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细胞核因子(NF)-κBp5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扩散中的作用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152例乳腺组织标本(包括乳腺癌、乳腺增生、癌旁乳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乳腺癌92例(乳腺癌组)、乳腺增生组织30例(乳腺增生组)、癌旁乳腺组织30例(癌旁组)中NF-κBp50及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NF-κBp50、MMP-9蛋白在乳腺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和乳腺增生组,其上调程度随着乳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TNM分期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的出现及瘤块增大而逐渐增高.低分化组表达较高、中分化组显著升高.二者的表达随肿瘤体积的增大而增大,在直径≤2 cm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直径>2 cm乳腺癌中的表达.结论 NF-κB、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二者相关性好,与乳腺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出现及瘤块的大小有关.NF-κB、MMP-9可能通过相互调控参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
作者:伊雪;陈晶;李长颖;张素华;王献华;杨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33例脑膜瘤患者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以研究MMP-2、MMP-9的表达与脑膜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脑膜瘤的复发及指导术后治疗提供部分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脑膜瘤组织标本中的MMP-2、MMP-9蛋白相关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恶性脑膜瘤组中MMP-2与MMP-9蛋白的表达率和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良性复发脑膜瘤组MMP-2、MMP-9蛋白的表达率和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良性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MP-2与MMP-9蛋白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可作为鉴别脑膜瘤良、恶性的辅助诊断指标.MMP-2、MMP-9蛋白在良性脑膜瘤中较高的表达可能与脑膜瘤复发相关,MMP-2、MMP-9蛋白表达的检测对预测脑膜瘤的复发有一定意义.
作者:冯世宇;阚志生;刘文兴;赵静;白云驰;杨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对脑出血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疗效.方法 对脑出血合并高钠血症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并以传统治疗病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8%与63.6%,P<0.05);总体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分别为43.9%与32.8%,P>0.05),但中度高钠血症患者(160~170 mmol/L)两种治疗的预后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率分别为21.2%与58.8%,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对脑出血合并高钠血症有一定疗效,并可降低中度高钠血症患者病死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潘宝根;赵文清;李铮;蔡琦;刘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探讨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和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5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45例严重出血病例临床资料,按出血部位分类总结各自的临床特点.随机抽取54例无严重出血病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严重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比较穿刺点出血急诊手术与保守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严重出血发生率为2.0%.高龄、较低的体质量和血肌酐水平升高是增加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严重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穿刺点严重出血急诊外科手术优于保守治疗.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抗血栓治疗应根据年龄、体质量和血肌酐水平遵循个体化的原则;穿刺点严重出血必要时应积极外科手术.
作者:郭军;杨庭树;盖鲁粤;陈练;王禹;刘宏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胶原酶溶盘术后早期出现神经根病损原因,寻找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 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盘术1280例,其中盘外溶盘组416例,早期出现神经根病损1例(发生率0.24%);盘内+盘外溶盘组334例,早期出现神经根病损9例(发生率2.69%);盘内溶盘组530例,早期出现神经根病损2例(发生率0.38%).早期出现神经根病损的12例中有1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盘内+盘外溶盘组胶原酶使用剂量大,出现早期神经根损伤病例明显多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早期出现神经根病损病例随访4~30月,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但无一例痊愈.结论 胶原酶中间产物与神经根接触,产生强烈的化学刺激而导致化学性神经根炎.胶原酶溶盘术后神经根损害预后差,但早期手术可改善预后;胶原酶溶盘术后早期严格卧床,正确翻身,可降低神经根损害的发生率.
作者:张斌;戴闽;刘虎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椎间盘退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方法 选取2004年至2006年手术切除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病变组)及10例因外伤手术切除椎间盘的正常间盘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标本中bFGF、TGF-β1的表达.结果 病变组椎间盘组织bFGF、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FGF、TGF-β1在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永民;赵静;原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经肺静脉超声球囊消融与经肺静脉射频消融对患者血浆丙二醛和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例行肺静脉超声消融治疗,10例行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分别测定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浆丙二醛水平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 肺静脉超声球囊消融组术后血浆丙二醛水平和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经肺静脉射频消融组(均P<0.05).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经肺静脉超声消融治疗所造成的氧自由基损伤较经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轻微、安全.
作者:王健;刘兴鹏;刘小青;马长生;颜红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48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40例非心肌炎患儿及2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浆BNP浓度.结果 心肌炎组BNP水平[(3.01±1.04)μg/L]显著高于非心肌炎组[(2.22±0.83)μg/L]及正常组[(2.24±0.47)μg/L](P<0.01).合并心衰时BNP浓度可达4.1μg/L以上.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BNP水平升高,检测血浆BNP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疾病进展有一定价值.
作者:韩晓芳;朱华;李慧君;杜英;包青春;高玉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取石成功率为100%,无胆漏、腹腔感染、胆管狭窄、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的发生,住院时间与单纯胆囊切除术相同.结论 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治疗继发性胆管结石不但具有创伤小、恢复期短等优点,而且明显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李忠廉;赵卫川;崔云峰;陈凌;郑云;崔乃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CT表现及凝血功能.方法 对我院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其分为破裂组与非破裂组进行对比.结果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肿瘤突出肝表面的大高度与肝细胞癌自发破裂有关.结论 CT联合凝血指标对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段云飞;秦锡虎;朱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与瘦素(LEP)、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99例,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60例(A组),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39例(B组),2组均进行下肢振动觉定量检测;并设正常对照50例(C组).以上3组均测定相应生化指标,结合年龄、病程等进行分析.结果 ①B组病程、血清总胆固醇、明显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②A组、B组LEP、IL-6、CRP明显高于C组(P<0.01,P<0.05);B组LEP、IL-6和CRP显著高于A组(P<0.0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瘦素及炎症因子均增高.对于2型糖尿病病程长、血脂紊乱的患者应及早检测LEP、IL-6、CRP水平,有助于早期预防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海燕;于丽萍;谢晓敏;李仁达;张丽;曾斌;李玲;刘惠莉;史静;牛旭东;侯庆宁;邹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的疗效.方法 14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均采用同期手术治疗,术中先行颅骨缺损修补,然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穿刺点选择在颅骨缺损处.修补额部时穿刺前角,修补颞部时穿刺三角区,缝合腹部切口时应用皮肤缝合线阻断分流管,术后第7天开放分流管.结果 全组患者颅骨塑型满意,无感染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脑积水患者术前表情淡漠、尿失禁或夜尿多等现象,术后均改善或消失;原脑室扩大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颅骨缺损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郑少钦;杨应明;许燕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手术时机与多器官功能障碍(MOD)的关系.方法 对1988年1月至2005年12月施行手术的SAP患者136例术后MOD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SAP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的MOD发生率分别为76.92%和15.4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AP延期手术较旱期手术的MOD发生率明显下降,治疗应以延期手术并积极防治SAP过程中MOD的发生为好.
作者:杨家红;谢嵘;王崇高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COPD患者TNF-α等位基因变异分布.结果 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TNF-v突变型基因频率分别为18.06%和2.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6%和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NF-α基因多态性与COPD发生相关联.
作者:张瑛琪;熊久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不同术式一期手术修复男性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男性先天性尿道下裂203例,其中一期手术修复167例.手术方式:MAGPI术3例,Mathieu术8例,尿道延伸术27例,Snodgrass术18例,Onlay术6例,Duckett术26例,游离膀胱黏膜尿道成形5例,游离腹膜代尿道1例,阴囊中缝带蒂皮瓣尿道成形57例,Duplay术+Duckett术16例.结果 一期修复成功率78.44%,并发症发生率21.56%,再手术率11.38%.其中MAGPI术一期修复成功率为100%,Mathieu术75.00%,尿道延伸术74.07%,Snodgrass术77.78%,Onlay术66.67%,Duckett术76.92%,膀胱黏膜代尿道40.00%,腹膜代尿道0,阴囊中缝带蒂皮瓣尿道成形85.96%,Duplay+Duckett术81.25%.结论 根据不同病变程度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尿道下裂一期修复疗效满意.
作者:刘为安;李毅宁;陈宝琨;颜醒愚;孙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中等量(25~40 ml)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4例患者随机分入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和微创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第14天时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第14、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以及第90天时Barthel指数评分、再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前基线特征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4天时2组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4.43±9.46.30.50±13.94,t=1.076,P=0.289与21.83,19.94,Z=-0.533,P=0.580).治疗后第90天时微创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好于内科组(分别为16.43与26.83,Z=-2.921,P=0.003;86.52与61.67.t=3.695,P=0.001),微创组的致残率和明显依赖生存率低于内科组(43.5%与77.8%,χ2=4.894,P=0.027;4.3%与44.4%,χ2=7.280,P=0.007).治疗后第90天时2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2%与5.0%,P=1.000;4.2%与10.0%,χ2=0.027,P=0.870).结论 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中等量(25~40 ml)自发性脑出血,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和明显依赖生存率,且不增加再出血率和病死率,是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又佳;付耀高;黄燕;徐安定;郑兴荣;宋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L-精氨酸对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30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ASD)患者随机分为2组:L-精氨酸组(15例)于麻醉后切皮前将L-精氨酸200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中,经颈内静脉用微量注射泵以99ml/h的速度泵入体内;对照组(15例)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泵入等量5%葡萄糖注射液,但未加任何药物.在麻醉后切皮前(基线值t1)、体外循环(CPB)后30 min(t2)、CPB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24 h(t5)检测2组患者血小板数(PLT)、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62P阳性表达率的变化,并记录术后24 h心包纵隔引流量;电镜观察血小板形态及超微结构.结果 切皮前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1相比,2组血小板数于t2~t4各时点均下降(均P<0.05);L-精氨酸组血小板数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低(P<0.05).与t1相比,2组CD62P于t2~t4各时点均升高(均P<0.05);L-精氨酸组CD62P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P<0.01),术后心包纵隔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明显,L-精氨酸组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变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超微结构、功能异常改变,易致术后出血;L-精氨酸在体外循环术中可以起到保护血小板、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作者:赵启明;高秉仁;岳凤珍;宋瑞;张蓓;杨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重构对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内径(LAD)、左室质量指数(LVMI);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判定心律失常;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浓度.结果 ①130例中检出左心房扩大87例(65.5%),左心室重构67例(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性心律失常91例(70.0%),室性心律失常72例(55.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管是房性心律失常、复杂房性心律失常,还是室性心律失常、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它们在心脏重构组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房室构型组(P<0.05).③LAD、LVMI和血清PCⅢ均在房、室性心律失常分级各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多于室性心律失常,此与左心房扩大多于左心室重构有关,心脏重构对高血压患者发生房、室性心律失常起重要作用,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纤维化越严重越易发生复杂房、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林文辉;陈君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病历摘要男,43岁,因右足肿物6年人院.6年前,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处出现肿物,约1 cm×1 cm大小,无不适感,未经治疗;近两年肿物逐渐增大,曾诊断为痛风,但抗痛风治疗无效;半年来肿物增大明显,数目增多.
作者:乔建民;陈玉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黑斑息肉综合征又称Peutz-Jep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点为胃肠道的错构瘤样息肉以及皮肤、黏膜的黑色素沉着[1].PJS在男性及女性中均可发病,无种族差异[1].
作者:赵煜;徐晓华;张书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臭氧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氧是同素异构体,是平流层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臭氧由三个氧原子组成(O3),可以吸收波长在200~300 nm的紫外线,因此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圈免受来自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作者:邓周录;李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男性不育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女方检查无异常却未孕.男性不育的原因较多,同一患者可以有单一病因,亦可先后有2个不同或相关病因,常见原因有内分泌异常、损伤、感染、免疫、精索静脉曲张、化学毒物、放射线、长期高温下职业、环境因素、继发于感染或输精管切除梗阻性不育等.
作者:陈梅;郁琦;孙正怡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无动性缄默症(akinetic mutism,AM)是重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属于植物状态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神经外科临床常见,Cairn在1941年首次提出;也称醒状昏迷、迁延性植物状态等,但多数称为AM.
作者:任洪波;张天敏;刘吉祥;张山;吴锋;侯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育龄妇女患病率约为5%~10%.胰岛素抵抗是PCOS病理生理的主要环节.PCOS与胰岛索抵抗、中心性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等心血管病风险因素密切相关[1].
作者:樊桂玲;王妙英;李桂荣;寇世和;韩宝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脊椎骨折、滑脱等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迟发性感染发病率也随之增加.1998年至2005年,我们对3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腰椎滑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30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顾定伟;赵红;王峰;张柳;王相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前列腺术后排尿障碍患者25例,予以尿动力学检查及部分患者行膀胱尿道镜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颜海标;刘德云;莫曾南;黄伟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幼儿急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腹泻为其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临床诊治中发现部分患儿在病程中出现便常规异常,甚至类似细菌性肠炎表现.现将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收住我院的幼儿急疹患儿457例的便常规异常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彭建霞;王淑玲;王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乳腺癌的诊断手段及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有某些特殊情况下的乳腺癌被漏诊,以致延误了治疗时机.
作者:李靖若;李孟圈;李建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骨不连指骨折的修复过程停止,不经治疗不能发生骨性连接者.我院于2004至2006年采用锁定钢板(LCP)内固定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20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远成;张玉浩;何磊;韩立民;王照平;冯志永;郑超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创伤性膈肌破裂易漏诊、误诊,使患者失去抢救的佳时机,而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现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6例迟发性创伤性膈肌破裂漏诊原因,旨在提高该病早期确诊率.
作者:张卫国;王允;周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临床表现谱非常广泛,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表现为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对于不同临床类型的APE患者采用相应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预后并减少治疗并发症.
作者:谭焱;殷桂林;胡建才;朱水波;张晓明;王荣平;刘孟丽;朱豫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病历摘要男,53岁.主因咳嗽、胸闷、气短、腹胀1个月,加重3 d,于2006年6月27日人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胸闷、气短、腹胀、纳差;无发热、胸痛、咳痰及咯血;无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
作者:姚德胜;王素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病历摘要女,15岁.因发热20余天,咳嗽、咯血、气促2 d,于2006年8月8日入院.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当时未测体温,无规律性,伴头痛;无畏寒、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咳痰、胸闷、气促,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恶心、呕吐;曾在当地诊所给予抗炎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未见好转.
作者:陈霄峰;林明增;陈文芬;杨清宇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