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珠
毒蛇咬伤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机制与蛇毒导致肾灌注改变、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纤维蛋白溶解、血管内溶血、不同程度的出血、低血压、DIC等有关。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是临床上治疗毒舌咬伤的常用方式。通过总结1例毒蛇咬伤患者血透串联灌流期间的护理案例,通过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等步骤,从严密观察患者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前后的肾功能、凝血系统等功能的变化和全面地执行各项护理措施等,对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及时预防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护理目标。
作者:潘艳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联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电神经刺激联合微波治疗。治疗15 d后,比较2组震动感觉阈值、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左侧下肢和右侧下肢震动感觉阈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和SC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治疗,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0.56%(11/36)、91.67%(33/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电神经刺激联合微波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蒋庆耀;马运芝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多形式护理查房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查房方法,观察组根据查房的性质采取多形式的护理查房方法,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率为98%,健康教育合格率为98%,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5±5.8)分,对照组分别为91%、87%、(90.6±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形式护理查房的开展可提高护理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黎玮;李华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对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检查,行三维重建技术,并对比X线片诊断结果。结果 X线骨折检出率74.3%(101/136),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98.5%(134/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清楚显示骨折粉碎和移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参考依据。
作者:曹秀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静脉滴注与不同口服药物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使用甲钴胺、α-硫辛酸和前列地尔对2组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通心络胶囊与西洛他唑进行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增加,但是观察组的增加幅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不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甲钴胺、α-硫辛酸和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静滴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口服疗法时,与西洛他唑相比,通心络胶囊的疗效更好,可推广。
作者:刘扬;崔旭红;方慧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无痛人流患者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效果。方法选取瘢痕子宫无痛人流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实施无痛人流术,试验组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阴道流血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患者宫腔异常、子宫穿孔发生率(3.3%、0.0%)低于对照组(20.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4例(13.3%),对照组发生6例(20.0%),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患者行无痛人流术前,联合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具有良好效果,能够软化宫颈、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阳欣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首诊于眼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首诊于眼科门诊后经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与内分泌科诊断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统计2组患者住院期间负性情绪及依从性、血糖控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FBG、2hPG、HbA1c分别为(5.9±1.2)mmol/L(、7.8±1.3)mmol/L、(6.8±1.1)%,优于对照组的(7.8±1.3)mmol/L(、9.7±1.7)mmol/L、(7.9±1.2)%,观察组血糖控制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为(35.7±3.8)分,SDS评分为(39.4±4.1)分,低于对照组的(47.4±3.9)分(、49.8±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首诊于眼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王晶霞;李相军;李春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分析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3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比较分析超声同时检查颈动脉与下肢动脉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结果,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心脑血管事件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确诊例数为男69例(62.73%),女82例(6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分组检测患者比较,联合诊断组患者男性、女性和总检出率分别为69例(62.73%),女82例(65.08%)和151(63.98%),显著高于单纯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心脑血管事件进行随访比较发现,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均发生硬化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达到20.00%,显著高于单纯颈动脉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通过劲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明显较低,联合下肢动脉超声可以显著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且联合检查有利于判断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临床建议广泛使用。
作者:邹良英;赖吉安;游宇光;宋建明;陈卫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析胃癌术后患者施行饮食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8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饮食护理,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QLQ-STO22评分为(46.5±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8±2.8)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饮食护理运用在胃癌术后患者中,能够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赵胜男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初步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分别对其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腹部超声诊断确诊43例,确诊率为(70.5%),漏诊16例(26.2%),误诊2例(3.3%);阴道超声诊断确诊58例,确诊率为(95.1%),漏诊2例(3.3%)误诊1例(1.6%);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部超声检查方法相比,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更高,可为妇科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并以此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案。
作者:白玲娇;张建蕾;尚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以及常规修复分别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牙列缺损患者共72例,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36例)以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牙齿固定、咀嚼、语言、美观、舒适等各个指标上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6%)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相较于常规修复,其治疗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更加优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术后满意度更高。
作者:刘国栋 刊期: 2016年第34期
基层医院的医生多为大内科,专业不够专一,技术不够精深,接受培训机会少,知识更新慢,经验较少,加上医院的相关检测、诊断设备配置不足,审核监督不利,所以难以保证高血压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文章结合作者多年来,在基层医院的工作经验,从高血压用药种类选择、给药时间选择、联合用药以及用药的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对提高高血压临床用药合理性的措施进行分析,希望为基层医院工作者提供借鉴和思路。
作者:江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Ⅰ期和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诊断为Ⅰ期和Ⅱ期的乳腺癌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50例保乳组(接受保乳手术)和50例改良根治组(接受改良根治术)。对比:(1)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临床资料;(2)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并发症;(3)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1)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年龄、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保乳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2例,皮瓣坏死1例,上肢水肿1例;改良根治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8例,皮瓣坏死3例,上肢水肿4例;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0%,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保乳组和改良根治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72.6±8.5)分、(59.6±12.7)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时,与改良根治术相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胡勇;马国浪;邓聪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索膝关节后侧入路应用于累及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累及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24例进行研究,入选病例均采用膝关节后侧入路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其随访资料,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对其膝关节恢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24例患者均在术后接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5个月。入选病例均实现骨性愈合,末次随访Rasmussen平均得分为26.9分,优14例,良10例,优良率为100%。膝关节功能良好,全部患者对术后恢复效果非常满意。结论膝关节后侧入路手术治疗累及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有着术野清晰、创伤较小、固定简单等特点,且手术疗效显著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有效术式。
作者:邱军荣;陈超;吴根发;黄志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从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62例设为对照组,使用泼尼松龙治疗,将另外6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使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状况和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呼吸状况和肺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在细菌性阴道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A组),本组接受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方案;同期选择5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B组)进行对照,本组接受乳杆菌活菌胶囊+甲硝唑栓治疗方案,对2组入选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客观对比。结果治疗后,A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8.0%,高于B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患者都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细菌性阴道病治疗中,给患者应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效果突出,可推广。
作者:谢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中期妊娠引产应用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178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路径护理,并对2组患者引产后出血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情绪评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152.5±23.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03.3±35.2)mL(P<0.05);观察组患者引产后的满意度96.63%明显高于对照组73.03%(P<0.05);观察组患者引产后焦虑等不良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路径在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使患者的心理压力明显缓解,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徐玉娟;赵美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自然流产与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解脲支原体(M.urealyticum, UU)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接受治疗的74例自然流产者为观察组,以同期来本院接受人工流产74例无自然流产史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所有入选者外周血HCMV-DNA,应用免疫层析法和分离培养检测宫颈分泌物中的CT和UU。结果观察组自然流产妇女的HCMV、CT、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97%、29.73%和32.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选者的HCMV与CT或(和)UU复合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然流产次数在2次及以上者的HCMV、CT、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23%、41.86%和44.19%,显著比自然流产1次入选者的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流产与HCMV、CT、UU感染具有一定的关联,需给予充分的重视。
作者:陈诚;王小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在初产妇分娩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待产的11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与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分娩自我效能干预。观察2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进行自我效能干预的观察组的产妇临床分娩时经阴道分娩49例(84.5%),剖宫产9例(15.5);对照组产妇经阴道分娩38例(65.5%),剖宫产20例(34.5%)。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的临床分娩过程中使用自我效能干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冯晶晶;陈秀华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栓形成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对22例肠系膜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例患者中,21例行了剖腹探查及坏死肠管肠切除、肠吻合术,同时术后给予溶栓治疗,术中因肠管坏死切除达250 cm以上者占48.3%,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4.7%,因家属延误了手术佳时机,另1例拒绝手术治疗,给予溶栓治疗,溶栓疗效不佳,并发穿孔、多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护理人员准确的入院评估,密切观察病情及腹痛、腹胀的变化,能为医生早期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配合医生早期抗凝治疗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对因治疗等是改善肠系膜血栓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该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卢志文;杨玉金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