率,但长期使用可增加乳腺癌的风险[1].雷洛昔芬(raloxifen)为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由于其对骨骼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血脂,对乳腺和子宫内膜无刺激作用,已被美国食品卫生管理局批准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杨欣;郑淑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23岁,孕1产0,妊娠28周.孕期无疾病、放射线接触及服药史.身体检查:一般情况好,宫高26 cm,腹围80 cm,胎儿右骶前位,胎心率140次.B超显示:宫内单活胎,右骶前位,胎儿头部未见颅骨光环,只见9.7 cm×6.5 cm×9.7 cm大小混合性回声包块,有一薄膜包裹,包块前方大部分为液性暗区5.9 cm×4.7 cm×5.7 cm,内透声可,小部分为类脑组织声像,位于颅底,胎儿腹壁缺损,见腹内脏器外翻于羊水池中,仅见一厚0.2 cm的强光带包裹,胎儿左足内翻,右上肢未见显示,脊柱、面部、胸部、左上肢与右下肢未见明显异常,羊水指数20.5 cm,羊水中可见多条强光带飘浮,部分光带与胎儿躯干相连,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成熟度Ⅰ级.超声诊断:①孕28周,宫内单活胎,右骶前位;②胎儿多发畸形,羊膜带综合征;③羊水偏多.5 d后行水囊引产,娩出一女死婴,见胎儿右上肢为4 cm×1 cm×2 cm肉样组织,左手掌与同侧头部耳旁粘连并6指,其余情况与超声所见相符.
作者:陈其能;谭金秀;伍招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28岁.因停经37周+4、外院检查双胎妊娠、阴道流水2 h,于2002年5月16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1年9月3日,孕期无异常.入院时中等量阴道流水,无腹痛,无头晕、心悸、胸闷.既往无心、肝、肾病史.身体检查:血压128/83 mm Hg (1 mm Hg =0.133 kPa),心率86次.贫血貌,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水肿 (++).宫高46 cm,腹围 112 cm,胎心132~140次.肛查宫口未开,羊水清.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4g/dl,尿蛋白(+).
作者:王月娟;楼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67岁,孕4产3.因绝经17年,阴道排液11个月,下腹隐痛7 d,于2001年10月15日入院.
作者:穆荣梅;糜若然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生殖细胞肿瘤,至今世界范围内仅有100余例的相关报道.本院自1986年至今,收治卵巢生殖细胞肿瘤152例,其中甲状腺肿类癌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姗;潘凌亚;黄惠芳;赵大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发生与滋养细胞的侵蚀力下降有关.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及其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3)在滋养细胞的形成和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1].本研究通过测定妊高征患者血清EGF浓度和胎盘滋养细胞中EGFR和TGF-β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
作者:魏瑗;李诗兰;赵扬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输卵管扭转为很少见的疾病,无基础疾病的输卵管扭转更为少见.2000年8月Valbo,Kotanska-Groholt[1]报道1例,并认为该例是世界上第8例报道.因其发生少,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多于手术探查时确诊.近期,本院收治2例青春期单纯输卵管扭转病例,现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作者:黄晓燕;赵小峰;刘志成;张松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妊娠合并白血病很少见,文献多为个案报道,对其具体临床处理及预后的研究报道较少.我院22年来共收治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14例,现将其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启;王山米;于海珍;王建六;魏丽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自由基生物学的发展,自由基与某些疾病的关系已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以往的研究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发生、发展可能与患者体内自由基产生清除平衡失调有一定关系[1].而以往自由基的研究一般采用生化法测定相关指标,且代谢产物受环氧化酶的影响.由于药物对环氧化酶活性的作用,使结果的敏感性与准确性受到影响.我们应用自己建立的125I-8-表氧-前列腺素(PG)F2α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妊高征孕妇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浆中的8-表氧- PGF 2α的水平,旨在探讨其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
作者:韩崇旭;王兆钺;阮长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卵巢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中,顺铂(CDDP)的应用十分普遍,但其抗药性问题也日渐突出,因此,选择能有效与之配伍的药物,是提高CDDP疗效的关键问题之一.阿克拉霉素(ACR)作为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Ⅱ)抑制剂之一,在卵巢癌的治疗中使用较少,并且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应用时,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ACR与CDDP联合应用的体外实验,探讨卵巢癌化疗药物的合理组配,为筛选有效抗肿瘤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阴梅云;郑力芬;阎蕴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BRCA1)的克隆[1] ,为卵巢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为了探讨其与人卵巢癌发生的关系,本研究检测了卵巢癌患者BRCA1基因胚系突变.
作者:俞鸣;郝继辉;郝希山;焦振山;史玉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在就诊时多已发生转移.目前的研究认为,明胶酶A(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明胶酶B(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1].明胶酶均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分泌的,在卵巢的生理活动中,仅有少量的明胶酶被活化,从而发挥作用,但在病理状态下,明胶酶的活化与抑制的平衡被打破,大量活化的明胶酶直接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可以特异性地抑制明胶酶的活化,是明胶酶天然的抑制剂.本研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研究TIMPs与MMP-2、9基因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小华;王伟萍;王利红;黎海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如不能及时诊治常会发生子宫破裂和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此并发症的发生也有升高趋势,但因其临床表现各异[1],早期诊断困难[2].为此,我们对近5年来发生的病例进行总结,旨在提高对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早期胚胎着床的认识与诊治水平.
作者:朱鸿辉;王伟民;龙雯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其病因未明.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了妊高征患者血清中子宫内膜抗体(EmA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hCG-Ab)和滋养细胞膜抗体(TA1-Ab),旨在从生殖免疫角度探讨妊高征病因.
作者:傅静;高眉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卵巢恶性肿瘤(卵巢癌)发病隐匿,常规方法诊断时多属晚期.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放疗)及综合治疗等,仍难以治愈,5年生存率至今仍徘徊在40%~50%之间.因此,探索新的诊治方法势在必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近年来肿瘤基础领域研究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卵巢癌诊治的进展,现已获取到众多的基因治疗产品,部分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卵巢癌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作一评述.
作者:马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7基因体外转染卵巢癌细胞后,细胞的增殖特性,表面抗原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及对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SKOV3进行体外培养,将重组质粒pBK-CMV IL-7导入SKOV3建立SKOV3/IL-7,将双相表达载体pBK-CMV导入SKOV3建立SKOV3/Neo,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试验及流式细胞术,观察IL-7基因转染前后,SKOV3的增殖特性变化;间接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面抗原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细胞因子分泌;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观察细胞对LA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IL-7基因转染前后, SKOV3细胞基本形态、增殖特性及细胞周期分布无明显变化;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ABC(HLA-ABC)表达阳性率为91.8%~99.9%;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未能检测到;IL-7基因转染后SKOV3细胞间粘附分子I(ICAM-I)表达显著提高,SKOV3/IL-7为(40.6±3.7)%,SKOV3/Neo为(23.2±2.7)%,SKOV3为(18.9±7.2)%;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显著降低,SKOV3/IL-7为每24 h、106细胞中(下同)158 ng/L,SKOV3/Neo为726 μg/L,SKOV3为396 ng/L; IL-7基因转染后,SKOV3细胞对LA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在各效靶比均显著升高. 结论 IL-7基因转染后的SKOV3细胞,不改变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特性,但上调ICAM-I表达,下调TGF-β1表达,并使LA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增强.
作者:程蓓;陈怀增;叶大风;吕卫国;谢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survivin 基因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方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并与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各10例进行对照.结果卵巢上皮性癌、交界性肿瘤组织中,survivin 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83%及80%,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率20%及0%( P均<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均>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而与bax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基因可通过抑制癌细胞凋亡,对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survivin基因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展中分别起协同和拮抗作用.
作者:张淑兰;赵长清;林蓓;李妍;高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DCC基因表达缺失与卵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目的基因片段克隆测序的方法,证实正常卵巢组织中DCC基因的正常表达;并以β-肌动蛋白作为内对照,在10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34例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检测DCC基因表达缺失情况.结果正常卵巢组织中DCC基因表达缺失率为0%;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为20%;卵巢恶性肿瘤为56%(19/34),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4例(14/18)、黏液性囊腺癌4例(4/1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的25例中,17例DCC基因表达缺失(68%);组织学分级低分化10例中,9例DCC基因表达缺失(90%);盆腹腔转移的28例中,17例DCC基因表达缺失.结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DCC基因呈表达缺失或低表达;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织学分化程度低、有盆腹腔肿瘤转移的恶性肿瘤组织中,DCC基因表达缺失率增高.DCC基因表达缺失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浸润有关.
作者:李佩玲;刘梅梅;倪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病毒蛋白22(VP22)的细胞间传递作用,以及其促进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 )/更昔洛韦(GCV)基因治疗系统对卵巢癌移植瘤细胞的体内杀伤效应.方法用慢病毒感染卵巢癌3AO细胞,形成携带HSV-TK基因的3AO细胞(3AO/TK)及携带HSV-VP22-TK融合基因的3AO细胞(3AO/VP22-TK).分别在裸鼠皮下接种10%含卵巢癌3AO/TK(3AO/TK组)或3AO/VP22-TK(3AO/VP22-TK组)的混合细胞,并以接种单纯3AO细胞裸鼠为对照(3AO组),每组裸鼠10只.当肿瘤体积达150 mm3后,分别于腹腔注射GCV 10 mg/kg、50 mg/kg.结果注射10 mg/kg GCV后,3AO/TK组与3AO/VP22-TK组肿瘤体积、重量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3AO/VP22-TK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注射50 mg/kg GCV后,两组肿瘤体积、重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GCV 10 mg/kg后,3AO/TK组肿瘤抑制率为37.7%,3AO/VP22-TK组肿瘤抑制率为91.5%,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注射GCV 50 mg/kg后,3AO/TK组肿瘤抑制率为81.8%,3AO/VP22-TK组肿瘤抑制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VP22介导的自杀基因产物细胞间扩散作用,可明显加强对体内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作者:孔北华;王文霞;刘春生;马道新;曲迅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