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石家庄市正常(牙合)汉族人硬组织颅面结构特征.方法普查石家庄市3649名汉族人,选出147名正常(牙合)人,分为替牙期、恒牙初期、恒牙期3组,每名被调查者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其硬组织颅面结构.结果得出了石家庄市正常(牙合)汉族人硬组织各项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结论石家庄市正常(牙合)汉族人硬组织多项X线头影测量值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作者:马文盛;左艳萍;董福生;卢海燕;陈文静;吴建瓴;雍平;于美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本文对义齿附着剂增加总义齿固位的持久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临床复诊的总义齿病例12例,在使用biotene义齿附着剂前、使用后即刻和使用后4小时分别用改良Hz-1型固位力测试仪测量上下颌总义齿的固位力.结果上颌总义齿使用义齿附着剂后即刻的固位力明显增加,使用4小时后的固位力较即刻时增加明显;下颌总义齿使用义齿附着剂后即刻的固位力明显增加,但是4小时后较即刻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义齿附着剂可明显增加上下总义齿固位力,上颌总义齿增强效果在4小时后比使用后即刻更明显.
作者:邓旭亮;王汝丽;胡晓阳;李国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机用镍钛锉与手用K型锉根管预备的临床应用.方法将牙位相同、诊断相同,全身情况类似的患者按随机配对原则分入甲乙两组,甲组为镍钛锉预备组;乙组为K型锉预备组,每组50例患者.结果对于单根管牙齿,使用机用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所用时间与传统手用K型锉根管预备相比无显著差异.对于双根管牙及磨牙而言,采用机用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所用时间明显少于使用传统手用K型锉根管预备.根管预备一周内,使用机用镍钛锉根管预备与传统手用K型锉根管预备术后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与传统手用K型锉预备根管相比,机用镍钛锉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作者:张成飞;赵宝红;林琼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龈沟液(GCF)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来源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72例成人牙周炎,13例牙龈炎,18例健康对照组GCFIL-6含量,及17例牙周炎患者,7例健康人血清IL-6水平.结果牙周炎患者GCF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牙周炎患者GCFIL-6水平与牙周炎患者血清中IL-6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牙龈炎患者血清IL 6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含量高,牙周炎患者GCF IL-6含量与牙龈炎患者有显著性差异,重度牙周炎患者GCF中IL 6含量高于轻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炎患者GCF中IL-6含量与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有正相关关系.结论龈沟液中IL-6主要来源于局部牙龈组织,IL-6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黄亚莉;张平;马慧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调查颞下颌关节病的颈背部伴随症状的临床发生情况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调查100例患者中颈部伴随症状的发生情况,并和无关节病症状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对颞下颌关节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有颈部症状的患者侧重进行修复、垫和综合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颞下颌关节病患者中伴随颈部症状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另外,前者的下颌偏斜比例及咬合异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中有明显咬合异常或下颌位不稳定的人,治疗开始一年后显效或有效率较高,而对有原发性颈椎病的人和可能伴有其它心理精神因素的人疗效较差.结论颞下颌关节病和颈部症状有一定的关联.下颌位置改变有可能引起颈部关节及肌系统的改变,进而影响颈部功能.
作者:姜婷;张震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新型牙本质脱敏剂极固宁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观察牙本质过敏患者109例,患牙207颗,应用极固宁进行脱敏治疗并观察即刻疗效以及一个月后的持续效果.在实验室中扫描电镜下观察离体牙表面在药物的作用下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治疗的即刻总有效率为97.10%,一个月后复查仍有92.69%的有效率.扫描电镜观察到牙本质横断面牙本质小管开口基本消失,为结晶状物质封闭.结论极固宁是一种临床疗效很好的牙本质脱敏剂,是通过封闭牙本质小管及降低牙髓神经兴奋性来达到脱敏效果的.
作者:王红原;陈溯;谢建云;石义贵;师保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脱敏剂Green Or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短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对照,量化观察指标,对治疗前和治疗后半年内不同时期的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各阶段的敏感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结论Green Or是治疗牙本质敏感症较为理想的药物,远中期疗效较好.
作者:曾艳;高学军;龚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lalpha,25(OH)2维生素D3(lalpha,25(OH)2 vitaminD3,1α,25(OH)2vitD3)对人牙周膜细胞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1α,25(OH)2vitD3诱导0、2、4、6天,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in reaction,RT-PCR)检测细胞OPG和RANKL在信使RNA(megsengerRNA,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1α,25(OH)2vitD3作用时间的延长,人牙周膜细胞OPG的表达降低,RANKL的表达增高,OPG/RANKL比值降低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在1α,25(OH)2vitD3对人牙周膜细胞的诱导周期中,OPG和RANKL骨代谢通路发挥作用.这一结论为探讨1α,25(OH)2vitD3影响骨改建的机理打下基础.
作者:张丁;杨雁琪;李小彤;傅民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热诱导BcaCD885细胞凋亡与Bcl-xL蛋白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43℃40min水浴加温诱导BcaCD885细胞产生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FCM)-DNA及抗体检测技术分别测定细胞凋亡率及Bcl-xL蛋白表达量,观测热诱导颊癌细胞凋亡过程中Bcl-xL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二者间的关系.结果凋亡组内Bcl-xL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凋亡率与Bcl-xL蛋白表达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r=-0.89,P<0.05).结论Bcl-xL在热诱导BcaCD885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何永文;边莉;漆雪梅;刘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反义hTR对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关系.方法脂质体介导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hTR转染Tca8113细胞系,运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细胞周期的改变和凋亡,并结合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转染前后某些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转染反义hTR的Tca8113细胞克隆生长减缓,群体倍增时间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质粒组明显延长,流式细胞仪显示转染细胞PI指数下降,有亚二倍体凋亡峰出现,转染后细胞p2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裸鼠移植瘤实验显示转染后的Tca8113致瘤性减弱.结论反义hTR可引起细胞通过细胞周期关卡受阻而显著抑制Tca8113细胞的生长,同时激活了某些凋亡程序而导致细胞凋亡,端粒酶可能是肿瘤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点.
作者:陈琰;董绍忠;杨连甲;刘晓亮;李伟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持续性高正加速度(+Gz)加载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个不同处理条件的实验组,每组12只.A组为空白对照.B组地面固定5min.C组固定于离心机转臂上,俯卧位,头向轴心,+1Gz离心5min.D组体位同C组,+10Gz离心30s,间隔时+1Gz离心60s,连续每天5次,每周4天,共3周.E组实验参数同D组,并于+Gz离心前1h灌胃给予茶多酚(200mg@kg-1),其余各组给予等量蒸馏水.通过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各组颞下颌关节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A、B、C三组颞下颌关节未见异常;D组颞下颌关节表面凝胶状物质缺失,胶原纤维断裂,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变性;E组颞下颌关节表面凝胶状物质变薄但完整,胶原纤维断裂,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较正常.结论茶多酚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凝胶状物质和成纤维细胞来对抗持续性高正加速度对颞下颌关节的损伤.
作者:孙振宇;胡敏;尹音;马良;王萍;杜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转基因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颌下腺表达的变化.方法取3、4、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b/+m小鼠(对照组)颌下腺.HE染色,光镜观察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后,计数Bcl-2及Bax阳性细胞数.结果随着糖尿病进展,颌下腺组织萎缩.Bax阳性细胞数比各同龄对照组明显增多,且随病程延长有显著增多趋势.相反Bcl-2阳性细胞数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抑制细胞凋亡的Bcl-2表达的降低及促进细胞凋亡的Bax表达的增加提示,随着糖尿病发展,颌下腺实质细胞有凋亡增强趋势,而这种凋亡可能是组织萎缩和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葛志华;王春艳;刘红艳;高福禄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胎儿下颌骨髁状突软骨细胞凋亡及增殖情况.方法32例胎儿下颌骨髁状突软骨标本按胎龄分为两组:A组(13~22周);B组(23~33周).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胎儿髁状突软骨发育不同时期中的细胞凋亡及PCNA的表达,并对表达结果作定量分析.结果两胎龄组中均有PCNA及TUNEL阳性表达.PCNA、TUNEL染色以增殖层阳性细胞率大,其次为成软骨细胞层,肥大软骨细胞层小.B组PCNA染色强于A组,A组TUNEL染色强于B组.A组TUNEL/PCNA大于B组,TUNEL/PCNA在肥大软骨细胞层大于成软骨细胞层、增殖层小.结论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在胎儿髁状突软骨发育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丽;汪说之;陈新明;李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ed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rhTNF-α)和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应用光镜、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用药后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在采用rhTNF-α或ATRA诱导72h后,光镜观察发现癌细胞胞核缩小,染色质呈新月状;电镜观察发现癌细胞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用药24h后凋亡峰开始形成,72h后细胞凋亡率高.结论rhTNF-α与ATRA可诱导体外SACC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殷海珊;王洁;董福生;顾洪涛;李荷香;焦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CNA、Bcl-2蛋白在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联系.方法对33例手术切除的粘液表皮样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4例粘液表皮样癌均显示PCNA阳性,低分化组的PCNA表达较高分化组高(P<0.05).Bcl-2为弱阳性表达,高分化组的Bcl-2表达较低分化组高,二组之间的Bcl-2阳性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NA与Bcl-2无明显关系.
作者:张琳;朱秀丽;张旭;张秀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本实验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观察颌骨的结构变化,了解其与全身骨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SD雌性大鼠4月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3个月处死收取标本,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切除卵巢后胫骨松质骨改变明显,牙槽骨仅个别密质骨见到活动性骨吸收,固有牙槽骨,松质骨及髁状突未见明显的改变.结论大鼠卵巢去势后全身骨骼的骨结构形态学改变明显,而颌骨骨结构的形态改变不明显.
作者:董福生;李增宁;董玉英;石培凯;徐秀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63岁,5年前左颊侧牙龈肿物2cm×1cm大小,溃疡状.在当地医院按牙龈瘤手术切除,未做病理检查.
作者:吴文慧;李金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伴随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POP)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骨质疏松症累及全身骨骼,颌骨是人体骨骼系统中为活跃的部分,具有高度的可塑性,颌骨担负着咀嚼的功能,因此,颌骨骨质疏松现象正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作者:李增宁;石培凯;董福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唇挡(Lip bumper)一直被用作增加支抗、破除咬下唇不良习惯的矫治器,但是,随着人们对牙颌畸形矫治后软组织侧貌的重新评价,牙列拥挤的不拔牙矫治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作者:由彦玲;周彦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Dos Santos在研究了由旋肩胛动脉供应的背部皮肤的范围后,于1980年首先介绍了游离肩胛皮瓣,但是直到1982年Gilbert和Nassif分别介绍了游离肩胛皮瓣和游离肩胛旁皮瓣以后,该皮瓣供区才开始引起关注并被广泛应用[1].
作者:毛驰;俞光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拔牙矫治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了解拔牙理念对拔牙比例的影响.方法选择1995年~2000年400例恒牙期错(牙合)病例分为两组(1995年~1997年为第一组,1998年~2000年为第二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组拔牙比例是50.0%,第二组拔牙比例是38.8%.安氏Ⅱ1类错(牙合)拔牙比例较其他类型的错(牙合)高,两组分别是69.8%和68.8%;双尖牙的拔除占总拔牙数的百分比高,两组分别是95.9%和94.3%.结论1995年~2000年拔牙比例发生较大变化,拔牙比例减少主要受矫治理念的影响.
作者:冯云霞;米宇菁;刘立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的可行性及其优缺点.方法对12例需行颌下腺摘除的患者从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结果12例患者颌下腺均顺利摘除,均有舌麻木的表现,无面神经及舌下神经损伤.结论从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具有不留手术瘢痕,不损伤面神经等优点,可代替传统的颌下腺摘除术.
作者:崔言森;吴玉堂;李翠兰;孟霞;魏顶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口腔癌前病变及口腔癌变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s-谷胱苷肽转移酶(s-GST)及白细胞介素-2(IL-2)值的变化.方法临床白斑患者30例、口腔鳞癌患者30例及正常人群30例全部进行血清Ig、s-GST、IL-2检测.结果口腔癌前病变患者与口腔癌变患者的血清Ig、s-GST及IL-2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Ig、s-GST及IL-2值对检测口腔癌前病变转为早期癌无特殊意义.
作者:谢敦祥;王文红;刘青梅;耿发云;付贵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楔状缺损与(牙合)面磨损发病率的相关性及二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二者在发生和加重方面的共同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口腔内科就诊的患者393例,调查活髓双尖牙,记录年龄、性别、刷牙习惯、咀嚼习惯、疲劳微裂、楔状缺损深度(mm)与磨损指数(TW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楔状缺损与(牙合)面磨损的发病率具有相关性,楔状缺损深度与(牙合)面磨损指数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有极显著性意义.楔状缺损与磨损同时发生的患者中,喜用力刷牙并长期使用横刷法的占74%;喜爱咀嚼耐磨食物或硬物的占67%;疲劳微裂发生率为95%;男性发病率与病损程度均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加,楔状缺损与磨损的发病率与程度均有所增加.结论(牙合)力与机械摩擦是二者发生的共同因素.时间因素,机械摩擦与(牙合)力积累是二者共同的加重因素.
作者:金艳;于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居民口腔卫生利用和费用的定量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控制口腔费用的增长和建立口腔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城乡居民3395人进行调查,利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方差分析和三部模型方法进行口腔卫生服务利用和费用的因素分析.结果城区0~14岁儿童、享有保障制度和患病者的人群利用概率高,OR值分别为5 834、2 721、1.793.低收入者利用概率低,高收入者就诊费用高,儿童的就诊费用较低.保障制度对农村居民口腔卫生服务利用几乎没有影响,影响居民就诊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职业、患病状况和收入的高低,一旦利用口腔卫生服务,影响就诊费用的主要是不同的病种.结论年龄是影响居民需求的主要因素,收入对个人是否就诊的决定有显著作用.保障制度对城乡居民的服务利用呈现相反的趋势,无论城乡居民,一旦利用口腔卫生服务,口腔健康状况是影响利用频率和费用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左敏;范红;王鸿颖;曹采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近两年北京儿童错(牙合)的患病情况及特点,同时为预防和治疗儿童的错(牙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00年北京地区的2245名2.5~6.5岁儿童进行错(牙合)情况的调查,统计其反(牙合)、开(牙合)和牙列拥挤的患病率,使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牙列和混合牙列早期错(牙合)的患病率以反(牙合)为高,其次是牙列拥挤,开(牙合)患病率低;所调查的儿童错(牙合)总患病率,乳牙列为9.74%,混合牙列为11.17%;反(牙合)的类型以前牙反(牙合)的患病率高,郊区高于市区.结论各种错(牙合)中反(牙合)的患病率高,前牙区反(牙合)常见,郊区高于市区;所调查的其他各种错(牙合)患病率,乳牙列和混合牙列早期、市区和郊区差异均无显著性.
作者:李静;葛立宏;秦满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应用免冲洗酸蚀的窝沟封闭系统在临床应用的保留率和龋齿减少率.方法选择儿童口腔门诊6~14岁儿童的完全萌出的第一或第二恒磨牙,由一位医师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窝沟封闭.术后3、6、12月复查.共复查38人136颗牙齿.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封闭后的离体牙封闭情况.结果12月时免冲洗酸蚀组的完全保留率低于磷酸酸蚀组,脱落率高于磷酸酸蚀组,有统计学差异.免冲洗酸蚀组发现2例龋齿,磷酸酸蚀组4例龋齿,免冲洗酸蚀组龋齿减少率为50%.结论复查一年后,应用免冲洗酸蚀的窝沟封闭系统,封闭剂保留率较低,脱落率较高.临床应慎重使用免冲洗酸蚀剂.
作者:张笋;夏斌;葛立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儿科几种常见口腔粘膜炎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各种口腔粘膜炎症患者432例,按不同病种各随机分为两组.bFGF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bFGF生理盐水溶液口腔病变局部喷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喷涂生理盐水.用药前后半小时内禁止饮食.观察疼痛、充血程度或口腔溃疡面积(直径)以及愈合时间的变化.结果bFGF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疼痛时程显著缩短,病变愈合时间显著提前;总有效率bFGF组达99.1%,对照组为54 4%.近期观察未见不良反应,长期随访亦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bFGF治疗口腔粘膜炎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魏佑震;史宝海;张兆亮;李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Quad-helix由Ricketts医师设计发明一直在正畸临床用于扩大后牙弓宽度.我们在伴有上牙弓宽度不足的Ⅲ类病人先用quad-helix扩大后牙弓,建立后牙的覆覆盖关系,然后考虑到支抗的问题,通过将Quad-helix改良,继续用于前方牵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且简化了治疗.现介绍如下.
作者:左艳萍;陈文静;刘学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由于某种原因有时需将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目前临床上常使用弹性牵引[1]的方法,如橡皮链或弹性牵引等,此方法容易发生下颌双尖牙的远中移动甚至下颌中线的偏斜;容易发生下颌第二磨牙的舌向倾斜、近中倾斜及近中舌向扭转;移动速度相对较慢.
作者:田军;杜平功;王铁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多发病,TMD咀嚼肌紊乱疾病与其它类型关节紊乱疾患密切相关,可互为因果.笔者采用当归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咀嚼肌紊乱病,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继春;焦岩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正畸临床中牙列重度拥挤的病例,常表现为尖牙唇侧近中低位伴扭转.矫治拔除第一双尖牙后,排齐尖牙的常规方法有:高弹性镍钛弓丝整平法、镍钛铺弓法、各种简单曲法、直接牵引法等.
作者:袁东辉;王俊祥;王丽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儿童生长发育期下颌前突非骨性反畸形的矫治,常用功能性矫治器,但因该矫治器为上下颌连体装置,在口内占用空间较大,患儿常难以适应,影响治疗效果.作者在上颌垫式矫治器上制作颌间诱导丝,使功能性矫治与机械性矫治相结合,患儿容易接受,临床效果非常好.
作者:陈善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文就86件铸造失败的烤瓷用镍铬合金底层冠铸件作一初浅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张惠平;郑建斌;季应天;胡艳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我们对北京地区1999年来我科就诊的1800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更好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谢丽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义齿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义齿不仅能恢复咀嚼功能,还要美观,舒适,少磨牙.
作者:罗晓晋;任秀云;王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口腔粘膜病患,可能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患病率在人群中大约为0.51%.
作者:武淳秋;赵清霞;邓岗;李玉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在正畸矫治的后期,常常出现双尖牙(牙合)接触欠佳甚至无(牙合)接触、而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为中性(牙合)关系的情况.
作者:王学玲;李若萱;徐志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文用贝复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复发性口疮进行局部治疗,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素华;陈梦云;陈昆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文对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0年8月~2000年8月10年内收治的42例颞下颌关节内强直患者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颞下颌关节内强直的病因变化,以便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温济全;翦新春;唐瞻贵;郭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G)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对该病的治疗仍难有理想的方法.我院近4年总结了治疗PTNG以埋肠线为主的综合疗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赵作勤;王爱玲;张中华;李德峰;宋成;安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自1993年5月至2000年10月对40例颌骨巨大囊肿住院患者采用袋形术治疗,现就其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张春生;李世芬;张重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研究在氟化物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洗必泰制成以山达胶为基质的防龋涂料,并比较洗必泰涂料、NaF涂料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人工根面龋的防龋效果.
作者:秦晓红;董骧;宋军;李永诚;李莎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对于牙冠缺损在50%~80%的前磨牙,我们采用带桩钉的高嵌体,光固化修复22例,经6~16个月的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
作者:汪丽娟;张建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干燥综合征(Sjogern's Syndroms,SS)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一种疾病,主要累及唾液腺、泪腺,产生口干、眼干等症状,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治疗上也比较困难.作者采用胸腺肽配合川芎嗪、黄芪制剂治疗SS,获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管志江;朱雪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笔者采用一种操作较简便、不需复杂设备的复合树脂嵌体间接修复法,对前牙牙体缺损的病例进行了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陈松;何福明;刘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随着现代麻醉学的发展,不仅应重视防止全麻中知晓的发生,还要注重消除麻醉操作给患者带来的恐惧、记忆等不良反应.
作者:樊茹娥;刘克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