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ICU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74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APACHEⅡ评分、病死率等具体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前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死率(18.92%)高于观察组(2.70%)(x2=5.045,P=0.025).结论 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乌司他丁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静;李娟;陈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联合全院血糖管理模式对于糖尿病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择期行骨科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临床路径管控血糖,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联合全院血糖管理模式管控血糖.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凝血指标水平及手术指标.结果 术中、术后及术后3d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问短于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路径联合全院血糖管理模式干预糖尿病手术患者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爱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术后肠粘连程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开始离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粘连程度低于对照组,且重度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可有效缩减术后恢复时间,利于降低重度肠粘连发生率.
作者:邓小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烧伤植皮俯卧位手术应用食管引流型喉罩的价值.方法 选择进行烧伤植皮俯卧位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经典型喉罩,观察组使用食管引流型喉罩.比较两组喉罩操作情况、喉罩插入用时、气道密封压、通气罩充气量、喉罩并发症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结果 观察组嗅花头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喉罩插入用时短于对照组,气道密封压与通气罩充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烧伤植皮俯卧位手术治疗患者,食管引流型喉罩置入喉罩时保持简单伸展位即可操作,喉罩插入用时短,密封性与通气效果佳,还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性良好.
作者:付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应用单纯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富马酸福莫特罗粉)吸入治疗,观察组应用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第1 s呼吸容积占预计值%(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变化,白细胞介素(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浓度,外周血有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mRNA、GR-β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FEV1%、FEV1%/FVC、IL-8、TNF-α、GR-αmRNA、GR-βmRNA等检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及GR-α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IL-8、TNF-α及GR-β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中重度COPD,能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浓度,优于单一制剂治疗.
作者:鲁凤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鼻窦炎应用匹多莫德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共60例,将其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匹多莫德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鼻内镜黏膜形态Lund-Kennedy评分、鼻窦CT扫描Lund-Mack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TNF-a、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鼻窦炎应用常规方案加匹多莫德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鼻内镜黏膜形态及鼻窦CT扫描结果,且对炎性因子的消退也有积极的影响,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作者:马慧敏;连荣;尚云;郭喜霞;史海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肛肠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肛肠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两组均采取硬膜外自控,A组镇痛方案为20μg/ml氟哌利多+4μg/ml芬太尼+0.08%罗哌卡因,B组镇痛方案为20 μg/ml氟哌利多+4 μg/ml芬太尼+0.1%罗哌卡因,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术后情况以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手术后4、8和16 h疼痛NRS评分显著高于B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和36 h,A组患者疼痛NR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问均明显低于A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下,20 μg/ml氟哌利多+4 μg/ml芬太尼+0.1%罗哌卡因镇痛方法对肛肠术后镇痛效果良好,能显著减少尿潴留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任方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土默特左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5年土左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因顺位及构成比等相关因素.结果 5年问土左旗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8.88‰、10.36‰和11.17‰,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为79.51%.男、女童死亡率分别为12.70‰和9.52‰,且性别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以下儿童前5位主要死因依次为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和意外窒息.结论 规范孕期保健管理,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减少新生儿的死亡是降低本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措施.
作者:王润刚;郝红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在急性肠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112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注射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及阿奇霉素药理作用进行合理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3%(5/56),低于对照组的25.00%(14/56),同时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肠炎患者,合理应用阿奇霉素能够有效促进其各相关症状的好转,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可能性,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贾中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4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治疗,连续治疗直至止血.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以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及胃酸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观察组血清胆碱酯酶为(6.9±2.5)U/L、SOD为(43.6±7.4) 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DA为(28.3±6.3) nmol/m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采用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可有效控制出血,预后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改善氧化应激水平,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王正茂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应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3个家系(11例)展开研究,采集家系中父母与患儿外周血与孕妇妊娠16~24周羊水标本,以MLAP技术检测SMA致病基因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MLAP检测诊断显示,家系Ⅰ先证者为SMN1基因外显子7、8纯合缺失,SMN2基因外显子7、8杂合重复;家系Ⅲ先证者为SMN1基因外显子7、8纯合缺失,SMN2基因外显子7、8杂合缺失;家系Ⅰ母亲与家系Ⅲ父亲均为SMN1基因外显子7、8杂合缺失,SMN2基因外显子7、8杂合重复;家系Ⅰ父亲与家系Ⅱ、Ⅲ母亲均为SMN1基因外显子7、8杂合缺失,SMN2基因外显子7、8正常;家系Ⅱ父亲为SMN1基因外显子7、8合并SMN2基因外显子7、8杂合缺失;3例胎儿均为SMN1基因外显子7、8纯合缺失合并SMN2基因外显子7、8正常,经遗传学咨询后,家系Ⅰ、Ⅱ、Ⅲ父母终均决定继续妊娠.结论 MLAP技术能够快捷有效地进行SMA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明确SMA致病基因的表达情况,SMA家系产前诊断确诊率高.
作者:于海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50例行内瘘切除重建手术患者为对照组,50例行PTA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 (48/50)高于对照组80.0% (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管内径、血管内自然流量、透析穿刺针血流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提供PTA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住院时间,安全性高,可有效节约资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勇刚;王晓林;王林风;廖峰群;付景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创新型护理模式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脑血管疾病患者2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创新型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变化、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QLS)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创新型护理模式干预脑血管疾病患者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张艳民;张丽红;石月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100例高通量透析器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以及食欲、精神、活动能力和睡眠状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食欲、精神、睡眠状态以及活动能力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食欲、精神、睡眠状况,提高活动能力,保证透析的顺利完成.
作者:李巧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减少消化内镜检查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消化内镜检查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5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投诉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指标质量评分.结果 在消化道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投诉事件发生率方面,常规组分别为14.0%、80.7%、10.0%,研究组分别为6.7%、90.0%、4.0%,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消化道感染发生率和投诉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服务态度、实际操作、器械管理等护理指标评分方面,研究组的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模式应用在消化内镜检查中,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燕琼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经过护理,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58%高于观察组7.8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 %>78.95%),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有效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李传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体检中心采血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对本院体检中心采血室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分析细节护理应用前后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体检效果、护士感染、针刺伤及患者满意率的差异.结果 与实施细节护理前相比,实施后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与医生配合度、与患者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细节护理后,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率、满意率显著提高,而护理人员感染率及针刺伤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 细节护理能有效提高体检中心采血室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护士护理质量,降低差错率,从而提高体检者依从率及满意度.
作者:乔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结合精细化护理对PET-CT检查患者情绪状态及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行PET-CT检查及常规护理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前进行PET-CT检查及心理疏导结合精细化护理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情绪状态、检查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检查质量达标率较对照组高,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疏导结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改善PET-CT检查患者情绪状态,提升检查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综合效果,为临床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随机抽取骨科住院的手术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50例与试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60例,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术后焦虑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试验组术后疼痛评分、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焦虑状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压疮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高及居住地在城镇的患者干预效果较好.结论 骨科围手术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焦虑状态,但在实施中,应当注意男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及居住在乡村患者的干预方式和力度.
作者:陈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对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0例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0例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头晕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头晕频率及每次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少,且干预后SDS评分与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可有效缓解头晕症状,改善负性情绪.
作者:苗慧;李素芳;王颖;杨卫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糖尿病肾病(DN)患者医学应对能力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制人口学资料问卷、JCS国际医学应对能力问卷及SF-36生存质量调查量表对我院相关科室收治的7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自我应对能力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85例实验对象SF-36生存质量总均分为(62.37±20.41)分,JCS医学应对能力问卷中“乐观、支持、面对、姑息、自我依赖”等维度与SF-36的评价结果形成正相关关系,而“逃避、宿命”两个维度与SF-36结果形成负相关,JCS中的“情感宣泄”维度得分与SF-36结果不相关.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自我医学应对能力与其本人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是生活质量的良好预测因子,护理人员应不断提供教育支持,增加该群体医学应对能力的培养效果,以促进DN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谢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曼陀罗绘画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曼陀罗绘画治疗,治疗前后两组都采用护理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护理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进行测量,并对两组患者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NOSIE的各因子及其总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N-BPRS总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曼陀罗绘画治疗能有效地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白萍;王清芬;冯合星;杨彩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