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早产儿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2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6例早产儿中,败血症患儿CRP阳性率为76.0%,而在肺炎和非感染组CRP阳性率分别为26.3%、34.6%;败血症组中CRP敏感度明显高于有吃奶不好、发热、胎膜早破、呼吸暂停等临床表现.结论 对于早产儿感染监测指标很多,CRP作为感染的初筛指标敏感性高,对早期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如果综合临床表现以及CRP等实验室指标将会提高早产儿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孙汉庆;程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医手法整复有限手术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创伤一科在2006年4月-2010年8月期间确诊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7例,均为单发,其中男性16例,女性21例;年龄在25~72岁间,平均年龄35.2岁;对37例患者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1个月,根据活动性疼痛程度及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将其随访结果分为优、良、可、差四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腕关节功能优22例,良10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86.5%.9例出现针道表浅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局部换药后好转.未出现骨性针道感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中医手法整复有限手术可以较好地恢复腕关节面的平整,外固定支架很好地维持了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稳定,两者结合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复位良好、固定可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许振波;胡敦祥;肖义陂;周铨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并高血压患者临床应用降压药的选择、用药方法及其降压效果,旨在为血液透析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40例血液透析并高血压患者,对其降压药的选择、用药方法及其降压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并高血压患者,平均血压水平(160.1±15.4)/(100.3±7.0)mm Hg,血压控制程度欠佳.95%患者联合用药,其中钙拮抗剂选择种类多,用量大,65%超出药物推荐剂量.ACE I、ARB、利尿剂应用比例不足,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有关.具体降压药物选择上,血液透析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考虑较少.结论 血液透析并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药的选择上,应加强ACEI、ARB、利尿剂的应用,注意血液透析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选择不易被血液透析清除的药物.
作者:何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恙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和治疗方案,以寻找早期诊断恙虫病的依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某院近7年来住院确诊的64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在6~12月发病62例,占95.32%;有草丛、树林接触史54例,占84.38%;64例患者均有发热,占100%;疲乏无力42例,占65.63%;头痛23例,占35.94%;全身酸痛21例,占32.81%;皮肤焦痂、溃疡54例,占84.38%;淋巴结肿大45例,占70.31%;皮疹6例,占9.38%.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57例,占89.07%;发病3周累计外斐氏试验OXk≥1:160 53例,占82.81%;首诊误诊27例,占42.19%.治愈62例,使用氯霉素、多西环素、阿奇毒素治疗均治愈;喹诺酮类治疗大部分未能退热;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均无退热.结论 恙虫病常在夏秋二季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以及皮肤焦痴、溃疡、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白细胞多正常;外斐氏试验常阳性.早期误诊率高,而流行病学资料和典型的临床表现,严格细致的体检检查,以及外斐氏试验有利于确诊.氯霉素、多西环素、阿奇毒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喹诺酮类治疗效果欠佳,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药物无效.
作者:连豫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Ab)在外科常见的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分布特点、规律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63例术前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Anti-TgAb和Anti-TPOAb,比较各组间中位数和超出正常值的例数的差异.结果 ①桥本病(HD)的Anti-TgAb、Anti-TPOAb测定值显著高于甲状腺癌(TC)、腺瘤(TA)、结节性甲状腺肿(NC),P<0.01;②HD中Anti-TgAb、Anti-TPOAb>正常值3倍、10倍的例数显著高于TC、TA和NG(P<0.01),TC中Anti-TgAb、Anti-TPOAb>正常值3倍的例数显著高于TA和NG(P均<0.01).结论 血清Anti-TgAb、Anti-TPOAb测定值增高常见于HD,而且测定值越高越有诊断意义.血清Anti-TgAb、Anti-TPOAb测定值中度以上增高除HD外常见于TC.
作者:张海军;肖占森;李德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确诊的MM 34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化疗组为唑来膦酸+沙利度胺+MP方案;对照组只给予沙利度胺+MP方案化疗,3个疗程后比较患者骨痛缓解率,评价其疗效,并检查骨X线或骨ECT观察骨病灶范围减少状况.结果 联合化疗组16例骨痛显效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化疗组影像学检查发现有7例见新骨形成,骨病灶范围不同程度减少,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景;刘桂玲;李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细菌学分析,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感染性肺炎细菌学特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抗生素.方法 根据肺炎获得的地点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感染性肺炎(HAP).CAP于入院24 h取痰.HAP于胸部X线片证实后取痰.应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TTEK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药敏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是本研究中CAP组和HAP组共同的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为CAP组中第2位,鲍氏不动杆菌为HAP组致病第2位.药敏试验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较常用的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耐药率高.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4例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不敏感.CAP组和HAP组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产ESBLs分别为18.2%和42.9%,可能与患儿在住院期间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有关.结论 新生儿CAP致病菌有明显地区差异,应根据各地检测结果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
作者:洪巍;刁玉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阜阳市颍东区口孜中心医院作为基层中心卫生院,主要面对农村患者,处理一些基本病症,如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由于农村惠者对疾病不够重视,往往贻误治疗,引起化脓性感染及感染扩散,经过多年临床经验与观察,现对比分析碘伏原液和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对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 抽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手术病例共180例,随机分成两组:碘伏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比较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碘伏组切口感染率为3.3%,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碘伏原液冲洗切口可有效减少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机会,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治愈率,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侯学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定期静滴丙种球蛋白联合口服匹多莫德防止小儿支气管哮喘复发及再次住院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经住院治疗控制后出院的患儿被随机分成对照组23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继续抗哮喘治疗,并定期评估,及时进行降级与升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定期静滴丙种球蛋白和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每年于季节转换时(1月、4月、7月、10月)各静滴丙种球蛋白1次,2.5g/次,同时服用匹多莫德口服液,1次/d,1支/次(0.4 g),每个疗程1个月.每2个月随访1次,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儿哮喘复发率、复发次数、再次住院率等.结果 对照组复发15例,复发率65.22%,观察组复发6例,复发率22.22%(P<0.01).对照组哮喘发作次数为(4.67±2.13)次,观察组(2.33±1.03)次(P<0.05).对照组再次住院14例,再次住院率60.87%,观察组再次住院3例,再次住院率11.11%(P<0.01).结论 定期静滴丙种球蛋白联合口服匹多莫德能显著减少小儿支气管哮喘复发率及再次住院率,减少复发次数,且未见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幸生;朱勇斌;林丽爱;张淳;余华斐;林霞;林旭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致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研究吡喹酮应用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免疫学、脑电图变化.方法 通过对75例脑囊虫病致癫痫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患者占70.67%,女性患者占29.33%,发作频率平均每年3~7次,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GTCS)多见.囊虫免疫反应血ELISA阳性率为69.33%,脑脊液ELISA阳性率58.62%.脑电图正常16例,异常59例,异常脑电图以弥漫性或局限慢波活动为主.结论 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多于女性,发作频率不高,发作类型多样,吡喹酮为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
作者:付志;黄圣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木村病(kimma disease)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激活因子(GM-CSF)水平的变化并探讨TNF-α和GM-CSF水平的改变与其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1例已行手术治疗的木村病患者血清中TNF-α和GM-CSF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木村病患者血清中TNF-α、GM-CSF的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9.0l±3.37)μg/L及(1.07±0.35)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 木村病患者外周血存在着细胞因子TNF-α、GM-CSF的表达,TNF-α和GM-CSF水平的变化与木村病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李海如;郑健;陈亚明;华春清;吴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3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组)、30例正常孕妇和30例非妊娠健康妇女血浆尾加压素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结果 PIH组血浆尾加压素与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和非妊娠健康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PIH组孕妇的血浆尾加压素与血清C反应蛋白具有显著相关性(r=0.893,P<0.01).结论 测定PIH血浆尾加压素与血清C反应蛋白,能够及时了解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程度,利于本病预防及早期治疗.
作者:陈敏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48例大疱性皮肤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48例大疱性皮肤病患者中有28例患者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占总数的58.3%.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中20例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皮损痊愈8例,好转11例,治愈率40%;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4例患者中,3例达到皮损痊愈,治愈率75%.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中4例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皮损痊愈2例,好转2例,治愈率50%;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6例患者中,4例达到皮损痊愈,l例好转,治愈率66.7%.结论 本研究提示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大疱性皮肤病中常见的一类疾病;糖皮质激素在大疱性皮肤病治疗中的疗效肯定,且注射丙种球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支持治疗方法.
作者:邱伟;李秉煦;张学奇;徐云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探讨真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1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年龄24~43岁,病程6~24个月,治疗不规范、多种抗生素轮番使用,时间数月~2年不等.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卵磷脂小体+~++,WBC+~+++,普通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支原体、衣原体检测阴性,16例患者EPS中发现霉菌孢子--为念珠菌.NIH评分:13~35分,11例患者有神经官能症症状.诊断为真菌性前列腺炎.立即停止使用抗生素,评价患者的肝功能状况,然后给予易启康(依曲康唑)0.1 g,3次/d,口服,4周.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使患者了解前列腺炎的相关知识.结果 本组患者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用药2周,症状明显减轻,NIH评分下降,8~18分,EPS:卵磷脂小体++~+++,WBC+~++;4周时,症状基本消失,NIH评分4~8分,EPS:卵磷脂小体+++~++++,WBC<10/HP.对前列腺炎的恐惧心理消失.结论 对前列腺炎规范的治疗,是避免出现真菌性前列腺炎的重要方法.真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确立后,应立即停用广谱抗生素、停止穿刺插管等治疗,给予有效、足量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是治疗和预防真菌性前列腺炎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普宣传,加强对不法行医者和不法广告宣传的整治是防止扩大诊断、扩大治疗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建民;李庆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在高血压性脑出血锥颅术静脉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锥颅术患者(脑出血后意识状况分级Ⅲ~V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ASAⅡ~Ⅳ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芬太尼组(D)和异丙酚+芬太尼组(P),记录静脉给药即刻(T0)、静脉给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20 min(T4)、30 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的MAP、HR、SpO2和RR;观察患者术中呼吸抑制、肢体扭动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D组出现轻度肢体扭动1例(3.3%),与P组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诱导后及术中D组无呼吸抑制、P组有5例(16.7%)出现呼吸抑制,辅助呼吸后均迅速恢复自主呼吸,面罩供氧下SpO2均保持95%以上.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MAP均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D组患者HR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锥颅术静脉麻醉中右美托咪啶泵注负荷剂量1μg/kg 10 min注完,然后以0.5μg/kg·h)持续泵注维持,安全性好,无呼吸抑制.
作者:曾兆东;程明华;林树勇;庄少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对病因和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非手术治疗组30例与手术治疗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30例患者和手术治疗组34例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2.09±1.87、12.14±2.08,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20/30)和64.7%(22/34),病死率分别为23.3%(7/30)和20.6%(7/34),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显示:并发症发生率(P>0.05)和病死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源性胰腺炎无胆道梗阻和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未感染者以保守治疗为主;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结石嵌顿或胆道梗阻者和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坏死感染者及爆发性胰腺炎保守治疗无好转者以手术为主.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
作者:孙学童;刘牧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从而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痛无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并以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肾病组与糖尿病肾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蛋白尿的增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也相应增加.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监测、判断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血清同型半胱氧酸水平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升高.
作者:乔丽丽;李冬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静脉化疗联合经皮穿刺无水酒精肝转移瘤内注射(PEI)治疗肺癌伴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20例确诊为肺癌伴肝转移患者中,2例小细胞肺癌采用MxEP方案[足叶乙甙(VP-16)l00mg/d,第l至3~5天;顺铂(DDP)40mg/d,第l至3~4天;米托蒽醌(MxT)10 mg,第2天]化疗;余18例非小细胞肺癌采用NP方案[长春瑞滨(NVB)25mg/m2,第l,8天;DDP40mg/d,第l至3~4天]或GP方案[吉西他滨(GEM)1000mg/m2,第1,8天;DDP 40 mg/d,第l至3~4天]化疗.28 d为一周期,均用4个疗程以上.同时肝转移瘤灶给予彩超引导下瘤体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结果 肺原发病灶的疗效11例为PR,无一例CR和PD;肝内转移灶经PEI治疗每个病灶少2次,多8次,无水酒精用量平均为6 ml;均达到治疗有效.毒副反应为食欲低下、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能一过性异常和穿刺部位疼痛.结论 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和静脉全身化疗的结合对肺癌伴肝转移的治疗可能有一定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随访.
作者:黄柱华;蒲春华;周争光;谢广龙;周海荣;林喃;刘新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时的人机对抗,即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不协调发生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l0年8月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16例发生人机对抗的原因.结果 6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未发生人机对抗的44例,发生人机对抗的16例.其原因包括:气道阻塞7例,占43.75%;紧张、烦躁4例,占25.00%;潮气量不足3例,占18.75%;支气管痉挛1例,占6.25%;急性肺水肿1例,占6.25%.结论 气道阻塞是人机对抗的主要原因.如果患者的自主呼吸努力与呼吸机送气不同步甚至对抗,可增加患者呼吸肌做功,增高气道压,减少通气量,并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加强气道管理,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和(或)参数,解除气道痉挛,祛除诱因,镇静和(或)肌松等综合治疗措施,可避免和减少人机对抗的产生.
作者: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分泌物培养的细菌分布及药敏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黄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58例,在其入院当天采集分泌物标本送检,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8份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其中阳性结果48例,阴性结果10例,培养出病原菌56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4株,占60.7%,前4位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20株,占35.7%,前两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及奇异变形杆菌;真菌2株占3.6%.本组糖尿病足分级与感染细菌的菌种无显著相关,而与预后相关.入院时测得糖化血红蛋白值及下肢缺血与否亦与预后明显相关.结论 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应重视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并根据细菌学培养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作者:胡琛亮;吴乐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提高血小板的效果.方法 将101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接受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400mg/(kg·d),连用3-5 d;B组61例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0 g,连用3 d,以后每隔3 d减半至9 d后改成强的松40-60mg/d维持.入院后每天测血小板计数.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提高血小板水平;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A组)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B组)提升血小板至l00×109/L总有效率分别是67.5%和6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PLT≥50×l09/L时间分别为(4.88±4.22)d、(5.75±3.79)d;≥100×l09/L时间分别为(5.3±2.74)d、(6.7l±4.36)d;PLT的峰值分别为(174.48±62.06)×109/L、(242.50±134.92)×109/L.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在早期显著提升血小板,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使血小板上升峰值更高.
作者:李佳佳;张凤;杨艳丽;朱俊锋;朱芳兵;倪世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4年5月-2008年6月收治的1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的诱因、症状、入院后的血尿淀粉酶、B超以及增强CT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轻型102例,重型46例.结果 本文148例患者治愈114例,好转25例,死亡9例,发生并发症23例;非手术治疗126例,手术治疗22例.其中死亡病例的死因都与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胰腺感染有关.本文22例手术患者均为重症患者.结论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治疗上早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严密监测病情以及预防并发症;对于有胆道梗阻的重症胆源性胰腺炎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需积极尽早手术处理;总之应根据病例特点,综合各种治疗方法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
作者:季涛;孔令尚;刘牧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临床诊治方法和疗效.方法 收集1994~2010年间绵阳市肛肠病医院在临床实践中诊治的肛管直肠异物29例,采取分类统计的方法,对患者病史、体征、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方法及恢复情况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所有29例直肠异物的种类和大小各异,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经扩肛后直接用手指取出4例;局部麻醉后经肛门直视下取出13例、破碎后经肛门取出7例;剖腹探查、经肛门异物取出术3例;剖腹探查、结肠切开异物取出术2例.术后住院1~14 d,予以抗生素、对症等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并发肠粘连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并发症发生率为3.4%.结论 根据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是顺利取出直肠异物、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何海军;雷绍斌;龚德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56例,随机划分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与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情转归.结果 治疗组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4.78±2.56)d均明显好转,治愈好转率(85.7%)高于对照组(60.7%),且治疗期间缩短,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0.2%、35.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7.1%、28.6%(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地塞米松注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军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Snail蛋白及其mRNA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它在喉鳞癌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Snail mRNA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nail蛋白分别在60例喉鳞癌、2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Snail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与喉鳞癌的T分期、TNM分期、甲状软骨累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但Snail mRN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而Snail蛋白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它们均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②Snail蛋白与Snail mRNA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正相关(r=0.362,P<0.05);③Snail蛋白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ail高表达可能是喉黏膜恶性转变以及喉鳞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其高表达预示肿瘤有较高的侵袭性和不良预后.
作者:张华东;熊正文;黄勇;李宏伟;苏红;李伟;寻凤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照研究高频超声在前列腺穿刺的引导作用及发现微小病灶的作用,探讨P3、ki67、nm23等抗体在前列腺癌、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判断肿瘤的预后.方法 在直肠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高频)及穿刺导向器引导下,用美国BARD公司的18G组织切割针及配套第三代自动弹射式活检枪,经会阴穿刺,对前列腺左右叶各5点共10点标准穿刺,活栓标本石蜡包埋,制作蜡块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并做P3(即P504s/P63/HMW CK)联合ki67、nm23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作用.结果 P3结合ki67、nm23在前列腺癌、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会阴穿刺与经直肠穿刺相比较,减少感染的发生.结论 经会阴前列腺10点标准穿刺法,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鸡尾酒抗体,可以得到较高的确诊率;高频超声可以发现微小病灶;ki67、nm23可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预后判断.
作者:潘明安;吴枚;李双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后颅窝出血包括小脑出血及硬膜外/下血肿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对30例后颅窝出血,小脑出血19例,枕部硬膜外/下血肿11例选用YL-1型一次性脑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锥颅/钻孔引流方法患者选用传统方法钻孔,放入硅胶引流管引流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选用YL-l型一次性脑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锥颅/钻孔放入硅胶引流管引流钻孔组30例患者中,除l例术后再次出血并出现脑疝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外,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选用YL-l型一次性脑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锥颅/钻孔引流方法患者选用传统方法钻孔,放入硅胶引流管引流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方法进行对比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大大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了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蔡小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策略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漯河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1月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26例,左半结肠癌33例,乙状结肠癌12例,直肠癌7例.男性49例,女性29例,年龄32~85岁,平均66.2岁,其中60岁以上56例,均因急性肠梗阻入院.结果 78例均行手术治疗,77例治愈出院,其中行一期切除吻合51例(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3例,左半结直肠一期切除吻合28例).术后发生肠瘘3例,切口感染8例,切口裂开2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有选择的对结直肠癌并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是可行的,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处理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安兆峰;刘清泉;刘素红;张义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联合多贝斯(羟苯磺酸钙)治疗增殖前期与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已确诊为增殖前期或增殖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20眼分成A、B两组,其性别、年龄、病情和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为观察组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口服多贝斯治疗,B组为对照组行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视功能改善A组有效率96.67%,B组有效率83.33%;眼底改善A组有效率98.33%,B组有效率85.00%.B组有效率远不如A组理想,经x2检验,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多贝斯治疗DR有较好疗效,能改善视功能、稳定病情、延缓DR进展.
作者:丁彦利;李钦兹;崔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器质性心脏病并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ventriculartachycardia,PVT)相关因素.方法 200例患者进行心电图、Holter、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电解质等检查及心功能评级,分析患者心脏病变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200例患者中,冠心病7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2例,心瓣膜病40例,扩张型心肌病31例.其中发生PVT的疾病构成:冠心病47例(43.5%),高血压性心脏病26例(24%),心瓣膜病21例(19.4%),扩张型心肌病14例(13%).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种.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or end diameters dimension,LVEDd)和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or hypeitrophy,LVH),PVT组与非PV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VT患者中,心功能≥Ⅲ级多于心功能≤Ⅱ级,P<0.01,血钾≤3.5 mmol/L病例数比血钾≥3.5 mmol/L患者多,P<0.05.结论 器质性心脏病并PVT与患者LVEDd、LVH、心功能级别和低血钾相关.
作者:张云;许端敏;张汉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恶性胸腔积液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采用胸腔放置引流管放净胸水.观察组胸腔内每次注入艾迪注射液50~80ml,顺铂20~30 mg/m2;对照组胸腔内注入顺铂20~30 mg/m2;均5~7 d胸腔用药一次,多4次为一疗程,1月后评价疗效及生存质量、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1.09%,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6.76%.两组对比观察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毒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与顺铂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性高、毒性反应小、耐受性好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宏山;瞿广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和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其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癌基因Skp2和抑癌基因RASSF1A的表达情况.结果 RASSF1AmRNA及其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缺失率较高,分别为52%和4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kp2mRNA及其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增高,分别为60%和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ASSF1A和Skp2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但与肿瘤部位、大小及其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RASSF1A的表达与Skp2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s'=-0.29,P<0.01).结论 RASSF1A和Skp2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ASSF1A的失活和Skp2的激活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王政宇;王荣寅;孟翔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紫杉类及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800~1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d1.8;顺铂30 mg,d2-5.21 d为一周期,治疗2个周期以上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2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9例,进展(PD)8例,总有效率(CR+PR)46.88%,疾病控制率(CR+PR+SD)75.7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是对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韩正全;郑荣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优点、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12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16条患肢,按CEAP临床分级均为C6)实施SEPS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术(12条患肢伴有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行高扎+抽剥术,4务患肢入院前已行大隐静脉抽剥术),低分子肝素钙抗凝2~3 d.结果 16条患肢经手术治疗后肢体症状及浅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未出现并发症,随访2~12个月,未出现新生溃疡及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重要环节,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安全有效,损伤少,并发症少,可减少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复发,改善皮肤营养障碍.
作者:胡俊顶;孙善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包括D-二聚体)的影响,以及断流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对4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简称脾切断流术),对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将术后形成门静脉血栓(PVT)者作为血栓组,未形成PVT者作为非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资料的变化.结果 ①49例患者脾切断流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如: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一定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发现形成门静脉血栓15例,PVT发生率约为30.61%.血栓组断流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同上)升高水平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切除加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液流变学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门静脉血液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的升高,且升高水平较高者术后易形成门静脉血栓.
作者:史多琦;姜德清;曹寅;黄继超;柯群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有效性,并探讨其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40例均为不能接受化疗或化疗失败的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 otherapy,WBRT)30 Gy/10 Fx,共2周,同时口服厄洛替尼150 mg,1次/d,直至疾病进展,所有患者均经基因测序法检查EGFR突变.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脑MRI,每3个月复查1次,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直至疾病进展,并统计1年生存情况.结果 厄洛替尼联合WBRT对NSCLC脑转移的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5.0%,临床症状缓解率100%,中位生存时间10.2月,EGFR突变的外显子19和2l突变的有效率为90.3%.结论 厄洛替尼联合WBRT对NSCLC脑转移EGFR突变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外显子19和2l突变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清琴;靳彩玲;崔艳慧;苗战会;寇小格;李小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ECOG评分0~1分初治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4例ECOG评分0~1分初治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d1;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2次d,d1~14;每21 d为1个周期.可评价疗效的患者需至少接受2个周期治疗,每2个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全组5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3例,PR 27例,SD 18例,PD 6例,全组有效率55.6%,总生存期19.7个月,无进展生存期7.7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Ⅲ度神经毒性、腹泻、骨髓抑制、黏膜炎、手足综合征等,没有因不良反应中止化疗或致死的病例.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ECOG评分0~1分初治晚期结直肠癌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价比明显提高,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巴楠;吴敏;王利娟;张红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经Proseal喉罩吸入七氟醚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喉罩组(A组,n=20);靶控输注喉罩组(B组,n=20).记录诱导前(T0)、置喉罩即刻(T1)、切皮(T2)、术中取胆囊(T3)、缝皮(T4)、拔喉罩即刻(T5)HR、SBP;诱导时间;PACU滞留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患者各时段HR、SBP均较平稳;组内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诱导时间明显短于B组患者,P<0.05.A组PACU滞留时间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Proseal喉罩吸入七氟醚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诱导迅速,操作简便,插管刺激小,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躁动发生率低,可有效、安全地应用于腹腔镜手术.
作者:俞蕾;王绍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不同镇痛方法对胸科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为胸科冠心病患者选择适宜的术后镇痛方式.方法 择期行胸科手术的冠心病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HCA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ECA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手术,术毕分别接PICA和PECA.观察两组患者在围术期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及心电图ST段变化,用视觉模拟评估法评估镇痛效果(VSA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毕血浆cTnI浓度PECA组比PICA组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点心电图ST段改变导联数(NST)和ST段压低幅度的总和(∑ST)PECA组明显比PICA组减少(P<0.05).结论 胸科冠心病患者术后使用PECA镇痛对防治心肌受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严丽萍;吴明慧;陈丽;王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多烯紫杉醇(DOC)加奥沙利铂(OXA)与长春瑞滨(NVB)加奥沙利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老年患者45例(年龄>65岁)为研究对象,以1:1比例随机分为多烯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DO)组24例与长春瑞滨联合奥沙利铂(NO)组21例,DO组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多烯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注3 h,第2天;NO组为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奥沙利铂用法同DO组.每3周重复一次,均行3周期治疗,按照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DO组24例,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9例(PR),稳定6(SD)例,总有效率为54.17%(13/24);NO组21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6例,总有效率52.38%(11/21).DO组和NO组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组恶心、呕吐反应,血红蛋白下降和神经毒性均较NO组低.结论 DO方案与NO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似,但DO方案较NO方案不良反应轻,老年患者更容易耐受,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理想的化疗方法.
作者:钱朝霞;何艳;方涛;方陈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 对10例HIV感染者合并淋巴瘤(均为男性,年龄25~66岁)术前和术后检测免疫功能,规范手术操作程序,精细操作减少手术损伤,对合并血友病患者术中持续输注Ⅷ因子,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时处理并发症.给予高效价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CHOP方案全身化疗.结果 患者手术前CD4 T淋巴细胞(173.2±108.8)cell/μl,手术后2周复查CD4 T淋巴细胞(169.3±11.6)cel./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顺利,仅1例伤口感染,无严重手术并发症.3例在术后3~7个月死亡,另7例在治疗和随访中,已随访6~24个月.结论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低下,CD4 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但是早期手术切除病灶,合适的抗病毒治疗加全身化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保池;王盟;冯艳玲;陈辉;李垒;司炎辉;曹烨;张伟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静脉血清及胎儿脐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高迁移率蛋白-1(HMGB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MIF和HMGB1含量的测定,分别测定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各30例)及30例正常对照组产妇静脉血清及胎儿脐血中MIF和HMGBl的含量.结果 MIF和HMGB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及对照组血清及胎儿脐血中均有表达.MIF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血清中含量与对照组血清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9.82,10.04,P值均<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组(t=7.23,8.95,P值均<0.05);轻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t=7.68,P<0.05).HMGB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血清中含量与对照组血清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9.65,10.18,P值均<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组(t=7.54,9.65,P值均<0.05);轻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t=7.35,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MIF与HMGB1含量呈正相关(r=0.59,P<0.01).MIF和HMGB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胎儿脐血中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F和HMGB1的高表达说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内皮细胞损伤,且MIF和HMGB1在损伤过程中起作用.
作者:王晓岩;黄友敏;周永勤;班开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和妊娠结局,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的危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表现、治疗及结局.结果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危害因素中,首要危害为早产,发生率高达18.3%,其次为胎儿窘迫为10.0%,低体重儿为9.2%,新生儿窒息为6.7%、胎儿生长受限为5.8%,羊水过少为4.2%,产后出血为2.5%等.肝功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分娩方式中以剖宫产为主,其中早产剖宫产率高于足月产,以单纯胆淤为首要手术指征,占80.9%.结论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增高了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对母儿危害较大,但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孙录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类型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两者的实用性与优缺点,为临床护理人员选用适宜的导管提供依据.方法 将需要插管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使用型号均为4Fr三向瓣膜式的PICC和无瓣膜末端开口式的PICC,观察两组PICC的使用情况,对比两组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甲组患者导管自然流速大于乙组(P<0.05);两种导管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的堵管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组(P<0.01),甲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高于乙组(P<0.05),感染等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两种导管在临床使用中各有优缺点.护士应在PICC术前充分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输液时间的长短、导管的特点,合理选用导管类型.
作者:丁小容;范爱飞;罗捷;吴清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应用中的佳穿刺部位,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方法 在收治的早产儿中随机抽取117例,根据血管情况分为4组,分别选择头皮静脉、上肢静脉、腋下静脉和下肢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观察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进而得出早产儿静脉留置针的佳穿刺部位.结果 腋下静脉留置时间(5.725±5.538)d,时间长,与头皮静脉、上肢静脉和下肢静脉的留置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产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可首选腋下静脉.尤其对于一些需要输入高渗性静脉营养液的早产儿既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可提高护理质量,增进医患关系.
作者:朱红;徐兵;戴明红;王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涂治疗静脉留置针输液造成的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67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引起的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5例发生静脉炎后用七叶皂苷钠凝胶外涂;对照组32例发生静脉炎后用25%硫酸镁湿敷.观察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对比观察治疗效果,实验组总有效30例,其中显效12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15例,其中显效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4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1.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硫酸镁湿敷蒸发较快,需经常更换纱布,致操作不便;在使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时,凝胶在皮肤表面可形成一层薄膜,防止水分的蒸发,起效快,药效维持时间较长,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留置针静脉炎的疗效优于25%硫酸镁湿敷法.
作者:李秀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OMOM胶囊内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3月-2009年12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55例病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0年11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61例病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内镜检查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严格的评估掌握适应证排除禁忌症,规范化的宣教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充分的术前肠道准备及术中、术后的有效指导和配合方面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肠道清洁度以及病变的检出率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肠道清洁度以及病变的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供良好的肠道准备条件,提高肠道清洁效果,提高全小肠的检查率及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李有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早期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慢性肾脏病1~3期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61例,对照组59例,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实验组按高血压级别进行分级管理,同时改变患者生活方式、密切监测血压、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尿蛋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在干预后血压、尿蛋白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血压、尿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肾功能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利于早期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并有助于减少尿蛋白.
作者:徐亚梅;徐贵霞;张珍珍;李大鹏;顾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解决痤疮难治愈的难题,笔者应用循证护理探索治疗痤疮的有效方法,提高痤疮的治愈率.方法 对患者全面评估,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证据通过科学的分析评价,以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确定证据的临床价值,制定防治对策,依据循证护理程序再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本院378例头面部痤疮患者,笔者通过循证护理制定可行性治疗方法,治愈82%,显效14%,好转3%,无效1%.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丰富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水平及综合素质,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患者病情早恢复,减轻痛苦.
作者:邱京;程红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在显微镜下实施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 对60例颅内肿瘤手术的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在手术医师、护士的密切配合下,6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进行颅内肿瘤手术无菌要求高、风险大、时间长及术中使用仪器和器械多,患者病情变化快.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手术室护士术前或术中的每项护理操作、言谈举止都应表达对患者健康的关怀,尽可能使他们在身心两方面都感到舒适.做好手术用物及仪器的准备,手术间要进行严格消毒;巡回护士在手术期间控制人员进出,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器械护士须了解手术过程,熟悉各类手术器械及仪器的用途和性能及常规故障排除法,严格无菌操作,快速准确传递器械,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梁彩侠;李梅春;李佳佳;赵梅君;李红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对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干预.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4年收治24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患者年龄、住院天数的关系.结果 248例患者中有82例接受过各种侵入性操作,发生医院感染45例,发生率54.9%;≥60岁患者137例,发生医院感染63例,发生率46.0%;住院时间≥30 d患者122例,发生医院感染70例,发生率57.4%.结论 为预防和控制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应高度重视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侵入性护理诊疗操作,加强对进行侵入性操作、年龄≥60岁、住院时间长≥30 d患者的管理,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古利平;梁建新;曾文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溶液浸泡PIEC导管对预防早产儿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PICU住院的低出生体重儿46例,分为对照组23例,干预组23例.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进行置管;干预组在置管前将NS 10 ml+地塞米松5 mg配制成的液体预冲在PICC导管的保护套膜内,浸泡PICC导管5 min左右后进行置管,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发生静脉炎10例,发生率43.5%;干预组发生静脉炎3例,发生率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PICC置管前用地塞米松溶液浸泡PICC导管,再进行PICC穿刺,可有效地预防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邢彩英;徐兵;戴明红;杨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分析了2000~2010年中国知网、Pubmed上与乳腺癌有关的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119篇,发现这些文献在调查对象的年龄选取上无明显差异,但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研究深度上有较大差别,且国内外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内乳腺癌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较单一: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乳腺癌患者本人,研究方法主要为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研究角度侧重于临床阶段,研究深度上仅限于影响因素研究;国外乳腺癌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较为多样化:研究对象从乳腺癌患者延伸到乳腺癌患者家属及一般人群,研究方法从单纯的质性研究到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相结合,研究角度更侧重于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度上从影响因素研究到干预研究.
作者:李艳敏;齐玉龙;朱宁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恶性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迄今仍然没有攻克,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肿瘤转移.肿瘤转移呈多阶段性.各阶段相互影响.其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十分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中断转移将会停止.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肿瘤转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BRMS1是2000年Seraj MJ等[1]将新霉素标记的人正常11号染色体导人人体具有转移能力的乳腺癌细胞MDA-MB-435中,发现癌细胞转移潜能降低70%~90%,而肿瘤本身生长不受影响.因此该基因被确定为新的癌转移抑制基因,被命名为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
作者:孙谦;江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椎间盘退变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椎管狭窄、脊柱节段不稳、腰腿痛、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病症.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发病原因不断的探索研究,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大类因素[1-4]:①年龄因素;②机械因素;③细胞营养及炎症介质的作用;④基因因素.然而其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是指患者口服消炎镇痛药和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包括退变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以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这些治疗方法只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未能解决椎间盘的生物学不平衡的问题.随着椎间盘退变分子机制研究以及病毒载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在基因水平上治疗或逆转椎间盘退变提供了可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近年来研究与椎间盘退变有关的基因之一,现将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崔国鹏;张长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胃癌是全世界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引起癌症死亡原因中胃癌位居第二[1].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是危及国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胃癌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由于其临床起病隐匿且早期诊断指标缺乏特异性,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因此,手术常难以根治且复发率高,而包括化疗在内的其它治疗手段尚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胃癌细胞的凋亡通路失活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深入研究凋亡发生的机制,寻找逆转肿瘤细胞凋亡抵抗的分子靶点,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survivin是1997年由耶鲁大学的Ambzosini等用效应蛋白酶受体-1(effector cell report-1,ERP-1)的cDNA在人类基因库中筛选克隆出的基因.
作者:王华;王志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其认知程度和相关因素.方法 对1065例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通过血清生化和超声波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现高脂血症492例,总患病率为46.2%(492/1065).高脂血症组(n=492),血糖、尿酸、血清转氨酶水平均高于非高脂血症组,患高血压、脂肪肝的比例均高于非高脂血症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组(n=492)中有54.5%掌握高脂血症患病知识及危险因素,有66.3%认知在高脂血症的预防方法,但实施预防措施只有29.6%.结论 调查分析中发现健康体检人群高脂血症及相关疾病发病率较高,常伴有代谢指标的异常,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存在不足,提示在体检中心做健康体检时护理人员应重视高脂血症相关知识的认识和预防,提高体检人群的防护意识,从而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
作者:金英子;崔京玉;王荣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辽宁省城市社区、农村自然村、城乡结合地区自然村人群中躯体残疾患病率以及康复锻炼情况,为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城市16个社区、农村21个自然村、城乡结合地区10个自然村调查人群中躯体残疾患者,设计统一调查表格,先到社区或自然村政府机构调查,然后随访研究;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 躯体残疾患病率,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著差异、始终坚持康复治疗率(P<0.05)有显著差异、偶尔康复治疗率(P<0.05)有显著差异、从来不进行康复治疗率(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农村自然村医务人员文化层次、医疗设备条件、健康教育差距、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制约了躯体残疾患者的康复治疗.
作者:孙永杰;耿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58例喉癌患者设为病例组,并以同期58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医学应对问卷(MCMQ)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病例组的整体生活质量领域和各功能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生活质量水平较低;与常模相比,病例组较多采用面对和回避两种应对方式,其生活质量与面对呈正相关(P<0.05),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P<0.01).结论 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使患者采取面对方式以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琴;金莉;徐淑秀;杨从艳;王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及需求情况,为上海郊区居民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华新镇630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居民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平均知晓率为50.4%,健康基本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60.5%,健康行为和技能的平均形成率为69.1%,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3.1%,糖尿病患病率为6.1%,超重率为31.9%.结论 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及技能了解和掌握严重不足,以61岁以上年龄组更为突出.今后的工作中,应将慢性病健康教育作为工作重点,把老年居民和慢性病患者作为重点工作对象.
作者:曹波;沈雷;刘芳;徐建萍;马欢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珠江三角洲居民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居民结核病健康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调查,随机抽取广州、深圳和中山的18~65岁居民5700人.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调查者的一般情况、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结果 有82.9%的人知晓结核病的症状,78.8%的人知道肺结核的传染性,65.7%的人知晓肺结核早治疗的好处,但只有18.5%的居民知晓咳嗽咳痰多2周以上应考虑可能肺结核病;态度上,99.6%的人都认为肺结核对劳动能力有影响,但69.5%的人认为有可以治愈,只有22.9%的人愿意与肺结核患者交往;行为上,只有18.1%的人曾主动了解过肺结核病的知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居住在城区、已婚、年纪小、高学历、家庭收入高、结核病患者和周围有结核病患者的人对结核病更加知晓.结论 珠江三角洲居民的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信-行仍有待改善,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郑志宏;饶惠平;梁佩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社区、家庭功能,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对社区康复护理需求,分析社区康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从铁营社区首发脑卒中患者中抽取101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1名,对其进行社区康复护理综合干预;对照组50名.干预前后进行社区康复护理需求调查.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多方面的社区康复护理需求.结论 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服务内容、技术还需进一步规范与完善;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防控、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任务还很重;社区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还需大限度地调动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功能,更好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
作者:李英;彭爱华;董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调查入住ICU神志清醒患者和家属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促进护士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选择89例入住ICU神志清醒的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开始入住ICU当天12 h内、72 h及出ICU(转出和直接出院)前8 h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其在初期的主要心理需求有了解住院环境,探视陪伴制度,治疗方案,预期效果.中期的主要心理需求有目前病情进展,相关检查结果,医疗费用的负担.后期的主要心理需求有转出普通病房后的治疗护理质量、直接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方法以及担心疾病的反复等.结论 通过调查使ICU患者及其家属在患者入住ICU时各个不同阶段的首要心理需求凸显,使护士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ICU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
作者:余桂健;陈卓莲;杨艳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痛、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血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52例高血压病和99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日本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TC、TG、HDL-C、LDL-C含量,按照相应公式计算出non-HDL-C、AIP和ASI,并与254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病组、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non-HDL-C高于对照组(P<0.05),AIP和ASI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on-HDL-C、AIP和ASI升高是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痛和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
作者:安银东;黄萍;杨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复制指标(HBVDNA)与乙肝标志物及肝功能关系.方法 对1546例乙肝患者分别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载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HBV-M,并同步检测肝功能.首先按HBV-M结果分组探讨与HBVDNA载量关系,再按HBVDNA载量高低分组探讨病毒载量与肝功能关系.结果 大三阳组HBVDNA载量及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ALT水平随HBVDNA病毒载量升高而升高,AST水平在无病毒载量与有病毒载量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不随病毒载量的升高而升高,CHE水平与病毒载量高低无关.结论 HBeAg与HBVDNA载量关系密切,HBeAg阴转不表示病毒停止复制,HBVDNA可反映HBV在外周血的复制情况,并不能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及预后.
作者:施志农;陈继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原发骨肉瘤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探讨三者在原发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骨肉瘤病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在15~48岁,平均26岁.其中发生在股骨的原发骨肉瘤8例,胫骨5例,肱骨3例.回顾性分析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 16例均经X线平片、CT和MRI检查,X线平片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8%,CT检查正确率为100%,MRI检查正确率为100%.16例原发骨肉瘤中成骨型骨肉瘤3例,溶骨型骨肉瘤2例,混合型骨肉瘤11例.X线平片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瘤骨和Codman三角检出率分别为88%、63%、56%、56%、44%;CT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瘤骨和Codman三角检出率分别为100%、75%、94%、75%、25%;MRI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瘤骨、软组织肿块、瘤周水肿区及Codman三角检出率为100%、25%、25%、100%、100%、19%.CT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瘤骨的显示敏感,对Codman三角的显示不如X线平片;MRI对骨膜反应、瘤骨的显示不如X线平片和CT;X线平片和CT不如MRI对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瘤周水肿的显示.结论 X线平片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MRI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MRI为外科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孟淑春;韩兴军;裘佶;肖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 抽取宿州市埇桥区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立慢性病档案的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观察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心理指导、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用药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等,并强化健康教育及家庭支持: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跟踪随访3个月,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较好,遵医行为良好,其血糖控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良好控制病情有显著效果,能够延缓疾病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广泛开展.
作者:马瑞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基于互联网互动反馈机制的体重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60名超重或肥胖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互联网健康自我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健康管理师的服务,为期3个月.对两组对象管理前及管理后的体重、腰围、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基线数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管理后的体重(79.87±6.91)kg较管理前(83.23±6.88)kg显著降低;干预组和对照组管理后的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健康指标均较管理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干预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互联网互动反馈机制的体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体重,且由健康管理师提供干预服务的方式比自我管理的方式可获得更显著的减重效果.
作者:刘静;周平;杨小姣;苏雅真;聂聪;刘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快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名床疗效,寻找治疗产后缺乳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将120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快速针刺配合推拿,主穴取膻中、乳泉、乳根、少泽、气海等穴,均用快速针刺法,不留针;推拿手法采用轻微按、揉、推、抹、揪、提等法,在乳房局部施术,1次/d.对照组采用中药通乳丹和下乳涌泉散加减,水煎服,1付/d,连续治疗6 d,对照比较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4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8%;中药对照组痊愈19例,有效1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产后缺乳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伏秀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急性液化石油气中毒大鼠脑内髓鞘的超微结构以及血清MBP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液化石油气中毒模型,根据LPG浓度分组,在LG中毒后24 h、48 h、72 h、7 d时间点处死大鼠,电镜观察大鼠脑内髓鞘结构,采取血清样本检测MBP数值.结果 LPG中毒大鼠脑组织内髓鞘损害明显,电镜可见髓鞘板层紊乱,髓鞘与轴索间隙增大,外形不规则,有空泡出现.50% LPG中毒组髓鞘损害较20% LPG中毒组明显,不同时间点比较,24 h时间点髓鞘损害明显.LPG中毒大鼠血清MBP增高,50% LPG中毒组MBP值高于20% LPG中毒组,动态观察显示24 h时间点MBP值高.结论 液化石油气中毒可导致大鼠脑内髓鞘损害,同时伴有血清MBP的增高.
作者:白润涛;葛朝莉;韩漫夫;周艳霞;程文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淋巴瘤(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Raji细胞进行实验,分别用各种浓度的As2O3处理细胞,未加药组为对照组.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并将细胞离心沉淀,涂片后瑞氏染色,观察细胞膜、胞浆及细胞核的各种改变.采用噻唑蓝(MTT)还原法进行测定As2O3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根据吸光度值,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检测Bcl-2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表达.结果 随着As2O,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As2O3明显增强其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发现Raji细胞胞体变形,核染色质浓缩.As2O3诱导Raji细胞凋亡同时伴有Bcl-2蛋白、VEGF水平的表达降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Bcl-2蛋白、VEGF水平的表达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As203对Raji细胞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其杀伤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及VEGF水平表达有关.
作者:朱太岗;董毅;夏瑞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小干扰RNA抑制CD147基因对Jurkat 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CD147特异的siRNA,经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Jurkat细胞48 h后,用半定量RT-PCR检测CD147 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总蛋白和细胞表面蛋白水平的变化.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比较特异性抑制CDl47表达后Jurkat细胞集落形成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iRNA干扰组细胞CD147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降低,抑制率分别为(38.57±1.55)%和(47.4±1.47)%,细胞表面CD147的平均荧光强度(MFI)下降(50.5±4.7)%(P<0.05).随着CD147被抑制,siRNA干扰组细胞集落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siRNA能抑制Jurkat细胞CD147的表达,随着CD147表达下降细胞集落的形成减少,提示CD147可能在炎症细胞粘附聚集中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魏冬;张俊峰;王汉伟;郭竹英;徐芒华;高丰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蚌医二附院临床药学室所建药历的用药情况,针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所建药历101份,分析、总结其用药情况,结合药品说明书、药物临床信息参考等资料判断所建药历的用药合理性,并提出解决办法.结果 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药历共24例,约占总数的24%,主要表现在重复给药、用法用量不正确、配伍不适宜、溶媒选择不适当、选药不合理、中药注射剂大于2种等方面,以选药不合理居首,占33%,少见重复给药和溶媒选择不正确.结论 需进一步加强临床药学工作.药学人员深入临床参与查房,协助医、护及医院管理等工作,建立良好的监管机制,促使本院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提高.
作者:年国侠;王迪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社区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心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方法 选择社区门诊恶性肿瘤老年患者52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主要采取教育性干预、认知疗法、行为放松疗法、心理支持以及亲情关怀及家庭支持等形式的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方法,每周一次,心理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患者SF-36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及时采取教育性干预、认知疗法、行为放松疗法、心理支持以及亲情关怀及家庭支持等心理干预方法,对社区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的常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彻底消除老年患者对恶性肿瘤的恐惧,使老年患者对战胜病魔具有了足够的信心和意志,可以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临床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阶段.新形势下完善的规章制度及实习基地建设,规范化的监督管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改革教与学的考核模式,加强实习前教育,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增加实习生临床实践操作机会等是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医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熊竹友;黄鹤;熊韵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eosinophilic cystitis,EC)无典型临床特征,易与膀胱肿瘤和尿路感染等疾病混淆.我院自2010年3月-2010年7月共收治3例EC患者,效果良好,结合相关文献对本病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纪冰;王文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产褥期妇女生活、行为习惯及新生儿喂养、护理知识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在孕期参加5次以上健康教育课程的200名产妇为实验组,只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而未参加健康教育课程的200名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期相关知识、生活行为、母乳喂养率和育儿技能掌握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产褥期生活行为、自我保健和新生儿喂养、护理知识和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孕期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和新生儿护理能力,对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魏秀菊;苗薇;刘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脆弱性改变的效果.方法 对325例COPD患者定期进行健康管理,内容包括:COPD疾病的病因、诱发因素、病程特点的教育,康复锻炼、氧疗、营养、药物治疗、戒烟方法的指导与教授,时间为1年;评估健康管理前后患者脆弱性的改变.结果 健康管理前患者对自我生存质量评价得分为(2.89±0.57)分,而健康管理后患者对自我生存质量评价得分为(2.13±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管理后COPD患者后对COPD疾病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吸烟人数由干预前155例减少为干预后的77例,行炊人数由干预前135例减少为干预后的54例,规律使用氨茶碱人数由干预前0例增加为干预后的215例,使用流感疫苗人数由干预前57例增加为干预后的281例,使用免疫球蛋白人数由干预前19例增加为干预后的171例,感冒次数由干预前的(6.17±1.25)次减少为干预后的(1.78±0.65)次,急性发作次数由干预前的(2.49±J.36)次减少为干预后的(0.69±0.28)次.结论 对COPD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可提高患者应对COPD的能力,也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娄培安;余加席;张雷;陈培培;张宁;张莉;韩令才;李刚;姜珊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