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平;查建蓬;付焱;张嫡群;周娟
近年研究证明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对白细胞与血管壁内皮细胞黏附、经内皮迁移及向组织浸润起了关键作用.
作者:张艳军;赵连根;吴咸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四季青为冬青科植物冬青Ilex purpurea Hassk.的叶,味苦、微涩,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收敛生肌等功效.浙江民间有鲜叶捣烂外敷治疗烧烫伤的使用习惯,本实验观察四季青鲜汁对实验性大鼠烧烫伤模型的治疗作用.
作者:潘秋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抗肝纤胶囊的黄芩、龙胆、莪术、丹参、黄芪、虎杖、甘草等组成,具有清肝化瘀、健脾益气之功效,主要用于防治肝纤维化.黄芩为方中君药,黄芩苷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且含量较高,因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以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李清娟;张兰桐;刘翠艳;梁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紫丁香Syriga oblata Lindl.系木犀科丁香属灌木植物,其药用情况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就有记载.主要用其叶,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急性痢疾、黄疸性肝炎、火眼等[1].
作者:李洪玲;王琪;曾宪佳;成玉怀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甘肃当归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联苯为参照物,采用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水(水中含体积比为0.5%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检测波长为275 nm,参比波长为400 nm.结果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试验中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5.0%;不同产地当归相似度大于98.5%.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可靠,可以作为评价当归药材的质量标准.
作者:马华侨;邸多隆;邵士俊;刘霞;蒋生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魔芋为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1. ex Decne.)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茎,在我国有较广泛的分布.我国有18个魔芋品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有5种:魔芋A.rivieri Durieu、疏毛魔芋A.sinensis Belval、南蛇魔芋A.dunnii Tutcher、东川魔芋A.mairei Levl.、疣柄魔芋A.rirosus[1].具有药理作用的是从魔芋块茎中提取的杂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KGM).由于KGM具有吸水性、凝胶性、黏结性、低热可食的特性,在食品加工、日用化学、保健品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作者:刘桂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益龄精口服液处方由何首乌(制)、金樱子肉、桑椹、川牛膝等7味中药组成,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1992年第6卷),具有补肝肾、益精髓的功效,用于头昏目眩,耳鸣心悸,乏力,咽干失眠等症.
作者:朱丽;刘向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龙胆是一种常用中药,有清湿热、利肝胆的功能,所含龙胆苦苷等水溶性成分是主要活性成分.分离龙胆苦苷的方法多为硅胶或聚酰胺柱色谱[1~3],往往需多次上柱,提纯效果不理想.大孔树脂具有理化性质稳定、吸附选择性独特,吸附效率高、不受无机盐类存在的影响、易再生等优点.本实验选择7种大孔树脂分离龙胆中龙胆苦苷,并采用HPLC法测定龙胆苦苷含量.
作者:耿平;查建蓬;付焱;张嫡群;周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前列通片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主要含有黄柏、黄芪、车钱子等.具有清热解毒、清利湿浊、理气活血、消炎止痛、祛瘀通淋的功效.用于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为方中主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小檗碱.本实验采用薄层扫描法对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前列通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邓海鸣;汪锦飘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野马追为菊科泽兰属植物林泽兰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的全草.野马追味苦、性平,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定喘,降血压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高血压病.枝叶入药有解表祛湿,和中化湿之效,用于劳伤咳嗽、吐血咳血以及淋浊白带、无名肿痛等.
作者:肖晶;王刚力;魏锋;林瑞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儿茶素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工等领域[1].但由于儿茶素中的酚羟基很活泼,在外界各种条件下极易发生氧化、聚合或缩合,从而失去抗氧化活性及其他生物学功能,使之在贮存和应用中受到了很大限制.而微胶囊技术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
作者:田云;卢向阳;何小解;黄成江;罗泽民;肖红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藏药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中的苷类成分.方法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抱茎獐牙菜的水溶性部分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mangiferin,Ⅰ)、异荭草苷(isoorientin,Ⅱ)、当药黄素(swertisin,Ⅲ)、当药醇苷(swertianolin,Ⅳ)、1-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Ⅴ)、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葡萄糖(Ⅵ)、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Ⅶ)、5-醛基1-异色满酮(Ⅷ)、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Ⅸ)、龙胆苦苷(gentipicroside,X)和獐牙菜苷(sweroside,Ⅺ).结论化合物Ⅵ~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Ⅶ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得到.
作者:王世盛;徐青;肖红斌;刘秀梅;杜昱光;韩秀文;梁鑫淼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乌苏里藜芦碱(Vn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24 h,观察VnA对大鼠神经行为、脑梗死灶大小、相关脑区组织病理学改变、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nA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降低行为评分,并降低相关脑区神经元损伤程度;并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面积,20、40 μg/kg VnA分别使脑梗死面积降低34.3%(P<0.05)和61.6%(P<0.01).VnA可显著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区ICAM-1表达,但对nNOS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Vn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降低损伤区ICAM-1有关.
作者:由广旭;周琴;李卫平;韩国柱;赵伟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片对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揭示其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PLC方法检测实验性AD大鼠脑内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等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复方丹参片能明显降低实验性AD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Glu的含量,升高抑制性氨基酸Gly和GABA的含量.结论复方丹参片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以对抗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这可能是其防治AD的机制之一.
作者:覃仁安;罗佳波;陈矛;黄竹英;王虹;杨东升;陈松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紫金龙Dactylicapnos scandens(D.Don)Hutch.又名串枝莲、碗豆七、川山七、大麻药、藤铃儿草,为罂粟科紫金龙属植物,分布于四川、云南、广西、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1 100~3 000 m的林下、山坡、沟谷内.
作者:严田青;艾铁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对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药动学研究和药理作用以及山茱萸的研究与开发进行综述.山茱萸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和药理、生理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目前重点研究开发的中药之一,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和前景.
作者:张兰桐;袁志芳;杜英峰;王春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对乳康胶囊中的挥发油进行包合,以减少损失.方法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对影响乳康胶囊中的挥发油包合的因素进行优选.结果佳包合条件为:挥发油(mL)与环糊精(g)量比为1:6,40 ℃条件下包合120 min.结论佳优选结果用于验证试验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作者:武孔云;高文远;梁光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染料木素系从豆科植物槐角 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出取的异黄酮单体成分,具有弱雌激素样作用又非雌激素类化合物,称之为植物雌激素.
作者:许建宁;王全凯;李忠生;崔涛;罗玉姝;王四旺;郑玉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建立鸢尾中鸢尾酮的鉴定和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了鸢尾酮的3种异构体,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鸢尾浸膏中鸢尾酮的含量.结果根据质谱裂解规律鉴定了3种鸢尾酮的异构体:α-、β-、γ-鸢尾酮,并且鸢尾浸膏中主要含γ-鸢尾酮.两批鸢尾中鸢尾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87、238μg/g(n=6),质量分数差异较大.结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鸢尾中鸢尾酮,方法高效、准确,分析时间适中.
作者:郭涛;杨克迪;陈钧;杨小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花蕾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为制定辛夷的质量标准寻找标准物质,也为了进一步了解其有效成分.方法硅胶柱色谱分离,波谱分析(UV、IR、MS、1H-NMR、13C-NMR)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木脂素(Ⅰ~Ⅳ)和1个新木脂素(Ⅴ)类化合物:veraguensin(Ⅰ)、松脂素二甲醚(pinoresinol dimethyl ether,Ⅱ)、木兰脂素(magnolin,Ⅲ)、里立脂素B二甲醚(lirioresinol-B dimethyl ether,Ⅳ)和denudatone(Ⅴ).结论化合物Ⅰ和Ⅴ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郭群;方红;苏玮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