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6821
  • 国内刊号:11-2220/R
  • 影响因子:1.91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142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 药学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4年6期文献
  • 鸦胆子油乳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鸦胆子油乳对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用鸦胆子油乳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脲嘧啶( mFOLFOX6)方案治疗,对照组仅用mFOLFOX6方案治疗,比较2组的客观缓解率( ORR)、疾病控制率( DCR)、肿瘤进展时间( TTP)、毒副反应和 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 KPS)、生活质量评分( QOL)。结果可评价患者125例,其中治疗组63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的 ORR、TTP高于对照组[65.08% vs 41.94%, P<0.05;(13.49±3.90)个月 vs (9.26±4.66)个月, P <0.01)], KPS 评分、QOL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2.86% vs 69.35%,P<0.01);2组DCR及在胃肠道反应和神经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加用鸦胆子油乳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提高临床疗效,延长TTP,改善生存质量,减轻骨髓抑制。

    作者:包向东;崔焌辉;潘海强;张瑛;吴美倩;赵军超;沈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子宫腺肌患者,在放置LNG-IUS环前和放置后1,3,6个月,比较放置前后痛经程度、月经量、盆腔痛或性交痛、贫血的变化。结果放置LNG-IUS环1个月后,月经量减少1/2~2/3,盆腔痛或性交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血红蛋白量上升至正常值。放置LNG-IUS环6个月后,患者痛经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结论LNG-IUS为子宫腺肌病患者提供了非手术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李金萍;赵宏玲;罗新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附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改善及对血浆中脑钠肽( BNP )、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内皮素( ET-Ⅰ)的影响。方法将80例DCM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50 mL,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及血浆中BNP、Ang-Ⅱ、ET-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2组患者血浆中BNP、Ang-Ⅱ、ET-Ⅰ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改善DCM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且对神经内分泌的激活有干预作用。

    作者:张芳;任开涵;陈玉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对 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20例经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患者在4,8,12,24,48周时HBV-DNA水平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且评价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在4,8,12周时HBV-DNA水平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拉米夫定组比较,替比夫定组24,48周时HBV-DNA水平明显较低,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较高(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替比夫定组40岁以下患者治疗48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9%,40岁以上患者为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40岁以下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王运才;张丽;李豪;陈冲;王爱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与表柔比星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与表柔比星浅表性膀胱灌癌( SBC )术后灌注化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04-2013-01收治的SBC术后患者78例进行回顾分析,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者31例,灌注表柔比星者47例,比较2组灌注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丝裂霉素组,术后中位随访12.6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率为16.1%(5/31);表柔比星组,随访13.2个月,复发率为14.7%(7/47),2组复发风险比较( HR=1.0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丝裂霉素组与表柔比星组局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8%(17/31),57.4%(27/4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丝裂霉素与表柔比星用于SBC术后灌注化疗疗效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别。

    作者:李美凤;周小庆;曾菁;罗松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管生成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进展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放化疗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 Ang-1/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放化疗相关性。方法入选49例单纯手术治疗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SCC-O ),25例术前经过化疗后再手术治疗者( SCC-CO)以及18例术前经过放疗再手术治疗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SCC-RO)3组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ng-1、Ang-2及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 MVD)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 LVD)的关系。结果从宫颈癌Ⅰ期到Ⅱ期Ang-2蛋白及VEGF蛋白表达强度有所增强,而 Ang -1蛋白的表达则下降;放、化疗使 Ang -2及VEGF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降低( P<0.05),且使MVD值及LVD值显著降低( P<0.05);Ang -2及 VEGF 表达强度与 MVD 值及 LVD 值呈显著正相关( P <0.05)。结论 Ang-2及VEGF在子宫颈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进展有关;Ang-2与VEGF在促进宫颈癌血管及淋巴管的形成上起相互协同作用;放疗及化疗可明显抑制宫颈癌Ang-2与VEGF表达和血管及淋巴管的形成。

    作者:陈秀慧;曲军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1,6-二磷酸果糖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黄芪注射液(ASG)联合1,6-二磷酸果糖(1,6-Dip)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PVM)的临床疗效和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儿科收治的PVM患儿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37例。对照组给予休息、口服复合维生素和1,6-Dip 200 mg· kg-1· d-1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药物的基础上同时给予ASG 100 mg· kg -1,ivggt qd。治疗3周,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97.3%)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组患儿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 CD3+, CD4+,CD8+和NK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且试验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儿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 LDH)显著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更为显著( P<0.05);试验组发生皮疹1例。结论 ASG联合1,6-Dip治疗PVM疗效肯定,可显著提高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高芳;王永霞;楚冬梅;王宝力;姚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对非 ST段抬高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冠脉综合征( NSTEACS )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观察组)和阿司匹林组(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CRP)(4.2±0.8) vs (7.1±1.3)mg· L-1,肿瘤坏死因子(TNF -α)(39.6±9.4) vs (66.9±11.4) pg· L-1,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 峰)(76.4±14.9) vs (72.1±13.6)cm· s-1,E/A值(1.4±0.2) vs (1.3±0.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9.3±11.3)% vs (64.1±7.5%),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58.3±7.8) vs (54.1±8.7),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E峰、E/A值、LVEF、LVEDD均与CRP、TNF-α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氯吡格雷能够有效的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远期心功能。

    作者:夏晓芬;李小英;赵红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联合特步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联合特步他林雾化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7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阿奇霉素联合特步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用红霉素联合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和临床体征。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胸片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特步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吴伟波;陈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喹硫平,71例)和对照组(帕罗西汀组,69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定疗效,治疗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进行睡眠状况自评。结果观察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愈率(70.4%/68.1%)、显著改善率(15.5%/13.0%)、进步率(8.5%/10.1%)、无效率(5.6%/8.7%)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1周末HAMA总分即有明显下降( P<0.05);对照组从2周末开始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1,2,4周末精神焦虑因子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4周末躯体焦虑因子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2组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起效早、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张开元;施剑飞;唐光政;陶云海;申变红;赵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胃复春和维 A酸对胃癌前病变患者基因 Rb和C-erbB-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复春和维A酸对胃癌前病变患者基因Rb、C-erbB-2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2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 n=60)和对照组( n=60),2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铝碳酸镁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胃复春片1.436 g,tid和维A酸片10 mg,tid。治疗12周后,比较2组基因Rb、C-erbB-2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Rb基因阳性率(87.93%)和显著高于治疗前(68.97%)和对照组治疗后(71.93%);观察组治疗后Rb基因表达强度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C-erbB-2基因阳性率(12.07%)显著低于治疗前(34.48%)和对照组治疗后(29.82%);观察组C-erbB-2基因表达强度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复春和维A酸可调解基因Rb、C-erbB-2表达。

    作者:李小雷;王晓琦;屈海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开放、多中心的研究方法。入选精神分裂症患者168例,随机分入阿立哌唑组79例,剂量10~30 mg· d-1;喹硫平组89例,剂量400~800 mg· d-1,疗程均8周。在基线,4,8周末,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精神病性症状,以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CGI-S)、疗效总评(CGI-I)评价疾病严重程度;以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等评价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组与喹硫平组有效率分别为71.4%和72.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阿立哌唑组和喹硫平组临床试验相关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4.05%和41.77%;锥体外系反应(EPS)发生率分别为36.7%和4.6%(P<0.001)。结论阿立哌唑与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均有确切疗效且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但特点不同。

    作者:刘永桥;宓为峰;王晓志;施莹;李玲芝;马文斌;金超;杨勇峰;张鸿燕;杜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解酒消脂汤对酒精性脂肪肝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解酒消脂汤对酒精性脂肪肝( AFL)大鼠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用酒精联合脂肪乳剂法制备AFL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益肝灵片组(0.04 g· kg-1)、3个剂量(16.5,33.0,66.0 g· kg-1)解酒消脂汤组。造模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0.9%NaCl,其余各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物6周,6周末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的丙二醛( MDA )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的TNF-α、IL-1β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解酒消脂汤组能显著降低血清和肝组织MDA水平(P<0.05, P<0.01),明显下调血清TNF-α、IL-1水平和肝组织TNF-αmRNA、IL-1βmRNA表达(P<0.05,P<0.01),显著升高血清和肝组织的SOD水平。结论解酒消脂汤具有减轻炎症反应和增强抗氧化能力的作用,从而起保护肝脏的作用。

    作者:梁卫;梁涛;张丽玲;陆瑜;李子贺;陈晔;周斌;蔡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补血Ⅰ号方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致血小板减少动物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补血Ⅰ号方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致血小板减少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用腹腔注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制造小鼠血小板减少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补血Ⅰ号方高、中、低剂量(83.4,41.7,20.85 g· kg-1)组,对照组(500μg· kg -1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模型组和正常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上述各组小鼠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减少及对脾脏、胸腺、肾上腺脏器系数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补血Ⅰ号方组可以明显提高小鼠血小板数目( P<0.05);高、中剂量补血Ⅰ号方能明显增加脾和胸腺脏器系数( P<0.05);高、低剂量补血Ⅰ号方可明显提高巨核细胞数目( P<0.05或P<0.01)。结论补血Ⅰ号方能减轻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对骨髓巨核细胞的抑制,从而提高血小板数目。

    作者:周红;苏兰;郭宁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化三醇联合顺铂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 HEC-1-A裸鼠移植瘤的作用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联合顺铂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 HEC-1-A)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EC-1-A细胞接种于裸鼠右侧背部皮下,并将成瘤的裸鼠分为对照组(0.9%NaCl 0.25 mL)、骨化三醇组(0.05μg)、顺铂组(50μg)、骨化三醇联合顺铂组(0.05μg+50μg),每周处理1次,连用5周。结果骨化三醇组、顺铂组和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瘤体积均明显减小( P<0.05);同时,Bcl -2 mRNA和Bax mRNA 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移植瘤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骨化三醇对HEC-1-A移植瘤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ax/Bcl-2途径诱导HEC-1-A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吴建波;郑秀;胡继芬;陈丽红;韦娟冰;陈一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银杏黄酮苷元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银杏黄酮苷元( GA)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 HAECs )凋亡及对 P53、Bcl -2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荧光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P53和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GA实验组可明显改善细胞核染色质凝集、核固缩的变化。各浓度实验组的内皮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35±0.30)%,(16.90±0.36)%,(13.66±0.41)%,与损伤组比较显著降低( P<0.01)。实验组Bcl-2 mRNA表达明显增加( P<0.01)、而P53 mRNA表达明显降低( P<0.01)。结论 GA对ox-LDL诱导HAECs凋亡有剂量依赖性拮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下调P53基因表达、上调Bcl-2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赵丽;何艳;刘兴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栀子苷对胰岛素抵抗 HepG-2细胞葡糖转运体4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栀子苷对胰岛素抵抗 HepG -2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100 nmol· L-1胰岛素体外诱导培养法,建立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栀子苷组和空白组,用RT-PCR和细胞免疫化学技术,观察各组细胞在分别培养4,12,24,36 h后GLUT4的表达变化。结果经栀子苷处理过的HepG-2细胞中,GLUT4的表达量随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递减,在8 h时达到高峰。 HepG-2细胞中GLUT4表达,栀子苷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栀子苷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动态调节GLUT4的表达有关。

    作者:戚琛晔;席守民;马灵筠;周洁;袁帅;曹鹏涛;李世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黄芩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黄芩提取物( TESB )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0.9%NaCl )、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芩提取物低、中和高剂量组,灌胃给药5 d,观察黄芩提取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提取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抑制大鼠足肿胀组织中PGE2的含量,抑制率分别为19.6%,42.9%,66.1%;减少大鼠足肿胀组织中MDA的含量,抑制率分别为16.8%,39.9%,68.8%;减少大鼠足肿胀组织中NO的含量,抑制率分别为16.4%,48.4%,73.8%。结论黄芩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其作用可能是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和影响炎症介质的释放。

    作者:高光武;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痛人流术后严重不良反应案例分析

    目的:分析无痛人流术后严重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人流术后3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监测结果。结果3例人流患者麻醉均用芬太尼(0.05 mg · kg-1)静脉入壶,丙泊酚(130~140 mg· kg-1)静脉推入,肌肉注射缩宫素10单位。患者均表现为输液反应症状,均有畏寒、发热、恶心、呕吐、低血压及多器官功能损害,外周血白细胞( WBC )和中性粒细胞( N)显著增高,休克发生在术后0.5~4 h。结论输液后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症状危重,早期正确诊断、合理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白昌民;王晓宏;任彤;何菊仙;邓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硝苯地平的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硝苯地平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HPLC-MS/MS)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提取分离,色谱柱为Utimat AQ-C18,流动相为乙腈-20 mmol · L-1醋酸铵(58∶42),流速为0.30 mL· min-1,柱温:40℃,电喷雾负离子源( ESI -),用多反应离子检测( MRM)。结果硝苯地平线性范围为0.03~80.00 ng · mL-1,定量下限为0.03 ng · mL-1,提取回收率在94.7%~102.3%,日内、日间RSD均小于9.8%。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硝苯地平缓释片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贾萌萌;何晓梦;周莹;吴义来;李虎群;黎维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格列吡嗪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

    目的:评价2种格列吡嗪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用双周期、自身交叉试验设计,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单次口服受试药物和参比药物格列吡嗪片5 mg,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静脉血。血样经预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格列吡嗪的浓度,用WinNonlin 6.1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受试药物与参比药物格列吡嗪的tmax分别为(3.40±1.54),(3.71±1.30)h,Cmax分别为(471.88±108.10),(480.58±132.63)μg· L-1,t1/2分别为(5.15±1.31),(5.32±1.27)h;AUC0-t分别为(2805.71±592.61),(2873.40±697.57)μg· L-1· h,受试药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F0-∞分别为(105.77±27.84)%和(105.28±27.63)%。结论受试药物和参比药物格列吡嗪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李海燕;郝光涛;曲恒燕;高洪志;刘泽源;梁宇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健康受试者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评价五水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唑林钠在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6名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五水头孢唑林钠2 g,2名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2 g,用HPLC法测定人血清和尿液中头孢唑林钠浓度。结果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五水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唑林钠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0.75±0),0.75 h,Cmax分别为(256.26±48.68),235.06μg· mL-1,t1/2分别为(2.44±0.46),2.20 h,AUC0-t分别为(635.19±87.98),500.86μg· h· mL-1。五水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唑林钠24 h内原型药物尿中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86.21±10.25)%,82.68%。结论受试药物与参比药物单次静脉滴注给药后在人体内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1/2、AUC0-t和AUC0-∞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罗轶凡;姜衍;姜明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建立乙烷硒啉在癌症患者血浆中的浓度测定方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湿法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人血浆中乙烷硒啉的浓度,并将其用于乙烷硒啉分散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硝酸消解后,用ICP-MS法测定给药后血浆中不同时间含硒药物总量,并用WinNonlin 5.2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乙烷硒啉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为(9.20±0.98)h,Cmax为(597.58±221.73)ng· mL-1,AUC0-t为(2.57±0.92)μg· mL-1· h,平均滞留时间( MRT)为(24.60±0.63) h。结论建立的ICP-MS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乙烷硒啉分散片临床监测。

    作者:陆开智;袁玮;甘慧;孟志云;窦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在比格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评价五水头孢唑林钠与头孢唑林钠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用单剂量、双周期、交叉实验设计。6只比格犬随机分为2组,单次静脉滴注五水头孢唑林钠或头孢唑林钠55 mg· kg-1,洗脱期7 d,用HPLC法测定比格犬血浆中头孢唑林钠浓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药物与参比药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分别为(1.34±0.15),(1.31±0.17) h;Cmax分别为(181.14±28.13),(171.18±24.70)μg· mL-1;tmax分别为(0.75±0.10),(0.71±0.10) h;AUC0-t分别为(342.57±76.02),(323.33±40.59)μg· h· mL-1。结论单次静脉滴注受试药物与参比药物在比格犬体内AUC0-t、AUC0-∞和Cmax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姜衍;初阳;罗轶凡;姜明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肠溶胶囊与片剂质量一致性考察

    目的:评价国产阿奇霉素肠溶胶囊与进口阿奇霉素片剂的质量一致性。方法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阿奇霉素肠溶胶囊(试验药)或者片剂(参比药)500 mg,定时采集血样,用LC-MS/MS测定血浆中阿奇霉素的血药浓度,用WinNolin 5.2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试验药与参比药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385±154),(444±155) ng· mL-1;tmax分别为(3.46±1.52),(2.63±1.28)h;t1/2分别为(65.30±21.40),(61.20±13.50) h; AUC0-t分别为(4130±845),(4210±857)ng· h· mL-1。对数变换后cmax、AUC0-t和AUC 0-∞比值的90%可信区间分别为71.98%~100.24%,90.10%~106.24%和91.73%~107.18%。结论2种阿奇霉素药在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李晓光;熊歆;翟所迪;王婷;梁莉;徐培涵;乔华;常威;李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盐酸椒苯酮胺在中国健康人体连续给药的耐受性研究

    目的:评价盐酸椒苯酮胺( PPTA)在健康人体以负荷剂量及维持剂量连续静脉给药24 h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开放、单中心I期临床试验设计。11名健康受试者给予PPTA 0.1 mg· kg-1静脉推注20 min,再以0.9 mg· kg-1维持静脉滴注24 h,进行生命体征、动态心电图、体格、实验室、眼科等检查,记录不良事件,评价药物耐受性和安全性。结果所有受试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无QTc间期延长,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无受试者因不良事件而退出试验。6例受试者发生与研究药物可能有关的不良事件13例次,其中9例次为椒苯酮胺药效学作用,且所有不良事件均自行缓解,未予治疗。结论注射用盐酸椒苯酮胺0.1 mg· kg-1静脉推注20 min后,0.9 mg· kg-1静脉滴注24 h安全耐受。

    作者:薛薇;史爱欣;李茹冰;杨向阳;万华印;董凡;曹国颖;李扬;李敏;严蓓;胡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12-2013年老年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比较与分析

    目的:调查2012-2013年老年病房病原菌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用回顾性调查,对送检标本同时接种麦康凯平板和血平板,24 h培养出菌落后,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用WHONET 5.4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在1485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622株,阳性率为41.88%;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64株(占90.68%),革兰阳性球菌58株(占9.32%)。铜绿假单胞菌(PA)占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37.75%(94/249),44.76%(141/31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菌(MRSA)占革兰阳性球菌分别为51.85%(14/27),45.16%(14/31)。 PA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在这2年分别为27.66%,46.81%。结论临床检测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PA检出率呈增高趋势。

    作者:刘伟;袁媛;袁欣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刺五加质量标准控制

    目的: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刺五加苷的2种主要成分作为控制刺五加药材质量的标准。方法用D-101大孔树脂对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进行分离纯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上2个成分的含量,以此作为刺五加的质量标准。结果上样液浓度0.5 g· mL-1,吸附流速2 BV· h-1,30%乙醇的洗脱流速1 BV· h-1。透析袋处理。色谱柱:C18(4.6 mm ×250 mm,5μm);检测波长220 nm;流动相:水-乙腈(0~10 min,90∶10;10~30 min,90~80∶10~20);流速:1.0 mL· min-1;柱温25℃。结论该方法操作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刺五加药材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琦;郭冷秋;张博;蔡亚萍;李廷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