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龙Dactylicapnos scandens(D.Don)Hutch.又名串枝莲、碗豆七、川山七、大麻药、藤铃儿草,为罂粟科紫金龙属植物,分布于四川、云南、广西、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1 100~3 000 m的林下、山坡、沟谷内.
作者:严田青;艾铁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药挥发油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它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中药得到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具有止咳、平喘、祛风、镇痛、解热、利尿、健胃、抗菌、消毒和杀虫等功效,为许多中药的重要药效物质之一.
作者:罗晓健;韩飞;柏健;彭春明;吕爱平;杨世林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野马追为菊科泽兰属植物林泽兰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的全草.野马追味苦、性平,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定喘,降血压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高血压病.枝叶入药有解表祛湿,和中化湿之效,用于劳伤咳嗽、吐血咳血以及淋浊白带、无名肿痛等.
作者:肖晶;王刚力;魏锋;林瑞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玉米须Zea mays L.为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头,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挥发油、皂苷、生物碱、黄酮类、多聚戊糖、尿囊素、有机酸等.
作者:任顺成;丁霄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花蕾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为制定辛夷的质量标准寻找标准物质,也为了进一步了解其有效成分.方法硅胶柱色谱分离,波谱分析(UV、IR、MS、1H-NMR、13C-NMR)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木脂素(Ⅰ~Ⅳ)和1个新木脂素(Ⅴ)类化合物:veraguensin(Ⅰ)、松脂素二甲醚(pinoresinol dimethyl ether,Ⅱ)、木兰脂素(magnolin,Ⅲ)、里立脂素B二甲醚(lirioresinol-B dimethyl ether,Ⅳ)和denudatone(Ⅴ).结论化合物Ⅰ和Ⅴ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郭群;方红;苏玮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溶剂法提取得到水溶性部位,色谱法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并利用其理化常数和波谱法鉴定及解析单体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从板蓝根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到3个水溶性成分.结论解析和鉴定其结构分别为:β-正丁基-D-塔格糖苷(β-n-butyl-D-tagatopyranoside,Ⅰ)、水杨酸(salicylic acid,Ⅱ)、苯甲酸(benzoic acid,Ⅲ).其中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
作者:方建国;王少兵;徐晗;刘云海;刘焱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藏药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中的苷类成分.方法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抱茎獐牙菜的水溶性部分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mangiferin,Ⅰ)、异荭草苷(isoorientin,Ⅱ)、当药黄素(swertisin,Ⅲ)、当药醇苷(swertianolin,Ⅳ)、1-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Ⅴ)、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葡萄糖(Ⅵ)、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Ⅶ)、5-醛基1-异色满酮(Ⅷ)、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Ⅸ)、龙胆苦苷(gentipicroside,X)和獐牙菜苷(sweroside,Ⅺ).结论化合物Ⅵ~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Ⅶ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得到.
作者:王世盛;徐青;肖红斌;刘秀梅;杜昱光;韩秀文;梁鑫淼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生骨灵颗粒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的功效,临床辅助治疗骨折疗效显著.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及机制,本实验观察生骨灵颗粒对大鼠及小鼠骨折模型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叶日乔;李茂;韦宝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四季青为冬青科植物冬青Ilex purpurea Hassk.的叶,味苦、微涩,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收敛生肌等功效.浙江民间有鲜叶捣烂外敷治疗烧烫伤的使用习惯,本实验观察四季青鲜汁对实验性大鼠烧烫伤模型的治疗作用.
作者:潘秋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研究表明脑组织缺血性损伤过程中存在着神经细胞凋亡[1],且神经细胞凋亡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药物可通过干预神经细胞凋亡过程阻止缺血性损伤的进一步发展,而发挥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文生;朱陵群;牛福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鹿茸多胺的抗氧化作用.方法测定鹿茸多胺在体外对NADPH-维生素C和Fe 2+-半胱氨酸系统诱发的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MDA形成)的影响,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还原型细胞色素C形成)的影响,在体内对CCl4和乙醇诱发的小鼠肝脂质过氧化反应(MDA形成)的影响.结果鹿茸多胺在体外能明显抑制NADPH-维生素C和Fe2+-半胱氨酸系统诱发的大鼠脑、肝、肾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MDA形成),及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O-2的产生(还原型细胞色素C形成).在体内能抑制CCl4和乙醇诱发的小鼠肝脂质过氧化反应(MDA形成).结论鹿茸多胺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陈晓光;金淑莉;邸琳;刘新宇;张晓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近年研究证明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对白细胞与血管壁内皮细胞黏附、经内皮迁移及向组织浸润起了关键作用.
作者:张艳军;赵连根;吴咸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染料木素系从豆科植物槐角 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出取的异黄酮单体成分,具有弱雌激素样作用又非雌激素类化合物,称之为植物雌激素.
作者:许建宁;王全凯;李忠生;崔涛;罗玉姝;王四旺;郑玉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乌苏里藜芦碱(Vn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24 h,观察VnA对大鼠神经行为、脑梗死灶大小、相关脑区组织病理学改变、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nA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降低行为评分,并降低相关脑区神经元损伤程度;并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面积,20、40 μg/kg VnA分别使脑梗死面积降低34.3%(P<0.05)和61.6%(P<0.01).VnA可显著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ICAM-1表达,但对nNOS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Vn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降低损伤区ICAM-1有关.
作者:由广旭;周琴;李卫平;韩国柱;赵伟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对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揭示其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PLC方法检测实验性AD大鼠脑内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等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复方丹参片能明显降低实验性AD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Glu的含量,升高抑制性氨基酸Gly和GABA的含量.结论复方丹参片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以对抗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这可能是其防治AD的机制之一.
作者:覃仁安;罗佳波;陈矛;黄竹英;王虹;杨东升;陈松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川芎嗪即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 pyraxine,TMPZ),是从伞形科藻本属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作者:夏承建;王松;朱鹤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Codyceps sinensis,CS)水提液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Ca2+]i)及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酶解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联合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豚鼠心室肌细胞[Ca2+]i以及Ica-L的变化.结果应用0.1 mg/mL(生药浓度)冬虫夏草水提液,在静息状态下对[Ca2+]i无影响;对60 mmol/L KCl诱导的胞浆[Ca2+]i升高有促进作用,峰值荧光强度在120 s时由1 204.3±238.4增加至1 855.2±321.0(n=6,P<0.05).膜片钳研究结果表明,冬虫夏草水提液可明显促进Ica-L'使Ica-L从(-15.1±2.3)pA/pF增加到(-19.7±3.2)pA/pF(刺激电压为10 mV,n=8,P<0.01).结论冬虫夏草水提液促进心肌细胞钙内流,是该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赫;单宏丽;孙宏丽;陈庆文;张妍;杨宝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甘肃当归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联苯为参照物,采用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水(水中含体积比为0.5%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检测波长为275 nm,参比波长为400 nm.结果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试验中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5.0%;不同产地当归相似度大于98.5%.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可靠,可以作为评价当归药材的质量标准.
作者:马华侨;邸多隆;邵士俊;刘霞;蒋生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紫丁香Syriga oblata Lindl.系木犀科丁香属灌木植物,其药用情况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就有记载.主要用其叶,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急性痢疾、黄疸性肝炎、火眼等[1].
作者:李洪玲;王琪;曾宪佳;成玉怀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对不同植物激素及其配比对黄花乌头体细胞胚胎诱导及植株再生进行研究,为药用植物黄花乌头的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花乌头的茎、叶、胚轴、胚根和子叶为外植体考察不同植物激素对黄花乌头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外植体接种于MS+2,4-D 1 mg/L+6-BA 0.5 mg/L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愈伤组织在MS+2,4-D 0.2 mg/L+6-BA 0.5 mg/L的培养基上连续继代几次后,分化出淡绿色具有圆锥状或原球状突起的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能够在MS+6-BA 2 mg/L的培养基上形成不定芽,该芽能够在MS+IBA 0.5 mg/L的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结论利用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可以成功地得到再生植株,从而为濒危植物黄花乌头的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新途径.
作者:于荣敏;徐秀泉;赵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对野生菱和栽培菱种rDNA ITS片段进行分析,探讨该片段在两大群体中的系统学及鉴别研究意义.方法对菱的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测序,运用Clustal、Mega2.0等软件对ITS区进行序列分析鉴别.结果获得rDNA ITS1、ITS2和5.8S rDNA完整序列,10个居群菱的ITS1与ITS2序列的长度分别为234~236 bp和220~221 bp,5.8S区均为164 bp,不同居群的碱基差异为0.22%~2.94%.变异位点数为16个,信息位点数6个.用NJ法根据ITS序列数据构建系统发生树.结论尽管菱属各居群间rDNA ITS的差异百分率较小,其亲缘关系较近,但根据ITS序列的特征可以很好地鉴别野生菱、栽培菱,菱属植物有可能都起源于同一种野生类居群.
作者:保曙琳;丁小余;常俊;沈洁;唐凤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抗肝纤胶囊的黄芩、龙胆、莪术、丹参、黄芪、虎杖、甘草等组成,具有清肝化瘀、健脾益气之功效,主要用于防治肝纤维化.黄芩为方中君药,黄芩苷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且含量较高,因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以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李清娟;张兰桐;刘翠艳;梁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葛根素注射液为血管扩张药,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近年来还发现其具有降血糖、调血脂的功能.临床应用时多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糖尿病患者应用时与生理盐水配伍.笔者对注射用葛根素在临床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何志敏;臧亚如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山楂为常用中药,药食同源,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1].
作者:张忠会;秦婷;王惠达;王栋;元英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泽泻中氨基酸含量及其特征性.方法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氯甲酸芴甲酯(FMOC)联合柱前衍生RP-HPLC测定泽泻中的17种氨基酸.结果氨基酸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在0.99以上.不同产地泽泻中氨基酸含量有一定差别.结论该方法适宜泽泻药材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作者:崔淑芬;许柏球;王小如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具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之功效.挥发油和橙皮苷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在加工炮制及成药生产过程中,为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常将青皮制成片、丝、粒,并以低温烘制后直接入药.本实验就粉碎度、烘烤温度及时间对青皮中挥发油和橙皮苷的影响,试用正交设计进行优选,以探索佳加工炮制方案.
作者:罗瑞雪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龙胆是一种常用中药,有清湿热、利肝胆的功能,所含龙胆苦苷等水溶性成分是主要活性成分.分离龙胆苦苷的方法多为硅胶或聚酰胺柱色谱[1~3],往往需多次上柱,提纯效果不理想.大孔树脂具有理化性质稳定、吸附选择性独特,吸附效率高、不受无机盐类存在的影响、易再生等优点.本实验选择7种大孔树脂分离龙胆中龙胆苦苷,并采用HPLC法测定龙胆苦苷含量.
作者:耿平;查建蓬;付焱;张嫡群;周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建立鸢尾中鸢尾酮的鉴定和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了鸢尾酮的3种异构体,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鸢尾浸膏中鸢尾酮的含量.结果根据质谱裂解规律鉴定了3种鸢尾酮的异构体:α-、β-、γ-鸢尾酮,并且鸢尾浸膏中主要含γ-鸢尾酮.两批鸢尾中鸢尾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87、238μg/g(n=6),质量分数差异较大.结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鸢尾中鸢尾酮,方法高效、准确,分析时间适中.
作者:郭涛;杨克迪;陈钧;杨小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小儿磨积片是由泽泻、山楂、厚朴、干酵母等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消食积、和胃止呕、舒气宽胸之功效,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停乳呕吐[1].厚 朴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的功效,含有厚朴酚、和厚朴酚、木兰箭毒碱等成分,其中厚朴酚是有效成分之一[2].厚朴酚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报道很多[2],但关于小儿磨积片的质控方法尚无报道.本实验采用HPLC法对小儿磨积片中厚朴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陈妍;张国智;林翠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银黄胶囊由黄芩、金银花、栀子、石膏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发热疾病.黄芩为本方的主药,其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作用.本实验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以其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杨书良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前列通片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主要含有黄柏、黄芪、车钱子等.具有清热解毒、清利湿浊、理气活血、消炎止痛、祛瘀通淋的功效.用于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为方中主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小檗碱.本实验采用薄层扫描法对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前列通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邓海鸣;汪锦飘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简单、快速且能同时分离测定决明子及决明子茶中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含量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缓冲体系为15.0 mmol/L硼砂-30.0 mmol/L SDS-10%乙醇(pH 9.60),熔融石英毛细管柱(50 cm×75 μm),分离电压为20 kV,检测波长为254 nm,温度为(25±0.3)℃,进样时间为5 s.结果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在4~120 μg/mL、10~200μ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和102.9%.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决明子药材及决明子茶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文捷;陈兴国;贾伟;邱明丰;徐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儿茶素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工等领域[1].但由于儿茶素中的酚羟基很活泼,在外界各种条件下极易发生氧化、聚合或缩合,从而失去抗氧化活性及其他生物学功能,使之在贮存和应用中受到了很大限制.而微胶囊技术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
作者:田云;卢向阳;何小解;黄成江;罗泽民;肖红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建立银杏叶提取物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方法EGb 761为对照,芦丁为内参比物,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银杏黄酮苷.结果利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计算出各厂家样品与EGb761的相似度指数,建立银杏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结论该研究有助于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作者:马欣;孙毓庆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对乳康胶囊中的挥发油进行包合,以减少损失.方法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对影响乳康胶囊中的挥发油包合的因素进行优选.结果佳包合条件为:挥发油(mL)与环糊精(g)量比为1:6,40 ℃条件下包合120 min.结论佳优选结果用于验证试验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作者:武孔云;高文远;梁光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益龄精口服液处方由何首乌(制)、金樱子肉、桑椹、川牛膝等7味中药组成,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1992年第6卷),具有补肝肾、益精髓的功效,用于头昏目眩,耳鸣心悸,乏力,咽干失眠等症.
作者:朱丽;刘向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对吴茱萸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研究概况予以综述,发现成分类别主要为吲哚类生物碱、喹诺酮类生物碱、苦味素、苯并色原酮和挥发油等.其中吲哚类生物碱17个,喹诺酮类生物碱17个,苦味素类化合物12个,苯并色原酮类化合物10个.生理活性显示吴茱萸属植物具有扩张血管、降压、强心、止泻、收缩子宫、杀虫、抗菌、抗病毒、抗溃疡、抗胆碱酯酶、抗遗忘症和诱导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王奇志;梁敬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1964年以后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电子光子仪器,成像原理类似于电视摄影显像方式,利用细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激发产生的某些物理信号来调制成像.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简单,放大倍数可以从20倍连续调节到20万倍,景深较大,成像富立体感.近年来,鉴于扫描电镜在立体、清晰、多观察角度等方面均较普通光学显微镜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使得其在中药显微鉴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利用各种检索方法,对20余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详细查阅,现就扫描电镜在显微鉴定领域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作者:苑冬敏;鞠庆波;康廷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魔芋为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1. ex Decne.)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茎,在我国有较广泛的分布.我国有18个魔芋品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有5种:魔芋A.rivieri Durieu、疏毛魔芋A.sinensis Belval、南蛇魔芋A.dunnii Tutcher、东川魔芋A.mairei Levl.、疣柄魔芋A.rirosus[1].具有药理作用的是从魔芋块茎中提取的杂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KGM).由于KGM具有吸水性、凝胶性、黏结性、低热可食的特性,在食品加工、日用化学、保健品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作者:刘桂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对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药动学研究和药理作用以及山茱萸的研究与开发进行综述.山茱萸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和药理、生理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目前重点研究开发的中药之一,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和前景.
作者:张兰桐;袁志芳;杜英峰;王春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RT-PCR是近10年内在中药及其活性部位、活性成分药用研究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它对于研究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阐明中药药性理论及其可能的物质基础、建立分子水平上的中药活性检测系统,或以受体和基因为靶点寻找新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RT-PCR技术在中草药复方、单味药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和临床药用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传统中药的开发和寻找新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作者:杨丽敏;陆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石斛是一种常用中药,以新鲜或干燥茎入药,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功效.不同种类石斛药用成分及含量差异较大,药理活性也不尽相同,历代本草著作中称之为医工难辨之种类.近年来,以石斛为原料开发的保健品日益走俏,对石斛的研究也方兴未艾.但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商品石斛中,药典收载较少,主流品种大多为非药典收载种;植株在采集后,往往就地进行加工,加工后药材外形相似,形态鉴别比较困难;药材市场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为确保石斛使用安全有效,有必要对石斛属药用植物进行鉴定.
作者:徐程;沈颖;张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在生化工程20余年的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中药现代化开展了一些技术、材料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工作.研究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大规模培养增殖技术,应用于细胞代谢产物、生物转化和人工育种及发根,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并成功研制多种类型的生物反应器;在原有化学工程提取分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反应分离耦合、微波辅助提取等新技术,实现了高效浸出,并且节能、节水;此外,又发展了包括反胶团萃取、一步三相萃取青霉素、泡沫分级分离、膜分离、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等新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是一种没有固相载体的液-液多级逆流萃取技术,避免了不可逆吸附,已成功用于多种天然产物的分析和分离,作为研究中药指纹图谱的新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等技术在指纹图谱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研制了多种分离介质,并在药物的修饰与包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另外,在海洋药物研究领域,创造了连续培养连续采收的新流程、新技术,进行了转基因藻的培养,用于生产基因工程产品.
作者:顾铭;欧阳藩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