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0979
  • 国内刊号:15-1101/R
  • 影响因子:0.44
  • 创刊:1982
  • 周期:旬刊
  • 发行:内蒙古
  • 语言:中文
  • 邮发:内蒙古
  • 全年订价:2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期刊三等奖
  • 中医学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2016年2期文献
  •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施护

    目的:观察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施护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口服秋水仙碱和别嘌呤醇及止痛等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中医辨证施护.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痛风采取中医辨证施护效果明显.

    作者:刘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方案干预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干预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3年3月~2015年3月5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混合痔术后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混合痔术后采取中医护理方案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干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经中医护理方案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疗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混合痔术后,对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干预,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仅提升临床护理疗效,还可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起到了护理干预的效果.

    作者:金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肾风的中医辨证施护

    目的:探讨肾风辨证施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肾风分为风伏肾络证、湿热蕴结证、肾络瘀阻证、肾虚湿瘀证、气阴两虚证,根据临床特点,对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施护.结果:患者身体恢复快,住院平均日、医疗费下降.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肾风临床护理有很大优势,因人施护,因证施护,将现代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相结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了并发症及治疗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身心压力,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田洪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胆囊炎肝胆气郁证中医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胆囊炎肝胆气郁证中医护理效果.方法:对入选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对慢性胆囊炎肝胆气郁证效果明显.

    作者:赖秀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延续护理在消化道肿瘤随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随访中应用中医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9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在此基础上行中医延续护理,比较两组PSQI、NRS的评分及胃纳改善情况.结果:两组随访后PSQI、NRS的评分均低于随访前,观察组PSQI、NRS的评分均比对照组低,随访后胃纳总改善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医延续护理在消化道肿瘤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吴丽萍;金淑飞;王晓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护理和出院后护理指导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护理及出院后护理的方法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和出院后护理指导,统计并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正确呼吸功能锻炼数、正确服药数、控烟戒烟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疾病急性发作的次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展开中医护理和出院后护理,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促进其学会自我管理,进而实现治疗情况的改善与身体的康复.

    作者:陈梦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脾虚体质儿童共8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n=42)仅给予常规西医学保健,观察组患儿(n=45)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保健措施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体格发育指标.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身高、体质量、胸围、腰围等发育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以观察组的增长幅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保健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脾虚体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学保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崇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理念在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参加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班的几点启示

    参加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班使我对中医护理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中医护理理念包括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和科学的辨证施护,中医护理理念应贯穿护理全过程,指导我们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作者:左玉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耳穴压豆对改善ICU谵妄患者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预防和改善ICU谵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对入住ICU并由各种因素引起谵妄的患者,于入住ICU当日3h内、48h和出ICU前2h采用CAM-ICU量表进行谵妄评估.对高风险患者,施以耳穴压豆,取穴:神门、心、肝、皮质下.结果:经过耳穴压豆治疗,患者睡眠质量较好,情绪较稳定,谵妄症状减轻,对治疗护理配合好,患者ICU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结论:耳穴压豆治疗,有效改善谵妄症状,缩短谵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ICU平均住院日.

    作者:王阿利;宿淑芝;毛荣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4月接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分期饮食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饮食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10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时方法分组,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饮食护理,观察组57例实施中医分期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期饮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葛宝芬;楚晓笋;焦宗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45例临床研究

    中风后呃逆是中风病常见并发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中风后患者自觉胸膈气逆上冲,喉中呃呃有声,连续不断,不能自止.临床研究表明呃逆的刺激或冲动多自迷走神经或膈神经的感觉神经传人,由膈神经运动纤维传出[1].中风后呃逆的发生多是由于中风后脑部血管及组织病变导致内脏植物神经紊乱,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继发的胃黏膜缺血等因素刺激膈神经引起的[2],目前西医多采用镇静、促进胃动力等方法治疗,但疗效欠佳,笔者多年临床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胜振;王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院内制剂养心复律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院内制剂养心复律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163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采用院内制剂养心复律胶囊治疗,4粒/次,3次/d;对照组78例,采用普罗帕酮片每次150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4wk.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中医临床症状、室性早搏次数及24h动态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42%,对照组有效率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P<0.01).观察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和24h动态心电图早搏次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院内制剂养心复律胶囊治疗室性早搏有较好疗效.

    作者:管慧;何江;廖沙;李世红;田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87例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对87例患儿口服醒脾养儿颗粒(毛大丁草、一点红、蜘蛛香、山栀茶)配合捏脊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55%.结论:本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家长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侯江婷;樊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使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对照组使用思密迭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粪便标本中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杆菌、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肠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突出,对改善肠道微生态有积极作用.

    作者:黄旭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疱疹性咽峡炎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给予馥感啉口服液口服,对照组56例给予利巴韦林口服,观察比较两组疗效、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较为安全.

    作者:董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经行头痛32例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 12月在我院治疗的经行头痛患者,口服中药汤剂.结果:治愈24例;好转6例;无效2例.结论:血府逐瘀汤对经行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6例肛瘘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肛瘘患者中抽取36例,均采用中医挂线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100%,住院天数为11~48d,术后随访一年无1例出现严重后遗症,也无1例复发.结论: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赖庆勇;吴畑华;彭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综合疗法辅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研究中西医综合疗法辅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8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辅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率高,可行性强,痛苦小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作者:彭仁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骨松宝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骨松宝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的脊柱发生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3月就诊的骨质疏松性的脊柱发生压缩性骨折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给予骨松宝胶囊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钙制剂和维生素D治疗.用药疗程结束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和腰痛疼痛强度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骨密度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试验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得以缓解,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骨松宝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更加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何美容;袁春燕;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老年肺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炎、止咳、平喘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老年肺炎患者疗效满意,可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赵竞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抗感至宝丹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抗感至宝丹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5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轻重相对平均的条件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为25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或抗病毒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症状消失后予口服抗感至宝丹.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感至宝丹能显著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有效率,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关.

    作者:康湘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清震汤加味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偏头痛采取清震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29例)和观察组(n=29例),观察组采取清震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有效率为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采取清震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西药,可缓解偏头痛症状,药物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蒋道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采用中药归脾汤联合三阴交穴贴敷法治疗老年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归脾汤联合三阴交穴贴敷法对老年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老年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归脾汤联合三阴交穴贴敷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56%,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归脾汤联合三阴交穴贴敷法用于老年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睡眠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叶秋丽;钟志国;罗磊玲;郝林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观察延年半夏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延年半夏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延年半夏汤加减对观察组进行治疗,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9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11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采用延年半夏汤加减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有效提升疗效,对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着重大贡献.

    作者:于经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尿石流疏通汤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尿路结石60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尿石流疏通汤对尿路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600例尿路结石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0例,接受尿石流疏通汤结合ESWL疗法;对照组300例,接受低能量的ESWL疗法.治疗后观察肉眼血尿,结石在一个月内的排净率、五年内的复发率以及高血压发生率.结果:接受治疗后,肉眼血尿时间缩短了4.7h,结石在1个月内的排净率大大提高,肾结石为8.4%,输尿管结石是6.2%,膀胱结石是21.4%;结石在五年内的复发率降低了3.1%,高血压五年内发生率降低了1.3%.结论:结合尿石流疏通汤对尿路结石进行治疗,可以辅助患者排石减轻并发症.

    作者:郑秋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顺气汤治疗新生儿功能性肠淤胀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顺气汤治疗新生儿功能性肠淤胀的效果.方法:将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功能性肠淤胀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西药西甲硅油乳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接受顺气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气汤治疗新生儿功能性肠淤胀,具有安全性高、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李波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临床研究

    目的:对82例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同期再选择82例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的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论治中风恢复期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治疗中风恢复期失语症的临床研究,探讨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84例中风恢复期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西成药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分别给予对证论治中药方剂和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语言能力的改善情况、总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语言能力包括自发言语、口语理解、复述、命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8%)(P<0.05).结论:辨证论治中风恢复期失语症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临床应根据患者的证型选择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

    作者:邓周武;郑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疏肝补脾汤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150例

    慢性活动性乙肝简称乙型慢活肝,主要是因感染乙肝病毒所致,是由急性活动性乙肝转化而来,慢性活动性乙肝主要表现为劳动能力逐渐减退、乏力、纳差、厌油腻、腹胀持续且明显等.有的患者常有低热、月经失调、性功能紊乱或减退,部分患者兼有关节炎、肾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肝外损害表现.疏肝补脾汤运用纯中药制剂,根据不同患者及不同症状,分别给药.临床研究表明,疏肝补脾汤对慢性活动性乙肝有显著疗效.

    作者:巩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4年5月登封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联合布地奈德喷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68.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结论: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胡少争;董韶昱;景朝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金刚藤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附件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金刚藤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附件炎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妇乐冲剂口服,2包/次,2次/d;观察组给予金刚藤胶囊,口服,4粒/次,3次/d,疗程均为2wk.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情况,分析安全性.结果:①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8.57%(44/56),观察组为93.33%(56/60),二组疗效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0.01),两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前后均未见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结论:金刚藤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附件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胡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7月门诊收治的58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作者:郁红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桂枝葛根汤联合湿热敷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桂枝葛根汤联合湿热敷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8月70例于我院接受风寒湿型颈椎病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止痛镇静药结合颈椎牵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桂枝葛根汤联合湿热敷进行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预后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葛根汤联合湿热敷在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上应用,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易复发,价格低廉,简单方便.

    作者:张卫明;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115例

    目的:观察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桂枝甘草汤加味(桂枝20g、炙甘草20g、檀香20g、冰片1g、薤白20g、人参10g、五味子10g)治疗.结果:显效46例,占40%,有效56例,占48.69%,无效13例,占11.31%.结论: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效果良好.

    作者:司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诊治的60例秋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予以对照组金双歧联合思密达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以藿香正气散加减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16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9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83.33%.结论:采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以显著提升疗效.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通腑理肺汤结肠透析对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进行结肠透析治疗对并发脓毒症的肺炎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治疗的97例肺炎患者进行研究,97例均并发脓毒症,治疗过程中进行结肠透析,透析时采用的药物为具有通腑理肺作用的中药汤剂.结果:痊愈73例,显效18例,好转4例,无效2例;治疗前血LAC水平为(3.87±0.13) mmol/L,治疗2wk后为(1.21 ±0.03)mmol/L,治疗4wk后为(0.42±0.01)mmo1/L.结论:应用中药方剂进行透析可以明显改善病情降低血LAC水平.

    作者:李文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自拟养阴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6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应用自拟养阴汤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中医科门诊接诊的132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6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以7d为1个疗程,共接受2个疗程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接受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63/66),对照组为75.76%(50/6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显著,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2=23.8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自拟养阴汤对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干预效果确切,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纪璇;王春扬;杨晓寰;柯纬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加减麻子仁汤防治混合痔术后便秘3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减麻子仁汤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的疗效作用.方法:将所观察的5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服用加减麻子仁汤,对照组服用乳果糖,观察术后便秘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缓解术后便秘及术后出血及创缘水肿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可缓解术后疼痛及缩短术后愈合时间.结论:加减麻子仁汤可有效防治混合痔术后便秘,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术后愈合时间.

    作者:董曼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化痰降逆止晕汤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痰降逆止晕汤在痰浊型眩晕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9月~2014年12月接收的痰浊型眩晕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不同临床处理组,即:对照组(盐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化痰降逆止晕汤),对预后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疾病缓解率为92.5%,和对照组的75.0%相比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针对痰浊型眩晕行化痰降逆止晕汤疗法作用突出,可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学习.

    作者:周拥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止血带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止血带反应所致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拟行下肢手术使用止血带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H组上止血带前30min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C组在相同时间内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在治疗前(T0)、上止血带后1h(T1)、松止血带之后1h(T2)、6h(T3)、12h(T4)及24h(T5)各时点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肌钙蛋白I(cTnI)、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T2-T5时间段SOD降低(P<0.05),其他指标升高(P<0.05).两组比较T2-T5各时点H组SOD明显高于C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低于C组(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能够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等机制,对止血带反应所致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施亚琴;孙许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红蓝光联合消痤方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红蓝光联合消痤方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女性迟发型痤疮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用红蓝光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红蓝光+消痤方治疗.观察比较治疗4wk后两组疗效与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有效率各为67.5%(27/40)、90.0% (36/40),对照组痊愈率、有效率各为42.5%(17/40)、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未出现特殊不适现象.结论:红蓝光联合消痤方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属于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琳玲;荣光辉;张冬梅;郑秀芯;潘爱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期均为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7.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作者:叶小倩;柯华琪;洪兰;易康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外敷联合化瘀舒筋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化瘀舒筋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为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提供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符合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共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联合化瘀舒筋汤治疗.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结束后,观察组VAS、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化瘀舒筋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缓解疼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伯良;余羿淳;黄炜强;江健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方治胸痹

    经方因组方严谨、疗效卓著在临床中广为应用,本文介绍了笔者在治疗胸痹中常用的经方,如栝蒌薤白白酒汤治上焦寒痰内盛、人参汤治中阳不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阳气亏虚、炙甘草汤治阴血大亏、当归四逆汤治血虚寒凝、真武汤治阳虚水停、葛根芩连汤治胃肠郁热、五苓散治水湿内停、肾气丸治肾气不足、以开拓临床思路.

    作者:张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冷疗后金黄散外敷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冷疗后金黄散外敷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急(门)诊收治的3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先给予持续冰袋冷疗5-5min,后外用金黄散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wk,观察踝关节肿痛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wk后,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6%.结论:急性踝关节扭伤先给予持续冷疗5~15min,使用金黄散外敷联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能明显减轻踝关节的肿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其机制需进一步研讨.

    作者:刘小路;陈浩;钟培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上的利弊分析

    伴随社会发展,传统中药饮片煎煮不便、质量不稳定、疗效参差不齐等问题逐渐显露,阻碍了中药和中医的健康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因其按确定工艺制备、可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使用方便、免煎易服等特点正在逐步推广,下文从中药配方颗粒由来、国内外现状及其优势及不足等角度,分析应用前景.

    作者:连红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康艾注射液对介入手术后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对TACE治疗后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TACE治疗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TACE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康艾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d7及术后d28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及NK细胞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术后d7 CD3+、CD4+、CD4+/CD8+及NK细胞较术前下降.观察组在术后d7各组T细胞较术前无下降,术后d28各组T细胞较术前和术后d7升高.结论:康艾注射液能够保护行TACE治疗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并能进一步刺激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琳慧;田劲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我院1592张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针对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1592张中成药处方,对处方书写、金额分布、用药合理性及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与结论: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监管.

    作者:曹艳;景佳;金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熏洗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肩关节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肩关节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采用中药熏洗与关节松动训练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肩关节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纯关节松动训练治疗(对照组,n=30)与加用中药熏洗配合治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 (P<0.05).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前评估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肩关节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采用中药熏洗与关节松动训练治疗,可减轻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作者:李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三种药材区别的研究

    由于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外观相似,不易区分,在使用时极易混淆,五加皮和香加皮名称相近,功效相似,很多人认为二者都是五加皮,其实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材,三种药材应严格加以区分,防止误用.

    作者:潘家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外用配合负压引流术(VSD)后游离植皮治疗下肢慢性溃疡30例临床观察

    2013年11月~2015年6月本科采用中药外洗配合VSD负压引流术治疗下肢慢性溃疡30例,待创面肉芽新鲜,达到植皮条件后,采用植皮术,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于控制感染及促进肉芽生长,达到植皮条件的疗效.

    作者:张涛;扶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骨科术后恶心呕吐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骨科术后恶心、呕吐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骨折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吴莱萸贴敷涌泉穴加甲氧氯普胺肌肉注射止吐.对照组只给予甲氧氯普胺肌肉注射止吐.结果:术后48h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1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对骨科术后恶心、呕吐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杨仙妹;张瑞芹;高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包括抗感染、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观察组采取耳穴贴压治疗,15d一疗程,连续治疗半年,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儿的IgG、IgM、IgA,以及血清Cu、Zu、Fe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免疫指标IgG、IgA及血清Zu、Fe水平均得到提升,观察组提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采取耳穴贴压治疗,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纠正和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及微量元素失衡,促进患儿的治愈,临床推广价值重大.

    作者:雷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桂枝的二十二种功用

    桂枝是临床常用的一味药,药效明显,功用广泛,从多角度掌握其功用才能物尽其用.

    作者:李永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黄粉敷脐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便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大黄粉敷脐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7~12月来我院化疗的4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根据化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化疗当天即给予大黄粉6g与适量的醋调成糊状敷脐,比较两组化疗后的便秘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化疗后2d内便秘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为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便秘的痛苦,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穴位贴敷.

    作者:刘金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加强医院中药库管理之我见

    目的:探讨医院中药库的管理方法.方法:通过提升中药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严格进行药物检验、正确保管中药饮片、配方管理以及实施信息化系统化的出库管理,提升我院中药库的管理水平.结果:我院中药库的管理更加严谨、效率更高.结论:落实加强医院中药库管理的措施,是实现医院中药库科学管理的重要条件.

    作者:黄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配伍禁忌配伍特点

    目的:探讨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配伍禁忌配伍特点.方法:通过使用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从中药的性味以及归经属性上挖掘药典中和实际中药配伍的禁忌组合以及常用药之间的属性组合的差异.结果:一些较为常见的属性组合,例如热-甘、热-苦、胃-热、热-肺、热-寒等中药配伍有着较高的出现频率,但在药对中的出现频率较低,其他的一些属性组合例如心-肺、肾-肺、脾-肺等配伍在药对中的出现频率较高,但这种配伍的特异性较差.结论:配伍禁忌组合中也存在一些特定的性味归经属性的组合,这种组合和实际的药对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通过对其了解能够较好地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袁永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肛裂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方法:将慢性肛裂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以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50例)以肛裂侧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总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慢性肛裂具有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李燕;苗建营;李京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自拟脉通散外敷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9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脉通散外敷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96例TAO患者分成观察组5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脉通散外敷.观测两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及胭动脉的管腔内径、血流量及血流峰值速度,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管径、血流量、血流峰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拟脉通散外敷能有效治疗TAO,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萌;公鑫;唐乾利;薛东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祛毒洗剂配合去腐生肌散对肛周脓肿创面恢复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祛毒洗剂配合去腐生肌散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恢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组、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术后采用祛毒洗剂配合去腐生肌散,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凡士林纱条外用.观察两组术后d7、d10、d15创面恢复情况,并予以评分量化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的d7、d10、d15创面恢复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毒洗剂熏洗配合去腐生肌散外撒可加快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恢复、缩短疗程,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张生东;马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药房中药饮片鉴别方法探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药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药饮片是药物的一种,是中国国粹,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中药饮片的种类非常繁多,来源十分广泛,鉴别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因假冒伪劣中药饮片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所以,加强中药饮片的鉴别是当前药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药房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有所助益.

    作者:孙培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热性哮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热性哮喘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46例热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n=73)和观察组(n=73),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平均基本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基本痊愈时间(5.5±2.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7±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治愈时间,改善惠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感染性休克证属气虚型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2d后,两组患者症状、心率、平均动脉压、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较常规西医治疗更能改善组织缺氧及代谢紊乱,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吕雪莹;王修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西药与中药联用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中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78例儿科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9例,行西药与中药联用治疗)和对照组(39例,行西药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不良反应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3.68%);咽痒缓解时间、肺部体征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鼻塞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药与中药联用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唐祖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夏治平主任中医师针灸治疗神经性耳聋经验

    神经性耳聋为临床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发病率呈现增长之势,又称感音神经性耳聋,为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引起的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耳部不同程度的渐进性听力减退直至耳聋,发病初中期伴有耳鸣、耳内闷塞感,半数病例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夏治平主任中医师为全国名中医,从医60多年,运用针灸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随师临床多年,收益颇丰,现整理有关治疗经验如下,供同道学习参考.

    作者:马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颅脑损伤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同意后,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和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两组均包含51例,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①观察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为(8.39+1.3)d,对照组为(15.21 +1.80)d,两组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后遗症治疗中应用中药联合针灸,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童钟;王季;黄辉霞;萧韵雅;何枚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刺结合耳穴治疗失眠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耳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48例,采用针刺配合耳穴治疗,对照组142例,采用舒乐安定治疗,两组分别治疗一个月,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痊愈率50.7%,总有效率92.6%;对照组痊愈率28.9%,总有效率56.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结合耳穴治疗失眠临床效果确切,疗效优于舒乐安定.

    作者:王亚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神经性头痛进行针灸与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入选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血管神经性头痛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与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疗法,对照组服用尼莫地平联合放松疗法,两组均治疗4wk,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天数、发作次数、头痛严重程度、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头痛发作天数、发作次数、头痛严重程度、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生胃肠道不适、一过性头晕、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神经性头痛进行针灸与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治疗,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载;陈丽容;许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灸结合悬吊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悬吊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盘源性腰痛患者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针灸的基础上结合悬吊方式进行治疗;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8.0.%(39例),有效率为92.0%(46例);对照组治愈率为62.0%(31例),有效率为82.0%(41例).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悬吊治疗盘源性腰痛疗效明显,有推广前景.

    作者:温鸿源;黄荷;龙洁珍;廖广婧;葛敏恩;刘华德;甘灏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灸+穴位按摩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直肠前突变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直肠前突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消痔灵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直肠前突深度、排便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直肠前突深度为(3.30±1.38)mm,排便时间为(3.53±1.11)mi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前突型便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方案,可强化患者的肛门收缩能力,减轻直肠前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卢绮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疑难型面瘫与普通面瘫早期鉴别及后期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症,又称为口眼歪斜,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处面瘫区别于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及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文中主要总结了普通面瘫及疑难型面瘫的早期鉴别要点,及早发现疑难型面瘫,给临床以指导.

    作者:陈亦琳;王立新;焦建东;韩飞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皮穴位电刺激与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两组患者均选取膝关节周围腧穴分别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的即时止痛疗效好于温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全部疗程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和活动能力改善均有好于温针灸组趋势,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治疗期间温针灸组1例出现晕针现象,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总体疗效与温针灸治疗等效,但即时止痛效果更优,不良反应更少,可临床推广.

    作者:杨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合谷刺结合催气手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颈肩部肌筋膜炎又称颈肩综合征,是由于颈椎的急慢性损伤、退变或颈肩部的软组织损伤,激压颈脊,产生的以颈后、肩上部为主的痹痛,酸困及功能障碍等为临床表现的病症,常和身体素质、职业、生活习惯、环境有明显关系.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本病发病越来越趋于低龄化.笔者运用双针合谷刺催气手法治疗,并与普通针刺平补平泻手法治疗相比,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来源于2013年3月~2015年6月内蒙古乌海市蒙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共60例,按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9d~20个月.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17d~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何江;王俊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竹罐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竹罐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60例肩周炎患者先行采用自制竹罐浸泡于煮沸的药液中煎煮后进行拔罐,留罐10min;后进行关节松动治疗,治疗1次/d,7d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本研究未设对照组,以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为评价标准.结果:治愈率63.3%,总有效率95%.结论:竹罐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作者:赵萌;曹云;刘斌;韩森森;王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齐刺法并刮髌及微波照射治疗髌尖末端病185例体会

    髌尖末端病是指髌尖下极髌腱附着点处疼痛为主的一种创伤性病变,好发于从事跳跃、篮球、排球等运动者或体育爱好者,是运动医学常见多发病,又称“跳跃膝”或“篮球膝”.笔者自1998年以来,运用针刺之齐刺法、推拿手法之刮髌法、微波治疗仪照射患处等手段治疗此类疾病18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5例(其中146例系笔者2000年12月~2013年1月于广东省深圳体育康复中心工作时收集),男性118例、女性67例,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病程3个月,专业运动员133例,体育爱好者52例.多见于30岁以下年轻人,男性多于女性.

    作者:刘锦秀;田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循经针灸配合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循经针灸配合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温针治疗,观察组55例采用循经针灸配合温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针灸配合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罗颖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外敷联合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42例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配合摇拔戳手法在急性踝关节扭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中医骨伤科门诊就诊的4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给予摇拔戳手法、中药外敷、可松紧护踝固定.结果:优良率90.47%,总有效率97.61%.结论:中药外敷配合摇拔戳手法并予适当的固定对踝关节扭伤具有较快消除肿胀、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作用,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林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观察针灸、口服少腹逐瘀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

    目的:探讨针灸、口服少腹逐瘀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治疗的满意度评价,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杨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针刺疗法对脑卒中便秘的疗效探究

    目的:观察并探究中医针刺疗法对脑卒中便秘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住院和门诊的气滞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进行基础护理治疗,观察组除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基础护理治疗外,施以改善肢体功能的中医针刺疗法,两组皆治疗2wk,5次/wk,对两组进行便秘症候评定标准的评分及治疗前后及组间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方案都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轻患者的症状,但是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疗效明显,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春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祛风通络汤合针刺治疗面瘫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祛风通络汤结合针刺穴位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拟中药祛风通络汤结合针刺穴位,一个疗程14d,经过3个疗程,分别判定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60例,治愈36例,显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60例,治愈21例,显效3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祛风通络汤配合针刺治疗面瘫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孙津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推拿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项背肌筋膜炎患者60例运用推拿手法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愈51例,好转8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8.33%.结论:推拿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

    作者:张海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药熨结合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目的:观察中药药熨结合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中药药熨结合艾灸治疗为观察组,70例单纯中药药熨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药熨结合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黎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1月我院接治的70例推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头痛、颈肩痛、眩晕、心理适应能力、日常工作和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榷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耿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刺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运用针刺疗法对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搜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住院病历,选择103例符合标准的病例,采用术后留置导尿,其中48例为对照组,55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在术后采用针刺疗法助其膀胱功能的恢复;对照组未采用针刺疗法.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术后d14膀胱残余尿量,并评价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疗法可有效预防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临床中出现手术损盆腔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导致膀胱功能失常,可借鉴使用本法.

    作者:罗德毅;曹俊岩;刘璇;程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平衡针治疗原发性痛经43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平衡针疗法对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在临床上选取原发性痛经病例43例.使用平衡针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对疼痛进行评估.结果:使用平衡针疗法进行首次治疗前后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平衡针疗法对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作者:孙艳怡;于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后便秘患者1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予以针刺配合中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中药的治疗方法,6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疗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41例(43.2%),好转35例(36.8%),无效19例(20.0%),总有效76例(80.0%);对照组患者治愈28例(29.47%),好转22例(23.16%),无效45例(47.37%),总有效50例(52.63%).实验组患者的显效时间为(26.1±3.2)d,对照组为(34.7±1.4)d;实验组的有效时间为(22.5±2.3)d,则对照组为(27.4±1.8)d.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治疗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对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使用以及推广.

    作者:张云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灸配合外敷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外敷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15d;观察组针灸配合外敷法治疗15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和排尿前后泌尿系B超的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疗效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针灸配合外敷法对症状的改善有明显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西药副作用.

    作者:马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8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针灸疗法,对照组采取推拿疗法,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分及影像检查,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为(4.1±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1.2)分(P<0.05).结论:运用针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疼痛,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周宇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刺加灸治疗慢性失眠症21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加灸对慢性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2014年收集的210例确诊为慢性失眠症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针刺加灸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针刺.结果:观察组痊愈80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痊愈6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针刺加灸疗法对于慢性失眠症具有极佳的效果,操作简便,副作用小,但其优化治疗仍需探讨.

    作者:莫太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58例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3%)比对照组(70.00%)高,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针灸联合中药熏蒸疗效显著.

    作者:刘元平;王利英;姜义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治疗小儿感冒审六兼

    感冒是小儿常见疾病,常兼夹饮食异常、呕吐、泄泻、痰喘、湿邪和惊.正如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小、儿则》中说:“盖小儿之病,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以至惊风吐泻,及寒热疳痫之类,不过数种.”故治小儿感冒务必兼顾这六种兼证.

    作者:王华;翁东博;王珺;常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加减独活寄生汤治疗中老年痹证临床经验总结

    痹证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根据其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制定祛邪气、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的治疗原则,并通过加减独活寄生汤辨证施治.

    作者:陈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逍遥散加味治疗妇科病经验举隅

    目的:介绍逍遥散治疗妇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针对妇科临床上常见的经前期综合征、痛经、乳腺增生等病,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结果:经前期综合征、痛经、乳腺增生等病,只要辨证属肝郁气滞证,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逍遥散加减治疗妇科病疗效确切,不愧为妇科圣方.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任宝成教授治疗小儿癫痫治疗经验

    任宝成(1913~1988),男,汉族,天津市武清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创始人之一,当代著名津塘中医儿科学专家.任老生前多用心于临床,很少著书.由于当时的条件等因素,只有少数病例被跟随任老的学生记录下来.通过对这些病例加以分析、研究,探讨对于小儿疾病的治疗方法与用药.

    作者:王倩娜;程春颖;程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辨治内伤发热病案举例

    发热作为临床常见伴随症状,病因的确定在临床诊治中受到重视.很多发热并非由感染、肿瘤、免疫等因素引起,此种发热大都可运用中医内伤发热的思想寻求病因并给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高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试论行气活血消淤止痛在中医骨科临床上的应用

    目的:对行气活血消淤止痛在中医骨科临床的应用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6例骨伤科患者,应用行气活血消淤止痛中药口服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例治疗无效,25例治疗有效,38例治疗显效.结论:在中医骨科临床应用中,行气活血消淤止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各项临床症状可以有效缓解,比如肿胀、疼痛等,同时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受损组织恢复,在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张朝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王长洪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总结

    王长洪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脾虚为本,湿热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虚失运是其发病基础,热毒内蕴是其发病条件,瘀血阻络是其病理产物,同时也影响疾病的转归,故治疗上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针对病因病机提出“有一分脓血则有一分热毒”的独到见解和“温中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的治法;善于配合中药灌肠等疗法,使药物直达病所.

    作者:貟登辉;柳越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痰论治咳嗽性晕厥2例

    咳嗽性晕厥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宗“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谈”之古训,采用补气化痰中药治疗2例,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于建国;齐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化瘀止血方加减治疗紫癜性肾炎血尿经验

    血尿和(或)蛋白尿是紫癜性肾炎常见的临床表现,几乎所有患者出现血尿,主要表现为镜下血尿.刘春莹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将紫癜性肾炎血尿分为“风热夹瘀”“血热夹瘀”“湿热夹淤”“脾不统血”及“气阴两虚”五型,认为血瘀贯穿本病的全过程,并影响其发生、发展;瘀血阻络是本病的病理基础.自拟化瘀止血方治疗紫癜性肾炎血尿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瀚;刘春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心得

    目的:总结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验,为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开拓思路,丰富治疗方法.方法:①通过查阅古籍,检索近代文献,总结中医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②基于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总结组方用药规律.结果:明确炙甘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机理,提高临床疗效.结论:炙甘草汤在改善病毒性心肌炎症状及患者远期预后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祁尚文;王卫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李世杰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肺癌

    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柴胡、枳壳、川芎、怀牛膝、桔梗、甘草组成,主治血瘀证,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李世杰教授常用此方作为治疗原发性肺癌的基础方,在此方基础上辨证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何睿;李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举隅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少阳病的主方,方药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1].本方为解外和里,疏利三焦,调和脾胃,祛邪而又扶正之和剂,具体证候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2].两千年来本方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从外感到内伤,以至杂病、怪病,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现举本人验案如下:

    作者:莫宁;贯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常克教授对小儿厌食的辨治经验

    小儿厌食症是中医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夏秋两季多发,病程长远不愈者影响小儿先后天之精的摄取储藏,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发育受碍,对小儿的成长影响较大.本文就常克主任医师在中医临床上,对小儿厌食常见证型的中医治疗经验,进行论述.

    作者:卢映成;周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为中晚期妊娠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调查发现,此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故如何改善ICP患者的不良分娩结局,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现就对于该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美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治疗新进展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对正常饮食以及语言等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周围性面瘫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以西药治疗为主,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患者治疗后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中医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广为使用,效果理想.本文以周围性面瘫发病机制为起点,分析中医在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治疗方法,为周围性面瘫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梁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近况

    目的:概述近几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从针刺配合灸法、申西药、理疗、刺络拔罐、推拿、穴位注射以及其他疗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显著.结论:针灸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以及良好的效果,但缺少治疗机理方面的研究,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系统,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优化针灸处方,提高疗效.

    作者:董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运用概述

    整理金匮肾气丸近15年临床运用的概况,讨论今后研究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作者:马晖;富晓旭;刘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概述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多发于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女性.近几年来原发性痛经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通过对比近几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总结了不同治疗方法的特点和优势,找出了适合不同症状的治疗方案.

    作者:赵树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症范畴.该文综述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理论研究概况及进展.

    作者:房铁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金粟兰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金粟兰属植物在全球约有17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的温带和热带,在我国约有13个种及5个变种,主要产于华南及西南地区[1].在我国可供药用的金粟兰属植物共有8种,大多以全草人药,具有祛风散寒、舒筋强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通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被《中国药典》或地方中药材标准收载[2-6].该属植物中作为药用的有金粟兰Chloranthus spicatus、丝穗金粟兰Chloranthus fortunei、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宽叶金粟兰Chloranthus henryi、全缘金粟兰Chloranthus holoste gius、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银线草Chloranthus Japonicus以及鱼子兰Chloranthus elatior[7].研究表明,该属植物的一些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作用和抗菌活性.本文综述了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金粟兰属植物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作者:张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传输型便秘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排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运动过程.功能性便秘(FC)是消化道常见的症状,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作为一个消化道常见症状.资料显示,慢性便秘在我国的发病率为6.07%[1],有便秘症状者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超过27%[2].长期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产生诸多并发症,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便秘依据其排便动力学的病理生理机制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OOC)和混合型便秘(MC).为探讨功能性便秘的证候特点,笔者对12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进行证型分布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内科对眩晕患者病因分析的研究

    目的:分析中医内科对眩晕进行治疗时的患者病因,为眩晕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入的140例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眩晕病高发年龄段为40~79岁,占全部患者的88.57%;女性患者偏多;眩晕患者的主要病因有脑供血不足(33.57%)、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7.86%)、脑动脉硬化(13.57%)及高血压病(12.14%);肝阳上亢患者占17.86%,气血亏虚患者占11.43%,痰湿中阻患者占52.85%,肾精不足患者占17.86%,其中痰湿中阻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病症(P<0.05).头昏和头晕目眩两种类型和中医证型关系无显著差异(X2=3.998,P>0.05).结论:眩晕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有一定关系,主要病因有脑供血不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中医角度以痰湿中阻型为多,临床上应注重对眩晕进行综合治疗.

    作者:李维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从圆运动治疗甲减

    通过认识圆运动,从圆运动角度分析甲减的病机“运动失圆,轴坏轮停”,结合临床经验,化裁古方,恢复人体正常的圆运动,达到治疗甲减的目的.

    作者:姜峰;高天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金莲清热颗粒解热抗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金莲清热颗粒的解热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酵母菌致大鼠发热法,观察金莲清热颗粒的解热作用;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法,观察金莲清热颗粒的抗炎作用.结果:金莲清热颗粒对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金莲清热颗粒有明显解热抗炎作用.

    作者:邵荣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刺补肾活血法对Wistar大鼠骨折模型骨痂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补肾活血法对骨折大鼠模型骨痂愈合的影响.方法:手术造成Wistar大鼠胫骨中下段骨缺损模型3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n=10)、普通针刺组(n=10)和补肾活血组(n=10),普通针刺组给予针刺蠡沟、漏谷及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进行治疗,补肾活血组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肾俞、膈俞、血海、百会进行治疗.在造模的第10、20、30d分别取三组大鼠进行骨折处X线摄片观察并评分.结果:补肾活血组、普通针刺组及模型组三组之间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数据不具有实验意义.

    作者:董龙聪;邓路达;曾定文;蒙瑾;龚梅初;冯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冬令膏滋方收膏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研究我院冬令膏滋方收膏工艺参数以及矫味剂种类及配比加入量,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方法:利用便携式密度仪及快速水分测定仪对收膏中间体多样品相对密度与水分含量系数进行测定,建立相关性方程,通过矫味剂不同配比加入,以口尝方式评价口感.结果:样品相对密度与水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矫味剂加入量以10%蔗糖和0.1%的甜叶菊苷配比佳.结论:通过便携式密度仪可快速进行相对密度测定,进而达到含水量的控制,可有效控制冬令膏滋方收膏工艺,通过矫味剂的加入可改善患者服药顺应性.

    作者:李晓军;苗莉;宫凯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疏解外感茶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我院自制药疏解外感茶的处方组成、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有中药成分的疏解外感茶进行治疗,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28%,对照组有效率82.8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疏解外感茶制备方法简便,质量可控,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宗武;岑成灿;李姣;禤昭银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