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315
  • 国内刊号:12-1361/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55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2006年6期文献
  • 妊娠早期和中期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孕早期和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对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和妊娠不良结局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3 255例孕10~13+6周和3 518例孕14~20+6周妇女进行血清标记物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或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进行检测,筛查结果应用Multicalc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唐氏综合征风险切割值为1:250,当其≥1:250时为唐氏高危孕妇,于孕20周以后抽胎儿的脐血进行胎儿核型分析,追踪胎儿和孕妇的情况.结果产前筛查6 773例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阳性孕妇352例,假阳性率为5.2%(349/6 773).有218例接受了脐血穿刺产前诊断,占总筛查高危孕妇的52.5%(218/415).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34例,异常检出率为15.6%(34/218),其中3例唐氏综合征,1例18-三体, 1例XXX体在孕中期筛查中发现,1例唐氏综合征儿在孕早期筛查中漏诊.唐氏筛查高风险度组和低风险度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分别为31.1%和11.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标记物AFP+free-β-HCG筛查三体综合征较PAPP-A+free-β-HCG好,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是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再结合产前诊断对防止先天缺陷有实用价值.

    作者:梁雄;朱锋;朱兰芳;郭小宝;肖鸽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慢性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慢性肾炎患者在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治疗组加用百令胶囊,5片/次,口服,3次/d,治疗3月;观察临床症状,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乏力、食欲不振、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百令胶囊能减轻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升高血浆蛋白,降低血总胆固醇,有利肾功能恢复,并能保护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是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魏冬梅;高山林;张红梅;高海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在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程中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9例ARF新生儿(肾衰组)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血清HGF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36例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肾衰组少尿期和多尿期血清HG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762.6±200.4)ng/L、(503.1±167.6)ng/L比(417.5±166.3)ng/L;分别为P《0.01和P《0.05],恢复期血清HGF降至正常.肾衰组少尿期血清HGF与同期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呈显著正相关(r = 0.359,P《0.05;r = 0.606,P《0.01).结论在新生儿ARF病程中血清HGF呈现相应变化,该变化与肾脏的损害及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袁安波;石晓峰;上官明;刘东;廖琼;古爱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室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及治疗策略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从而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78例患者的呼吸道、泌尿道及消化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78例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并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感染率为75.6%,其中耐药菌主要为鲍曼复合醋酸不动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结论 ICU 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耐药革兰阴性菌为主,应用时需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同时要加强环境监控,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

    作者:张爱红;孙素芹;刘阳;刘慧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奥扎格雷钠持续微量泵入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持续微量泵入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脑梗死患者确诊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及对照组B.3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加用奥扎格雷钠80 mg于生理盐水50 ml中持续微量泵入,疗程10 d;对照组A采用奥扎格雷钠8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10 d一疗程;对照组B采用血塞通400 mg静脉滴注,1次/d,10 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10 d后3组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A和B(均P《0.05).结论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奥扎格雷钠持续微量泵入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菊芬;陈晶;王大力;张江;彭延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大小钛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磨屑钛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粘附能力影响的可能细胞分子机制.方法选用经体外传代纯化培养后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与不同直径大小的钛颗粒悬液共孵育,再采用精准的流室系统对钛颗粒负荷的rBMSCs施加一定的流体剪切应力(FSS)后立刻固定细胞,经免疫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rBMSCs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情况.同时设置相应的未经钛颗粒孵育的rBMSCs细胞为对照组细胞.结果剪切应力可明显上调rBMSCs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不同直径大小的钛颗粒可不同程度地抑制rBMSCs的粘附能力,颗粒越小,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磨屑颗粒所引起的BMSCs细胞流变学异常是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发生的可能机制.

    作者:吴江;陈槐卿;李良;K-L Paul SUNG;尹光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异常增高应警惕白血病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3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8.0%的血标本,45例单核细胞比例《8.0%的血标本,同时进行血涂片染色镜检,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为0~8.0%的血标本与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为8.1%~15.0%的血标本与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随着单核细胞比例的增加,白血病细胞的检出率也增加.结论当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8.0%以上时,需行血涂片染色镜检,以早期发现白血病.

    作者:常玉荣;汤跃;苗丽娟;石峻;郝东生;殷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卡维地洛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情况,观察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浓度.药物干预8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减退,血清一氧化氮浓度降低.卡维地洛可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升高血清一氧化氮浓度(P《0.01),并且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血清一氧化氮浓度正相关(r=0.747,P《0.01).结论卡维地洛通过增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该作用可能是其防治冠心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孙国举;谢秀梅;刘琪;黄改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哮喘完全控制时气道炎症状态

    目的探讨哮喘完全控制时气道炎症状态.方法哮喘患者36例,均按获得佳哮喘控制研究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测定肺功能和诱导痰细胞学分类.结果治疗后完全控制组肺功能改善更加明显,与非完全控制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哮喘达到完全控制时,肺功能改善明显,但气道炎症并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与非完全控制者类似,仍然需要继续治疗.

    作者:马洪明;林敏娟;刘晓妍;陈芳;汤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的检测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LDL-Ab)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别测定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oxLDL-Ab和血浆VWF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同时评估oxLDL-Ab与VWF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AMI组和UAP组oxLDL-Ab和VWF的含量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oxLDL-Ab与血浆中VWF含量呈正相关(r=0.76,P《0.01).ACS组中三支血管病变组oxLDL-Ab与VWF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oxLDL-Ab和VWF的含量变化不仅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以评价冠心病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戎秀格;邢桂芝;张雅清;信朝霞;郭彦言;梁雅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浆脑钠素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心功能和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30例瓣膜置换患者术前、术中应用Swan-Ganze导管和REF-1TM右心功能监测仪测量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肺血管阻力(PVR),术中、术后测定血浆脑钠素浓度.结果体外循环后6h脑钠素升高,12h达高峰,术后20 d恢复至术前水平.脑钠素与RVEF呈负相关,并且术前脑钠素与术后12h脑钠素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RVEF下降,提示右心室收缩功能下降;术后脑钠素明显迅速升高,可以反映右心室功能状况.

    作者:马千里;赵琦;王宪德;唐闽;于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干预对8-异前列腺素F2α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干预对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对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60例ACS患者分为2组,A组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B组为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8-iso-PGF2α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治疗前血浆8-iso-PGF2αB组明显高于A组(P《0.01),且随病情加重8-iso-PGF2α升高越明显(P《0.01);治疗1周后,A组8-iso-PGF2α较治疗前下降42.23%,而B组仅下降4.44%.血脂水平A组较治疗前有轻度下降,TC下降3.54%,TG下降4.83%,LDL-C 下降3.74%,HDL-C升高1.80%;而B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A组治疗前后血浆8-iso-PGF2α下降与血脂各指标下降的幅度不平行.结论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发挥了抗氧化应激作用,且独立于其调脂作用之外.建议只要无禁忌证,在ACS早期尽可能早地应用他汀类药物.

    作者:麻京豫;朱明军;赵洛沙;魏经汉;魏太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评估

    目的评估以肝硬化为背景的慢性肝病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为病例组,肝硬化未合并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可能与肝硬化合并肝癌有关的因素为年龄、性别、乙型肝炎(均为P《0.01)、饮酒、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BsAg、抗-HBe、抗-HBc(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硬化合并肝癌与年龄、性别、乙型肝炎有关(均为P《0.01),OR分别为1.099(1.059~1.141)、10.478(4.380~25.062)、5.313(2.350~12.011);乙型肝炎和饮酒之间有交互作用[P《0.01,OR为9.358(3.473~25.215)].结论①年龄、男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患者合并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②饮酒及肝功能状态也与肝硬化并发肝癌有关;③乙型肝炎标志物HBsAg、抗-HBe、抗-HBc 同时阳性的患者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有饮酒史者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席利力;谢会忠;张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核分裂指数及心肌肌动蛋白表达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增殖分化、心肌肌动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情况,探讨其在梗死后心肌重塑中的地位与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评估梗死面积;荧光免疫法检测核分裂指数及心肌肌动蛋白表达量.结果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核分裂指数增加了1.24、2.00、2.23、2.20和1.89 倍(均为P《0.01);保留有丝分裂能力心肌细胞主要存在于维持着较充足的血氧供应的缺血边缘及缺血远端心肌;非梗死区域肌动蛋白表达水平在心肌梗死后7、14和30 d分别增加了1.12、1.25和1.23倍(均为P《0.05).结论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肌细胞丧失激活了心肌细胞的分裂增殖,同时心肌肌动蛋白表达增加,二者共同参与了非梗死区域心肌肥厚与心室重塑的发生发展,维持病理状态下的心脏功能.

    作者:王颖;涂欣;燕树勋;涂晋文;田金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尘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附42例报告)

    目的分析尘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漏诊原因,提出两病共存的诊断要点.方法总结42例尘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史、临床表现、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患者全部符合尘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其中15例首次住院诊断为单纯肺源性心脏病,后经多次住院诊断为尘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漏诊率为35.71%.21例心电图有ST-T心肌缺血改变,其中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11例出现酷似心肌梗死图形,其中心肌梗死6例,2例死亡.结论尘肺肺源性心脏病与冠心病两病共存时极易混淆,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冠状动脉造影可确定诊断.

    作者:郑霞萍;王贵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以父母为供体的半相合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的新方法.方法 4例复发的儿童白血病患者,以父母为供者,以氟达拉宾、白消安、环磷酰胺组成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联合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4例均获得造血重建,未出现严重的移植相关毒性.2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发生严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后均恢复.结论以父母为供者进行半相合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是可行的.

    作者:李永忠;鹿全意;郭勇;张鹏;牛小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额颞部低位大骨瓣减压颞极切开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目的观察额颞部低位大骨瓣减压颞极切开术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7例额颞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患者(改良组)行额颞部低位大骨瓣减压颞极切开术,并与行传统术式的25例进行对照.结果传统组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死亡7例(28.0%),植物状态2例(8.0%),重残6例(24.0%),轻残6例(24.0%),良好4例(16.0%);改良组则分别为5例(18.5%)、2例(7.4%)、6例(22.2%)、7例(29.6%)、7例(29.6%).结论额颞部低位大骨瓣减压、保护皮层功能区改经颞极切开冲洗清除深层血肿的方法有助于提高额颞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

    作者:陈新;张传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早孕期阴道超声检测卵黄囊的意义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测早孕期妇女卵黄囊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经阴道超声测量3 840例要求人工流产早孕妇女的卵黄囊、头臀距及平均妊娠囊直径,利用细胞遗传学试验检测每例绒毛的染色体,根据超声下卵黄囊的声像学特点,分为研究组(超声异常组)与对照组(超声正常组),比较两组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159.89,P《0.001).结论卵黄囊超声声像学异常对早孕期发现染色体病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建迎;韩玉环;任健俐;张俊农;辛力;董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对50例肺癌患者和50例非肿瘤患者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抗体(Hp-IgG)和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抗体(Hp-CagA-IgG)检测.结果①肺癌组Hp-IgG阳性率92.0%,平均抗体水平250.714 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44.0%(P《0.01)和平均抗体水平77.674 U/ml(P《0.01).②肺癌组Hp-CagA-IgG阳性率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20.0%(P《0.01).③鳞癌Hp-IgG平均水平(322.10 U/ml),明显高于腺癌和小细胞癌(163.92 U/ml、196.66 U/ml)(P《0.05).结论肺癌与Hp感染密切相关,鳞癌平均Hp-IgG水平明显高于腺癌和小细胞癌.

    作者:晏军;殷明刚;黄太富;张新高;舒亚君;童华杰;谢红;王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扩张规律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气道扩张规律. 方法检测34例哮喘患者和30例健康人吸入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前后多个时间点的肺功能变化.结果哮喘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在15、30、60、120、240 min的测量值均较基础值增高(P《0.05),哮喘患者和健康人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变化不同,并且哮喘患者大、小气道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变化不同.结论哮喘患者大、小气道扩张有一定的规律.

    作者:吕波;黄瑾;周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锁骨骨折三种外固定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三种外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探讨锁骨骨折佳的外固定方法.方法锁骨骨折患者137例,骨折复位后,分别用8字棉纱绷带、8字石膏绷带、8字树脂绷带外固定;比较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均在治疗6月后达骨性愈合,且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受限.用8字棉纱绷带、8字石膏绷带外固定有较高比率的畸形愈合,而8字树脂绷带外固定者大部分获解剖位或近解剖位愈合.结论 8字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固定牢靠,疗效满意,是锁骨骨折治疗的理想外固定方法.

    作者:李豫明;李文超;丘青中;袁世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β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人群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16、2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检测β2-AR基因编码区第16、27氨基酸变异位点,对63例COPD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共94份样品进行分析,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 COPD患者Gln/Gln基因型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用力呼气一秒率(FEV1/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间显著相关(P《0.05).结论β2-AR基因27位点Gln/Gln纯合子基因型与COPD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作者:马丽;冯端兴;张湘燕;单可人;刁小源;李毅;万自芬;刘维佳;杨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脑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三种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比较,观察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微创清除术治疗的脑内血肿患者83例,根据选用微创清除术的方法分为3组,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内,第7、14及21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残余量进行比较,观察3种微创清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24 h内及第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微侵袭神经内窥镜组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均为P《0.01).微侵袭神经内窥镜组首次血肿清除量大,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颅内钻孔置管引流组与YL-Ⅰ型穿刺组血肿清除量至术后14 d才明显提高(均为P《0.05),至术后21 d差异更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应用可有效改善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微侵袭神经内窥镜优于颅骨钻孔置管血肿引流及YL-Ⅰ型血肿粉碎穿刺针.

    作者:崔永鹏;白云驰;阚志生;付玉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对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81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LDD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81例中优58例,良16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达91%.结论 PLDD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桂芝;吴秀萍;李国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回肠恶性间质瘤1例

    1 病历摘要男,57岁.因反复右中下腹隐痛2年、血便1周入院.曾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浅表溃疡,内科保守治疗后无黑便,复查胃镜示原病变处愈合;但仍感腹部不适,尤以右下腹部为甚,并于1周前出现血便,呈鲜红色.

    作者:陈胜林;李威;曾永明;陈广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报告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diopathic 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IHCP)目前报道不多,继发低颅压者更为少见,常被误诊为低颅压而延误治疗.现将近来诊断的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娟;元小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绝经后性激素补充治疗利弊的认识进展

    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经的事件.无论是人工或自然绝经,由于体内雌激素的缺乏,均可对机体产生一系列老年病理变化,或引起相关疾病.

    作者:田雨;徐克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紧急避孕的临床研究与进展

    紧急避孕(emergency contraception,EC)是预防因无防护性生活导致意外妊娠的避孕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而且有效的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作者:赵虹;韩丽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绝经妇女复发性尿路感染发病机制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普通人群常见的感染,由于解剖原因,又是女性常见的细菌性感染,大约有1/3的成年女性在一生中曾患过UTI[1],27%~28%的健康女性,尽管泌尿道解剖正常,也可反复发生UTI[2],也就是复发性UTI.

    作者:辛虹;杨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奥德金注射液治疗褥疮疗效观察

    褥疮是脑血管病患者威胁较大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治疗较为棘手.奥德金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主要作为神经营养药物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采用奥德金注射液治疗褥疮,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开霞;昝桂兰;王大力;张江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