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5098
  • 国内刊号:14-1298/R
  • 影响因子:0.53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94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临床医学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34期文献
  • 48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结了48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重点介绍了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认识本病,了解每项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重视发热期间的护理,以物理降温为主;保持皮肤清洁,做好皮疹的护理,防止继发感染;对于出血的患者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认真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

    作者:蔡银科;李晓晖;练荣丽;黎婉斌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措施之一.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保持气道通畅,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对减少脑缺氧所致的继发性脑损伤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曹丽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紧急救护

    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中常见的一种,发生率为2%~5%,占各类小儿惊厥的30%,而在小儿惊厥持续状态中占25%,多见于6个月~6岁儿童,特点是先发热后惊厥,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是儿科常见急症,必须紧急处理,因此,准确及时使用止惊药物控制惊厥与降低体温及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健所在,细心的护理及严密的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防止各种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韩焕芝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浅谈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对象日趋扩大,门诊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护理工作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患者来医院就诊,都是抱着驱除病痛、恢复健康的愿望而来的,因而需要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角色的认同,希望医护人员能了解其病情,同情其疾苦.所以,作为我们门诊护士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崔富香;司凤娥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在我国目前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现代外科治疗手段的提高,病死率有所下降.本文就是我院8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护理做以下总结.

    作者:李翠梅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护理质量查房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护理质量查房(以下简称质量查房)是护士长、护士组长通过查看患者,询问患者或家属了解护理诊断是否确切、全面,检查护理实施是否全面落实.对不确切、不全面的护理诊断给予纠正补充,对未落实的护理措施督促落实,并提出一些改进护理方法的指导意见,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护理水平,有利于达到满意的护理质量.

    作者:刘秀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分析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结果:52例平稳度过围手术期,6例出现一过性老年意识障碍,1例患肢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崔艳婷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肺结核痰菌阳性患者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对策

    通过对肺结核痰菌阳性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护理,以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预期效果.也便于护士及时掌握肺结核痰结核茵阳性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杨玲;于晓宁;呼延保娟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非妇科细胞标本肿瘤细胞诊断液基细胞学检测的意义

    液基细胞学(liquid2based cy2tology)薄层涂片方法,多用于妇科阴道/宫颈上皮内病变诊断与筛查[1],用于非妇科细胞学检查少有报道.本文就我科应用该方法对非妇科细胞学标本的检查结果、临床意义及推广价值做以报道.

    作者:徐月峰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尿液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隐血与尿沉渣仪镜检尿红细胞的对比分析

    目的:尿液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隐血与尿沉渣仪镜检尿红细胞的对比分析.方法:对884例新鲜尿的干化学试带法检测尿隐血与尿沉渣仪镜检尿红细胞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1例干化学隐血阴性标本中有1例尿沉渣仪镜检RBC阳性仅占2.4%;干化学隐血微量尿沉渣仪镜检RBC阳性率7.6%;干化学隐血1+尿沉渣仪镜检RBC阳性率23.7%;干化学隐血2+尿沉渣仪镜检RBC阳性率45.1%;干化学隐血3+尿沉渣仪镜检RBC阳性率77.5%.随着尿干化学隐血阳性程度的增强,沉渣仪镜检RBC的阳性程度也渐增强.结论: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联合检测,才能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

    作者:张满娥;苏悦兴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40例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异常改变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异常改变的分析,以便临床正确地采取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临床、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艾滋病患者均伴有外周血细胞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减少,9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活跃,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减低.在40例艾滋病患者中,反应性早幼粒细胞增多者占15%,感染性骨髓象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各占5%,真菌感染性骨髓象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占2.5%,纯红再障和生成减少性粒细胞缺乏症各占2.5%.结论: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异常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不仅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从而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还与AIDS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作者:赵勤;张会芬;李丽华;柳琳;台虹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及血清透明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透明质酸(HA)水平变化的测定,探讨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IA法对RA患者活动组,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及关节液进行HA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活动组RA患者关节液HA显著低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而活动组RA患者血清HA含量显著却显著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RA患者的血清及关节液HA含量对该病的活动性观察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勇林;王小华;潘新福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肝功能损害对凝血结果影响的分析

    目的:为研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对其凝血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至2007年在我院住院进行凝血检查的患者205例,其中肝功能损害组116例,肝功能正常组89例,比较两组凝血指标的改变.结果:未分级肝功能损害组仅PT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3项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功能损害患者其凝血4项的改变可能与肝功能损害的时间长短有关.

    作者:刘倩;李艾红;匡金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收集并分析30例以咳嗽为主的哮喘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30例患者应用一般的止咳化痰药和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应用支气管扩张荆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结论:顽固性咳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和医生对该病缺乏认知,容易误诊,支气管扩张剂和皮质激素可缓解症状.

    作者:郑淑娟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36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36例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进行临床分析,以降低母婴病死率,探讨如何降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方法:对3年间36例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进行分析.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共发生36例,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37.5%.分娩方式以首选剖宫产为好.分娩时机重度子痫前期经积极治疗24 h~48 h仍无明显好转,孕周超过34周或不足34周但胎盘功能减退者,则考虑终止妊娠.对子痫患者抽搐控制2 h后终止妊娠为好.结论:降低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生应做到: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做好高危孕妇的筛查,提高产前检查率,做好孕期系统综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任国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2例,中残4例,轻残6例,良好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常包含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脑皮质挫裂伤.

    作者:侯剑;熊晓峰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年轻妇女宫颈癌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点.方法:将1999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岁宫颈癌占收治的全部宫颈癌的25.8%.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且鳞癌发病率高,≤35岁年轻宫颈癌的发生与性生活紊乱有关,提倡对所有年轻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

    作者:邢利青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103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化脓性膝关节炎病因.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疗程痊愈占88.35%,2个疗程痊愈占6.8%,3个疗程痊愈占2.91%,好转占1.9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膝关节是临床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长利;吴新宇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138例胎膜早破孕妇卧位舒适度的调查体会

    笔者对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在我院待产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138例进行了卧位安全性、舒适度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雪艳;王立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75例临床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治疗困难.现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75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75例中男70例,女5例,平均年龄70岁,院外感染30例,院内感染45例.

    作者:曹晓洁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减少老年骨折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骨松质变得脆而疏松,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骨折,手术治疗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1],可导致病情加重,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一定影响.我院骨伤科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老年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红云;谢立红;黄菊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使用静脉留置针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目的:分析使用静脉留置针出现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70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34例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渗漏、脱管、静脉炎、堵管、过敏等.结论: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加强巡视,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做好预防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作者:卫爱欣;柴竹果;穆会萍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胰腺癌的术前评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合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成像(CPR)等重建技术,对胰腺癌术前进行评估.结果:术前综合评估不能切除的5例中手术均无法切除,术前评估能切除的14例中,手术结果能切除12例,评估可切除率达86%.结论:MSCTA造影对胰腺癌的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张练;张卫东;徐辉;吴刚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垂体腺瘤的MRI诊断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行自旋回波(SE)序列横轴、矢状及冠状面的T1加权及T2加权像,对怀疑微腺瘤者再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垂体大腺瘤26例,微腺瘤6例,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85%(27/32)的大腺瘤在T1WI上为中、低信号,80%(26/32)在T2WI呈高信号.微腺瘤信号变化及形态学改变均不明显,但行Gd-DTPA增强扫描后均可确诊.结论:MRI检查定位准确,诊断正确率高,是检查诊断垂体瘤的理想工具.

    作者:张延海;孙斌;邹学广;刘晓威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CT对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术后9例行CT随访.结果: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单侧鼻腔、鼻窦呈匍匐生长的软组织肿块,轻到中度增强,可伴有骨质破坏和骨质硬化.结论:CT能较好的显示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术后有无肿瘤复发,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女性发病率高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岁~50岁育龄期妇女的子宫体部.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时偶尔发现.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与肌瘤的生长部位、生长速度、大小等有关.

    作者:赵静萍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分析及临床价值

    目的:回顾分析2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炎的超声声像图的特征,以提高超声诊断能力.方法:患者术前B超检查留取图片,术后病理分析.结果:本组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超声检出率为85.7%,其中4例均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论: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定性、定型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张小青;王晓霞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超声与CT及ERCP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CT与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32例,对其超声、CT与ERCP检查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2例中,B超提示肝门部胆管癌19例,确诊率仅59.4%(19/32);CT提示肝门部胆管癌及分型诊断26例,确诊率80.1%(26/32);15例行ER-CP检查均成功,提示肝内胆管、肝门部胆管扩张形态、梗阻部位,阳性率达100%,分型及确诊率为87.5%(28/32).结论:时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选择B超与CT检查联用,必要时选择ERCP检查.

    作者:张洪业;邹红梅;邓凯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中晚期肝癌已被公认为是首选治疗方法.虽然随着手术切除方法的改进,切除率的明显上升,然而复发率仍然很高,一方面由于肝癌症状的隐袭性,就诊时病期较晚.

    作者:周丹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造影5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在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间523例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造影胆管结石的发生率.结果:341例无胆总管探查指征,经术中胆囊管造影17例,阳性16例,经探查证实有结石,182例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经胆囊管造影53例阳性,51例探查证实.结论:单纯性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造影可发现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能有效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减少胆道损伤.

    作者:梁立世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和氯沙坦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2例糖尿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14例,苯那普利组单用苯那普利10 mg/d~20 mg/d,氯沙坦组单用氯沙坦50 mg~100 mg,联合组给予联合用药:苯那普利10 mg加氯沙坦50 mg,并进行同期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的变化.结果:UAER、BUN、SCr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UAER单用组与联合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联合组优于单用组.结论: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好,副作用少.

    作者:徐百升;夏璐;秦方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丹参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32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常规治疗,实验组6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200 mg/d,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率为54.5%,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显效率为30.3%,有效率为69.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黄喜平;姚贤娥;解青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培菲康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培菲康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住院或留院观察患儿89例,随机分为培菲康治疗组和观察组,给予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培菲康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秀珍;杨晓云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围术期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Af患者围术期的治疗特别是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不仅关系到患者术后的恢复而且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作者:段晓涓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氨荼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用纳洛酮注射液0.1 mg/(kg·次),1次/8 h,静脉滴注,氨茶碱首剂5 mg/kg,12 h后给维持量,2.5 mg/kg,每隔12 h静脉滴注1次.对照组均予氨茶碱首刺5 mg/kg,20 min内静脉滴注,12 h后给维持量,2.5 mg/kg,每隔12 h静脉滴注1次.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率41.7%,总有效率66.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显著疗效(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作者:杨爱连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基层医院医源性膀胱输尿管损伤15例

    目的:探讨降低妇产科剖腹手术膀胱、输尿管损伤率及处理.方法:分析15例医源性膀胱输尿管损伤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结果:15例膀胱、输尿管损伤病例,经过及时、正确处理,均痊愈,并发症少.结论:对于医源性膀胱、输尿管损伤,应重在预防,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解剖清楚,提高警惕,防惠于未然.同时要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建民;尹燕红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异丙酚给药速度对全麻诱导期的影响

    异丙酚是一种新的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是目前全麻诱导应用为广泛的静脉麻醉诱导药,其大缺点是对呼吸、循环影响比较明显[1],尤其是给药速度对呼吸、循环影响差别较大.本文旨在研究异丙酚给药速度对麻醉诱导期血压、心率的影响.

    作者:赵继文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神经生理预调节在高龄患者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防性调节高龄患者神经体液系统,提高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下机体内环境稳定性.方法:选择6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观察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手术结束4个时间点的血压(NIBP)、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及麻醉效果.结果:神经生理预调节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麻醉优良率为100%,起效时间为(40±20.2)s,5个时点的BP、HR、SpO2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神经生理预调节在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的应用增加了机体稳定性,生理影响小,提升了CSEA在高龄患者中应用安全性.

    作者:周文涛;张震波;张尚民;丁辉;王芳茹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抗生素滥用原因与症结何在

    抗生素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然而随着抗生素适应证的逐步扩大,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仅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加重,而且浪费了巨大的卫生资源,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如何加强医生、药师、患者的通力协作,合理、高效、经济地选用抗生素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主要工作之一.

    作者:刘慧莉;刘明莲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两台生化分析仪电解质结果可比性研究

    我院生化分析仪两台,为了提高同一实验室不同生化分析仪电解质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我们用回收实验、线性实验和重复性实验对两台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范围进行评价.

    作者:陈东升;曲旭亮;彭桂杰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TCD和CDFI检查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多发于中老年人,所表现的临床征象常在几分钟内消失,不遗留任何征象,故临床上不易观察到阳性体征,其病因也不尽相同,脑CT和脑MRI也多无阳性发现,多数患者往往在间歇期就诊,所以诊断较困难.本文就临床确诊的5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了TCD和CDFI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春芬;张卫星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精神障碍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的阶梯式护理

    精神障碍患者行为异常,给高压氧治疗带来许多困难,为了顺利完成高压氧治疗,我们采用阶梯式护理程序,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任金玲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模式,其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内容的丰富性,特别是在许多无法用实物教学的课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以及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

    作者:张振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强化实习期间的医德教育

    医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德在医疗行业中的特殊表现,是医务工作者在其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和准则.

    作者:张跃田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3亿人左右.我国部分地区人口调查结果感染率高达58.4%.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上升.我国人口表面抗原阳性携带率约10%,男性多于女性.

    作者:赵江莹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健康教育在门诊输液患儿中的实施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过程,以护理干预的手段,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和促进个体的健康[1].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我院根据儿童特点,对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分别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受到家长和患儿的好评,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变草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指导

    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与患者的情绪紧张、是否就诊及时、一般医学保健知识缺乏、生活护理不,当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爱君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健康教育在治疗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治疗肺结核并发咯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5年在我院住院的20例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在20岁~60岁之间,痰茵阳性15例,占75%,痰菌阴性性5例,占25%.住院时间为15 d~43 d,平均29 d.结果:20例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中有18例痊愈出院无复发,只有2例痊愈出院后复发.治愈率90%,符合2005年中国结核病治愈率达85%以上[1].无死亡病历.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的治愈率达到90%,与中国结核病治愈率85%以上相相符[1].

    作者:张秀花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从运动中的脂肪代谢谈减脂有氧运动处方的设计

    通过分析运动的强度及时间对脂肪代谢的影响,进一步从运动目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和注意事项6个方面指出了设计减脂有氧运动处方应符合的条件.

    作者:原超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目的:总结临床经验,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分析1 106例LC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胆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端瘘2例,胆囊动脉后支撕脱出血转开腹止血术2例.结论:严格的培训,手术操作认真细致,掌握并发症发生机制及预防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立伟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微创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妇科微创术-电视腹腔镜手术,目前已逐渐成为许多妇科良性疾病如良性肿瘤、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淑琴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控制性降压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微创鼻窦内窥镜手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一种技术.与传统的术式相比,因其具有创伤小、效率高、直观性强、手术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受到患者及手术医生的青睐.但由于鼻腔狭窄、血管丰富、且毗邻重要结构,手术操作视野小,手术区域极易出血,常常导致术野显露不清,污染镜面,影响手术进程或大量出血,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可能[1].为了减少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出血、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近年来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采取了控制性降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手术速度[2].

    作者:姚勤婷;宫凤山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切开复位有限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非常常见的骨折,大多数采用非手术治疗能获得满意效果.然而许多不稳定骨折,经手法复位往往不能恢复桡骨远端骨关节的解剖,远期影响关节功能.近年来我科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就此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赵雪峰;王晋申;刘彬轶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综合康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应用超短波、干扰电及功能康复训练等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91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两组,以综合应用超短波、干扰电及功能康复训练为治疗组50例;单纯超短波治疗为对照组41例.通过治疗后观察患者各项康复评价项目是否有改善,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两组比较,疼痛、日常动作、肌力及肩关节功能分级,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蓝波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和MBI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

    作者:李秀玲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腓骨短肌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

    目的:探讨腓骨短肌移植治疗陈旧性跟腱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我院从1992年至2001年陈旧性跟腱损伤患者18例行腓骨短肌移植修复跟腱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有15例因开放性损伤未能正确诊断处理而造成;随访14.2个月(7个月~28个月),按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3例;差1例;总的优良率94.4%.结论:重视对跟腱部位开放性伤口的处理.早期诊断、早期修复是治疗跟腱损伤的原则;利用腓骨短肌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尤其是时间较长,缺损较大者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文强;原瑞恒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2004年至2005年太原市部分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调查分析

    为了解各县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状况,加强对消毒工作的卫生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保障人民就医安全.由太原市卫生监督所,于2005年4月至8月对娄烦、古交、阳曲三个县市区的115家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美英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分析

    目的:为提高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治愈率,促使胸腔积液迅速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等后遗症.方法:在我院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例中选择一部分病例进行观察.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西药化疗方案和中药治疗.对照组只用西药化疗方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有一定优势.

    作者:董黎霞;严印珍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初探

    煤矿作业不仅安全隐患高、而且对劳动者的健康危害大.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发,而尘肺发病位居国内行业之首,给国家和企业及劳动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个人健康损害不可低估,眼下小煤矿职业卫生预防工作在下滑,安全管理的现状令人担扰;国有煤矿内部职业卫生预防管理还未完全落实到位,安全生产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所以.开展煤矿职业卫生工作,关爱矿工生命质量尤为重要,职业卫生预防和安全管理的如何,关系着煤矿安全生产和不断适应现代煤矿发展和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的需要.必须完善提高企业内部安全健康标准化管理水平,逐步建立现代煤矿企业管理制度,从生产劳动的全过程控制减少安全与健康的风险.形成安全健康评价、审核、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才能不断消除生产环节存在的危险源及职业危害.

    作者:孔令文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太原市桶装纯净水的抽样调查

    目的:调查桶装纯净水的合格率,使市民喝上放心的桶装纯净水.方法:依据国标GB41892-5.10.11.15-94DUI对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茵群、致病菌(沙门氏.志贺氏、葡萄球菌、链球菌)、霉茵、酵母茵等项检验.结果:桶装水质量问题较为严重,平均合格率只有59%.结论:这次桶装纯净水的抽样调查结果平均合格率只有59%,与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日前公布的今年二季度全省桶装水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结果,平均合格率58.9%[1],基本相符.

    作者:王田慧;刘生翔;胡东升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如东县城镇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调查

    掘港镇是县城所在地,随着洋口港的开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更加频繁.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工作成为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作者:陈志云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万柏林区学龄前儿童口腔龋齿防治状况分析

    目的:通过在学龄前儿童中采用综合性防治龋齿,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病率,并对学龄前儿童群体防治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岁、4岁、5岁、6岁儿童,在2002年、2004年、2006年进行龋病状况调查分析.结果:通过群体综合防治,学龄前儿童在2 a,4 a后患龋率分别下降了24.14%和35.10%.龋均分别下降了0.87和2.18.儿童和其监护人对龋病防治的认识有明显提高.结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保护牙齿的有效方法.从幼儿开始,能有效地降低龋病发病率.

    作者:马青芝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磨牙塑化后根管再扩方法的研究

    笔者自1999年以来对188个塑化根管采用手扩法和机扩法进行根管再扩,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

    作者:蔺玉军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用修复方法治疗上齿槽骨发育不良

    目的:对成人错过矫治时机或矫治难度大,而又对美观要求高的患者实施治疗.方法:采用变异型卡环倒弯隙卡的方法进行修复治疗.结果:与常规的修复方法比较,除唇侧不显露卡环外,而腭侧不设基托,故发音不受影响,无异物感.结论:对86例患者临床观察及随访,患者对治疗效果均感满意,未出现颞颌关节紊乱的症状.

    作者:闫彩萍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BracKet间接粘着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提高固定矫治器中BracKet的粘接精度,使矫治器发挥佳矫治疗效.方法:先将BracKet精确地粘接在石膏模型上,后用0.5 mm胶模制做转移模托,将BracKet再转移到模托上.终将BracKet精确地粘着于牙面上.结果:通过临床观察证明BracKet间接粘着法克服了直接粘着法中BracKet位置不准确,BracKet的粘接高度和角度不易控制的缺点,能使BracKet精确地粘与牙面.结论:随着固定矫治器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BracKet的粘着精度越来越高,为了达到此目标,提高矫治疗效,采用BracKet间接粘着法将托槽的粘着精度大大提高.

    作者:阮克匀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东莞地区街头无偿献血员心理调查

    东莞地区85%以上供血来自街头无偿献血.为了了解献血员心理,听取广大献血员对我站工作的建议,将献血员信息反馈至血站,笔者作了一次街头无偿献血员心理调查.

    作者:严仲文;温惠荣;麦伟珍;钟炽辉;李丽颜;邝嘉文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集中配置肠外营养液的体会

    肠外营养支持是当今临床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由于将氨基酸和能源物质葡萄糖、脂肪乳同时输入体内,有利于合成蛋白质,临床上现输液采用将各种营养剂注入3 L静脉营养袋中混合后滴注的方法.

    作者:史馨霞 刊期: 2007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