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2-4379
  • 国内刊号:11-2849/R
  • 影响因子:0.47
  • 创刊:199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43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2000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年2期文献
  • 柳州地区633例新生儿视网膜筛查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视网膜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产广域数字化小儿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3对633名新生儿进行视网膜筛查.结果 筛查出眼部异常150例,占总筛查人数23.69%.其中以视网膜出血为多见,共筛出129例,占总筛查人数20.38%.早产儿眼部异常31例,占早产儿43.06%.结论 全面普及开展新生儿视网膜筛查、宣教、随访工作具有临床价值,尤其对早产儿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莫海明;蒋春秀;钟佩;吴凯林;韦美荣;马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各类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05年至2011年接受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73例(78只眼).观察本手术对各类青光眼患者眼压变化、视力变化,并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通过为期短2周、长4年的临床观察,证实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对于各类青光眼在短期及长期内均具有较满意的降眼压效果,手术完全成功率高,术前术后视力稳定,且无严重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对于各类青光眼的治疗成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易于操作,术后严重并发症罕见.

    作者:冯俊;唐由之;于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联合胬肉切除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初发性翼状胬肉285例(308只眼),其中164例(176只眼)行新鲜羊膜移植联合胬肉切除术,121例(132只眼)行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联合胬肉切除术,随访2~5年,平均3.4年.结果 新鲜羊膜移植联合胬肉切除术组164例(176只眼)中有25只眼复发,复发率为14.21%,进行期53只眼中有16只眼复发,占复发病例的64.0%,45岁以下有18只眼复发,占复发病例的72.0%.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联合胬肉切除术组121例(132只眼)中有19只眼复发,复发率为14.39%,其中进行期44只眼中有10只眼复发,占复发病例的52.63%,45岁以下有12只眼复发,占复发病例的63.16%.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7,P>0.05).结论 2种手术后复发率较单纯切除明显下降,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复发,进行期病例的复发率高,中年人较老年人术后复发率高.

    作者:蔡丽萍;雷小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药熏眼治疗干眼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中药熏眼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4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1例(42只眼)采用中药熏眼方法治疗,对照组21例(42只眼)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治疗1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眼方法治疗干眼疗效优于玻璃酸钠滴眼液.

    作者:武丹蕾;吴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目的 评价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治疗初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202例(225只眼).结果 随访6个月~18个月,仅8只眼复发(3.56%).结论 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丁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冻干生物羊膜植入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冻干生物羊膜植入在小梁切除术中的抗瘢痕作用.方法 在我院进行小梁切除术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8例(48只眼),随机分成2组,一组植入冻干生物羊膜(治疗组),另外一组不植入冻于生物羊膜(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0个月,2组术后视力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手术完全成功眼数分别为14只眼(70.0%)和27只眼(96.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对照组Ⅰ级浅前房6只眼(30.0%),Ⅱa级浅前房2只眼(10.0%);治疗组Ⅰ级浅前房2只眼(7.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滤过泡对照组13只眼(65.0%),治疗组26只眼(92.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入冻干生物羊膜,可以明显减少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勇全;钟文东;唐雄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95例泪道阻塞患者阻塞部位分布及相关因素的初步分析

    目的 研究5例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中泪道阻塞部位的分布特点,并做出相关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有流泪症状的患者420例(840只眼),取单眼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泪道探查冲洗检查,对泪道冲洗不通畅者进行泪道阻塞性疾病的问卷调查、眼科常规检查、鼻内窥镜检查及泪道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以及阻塞部位,并选择同期在相同眼科就诊的无流泪症状、泪道冲洗通畅,且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均相似的患者为对照,对确诊的泪道阻塞患者阻塞部位分布特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泪道阻塞患者共95例,男女之比为1∶2.1,年龄6~71岁(平均50.2岁).40~61岁患者中所占比例大,各职业中工人所占比例大,泪道阻塞部位所占比例不同,鼻泪管上段阻塞占32.6%(31/95),鼻泪管下段阻塞占22.1% (21/95),下泪小管阻塞15.8%(15/95),下泪点阻塞9.5% (9/95),泪总管阻塞8.4%(8/95),上泪点阻塞6.3%(6/95),上泪小管阻塞5.3%(5/95).泪道阻塞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泪道阻塞患者中有邻近组织疾病及眼部炎症病史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P<0.05).结论 泪道阻塞各部位所占比例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鼻泪管上段、鼻泪管下段、下泪小管、下泪点、泪总管、上泪点、上泪小管,有邻近组织疾病及眼部炎症病史者泪道阻塞的机率较大.

    作者:孙红梅;韩毳;陶海;张亚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半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目的 观察半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视力变化、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吸收及脉络膜血管扩张的改善情况.方法 对32例(38只眼)慢性CSC患者,行半量维替泊芬(3 mg/m2)光动力治疗,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随访期间进行佳矫正视力、裂隙灯下间接眼底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术后OCT视网膜下积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大多数病例FFA中显示荧光渗漏消失或渗漏减轻,ICGA显示扭曲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管径恢复正常或血管扩张减轻.随访期间32例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半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慢性CSC短期内安全有效.

    作者:潘秀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45例晚期青光眼患者的延误诊断分析及治疗

    目的 探讨晚期青光眼延误诊断的原因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06年8月到2009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晚期青光眼患者45例(64只眼),均为首次确诊青光眼即处于病程晚期,予施行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随诊6个月~3年.对导致纳入患者延误诊断的原因,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1年以上者的眼压、视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延误诊断的原因:误诊为白内障的15例(22只眼),占33.3%;偏头痛10例(11只眼),占22.2%;近视和远视8例(12只限),占17.8%;胃肠炎5例(8只眼),占11.1%;无明显原因及症状的7例(11只眼),占15.6%.2.手术效果:45例(64眼)晚期青光眼病例,均能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持续性浅前房、暴发性脉络膜出血、视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9例(51只眼)随访1年以上,至后一次复查时,未用降眼压药眼压<21 mmHg的26只眼(51.0%)(1 mmHg=0.133 kPa),加用1~2种降眼压眼药后眼压<21 mmHg的17只眼(33.3%),8只眼(15.7%)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视野无明显变化的37只眼(72.5%),视野范围缩小<5°的11只眼(21.6%),视野范围缩小>5°的3只眼(5.9%).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使晚期青光眼的术后眼压降得更低,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效果较好.晚期青光眼除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尽量减少并发症外,加强青光眼的普查,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性,与手术本身同样重要.

    作者:曲验兵;解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手术后再脱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巩膜扣带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患者29例29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两次手术后视力、两次手术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情况、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应用配对秩和检验分别对两次术前PVR级别、手术后视力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第2次手术前PVR级别较第1次术前增高(Z=-2.201,P=0.028).第2次手术后1周佳矫正视力与第1次比较无明显差异(Z=-0.001,P=1.000).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包括原裂孔闭合不良(24.1%),新裂孔形成(34.5%),PVR形成(41.4%).第2次手术后6个月复查,28例患者视网膜复位,1例患者视网膜再次脱离,手术成功率96.55%.结论 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手术后再脱离的原因中,PVR居于首位,其次有新裂孔的形成、原裂孔闭合不良.为保证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改善视网膜功能,必须耐心细致检查,慎重选择术式,术中在直视下冷冻,防止冷冻过度,正确判断裂孔大小和位置,尽量减少多次手术的刺激,减少并发症.

    作者:杨永明;王升;许淑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目的 观察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65例(84只眼),予施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2年,治愈60例(79只眼),复发5例(5只眼),治愈率94%,复发率6%.结论 显微镜下彻底切除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手术的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各种翼状胬肉的较好方法.

    作者:苟胜文;孙红彬;闫小琳;马建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a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发病的相关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97例临床确诊的NAION患者的一般情况、神经眼科学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24 h动态血压结果.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55.1±10.11)岁,男性占60.8%.发病时有视物遮挡感者55.7% (54/97).单眼发病患者中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elative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RAPD)的阳性率为78.6%(55/70),其中瞳孔不等大的仅占11.4% (8/70).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抗心磷脂抗体、胆固醇、三酰甘油异常的比例分别为13.4%(11/82)、7.4% (6/81)、18.6% (18/97)、36.1%(35/97).颈动脉、椎动脉或眼底血管超声异常比例57.8%(37/64).24h血压监测异常率较高,夜间收缩压升高,而不表现为夜间低血压.结论 NAION发病年龄不高,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因静态下患眼瞳孔散大不明显,故RAPD检查十分重要.对于NAION患者,检查血脂的同时应进行同型半胱氨酸及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及24 h血压的监测是必要的.

    作者:闫洪欣;魏世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针刺结合补气活血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补气活血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确诊为AION患者60例(82只眼).所有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43只眼)予针刺结合补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30例(39只眼)予西医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愈8只眼(18.60%),显效19只眼(44.19%),好转12只眼(27.91%),未愈4只限(9.30%),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治愈3只眼(7.69%),显效12只眼(30.77%),好转10只眼(25.64%),未愈14只眼(35.90%),总有效率64.1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补气活血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有优势.

    作者:唐苗苗;沈兰珂;唐浩;王满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施图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儿童VDT视疲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施图伦滴眼液)联合眼部穴位按摩治疗儿童视频终端(visualdisplay terminal,VDT)视疲劳的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VDT视疲劳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施图伦滴眼液点眼,1滴/次,3~4次/d,研究组在使用施图伦滴眼液的同时,按摩眼周的丝竹空、承泣、攒竹、睛明、四白穴,2次/d,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1)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干预前研究组的BUT及SIT分别为(7.75±2.69)s和(9.47±3.03) mm,对照组为(7.89±2.58)s和(9.53±2.57)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为(10.28±3.79)s和(12.25±3.10) mm,对照组为(9.21±3.44)s和(10.47±3.26) mm,均较干预前增加(P<0.01),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瞬目次数:干预前研究组(18.67±5.24)次/min,对照组(18.05±6.34)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3,P=0.290).干预后研究组(13.58±5.58)次/min,对照组(16.32±6.366)次/min,均较干预前降低(P=0.00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2.353,P=0.021).(3)临床疗效:研究组显效34例(64.15%),有效17例(32.08%),无效2例(3.77%),对照组显效24例(45.28%),有效21例(39.62%),无效8例(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9,P=0.026).结论 施图伦滴眼液配合眼周穴位按摩对VDT视疲劳患儿眼表环境和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用施图伦滴眼液.

    作者:赵素琴;孙志贤;赵林;许燕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索和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与神经眼科相关的就诊疾病谱状况及临床特征,为今后开展神经眼科的相关研究和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连续纳入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眼科筛查,对有眼科主诉及客观检查异常的患者进行系统神经眼科检查.结果 共纳入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213例,其中213例(17.6%)患者出现神经眼科相关临床表现.神经眼科临床表现中以持续性视力下降(84.5%)、视野缺损(88.1%)、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29.6%)和视神经萎缩26例(12.2%)为常见.与神经眼科表现相关的主要病因是肿瘤(86.4%)和颅内血管源性病变(13.1%).病变部位以蝶鞍区多(78.4%),其中累及的部位依次为垂体(61.1%)、蝶窦(18.6%)、海绵窦(7.2%)、鞍结节(3.0%).结论 神经眼科体征对指导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持续性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视神经萎缩;神经眼科涉及范围广泛,应针对性探讨神经眼科相关疾病的诊疗规范和可能干预策略.

    作者:戴艳丽;程康鹏;张译心;魏世辉;黄厚斌;孙阔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合并瞳孔损害2例

    带状疱疹病毒性眼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眼支引起的眼部病变,可引起眼部各组织的损害,常见的有带状疱疹病毒性眼睑炎、角膜炎.关于病毒导致的角膜内皮炎尤其合并瞳孔损害的报道仍属少见,特报道2例如下.

    作者:梁丽娜;庄曾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双眼先天性瞳孔残膜1例

    瞳孔残膜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异常,由于胚胎时期晶状体表面血管膜吸收不全所致.笔者在中山眼科中心学习时遇到1例双眼先天性瞳孔残膜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岁,发现双眼视力差1年,在当地医院就诊,未发现瞳孔异常,给予弱视治疗,治疗效果欠佳,于2012年7月24日来中山眼科中心就诊,诊断为:双眼先天性瞳孔残膜;双眼弱视.

    作者:李琴;刘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丹参三七混合液预防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丹参三七混合液口服对光动力学诱导大鼠实验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预防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20只BN大鼠分为实验组(丹参三七混合液灌胃)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每组10只.实验组按三七0.25 g/kg、丹参0.04 g/kg药量灌胃给药,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个月后采血检测大鼠血小板黏附率和血小板聚集率,并采用光动力学方法诱导大鼠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按10 mg/kg剂量尾静脉注射孟加拉红,1 min后,氙激光(参数:功率100 mW,直径50 μm,曝光时间0.1s,照射100个点)照射距离视盘1个视盘直径的静脉主干,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判断模型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内血小板黏附率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视网膜静脉完全阻塞的仅1例,而对照组有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三七混合液口服可明显降低血小板黏附率,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有预防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樊曦;周和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灯盏细辛提取物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capus (Vant.) Hand.-Mazz.,EBHM]提取物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大鼠3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20只采用Akira法,烙闭大鼠3支上巩膜静脉,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各10只.治疗组于高眼压持续7d后行EBHM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1个月.观察EBHM对高眼压大鼠眼压、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RGCs凋亡率以及视网膜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 EBHM提取物能有效地阻止眼压升高,改善大鼠mfERG,明显降低大鼠视网膜中NO的含量,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结论 EBHM提取物对高眼压下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建华;付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原花青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视网膜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RIR)损伤抑凋亡基因蛋白Bcl-2和促凋亡基因蛋白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所有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对照组、PC低、高剂量组,每组5只.于造模前2周PC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0、300 mg/kg剂量灌胃PC混悬液,丹参对照组予丹参颗粒溶液0.09 g/kg剂量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造模后各组仍继续按原方案给药.除正常组外,其余每组按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分为缺血再灌注6、24、48及72 h组.以免疫组化法检测RIR后大鼠视网膜不同时间点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及内丛状层均可见一定的Bcl-2和Bax蛋白表达,其中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在6h开始表达,48 h达到高峰,72 h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变化与Bcl-2相近,但高峰时间在24 h.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时间点,丹参组和PC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上升(P<0.05),Bax蛋白表达下降(P<0.05),尤以PC高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明显(P<0.01).结论 大鼠RIR损伤后Bcl-2和Bax蛋白表达均升高,PC可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蛋白的表达,从而对视网膜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张花治;刘莹;白丽君;颉瑞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蒺藜总皂苷对慢性高眼压兔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蒺藜总皂苷对慢性高眼压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高眼压模型空白组(B组),高眼压模型灯盏细辛(EBHM)治疗组(C组),高眼压模型蒺藜总皂苷(GSTF)治疗组(D组),以20 g/L甲基纤维素前房注射建立兔慢性眼高压模型,灯盏细辛(EBHM)治疗组实验兔每日耳缘静脉推注灯盏细辛注射液(4.5 mg/kg),蒺藜总皂苷(GSTT)治疗组实验兔每日耳缘静脉推注蒺藜总皂苷针剂(5 mg/kg),连续用药28 d.观察各组眼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期内,高眼压模型兔眼的眼压维持在32~39 mmHg(1 mmHg=0.133 kPa).造模前各组实验兔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兔持续高眼压状态28 d后,B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明显高于A组、C组、D组(P<0.05),C组、D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值接近(P>0.05),但略高于A组(P<0.05).各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蒺藜总皂苷对模型动物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李诺;黄丽娜;曾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加减驻景方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加减驻景方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干预作用,试图为脉络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中药治疗方案.方法 将氪激光诱导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的3周大雌性三色豚鼠50只(50只眼)随机分为5组:中药预防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生理盐水),每组10只.采用多波长氪激光(532 nm)对豚鼠左眼行视网膜光凝,激光功率、光斑直径、曝光时间分别为120~180 mw、50 μm、0.1s,每只眼在视盘下方行10个光斑斑点.预防组于激光前1周开始给药,高、中、低剂量组于光凝后24 h开始给药,预防组给药共28 d,高、中、低剂量组给药21d.给药方式为每天1次灌胃给药.给药后全部行眼底彩照、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及脉络膜铺片观察.结果 ICGA检查,各组出现荧光的激光斑个数所占比例(CNV发生率)分别为:预防组54%、高剂量组68%、中剂量组66%、低剂量组70%、模型组68%;CNV渗漏面积大的为模型组(1.262 3±0.39525)mrn2,其次为中药高剂量组,渗漏小的为中药预防组,其次为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居中,相互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络膜铺片结果与ICGA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 加减驻景方对氪激光诱导的三色豚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具有防治作用,预防用药效果佳.

    作者:张庆;田楠楠;亢泽峰;江伟;梁丽娜;王江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近况

    中医药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均可以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满华;唐苗苗;沈兰珂;王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弱视临床治疗的近期研究概况

    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为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按照佳矫正视力分为轻、中、重度.弱视的治疗一直是眼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研究进展较缓慢.本文参考国内外新文献,对目前弱视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作者:钟佩;莫海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前葡萄膜炎的中医治疗

    本文简要介绍了前葡萄膜炎中医辨证和治疗用药,并附有2则验案.

    作者:张丽芳;郝小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眼科内外障病机的特点及分析

    本文通过对内外障眼病的病因、病位、证侯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内外障眼病的病机特点,提出了外障病以六气病机为主、内障病以气血津液病机为主的辨证框架.

    作者:张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韦企平教授治疗眼眶疾病临证经验

    韦企平教授是中医眼科世家韦氏眼科第四代传人,北京市第四批“双百工程”指导老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指导老师.本文主要以眼眶疾患中常见的甲状腺相关眼病和炎性假瘤为例,介绍韦企平教授对眼眶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遣方用药的特点.

    作者:孙艳红;韦企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蔡华松教授治疗白塞综合征的学术思想

    蔡华松教授在治疗白塞综合征时注重运用现代药理学对中药的认识,利用中药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尽量减少全身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顾护正气,保护视神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介绍了蔡华松教授对白塞综合征的认识,总结了蔡华松教授治疗白塞综合征的经验.

    作者:刘婷婷;蔡华松;毕宏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冰片在眼科应用的古代文献述要

    冰片在眼科及其他各科应用广泛,关于其副作用及严格适应症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文献述要的方式,复习古代医药著作中关于冰片的药性及眼科临床适应、副作用等方面的论述,以期能引起研究者及临床医家对冰片临床佳适应症及毒副作用的重视和更为深入的研究.

    作者:杨光;马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