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方法分别为传统开放式手术、微创经皮肾镜术,比较分析2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0.2)h、术中出血量(114.0±10.2)mL、住院时间(9.5±2.3)d显著优于对照组(2.3±0.1)h、(582.0±50.5)mL、(22.2±3.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结石清除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术治疗肾结石,不仅疗效明显,且少有并发症,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史建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初步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分别对其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腹部超声诊断确诊43例,确诊率为(70.5%),漏诊16例(26.2%),误诊2例(3.3%);阴道超声诊断确诊58例,确诊率为(95.1%),漏诊2例(3.3%)误诊1例(1.6%);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部超声检查方法相比,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更高,可为妇科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并以此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案。
作者:白玲娇;张建蕾;尚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小儿哮喘病程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资料选取60例哮喘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治疗前不同病程分为研究A组、研究B组及研究C组,其中研究A组(病程<1年)20例,研究B组(病程1~3年)20例,研究C组(病程>3年),对3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治疗后FEV1、MEF、PEF、FVC水平较治疗前均提高,且研究A、B组提高幅度均比研究C组大,研究A组提高幅度比研究B组大,各组组间、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的病程越短,治疗后其肺功能的恢复效果越佳,且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陈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常见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100例小儿急腹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彩色超声以及病理检查,比较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和诊断结果。结果全部100例小儿急腹症患者中,原发性腹膜炎7例,符合率100%,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23例,符合率100%,急性肠套叠20例,符合率80%,急性阑尾炎40例,符合率85%,急性肠梗阻10例,符合率90%。结论彩色超声是一种较为准确且有效的小儿急腹症临床检查和诊断方法,有助于各类小儿急腹症的相互鉴别,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志旺;朱植之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并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分别比较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的各凝血指标与血小板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分别对比较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有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为(18.3±1.3)s、凝血酶时间(TT)为(20.5±4.1)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43.9±8.3)s、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为(18.3±3.6)%、血小板分布体积(MPV)为(12.1±3.4) fL,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而纤维蛋白原(Fib)为(1.4±0.5)g/L、血小板计数(PLT)为(78.1±23.1)×109/L、血小板压积(PCT)为(0.09±0.03)%均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则有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T、TT、APTT、PDW、MPV检测结果显著高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情况,其余3项检测指标正好相反,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能够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并对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进行预测,有利于出血的及时抢救,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鲁红卫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6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减影CT血管成像检查并行去骨,观察组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并行双能量去骨,观察对比两种不同血管成像去骨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血管成像检查后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去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放射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颈部血管病变采用双源CT检查并行双能量去骨,可有效缩短其去骨时间,减少放射剂量,且临床检查血管病变图像清晰,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樊豫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析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冰冻和乳腺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影响冰冻诊断准确性的临床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78例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诊断符合率为74.29%。肿物大小与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准确性有关。结论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肿物大小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临床上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使诊断符合率提高。
作者:许欢妮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对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检查,行三维重建技术,并对比X线片诊断结果。结果 X线骨折检出率74.3%(101/136),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98.5%(134/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清楚显示骨折粉碎和移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参考依据。
作者:曹秀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随机对照分析。方法对133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由专业超声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操作、图像资料整理储存及对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进行分析诊断,参考标准以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为准,对患者手术病理与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结果133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148个病灶)中良性87个病灶,61个恶性病灶。超声弹性成像病灶诊断的敏感性为91.8%(56/61),特异性为96.6(84/87),准确性为94.6%(140/148)。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乳腺病灶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
作者:石春艳;秦江波;肖芳;张迎春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应用传统术式与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两种方式对患有重度盆底器官脱垂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重度盆底器官脱垂疾病的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采用传统术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盆底器官脱垂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老年重度盆底器官脱垂疾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对患有重度盆底器官脱垂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廖灿;吴杰儒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比观察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异位妊娠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腹部B超诊断,观察组采用阴道B超诊断。对比2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胚芽、附件包块、盆腔积液、假孕囊及心管搏动的检出率分别为:24.4%、85.4%、78.1%、22.0%、17.1%,均高于对照组4.9%、60.9%、51.2%、4.9%、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97.5%、误诊率为2.5%及漏诊率为0.0%,均优于对照组的75.6%、14.6%和9.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阴道B超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且能够降低误诊、漏诊的发生率。
作者:谌为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Ⅰ期和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断为Ⅰ期和Ⅱ期的乳腺癌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50例保乳组(接受保乳手术)和50例改良根治组(接受改良根治术)。对比:(1)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临床资料;(2)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并发症;(3)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1)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年龄、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保乳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2例,皮瓣坏死1例,上肢水肿1例;改良根治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8例,皮瓣坏死3例,上肢水肿4例;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0%,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72.6±8.5)分、(59.6±12.7)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时,与改良根治术相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勇;马国浪;邓聪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索膝关节后侧入路应用于累及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累及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24例进行研究,入选病例均采用膝关节后侧入路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其随访资料,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对其膝关节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24例患者均在术后接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5个月。入选病例均实现骨性愈合,末次随访Rasmussen平均得分为26.9分,优14例,良10例,优良率为100%。膝关节功能良好,全部患者对术后恢复效果非常满意。结论膝关节后侧入路手术治疗累及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有着术野清晰、创伤较小、固定简单等特点,且手术疗效显著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有效术式。
作者:邱军荣;陈超;吴根发;黄志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COPD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结果 COPD患者患者CD3+、CD4+水平、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CD8+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失衡在COPD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爱妹;万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中沙滩体位控制性降压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肩关节镜手术患者92例作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观察组46例患者采取沙滩体位控制性降压处理,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常规体位,对比2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和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h与术后1d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停药至呼之睁眼时间、睁眼至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于沙滩体位控制性降压,可减少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使其快速苏醒。
作者:曹春平;刘云洁;梅海翔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联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电神经刺激联合微波治疗。治疗15 d后,比较2组震动感觉阈值、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左侧下肢和右侧下肢震动感觉阈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和SC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治疗,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0.56%(11/36)、91.67%(33/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电神经刺激联合微波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蒋庆耀;马运芝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施行脊柱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86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则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及治疗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中未有1例出现植物松动、形成假关节、断裂等并发症情况,固定系统牢靠,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结论通过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展开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可充分促进患者骨骼力学变化的改善,加快术后的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游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危结肠癌42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2组,每组21例。在所有患者中,予以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对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关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对高危结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可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降低,并且此术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胡侃;张裕桂;向德雨;秦章禄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小切口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气胸的患者68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34例予以传统开胸手术方式,观察组34例则采用小切口胸腔镜手术方式,观察、对比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的效果。结果采用小切口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手术时间(76.67±15.56)min、术中出血量(48.56±10.34)mL、术后住院时间(7.8±1.6)d、继发感染1例、自发性气胸复发2例,各项观察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气胸更安全、有效,且伤口较小、损伤较轻,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宁夫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对上消化出血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的98例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上消化道常规止血治疗后进行重症监护,对照组只给予上消化道常规止血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20.4%(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低于对照组的16.3%(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常规止血治疗后采取重症监护治疗,能有效提高止血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皮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菌群情的检验结果。方法对13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予以研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分为2组:A组(69例,处于溃疡期)、B组(69例,处于愈合期),同时选取69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设为C组。检验并比较3组人员的口腔菌群情况。结果 A组韦荣氏菌(8.2±0.5)copies/mL,链球菌(7.1±0.7)copies/mL,革兰氏阴性球菌(45.7±5.0)copies/mL,均显著少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口腔菌群微生态改变有着一定的关系,为此,在进行口腔疾病治疗的时候,必须保证口腔微生态平衡,以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微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自然流产与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解脲支原体(M.urealyticum, UU)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接受治疗的74例自然流产者为观察组,以同期来本院接受人工流产74例无自然流产史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所有入选者外周血HCMV-DNA,应用免疫层析法和分离培养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CT和UU。结果观察组自然流产妇女的HCMV、CT、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97%、29.73%和32.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选者的HCMV与CT或(和)UU复合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然流产次数在2次及以上者的HCMV、CT、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23%、41.86%和44.19%,显著比自然流产1次入选者的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流产与HCMV、CT、UU感染具有一定的关联,需给予充分的重视。
作者:陈诚;王小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疑似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7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进行术前的彩超检查,对患者进行术后的病理分析。结果术前彩超检查中有6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颈淋巴结发生了转移,确诊率为93.1%,误诊率为6.9%。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中有72例患者颈淋巴结发生了转移。彩超检测与术后病理诊断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术前的彩超检查能够为手术提供有效地诊断依据,正确的判断出颈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颈淋巴结清扫术提供准确的治疗范围,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谭宏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以及常规修复分别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牙列缺损患者共72例,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36例)以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牙齿固定、咀嚼、语言、美观、舒适等各个指标上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6%)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相较于常规修复,其治疗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更加优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术后满意度更高。
作者:刘国栋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子宫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静脉输注生理盐水50 mL;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D1组、D2组、D3组):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5μg/kg、0.50μg/kg和1.00μg/k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给予负荷剂量,输注时间为15 min,然后再按0.25μg/(kg·h)、0.5μg/(kg·h)和1.0μg/(kg·h)持续泵入,直至手术结束。分别记录入室安静时(T0)、给完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时(T1)、麻醉诱导结束时(T2)、气管插管时(T3)、气腹时(T4)腹腔放气时(T5)、拔管时(T6)拔管后半小时(T7)的血压和心率;苏醒时间;术后嗜睡、躁动、寒战、恶心、呕吐、头痛等并发症。结果 T0时4组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1组T2时心率、血压明显低于T0时,T3、T4、T6时的心率、血压高于T0(P<O.05);T0~T7时D2、D3组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3组的苏醒时间较C、D1、D2明显延长,嗜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0.5μg/kg负荷量加0.5μg/(kg·h)的维持量的右美托咪定即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不增加患者的苏醒时间,是用于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合适剂量。
作者:邓爱琴;邓智连;徐倩;徐林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分析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3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比较分析超声同时检查颈动脉与下肢动脉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结果,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心脑血管事件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确诊例数为男69例(62.73%),女82例(6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分组检测患者比较,联合诊断组患者男性、女性和总检出率分别为69例(62.73%),女82例(65.08%)和151(63.98%),显著高于单纯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心脑血管事件进行随访比较发现,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均发生硬化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达到20.00%,显著高于单纯颈动脉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通过劲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较低,联合下肢动脉超声可以显著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且联合检查有利于判断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临床建议广泛使用。
作者:邹良英;赖吉安;游宇光;宋建明;陈卫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门诊孕妇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孕妇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干预后血压情况、用药依从性、生活习惯改变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习惯合理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孕妇高血压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孕妇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华香;王小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栓形成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对22例肠系膜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例患者中,21例行了剖腹探查及坏死肠管肠切除、肠吻合术,同时术后给予溶栓治疗,术中因肠管坏死切除达250 cm以上者占48.3%,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4.7%,因家属延误了手术佳时机,另1例拒绝手术治疗,给予溶栓治疗,溶栓疗效不佳,并发穿孔、多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护理人员准确的入院评估,密切观察病情及腹痛、腹胀的变化,能为医生早期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配合医生早期抗凝治疗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对因治疗等是改善肠系膜血栓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该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卢志文;杨玉金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多形式护理查房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查房方法,观察组根据查房的性质采取多形式的护理查房方法,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率为98%,健康教育合格率为98%,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5±5.8)分,对照组分别为91%、87%、(90.6±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形式护理查房的开展可提高护理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黎玮;李华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该效果进行探究,并分析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7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6例)和循证护理组(41例)对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卧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心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不仅能够使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对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卢薇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析胃癌术后患者施行饮食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8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饮食护理,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QLQ-STO22评分为(46.5±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2.8)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饮食护理运用在胃癌术后患者中,能够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赵胜男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评价早期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8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研究组应用早期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便秘发生率为12.2%;对照组的便秘的发生率为25.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干预及有效的护理方法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控制并发症。
作者:葛荣玲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4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均予以机械通气>24h,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分析2组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效果。结果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气道损伤、不规范用药、不良卧位、营养不良、外源性交叉感染、基础疾病;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重型脑外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予以合理护理干预进行有效预防,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罗春香;童平平;况鹏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毒蛇咬伤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机制与蛇毒导致肾灌注改变、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纤维蛋白溶解、血管内溶血、不同程度的出血、低血压、DIC等有关。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是临床上治疗毒舌咬伤的常用方式。通过总结1例毒蛇咬伤患者血透串联灌流期间的护理案例,通过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等步骤,从严密观察患者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前后的肾功能、凝血系统等功能的变化和全面地执行各项护理措施等,对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及时预防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护理目标。
作者:潘艳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改在改进外来骨科器械清洗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自2015年1月起开始引入PDCA循环,严格按照PDCA循环方式对外来骨器械进行清洗质量管理,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管理情况作为实施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月期间采用传统清洗质量管理方式,将其记为实施前,对比PDCA循环实施前后外来骨科器械清洗质量。结果对比PDCA循环实施前后结果显示,实施后工作人员对外来医疗器械名称、拆洗及安装方法、清洗流程等的知晓评分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且实施后外来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有效回收率、器械完整性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对外来骨科器械进行管理可显著改进清洗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周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首诊于眼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首诊于眼科门诊后经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与内分泌科诊断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统计2组患者住院期间负性情绪及依从性、血糖控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FBG、2hPG、HbA1c分别为(5.9±1.2)mmol/L(、7.8±1.3)mmol/L、(6.8±1.1)%,优于对照组的(7.8±1.3)mmol/L(、9.7±1.7)mmol/L、(7.9±1.2)%,观察组血糖控制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为(35.7±3.8)分,SDS评分为(39.4±4.1)分,低于对照组的(47.4±3.9)分(、49.8±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首诊于眼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王晶霞;李相军;李春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对实行近视激光手术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行近视激光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各45例。对A组患者施以个性化护理,对B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近视激光手术患者施以个性化护理,可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等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接受全麻手术患者苏醒室内应用综合护理模式效果评价。方法选取100例行全麻手术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综合护理、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血压变化、心率和复苏躁动概率。结果苏醒时,2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苏醒期躁动率分别为4%、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室内护理中,实行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较好,且可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苏醒期躁动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熊云飞;赵红;涂萍;谢辉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49例,试验组行中医康复护理,常规组行常规内科护理。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2组患者以上所有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可提高脑梗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淑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早期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脑瘫康复护理,实验组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孙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研究康复新液用于压疮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46例患者共82处压疮进行研究,根据压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康乐保”产品常规压疮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新液护理,比较2组压疮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压疮渗出物开始减少时间(8.1±2.7)d、创面愈合时间(16.8±2.9)d,各项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6%(P<0.05)。结论临床应用康复新液进行压疮护理,可有效缩小创面面积,缩短愈合时间,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王清秀;马海萍;黄芙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6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将其平均分为A组与B组,各34例,B组实施常规护理,A组实施延续护理。结果 A组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6.0±1.0)d(、12024±1524)元,B组分别为(8.5±1.5)d(、13357±3567)元,A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患者住院费用较B组少(P<0.05),A组患者肉眼血尿、腰胀痛、盘古刚刺激征及双J管移位发生率分别为5.9%、8.8%、14.7%、2.9%;B组分别为26.5%、29.4%、23.5%、20.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可推广。
作者:黄芬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中期妊娠引产应用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178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路径护理,并对2组患者引产后出血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情绪评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152.5±23.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3.3±35.2)mL(P<0.05);观察组患者引产后的满意度96.63%明显高于对照组73.03%(P<0.05);观察组患者引产后焦虑等不良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路径在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使患者的心理压力明显缓解,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徐玉娟;赵美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优质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产时和产后均对2组孕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孕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即对于患者进行心理方面指导,缓解其情绪,并在分娩进行的过程中,及时观察其情况,施加以有效干预等。对比分析2组孕产妇的护理效果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护理效果及其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的为96%,对照组为7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4小时出血(304±33)mL,对照组产后24小时出血(386±45)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时及产后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分娩时间和孕产妇产后的出血量,同时也有助于显著地提高孕产妇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付瑞菊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以48例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治疗期间给予患儿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出血症状在24~48h内都得到有效控制。48例患儿治愈26例,显效20例,进步2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8%。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冲击配合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得到良好治疗,有利于促进患儿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香红;熊婷;程兰;刘克华;朱英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行剖宫产初产妇88例临床资料,按照常规护理和母婴床旁护理分组,其中常规护理组47例,母婴床旁护理组41例,比较2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结果常规护理组产妇掌握新生儿技能情况、对母亲角色适应性及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母婴床旁护理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能够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帮助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舒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在肝癌护理中护理效果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肝癌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对2组治疗前后心理状况护理效果和肝功能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SDS、DAS评分分别为(41.8±7.1)分,(54.9±9.3)分,(98.6±17.8)分;而对照组治疗后SAS、SDS、DAS评分分别为(46.9±8.3)分,(59.3±9.8)分,(113.6±19.1)分,后者显著高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在肝癌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身心健康,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魏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于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152例,随机分为2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对比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2%,低于对照组的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采用康复治疗及综合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术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谭媚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综合评价。方法对108例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质量调查,统计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期望,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感知值为3.66,期望值为4.24,得出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为92.6(r=0.735,P<0.05)。患者护理前的满意度为74.1%,显著低于经过手术室优质护理后的患者满意度95.4%(χ2=18.921,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与患者期望存在相关性,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捷娣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析重症烧伤患者急性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方法选择75例重症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路径护理,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照组7例(18.92%)重复建立输液通道,观察组2例(5.26%)重复建立输液通道,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其营养状况恢复好,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重症烧伤患者急性期输液及营养的路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蒯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在临床实施慢性病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慢性病复发,延长患者生命。方法随机将2065例心内科慢病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1043例,实施疾病护理常规。实验组102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派1名专职护士,为慢病患者提供住院期间即院中的疾病管理护理工作程序。结果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出院后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0%,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程度为93.1%,出院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80.2%,实验组明显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30天内返院率为1.10%,对照组为7.7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专职护士对慢病患者实施管理的护理工作程序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复发,降低患者出院30日内返院率。
作者:熊苗璐;刘玲英;樊细风;李荣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96例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家庭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人管理模式。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符芳;胡小红;周玉妹;方小群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临时性肠造口还纳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实施临时性肠造口还纳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前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3%(3/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0%(1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40/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临时性肠造口还纳术患者中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黄如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2组患者干预后的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与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罗桂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在脊柱外伤合并截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脊柱外伤合并截瘫患者为研究资料,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69%优于对照组的28.21%;观察组住院时间(41.2±7.3)d少于对照组的(57.9±7.8)d;观察组死亡率2.56%优于对对照组的15.38%。2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44%,优于对照组的76.92%(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脊柱外伤合并截瘫患者中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婷;黄佳;吴春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在初产妇分娩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待产的11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与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分娩自我效能干预。观察2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进行自我效能干预的观察组的产妇临床分娩时经阴道分娩49例(84.5%),剖宫产9例(15.5);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分娩38例(65.5%),剖宫产20例(34.5%)。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的临床分娩过程中使用自我效能干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冯晶晶;陈秀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外伤手术的麻醉配合与护理方法。方法抽选急性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护理,实施全面有效地护理措施,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0.2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熟练的麻醉配合和充分的护理准备能有效地增加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并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应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甘春旭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采取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尼莫地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的提高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降低情况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两者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对治疗血管性痴呆要比单独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可以更好的控制病情,缓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杨醒鸿;颜国平;苏玉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症状及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以3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观察组患儿肌张力平均恢复时间为(8.78±1.3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46±1.18)d(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1~3 d神经行为评分平均评分分别为(24.86±3.16)分与(20.95±3.22)分,10~12 d神经行为评分平均评分分别为(33.0±3.25)分与(30.13±3.33)分,观察组1~3d、10~12d评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福梅;余琴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脑外伤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外伤癫痫患者84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抗癫痫药物和单纯高压氧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外伤癫痫的临床治疗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艾志国;李伟;赖小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无痛人流患者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效果。方法选取瘢痕子宫无痛人流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实施无痛人流术,试验组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阴道流血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患者宫腔异常、子宫穿孔发生率(3.3%、0.0%)低于对照组(20.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4例(13.3%),对照组发生6例(20.0%),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患者行无痛人流术前,联合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具有良好效果,能够软化宫颈、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阳欣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Ⅲ~Ⅳ期癌症患者癌性疼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25 m L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3.1±0.8)与对照组相比(5.3±0.9)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86.7%与对照组60.0%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6.7%与对照组53.3%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有效缓解患者癌性疼痛,且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可在Ⅲ~Ⅳ期癌症患者癌性疼痛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王钇力;杨静;许明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咳嗽变异性哮喘12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2组,将行单纯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54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66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2组炎症因子、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炎症因子(TNF-α、IL-4、IL-8、IgE)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在2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6.06%和对照组9.2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可降低患儿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安全有效,具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马雷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护肝药对抗结核药性肝损害的预防意义。方法选取宜春市结核病患者3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肝药物,通过多中心、大数据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肝损害率为3.75%,对照组肝损害率为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肝药对抗结核药性肝损害有重要的预防意义,起到更好的护肝效果,降低肝损害程度和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临床中应予以广泛使用。
作者:季筱红;涂岚;赵常军;方莉;张宜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比观察动脉介入溶栓与非介入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共105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接受非介入治疗,观察组接受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将2组临床疗效、治疗24小时及15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观察组治疗24小时和15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6.8±4.9)分、(13.2±4.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8.5)分和(20.1±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动脉溶栓介入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非介入治疗,能够进一步保证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氟康唑与多索茶碱联合应用时,氟康唑对多索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多索茶碱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患者氟康唑联合多氨茶碱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用药3、5、7、10d时,血清中的多索茶碱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结果用药3、5、7、10d,研究组患者血清中多索茶碱血药浓度分别为(4.8±1.7)μg/mL、(4.9±1.5)μg/mL、(4.9±1.7)μg/mL、(4.8±1.9)μg/mL,对照组患者血清中多索茶碱血药浓度分别为(4.9±1.6)μg/mL、(4.8±1.7)μg/mL、(4.9±1.6)μg/mL、(4.9±1.7)μg/mL,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氟康唑和多索茶碱时,常规剂量的氟康唑不会对多索茶碱的血药浓度产生影响。
作者:潘文波;乐春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在对真菌性肠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双歧四联活菌片同氟康唑相联合的治疗方式,并对其能够起到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真菌性肠炎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单纯地给予氟康唑,观察组则应用双歧四联活菌片同氟康唑相联合的治疗方式,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中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到了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治疗可以看出,应用双歧四联活菌片同氟康唑相联合的治疗方式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患者反馈情况较为理想,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值得对其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利雷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在细菌性阴道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A组),本组接受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方案;同期选择5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B组)进行对照,本组接受乳杆菌活菌胶囊+甲硝唑栓治疗方案,对2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客观对比。结果治疗后,A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8.0%,高于B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细菌性阴道病治疗中,给患者应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效果突出,可推广。
作者:谢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锌霜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创面局部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选取70例诊治的烧伤创面局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磺胺嘧啶银锌霜涂抹创面,观察组在以上用药基础上加用莫匹罗星软膏,每天与磺胺嘧啶银锌霜膏交替使用,创面不覆盖,观察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治疗1周及2周时创面大小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胺嘧啶银锌霜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创面局部感染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创面愈合状况,疗效肯定。
作者:孟素玉;赵鹏;马雅宁;徐文虎;胡荔男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从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62例设为对照组,使用泼尼松龙治疗,将另外6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使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状况和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呼吸状况和肺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基层医院的医生多为大内科,专业不够专一,技术不够精深,接受培训机会少,知识更新慢,经验较少,加上医院的相关检测、诊断设备配置不足,审核监督不利,所以难以保证高血压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文章结合作者多年来,在基层医院的工作经验,从高血压用药种类选择、给药时间选择、联合用药以及用药的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对提高高血压临床用药合理性的措施进行分析,希望为基层医院工作者提供借鉴和思路。
作者:江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静脉滴注与不同口服药物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使用甲钴胺、α-硫辛酸和前列地尔对2组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通心络胶囊与西洛他唑进行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增加,但是观察组的增加幅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不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甲钴胺、α-硫辛酸和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静滴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口服疗法时,与西洛他唑相比,通心络胶囊的疗效更好,可推广。
作者:刘扬;崔旭红;方慧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泼尼松(Pred)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骨吸收的变化及α-D3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40例,对患者行泼尼松(Pred)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血钙、尿脱氧吡啶啉(PDP)、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并与健康体验者比较;把40例PNS患者在Pred治疗6周后,随机分成甲、乙2组,各20例,甲组行Pred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行α-D3治疗。2周后,同样检测上述各项指标。结果在Pred治疗前,与健康者比较,PNS患者的尿PDP排泄率和血iPTH浓度更高(P<0.05)、血钙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red治疗后,与Pred治疗前相比,PNS患者的尿PDP排泄率和血iPTH浓度更高(P<0.05)、血钙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乙组比较,甲组患者的尿PDP排泄率和血iPTH浓度更低(P<0.05)、血钙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NS患者行Pred后,骨吸收增加,α-D3的干预后,可有效地降低骨吸收,可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
作者:吴雅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198眼)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99眼)采取中医疗法治疗:口服中药和穴位针刺,对照组(99眼)采取西医疗法治疗:口服西药和注射葛根素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及视野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视野变化比较,观察组好转20眼,稳定75眼,恶化4眼,对照组好转10眼,稳定72眼,恶化17眼,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疗法对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促进患者视神经的恢复,而且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杜云;彭桂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采用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6例作研究对象并应用随机抽签原则分成2组,观察组(n=43)应用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n=43)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7.7%,高于对照组的79.1%(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采用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温庆华;晏招兰;赵青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法选28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试验组),在治疗时予以中药治疗方案;同期再选取28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对照组)作对照,在治疗时予以常规疗法,通过对所有入选病患预后情况、治疗情况等进行深入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血尿酸值、有效率、血肌酐值以及尿素氮值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有效率78.57%,高于对照组的50.00%;且试验组患者血尿酸值、血肌酐值以及尿素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病患而言,在治疗时选择中药治疗方案效果突出,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血尿酸值、血肌酐值以及尿素氮值等临床指征,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有效率,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祝全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自拟木瓜芍药汤配合针灸治疗腰椎病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针对在本院就诊的120例腰椎病变患者给予治疗,根据随机表决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腰腿痛丸服用和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和木瓜芍药汤治疗。对2组患者终治疗的结局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之后,病情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木瓜芍药汤配合针灸治疗方法在腰椎病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曹文珠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补肾化瘀汤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患有黄褐斑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观察组使用补肾化瘀汤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发现观察组患者E2、FSH、LH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黄褐斑的女性患者采用补肾化瘀汤治疗,不但能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并且能有效改善其体内激素水平,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郭靓;胡中立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对冠心病心绞痛免疫调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开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调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TC、TG、LDL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改善免疫及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曾振华;邓海燕;洪卫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施伊立替康和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2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伊立替康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实验组2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进行加减治疗,观察2组胃肠道肿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半年内生存率。结果对照组半年内生存率(69.23%)与实验组半年内生存率(76.9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施伊立替康和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靖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麻黄加术汤对风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5例风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参考组17例,接收单纯西药治疗;试验组18例,接收西药与麻黄加术汤合并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关节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参考组的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3.8±1.5)d和症状改善时间(8.6±1.1)d均显著短于参考组患者住院时间(22.7±1.9)d和症状改善时间(15.9±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组患者有6例发生并发症,占总数的35.29%;试验组患者有1例发生并发症,占总数的5.56%,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加术汤对风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晓超;侯满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针刺拔罐艾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刺拔罐艾灸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为85.00%(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3.2±1.3)分低于对照组(4.6±1.4)分(P<0.05)。结论针刺拔罐艾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有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许峰 刊期: 2016年第34期
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中草药及其制剂得以广泛应用,世界各地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但由于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不到位,致使其盲目、大量、长期使用中药,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及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法定法规的制定,其在规范及制约中药使用的同时,也促进了中药毒性的研究。本文主要就中药肾毒性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万新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不同药物有不同的给药方式,口服是使用广的服药方式,小肠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场所,很多因素斗湖对口服药物的吸收造成影响,具体有Ph值、膜通透性、稳定性、溶解度等生物药剂学性。本文通过对口服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进行探讨,在口服药物结构的设计、处方的设计以及临床用药等过程中合理的规划,提供相关信息的用药指导,完善合理的药物制剂的开发,从而进一步进行药剂学的发展。
作者:孙琳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分析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从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寻求通过护理伦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推进优质护理,改善医患关系的新途径。
作者:胡丽;张书昌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研究景德镇地区角膜异物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角膜异物患者1270例(1300只眼)给予回顾性分析,分析研究其异物性质、并发症以及治疗等相关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270例(1300只眼)角膜异物当中男性一共有1164例,占总体的91.65%,平均年龄(32.5±6.3)岁。31~40岁为发病的集中年龄,占总体的46.61%,职业大部分为工人,占总体的58.42%,异物当中主要为铁屑,一共有770例,占总体的60.63%,366例患者24小时以内来院就诊,占总体的28.82%,2~3天就诊的患者一共有572例,占总体的45.04%,治疗之前和以后的视力大致不变或者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角膜异物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职业性眼外生,改善工作生产环境可以有效预防角膜异物的出现,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使手术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李财保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护理带教管理体系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名临床医学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护理带教管理体系,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模式,对比2组带教管理效果、带教教师的考核成绩以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操作技能评分、理论知识评分、病历书写评分以及综合能力评分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带教老师考核成绩、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带教管理体系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龙兰珍;胡晶晶;龙文敏;何苏茜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