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的初步研究

崔言森;吴玉堂;李翠兰;孟霞;魏顶富

关键词:颌下腺摘除术, 舌神经, 面神经, 口内的
摘要:目的探讨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的可行性及其优缺点.方法对12例需行颌下腺摘除的患者从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结果12例患者颌下腺均顺利摘除,均有舌麻木的表现,无面神经及舌下神经损伤.结论从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具有不留手术瘢痕,不损伤面神经等优点,可代替传统的颌下腺摘除术.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唇挡扩大下颌牙弓的作用

    唇挡(Lip bumper)一直被用作增加支抗、破除咬下唇不良习惯的矫治器,但是,随着人们对牙颌畸形矫治后软组织侧貌的重新评价,牙列拥挤的不拔牙矫治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作者:由彦玲;周彦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口齿康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观察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口腔粘膜病患,可能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患病率在人群中大约为0.51%.

    作者:武淳秋;赵清霞;邓岗;李玉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北京2-6岁儿童常见错(牙合)患病情况的研究

    目的研究近两年北京儿童错(牙合)的患病情况及特点,同时为预防和治疗儿童的错(牙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00年北京地区的2245名2.5~6.5岁儿童进行错(牙合)情况的调查,统计其反(牙合)、开(牙合)和牙列拥挤的患病率,使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牙列和混合牙列早期错(牙合)的患病率以反(牙合)为高,其次是牙列拥挤,开(牙合)患病率低;所调查的儿童错(牙合)总患病率,乳牙列为9.74%,混合牙列为11.17%;反(牙合)的类型以前牙反(牙合)的患病率高,郊区高于市区.结论各种错(牙合)中反(牙合)的患病率高,前牙区反(牙合)常见,郊区高于市区;所调查的其他各种错(牙合)患病率,乳牙列和混合牙列早期、市区和郊区差异均无显著性.

    作者:李静;葛立宏;秦满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靴形曲在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中的应用

    由于某种原因有时需将下颌第二磨牙近中移动,目前临床上常使用弹性牵引[1]的方法,如橡皮链或弹性牵引等,此方法容易发生下颌双尖牙的远中移动甚至下颌中线的偏斜;容易发生下颌第二磨牙的舌向倾斜、近中倾斜及近中舌向扭转;移动速度相对较慢.

    作者:田军;杜平功;王铁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下颌骨髁状突软骨发育中的细胞凋亡及增殖

    目的研究胎儿下颌骨髁状突软骨细胞凋亡及增殖情况.方法32例胎儿下颌骨髁状突软骨标本按胎龄分为两组:A组(13~22周);B组(23~33周).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胎儿髁状突软骨发育不同时期中的细胞凋亡及PCNA的表达,并对表达结果作定量分析.结果两胎龄组中均有PCNA及TUNEL阳性表达.PCNA、TUNEL染色以增殖层阳性细胞率大,其次为成软骨细胞层,肥大软骨细胞层小.B组PCNA染色强于A组,A组TUNEL染色强于B组.A组TUNEL/PCNA大于B组,TUNEL/PCNA在肥大软骨细胞层大于成软骨细胞层、增殖层小.结论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在胎儿髁状突软骨发育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丽;汪说之;陈新明;李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氟泰涂料对人工根面龋防龋作用的体外研究

    本研究在氟化物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洗必泰制成以山达胶为基质的防龋涂料,并比较洗必泰涂料、NaF涂料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人工根面龋的防龋效果.

    作者:秦晓红;董骧;宋军;李永诚;李莎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bFGF治疗儿科常见口腔粘膜炎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儿科几种常见口腔粘膜炎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各种口腔粘膜炎症患者432例,按不同病种各随机分为两组.bFGF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bFGF生理盐水溶液口腔病变局部喷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喷涂生理盐水.用药前后半小时内禁止饮食.观察疼痛、充血程度或口腔溃疡面积(直径)以及愈合时间的变化.结果bFGF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疼痛时程显著缩短,病变愈合时间显著提前;总有效率bFGF组达99.1%,对照组为54 4%.近期观察未见不良反应,长期随访亦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bFGF治疗口腔粘膜炎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魏佑震;史宝海;张兆亮;李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牙龈癌胫骨转移1例

    患者,男,63岁,5年前左颊侧牙龈肿物2cm×1cm大小,溃疡状.在当地医院按牙龈瘤手术切除,未做病理检查.

    作者:吴文慧;李金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口腔白斑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及其与S-谷胱苷肽转移酶、白细胞介素-2的关系

    目的探讨口腔癌前病变及口腔癌变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s-谷胱苷肽转移酶(s-GST)及白细胞介素-2(IL-2)值的变化.方法临床白斑患者30例、口腔鳞癌患者30例及正常人群30例全部进行血清Ig、s-GST、IL-2检测.结果口腔癌前病变患者与口腔癌变患者的血清Ig、s-GST及IL-2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Ig、s-GST及IL-2值对检测口腔癌前病变转为早期癌无特殊意义.

    作者:谢敦祥;王文红;刘青梅;耿发云;付贵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游离肩胛瓣在头颈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Dos Santos在研究了由旋肩胛动脉供应的背部皮肤的范围后,于1980年首先介绍了游离肩胛皮瓣,但是直到1982年Gilbert和Nassif分别介绍了游离肩胛皮瓣和游离肩胛旁皮瓣以后,该皮瓣供区才开始引起关注并被广泛应用[1].

    作者:毛驰;俞光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胸腺肽配合川芎嗪、黄芪治疗早期干燥综合症

    干燥综合征(Sjogern's Syndroms,SS)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与自身免疫有关的一种疾病,主要累及唾液腺、泪腺,产生口干、眼干等症状,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治疗上也比较困难.作者采用胸腺肽配合川芎嗪、黄芪制剂治疗SS,获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管志江;朱雪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应用免冲洗酸蚀剂的窝沟封闭系统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免冲洗酸蚀的窝沟封闭系统在临床应用的保留率和龋齿减少率.方法选择儿童口腔门诊6~14岁儿童的完全萌出的第一或第二恒磨牙,由一位医师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窝沟封闭.术后3、6、12月复查.共复查38人136颗牙齿.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封闭后的离体牙封闭情况.结果12月时免冲洗酸蚀组的完全保留率低于磷酸酸蚀组,脱落率高于磷酸酸蚀组,有统计学差异.免冲洗酸蚀组发现2例龋齿,磷酸酸蚀组4例龋齿,免冲洗酸蚀组龋齿减少率为50%.结论复查一年后,应用免冲洗酸蚀的窝沟封闭系统,封闭剂保留率较低,脱落率较高.临床应慎重使用免冲洗酸蚀剂.

    作者:张笋;夏斌;葛立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牙周炎患者GCF及血清中IL-6测定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

    目的研究龈沟液(GCF)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来源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72例成人牙周炎,13例牙龈炎,18例健康对照组GCFIL-6含量,及17例牙周炎患者,7例健康人血清IL-6水平.结果牙周炎患者GCF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牙周炎患者GCFIL-6水平与牙周炎患者血清中IL-6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牙龈炎患者血清IL 6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含量高,牙周炎患者GCF IL-6含量与牙龈炎患者有显著性差异,重度牙周炎患者GCF中IL 6含量高于轻度牙周炎患者,牙周炎患者GCF中IL-6含量与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有正相关关系.结论龈沟液中IL-6主要来源于局部牙龈组织,IL-6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黄亚莉;张平;马慧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alpha,25(OH)2维生素D3对OPG、RANKL在人牙周膜细胞中表达影响的RT-PCR半定量研究

    目的研究lalpha,25(OH)2维生素D3(lalpha,25(OH)2 vitaminD3,1α,25(OH)2vitD3)对人牙周膜细胞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1α,25(OH)2vitD3诱导0、2、4、6天,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in reaction,RT-PCR)检测细胞OPG和RANKL在信使RNA(megsengerRNA,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1α,25(OH)2vitD3作用时间的延长,人牙周膜细胞OPG的表达降低,RANKL的表达增高,OPG/RANKL比值降低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在1α,25(OH)2vitD3对人牙周膜细胞的诱导周期中,OPG和RANKL骨代谢通路发挥作用.这一结论为探讨1α,25(OH)2vitD3影响骨改建的机理打下基础.

    作者:张丁;杨雁琪;李小彤;傅民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弹性基托材料与铸造支架联合在老年人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义齿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义齿不仅能恢复咀嚼功能,还要美观,舒适,少磨牙.

    作者:罗晓晋;任秀云;王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带桩钉高嵌体修复前磨牙残冠的临床应用

    对于牙冠缺损在50%~80%的前磨牙,我们采用带桩钉的高嵌体,光固化修复22例,经6~16个月的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

    作者:汪丽娟;张建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当归注射液封闭治疗咀嚼肌紊乱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多发病,TMD咀嚼肌紊乱疾病与其它类型关节紊乱疾患密切相关,可互为因果.笔者采用当归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咀嚼肌紊乱病,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继春;焦岩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前牙树脂嵌体的应用及近期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一种操作较简便、不需复杂设备的复合树脂嵌体间接修复法,对前牙牙体缺损的病例进行了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陈松;何福明;刘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北京市城乡居民口腔卫生服务利用与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居民口腔卫生利用和费用的定量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控制口腔费用的增长和建立口腔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城乡居民3395人进行调查,利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方差分析和三部模型方法进行口腔卫生服务利用和费用的因素分析.结果城区0~14岁儿童、享有保障制度和患病者的人群利用概率高,OR值分别为5 834、2 721、1.793.低收入者利用概率低,高收入者就诊费用高,儿童的就诊费用较低.保障制度对农村居民口腔卫生服务利用几乎没有影响,影响居民就诊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职业、患病状况和收入的高低,一旦利用口腔卫生服务,影响就诊费用的主要是不同的病种.结论年龄是影响居民需求的主要因素,收入对个人是否就诊的决定有显著作用.保障制度对城乡居民的服务利用呈现相反的趋势,无论城乡居民,一旦利用口腔卫生服务,口腔健康状况是影响利用频率和费用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左敏;范红;王鸿颖;曹采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的可行性及其优缺点.方法对12例需行颌下腺摘除的患者从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结果12例患者颌下腺均顺利摘除,均有舌麻木的表现,无面神经及舌下神经损伤.结论从口内入路摘除颌下腺,具有不留手术瘢痕,不损伤面神经等优点,可代替传统的颌下腺摘除术.

    作者:崔言森;吴玉堂;李翠兰;孟霞;魏顶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