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协和医学杂志

协和医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674-9081
  • 国内刊号:11-5882/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2010
  • 周期:季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719
  • 全年订价:2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2期文献
  • 综合医院门诊多躯体症状患者的躯体疾病和精神心理特点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门诊多躯体症状患者的躯体疾病和精神心理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3月至10月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中医科和心理医学科门诊候诊患者通过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somatic symptom scale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15)进行连续筛查。依据PHQ-15分数≥10或<10,将患者分为多躯体症状组( SOM+组)和对照组( SOM-组)。每科各组均纳入25例患者,共纳入150例患者。所纳入患者均完成7份自评问卷及结构化半定式访谈,包括过去12个月所患躯体疾病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结果 SOM+组患者女性(69.3%比53.3%)和低于大学文化程度者(54.8%比43.2%)所占比例较SOM-组更高( P<0.05)。 SOM+组患者并未发现患有更多的可明确诊断的躯体疾病;而其抑郁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和疑病症的患病率以及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 de-pression scale of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7-item scale, GAD-7)、健康焦虑量表(Whiteley-7 scale, WI-7)得分均显著高于SOM-组(P均<0.05),其日常生活和就医行为受症状影响更显著(P均<0.01)。对多躯体症状预测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1,调整R2=0.53),发现PHQ-9和WI-7总分高以及没有职业为影响因素。结论多躯体症状患者并未发现伴有更多可明确诊断的躯体疾病;此类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更高,生活质量更低,且其症状对日常生活和就医影响更大;抑郁和健康焦虑水平高及没有职业是多躯体症状的预测因素。

    作者:熊娜娜;洪霞;蒋静;孙夏媛;朱丽明;田国庆;魏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直肠癌术前容积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比较对直肠癌术前患者应用固定野调强( fixed-fiel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F-IMRT)和容积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两种计划方式进行术前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5例直肠癌术前进行调强放疗的患者行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对同一CT图像设计FF-IMRT计划和VMAT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 VMAT计划组和FF-IMRT计划组靶区覆盖度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与FF-IMRT计划组相比, VMAT计划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105%覆盖度、 Dmean及Dmax均增加(P=0.011, P=0.017, P=0.006),适形度指数减低(P=0.008),而均匀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与FF-IMRT计划组相比, VMAT计划组膀胱V50增加约15%( P=0.009), Dmax 平均值增加0.7 Gy ( P =0.003);小肠 V30降低10%( P =0.004), Dmax平均值增加0.9 Gy (P=0.000);骨髓 V10、 V30、 V40分别降低2%、10%、10%(P=0.000, P=0.000, P=0.000), Dmean平均值降低1.7 Gy (P=0.000);左右股骨头D5分别降低3.2 Gy、2.4 Gy (P=0.000, P=0.000);全身V10、 V20、 V30、 V40也明显降低(P=0.003, P=0.000, P=0.000, P=0.004)。 VMAT计划组较FF-IMRT计划组机器跳数(monitor units, MU)平均值减少50%(P=0.000)。结论直肠癌术前患者采用VMAT技术,可以获得等同于或优于FF-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缩短, MU明显降低。

    作者:杨波;庞廷田;孙显松;胡克;邱杰;张福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异体输血率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围手术期异体输血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资料完整的初次TKA患者共1165例,其中男217例,女948例;平均年龄62.4岁(16~92岁)。调查患者围手术期异体输血率。对纳入研究的617例单侧TKA病例的自变量(包括34个影响因素)和因变量(住院期间异体输血)进行统计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住院期间异体输血的影响因素。结果1165例TKA手术患者总异体输血率为58.2%(678/1165),平均异体输血量为2.7 U (1~13 U)。其中695例单侧TKA患者异体输血率为40.0%(278/695);470例一期双侧TKA患者异体输血率为85.1%(400/470)。共617例单侧TKA病例进入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 P<0.0001)、术前血红蛋白水平( P<0.0001)、术前血细胞比容(P<0.0001)、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评分≥3分(P=0.004)、手术时间( P=0.004)和止血带时间( P=0.050)与异体输血呈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证实异体输血和年龄(P<0.0001)、术前血红蛋白水平(P<0.0001)、手术时间(P<0.0001)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 TKA围手术期异体输血率较高。一期双膝同期置换更需注意术后贫血事件的发生。通过评估患者年龄、血红蛋白水平及手术时间,有利于预测术后异体输血的需求。

    作者:彭慧明;翁习生;翟吉良;林进;金今;钱文伟;赵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固定铅门尺寸技术在宫颈癌容积调强计划设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患者容积调强计划设计中靶区横向宽度与优X方向铅门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2例宫颈癌术后患者CT图像制作不同X方向铅门大小的容积调强计划,通过对同一患者的不同计划进行剂量学比较,找到其优X方向铅门大小。后通过不同患者靶区体积与优铅门大小的关系,拟合关于靶区横向宽度与优铅门大小的函数方程。结果在宫颈癌容积调强计划设计时,随着靶区横向宽度的变化,得到的优铅门大小也随之改变。通过对不同靶区体积进行变化铅门的容积调强计划设计并比较分析,得到靶区横向宽度(x)与优铅门大小(y)存在一定的关系,终拟合得到函数方程: y=-0.0033x2+0.7132x+3.6322。结论宫颈癌术后患者靶区横向宽度和优铅门大小之间存在定量函数变化关系,可将其应用于临床,以指导宫颈癌术后患者容积调强计划设计。

    作者:庞廷田;杨波;刘楠;刘峡;邱杰;张福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者发病更快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等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证实,中国经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者,在未经干预情况下往往4、5年就发病,而非此前欧美研究者认为从感染到发病平均需8年。

    作者:段文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超声影像及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ovarian sclerosing stromal tumor, OSST)的超声图像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至2013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OS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着重对其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2例OSST患者中,8例主诉为月经不规律,6例患者性激素水平异常,4例CA125升高。OSST均呈单侧发病,病灶声像图特点:12例(100%)病灶边界清晰;10例(83.3%)呈典型分叶状;7例(58.3%)为囊实性以实性为主结构,4例(33.3%)为实性结构;8例(66.7%)实性部分表现为低回声;12例(100%)病灶实性部分回声不均;10例(83.3%)内部散在细条状高回声;11例(91.7%)病灶后方回声衰减;10例(83.3%)病灶呈丰富规则的血流信号,多为周边及内部规则血流,内部血流呈轮辐状向心分布是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OSST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有着与其病理特点相对应的典型超声图像特征,超声检查对于术前明确诊断可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杨筱;张波;姜玉新;赵瑞娜;张静;高萍;蔡胜;戴晴;何蒙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脊柱外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

    目的:分析脊柱外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为提高脊柱外科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脊柱外科住院行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造成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患者术后转归、平均住院日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共22例脊柱外科患者行非计划再次手术,其中8例患者手术原因为螺钉位置欠佳,6例患者发生伤口愈合不良,7例患者出现术后肢体感觉和力量异常。通过调整螺钉位置、伤口清创和椎管探查、减压等手术方式可使患者获得相对较好的预后,但所涉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较同期未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脊柱外科患者延长(25.6 d比12.5 d),住院患者满意度降低(85.2分比97.7分)。结论加强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管非常重要。对单个学科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有利于提高该学科整体诊疗水平。

    作者:李晔;翁习生;沈建雄;仉建国;赵宏;赵宇;田野;胡建华;李书纲;于斌;王以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对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膀胱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 PUB)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3例PUB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表现。13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14~76岁,平均41.7岁。结果9例(69.2%) PUB患者临床表现为排尿出现头疼、心悸、出汗及血压增高四联症;12例(92.3%)尿儿茶酚胺增高;4例(30.8%)在0.5~3年内发生复发。13例PUB超声声像图共发现16个病灶,病灶大小1.2~7.5 cm;病灶形态规则9个(56.3%),不规则7个(43.8%);病灶边界清晰9个(56.3%),其中5个(31.3%)可见连续完整的膀胱黏膜,不清晰7个(43.8%);病灶回声均为低回声,1个(6.3%)内部可见巢样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血流丰富12个(75%),点条状血流2个(12.5%),未见血流信号2个(12.5%)。4例(30.8%)出现其他脏器受累。结论 PUB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临床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并在判断预后及术后随诊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青;李文波;朱庆莉;姜玉新;齐振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抑制剂WP1066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新靶点的可行性

    目的:观察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 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通路抑制剂WP106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2只体重180~200 g雌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P1066组及对照组(n=6),均行双侧坐骨神经结扎手术,两组于术前1 d、术前及术后第3、5天分别经鞘内注射容量为10μl的WP1066(10 mmol/L溶于二甲基亚砜)或二甲基亚砜,于术前及术后第3、5、7、10、14天进行动物行为学检测,观察大鼠对机械、热及丙酮冷刺激的反应。术后第14天处死大鼠,于L4~L6腰膨大脊髓背角处取材,使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TAT3、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 SOCS3)、 JAK2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和冷痛阈值分别从第3、5、5天开始, WP1066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 WP1066组STAT3、 SOCS3、 JAK2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 P<0.05); WP1066组磷酸化STAT3、 SOCS3、 JAK2蛋白水平均亦明显降低( P<0.05)。结论 WP1066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薛照静;申乐;王之遥;黄宇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的单中心经验

    目的:探索腹腔镜下完成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 ELAPE)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实施的12例腹腔镜下ELAPE手术的围手术期特点,手术过程中侧方完全切除肛提肌组,后方切除其在尾骨的附着点,前方根据肿瘤分期和位置决定是否行周围脏器的扩大切除。术中不更换体位,会阴切口缝合皮下和皮肤,缝闭盆底腹膜。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获取数目、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判断手术的可行性。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2±12.5)岁,体重指数21.6±3.1;肿瘤下缘距肛缘(3.3±0.7) cm;手术时间(176.1±27.5) min,术中出血(49.6±38.2) ml;淋巴结获取数目(18.3±7.8)枚,所有肠管断端及侧切缘均阴性;2例发生尿潴留,9例患者会阴切口达到甲级愈合。结论据手术短期效果,术中不更换体位,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性行周围脏器的扩大切除,在腹腔镜下完成ELAPE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肖毅;邱辉忠;吴斌;牛备战;孙曦羽;张冠南;林国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大动脉炎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合并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 T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1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AS合并TA患者的资料。使用改良的纽约标准作为AS的诊断标准,美国风湿病学会大动脉炎分类标准作为TA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行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检查,排除结缔组织疾病或其他疾病。同时行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C反应蛋白、 HLA-B27、心脏超声心动图、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血管造影或CT 血管造影和/或血管超声、骶髂关节X线和CT检查。结果7例患者诊断为AS合并TA,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就诊时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29.6±10.6)岁。5例患者HLA-B27阳性,2例阴性。所有患者ESR和C反应蛋白均升高, ESR平均84 mm/h。所有患者均先诊断AS,多年后又发现TA。诊断TA前,患者AS病史短3年,长29年,平均(13.9±11.6)年。发现TA的原因主要由于出现TA受累血管的症状或炎症所引起的发热。结论 AS合并TA并非随机现象,炎症因素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甘凤英;费允云;侯勇;王迁;曾小峰;张奉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药物诱导硬皮病

    硬皮病( scleroderma )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变是组织细胞外基质蛋白过度累积、全身性血管病和免疫介导的炎症。虽然大多数硬皮病病因尚不明确,但部分患者是在接受某些特定药物治疗后出现硬皮病样改变,故称为药物诱导硬皮病( drug-induced scleroderma )。诱导硬皮病的药物很多,其中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1-2]为多见,科研工作者利用这一现象构建了经典的硬皮病动物模型[3-4],广泛用于硬皮病科学研究。本文主要针对药物诱导硬皮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相关诊治进行阐述,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为诊治药物诱导硬皮病提供借鉴。

    作者:黄婧;李梦涛;曾小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icroRNAs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胰腺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出现症状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其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不超过5%。然而早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却非常好,术后5年生存率多可达100%。但由于胰腺癌生物学特性尚不清楚,目前医学界尚缺乏较为特异的胰腺癌早期筛查手段,传统的辅助检查,如增强CT/磁共振成像,血清标志物癌抗原( cancer antigen , CA)19-9、 CA242、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及K-ras突变等并不能在早期诊断中起到很大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及改善远期预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寻找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成为当今研究的一大热点。

    作者:夏蜀珺;郭俊超;李建;周立;赵玉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甲状腺滤泡癌研究进展

    甲状腺滤泡癌( 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 FTC)发病率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排位第2,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0%~15%,通常经血行转移至肺、骨等部位,部分患者在肿瘤转移或复发后才被确诊。 FTC常以临床病理血管、包膜浸润为诊断依据,但有时因未见明确的浸润灶或因取材不足而漏诊,为此对FTC的认识尚有待提高。

    作者:成殷;崔全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原发性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 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 )按病理类型大体可分为生殖细胞瘤( germinoma )、非生殖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 non-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 NGGCT)及多种成分的混合性肿瘤,其中生殖细胞瘤约占2/3。以往多认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在东亚地区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但新数据显示,其在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年发病率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相似(0.189/10万和0.148/10万),儿童及青少年是高发人群,男女发病率比约为3∶1[1]。因其发病率低,国际上几乎没有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诊疗进行研究,而回顾性报道较多,本文参考近年来发表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文献,对其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连欣;张福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前列腺干细胞抗原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 , PSCA)是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 glycosyl phosphatidyli-nositol , GPI)锚定在细胞膜表面的膜蛋白,早于1998年由Reiter 等[1]在研究前列腺癌时发现。 PSCA属于Ly-6/Thy-1家族,因与干细胞抗原2( stem cell antigen-2, SCA-2)有30%的同源性,被命名为PSCA。研究发现PSCA在前列腺癌呈过量表达,在膀胱癌、胰腺癌、肾细胞癌、卵巢黏液瘤、葡萄胎亦表达增加[2-6]。 PSCA不仅是前列腺癌等相关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生物学标记,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

    作者:郑克文;李汉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北京协和医院黄宇光教授当选世界麻醉医师协会亚澳区常委兼副秘书长

    2014年2月20日至25日,由世界麻醉医师协会联合亚澳分部( Asian & Australian Regional Section of WFSA, AARS)主办的第14届亚澳地区麻醉学医师大会在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澳地区800余位著名麻醉学家到会进行交流,各种肤色的代表欢聚一堂,就各国麻醉学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北京协和医院李龙承教授在世界上首先发现并命名RNAa现象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克雷格·梅洛( Craig Mello )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线虫里发现RNA激活( RNAa )现象,近日分别在《细胞》及其子刊《发育细胞》予以报道。 RNAa是一种由小RNA参与的基因激活机制,是由北京协和医院新聘中心实验室主任李龙承教授于2006年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UCSF)工作期间在世界上首先发现并命名,先后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美国国防部、美国癌症研究学会( AACR)及加州再生医学研究所等多项研究基金,其中2009年获 NIH 主任专项 Transformative R01基金。梅洛教授研究小组新的研究成果则确立了RNAa是一种进化保守的细胞机制。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肝癌微创新疗法让患者不再痛苦

    肝癌为全球第六位常见恶性肿瘤,其典型症状只有在疾病进展到中晚期时才会发生,70%以上的患者发现时已经丧失手术机会。除传统的手术切除和肝移植外,肝癌治疗还有没有其他既高效又人性化的手段呢?

    作者:郭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结核性浆膜炎诊断新方法

    结核性浆膜炎是常见肺外结核的一种,在结核高流行区是形成浆膜腔积液的常见原因之一。既往常用的病原学或组织学阳性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存在分枝杆菌培养耗时长、敏感性低等缺点,组织病理学则是有创检查。

    作者:段文利;张丽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成功绘制我国溶酶体疾病谱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历经14年对1226例溶酶体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和总结,完成了国内首次单中心大样本病例总结和国际罕见单人种大样本分析,首次报道了中国人溶酶体病的疾病谱。溶酶体病是由于溶酶体内60余种酸性水解酶中的任何酶发生缺陷所造成的疾病,目前已知的病种超过50余种,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溶酶体病十分罕见,总发生率不详。本项科研成果是国内大样本的总结,为我国溶酶体病的发生率统计提供了关键数据。在该项目的促进下,北京协和医院溶酶体病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实现了从单纯酶活性测定到酶活性测定结合基因突变家系分析诊断技术的突破,更加有效地保证了诊断的准确率。该项目组还参与了全球多中心的临床药理Ⅲ期研究,参与制定国内仅有的2个溶酶体病的专家共识,帮助其他两个诊断中心培训数名诊断试验技术人员。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以高质量的诊断和产前诊断水平,得到国内业界的高度评价。

    作者:叶盛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舒缓医学》开课

    2014年2月20日下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新教学科研楼504教室,一门新的课程《舒缓医学》正式开课。《舒缓医学》课程共42学时,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姑息治疗团队、晚期癌症患者的症状控制、舒缓照顾和营养、老年/非癌症患者的照顾和护理、心理和灵性照顾、沟通、居家照顾和志愿者等。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宁晓红副教授是课程负责人。第一堂课的讲者是来自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姑息治疗与康复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于世英教授,主要讲授导论,包括姑息治疗与康复委员会北京分会部分委员以及兄弟医院同仁在内的30余人参加了旁听。后续课程还将邀请台湾地区著名舒缓医疗专家、基础所社科系教授及老年科主任等多位专家授课。

    作者:葛郁平;宁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以咯血首发右心房血管肉瘤1例

    咯血作为呼吸内科常见症状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并不罕见。咯血多由呼吸系统原发疾病所致,其伴随症状往往能够提示原发疾病的器官及部位。本文报道1例以咯血为首发症状的心脏血管肉瘤,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作者:张羽冠;沙悦;程午樱;毕亚兰;孔令燕;曾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深度辅导模式:双辅导员模式探索

    “深度辅导”是北京市教育工委2009年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辅导员在深入、动态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等方面的问题[1]。

    作者:徐秀珍;唐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刊关于谨防《协和医学杂志》假冒网站的声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小组实景模拟训练:有效提高标准化病人反馈能力的新方式

    1963年霍华德·博若斯( Howard Barrows )博士在心理学教学中,首次应用标准化病人( standardized patient , SP)训练学生的问诊、查体,并由SP对学生的检查进行评估和反馈。此后, SP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开始逐步进入医学教育领域,并被广泛应用[1-3]。 SP指经过特别培训后,能恒定逼真地模拟临床病人的症状,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表格上记录和评估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充当教师向学生提出反馈意见的人员。 SP能够帮助医学生掌握问诊中基本、重要的知识点,医学生也能够从SP的反馈中收获如何增强交流技巧和人文关怀的宝贵经验。因此, SP反馈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生教育的水平和成效。

    作者:沈敏;黄晓明;彭敏;陈未;叶葳;严雪敏;沙悦;焦洋;潘慧;杨萍;缪建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教学:“如影随形”

    “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临床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整合意识,是国内外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之一[1]。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全国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开拓者与先行者,自1994年起率先将“早期接触临床”设置为正式课程,在近20年的探索中,不断对课程进行改革,并注重总结与评价,在探索中完善课程设置[2]。

    作者:张雪;杨萍;潘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D打印技术在医学教育的应用

    3 D ( three dimensions )打印技术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制造技术,它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 computer-aided design, CAD)读取数据,经过数据转换一层一层地自动建造三维物体[1]。3D打印技术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同许多开创性技术一样,当时因工艺复杂、效率低下、设备昂贵,未能大量推广使用。近2年来,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的进步和材料普及,3D打印技术的虚拟设计、节约成本,精密复制、节省人工,一体成形、无须组装,不占空间、便携制造等诸多优点越发显现。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涉足各行各业。3D打印服装和鞋已多次出现在全球各大时装展览;3D打印玩具和家庭用品也颇受青年人喜爱;3D打印艺术品更使雕塑成为实验室就能完成的艺术;更令人关注的是,3D打印可以生产相关模具和机械,提高生产效率,引领第五次工业革命。毋庸置疑,3 D打印是21世纪一大创新增长点。

    作者:笪熠;陈适;潘慧;朱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标准化病人规范化培训流程

    标准化病人( standardized patients , SP ),又称为病人指导者( patient instructor ),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的正常人或患者,他们能准确地表现患者临床病状,记录、评估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并能向学生提出反馈意见。 SP教学搭建了医学生从医学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 SP的培训非常重要, SP培训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学教育的质量[1]。

    作者:陈适;朱慧娟;陈未;潘慧;赵峻;杨萍;管远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整形外科学(第3版):第一卷

    自1964年John Marquis Converse 主编《再造整形外科学》( reconstructive plastic surgery )起,该套丛书一直是整形外科学界经典的教科书,被誉为整形外科学的“圣经”。1990年,改名为《整形外科学》( plastic surgery ),2006年出版《整形外科学》第2版,本套丛书是第3版,由第2版的八卷缩减为六卷。本书由世界各地400余位专家编撰,总编是Peter C. Neligan博士,在过去的10余年间,他引导了穿支皮瓣的发展,由其担任本版《整形外科学》的主编实至名归。与前版相比,本版增加了视频,以便更为直观地学习关键技术。

    作者:王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协和医学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骨科手册(第7版)

    如果用百度或者 Google 在网上搜索“骨科手册”的相关图书,可以看到国内已有十余种不同版本,仅看目录就知道各版本内容之间是大同小异。在阅读和使用这些手册过程中,会发现其中疾病理论知识占多数篇幅,过于强调伤病的治疗原则而忽略了具体方法的传授,总体给人感觉是教科书的简化版,可以作为考试复习资料,但具体的临床问题却难以从中迅速找到答案,实用性相当有限,很难称得上是“Pocket Book”。

    作者:常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浆膜腔积液、淋巴结肿大、肾功能损伤、严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病例摘要患者,女,62岁,因“腹围增大4个月”于2011年12月1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现病史患者自2011年7月起无诱因出现腹胀,腹围进行性增大,伴食欲下降,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无发热、腹痛、尿量减少,无皮疹、肢体感觉障碍。当地医院查血红蛋白84 g/L;尿潜血(+)、蛋白(+);血沉36 mm/第1小时; C反应蛋白7.94 mg/L;肝功能正常;血尿素氮11.77 mmol/L,肌酐123.5μmol/L。腹部超声示腹腔中到大量积液。 CT示两肺上叶陈旧性结核,腹腔积液。胃镜示慢性胃炎;结肠镜示升结肠小息肉,予钳除,病理为“腺管状腺瘤”。肝穿刺活检病理示肝小叶结构存在,小叶内肝细胞无变性、坏死,个别汇管区可见碎屑状坏死及胆管上皮增生,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未见假小叶形成,免疫组化示HBsAg (-), HBcAg (+),刚果红染色(-)。多次腹水检查未见瘤细胞。予呋塞米口服无效。腹胀逐渐加重,尿量减少。为明确诊断收住本科。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尚可,近2个月若不抽放腹水,每天体重增加1 kg。

    作者:常敏;吴东;曹欣欣;朱峰;钱家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公立医院开展商业医疗保险直接理赔相关问题探讨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刺激了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商业医疗保险直接理赔服务既方便了患者就诊,又为公立医院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目前商业医疗保险在公立医院直接理赔的规模很小。本文对公立医院在开展商业医疗保险直接理赔业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何帆;申思;方沅湘;周君;王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的国度共同的理念:麻省总医院学习体会

    2012年5月到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百人计划”项目的资助下,我有幸到美国麻省总医院(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 MGH )学习。学习结束后,我深感:虽然中国和美国是不同的国度,经济发展水平、管理体制等国情不一样,但MGH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作者:杨敦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公立医院职能部门精细化绩效管理

    随着国家医改的逐步深入,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与改革被提上议程,其重要性不断凸显。加强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是政府办医主体的重要职责,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公立医院端正办医方向和行为、提升医院专业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倩;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74例电视纵隔镜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手术在诊治胸部疾病及行肺癌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行电视纵隔镜手术的74例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9.1±14.6)岁(15~77岁)。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其中经颈部入路71例,经胸骨旁入路3例。结果1例为脓肿引流,另73例成功取得或切除目标组织,终病理结果包括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20例、结节病21例、结核12例、淋巴瘤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9例、恶性胸腺肿瘤2例,其他诊断4例。手术平均时间58 min,术中出血2例,均成功压迫止血,无死亡病例。结论纵隔镜技术安全有效,对明确纵隔肿物性质以及肺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是某些疑难疾病获得病理诊断的佳途径。

    作者:陈野野;李单青;秦应之;黄诚;李力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