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药学会
  • 主办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670
  • 国内刊号:12-1108/R
  • 影响因子:1.63
  • 创刊:197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77
  • 全年订价:15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际药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05 第三届)
  • 中药学
中草药杂志   2004年5期文献
  • 莲心季铵碱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莲子心为睡莲科莲属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Gaertn种子的幼叶及胚根收载于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Ⅰ部.莲子心味苦性寒,具有清心去热、固肾涩精的功效,用于心烦,目赤肿痛,遗精等症的治疗.临床报道其清心火、平肝火、泻胃火、降肺火,可治疗老年人心烦失眠、青年人心火亢盛的高血压.莲子心主要含有莲心碱(liensinine)、异莲心碱(isoliensinine)、甲基莲心碱(neferine)[1]、莲心季铵碱(lotusine)、荷叶碱(nuciferine)和前荷叶碱(pronuciferine)[2,3]等,均为异喹啉类生物碱.

    作者:潘扬;杨光明;蔡宝昌;丁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短简兔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短筒兔耳草为一种传统常用藏药,是玄参科兔耳草属植物Lagotis brevituba Maxim.的干燥全草,藏黄连,主要分布在甘肃西南部、青海东部及西藏等地.

    作者:郑秀萍;石建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尖萼耧斗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尖萼耧斗菜Aquilegia oxysepala的化学成分.方法尖萼耧斗菜全草乙醇浸膏,以石油醚、二氯甲烷、醋酸乙酯、丙酮提取,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结果从尖萼耧斗菜全草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9个化合物分别为:α-棕榈精(α-十六碳酸甘油酯)(α-monopalmitin,hexadec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Ⅰ),5-羟基-2-吲哚酮(5-hydroxy-2-indolinone,Ⅱ),原儿茶酸丁酯(butyl protocatechuate,Ⅲ),原儿茶酸甲酯(methyl protocatechuate,Ⅳ),α,3,4,-三羟基苯丙酸(α,3,4-trihydroxy-benzenepropanoic acid,Ⅴ),琥珀酸(succinic acid,Ⅵ),以及黄酮类化合物木樨草素-3'-葡萄糖苷(luteolin 3'-O-β-D-glucoside,Ⅶ),异金雀花素(isoscoparin,Ⅶ),异荭草素(isoorientin,Ⅸ).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陈四保;陈士林;王立为;肖培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麸炒北苍术化学成分的研究

    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的苍术硕下二种基源植物之一,即菊科植物茅苍术A.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作者:李霞;孟大利;李铣;王金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百蕊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柱色谱和制备性HPLC百蕊草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通过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自百蕊草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种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素-3-O-葡萄糖苷(kaempferol-3-O-glucoside,Ⅰ),柚皮素-4-O-葡萄糖苷(naringenin-4-O-glucoside,Ⅱ),芹菜素-7-O-葡萄糖苷(apigenin-7-O-glucoside,Ⅲ),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1uteolin-7-O-glucoside,Ⅳ),芸香苷(rutinoside,Ⅴ).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Ⅰ的抗氧化作用强,3个浓度中以1×10-mol/L作用明显.结论化合物Ⅰ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鲁云霞;汪俊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化橘红中酚性成分的研究

    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 grandis‘tomentosa'和柚C.grandis(L.)Osbeck未成熟果实的干燥外层果皮,前者称毛橘红,后者称光橘红.化橘红有散寒、燥湿、消痰、利气等功效,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等[1].化橘红富含黄酮类等酚性成分,主要为柚皮苷、野漆树苷等[2],多为活性成分,对化橘红的质量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对化橘红中酚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研究,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共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柚皮苷元(naringenin,Ⅰ)、芹菜素(apigenin,Ⅱ)、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Ⅲ)、柚皮苷(naringin,Ⅳ)和野漆树苷(rhoifolin,Ⅴ),其中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

    作者:袁旭江;林励;陈志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射干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目的研究中药射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色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射干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isorhamnetm,Ⅹ)、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Ⅺ)、白射干素(dichotomitin,Ⅻ),从乙醇提取液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鸢尾苷(iridin,ⅩⅢ)、野鸢尾苷(tectoridin,Ⅹ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XV)、维太菊苷(Vittadinoside or stigmasterol-3-O-glucoside,ⅩⅥ).结论其中化合物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秦民坚;吉文亮;王峥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粗吻海龙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粗吻海龙Trachyrhamphus serr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低压柱色谱研究粗吻海龙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粗吻海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分别是:胆甾醇(Ⅰ),十六酸(Ⅱ),十四酸(Ⅲ),六氢-吡咯并吡嗪-1,4-二酮(Ⅳ),肌酸酐(Ⅴ),1-甲基-2-氨基-二氢咪唑-4-酮钠盐(肌酸酐钠)(Ⅵ),尿嘧啶(Ⅶ),胸腺嘧啶(Ⅷ).结论化合物Ⅵ是首次报道的天然产物.

    作者:黄建设;李庆欣;吴军;张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虎杖苷对ADMA作用的正常兔主动脉血管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虎杖苷(PD)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正常兔主动脉血管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PD与ADM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通过绘制主动脉条在ADMA与PD分别作用和共同作用时对苯肾上腺素(PE)的收缩量-效曲线,计算并比较Emax和Kd值.结果正常主动脉条对ADMA无反应,PD或ADMA预处理后亦不影响其对PE的收缩反应.但PD使受ADMA预处理的主动脉条对PE的收缩反应呈剂量依赖性减弱,并引起Kd值增大、Emax减小.结论 ADMA或PD单独作用并不影响正常主动脉条的收缩功能及PE对α-受体的亲和力和Emax;但在ADMA存在时,PD能非竞争性拮抗主动脉条对PE的收缩反应.

    作者:秦俭;陈运贞;周岐新;史若飞;蒋青松;娄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当归多糖促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性树突状细胞的诱导生成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S)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方法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予粒-巨噬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培养或GM CSF/IL-4联合各浓度APS(50,100,200 mg/L)培养,普通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成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DCs的免疫表型(CD80,CD86,CD83),自体或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GM-GSF/IL-4或GM-CSF/IL-4/APS诱导培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均表现出典型的树突状形态而且表达高水平的免疫表型.GM-CSF/IL-4/APS培养的DCs的细胞成活率和增殖能力显著提高,CD83,CD80,CD86表达显著升高,APS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CML-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结论 GM-CSF/IL-4/APS培养的DCs的CD83、CD80、CD86表达率明显高于GM-CSF/IL-4组.GM-CSF/IL-4/APS诱生的CML-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强于GM-CSF/IL-4组.APS能促进IL-4和GM-CSF对CM1-DCs的诱生与成熟.

    作者:陈国安;肖希斌;袁利亚;戎吉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抗EB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细胞毒作用

    目的观察抗EB(Epstein-Barr)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及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用间接荧光法测定抗EB病毒口服液对Raji细胞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表达及B95-8细胞病毒壳抗原(virus capsid antigen,VCA)表达的影响;用MTT法测定其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抗EB病毒口服液在无毒的浓度下,对Raji细胞EB病毒EA抗原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0.667mg/mL;对B95-8细胞EB病毒VCA抗原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0.89mg/mL;对正丁酸钠激发的B95-8细胞EB病毒VCA抗原表达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1.4 mg/mL.抗EB病毒口服液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的IC50为7.57mg/mL.结论抗EB病毒口服液能抑制EB病毒抗原的表达,在较高的浓度下对鼻咽癌细胞CNE2具细胞毒作用.

    作者:刘宗潮;简少文;李华忠;欧景才;谢冰芬;李端;冯公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苦参醇提取液镇静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苦参为豆科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性味苦寒,归心、肝、脾、肾、大肠、小肠诸经.具有清热燥湿除烦之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研究表明苦参碱有类似安定等作用[1].本实验采用抖笼换能器法、翻正反射法、海马脑片技术等观察苦参的镇静催眠作用,为扩大苦参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王绪平;陈庆梅;郑筱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叶下珠有效部位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叶下珠含corilagin(1-酰-3,6-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葡萄糖)有效部位的水溶性部分(简称PUW)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Kowalski、黄正良及顾月芳等方法观察PUW iv对家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uglobulin lysis time,ELT)、全血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KPTT)及大鼠尾尖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PUW iv明显缩短ELT,在体内外均延长KPTT,对PT无明显影响;PUW对家兔全血凝血时间亦无影响,PUW虽延长大鼠尾尖出血时间,但与尿激酶或阿司匹林比较,PUW组的出血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PUW缩短ELT和延长KPTT是其具有明显的纤溶作用的原因之一;作为一种有苗头的抗栓药,PUW有引起出血的倾向,但不会造成严重的出血不良反应.

    作者:沈志强;陈蓬;段理;董泽军;刘吉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御风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预防性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御风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御风胶囊高、低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脑缺血2h再灌注1h及24h神经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C-fos表达及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结果御风胶囊能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p53的表达并诱导bcl-2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MDA的产生,提高SOD活性(P<0.05);并对CAT活性呈现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御风胶囊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赵瑛;张季;金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自拟生精汤治疗男性不育症疗效观察

    近年来,男性不育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环境污染、通讯工具的电磁波辐射有关.笔者针对这一病症,采用纯中药治疗,结合现代药理选药,自拟生精汤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耀辉;徐亚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复方鳖甲片预防肺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过度形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鳖甲片预防盐酸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气管滴注盐酸博莱霉素造模,第2天ig复方鳖甲片1.4,0.7,0.35g/kg,每周连续给药6d,给药4周,观察第28天时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和血清中Ⅲ型胶原(Ⅲ-C)、Ⅳ型胶原(Ⅳ-C)及层黏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同时取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结果复方鳖甲片可降低肺纤维化大鼠血清Ⅲ-C、Ⅳ-C,LN及HA的含量,降低肺组织纤维性增生.结论复方鳖甲片可能是通过降低肺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含量而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张东伟;王继峰;牛建昭;李健;杨美娟;金焕;高宝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黄及瓜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便秘临床观察

    高血压、冠心病合并便秘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同时,选用大黄及瓜蒌等通便润肠治疗,经观察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瑞峰;曹秀梅;李沈明;任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望春花蕾中望春花黄酮醇苷Ⅰ的含量

    中药辛夷主治各种急、慢性,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辛夷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M.denudata Desr.和武当玉兰M.sprengeriPamp.的干燥花蕾.其中望春花蕾为辛夷的主流品种.其含有望春花黄酮醇苷Ⅰ等化学成分[1],但其含量测定方法至今未见报道.本实验建立了HPLC法测定辛夷主流品种望春花蕾中望春花黄酮醇苷Ⅰ含量的方法,并用该法测定了11批望春花蕾样品中望春花黄酮醇苷Ⅰ的含量,为评价和控制辛夷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于宗渊;孙中矾;苏本正;刘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青蒿丛生芽诱导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对影响青蒿丛生芽诱导因素进行基础性研究.方法把常规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调控青蒿中次生代谢产物青蒿素的生物合成代谢.结果青蒿的基因型,激素和基本培养基对丛生芽的发生有显著影响,而光强在1000~6000lx和温度在20℃~30℃对丛生芽的发生影响不大;在5种基因型的青蒿中,025丛生芽的诱导率高;诱导丛生芽的激素组合是6-BA 2.0mg/L和NAA 0.15mg/L;另外,离子在青蒿丛生芽的诱导和青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组织培养条件下,青蒿丛生芽的诱导及青蒿素的生物合成可以通过理化因子有效地进行调控.

    作者:耿飒;姬生栋;袁金云;卢龙斗;叶和春;李国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RP-HPLC法测定白柳皮提取物中水杨苷的含量

    白柳皮提取物是杨柳科植物白柳Salix alba L.的树皮经提取后喷雾干燥而成,主要含有水杨苷等成分[1].水杨苷具有解热、镇痛等功效,用于退热和治疗关节炎等疾病.水杨苷的测定方法有薄层色谱法、电泳法、电化学法、紫外光谱法,但这些方法操作繁琐.高效液相色谱法亦有报道,采用缓冲盐为流动相[2].本实验对白柳皮提取物中水杨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白柳皮提取物中水杨苷含量的RP-HPLC测定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在流动相中添加缓冲盐就能达到很好的分离.

    作者:惠玉虎;王让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黄芩苷渗透不同动物皮肤的透皮吸收研究

    目的比较黄芩苷渗透小鼠、裸鼠、家兔、大鼠、人体皮肤的透皮吸收行为.方法黄芩苷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透皮吸收研究以改进型Franz扩散池为工具,比较黄芩苷渗透小鼠、裸鼠、家兔、大鼠、人体皮肤的透皮速率常数.结果黄芩苷透过小鼠、裸鼠、家兔、大鼠、人体皮肤的透皮速率常数分别为(67.31±23.66)、(78.35±3.29)、(117.35士29.48)、(86.25±7.55)、(84.43±11.27)μg/(cm2·h).结论裸鼠皮肤作为黄芩苷透皮吸收研究用皮肤较为理想.

    作者:刘强;吕志平;朱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肤阴净洗液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肤阴净洗液为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研制的妇科制剂,由蛇床子、黄柏、苦参、石菖蒲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杀虫的功能.主治各种类型的阴道炎症,外阴瘙痒,赤白带下,皮肤、肛门瘙痒及湿疹.方中君药蛇床子中香豆素类成分具有抑菌和杀灭阴道滴虫的作用,故实验中选定其有效成分蛇床子素作为指标.在文献方法[1]基础上,结合本品药味的性质,确定了提取条件和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良好,结果准确.

    作者:朱山寅;徐木根;姜宁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灯盏花素骨架缓释微丸释药机制的研究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有效部位,主要为灯盏花乙素和灯盏花甲素的混合物,其中灯盏花乙素含量占95%以上.灯盏花素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只有灯盏花素的片剂和注射液,存在诸多不便:片剂服用次数多,生物利用度低;注射剂使用又受到一定限制,不适于长期给药.本实验对挤出滚圆法制备的骨架缓释微丸的药物释放动力学过程进行常用模型拟合,并观察溶出前后微丸微观结构的改变,以探讨其释药机制.

    作者:张彦青;解军波;陈大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球状活性炭对几类中药有效成分的吸附性能研究

    目的研究球状活性炭对几类中药成分的静态吸附性能,探讨其应用于中药精制的可行性.方法对适宜的高分子树脂进行炭化、活化处理,制备球状活性炭.测定静态吸附条件下球状活性炭对目标成分的吸附等温线,并运用Langmuir单层分子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机拟合,求出实验条件下吸附剂的表观吸附容量和平衡状态下的理论吸附容量.同时考察75%乙醇溶液的洗脱效果.结果球状活性炭对盐酸小檗碱和薯蓣皂苷的表观吸附容量以干基计分别为35.46,47.12mg/g,相应的理论平衡吸附容量为96.16,102.04mg/g,对芦丁的表观吸附量也达到40.88mg/g.3种成分的静态洗脱率分别为83.71%,91.45%和87.69%.结论球状活性炭对生物碱、黄酮和皂苷类物质有良好的吸附与洗脱性能,适于在中药精制纯化中推广应用.

    作者:韩泳平;王曙宾;向永臣;李张宇;谢秀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RP-HPLC法测定五味子及维肝福泰片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

    五味子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属于木脂素类衍生物,其中生物活性研究较多的是对肝脏有作用的成分,如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维肝福泰片系由五味子、人参、树香多糖、乌鸡浸膏经加工而成的复方片剂,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具有滋补肝肾,益气养阴等作用,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迁延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各种化学毒物引起的肝损伤.本实验采用RP-HPLC法同时对五味子药材和制剂维肝福泰片中这两种成分进行了测定,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为药材和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杜英峰;袁志芳;张兰桐;王海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苦玄参总皂苷的研究

    目的研究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苦玄参总皂苷的工艺条件,建立苦玄参总皂苷的分析方法.方法以TLC为检测手段,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苦玄参总皂苷的吸附和洗脱条件,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苦玄参皂苷的含量.结果 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以将苦玄参总皂苷含量由浸膏中的8.7%提高至27.3%,增加20%乙醇洗脱操作可进一步提高至52.1%;苦玄参总皂苷的大吸收波长为261nm,与苦玄参苷Ⅰ A一致.苦玄参苷Ⅰ A在4.56~91.2μ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3%.结论 D101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富集并纯化苦玄参总皂苷;分光光度法测定苦玄参总皂苷含量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

    作者:王力生;邹节明;郭亚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注射剂中茶多酚的含量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酚羟基而具有很强的清除体内自由基的功能.将茶多酚研制成静脉注射剂,在抢救心脑危重病症方面有重要意义.茶多酚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如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1].采用Al3+作为络合离子的分光光度法针对注射剂进行分析,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基于注射剂中的茶多酚和A1(NO3)3发生亚硝酰化络合,络合产物在碱性条件下显橙红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和茶多酚浓度呈线性关系,从而可以进行定量测定.

    作者:杨美燕;李楠;邢国秀;郭永学;宫为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复方五味子软胶囊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复方五味子软胶囊是由五味子、远志、柏子仁等经超临界流体萃取制成的制剂.主要药味五味子具有上敛肺气、下滋肾阴兼有补肾宁心之功效,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与远志、柏子仁等味药配伍,具有解表除烦,养心安神、镇静助眠的作用,用于精神不安、失眠健忘、虚烦不眠、夜寝多梦等症.

    作者:陈光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黄酮类化合物药动学研究进展

    对近5年国内外关于黄酮类化合物药动学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介绍了其在体内的测定方法、药动学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情况.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比较复杂,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其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动力学研究相对还很薄弱.因此,有必要对复方中的黄酮类成分的药动学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作者:张国辉;马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多媒体人参生产智能专家系统在人参栽培中的应用

    介绍了多媒体人参生产智能系统在人参栽培中的应用.通过对人参栽培中的水、肥、土、病、虫、草害进行图像及文本的采集、数字转化、专家推理,达到计算机对作物形态特征自动提取和智能诊断的目的,对提高人参栽培水平起到专家的指导作用.

    作者:姚玉霞;陈桂芬;司秀丽;刘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药理研究近况

    肺间质纤维化是多种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终转归,是呼吸系统的难治病,其终末期多导致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不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不少学者尝试用中药治疗,并通过动物模型进行药理实验研究.本文就中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药理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魏葆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天然碳苷类化合物的化学和分布

    随着天然产物化学的迅速发展,植物体内越来越多的二次代谢产物得到了单体分离和结构鉴定,其中大部分都具有糖苷的性质.过去几十年中对苷类化合物的研究主要是围绕O-,S-和N-苷进行的,而碳苷类化合物由于其分析上的复杂性,一直较少有人研究.

    作者:吕修梅;王军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山龙眼属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

    山龙眼属(Helicia Lour.)系山龙眼科植物,全世界约有90种,分布于亚洲、大洋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产18种,2个变种,分布于西南至东南各省区.本属分2组,我国种类均属山龙眼组[1],其中深绿山龙眼H.nilagirica Bedd.(俗名豆腐渣果)、网脉山龙眼H.reticulata W.T.Wang和小果山龙眼H.cochinchinensis Lour.具有收敛解毒、活血祛瘀之功效,用于治疗肠炎、食物中毒、风湿肿痛等症在民间传用[2,3].目前对该属植物研究报道的有深绿山龙眼、焰序山龙眼H.pyrrhobotrya Kurz和山地山龙眼H.clivicola W.W.Smith,其中所含成分豆腐果苷(helicid,对甲醛基苯-O-β-D-阿洛吡喃糖苷)的化学结构类似于天麻苷(gastrodin,对羟甲基苯-O-βD-吡喃葡萄糖苷).临床、药理研究表明,豆腐果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天麻苷相似,但其镇静、止痛作用较天麻苷强,对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头痛、头昏、睡眠障碍的治疗作用显效快[4].由其制成的产品神衰果素片现已面市.本文对文献报道的山龙眼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今后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桂艳;王钢力;马双成;林瑞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地黄的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地黄为传统的大宗中药材,国内外对地黄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对近年来地黄的形态结构及主要药用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地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太霞;李景原;胡正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草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配位化学基础

    泌尿系结石病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国传统药物对尿石症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其治疗机制至今尚不很清楚.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草药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面的作用,从治疗尿石症的主要中草药金钱草、茯苓、海金沙、石韦、虎杖、怀牛膝、泽泻、黄芪、滑石、肾茶等的主要化学组份及其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化学基础入手,重点讨论了中草药各主要成分与尿液中钙离子的配位化学及其在含钙尿石防治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欧阳健明;周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生物技术

    中药在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天然药物筛选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研究中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可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和微卫星DNA等生物技术进行中药材的甄别和品种选育,利用遗传转化、组织和细胞培养进行药材资源的保护和有效成分或部位的大规模发酵生产.蛋白质组、生物芯片等高通量技术可应用于中药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从蛋白质图谱和基因表达的变化中寻找中药作用的靶点和途径.把机制研究成果应用于新药研发和中药的二次开发,将极大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赵广荣;向志军;元英进;郭治昕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