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456
  • 国内刊号:11-3156/R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198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450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3年6期文献
  • 芦荟汁液浓缩干品(90 d)亚慢性毒性研究

    为观察芦荟汁液浓缩干品的亚慢性毒性,选用健康断乳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分别灌喂给予芦荟汁液浓缩干品0、1.65、3.3、6.6 g/kg BW,连续90 d.结果表明,芦荟汁液浓缩干品使大鼠排便量增加,粪便松软;雄性3个剂量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缓慢(P<0.05)、食物利用率降低(P<0.01),雌性体重无明显影响,3.3、6.6 g/kg BW剂量组食物利用率下降(P<0.05);血液学指标,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尿NAG、AL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病理检查,芦荟汁液浓缩干品引起肾小管上皮、肠系膜淋巴结、结肠粘膜固有层色素沉积,肾通透性增强.6.6 g/kg BW剂量组出现1例肾母细胞瘤,1.65 g/kg BW剂量组出现1例肾非典型增生,肝、脾、睾丸(或卵巢)等脏器未见有意义的病理损伤.本实验条件下,芦荟汁液浓缩干品有作用剂量为1.65 g/kg BW(芦荟甙330 mg/kg BW).

    作者:周宇红;冯永全;杨华;汪会玲;冯小莲;于洲;徐海滨;严卫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002年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为了解陕西省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状况,2002年对陕西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进行了监测,在5个监测点采集6类468份食品样本,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沙门氏菌、E.coli O157∶H7、单增李斯特氏菌.共分离到沙门氏菌44株,E.coli O157∶H7 5株,单增李斯特氏菌35株.以生肉类食品的污染率为高(38.5%).分离的E.coli O157∶H7菌株中有1株具有stx2、hly、eae毒力基因.调查结果提示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中的污染状况比较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马国柱;王安礼;刘长宏;连西兰;潘立;张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核苷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为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胞嘧啶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5种核苷酸的含量,建立了奶粉中5种核苷酸的紫外检测器液相色谱法.对试样提取、固相萃取等前处理方式和仪器检测条件进行了研究,试样经0.5%乙酸去除蛋白质,氨基固相萃取柱富集和净化,Symmetry C18柱分离,254 nm紫外检测器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定量检测.胞嘧啶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和次黄嘌呤核苷酸的添加回收率分别是90.0%~94.2%、86.4%~93.2%、85.7%~92.6%、90.0%和85.7%~93.3%,相对标准差分别为6.6%、3.4%、8.2%、6.8%和8.2%,检出限分别为0.04、0.05、0.05、0.06和0.04 μg/mL.3年来对30件送检样品的检测显示,检测结果与标示量基本一致.该方法适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核苷酸含量的分析.

    作者:杨大进;方从容;马兰;王竹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畜禽肌肉、内脏及虾中磺胺二甲嘧啶残留量的检测技术研究

    为了快速、简便、灵敏地监测畜禽肌肉、内脏及虾中的磺胺二甲嘧啶残留,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技术.动物组织中的磺胺二甲嘧啶用二氯甲烷超声提取3次,提取液与2%硫酸钠水溶液进行液-液分配,下层有机相经脱水、浓缩后用0.02 mol/L盐酸溶解浓缩瓶中残留物,以正己烷去除脂溶性杂质,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供HPLC测定.结果表明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3.0 μg/mL,方法的低检出浓度为2.1 μg/kg,在50~100 μg/kg的加标水平,方法平均回收率为76.6%~93.6%,相对标准偏差为4.4%~8.4%.该方法适用范围广,回收率高,检测限低,简单易行,易于在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蒋定国;杨大进;王竹天;方从容;王玉莲;文玉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食品中金雀异黄素

    为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建立了测定食品中金雀异黄素的HPLC方法.试样以乙醚脱脂,甲醇+水(80+20,体积分数)超声提取30 min,定容后过0.45 μm滤膜,上250.0 mm×4.6 mm、粒径10 μm的C18柱,甲醇+醋酸铵(0.050 mol/L,pH 4.6)作流动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染料木苷、黄豆苷、黄豆苷元对测定不产生干扰.方法回收率85%~110%,相对标准偏差2%~8%,低检出限为0.10 μg.本方法适用于保健食品中金雀异黄素的测定.

    作者:常凤启;陈桂茹;韩会新;秦振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总黄酮的含量

    为建立一种检测保健食品中总黄酮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以活性成分芦丁为标准品,在其紫外大吸收峰415 nm处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方法的低检测浓度为0.1 μg/mL,芦丁标准品在1.0~25.0 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2%,相对标准偏差为1.85%.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检测保健食品中总黄酮含量方法之一.

    作者:肖晶;杨大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消除乳化现象的简易方法

    食品的酸水解法是对试样加热、加酸水解破坏蛋白质及纤维组织,使结合脂肪游离后,再用乙醚提取,然后进行测定.在测定过程中,用乙醚提取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乳化现象.为消除这一现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简单易行的处理方法.

    作者:宋健男;王永洁;郝学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CCD-二极管阵列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为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食品中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简单快速的方法,在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缓冲介质中,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与维生素B1发生偶氮反应,维生素B2不发生反应,采用电感耦合二极管阵列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用偏小二乘法解析重叠光谱,从而实现了对食品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同时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分别为0~0.050 mg/mL和0~0.10 mg/mL;检出限分别为0.007 2 mg/mL和0.008 5 mg/mL.平均加标回收率维生素B1为87.3%~105.4%,维生素B2为90.0%~104.9%;相对标准偏差维生素B1为3.6%~9.1%,维生素B2为4.7~8.0%.该方法简单、快速、测定干扰小,结果与国家标准测定方法的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刘红河;黎源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HACCP管理系统在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中的应用

    为保证学生营养餐的安全卫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将HACCP管理系统应用于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中.通过对学生营养餐生产流程的危害分析,确定出原料采购、食品烹调加热、熟食容器和餐盒的洗刷消毒、出锅至食用的间隔时间为关键控制点.对每一关键控制点分别制定出适宜的关键限值,明确规定监控的对象、方法、频率、人员及纠偏措施.通过HACCP管理系统的实施,营养餐成品的抽检合格率有了显著提高.

    作者:方典敏;肖颖;李慧艳;张正;郑文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莱芜市47份煎炸油卫生质量监测结果

    2003年4月中旬,对莱芜市47家制作油炸食品的饭店、摊点进行了煎炸油使用情况调查.其中大中型饭店20家,摊点27家.调查内容为原料油的来源、是否用剩油、煎炸油使用时间、理化指标.

    作者:冯毅;司秀红;任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乌鲁木齐市大中型饮食服务企业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为掌握乌鲁木齐市大中型饮食服务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规律和监督重点,对我市2001年大中型饮食服务行业的51起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例进行了分析.私营企业违反<食品卫生法>所占比例大(36.5%),合资企业好,没有一例.所违反的条款主要是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其次是出售伪劣假冒、无标签食品.在监督执法方面,相同案例的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别.建议加强对食品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法>教育,加强卫生执法人员的执法培训,提高执法质量.

    作者:帕提古丽;刘磊;孙军;温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八渡笋促进肠蠕动作用研究

    为探讨八渡笋对小鼠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采用复方地芬诺酯造成小鼠肠蠕动抑制模型,观察了两种不同加工工艺的八渡笋(发酵型和清水型)对肠蠕动抑制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并对其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八渡笋制品都可以明显提高肠蠕动抑制小鼠的小肠运动功能,而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作者:王军波;欧阳春花;梁学军;闫少芳;刘毅;肖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食品卫生监督与监测的关系探讨

    为适应我国当前的食品卫生工作,提出了关于食品卫生监督与监测的关系的观点.这些观点是:食品监测是监督的组成部分;监测中的监督抽样必须由卫生监督员承担;定期监督抽检是日常卫生监督管理的有效方法;专项监督抽检针对性强、监督力度大;突击性监督抽检可及时掌握市场食品卫生质量动态;必要性监督抽检可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委托检验是企业的自身管理措施.

    作者:华小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济南市学校食堂经营方式与食品卫生状况关系的分析

    为掌握市场经济形势下济南市的学生食堂食品卫生管理状况,随机抽取70所学校食堂(大学30所、中学30所、培训学校10所)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计划经济时相比,所有食堂的经营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或本单位小集体承包,或外单位、校外个人承包.单位承包的食堂的食品卫生状况明显优于个人承包.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针对所存在的食品卫生问题提出了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建议和监督建议.

    作者:亓凤翱;杨志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食品卫生标准编写新要求(一)--产品标准编写要求

    食品卫生标准不仅是保障国民身体健康和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且是食品国际贸易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技术要求.我国已成为WTO成员,我国必须按照WTO的各项协议制定和实施我国的食品标准.标准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技术文件,必须以特定形式出现.为加快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促使我国标准在编写格式、编写规则和标准结构等方面尽快与国际规则及通行惯例保持一致和通用,为便于从事食品卫生标准化人员的编写、审查和使用,以期达到提高食品卫生标准编写质量的目的,本文按照<标准化法>和<食品卫生法>的规定,依据GB/T 1.1-2000的要求,结合食品卫生标准的特点,通过列举示例,提出我国食品卫生标准编写新要求.

    作者:韩玉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关于汲取海城豆奶中毒事件教训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关于开展学校食品卫生突击大检查的紧急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商务部、公安部、农业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加强生猪屠宰管理确保肉品安全的紧急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联防联控工作做好秋季学校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西宁市粉条、粉丝中甲醛本底值分析

    为给监测食品中的甲醛工作提供基础数据,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西宁市的粉条、粉丝中甲醛本底值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李瑛;吕东晋;张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生牛内脏中违法添加甲醛的调查

    根据消费者举报,湖南省湘潭市卫生监督所在该市某批发市场采购生牛杂碎1 kg,送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湘潭市雨湖区防疫站检验.在样品检出甲醛后,对销售现场依法进行管理.对现场的食品再次采样送检,并对当事人作询问调查.

    作者:文罗华;黎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北京市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调查

    为了解北京市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2002年在北京市抽检样品354件进行13种有机磷监测,其中蔬菜281件,水果73件.检测结果显示7.6%的检品不符合国家标准.叶菜类(14,占9.3%)和根茎类(8,占17.4%)蔬菜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瓜菜、果菜类(2,占2.4%)蔬菜和水果(3,占4.1%).13种有机磷检测出12种,其中禁用农药占53%.本市种植的蔬菜、水果与外埠进京产品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无显著差别,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销售的产品的不合格率亦无显著差别.

    作者:孙鑫贵;吴国华;薛颖;赵旭东;赵婕;孟娟;崔晓青;张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从奶粉中检出苯甲酸钠及山梨酸钾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3年1月对某冷冻厂生产的雪糕新品种的检验中检出苯甲酸钠,含量为 0.02 g/kg,通过追查发现,该厂所使用的原料之一,某公司生产的 5 个批次的全脂奶粉(工业奶粉,25 kg/袋)全都含有苯甲酸钠,检出量为0.09~0.27 g/kg,均值为0.21 g/kg.

    作者:谭铭雄;潘淮;马林;何洁仪;岑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番茄红素的抗氧化及抗肿瘤作用

    为促进番茄红素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对番茄红素的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进行了论述.番茄红素是主要的类胡萝卜素.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番茄和番茄类制品中.体外实验证明,在饮食胡萝卜素中,番茄红素是强的单线态氧捕捉剂.已有实验证明番茄红素摄入量或血清中番茄红素水平与患癌风险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作者:隋海霞;徐海滨;严卫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食品冷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冷杀菌技术是指不用热能杀死微生物,不影响食品营养、质构、色泽和风味的新兴杀菌技术.通过介绍超高压杀菌、射线杀菌、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脉冲强光杀菌、磁力杀菌、紫外线杀菌和二氧化钛光催化杀菌技术,详述其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夏文水;钟秋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卫生部关于海猪肉粉不能作为普通食品进行管理的批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卫通[2003]8号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国食品毒理学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食品毒理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70年代.在农药残留量标准的制定,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研究,霉菌毒素污染的研究,化学污染物的研究,茶叶防癌机制的研究,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功能性评价等方面食品毒理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有较大差距,为适应国际国内食品贸易的要求,食品毒理学必须得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作者:韩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指标设定上的国内外差异

    制定微生物指标不仅是为了检验食品终产品的卫生质量,而且在国际上广泛用于食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全过程的监测和HACCP的验证.在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中,有关微生物检验的采样、检测方法以及指标表述方面与国际通行做法上有较大差距.通过介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微生物学指标的原则和要点,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的建议.

    作者:赵丹宇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