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曹蕾;杨淑梅;郭英红
肿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肿瘤原发病发生24 h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2].肿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世界范围内ICU病房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处理以及器官功能支持与保护,如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和深静脉营养支持等[3].
作者:汪远珍;任愿;高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占同期糖尿病住院患者的28.8%;肺癌确诊时间在糖尿病之后、同时及之前的发生率分别为80.0%、11.7%和8.3%;糖尿病合并肺癌的病理类型50.0%为腺癌;33.3%为鳞癌.结论 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癌的发生率比较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此外,尽早有规律的控制血糖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姜虹;闫春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对调强放射治疗对高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51例高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预后影响因素和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结果 调强放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4%,随访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5%、53.0%、35.3%.大多数患者都能对调强放疗的不良反应耐受,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则是肿瘤局部未控、复发和转移.结论 对于高龄老年食管癌患者来说,调强放射治疗近期疗效显著,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戴科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单药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45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65岁)应用吉西他滨800~ 1000 mg/m2,第1、8天,3~4周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为26.7%(12/45),临床受益率为71.1% (32/45),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4.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8.3个月,1年生存率为31.1%(14/4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疹和肝肾功能受损.结论 吉西他滨单药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耐受性较好,生活质量较高.
作者:郭守俊;康昭洵;曾红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盐酸格拉司琼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米乐松)预防化疗消化道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45例患者,先应用盐酸格拉司琼(单药方案)治疗2个周期,然后采用盐酸格拉司琼+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方案)治疗2个周期.Ⅱ组50例患者,首先采用联合方案治疗2个周期,再采用单药方案治疗2个周期.化疗前1h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添加入5%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化疗前30 min给予盐酸格拉司琼3 mg,静脉滴注.结果 盐酸格拉司琼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和单药盐酸格拉司琼组控制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的有效率分别为90.5%和6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盐酸格拉司琼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方案)预防化疗消化道反应安全有效,优于单药盐酸格拉司琼(单药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莉;刘义;孔斌;高芸菲;杨建东;裴文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分析热塑体膜固定术和体表画线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术为A组,50例采用体表画线技术为B组,采用EPID对患者摆位横轴(X轴)、纵轴(Y轴)、前后轴(Z轴)的误差进行测量计算并对比分析.结果 胸腹部肿瘤放疗过程中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摆位偏差明显小于体表画线技术(P<0.05),A组X、Y、Z的误差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胸腹部肿瘤患者进行放疗过程中,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和体表画线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效地减少摆位误差,促进放疗的精度,为实现精确放疗提供了技术和质量的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作者:梁海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联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总生存率和恶心、呕吐症状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在3~4级水平反而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在2级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放射性肺炎症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
作者:代丽;王文军;张莉;刘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肿瘤方面的价值,以便更好指导临床,提高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85例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和组织病理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的钙化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准确率高、方法简便、易重复、无痛苦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故彩色多普勒超声为甲状腺肿瘤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秘兴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规范化治疗对提高肝肿瘤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302例(476个肝脏恶性肿瘤)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转移性肝癌(MLC)相比,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2年和3年生存率明显较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CC患者中,与Ⅲ~Ⅳ期患者相比,Ⅰ~Ⅱ期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均较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规范化治疗对提高肝肿瘤疗效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春秀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131例,按年龄段将其分为青年组(≤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分析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从手术前心理恐慌度、手术前慢性病发生率、手术后对疾病恢复预期度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在喉癌围手术期,通过对不同年龄层特殊的护理,患者手术前恐慌度、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降低,而对手术后疾病恢复的预期则有所上升.结论 对不同年龄层进行针对性护理,对喉癌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有帮助,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一、临床资料患儿,男,出生35 d.被发现先天性左踝包块.近10天包块呈进行性增长,生长速度较快,未做任何检查治疗,来院就诊,于2013年3月10日收住院.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2℃,呼吸规则,19次/分,心率和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正常面容,表情自如,体型正常,自主体位,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足外踝处可见一面积约5.5 cm ×2.5 cm包块,触之质地稍软,边界清楚,有包膜,有波动感.MRI表现:左踝关节骨折结构完整,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征象,骨骺可见,外侧软组织内可见不规则形等T1稍长T2高压脂信号,其向内侧延伸至踝关节后缘,紧邻胫腓骨外侧缘,向上延伸至距离左内踝约1 cm处,向下延伸至跟骨前下缘水平,与周围肌肉组织分界不清.
作者:戴黎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原则.方法 将13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按不同术式分成两组,即传统术式组和改良术式(区域切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短、手术切口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传统术式组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改良术式组平均手术时间86 min;传统术式组平均伤口长度18 cm,改良术式组平均伤口长度11 cm.术后两组患者并发暂时性面瘫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组优于传统术式组.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腮腺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符合现代美学要求、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术式.
作者:吕翔;邓旭霞;马国辉;沈国华;张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小剂量白介素2(IL-2)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及对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收治的143例恶性体腔积液患者,采用CIK细胞联合小剂量IL-2治疗的67例患者为观察组,单独采用IL-2治疗的7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79.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免疫指标CD3+、CD4、CD4+/CD8+和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联合小剂量IL-2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显著,症状发作和体腔积液明显较少,可以明显升高CD3+、CD4+、CD4+/CD8+和NK细胞等免疫指标水平.
作者:全红艳;郝建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骶骨肿瘤术后伤口相关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对1997年8月至2008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30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类型、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结果 骶骨肿瘤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内脏损伤及术后大出血.切口局部发生延迟愈合者46例(15.2%),切口感染者31例(10.3%),内脏损伤者12例(4.0%).术后伤口不愈合、伤口感染及内脏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10cm、二次手术及放射治疗.术后1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其中7例患者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2例患者伤口加压包扎,加快输血,病情稳定,2例患者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多发内脏转移及骨转移死亡.术后大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10cm、行肿瘤切刮术和肿瘤累及S2及以上.术后脑脊液漏者18例(6.0%),放射治疗及二次手术是出现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结论 充分了解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因素有助于判断术后情况,术前积极防范及术后有效预防及处理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李丽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与顺铂序贯胸腔灌注联合热疗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01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2例(采用rAd-P53与顺铂序贯胸腔灌注联合热疗),对照组49例(采用顺铂胸腔灌注联合热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发生率为46.2%,对照组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与顺铂序贯胸腔灌注联合热疗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董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醋酸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醋酸甲地孕酮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化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胃肠道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0.2±10.2)分,对照组患者为(31.2±13.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为45.8% (22/48),对照组患者为22.9%(11/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耐受良好率为47.9%(23/48),对照组患者为29.2%(14/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甲地孕酮治疗是子宫内膜癌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胃肠道耐受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丁金云;张峰;宋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104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46.2%,对照组为4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时间(MST)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6.2±2.1)个月、(8.9±2.1)个月和51.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向毅;周婷;邱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78例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积累资料.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致神经系统损害患者78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男女比例1.6∶1.年龄以50 ~ 59岁间为多,占41.0%,不同性别间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85,P=0.069);患者同时伴高血压者18例(23.1%),糖尿病者15例(19.2%),起病形式多为亚急性或慢性,共44例(56.4%);首诊误诊例数23例(29.5%),平均首诊误诊时间为(9.7±4.1)d,随着年龄增加,首诊误诊率和误诊天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的恶性肿瘤中,以肺癌为多见,占59.0%,其次为肝癌,占10.3%,再次为乳腺癌,占7.7%;78例患者中,64例(82.1%)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结论 非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所致神经系统损害具有规律性,临床应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作者:郑麒;陈芳;耿佃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1年内复发与否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高、颈管腺体累及、锥切前病毒负荷量≥500 RLU/CO、术后切缘阳性和锥切后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何茂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预防老年女性患者直肠癌术后留置导尿管所致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行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漏尿、血尿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分析导致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漏尿和血尿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水分摄入量、HbA1c值、保留导尿时间因素与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均P <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老年女性患者直肠癌术后留置导尿管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舒维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