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中药复方-连归清心耐缺氧及抗心肌缺血损伤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密闭缺氧实验,观察连归清心对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采用冠脉结扎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连归清心对大鼠心电图ST段移位、心肌梗死范围及血清心肌酶活力的影响.结果 中、高剂量连归清心组小鼠密闭缺氧的存活时间分别为(974.0±59.5)s和(1004.8±125.5)s,明显长于对照组(861.8±114.5)s(P<0.05),心肌梗死面积比对照组分别减小36.8%与58.1%(P<0.01);连归清心高、中、低剂量可显著降低冠脉结扎后不同时间段心电图ST段的抬高程度(P<0.05),并减弱血清AST、LDH-L与CK-MB的活力(P<0.05).结论 连归清心可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并对缺血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云;胥达;易丹;武磊;杨志华;钱令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爆炸冲击伤对大鼠脑组织c-Fos和c-Jun表达及分布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颅脑冲击伤的发生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爆炸致伤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冲击伤后c-Fos和c-Jun蛋白在脑内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 爆后大鼠脑内各部位均有c-Fos和c-Jun表达,但在时间与空间分布呈不均一性.脑皮层区于爆后12 h c-Fos和c-Jun蛋白均高表达,其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9.3±3.2)%和(37.4±0.1)%;随着爆后时间的延长,其c-Fos和c-Jun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1);海马区于爆后4 d c-Fo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高达(29.1±1.9)%,而爆后24 h c-Jun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达到峰值为(42.0±2.2)%;丘脑区于爆后4 d c-Fos和c-Jun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均达高峰.结论 爆炸冲击伤脑组织中c-Fos和c-Jun高表达,并参与对神经细胞损伤过程.
作者:任东青;赵涛;张杰;曾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生产条件对酸性电位水主要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某公司生产的TS-3型电解水生成器,通过改变进水盐度(2 g·L-1、10 g·L-1)、进水速率(14、12、10、8、6、4、2、1、0.5 mL·s-1)、进水温度(20、25、30、35、40 ℃)等条件,研究其与酸性电位水主要参数的关系.结果 (1)增加进入盐度与降低进水速率均可增加氧化还原电位水的ORP值与有效氯含量,但当达到一定程度后,ORP值与有效氯含量增加缓慢;(2)当进水温度从20 ℃增到40 ℃,酸性电位水的ORP值降低约10 mV;(3)氧化还原电位水的ORP值与有效氯含量及pH值有关,当pH值在3.0以下及有效氯在1~2 mg·L-1时,电解水的ORP值在1 000~1 100 mV左右,随pH值的进一步降低或有效氯的进一步增加,电解水ORP值增加缓慢.结论 对于一定功效的电解器,采用一定的进水含盐度,控制一定的进水速率有助于高效、经济地生产出酸性电位水.
作者:钟金松;徐显干;肖贤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髓系树突细胞(DCs)表面B7-H1分子在树突细胞介导T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 受试对象包括46例慢性乙肝患者(11名免疫耐受患者和35名免疫活化患者)和28名健康对照.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上B7-H1的表达水平;[3H]-TdR掺入试验检测DCs对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12及IL-10的浓度.结果 免疫耐受和免疫活化患者外周血DCs上B7-H1阳性表达率[(2.21±0.32)%、(7.88±1.4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0.35±0.10)%,P<0.01].慢性乙肝患者DCs刺激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及产生Ⅰ型细胞因子的能力明显降低,阻断B7-H1共刺激信号途径能够增强患者DCs对T细胞的协同刺激能力.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DCs上B7-H1表达水平的升高,是导致DCs刺激T淋巴细胞能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陈良恩;李永纲;张晖;王福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400 m障碍跑的不同训练方式对武警战士某些生化指标与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武警部队第2年度士兵24名.测定400 m障碍跑两种不同训练方式训练前后的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1)分段组合训练方式:2~3项不同障碍目标的组合训练.(2)全程跑训练:间歇完成每个障碍目标的适应性训练,后完成400 m障碍全程跑.结果 两种训练方式后BU浓度均较运动前显著升高,分段训练从(5.43±0.97)mmol·L-1升到(5.82±1.00)mmol·L-1(P<0.05);全程跑训练从(5.55±0.86)mmol·L-1升到(6.78±1.11)mmol·L-1(P<0.01).CK水平较训练前显著升高,分段训练从(174.37±62.55)U·L-1升到(539.41±120.32)U·L-1(P<0.01);全程跑训练从(176.54±58.39)U·L-1升到(731.50±228.12)U·L-1(P<0.01).全程跑训练后BU、Bla和CK水平高于分段组合训练后水平(P<0.05).分段组合训练后CD4从(36.64±7.47)%降到(34.52±6.31)%(P<0.05),NK从(15.77±4.05)%降到(12.50±4.73)%(P<0.01).全程跑训练后,CD4从(36.78±7.04)%降到(31.47±5.00)%(P<0.01),NK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 分段组合训练和全程跑训练都能使战士机体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引起某些生化指标的显著升高,并对免疫系统有一定影响,提示应先进行适应性体能训练,有利于机体产生应激适应.
作者:秦永生;雷志勇;宋立新;呼文亮;吴志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AFLP结合免疫纳米磁珠分离技术富集、分离与BPDE相互作用的DNA片段,从而为筛选BPDE致癌相关基因提供条件.方法 应用AFLP技术和免疫纳米磁珠分离相结合技术获得差异片段,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硝酸银染色观察.结果 不同的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均可得到清晰的多态性电泳图谱,以P1T2、P1T4、P1T3、T2T1、P3T4、P4T1、P5T2等组合扩增出的条带多,均在60条左右,多态性丰富.对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和PCR再扩增,再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有回收产物出现,回收PCR再扩增片段与回收前的片段大小一致,成功富集、回收了差异片段.结论 AFLP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可以分离富集BPDE-DNA片段,可作为筛选BPDE致癌相关的特异或易感基因的一种方法.
作者:陈照立;金敏;郭向飞;谌志强;王景峰;王新为;李君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大强度体能训练对战士身体机能变化的影响,为合理安排大强度体能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武警战士24名,测定和比较在一次大强度运动负荷下机体运动后和次日晨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战士在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后即刻和次日晨主现体力感觉值较运动前增加114.5%和88.7%(P<0.01);闪光融合频率值在运动后即刻和次日晨较运动前下降11.7%和17.2%(P<0.01).运动后即刻血尿素(BU)、肌酸肌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运动前分别增加35.9%、107.4%和67.0%(P<0.01);BU次日晨恢复值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安静值(P<0.05),CK和LDH次日晨恢复值继续上升.结论 采用生物化学手段能客观、准确地说明一次大强度体能训练对战士身体机能形成较大的刺激,可作为进一步负荷安排的依据.
作者:雷志勇;秦永生;宋立新;吴志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保定市军队干休所老年人群中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治疗现状,为提高其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驻保定市各干休所≥70岁老年人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以了解房颤的发生与诊疗情况.结果 554名老人中,房颤发生率7.9%.房颤的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阵发性房颤占63.6%,持续性房颤占13.6%,永久性房颤占22.7%;80~90岁者发生率明显高于70~79岁和≥90岁者(P<0.05);男女性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房颤患者均采用抗凝治疗,主要药物为阿斯匹林,治疗后患者均未发生血栓栓塞.结论 保定市军队干休所老年人房颤发生率与国内报道接近,采用以阿斯匹林为主的抗凝疗法可有效地预防老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
作者:杨梅;曹雪滨;张刚;崔英凯;郭海平;周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某军校已婚妇女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BV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参加2005年度妇科普查的已婚妇女进行阴道清洁度、滴虫、念珠菌及宫颈细胞学检查以诊断BV,并分析BV的发生情况.结果 689名已婚妇女中,BV检出阳性率为11.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阴道清洁度及是否放置宫内节育器等组中B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建议将BV的检查与防治列为妇产科诊疗的常规项目.
作者:吴赪;杨兴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进驻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不同时间对人体某些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144名青年官兵在进驻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前、进驻第7天、半年、1年及返回平原半年时,分别检测身高、体质量、脉博、血压、血氧饱和度、皮褶厚度、体脂量及上臂肌围.结果 官兵上高原后与上高原前比较,除身高外,其余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进驻高原半年和1年时官兵的体质量、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体脂量较进驻前分别降低7.6%和10.9%、7.1%和11.8%、15.5%和15.4%、23.4%和43.5%,脉博、舒张压分别升高29.6%和12.7%、4.6%和14.2%;下高原半年后各项指标均基本恢复到上高原前水平.结论 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对进驻人员机体某些指标的影响较大,离开高原后可逐渐恢复.
作者:王伟;李彬;哈振德;张芳;崔建华;马广全;王宏运;高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川藏沿线各兵站生活饮用水源水中重金属含量及当地官兵头发中汞含量,为制定保障官兵身体健康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对川藏沿线18个兵站水源水中汞、砷、铅、硒4种重金属及部分官兵头发中汞含量进行测定,用单侧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水汞和发汞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川藏沿线18个兵站中,有2个兵站水源水汞超标,质量浓度分别达1.027 μg·L-1和1.350 μg·L-1;有1个兵站水源水铅超标,质量浓度为25.101 μg·L-1.川藏沿线兵站官兵发汞平均质量浓度为1.071 μg·g-1,超过我国正常人群1.0 μg·g-1的平均发汞水平,高质量浓度达3.245 μg·g-1.结论 川藏沿线兵站官兵存在发汞含量超标的现象,通过水汞和发汞的相关性统计,暂未发现饮用水源中汞含量与人群发汞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作者:陈济安;徐敏;舒为群;曹佳;付文娟;卢豪;陈贤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某部1992~2005年病毒性肝炎的报告情况,为部队肝炎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该部疾病监测中心1992~2005年的疫情监测资料,统计分析肝炎发病的时间分布、人群分布等方面的资料.结果 1992~2005年共报告肝炎病例1 621例,其中甲型肝炎占25.23%,乙型肝炎占43.80%,戊型肝炎占20.42%,丙型肝炎占0.43%,未分型肝炎占10.12%;肝炎病人中男性占94.76%,女性占5.24%;干部占71.87%,战士占27.51%,其他人员占0.62%.肝炎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病毒性肝炎仍然是危害部队官兵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例较大,乙肝疫苗的接种对防治乙肝发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郝永建;邓致荣;郭宝石;陶涛;胡勇;吕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Fas、Fasl、P53在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缘的表达与预后关系.方法 116例术后患者按肿瘤复发情况分成4个组,分别为:复发<1年、≥1<3年、≥3<5年、≥5年(包括5年后无复发)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喉癌手术切缘的Fas、Fasl、P53表达情况.结果 在复发<1年、≥1<3年、≥3<5年、≥5年4个组中Fas的表达分别是42.9%、55.0%、75.0%和92.1%(P<0.01);Fasl的表达分别是57.1%、37.5%、29.2%和15.8%(P<0.01);P53的表达分别是57.1%、37.5%、45.8%和18.4%(P<0.05).Fasl与P53在喉癌切缘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95(P<0.01).结论 喉癌手术切缘中Fas、Fasl、P53的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对喉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有意义.
作者:杜锦朵;孙晓芳;高永平;田从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新形势下部队征接兵制度改革后新兵检疫工作的做法,为做好部队新兵检疫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对5个师(旅)级单位共40个新兵连进行了督导检查.结果 总结出做好新兵检疫工作的主要做法与体会:(1)党委重视,加强对新兵检疫工作的组织领导,是做好新兵检疫工作的重要保证.(2)严格检查标准,严密组织实施,把住兵员质量关,是做好新兵检疫工作的有效手段.(3)预防为主,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活动,是做好新兵检疫工作的重要措施.结论 总结的新兵检疫工作的做法对部队相应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栓奎;唐文俊;祝东贵;周新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有效解决部队调整转型后给饮食卫生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做好饮食卫生保障,确保广大官兵身体健康.方法 针对部队转型两年来饮食卫生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回顾和分析总结.结果 总结出做好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的4点做法和体会:(1)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是做好饮食卫生工作的基本前提;(2)深入教育、提高认识是做好饮食卫生工作的必要措施;(3)狠抓监管、落实制度是做好饮食卫生工作的根本保证;(4)加大投入、改善设施是做好饮食卫生工作的重要条件.由于采取了这些做法,各项饮食卫生法规和卫生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饮食卫生质量明显提高,胃肠道疾病明显减少,较好地适应了部队调整转型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以教学训练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结论 总结出的基本做法和体会对部队做好饮食卫生安全工作是有效的,可供类似部队参考借鉴.
作者:俸世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总结加强部队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防疫防护能力建设的对策.方法 深入专业机构和部队调查,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总结工作体会和方法.结果 在现实体制编制下,针对形势要求提出了5点加强部队疾控和卫防能力建设的对策:(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和队伍能力;(2)深化机制改革,完善应急力量空档;(3)适应形势需求,实现官兵健康需求的拓展;(4)突出任务牵引,推进卫生防疫建设发展;(5)争取领导支持,改善整体工作条件.结论 提出的对策对加强部队疾控和卫防能力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及参考意义.
作者:邢安辉;张秀山;周师军;李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应对战场心理疾病的方法和对策.方法 对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战场心理疾病的发生比例、种类、原因及其防控措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证实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遭受心理损害的人员及程度都将大大增多和加重,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现役军人进行心理训练并完善战场心理保障体系将是我军未来防治战场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结论 对于应对战场心理疾病,必须运用科学的心理训练和专门的心理保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陈松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方法,然而仍有5%~10%的接种者抗HBs始终阴性或达不到保护阈值,重新成为乙肝病毒易感者,这种现象称为乙肝疫苗免疫失败.
作者:丁晓红;何长清;季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制订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我们对某医院2005年医院感染漏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方余;魏宗赛;张洪进;金梅;范丽芳;何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任何躯体的或心理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除了引起与刺激因素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都可以引起一组与刺激因素的性质无直接关系的全身非特异反应,如环境温度过高过低、紧张的环境及冻伤等.
作者:周健;李敏;魏春岚;祝路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reuginosa,PA)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由于临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各种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手段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特别是ICU病房中使用机械通气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
作者:李云;李忠涛;瞿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冬季环境下,CCU病房开窗通风时间受限,易造成患者院内感染潜在隐患.为加强冬季CCU病房的空气消毒,我们比较了不同消毒方法消毒效果.
作者:付莉;张丽红;张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野战部队官兵心理具有特殊性,我们比较了某应急机动(野战)官兵日常心理状态与参加各种演习或重大任务等应激状态下的心理变化,报告如下.
作者:黄金沙;江同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通过毫米波辐射对生物体的局部(皮肤、视觉系统)效应,整体(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效应和远后遗传效应,说明毫米波辐射的损伤机制可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前者机制已较为明确,后者机制尚未阐明.现就毫米波辐射对皮肤、眼、神经系统等的损伤效应进行综述.皮肤是首先受到毫米波作用的关键器官,≥94 GHz的毫米波辐射易引起皮肤热损伤效应,作用深度为0.5~2 mm;35~94 GHz的毫米波辐射对角膜结构有瞬时热损伤作用;42.2 GHz左右的毫米波辐射可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此外,由于毫米波特殊的生物效应,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类疾病,在肿瘤治疗方面尤为突出.
作者:李翔;胡向军;彭瑞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纳米颗粒物是指尺度在1~100 nm的颗粒.由于纳米结构所具有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有关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当代科学的前沿热点.纳米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将可能导致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就在人们逐渐认识纳米科学技术的优点和其潜在的巨大市场的同时,种种迹象已经表明纳米物质具有与常规物质完全不同的毒性,在人类健康、社会伦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会引发诸多问题,影响遍及农业发展、计算机、医疗、制药、国防、服装等很多方面.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纳米尺度物质以及技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刚刚起步.它需要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医学、化学和物理的研究手段进行真正的学科交叉,因此充满了科学创新的机遇.
作者:林治卿;袭著革;晁福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根据SARS急性肺损伤患者生理病理特点,概述了SARS患者的肺水肿、肺透明膜形成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破坏及合成减少相关,并讨论了糖皮质激素治疗SARS的机制及早期少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ARS的可行性.
作者:田春敏;李培进;程刚;冯淑华;郑淑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通过回顾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状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军队医院的防控特殊性及医院感染管理在防控传染病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对军队医院防控传染病的思考:军队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加强对基层医院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医院加强感染管理学科建设,使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成为医院与军队及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联系桥梁,理顺医院传染病防控体系,从而保证医院有效防控传染病.同时指出完善军队医院传染病防控的管理体系,加强职能科室建设,是军队医院防控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也是将有效的SARS防控应急措施长期化的手段之一.
作者:索继江;邢玉斌;魏华;贾宁;袁云娥;陈世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水中总氰化物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给出不确定度,如实反映测定的置信度和准确性.方法 运用测定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理论,建立有效的数学式.结果 根据数学式,以一次实验测定某石化厂废水中总氰化物质量浓度0.189 mg·L-1为例,求得扩展不确定度为4.2%.结论 该不确定度的评价方法在对水质分析的环境监测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作者:梁燕;李月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