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9例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方法、手术后疗效、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和手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89例患者中,显效70例(78.7%),好转13例(14.6%),无效6例(6.7%),总有效83例(93.3%).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手术后4例患者出现尿崩症状,对症治疗后均短期内恢复,其余并发症包括1例垂体功能低下,1例激素水平下降和1例脑脊液鼻漏,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单鼻孔经蝶入路治疗垂体瘤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疗效显著,手术后并发症较少.
作者:郝东宁;宋彦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胸、腰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8例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28~65岁,病程11 ~26个月,平均16.3个月.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血管瘤,其中胸椎7例、腰椎11例.均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植入、椎体成形术,术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rankel分级评定患者局部疼痛缓解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脊髓及神经损伤.术中共3节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不适症状.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5个月,平均18.3个月,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7例,E级8例(P<0.05).随访中内固定物无松动、移位,血管瘤无复发.结论 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有效术式,在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可有效减轻局部疼痛症状.
作者:李海涛;胡成栋;陈怀志;周玉军;张恩录;王瑞;王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对调强放射治疗对高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51例高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预后影响因素和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结果 调强放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4%,随访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5%、53.0%、35.3%.大多数患者都能对调强放疗的不良反应耐受,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则是肿瘤局部未控、复发和转移.结论 对于高龄老年食管癌患者来说,调强放射治疗近期疗效显著,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戴科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104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46.2%,对照组为4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时间(MST)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6.2±2.1)个月、(8.9±2.1)个月和51.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向毅;周婷;邱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和足叶乙甙联合顺铂(EP)方案治疗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初治广泛期SCLC患者50例,随机分为IP组和EP组,每组各25例,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IP组治疗方案:伊立替康65 mg/m2静滴,第1、8天,顺铂75 mg/m2静滴,第1天.EP组治疗方案:足叶乙甙100mg/m2静滴,第1,2,3天,顺铂75mg/m2静滴,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至少进行2个周期的化疗后评价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0例患者评价疗效:IP组CR 2例,PR 17例,SD 3例,客观有效率76.0%,疾病控制率88.0%.EP组无CR病例,PR 17例,SD 1例,客观有效率68.0%,疾病控制率72.0%.两组客观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2);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IP组高于EP组.IP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7.8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69.7%和25.1%,而EP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2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58.7%和1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IP组腹泻发生率高于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7).结论 顺铂联合伊立替康或足叶乙甙方案治疗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兴胜;王子平;林琳;郝学志;周生余;李峻岭;韩晓红;石远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联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总生存率和恶心、呕吐症状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在3~4级水平反而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在2级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放射性肺炎症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
作者:代丽;王文军;张莉;刘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肿瘤方面的价值,以便更好指导临床,提高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85例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和组织病理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的钙化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准确率高、方法简便、易重复、无痛苦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故彩色多普勒超声为甲状腺肿瘤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秘兴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醋酸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醋酸甲地孕酮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化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胃肠道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0.2±10.2)分,对照组患者为(31.2±13.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为45.8% (22/48),对照组患者为22.9%(11/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耐受良好率为47.9%(23/48),对照组患者为29.2%(14/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甲地孕酮治疗是子宫内膜癌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胃肠道耐受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丁金云;张峰;宋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用于评价顺铂化疗肿瘤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健康体检者(体检组)60例及应用顺铂化疗的肿瘤患者(化疗组)54例,检测健康者Cys C及患者化疗前、后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Cys C,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患者化疗后血清Cys C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cr、Cys C较化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前后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患者Cyc C异常检查率高于Scr(P <0.05).结论 血Cys C较之传统肾功能指标Scr更能灵敏反映肾功能损害情况,且检测方法较Ccr更易于操作,临床可作为监测化疗引起的肾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
作者:孙奕琛;赵建国;胡赤丁;王清睿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盐酸格拉司琼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米乐松)预防化疗消化道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45例患者,先应用盐酸格拉司琼(单药方案)治疗2个周期,然后采用盐酸格拉司琼+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方案)治疗2个周期.Ⅱ组50例患者,首先采用联合方案治疗2个周期,再采用单药方案治疗2个周期.化疗前1h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添加入5%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化疗前30 min给予盐酸格拉司琼3 mg,静脉滴注.结果 盐酸格拉司琼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和单药盐酸格拉司琼组控制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的有效率分别为90.5%和6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盐酸格拉司琼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方案)预防化疗消化道反应安全有效,优于单药盐酸格拉司琼(单药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莉;刘义;孔斌;高芸菲;杨建东;裴文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分析热塑体膜固定术和体表画线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术为A组,50例采用体表画线技术为B组,采用EPID对患者摆位横轴(X轴)、纵轴(Y轴)、前后轴(Z轴)的误差进行测量计算并对比分析.结果 胸腹部肿瘤放疗过程中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摆位偏差明显小于体表画线技术(P<0.05),A组X、Y、Z的误差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胸腹部肿瘤患者进行放疗过程中,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和体表画线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效地减少摆位误差,促进放疗的精度,为实现精确放疗提供了技术和质量的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作者:梁海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与顺铂序贯胸腔灌注联合热疗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01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2例(采用rAd-P53与顺铂序贯胸腔灌注联合热疗),对照组49例(采用顺铂胸腔灌注联合热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发生率为46.2%,对照组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与顺铂序贯胸腔灌注联合热疗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董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小剂量白介素2(IL-2)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及对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收治的143例恶性体腔积液患者,采用CIK细胞联合小剂量IL-2治疗的67例患者为观察组,单独采用IL-2治疗的7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79.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免疫指标CD3+、CD4、CD4+/CD8+和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联合小剂量IL-2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显著,症状发作和体腔积液明显较少,可以明显升高CD3+、CD4+、CD4+/CD8+和NK细胞等免疫指标水平.
作者:全红艳;郝建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分析胃癌手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400例胃癌手术后患者,统计分析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术后感染率与年龄大小、吸烟年支多少、手术范围、术前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术前输血量、白细胞水平、Th细胞水平、病理分期和住院时间有关,另外BMI过小者比正常和偏胖者感染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吸烟年支的增加、手术范围的扩大、输血量的增加、Th细胞水平的降低和病理分期的延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率上升;年龄、吸烟、手术范围、输血量和病理分期是影响术后感染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前输血量的相对危险度高(P<0.05).结论 可以从年龄大小、吸烟年支多少、手术范围、术前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术前输血量、白细胞水平、Th细胞水平、病理分期和住院时间多方面考虑降低胃癌患者术后的感染率.
作者:刘文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热化疗对肿瘤恶性胸腹水的疗效及差异性.方法 将254例晚期恶性肿瘤有胸腹水患者随机分为热化疗组与单化疗组,每组127例.热化疗组行胸穿或腹穿留置深静脉置管适量放胸水或腹水,放水后灌注入顺铂60 mg,改变体位以利药物均匀接触体腔.根据恶性胸或腹水部位,局部采用W2102肿瘤热疗系统进行加温,加温至41℃~43℃,加温时间为60 min,每周2次,每例患者热疗5至10次为1个疗程.单化疗组127例恶性胸腹水患者单放水注入顺铂做对照.结果 热化疗组12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 39例,部分缓解(PR) 46例,稳定(SD) 39例,进展(PD)3例,有效率为66.9%;单化疗组中,CR 19例,PR 41例,SD 54例,PD13例,有效率为47.2%.热化组中恶性胸水有效率为87.7%(P<0.01),中位生存时间为7.5个月,恶性腹水有效率为45.2% (P >0.05),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降低,热疗组患者不良反应表现为烫伤、局部疼痛及发热.结论 热化疗联合治疗肿瘤恶性胸腹水比单纯局部化疗疗效好.但热化疗对恶性胸水比对腹水疗效更好,且有较长的生存时间.
作者:刘娱;边界;余托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近年来,多家医院已经开展了早期黏膜内癌和癌前病变经纤维食管镜黏膜的切除术[1],均取得较好疗效.通过分析术后病理及术前CT扫描显示淋巴结的情况及其相互关系,就能够为临床医生准确地进行食管癌术前分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有力帮助[2].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20例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评价了CT扫描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淑艳;张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0例给予DC(多西紫杉醇+顺铂)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30例给予PE(顺铂+足叶乙苷)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3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
作者:赵吉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单药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45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65岁)应用吉西他滨800~ 1000 mg/m2,第1、8天,3~4周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为26.7%(12/45),临床受益率为71.1% (32/45),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4.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8.3个月,1年生存率为31.1%(14/4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疹和肝肾功能受损.结论 吉西他滨单药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耐受性较好,生活质量较高.
作者:郭守俊;康昭洵;曾红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1年内复发与否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高、颈管腺体累及、锥切前病毒负荷量≥500 RLU/CO、术后切缘阳性和锥切后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何茂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肿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肿瘤原发病发生24 h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2].肿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世界范围内ICU病房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处理以及器官功能支持与保护,如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和深静脉营养支持等[3].
作者:汪远珍;任愿;高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将10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在气管内麻醉下行肿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无中转开腹,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CD69与CD30表达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对照组较观察组有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出现雌二醇(E2)水平降低,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iHi)水平升高(P<0.05),两组患者血睾酮(T)和孕酮(P)在手术前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随访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预后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燕;曹蕾;杨淑梅;郭英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后符合保乳术条件的乳腺癌患者68例,观察患者的术后疗效、安全性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6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1例(16.2%),部分缓解36例(52.9%),病情稳定21例(30.9%),无进展病例,总分期降低38例(55.9%).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68例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白细胞减少27例,脱发17例,恶心呕吐34例,经对症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均缓解.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肿瘤缓解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吴志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原则.方法 将13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按不同术式分成两组,即传统术式组和改良术式(区域切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短、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传统术式组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改良术式组平均手术时间86 min;传统术式组平均伤口长度18 cm,改良术式组平均伤口长度11 cm.术后两组患者并发暂时性面瘫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组优于传统术式组.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腮腺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符合现代美学要求、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术式.
作者:吕翔;邓旭霞;马国辉;沈国华;张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骶骨肿瘤术后伤口相关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对1997年8月至2008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30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类型、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结果 骶骨肿瘤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内脏损伤及术后大出血.切口局部发生延迟愈合者46例(15.2%),切口感染者31例(10.3%),内脏损伤者12例(4.0%).术后伤口不愈合、伤口感染及内脏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10cm、二次手术及放射治疗.术后1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其中7例患者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2例患者伤口加压包扎,加快输血,病情稳定,2例患者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多发内脏转移及骨转移死亡.术后大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10cm、行肿瘤切刮术和肿瘤累及S2及以上.术后脑脊液漏者18例(6.0%),放射治疗及二次手术是出现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结论 充分了解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因素有助于判断术后情况,术前积极防范及术后有效预防及处理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李丽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就诊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近期疗效相当,但观察组非鳞癌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鳞癌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皮疹、口腔黏膜炎、贫血、心电图异常、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但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下降、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非鳞癌化疗.
作者:但汉卿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占同期糖尿病住院患者的28.8%;肺癌确诊时间在糖尿病之后、同时及之前的发生率分别为80.0%、11.7%和8.3%;糖尿病合并肺癌的病理类型50.0%为腺癌;33.3%为鳞癌.结论 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癌的发生率比较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此外,尽早有规律的控制血糖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姜虹;闫春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原西安市铁路医院妇科门诊893例阴道镜检查发现异常图像行结合病理学检查的19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99例,宫颈癌10例,其中原位癌5例,早期浸润癌5例,余均为慢性宫颈炎症.阴道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符合率为90.1%、宫颈原位癌符合率为83.3%、宫颈浸润癌符合率为100.0%.结论 阴道镜是筛查早期宫颈癌及CIN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凤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热圈切除手术(LEEP)后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临床价值.方法 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技术检测LEEP术治疗的19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HPV-DNA含量,了解其临床价值.结果 术后6个月CIN Ⅰ、CINⅡ、CINⅢ的HPV-DNA检测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术后18个月时则再次显著降低(P<0.01);CIN病变残留率及复发率在LEEP术前HPV-DNA检测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6个月时HPV-DNA检测阳性患者CIN残留率、复发率均显著高于HPV-DNA检测阴性患者(P<0.01).结论 CIN患者LEEP术后HPV-DNA检测在判断治疗效果、HPV清除效果及预测病变残留或复发等方面均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李爱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桥本氏病(HD)合并甲状腺癌与非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02年1月至2011年7月间共手术治疗桥本氏病66例,经术后石蜡病检证实为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者41例,回顾性分析这41例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与同期随机抽选的30例非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与非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在性别、发病年龄、血清自身免疫抗体的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相比,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多见于女性患者,发病年龄早,常伴有血清自身免疫抗体的升高,因此临床上应重视桥本氏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在此期间若高度怀疑有癌变,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张志鹏;周娜;黄鹏;廖辉军;孔繁晶;常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HE4与CA125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筛查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45例卵巢癌患者、45例盆腔良性疾病患者和45例正常人群进行血清HE4、CA125检测,分析两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卵巢癌中的价值.结果 卵巢癌组血清HE4和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卵巢癌组HE4和CA125阳性率明显高于盆腔良性疾病组,而在正常对照组中这两种标志物表达均为阴性.单独检测卵巢癌血清HE4、CA125,特异性为71.1%和73.3%,敏感性为93.3%和86.7%;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3%和97.8%.此外,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和HE4、CA125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卵巢癌患者(P<0.05).结论 HE4与CA125联合检测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检测方法,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卵巢癌提供了依据.
作者:黄丽云;许羚雁;何金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CC患者术前、术后1周血清AFP、AFP-L3%(AFP-L3/AFP百分比)的数值.结果 术后1周AFP-L3%的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HCC患者接受TACE治疗后,AFP-L3%的数值明显降低,AFP-L3%可能成为HCC患者治疗的评估指标.
作者:刘志伟;李宾;刘艳芬;韩素桂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规范化治疗对提高肝肿瘤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302例(476个肝脏恶性肿瘤)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转移性肝癌(MLC)相比,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2年和3年生存率明显较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CC患者中,与Ⅲ~Ⅳ期患者相比,Ⅰ~Ⅱ期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均较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规范化治疗对提高肝肿瘤疗效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春秀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78例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积累资料.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78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1.6∶1.年龄以50 ~ 59岁间为多,占41.0%,不同性别间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85,P=0.069);患者同时伴高血压者18例(23.1%),糖尿病者15例(19.2%),起病形式多为亚急性或慢性,共44例(56.4%);首诊误诊例数23例(29.5%),平均首诊误诊时间为(9.7±4.1)d,随着年龄增加,首诊误诊率和误诊天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的恶性肿瘤中,以肺癌为多见,占59.0%,其次为肝癌,占10.3%,再次为乳腺癌,占7.7%;78例患者中,64例(82.1%)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结论 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所致神经系统损害具有规律性,临床应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作者:郑麒;陈芳;耿佃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胸部癌症患者100例,根据其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0例;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术中则采取护理风险干预,分析肿瘤患者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疗效.结果 术中采取护理风险干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干预在胸部癌症手术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明显减少了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肖俊;康丽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预防老年女性患者直肠癌术后留置导尿管所致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行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漏尿、血尿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分析导致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漏尿和血尿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水分摄入量、HbA1c值、保留导尿时间因素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均P <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老年女性患者直肠癌术后留置导尿管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舒维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行放射治疗的93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4%,对照组为7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6,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相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评价量表(SAS)和抑郁评价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信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慧;郑桂荣;周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131例,按年龄段将其分为青年组(≤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分析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从手术前心理恐慌度、手术前慢性病发生率、手术后对疾病恢复预期度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在喉癌围手术期,通过对不同年龄层特殊的护理,患者手术前恐慌度、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降低,而对手术后疾病恢复的预期则有所上升.结论 对不同年龄层进行针对性护理,对喉癌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有帮助,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干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在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子宫广泛切除术治疗的35例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干预,对比健康教育前后患者不良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存在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但在健康教育后,本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明显改善(t =4.22、5.92,P<0.05).结论 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改善其不良情绪,可有助于患者术前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及术后尽早地恢复其生理功能.
作者:田昌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一、临床资料患儿,男,出生35 d.被发现先天性左踝包块.近10天包块呈进行性增长,生长速度较快,未做任何检查治疗,来院就诊,于2013年3月10日收住院.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2℃,呼吸规则,19次/分,心率和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正常面容,表情自如,体型正常,自主体位,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足外踝处可见一面积约5.5 cm ×2.5 cm包块,触之质地稍软,边界清楚,有包膜,有波动感.MRI表现:左踝关节骨折结构完整,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征象,骨骺可见,外侧软组织内可见不规则形等T1稍长T2高压脂信号,其向内侧延伸至踝关节后缘,紧邻胫腓骨外侧缘,向上延伸至距离左内踝约1 cm处,向下延伸至跟骨前下缘水平,与周围肌肉组织分界不清.
作者:戴黎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