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9523
  • 国内刊号:11-5581/R
  • 影响因子:0.86
  • 创刊:2007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705
  • 全年订价:13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2007年10期文献
  • 挫伤性近视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眼球顿挫伤中挫伤性近视的特点、原因及预后.方法 对25例(眼)挫伤性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5例(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近视,主要为轻、中度近视.结论 眼球顿挫伤能够导致挫伤性近视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近视,一般预后良好,不需特殊处理.

    作者:王梅;李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MEBO油纱在深度烧伤创面换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索深度创面换药中内层敷料的改进方法.方法 在深度创面换药中,以MEBO油纱作内层敷料,外用3~4层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2次.结果 采用以MEBO油纱作内层敷料在深度创面的换药中具有创面疼痛轻,坏死组织消除彻底,创面无感染,创面愈合快等优点.结论 MEBO油纱作为一种深度创面换药中的内层敷料是较理想的改进物质.

    作者:刘汉云;曾丽;许红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的危害及预防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是我国主要的传染病,5年随访研究表明,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率为2%~20%,代偿性肝硬化发展为肝细胞癌者为6%~15%,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肝炎,其中大多数是在儿童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到成年期死于肝肿瘤,因此早期的预防非常重要.

    作者:康丽;丰慧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穴推拿加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经穴推拿手法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经穴推拿加罐治疗.结果 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效果良好,治愈70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8%.结论 经穴推拿加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简便易行,无创伤,无痛苦,又经济的物理疗法.

    作者:薛长青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川崎病32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川崎病病因不明,诊断缺乏特异性,探讨川崎病临床特点,以便发现其中对早期诊断和确定诊断有提示价值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32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①32例川崎病患儿中,对早期诊断有提示价值的临床特征,有84.4%手足硬性肿胀,71.9%病例肛周红,46.9%卡瘢红;②90%病例均于病程第二周开始指(趾)端脱皮.结论 ①手足硬性肿胀、肛周红及卡瘢红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②持续发热5 d以上的患儿,一旦出现甲床皮肤移行处脱皮,适当放宽诊断标准.

    作者:刘海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卡维地洛预处理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氧自由基损伤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1.1材料实验动物由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OD、MDA、GSH-PX测试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卡维地洛北京巨能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作者:韦波;吴伦宽;赵寒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14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综合治疗714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综合治疗,治疗时间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疗效显著.结论 综合治疗是一种理想的非手术治疗手段.

    作者:贾考田;赵静中;冀俊祥;李计东;苏瑞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升高趋势,且有南方低北方高的特点.冠心病西医治疗疗效肯定,配合中医药治疗对于缓解症状、恢复患者体质、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有积极意义.为此,应从中医学方面认识冠心病的相关知识.

    作者:王志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临床麻醉与安全的几点体会

    麻醉是一项高风险的技术,麻醉安全问题始终是麻醉学科的头等大事,但现有教科书对此涉及不多,或虽有涉及但内容过于简单.为了强化麻醉安全意识,便于进修生、实习生重视麻醉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应结合工作经验和实例,并归纳成条理性,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介绍以下几点.

    作者:王桂杰;王桂芝;杜淑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磺脲类药致老年人低血糖昏迷4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磺脲类药物引起老年人低血糖昏迷的原因.方法 对44例因低血糖昏迷住院的老年人进行分析,包括基础疾病、诱发因素、服药情况、临床表现、治疗结果等.结果 磺脲类降糖药使用不当可以导致老年人低血糖昏迷.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选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应慎重,尽量使用半衰期短且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作者:韩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生脉注射液、银杏叶片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银杏叶片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对123例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3例,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5.75%,总有效率95.89%,明显高于对照组(36%、84%)(P<0.01),生脉注射液、银杏叶片治疗后改善心电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生脉注射液、银杏叶片联合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映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9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9例经电测听和声阻抗测听检查确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耳聋汤,补液,口服,进口银杏叶片,中西医结合疗法15 d,后续服中药10 d观察疗效.结果 基本治愈26例占66.66%;显效9例占23.07%;有效2占5.13%;无效2占5.13%;总有效率占94.87%.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能达到比较满意效果,该治疗方法安全、方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淑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抗高血压药在我院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抗高血压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DDD分析方法,对26例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抗高血压药的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20种:氢氯噻嗪,依那普利,培哚普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厄贝沙坦的DDDS,排序位居前6位.结论 有效、合理、安全、经济是抗高血压药的基本用药原则,而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赵俊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康复护理

    目的 评价膝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对78例患者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术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或盘状半月板成形术后的康复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随访78例患者术后6~12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术后膝关节适宜的功能锻炼是获得理想手术效果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西宁;王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3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不同时期康复护理的体会

    目的 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积极配合医生救治工作并进行必要的护理处置;预防二次损害及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采取综合措施,以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强调功能训练.结论 由于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了各种自我护理的技术,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后能很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朱晶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婴幼儿腹泻的护理

    婴幼儿腹泻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布鲁氏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肠道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大便5~6次/d,多者可达10余次,含有少量黏液和白色奶块或呈蛋花汤样,常伴有呕吐,重者伴有发热、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病程持续2周,重者2周以上.

    作者:苏瑞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书写护理记录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护理记录是护理过程的真实写照.随着医院管理的法制化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护理记录将成为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如何更准确地书写护理记录单,更好地保护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是护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预防医患纠纷和有利于医患纠纷举证的角度,护理记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王桂芝;王桂杰;王桂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骨科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生理功能下降,多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肺、肾及内分泌疾病,因此老年人的术前检查、准备、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尤其重要.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会给患者带来精神、身体上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赵春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7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引流穿刺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应用YL-1型微创颅内血肿穿刺针对颅内血肿行血肿抽吸、粉碎冲洗液化和引流.结果 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脑出血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引流管性状的变化,及时发现再出血,为抢救争取时间和时机.

    作者:全桂英;张海峰;任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得到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医疗市场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焦点,人们对医疗消费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消除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护士认清形式,更新观念,提高服务质量,防止护理差错、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淑芹;高丽云;胡淑娟;管桂兰;王亚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应用秩和比法评价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质量

    作者曾应用功效系数法[1]和改进的综合系数法[3]对某市2003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现应用秩和比法再次分析此资料,为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提供有效工具,为提高卫生监督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鹏;孙爱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学生食物中毒

    目的 为了了解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特点,增强学生食堂操作人员卫生意识,减少类似中毒事件发生.方法 采用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根据GB/T4789.28-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结果 经实验室检验,在剩米饭和患者呕吐物同时检出一种优势菌,该菌为G+粗大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混浊,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为不透明菌落,表面粗糙似融蜡状,边缘不齐;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半固体表面有动力,甘露醇细菌计数为1.08 ×106个/g.结论 通过实验室检验,表明该次食物中毒为蜡样芽胞杆菌所致.监督部门应该加强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加强卫生工作的经常性监督,督促操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万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热惊厥的健康教育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的急症,发病率为3%~5%,起病急,来势凶猛,如得不到及时救治,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及时控制和有效地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

    作者:陈素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新时期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1 卫生监督工作取得的成绩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做到依法治国,根据国家卫生部总体改革方案,珲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于2001年正式揭牌成立.

    作者:郎志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门诊候诊患者心理需求调查与对策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的心理需求,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例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由分诊护士和导医在患者候诊时询问.结果 门诊候诊患者迫切的心理需求是医疗技术、就诊顺序和健康知识.结论 根据门诊候诊患者的心理需求,改善就诊环境,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鹏;谢永银;袁春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微创经皮肾气压弹道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气压弹道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X线或B超定位引导经皮肾穿刺建立F18通道,使用德国WOLF李氏肾镜,应用国产APL气压弹道碎石机联合科瑞达钬激光治疗复杂性肾结石86例.结果 全组无中转手术及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5~4.0 h,平均2.0 h,输血2例.术后4周结石排净率为74.4%(64/86).结论 微创经皮肾气压弹道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性结石碎石效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配合ESWL及中药排石可进一步提高肾结石的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思合;曹沛德;王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广枣四香丸中丹参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广枣四香丸中丹参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了制剂中丹参的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 HPLC法测得丹酚酸B线性范围在0.306~3.060 μg,含量平均回收率为102.02%,RSD为0.95%;丹参酮ⅡA线性范围在0.064~0.640 μg,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2.57%.结论 该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广枣四香丸中丹参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付利娇;赵玉梅;陈春燕;赵延武;王俊永;梁生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RP-HPLC法测定复方三黄洗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三黄洗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kromasil 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柠檬酸-0.5 mol/L三乙胺(10:85:5),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 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为0.048~0.64 μg/ml(r=0.993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3%;日内、日间RSD为1.02%、2.11%.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三黄洗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任志强;易运辉;郭利民;肖科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脑栓塞动脉靶血管内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索动脉靶血管内溶栓治疗脑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脑栓塞患者进行介入性动脉内溶栓治疗.结果 5例完全再通,6例部分再通,4例未通.结论 该方法用于脑栓塞治疗可行,有效,安全.

    作者:孙政育;潘昕毅;刘冀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糖灵胶囊中格列本脲的含量

    目的 探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糖灵胶囊中格列本脲的含量.方法 采用HP ODS-Hypersil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柱温:20℃,流动相:甲醇-0.005 mol/L磷酸二氢胺(pH3.5,70:3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00 nm.结果 格列本脲在0.141~2.25 μm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18%,RSD为1.72%(n=3).结论 HPLC法测定格列本脲简便、快捷、灵敏,可以作为消糖灵胶囊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孙丽;孙艳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rhG-CS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刺激因子(rhG-CS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空间记忆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光化学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空间记忆能力降低,rhG-CSF能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空间记忆能力,rhG-CS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结论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害大鼠空间记忆能力,rhG-CS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空间记忆能力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敬军;陈青;赵敬富;梁颜涛;张金冉;刘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丝裂霉素C诱导喉癌细胞凋亡及其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药物体外诱导喉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作用.方法 丝裂霉素(MMC)处理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观察喉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琼脂糖电泳检测DNA片断;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基因表达.结果 2×10-2 g/L MMC作用24 h后,可见细胞浓缩,核固缩,染色质浓聚等;出现DNA ladder;12 h后,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 MMC诱导喉癌细胞凋亡,MMC可能由于上调了Bcl-2蛋白的表达而减弱了自身对喉癌细胞的诱导凋亡.

    作者:李娟;单长民;王建;李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三磷酸胞苷二钠在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磷酸胞苷二钠对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10~14 d,对照组不予治疗.观察2个月后肢体瘫痪肌肉萎缩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较对照组明功能损害减少,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三磷酸胞苷二钠能够改善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敏;李华;王桂华;王培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TLC法鉴别愈伤灵胶囊中的落新妇

    目的 对愈伤灵胶囊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愈伤灵胶囊中的落新妇进行鉴别.结果 文中报道的薄层色谱方法可鉴别出落新妇的特征斑点.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愈伤灵胶囊中落新妇的定性鉴别.

    作者:王晓红;孔登;王晓岚;白郁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步长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采用步长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组应用步长脑心通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应用丹参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表明步长脑心通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高的疗效,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血小板参数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为临床防治ACS提供参考.方法 对40例ACS患者测定其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40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 ACS患者的BPC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而MPV较对照组增大(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与ACS的病情密切相关,监测其变化对防治AC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志远;肖培育;李纲;陈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平板运动试验分析

    目的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评估伴有临床症状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 对符合中华内分泌协会诊断标准并伴有临床症状的3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MS组),与同样伴有临床症状的38例不具备诊断标准的非-S患者(非-S组)均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8例MS组中,30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28例.8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7例;38例非MS组中,28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22例.10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7例.MS组中共29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而其中多支病变22例占75.9%.非MS组中共25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而其中多支病变12例占48%.伴有临床症状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相比,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93.3%对78.5%),特异性(87.5%对70%),假阳性(7.7%对21.5%),假阴性(12.5%对30%)以及多支病变发生率(75.9%对48%)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提示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在伴有临床症状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更显著的价值,并预示比非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

    作者:李涛;方翔;周华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654-2与异丙嗪联用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临床体会

    小儿喘息型肺炎发病急、病情重,以剧烈喘息为特点,伴有烦躁不安、乏氧等,故迅速平喘是治疗的关键.我院儿科近2年来对收治的10例小儿喘息型肺炎除常规投以抗生素治疗外,均采用654-2与异丙嗪联合肌内注射,于用药后5~10 min可解除喘息症状,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或消失.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渝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成功抢救重症急性药物中毒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因昏迷急诊来院.查体:患者神志不清,体温37.3℃,呼吸12次/min,脉膊44次/min,血压40/30 mmHg(1 mm Hg=0.133 kPa),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角膜反射减弱,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侧巴氏征(+),少尿.

    作者:孙彦;姜彬;倪立新;张云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指压至阳穴治疗心绞痛26例

    1 一般资料26例中男20例,女6例;年龄39~71岁,平均53岁;心绞痛类型分别为初发型心绞痛8例,卧位型心绞痛8例,稳定型心绞痛4例,中间综合征3例,恶化型心绞痛2例,梗死后心绞痛1例;以上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及分型均以《内科学》第4版为准.其中心电图改变,ST段压低伴T波低平12例,ST段压低伴T波倒置10例,ST段抬高2例,T波低平2例.

    作者:薛新萍;冯杰;吴克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律复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52例

    近二年来,笔者应用自拟律复汤治疗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沙雪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常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90%以上为病毒所致,但临床普遍使用抗生索治疗;清开灵注射液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清热解毒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人工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胆酸、珍珠粉、板蓝根等.笔者应用于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8例,出现不良反应17例,其中13例为过敏性皮疹,4例为过敏性休克早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东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2例误诊分析

    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69岁.2 d前自觉全身疲乏、咳嗽、发热、口干,在当地医院静脉滴注白蛋白、抗生素后,病情逐渐加重,并出现意识模糊、右侧肢体无力、失语,转入我院.该患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及糖尿病病史.查体: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昏睡状态,压眶反射存在,颈软,无颈强,呼吸深大,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90次/min,心音有力,节律规整.右侧肢体轻瘫试验阳性,四肢肌张力减弱,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头部CT示:腔隙性脑梗死.

    作者:张淑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消化性溃疡病因分析及治疗新进展

    1 消化性溃疡的回顾近年来,尤其是1998年9月在维也纳召开了第11届世界胃肠病学会议以来.人们对溃疡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承认和接受了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这一观点.胃的壁细胞的分泌机能及胃黏膜的防御机能之间保持着平衡状态,若一旦失去平衡,便会发生消化性溃疡.

    作者:王友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肿瘤新生血管及其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是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阐述肿瘤血管生成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总结国内外已报道的血管生成因子类型,针对宫颈癌血管生成及血管因子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苏莉鸣;蒋秋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喹诺酮类是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DNA回旋酶,干扰DNA超螺旋结构的解旋,阻止DNA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骨骼系统感染,皮肤组织感染等.是临床常用抗生素之一.

    作者:张书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投稿注意事项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