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6821
  • 国内刊号:11-2220/R
  • 影响因子:1.91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142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 药学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4年11期文献
  • 米卡芬净多学科临床应用评价

    本文参考国内外侵袭性真菌病诊疗领域多学科专家对米卡芬净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的多项研究和指南推荐,以其作用机制、体外抗菌活性、对生物膜的作用及耐药性、药代动力学为基础,参考其在血液病/血液恶性肿瘤、重症、实体器官移植、呼吸和感染等侵袭性真菌病患者所在临床科室的防治策略和临床应用经验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对其药物经济学也进行了介绍。

    作者:陈德昌;冯四洲;胡建达;黄晓军;金有豫;康焰;李建国;李若瑜;李玉珍;刘开彦;刘又宁;马麟麟;马晓春;马小军;梅丹;邱海波;石炳毅;孙爱宁;孙春华;孙利华;孙丽莹;孙铁英;万献尧;王椿;王贵强;王辉;王明贵;王汝龙;王睿;王育琴;翁心华;吴久鸿;肖永红;徐英春;翟所迪;赵志刚;周新;朱利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室与呼吸科中抗鲍曼不动杆菌的药物应用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部分科室的常见病原菌,在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等科室该菌的分离率越来越高。随着抗生素大量应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接踵而至,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以药物治疗为重点,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展开探讨。

    作者:何松哲;余道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药品不良事件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状况

    药品不良事件自动监测系统可以高效发现、实时监测、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但受到医疗活动的复杂性、技术和高假阳性率的限制,故自动监测系统的性能仍需进一步提升。为此,本文综述国内外药品不良事件自动监测系统的现状,以期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杨小芳;路晓钦;董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与 P-糖蛋白及 MDR1基因关联的药物转运研究现状

    P-糖蛋白(P-gp)由MDR1基因编码,腺苷三磷酸依赖的药物外向转运蛋白,是介导药物吸收与转运动力学的关键转运体。不少药物通过核因子κB( NF-κB)和孕烷X受体( PXR)信号通路直接影响MDR1基因和P-gp的表达,导致P-gp的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转运。因此,本文对P-gp介导的药物转运相互作用、药物对P-gp和MDR1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与P-gp/MDR1基因表达相关的NF-κB和PXR信号通路的研究概况进行收集与探讨,以期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上,为研究药物吸收转运特征的变化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冯慧玲;熊玉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影响硫嘌呤类药物个体化应用的相关转运体遗传多态性的研究状况

    硫嘌呤类药物作为一类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与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收集并分析了相关转运体的遗传多态性与硫嘌呤类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报道,以期为临床硫嘌呤类药物个体化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冯静;王雪丁;何勇;李丹;吴杰;沈秉正;宋金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喹诺酮类抗菌药转运机制研究

    抗菌药物的疗效受病原体耐药、体内药物浓度及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而药物的转运方式及相应的载体蛋白对药物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转运机制及可能参与的载体蛋白进行收集与探讨。

    作者:张珊珊;胡咏梅;张磊;胡兴萍;许建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调控血脑屏障 ABC转运体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现状

    血脑屏障中的ABC转运体是介导内源性物质、药物和毒物转运的一类外排转运体,主要包括P-糖蛋白( 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以及乳腺癌耐药蛋白( Bcrp)。这类转运体能限制外来异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使得很多治疗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产生治疗作用,阐明这些转运蛋白的转运机制,可为药物的中枢转运提供新的靶点,有助于降低脑部耐药的发生,改善药物治疗的结局。本文主要针对ABC转运体以及涉及的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激酶C-β/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1(TNF-α/PKCβ/S1PR1)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和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进行探讨。

    作者:谢振伟;臧彦楠;赵立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支链 DNA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外显子6/7 mRNA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支链 DNA ( bDNA )技术检测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外显子6/7(HPV E6/E7)mRNA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方法用bDNA技术在335例液基细胞学标本(经活检确认病理92例)检测HPV E6/E7 mRNA,其中93例同时检测E6/E7 DNA;对mRNA在不同病理级别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 E6/E7 mRNA表达率相应增加。 E6/E7 DNA与RNA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 )分析,预测 CIN2+病变的佳工作点为530.53 copies· mL-1,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结论 bDNA技术检测在液基细胞学标本中可很好地检测HPV E6/E7 mRNA。高危HPV E6/E7 mRNA检测的良好阳性似然比可用于宫颈癌筛查,其拷贝值可作为预测宫颈病变的指标。

    作者:谢榕;郑雄伟;陈刚;刘桐宇;何诚;林玉珍;杨琳;李桑;Lulu ZHANG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硝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硝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以及其对血脂联素水平影响。方法1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10 mg,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 d-1,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血压、血脂和血脂联素。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5%(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SBP、P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脂联素(ADP)水平明显升高( P<0.05);对照组LDL、TC、TG及HDL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 P>0.05),而ADP水平明显升高( P<0.05)。观察组TC、TG、LDL和H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提高临床疗效和血脂联素水平。

    作者:刘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细胞色素 P4503 A4与 P4503 A5及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对氨氯地平降压疗效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 P450( CYP)3A4倡1G、CYP3A5倡3及多药耐药(MDR1) C1236T、MDR1 G2677T/A和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159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氨氯地平5 mg· d-1干预4周,检测相关基因型,分析不同个体CYP3A4、3A5及MDR1相关基因型分布特征,考察不同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及MDR1单倍体对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影响。结果 CYP3A4倡1G倡1G 基因型舒张压( DBP)下降幅度显著低于CYP3A4倡1G倡1和CYP3A4倡1倡1(P<0.05);CYP3A5倡3倡3基因型DBP下降幅度显著高于CYP3A5倡1倡3和CYP3A5倡1倡1(P<0.05);MDR1 C1236T CC、MDR1 G2677T/A AA基因型收缩压(SBP)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MDR1 C3435T各基因型治疗前后SBP、DBP下降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MDR1 C3435T CC、MDR1 C3435T CT基因型的患者的DBP下降幅度,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P<0.05)。对MDR1单倍体分析,各组单倍体治疗前后 SBP、DBP 下降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CYP3A5倡3、CYP3A4倡1G基因多态性可影响氨氯地平降压疗效,MDR1各单倍体未发现与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相关。

    作者:刘盈;伍俊妍;丁亮;李剑芳;余晓霞;李国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免疫球蛋白 A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免疫球蛋白A( 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31)、B组(n=33)和C组(n=32),分别口服贝那普利10 mg· d-1、雷公藤多苷60 mg· d-1及两药联合,疗程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24 h尿蛋白水平。结果 A、B和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5.5%,48.5%和75.0%,C组显著高于A、B组( P<0.05);C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显著低于A和B组( P<0.05);3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可显著提高IgA肾病临床疗效,降低尿蛋白水平。

    作者:杨忠民;沈世忠;胡义阳;蔡佳盈;孙凌云;谢潜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人附睾蛋白4在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 HE4)检测在卵巢肿瘤鉴别诊断及疾病转归中的价值。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检测病例组术前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人附睾蛋白4和糖类抗原-125(CA125)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各组的组织上HE4的表达情况,分析HE4分布特点,探讨HE4水平与卵巢癌病理分型的关系以及与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血清HE4水平在56.37 pmol · L-1时,HE4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6%; HE4水平与病理分化呈负相关,而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HE4在恶性肿瘤组及交界性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卵巢非赘生性病变组及其他妇科恶性肿瘤组。血清HE4水平与组织中的HE4表达情况呈正相关。结论 HE4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A125,与CA12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血清HE4及组织HE4水平均与卵巢恶性肿瘤病理分型及临床转归均密切关联。

    作者:郑丽娥;曲军英;李桑;苏玉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2年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螨过敏变应性鼻炎儿童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氯雷他定或/和康酸莫米松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疗程2年,评价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及安全性。结果2年后,观察组患儿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为(3.46±0.85),(0.28±0.43)分,较治疗前的(10.76±1.08),(1.28±0.68)分均明显减少(P均<0.05),较对照组治疗后的(9.76±1.14),(1.09±0.35)分均明显减少(P均<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出现皮疹、鼻咽痒等11例,对照组出现鼻腔出血,乏力、嗜睡等10例,均未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舌下含服标准化尘螨滴剂治疗尘螨引起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有效,并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李勇;阮桂英;储洪娟;江波;陶宝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以感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

    目的:探讨以感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4例以感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以30~60岁多见,占85%;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5~10月;患者均有发热及相应感染的表现。颈部不适及甲状腺触痛的患者占72.2%;血白细胞升高患者占40.7%;全部患者均有红细胞沉降率增快;94.4%的患者伴甲状腺功能亢进;31%的患者有典型的甲状腺超声表现。非甾体类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对发热伴咽痛表现的患者应注意仔细查体,特别是伴无其他病因而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的患者应完善实验室检查除外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

    作者:赵宁;马序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甘草改善睡眠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目的:研究甘草改善睡眠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取Wistar大鼠30只,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甘草冻干粉组、甘草次酸组。称取冻干粉20 g,加水溶解配成0.5 kg· L-1溶液,灌胃给药,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7 d。用HPLC方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脑脊液中移行成分。结果通过分析比较,确定甘草改善睡眠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是血清中甘草的移行成分甘草次酸。甘草次酸可使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的峰面积高于空白脑脊液峰面积,前者约是后者的8.6倍。结论甘草主要化学成分甘草次酸能明显促进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的分泌,从而达到改善睡眠作用。

    作者:严兴科;张泽国;徐富菊;马重兵;李越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霞草苷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霞草苷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浓度为5,10,20,40μmol· L-1霞草苷对HT-29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Caspase-3、Bax的mRNA水平。结果霞草苷对HT-29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 Caspase-3和Bax的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霞草苷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上调Bax表达,活化Caspase-3可能是霞草苷诱导HT-29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田桂红;秦迎;周玲;仲英;牟艳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芍药苷对乙醇诱导 L02细胞的毒性和氧化损伤保护机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芍药苷( PF)对乙醇诱导L02细胞细胞色素P450( CYP450)2E1表达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用75 mmol· L-1乙醇体外诱导培养法建立L02细胞损伤模型,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用定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及细胞免疫化学技术观察芍药苷处理后的乙醇损伤L02细胞中CYP4502E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OD显著降低,MDA增高(P<0.05),CYP4502E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强( 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苷组SOD增高, MDA降低,CYP4502E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芍药苷对L02细胞乙醇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减轻脂质过氧化,其作用可能与调节CYP4502E1的表达有关。

    作者:黄敏;薄红兵;王希;王晓彬;粟雪梅;向桢;甘学文;石志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胍丁胺对氧糖剥夺/复氧损伤 U251细胞水通道蛋白-4,9的影响

    目的:研究胍丁胺对氧糖剥夺/复氧损伤后 U251细胞水通道蛋-4(AQP4)和水通道蛋白-9(AQP9)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氧糖剥夺/复氧损伤U251细胞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胍丁胺干预后U251细胞的形态变化,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AQP4和AQP9的表达。结果胍丁胺改善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U251细胞的形态,显著提高了细胞存活率,明显抑制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AQP4和AQP9的过度表达。结论胍丁胺通过抑制AQP4和AQP9的过度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继发的脑水肿,从而对神经元起到保护的作用。

    作者:马绪彪;卞伟华;宋佳;李庆忠;杨美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及毒力因子的调控

    目的:评价铜绿假单胞菌在亚抑制浓度( SIC)的左氧氟沙星作用下毒力因子表型及基因表达的变化并探索其可能的调控途径。方法用临床标准菌株PAO1及其密度感应系统( QS)的基因突变株,测定不同浓度下菌株生长曲线,以不影响细菌生长的高抗菌素浓度为亚抑制浓度。分别测定各菌株在SIC的抗菌素作用下生物膜形成、绿脓菌素和鼠李糖脂的变化。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测定菌株毒力蛋白编码基因以及QS基因在SIC的左氧氟沙星作用下表达的变化。用生物发光法测定QS信号分子在SIC的抗菌素作用下的变化。结果在SIC的左氧氟沙星作用下,PAO1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和QS调控基因(lasR、rhlR)表达均显著增加,PAO1野生株的毒力因子也增加,但lasR、rhlR突变株无此变化,同时QS信号分子水平也无显著变化。结论亚抑制浓度的左氧氟沙星促进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的产生,这一效应是通过lasR和rhlR调节实现的,但这一调控作用可能并不是直接通过AHL信号分子完成。

    作者:李湘燕;薛峰;张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尤瑞克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脑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组于再灌注后5 min静脉注射尤瑞克林3.5×10-3 PNA U· kg-1。在缺血2 h再灌注48 h后,断头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和PCR法检测脑组织中H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脑组织中H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能通过促进HGF的表达来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国前;王杰华;杨小霞;陈淑增;许秀秀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银杏黄酮苷元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所致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黄酮苷元( G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诱导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s)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ECs,建立HAECs的ox-LDL损伤模型前,用不同浓度GA预处理细胞1 h,用四甲基噻唑兰法检测内皮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核内NF-κB的激活,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CP-1、ICAM-1及VCAM-1水平。结果30~60 mg · L-1 GA预处理组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NF-κB激活( P<0.05),下调VCAM-1、ICAM-1及MCP-1表达( P<0.05)。结论 GA能够有效抑制ox-LDL诱导HAECs炎症因子ICAM-1、VCAM-1、MCP-1表达。

    作者:柳丽;何艳;吴立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牛磺熊去氧胆酸对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 TUDCA)对自体肝移植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TUDCA组,用脂肪肝大鼠自体肝移植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后分别给予蛋白液和含10 mmol· L-1 TUDCA的蛋白液,以1.5 mL· min-1的速度灌洗45 mL,于6,24 h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含量;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取肝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 NF-κB)的活化程度。结果 TUDCA能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并提高SOD的含量( P<0.05);TUDCA组中的肝细胞水肿及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轻于模型组;TUDCA组比模型组NF-κB表达明显减少( P<0.05)。结论 TUDCA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和减少NF-κB表达,对脂肪肝大鼠IRI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邢雨;蔡金贞;张建军;李世朋;王政禄;王玉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硝苯地平口服制剂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荟萃分析

    目的:荟萃分析硝苯地平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特征。方法获取研究文献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经归一化处理,用SAS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与评价。结果中国汉族人群与东亚人群相近,归为一个亚类,与其他两个亚类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该亚类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tmax、Cmax、t1/2分别为(292.53±8.01)ng· mL-1· h、(0.61±0.03)h、(140.01±11.38)ng· mL-1、(3.27±0.50) h。结论本研究验证了人种因素为影响硝苯地平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汉族人群所属的亚类人群服用硝苯地平应注意减少剂量。

    作者:张新慧;褚志杰;刘群;郭瑞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脂质组学在疾病生物标记物研究应用现状

    脂质组学通过研究脂质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体内的代谢变化,明确其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以期提高疾病风险预测的能力。常用脂质组学分析方法包括直接质谱注入法(鸟枪法)、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核磁共振法等。脂质组学在疾病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新药研发以及系统研究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本文旨在介绍脂质组学在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及其研究方法。

    作者:史蕾;郭瑞臣;魏春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开展苦碟子注射液药学监测情况及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监测的工作实践和作用。方法开展苦碟子注射液用药监测工作,密切监护患者用药情况及其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临床充分采纳临床药师所提苦碟子注射液用药建议,完善了临床诊疗方案,显著降低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临床药师在全面展开药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与护士和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保障药物的安全使用。

    作者:华国栋;巩颖;张彦丽;郑飞;张谦;桂月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对多重耐药细菌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的脑卒中患者的会诊方案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针对脑卒中合并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患者的会诊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10—2014-06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临床药师会诊的脑卒中合并耐药性细菌感染患者11例,评估会诊治疗方案的接受率、疗效及细菌清除率。结果医师对临床药师会诊治疗方案的接受率为90.91%;完全接受会诊治疗方案的不同耐药性细菌感染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细菌清除率为87.50%。结论临床药师会诊治疗方案对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细菌感染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龚磊;陈灵;周小爽;范瑞明;朱刚;陈泽慧;邱隆敏;王玉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的儿童性早熟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用代谢组学研究儿童真性性早熟( CPP)的代谢标记物,以探讨儿童性早熟的发病机制。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 HPLC-QTOF-MS)对性早熟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血液样本进行代谢图谱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小二乘辨别分析法(PLS-DA),根据PLS分析的载荷图和VIP值,筛选24个代谢标记物,并对其参与的代谢途径进行分析。结果氨基酸、5-羟色胺、儿茶酚胺及脂代谢等多条代谢途径异常与儿童性早熟发生相关。此外,一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也可能导致性早熟。结论性早熟儿童和正常儿童血液代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王玲娜;吴海瑛;陈临琪;汪维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沃泰西汀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状况

    沃泰西汀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的活性有关,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本文对沃泰西汀的临床药理学、临床评价和安全性等进行介绍。

    作者:王来海;张瑞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谷氨酰胺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谷氨酰胺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将36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口服试验药或参比药4.0 g,洗脱1周后,交叉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级质谱联用( HPLC-MS/MS)方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两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口服试验药和参比药后,血浆中谷氨酰胺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0.69±0.66)和(0.66±0.33) h,Cmax分别为(127.80±53.48)和(123.10±40.42)μg · mL-1,以 AUC0→∞计算,试验药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96±39.92)%。结论试验药与参比药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生物作用等效。

    作者:余璐;杨林;王婷;李燕;蒋学华;王凌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