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456
  • 国内刊号:11-3156/R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198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450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3~2004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5~2006年度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5年3期文献
  • 北京市城区居民的转基因食品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解北京市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抽取北京市居民中901人,调查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的知信行水平.转基因食品是生物技术的知晓率为72.7%,深入了解的49.3%,随文化程度增高呈上升趋势.对转基因食品持乐观态度的占63.1%,持悲观态度(有害或者害大于利)的占6.1%,乐观随文化程度增高呈上升趋势,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61.9%的调查者认为转基因食品将走向大众(积极),30岁以下及乐观的人群态度更为积极.持乐观、积极态度者购买转基因食品的比率较高,为41.8%,而持悲观态度的为18.7%,差异有显著性;购买转基因食品人群比例随年龄升高呈下降趋势,与文化程度、性别没有关系;调整的价格对促进转基因食品购买有一定影响.北京市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知信行水平较高,态度影响购买行为,转基因食品的价格对购买有一定影响.

    作者:项新华;张正;庞星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吡啶酸铬对高血脂大鼠体重及血脂的影响

    为研究吡啶酸铬对大鼠体重及血脂的影响,将50只大鼠按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高脂对照组和3个添加不同剂量的吡啶酸铬组40.0、80.0、160.0μg/kg BW(分别相当于每天摄入三价铬5.0、10.0、20.0μg/kg BW).每周称重1次.第5周末断头取血,测TC、TG和HDL-C;剥离肾及睾丸周围脂肪并称重.结果显示:高脂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大鼠体重、体脂比、TC、TG水平显著增加.3个吡啶酸铬添加组大鼠体重、体脂比、TC、TG水平均低于高脂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160.0 μg/kg BW吡啶酸铬添加组大鼠的HDL-C水平明显高于高脂对照组.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吡啶酸铬可降低高血脂大鼠的体重、体脂比、TC、TG水平,高剂量的三价铬还可升高HDL-C水平.

    作者:仝国辉;杨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自动样品净化系统分析鱼样中二(口恶)英和共平面多氯联苯

    为评价自动样品净化系统在分析食品样品中17种二(口恶)英(PCDD/Fs)与12种共平面多氯联苯(PCBs)上的应用,以鱼样有证标准参考物对系统进行验证.鱼肉标准参考物质经索式抽提、FMSPower Prep系统净化后浓缩,使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以多离子检测方式和同位素稀释技术对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样品中PCDDs/Fs同位素内标的平均回收率为62.4%~84.3%,共平面PCBs同位素内标的平均回收率为53.1%~89.2%.3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有证标准参考物的TEQ测定值均与参考值符合.FMS Power Prep样品净化系统可以满足食品样品中PCDD/Fs和共平面PCBs的分析要求.

    作者:李敬光;吴永宁;张建清;赵云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栝楼黄色素的提取及性能研究

    为促进栝楼黄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利用,对栝楼中黄色素的提取方法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常见的部分食品添加剂及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栝楼黄色素的大吸收波长为438 nm,适宜的提取剂为乙醇,用95%乙醇提取时,提取率为6.85%.该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95%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在弱酸弱碱条件下稳定,对热稳定,光照对色素具有降解作用;栝楼黄色素对还原剂Na2SO3较敏感,抗氧化性强;蔗糖、NaCl、维生素C等添加物对色素无明显影响;苯甲酸钠、柠檬酸以及Al3+、Mg2+、Cu2+等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有影响.从栝楼中提取的黄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并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天然色素.

    作者:孙体健;王浩江;李秀花;黄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00年~2003年广西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为掌握广西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流行原因,为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2000年~2003年广西各地食物中毒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2000年~2003年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105起,进食17 915人,中毒3 557人,中毒发病率19.85%,死亡34人,分别占同期广西各类食物中毒起数的22.83%,中毒人数的38.29%和死亡人数的27.64%;4~10月份是中毒高发月份;66.71%的中毒和100.00%的死亡人数集中在西北部的河池、百色以及中心城市南宁、柳州、桂林市;中毒原因主要是农村家庭聚餐、饮食服务单位、集体食堂制作的食物因原料(重点为肉类、谷类及制品)污染或加工不当、生熟交叉污染等所致;病原体构成第一位是沙门菌,其它依次为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椰毒假单胞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而进食人数发病率高的是椰毒假单胞菌(98.61%),其次是沙门菌(38.58%)、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34.48%),低的是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10.65%;死亡病例全部系椰毒假单胞菌所产生的毒素污染酵米面所致.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广西食物中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食源性致病菌(毒素)引起的进食人员中毒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广西西北部农村、饮食业和学校集体食堂等是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重点.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改变农村家庭聚餐食物原料与制作过程污染和贮藏时间过长的不良习俗,对学校、集体食堂等餐饮业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重要控制与防范措施.

    作者:唐振柱;陈兴乐;黄林;黄兆勇;方志峰;扬娟;李秀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食品中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的PCR快速检测研究

    为提高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水平,针对单增李斯特菌中多个稳定的特异性基因hlyA、plcB、prfA、iap,设计并筛选出7对引物组成多重-巢式PCR联合检测体系,并结合高灵敏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快速检测,多重PCR的灵敏度达到1×102CFU/ml,巢式PCR的灵敏度达到1×10 CFU/ml.结果表明该检测体系具有快速可靠、灵敏准确及特异性好的特点,而且有效缩短了检验周期,从传统的7~14 d缩短到1~2 d.

    作者:冯家望;吴小伦;黄云君;王小玉;薄清如;陈静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食品安全国家控制模式的浅析

    介绍发达国家目前所使用的3种食品安全国家控制模式,即多部门型、单一部门型和综合型,以供我国相关部门在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借鉴.通过研究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代表性国家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变革、现状、机构设置,分析了3种控制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发展趋势:(1)建立覆盖整个食品链的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2)设立独立的评估和协调机构;(3)国家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政策和标准的执行;(4)重视公众信息的反馈,维护公众利益.

    作者:王铁军;张新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洛阳市乳与乳制品行业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

    为了解洛阳市乳与乳制品行业的现状,分析了洛阳市乳与乳制品生产经营行业在企业自身管理、工艺设备、原料使用以及产品卫生质量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32家乳与乳制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基本符合卫生要求的有21家,其中生产加工企业13家,不符合卫生要求的11家,均为个体私营企业.大多数乳品厂没有自供奶源,定点收购个体散养户提供的散装牛奶,只有少数几个大企业能够对散装牛奶进行快速检验.多数小企业原料采购把关不严,不履行索证手续,不法企业使用劣质奶粉及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添加剂.174份样品的包装标识,132份合格,合格率75.9%.乳与乳制品的抽检总合格率74.7%,本地产品合格率69.8%,外埠产品合格率82.3%.理化指标与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高,分别为94.8%和90.2%,而营养指标合格率较低为74.7%,其中含乳饮料营养指标合格率仅为56.3%,酸牛奶营养指标合格率81.0%,主要不合格原因是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一些不合格含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低于0.5%.结果提示,洛阳市的乳与乳制品卫生状况存在一定问题,需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宋现;于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998年~2004年临沂市河东区酱油卫生质量分析

    为了解酱油的卫生质量,对临沂市河东区1998年~2004年临沂市河东区各生产厂家与批发零售酱油的卫生质量检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共检样品373份,合格83份,合格率仅为22.25%.其中生产企业酱油合格42份,合格率为27.81%(42/151),批发零售单位酱油合格41份,合格率为18.47%(41/222),生产企业酱油合格率明显高于批发零售单位x2=4.54,P<0.05.批发零售单位中,区外企业生产的酱油合格29份,合格率为23.02%(29/126),区内企业生产的酱油合格12份,合格率为12.50%(12/96),区外高于区内(x2=4.00,P<0.05).1998~2003年6年合格率差异不明显(x2=1.78,P>0.75).2004年酱油的合格率高于1998年~2003年6年的合格率16.31%(53/325)(x2=51.58,P<0.005).分析结果提示,酱油的卫生质量不容忽视,应加大监督力度.

    作者:葛文兴;朱勤龙;邵明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连云港海州湾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分析

    为分析连云港地区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特征,对连云港海州湾织纹螺进行形态鉴定,收集近年麻痹性贝类中毒资料,应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检测螺肉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结果连云港海州湾存有4种织纹螺,其中以半褶织纹螺含麻痹性贝类毒素量高(1.6×103μg/100g螺肉),并导致连云港地区10起、银川1起麻痹性贝类中毒;1992年还发生一起由泥螺引起的麻痹性贝类中毒.中毒者均表现为下行性神经麻痹症状,重者致死.鉴于海洋污染的严重性,为保障海洋贝类的食用安全,应对贝类进行毒素等安全指标的监测.

    作者:林祥田;张明生;王志坚;张元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食品农药污染综合监管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为保障食品安全,金山区通过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蔬菜农药残留监测机制、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探索建立了食品农药污染的综合监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并提出了实施中应当注意把握的难点问题.

    作者:倪艳华;李忠阳;何振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卫生部关于2004年植物油国家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卫生部关于暂停生产销售济世慈航(R)绿源蜂胶胶囊的紧急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卫生部关于2004年乳酸菌饮料和酸乳国家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卫生部关于2004年裱花蛋糕国家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卫生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卫生部关于2004年熟肉制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一起两地就餐发生的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过程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已多有报道,由于疾病的潜伏性和就餐场所的不固定性,给食物中毒的认定和处理带来困难.2003年8月18日,下榻在绍兴市A酒店的某旅游团28名游客中19名发病,罹患率67.86%.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潜伏期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认为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引起的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但由于该批游客发病当天在两地的酒店就餐,故不易认定食物中毒的餐次和中毒食物.现将整个调查处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周林娟;李珂;胡关耀;罗燕生;吴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卫生部关于委托生产加工食品问题的批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年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5年第8号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5年第5号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7月份获批准的保健食品目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食品污染物监测--化学污染物部分

    1开展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的目的及意义食品中的化学性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且阻碍国际食品贸易的发展.第53届世界卫生会议通过一项决议,请求WHO及其会员国将食品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其2001年度食品安全战略(草案)中把化学性有害物质的监测作为危害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广.

    作者:杨大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GB/T 500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简介

    为帮助食品卫生标准使用者深刻理解食品卫生理化标准,详细介绍了GB/T 500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的修订背景、指导思想及存在的问题.2003版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技术含量高,大量采用现代分析技术;积极采用CAC和AOAC检验方法,遵循CAC国际组织有关制修订食品检验方法的程序,提高了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化、科学性和准确性程度;涉及的分析项目多,内容广,包含食物成分、维生素、微量元素、保健食品功效成分、金属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天然毒素及其它有机污染物等分析方法,基本上包含了现行的食品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检验方法;健全了测定方法体系,包含现有食品卫生标准的所有类别,能够满足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检验方法与食品安全的要求仍有差距;有些分析方法缺乏必要的技术参数,一些方法虽有技术参数,但没有严格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方法;食品检验方法相对滞后于食品标准;内容格式不尽完善;感官测定方法不够完善,给结果判定带来困难.该标准体系是我国现有食品标准中涉及面广、影响大的标准,并将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完善.

    作者:王竹天;兰真;鲁杰;蒋定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