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 国际刊号:1009-7090
  • 国内刊号:12-1329/R
  • 影响因子:0.46
  • 创刊:199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147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Pж(AJ) 文摘杂志(俄),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   2001年3期文献
  • 猪软骨Ⅱ型胶原的制备及理化性能分析

    目的建立一套完善的提取、纯化、检测Ⅱ型胶原的生产系统,供临床和科研应用.方法选取新鲜的猪透明软骨,经盐酸胍、胃蛋白酶等多步抽提,以及DEAE纤维素的柱层析,制备出高纯度的Ⅱ型胶原.结果通过SDS-PAGE电泳、氨基酸成分分析及羟脯氨酸的测定、紫外大吸收光谱、电镜检测证实本法所制备的Ⅱ型胶原比Sigma(9007-34-5)公司的产品纯度高.结论用此方法制备的Ⅱ型胶原,材料来源广泛,程序简便,产品纯度高,易于大批量生产.

    作者:彭燕豪;叶春婷;邹海燕;李斯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基于LabVIEW的心电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

    目的设计一套基于LabVIEW的心电信号采集系统.方法在插入式信号采集板DAQ的硬件支持下,利用LabVIEW编程软件,设计了一套双通道心电信号采集系统,本系统用传统的心电图机采集心电信号,经过调解后,输入计算机采集并显示,同时,为了能够对心电信号作进一步的研究,利用小波变换对心电信号进行了处理.结果成功采集到心电信号,并计算了心率的大小.

    作者:于杰;李川勇;贾林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髌骨骨折四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测试研究

    目的比较钢丝环扎、Magnuson钢丝、AO张力带钢丝和Weber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20具新鲜膝关节标本,随机分为4组,制成横断骨折模型,分别用4种方法固定,用膝关节生物力学试验机KJ-20型测定4种内固定的髌骨生物力学性能,骨折断端分离1.0mm为固定失败.结果 4种内固定方法均能满足1kN股四头肌收缩力,其中以AO张力带和Weber改良张力带承载为大,Magnuson钢丝次之,钢丝环扎略差,4种内固定方法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固定,以达到坚强固定,早期活动,并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髌骨切除.

    作者:叶林根;俞光荣;王以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孔操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500例报告)

    目的探讨三孔操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腹腔镜操作技术.方法对1 500例三孔操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46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成功,34例中转开腹,均治愈出院.结论三孔操作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完全可行的,降低了对患者的创伤,使微创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

    作者:蔡逊;张兆林;汪训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Ⅱ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听力改变.方法应用多功能生理仪对3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组与39例对照组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观察Ⅰ-Ⅲ峰间潜伏期和Ⅰ-Ⅴ峰间潜伏期两耳差值改变.结果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异常是Ⅰ-Ⅲ峰间潜伏期延长和Ⅰ-Ⅴ峰间潜伏期两耳差值增大.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作为观察Ⅱ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改变的客观指标.

    作者:张明义;杜卫京;孙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道狭窄

    食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食道恶性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几年临床运用日趋广泛,我院从1997年开展食道支架置入术以来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现选取30例病人报道如下.

    作者:严景恩;李志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羊膜移植术在严重眼表组织烧伤中的应用

    在我国,眼表疾病以化学烧伤、灼伤占的比例大,而且致盲率高.在急症处理之后,对于并发症的治疗是现代眼科领域内棘手问题之一.近年来眼表重建术的研究,使以往难以治愈的眼表疾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羊膜移植术(AMT)应用的试验研究和临床报告显示了该技术的优越性.我院自1999年初应用AMT技术对10例严重角膜化学烧伤及灼伤患者,根据不同病情施行新鲜羊膜和保存羊膜材料移植治疗.随访4~10个月,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贾桂芹;张金华;冯金玲;郭黎娅;刘长松;齐顺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引起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临床上报道甚少,我院于1997年~1998年共实施170例LC,其中有2例术后并发DVT.

    作者:陈平康;徐志成;过建工;孙春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大口切开治疗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

    目的对80例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进行了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方法 40例行中小切开,EST术后行2年内的临床追踪观察.结果大口切开组2年后乳头形态呈裂孔状,中小切口组乳头形态为裂隙状;大口切开组症状复发者为5%,中小切开组为22.5%(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相同.结论内镜乳头括约肌大口切开治疗胆总管末端炎性疗效可靠.

    作者:李玉民;李汛;李世雄;周文策;芦国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术中胆道镜对诊断和处理器械所致胆管损伤的价值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器械意外损伤胆管后的早期发现.方法总结1 250余例术中应用胆道镜发现的14例胆管损伤,并列举转院2例术中未被发现的胆道损伤终死亡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4例中,胆总管下端后壁穿孔1例;右后支肝管穿透性损伤1例;胆肠吻合术时造成左肝管横断及误扎1例;取石器械穿破胆管壁至肝组织中形成假道11例,由于处理及时无并发症.结论术中应用胆道镜,有利于手术者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遇到复杂疑难问题或有意外损伤时,能及时作出诊断,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张炳印;王雅荣;田伏洲;胡兵;桂成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电视腹腔镜复合性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拓宽电视腹腔镜手术在腹部外科及相邻学科的应用范围,便于多病联治并节约医疗费用.方法对我科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同时施行阑尾切除术19例,附件切除术5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4例,肠粘连松解术3例,阑尾切除加疝修补术2例,共计施行复合性腹腔镜手术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就其手术指征及操作程序进行探讨.结果 32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仅1例开腹手术协同.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复合性手术的指征,该术式能够安全有效处理两种以上的腹部病变,不增加术后疼痛,不延长住院期及康复时间.

    作者:安东均;苏旅明;杨兴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切口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初探(附19例报告)

    目的为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术式的利弊.方法随机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MC)8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11例.以术中所需时间(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术后起床活动天数(d)、术后住院天数(d)、术后出现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指标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日两组无明显差别.术后肛门排气LC(12~48h)先于MC(25~60h).术后起床活动MC当天7/8例先于LC第1天7/11例.平均住院费用MC(3 900元)低于腹腔镜组(5 200元).结论 MC无需昂贵器械,对Calot三角区的操作比腹腔镜操作更具安全;手术误伤胆道等脏器,MC比LC更易于避免或及时发现处理;对机体的微创程度可与腹腔镜媲美,且费用低廉.故MC在基层医院更具扩大应用价值.

    作者:金洪海;许海明;王科峰;李旦耀;王友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垂体微腺瘤的MR诊断

    目的总结垂体微腺瘤不同的生长方式,提出垂体微腺瘤的MR诊断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了93例垂体微腺瘤MR平扫、动态增强和动态后T1WI的资料,对垂体微腺瘤的生长方式和特征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依据其生长方式将垂体微腺瘤分为3型:偏心型55例(59%),中心型25例(27%),鞍底型13例(14%).诊断依据:(1)垂体内部局限性低信号;(2)垂体两侧不对称大于1.4mm;(3)垂体中间向上膨隆大于2.3mm;(4)垂体高径大于8mm.结论利用垂体微腺瘤的分型,掌握其生长特点,全面考虑临床表现和垂体内分泌的生化检查.在检查方法上,要动态增强扫描和常规增强扫描相结合.

    作者:侯仲军;吴锡标;黄世章;何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胰岛同种异体移植后仅需2周免疫抑制治疗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T和超声显像可能延误诊断和治疗急性阑尾炎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中套管针损伤问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透析用聚四氟乙烯血管通路移植物致静脉内膜增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Ⅱ型糖尿病的新疗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第二届全国电子束CT(EBCT)研讨会纪要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用经皮螺丝固定术或石膏固定术治疗不可替代的舟骨骨折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超声手术刀切取用于CABG的胸内动脉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酸返流很少出现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支架技术治疗颅内基底动脉狭窄的早期结果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脑功能MR成像的信号机理

    目的回顾了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中功能信号产生的机理.方法对大脑皮层功能活跃可引起的功能区代谢变化和血液动力学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对MR信号的影响进行了总结.结果脑功能磁共振信号的产生主要与功能区血氧含量的改变、动脉血供增加引起的流入效应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功能区信号增高.结论通过功能活动可以使皮层功能区的MR信号出现改变,通过选择适当的脉冲序列和扫描方法可以检出功能信号改变.

    作者:朱明旺;戴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远程医疗系统中静止医学图像的实时传输

    目的实现基于Internet的远程医疗系统中静止医学图像的实时传输与实时显示.方法用Winsock (Windows下实现TCP/IP协议的底层API)接口实现远程医疗中双方主机的连接和主机间的数据传输,使用CDIB类显示图像,并采用多线程的方法来实现在图像传输的过程中显示正传输的图像,程序采用Visual C++语言编写.结果采用本方法实现了在传输过程中图像实时显示,达到了设计目的和要求.结论本方法可以应用于远程医疗中的远程门诊和远程会诊系统并且易于扩展以支持各种图像压缩格式.

    作者:邢占峰;杜卫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在体内的血管化

    探讨了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在体内血管化的机理、意义及过程,以更好地促进骨缺损移植修复的效果.通过对近期有关文献所作相关研究的综述,总结出各类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体内血管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骨移植体及骨移植替代物体内血管化过程是移植手段能够奏效的重要保障.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骨移植替代物,进一步提高其在体内的血管化进程,是更好发挥其生命活力的关键.

    作者:樊征夫;杨志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诊断与监护仪器评估中的若干问题

    1 医学仪器评估的必要性随着医学的需要以及工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激光技术、红外、超声、微波、X射线、核辐射等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一些新型的医疗仪器产品以潮水般的速度投入市场,但随之也带来了许多弊端.一方面,有些医疗仪器是由它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诞生的,缺乏严密、长期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评估,加上使用者缺乏必要的知识,就容易导致由于使用不当或其它原因而造成的医疗事故,使得医疗仪器走向它的反面.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医疗仪器评估体系,包括从它的规划设计、临床实验、工程检测、正规化生产、正确使用到科学管理还没有规范化,缺乏统一的标准.再次,医院里的医生或工程师对于医疗仪器的选用还具有主观片面性,对所选购的医疗仪器缺乏必要的评估、比较和长远的考虑,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许多医疗仪器不能正确地被利用.

    作者:吴蔚;刘红;王保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的性能评价

    目的对法国STAGO公司的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评价.方法按照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有关文件的要求,对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的主要性能进行了评价,内容包括重复性、稳定性、线性、可比性和抗生物性干扰物质功能.结果重复测定正常和异常血浆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批内精密度在0.2%~1.09%和0.55%~0.95%范围内,日间精密度在0.36%~1.11%和0.97%~1.34%范围内;线性实验结果PT 和Fib的G值分别为1.31和3.1(

    作者:许宏敏;刘树叶;庞庆华;唐雪峰;张健东;陈秀琴;陈欣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