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影响因子:1.47
  • 创刊:1915
  • 周期:周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8
  • 全年订价:15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学杂志   2003年19期文献
  • 纤维调节素在大鼠正常牙周组织中的免疫化学定位和表现

    目的研究纤维调节素(fibromodulin)在正常牙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现,以明确纤维调节素在牙周组织自身稳定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正常Lewis鼠磨牙牙周组织的纤维调节素及相关蛋白多糖和胶原的组织分布和牙周细胞的mRN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纤维调节素在靠近口腔牙龈面的区域和牙周韧带-牙槽骨、牙周韧带-牙骨质界面有强阳性表现;核心蛋白聚糖强阳性表现于牙龈组织龈沟附近的区域;双糖链蛋白聚糖则在牙龈上皮着色明显.从mRNA的表现可以看出,纤维调节素,核心蛋白聚糖和双糖链蛋白聚糖在成骨细胞中强烈表现,其蛋白密度是其他两种细胞的1~3倍;Ⅰ型、Ⅲ型胶原的mRNA在牙龈成纤维细胞中表现水平较高,其蛋白密度是其他两种细胞的1.5倍以上.结论纤维调节素可能与其他小蛋白多糖相互作用,调节胶原纤维的网络形成,并可能参与牙槽骨和牙骨质矿化.

    作者:钱虹;樊明文;Xiao Y;Bartold PM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的远期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支气管成形术在外科治疗肺癌中的价值.方法作者从1976年8月至2002年12月采用支气管成形术及血管成形术治疗肺癌共计78例,病理类型以鳞癌居多,为67例(86%).右肺上叶袖状切除57例,其中2例同时行血管成形,2例同时行隆凸部分切除;右肺中上叶袖状切除1例;右肺中下叶袖状切除2例.左肺上叶袖状切除12例,其中3例同时行左肺动脉袖状切除或成形术;左肺下叶袖状切除5例.术后病理分期:Ⅰ期47例(60.2%),Ⅱ期23例(29.5%),Ⅲ期8例(10.3%).结果本组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术后早期并发症5例(6.6%),其中肺炎2例,肺不张3例,术后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57.8%(26/45)、43%(6/14).Ⅰ期、Ⅱ期及Ⅲ期病例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68.7%(22/32)、36.4%(4/11)及0(0/2).结论支气管成形术,可使部分高龄及肺功能不全的肺癌患者获得外科手术机会,并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

    作者:于长海;王云喜;初向阳;孙玉鹗;汪涛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nm23H1对转移性卵巢癌原位移植模型的逆转研究

    目的构建含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全长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nm23H1),探讨rAAV-nm23H1对以人卵巢癌细胞株SW626所建立的转移性原位移植模型转移性逆转的可行性.方法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含nm23H1全长的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pUF1-nm23H1,磷酸钙沉淀法将腺相关病毒载体系统共转染入病毒包装细胞293细胞中,分别合成rAAV-nm23H1和rAAV-Laz,并测定其转染效率,斑点杂交法测定重组病毒的滴度.建立转移性卵巢癌原位移植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并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瘤体nm23H1表达.肿瘤原位移植术后第10天对空白对照组(12只小鼠)、rAAV-Laz组(13只小鼠)和rAAV-nm23H1组(13只小鼠)分别行腹腔注射,观察rAAV-nm23H1对转移性卵巢癌模型的肝转移率和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并鉴定了rAAV-nm23H1和rAAV-Laz,滴度均为1×1010个病毒分子/ml,转染效率为70%.生物学特性证明构建的卵巢癌模型属转移性;腹腔注射后,rAAV-nm23H1组瘤体中nm23H1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rAAV-Laz组、rAAV-nm23H1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06.67 d、107.06 d、136.67 d;空白对照组与rAAV-Laz组间的生存率比较P=0.059,P>0.05; rAAV-nm23H1组和rAAV-Laz组间在生存时间上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8,P<0.05), rAAV-nm23H1组和空白对照组间在生存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1,P<0.05).空白对照组、rAAV-Laz组、rAAV-nm23H1组的肝转移率分别为75%、61.5%、30.8%,rAAV-nm23H1组与空白对照组、rAAV-Laz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3,P=0.01), 空白对照组与rAAV-Laz组间比较P>0.05.结论 nm23H1低表达的卵巢癌细胞SW626所建的卵巢癌原位移植模型具有较强的转移倾向,rAAV-nm23H1可有效逆转该模型的转移性,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

    作者:李静;陈刚;高庆蕾;邢辉;邬素芳;张阿丽;王世宣;卢运萍;马丁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环氧化酶-2基因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3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6例远离肿瘤的正常乳腺组织中COX-2 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 COX-2mRNA在86%的乳腺癌组织(26/30)中表达显著增高,与β-肌动蛋白产物带的积分吸光度比值为0~1.180;癌旁组织表达明显增高,吸光度(A)值为0~0.652: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不表达.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正常乳腺组织COX-2mRNA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显示80%(24/30)的乳腺癌组织COX-2呈阳性表达;58%(17/30)癌旁组织COX-2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正常乳腺组织未见COX-2蛋白表达.结论 COX-2mRNA及COX-2蛋白表达在部分癌旁病变中增高,在绝大多数乳腺癌组织中明显增高.COX-2的过度表达发生在乳腺癌的早期,并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郭贵龙;姚榛祥;吴坚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肝后隧道的建立与绕肝带的使用在高难度肝切除术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通过下腔静脉前间隙安放绕肝带在高难度肝切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而形成肝后隧道.通过该隧道安放弹力带,环绕肝脏在其表面穿过止血板.拉紧绕肝带即产生局部压迫止血作用,用以替代肝门阻断实施7例高难度肝切除术.结果 7例均成功安放绕肝带并行第Ⅷ段、左半肝、右半肝、右三叶+全尾叶等切除术,未发生与本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前间隙安放绕肝带替代肝门和全肝血流阻断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具有适应证广、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的优点,尤其适合于高难度肝切除及活体肝移植时供肝的切取.

    作者:彭淑牖;曹利平;李江涛;王新保;刘颖斌;吴育连;方河清;王建伟;许斌;杜军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西安地区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年龄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参考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1 096名23~85岁健康男性血清tPSA、fPSA及fPSA/tPSA的比值.应用直线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年龄与PS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年龄特异性血清PSA参考值分别为:20~29岁1.20 μg/L、30~39岁1.21 μg/L、40~49岁1.23 μg/L、50~59岁2.35 μg/L、60~69岁3.20 μg/L和70岁以上者3.39 μg/L.经直线相关统计学分析年龄与PSA水平存在相关性.与其他种族年龄特异性血清PSA参考值进行比较, 发现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各年龄组年龄特异性血清PSA参考值不但显著低于欧美国家的黑种人和白种人,而且也低于同属黄种人的日本人和韩国人.结论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年龄血清PSA参考值明显低于黑种人、白种人,甚至低于同属黄种人的日本人和韩国人.了解中国健康成年男性血清PSA正常值和年龄特异性血清PSA参考值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明珠;高中伟;贺大林;陈兴发;何辉;王武生;南勋义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组织工程骨在颅颌面骨缺损临床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在治疗临床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可行性.方法自1999到2002年间,选择颅颌面骨缺损病11例(外伤性颅骨缺损4例,先天性梨状孔周围骨凹陷畸形7例)进行治疗研究.从患者髂前上棘穿刺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经体外成骨诱导和扩增至第3代.将诱导的hBMSC,与部分脱钙骨(partly 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 pDBM)复合,并于体外培养一周后,手术回植骨缺损区.选择3例梨状孔凹陷畸形患者,在凹陷明显侧植入hBMSC/pDBM复合物,对侧轻度凹陷区仅植入单纯pDBM.分别于术后1,3,6,12,24,48,50个月进行临床外形和三维CT检查随访.2例患者在Ⅱ期手术时,取少量植入物活检,行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检测.结果患者三维CT检查结果示术后3~6月能形成组织工程化骨,并修复骨组织缺损.术后1~2.5年的随访表明组织工程骨稳定存在,无明显骨吸收现象,临床治疗效果稳定.组织工程骨活检标本HE染色显示其组织学结构与正常松质骨相同,并有典型软骨内化骨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有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阳性表达.而植入的单纯部分脱钙骨于术后3~6月吸收,组织学显示为脱钙骨降解碎片和纤维组织的混合物.结论以自体hBMSC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工程化骨组织,并临床修复颅颌面骨组织缺损.这项研究的结果为组织工程骨的临床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柴岗;张艳;刘伟;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蛋白C基因C5498T致Ⅰ型遗传性蛋白质C缺陷症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I型蛋白C(PC)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分别用ELISA和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蛋白C活性和抗原.用PCR法对先证者PC基因的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2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突变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结果先证者的蛋白C活性和抗原分别为26%和1.43 g/L.先证者表现为PC基因外显子3区杂合错义突变C5498T,引起Arg15→Trp.在基因启动子区存在2405C/T、2418A/G、2583A/T多态性.结论该突变导致遗传性I型PC缺陷症.

    作者:周荣富;王鸿利;傅启华;王文斌;武文漫;丁秋兰;谢爽;胡翊群;王学锋;王振义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胎肝干细胞抗原阳性细胞向肾脏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肝组织中的,干细胞抗原-1阳性的细胞(Sca-1+细胞)向肾组织上皮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取14.5 d的小鼠胎肝,制作细胞悬液;用单克隆免疫磁珠细胞分离技术分离Sca-1+细胞;用PCR鉴别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SRY)基因序列;将2×103个雄性小鼠Sca-1+细胞输注给经10 Gy剂量60钴全身照射的雌性小鼠体内;于移植后2个月,处死受体小鼠,取肾脏组织固定,制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雌性受体小鼠肾脏组织内供体小鼠胎肝Sca-1+细胞的分布和横向分化情况.结果在肾小管上皮内和肾小球边缘,分别发现存在Y染色体阳性的供体来源的细胞,同时呈现肾组织的部分特征,表型分别为RCA+、CYP+1A2、CD45-、F-4/80和波形蛋白阳性、CD-45、F-4/80.结论小鼠胎肝Sca-1+细胞(其中绝大部分是造血干细胞),具有向肾组织上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作者:廖继东;张洹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T细胞克隆基因谱型变化

    目的通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前后T细胞受体β(TCRβ)CDR3基因表达谱型的变化,探讨SLE发病机理以及患者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克隆的免疫重建特征.方法应用RT-PCR扩增APBSCT的SLE患者外周血的TCRβ可变区(V)25个家族的基因序列,在长泳道测序胶上电泳,形成TCRβ CDR3基因表达谱型图.通过谱型图上电泳条带分析SLE移植前T细胞克隆增生的特征以及移植后T细胞克隆群的变化,做增生T细胞克隆的TCRβ基因序列分析,了解TCRβ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性.结果正常TCRβV25个家族的基因序列电泳后分别出现呈高斯分布的10余条电泳条带,组成CDR3基因表达谱型图.8例SLE患者谱型图均出现异常, 4例TCRβ在βV13.1基因家族T细胞出现寡克隆增生,3例在βV8, βV9, βV15家族中出现寡克隆性增生.APBSCT后T细胞克隆分布趋于正常, CDR3恢复多态性,部分恢复到正常TCRβ基因分布.测序结果显示谱型图上单一条带过度浓集往往是单克隆或者寡克隆T细胞增殖;发现SLE一个异常T细胞克隆的TCR βV8 CDR3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强直性脊椎炎疾病相关克隆完全一致.结论 SLE患者出现T细胞寡克隆增生,增生的T细胞克隆可能与自身免疫病发病有关.APBSCT后免疫重建,抑制了致病的T细胞寡克隆,可能是移植后SLE治疗缓解的主要因素.

    作者:符粤文;朱平;赵晓武;李惠芳;曾中州;张蕊;王奕嘉;张英;刘继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膀胱癌的荧光诊断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据新的调查显示,全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1].而且,肿瘤复发是膀胱癌的一个主要特征.患者经初的治疗后,5年内将有高达70%的复发率.除了新生肿瘤的出现,TUR过程中肿瘤细胞的种植、肿瘤切除不彻底以及漏诊合并存在的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也是肿瘤复发或进展的关键因素.

    作者:郝钢跃;张玉海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脑死亡判定与实践一例

    我国的<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征求意见稿)>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已在<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第3期刊出[1,2],正在广泛征求意见.按此标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脑死亡协作组完成了我国首例脑死亡判定及终止治疗程序的完整记录.现将病情进展、治疗过程及判定过程简要报告如下.

    作者:陈忠华;张苏明;卜碧涛;姜亚平;王金祥;殷小平;唐洲平;李卫华;舒萍;裘法祖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第41例妊娠-胸闷-气短-咯血

    病历摘要患者女,28岁.因妊娠34+1周,胸闷、憋气20 d于2002年1月6日入院.患者孕3产0,平时月经规律7/40 d,末次月经2001年5月12日,预产期2002年2月17日.孕5月自觉胎动,孕4月外院B超检查胎儿大小与孕周相符,估计预产期准确.一直于当地医院作产前检查,无明显异常.

    作者:金滢;李梦涛;杨剑秋;边旭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甲氨蝶呤单剂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分析

    近年来, 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随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试验和超声技术的发展,使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从而为药物治疗创造了条件.甲氨蝶呤( MTX)是目前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药物,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仍有一定的治疗失败率、相关并发症和药物毒副反应.迄今国内对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尚无可遵循的指南,报道的方法、结果各异.本文以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1998年推荐的输卵管妊娠药物治疗指南为主要依据[1],探讨单剂MTX用于异位妊娠的规范化治疗在我国的使用.

    作者:丁志明;叶大风;吕卫国;谢幸;程晓东;黄秀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胸苷磷酸化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血管生长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形成为其提供营养,并为肿瘤细胞的扩散提供途径.已知有许多影响血管生成的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等.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即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PD-ECGF),是该领域相对较新的一个血管因子.为探讨胃癌生物学行为中TP在肿瘤血管形成、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胃癌组织中TP/PD-EC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TP/PD-ECGF表达和MVD及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作者:余细球;邓长生;朱尤庆;程芳洲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M)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但并不常见.发生在会阴和腹部切口的有其共同的临床特点,即与分娩有关,但两者之间有无其他共性和个性,少见总结报道.现将我院18年间的10例会阴内异症和38例腹壁内异症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兰;郎景和;杨隽钧;刘珠凤;孙大为;冷金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环氧合酶-2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有研究表明,组织产生明显高于生理状态的前列腺素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合成的限速酶环氧合酶2(COX-2)的过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 COX-2基因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COX-2抑制剂不仅能有效地预防膀胱癌发生,而且能有效地抑制膀胱癌发展,改善预后[1].我们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OX-2基因的表达及与其他各项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 COX-2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郑祥毅;谢立平;秦杰;丁伟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关于推荐新修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的通知

    作者: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

    [按语]中华医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接受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托,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现予以登载.本诊疗方案包括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特征、临床分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恢复期患者的追踪和处理、儿童SARS的特点及诊疗注意事项、预防与控制和主要参考文献.本诊疗方案的通讯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总编辑、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教授.

    作者: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关于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作者准备稿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王德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危重烧伤婴幼儿腹腔间隙综合征的临床干预

    任何原因引起的腹内压增高所导致的心血管、肺、肝、肾、胃肠以及脑部等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称为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由于ACS发病隐匿,临床上因过度重视其他相关症状,而忽视ACS这一关键环节.

    作者:关伟艳;王忠堂;蔡宝仁;肖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肝脏纤毛性前肠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肝脏囊肿大体上可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囊肿.肝脏纤毛性前肠囊肿属于非寄生虫性囊肿,Wheeler和Edmondson[1]于1984年首次使用纤毛性肝脏前肠囊肿(CHFC)描述了起源于胚胎期前肠的肝脏囊性病变.纤毛性前肠囊肿多见于气管支气管树和食道,发生在肝脏非常罕见,据国内外文献记载,至今国外共报道72例,国内未见报道.近来我院施行腹腔镜下左肝肿块切除术1例,术后病理报告为肝脏纤毛性前肠囊肿,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秀军;梁霄;黄迪宇;虞洪;朱玲华;王先法;彭淑牖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SARS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91例确诊与疑似SARS患者进行了血细胞检测分析,发现SARS患者急性期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数(EC)极度降低,对SARS诊断可能有参考价值,为此我们进行以下分析及讨论.

    作者:饶沃明;赵子文;冯泰宝;何绿茵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相关技术的探讨

    目前,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理论的认识和放疗技术、设备的提高,Ⅰ、Ⅱ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手术范围明显缩小,在西方国家保乳治疗已成为部分Ⅰ、Ⅱ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我院从1994年12月开始进行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研究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1999年1月开始我们在临床总结的基础上又对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有关技术问题作了一些改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勇;倪旭东;秦贤举;吴铮;陈问潭;李文如;赵大方;赵纲;张华;成剑文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第二届中华医学论坛--防治SARS学术会议纪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护理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香港医学会协办的第二届中华医学论坛--防治SARS学术会议,于2003年9月8日~12日在北京召开.

    作者:中华医学会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循证实践:距离我们有多远?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即遵循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自觉地、明确地和明智地利用现有好的证据进行具体病人的医疗决策.循证医学实践(evidence-base practice)意味着医生应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术结合当前好的证据开展临床工作[1].循证实践对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志哲;陈君敏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糖尿病下肢溃疡的治疗

    一、临床情景患者为老年女性,住院号407559.有糖尿病史20年,本次因为血糖水平控制不佳伴有严重的右下肢溃疡而入院.患者的右下肢溃疡起源于2个月前一次取暖时的皮肤烫伤,以后伤口一直不能愈合,并有加深、加大的趋势.入院时体检:血压120/60 mm Hg,体态肥胖,心肺(-),右下肢红肿,右足背可见3 cm×4 cm溃疡,有白色分泌物.足背动脉搏动弱.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为13.6 mmol/L,餐后2 h血糖为17.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0%.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左颈总动脉有斑块,右胫后动脉闭塞.

    作者:胡予;王吉耀 刊期: 200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