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0580
  • 国内刊号:21-1234/R
  • 影响因子:1.40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优秀期刊二等奖(99)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2000年11期文献
  • 脑出血与脑梗塞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分析及比较

    采用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经颅脑CT确诊的162例脑出血病人和158例脑梗塞病人分别配以同等数量的对照作1:1配比分析,探讨中老年人脑出血和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父母脑卒中病史及打鼾,相应的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PARs)分别为0.7004、0.1862、0.1357、0.2020;4个因素综合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为0.8318。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TIA、习惯性饮酒和打鼾,相应的PARs分别为0.7473、0.1229、0.2403、0.4959;四因素综合的PAR为0.913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脑梗塞具有保护作用(OR为0.30)。

    作者:徐卫历;仇成轩;汪培山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淮北农村改建深井为主的小型集中供水控制腹泻病经济效益分析

    对两个县6个改水村和6个对照村的供用水方式和居民饮水与腹泻病进行调查,并对改建集中供水控制腹泻病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建深井为主的简易集中供水水量充足,采取鼓励用水的措施,使当地居民人均饮用水量达到“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同时水质显著高于改水前的分散式给水,腹泻病人平均生病时间为3.01天,有43.45%的腹泻病人不就诊。控制混杂因素后,腹泻病归因于饮用非自来水的AR%达59.1%。用流行病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进行效益分析结果改建集中供水的投入与腹泻病减少的经济受益之比为1:5.43。

    作者:陈晓东;林萍;承明华;吕永生;孙茂成;陆培林;孙波;李进;沈慧君;陶炳根;朱惠刚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模糊状态风险分析的广义Logistic 回归理论与应用(1)

    论述了“微弱相关影响因素”概念及其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意义,并研究了适宜处理此类资料的统计方法。借助模糊状态概念、交叉积差和统计量和信息量寻优标准,发展了暴露水平聚类优化、状态变量选择通用算法,可明显提高检测、识别微弱相关影响因素的效能与统计分析水准。

    作者:刘韵源;刘嘉;周家丽;陈元立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被动吸烟与幼儿血铅水平关系的研究

    随机抽取太原市居民区某幼儿园2~6岁395名儿童为研究对象,用自拟问卷调查儿童被动吸烟情况,采指端末梢血20μl,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血铅。结果表明:家庭成员中吸烟无任何限制者高达89.37%,来访客人是否吸烟同家庭成员是否吸烟密切相关(r=0.6182,P=0.0181),62.53%幼儿存在ETS暴露。暴露组幼儿血铅水平(26.98μg/dl)及铅中毒流行率(87.45%)明显高于非暴露组(22.24μg/dl,60.81%)。幼儿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流行率随家庭成员吸烟量与时间增加明显升高(P<0.05),被动吸烟对2岁年龄组的影响存在较其他年龄组严重的趋势,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被动吸烟与血铅值相关。据此推导:被动吸烟影响幼儿血铅水平,可能年龄越小,越易感和脆弱。

    作者:刘建安;静进;易欢琼;王梦龙;陈学彬;刘德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ras、c-erbB-2蛋白在砷致皮肤癌中的表达及机理探讨

    为研究fas、c-erbB-2癌基因在砷致皮肤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ras和c-erbB-2癌基因蛋白在砷致皮肤癌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砷致皮肤癌中c-erbB-2及ras呈高表达,121及P185阳性均为9例,占90%;并且两者均高于文献报道的P21和P185在一般皮肤癌中的阳性表达结果。提示砷致皮肤癌与癌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作者:安艳;高增林;王仲文;徐洪兰;杨绍和;张毅;梁建芬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某天然铀矿附近环境放射性水平与评价

    对陕西省境内某天然铀矿附近的4个单位环境天然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生活饮用水和周围河水、土壤、生长中的蔬菜等环境样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以及当地居民的住宅和工作区室内和室外空气中氡浓度进行了调查采样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调查区天然辐射本底比陕西省和全国相应的平均水平偏高,但绝大多数区域仍属于正常天然辐射本底地区。只有毗邻山体的局部地区以及岩洞工作室内辐射水平较高,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作者:李天来;石本安;沈荣祖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淋球菌耐药现状与耐药质粒的研究

    为了解湛江地区淋球菌耐药现状及耐药质粒的分布,并初步探讨其相互关系。对1998~1999年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鉴定出的98株淋球菌流行株,应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采用碱裂解法进行质粒抽提,分析耐药质粒的分布情况。结果6.12%菌株对全部抗生素敏感,48.96%的菌株对3种及3种以上的抗生素耐药;共检出4种不同分子量的质粒,7.4kb和4.2kb质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9.16%和67.32%,质粒谱型12种,以7.4kb+4.2kb和39.5kb+7.4kb+4.2kb为主,占38.76%。结果提示湛江地区淋球菌耐药情况严重,多重耐药现象普遍,耐药质粒为7.4kb“亚洲型”质粒,检出率为59.16%,其与耐药性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国明;陈群;王胜春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模糊状态风险分析的广义Logistic回归理论与应用(2)

    借助模糊状态概念、交叉积差和统计量和信息量寻优标准,转好实现佳非饱和模型拟合与归因危险度估计,突破了传统谱系套模型限定的约束,能找出显著交互效应项,有助于揭示微弱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联合作用。

    作者:刘韵源;刘嘉;戎寿德;陈元立;周家丽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吸烟和缺碘对育龄妇女血硒、血铅和血镉含量的联合作用

    采用2×2析因分析和石墨炉原子吸收仪测定,发现缺碘(ID)育龄女性吸烟者(SI)全血硒和铅镉有毒元素含量有明显的交互影响(P均<0.01),血液Se含量26.5±8.09μg/L,明显低于对照(34.2±7.64μg/L:Pb143.7±2.34μg/L和Cd10.5±4.83μg/L明显高于对照(97.6±21.7μg/L和3.8±2.34μg/L。SI单因素亦见有使Se含量减低和Pb、Cd含量增高的现象:ID单因素仅见有Pb含量增高(P< 0.01)。提示:SI和ID共存时对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吸收和贮存有抑制作用,同时二者共存时可促进有毒元素Pb和Cd的吸收。该ID流行区人群的Pb含量增高,与地处交通线,受汽车尾气排放铅尘污染,造成Pb高本底的可能亦不能排除。

    作者:黄建国;李双一;谢虹;杨毅;宋艳萍;盛卫东;李光;赵美英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江苏省M1型伤寒沙门氏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选择江苏省各地 1988~1997年分离到的26株M1型伤寒菌进行AP-PCR分析。结果26株M1型伤寒菌被引物22732、22733和22734共同划分为7种不同的基因型别。将菌株的基因型别与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相结合,发现在江苏省伤寒呈现高强度流行的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M1型菌株呈现高度的基因多态性表现,而在江苏省伤寒流行强度较低的近几年,M1型菌株的基因多态性表现则明显减弱。

    作者:李琦;高瞻;俞晓进;刘光中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TCDD对猕猴妊娠期及其妊娠结局的毒性影响

    在雌猴妊娠第12天采用灌胃法一次性给予TCDD,剂量为1.0、2.0、4.0μg/kg.bw,每个剂量组4个动物。对照组(7个动物)给予相同体积的溶媒(丙酮-色拉油)。结果发现母猴在染毒10天后相继出现食欲下降、体重降低、脱毛、皮炎和贫血等中毒症状,染毒组12只猴子有10只在怀孕的第22到32天发生早期胚胎丢失。结果表明,低剂量TCDD可导致妊娠期猕猴出现中毒症状,并影响妊娠结局。

    作者:郭玉梅;王沭沂;王心如;Bill Lasley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莜面粉及沙棘果汁强化莜面粉对大鼠血脂及血液粘度的影响

    用高脂饲料喂饲健康SD雄性大鼠6周,诱发高脂血症的同时,分别加入莜面粉及沙棘果汁强化莜面粉,观察其对大鼠血脂及血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莜面粉及沙棘果汁强化莜面粉均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及血脂质过氧化物(LPO),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HDL-V/TC比值,降低大鼠血液粘度。提示,莜面粉及沙棘果汁强化莜面粉均能有效地降低高脂大鼠血脂水平及全血粘度。

    作者:王忠霞;杨莉莉;谭秀桃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硒对大鼠胚胎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为探讨不同浓度硒对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将细胞培养物经不同浓度(0.01~10μmol/L)亚硒酸钠(Na2SeO3)处理,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分化程度。结果:低浓度硒(0.01~0.1μmol/L)能促进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较高浓度硒(0.05~5μmol/L)则抑制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并均呈剂量-效应关系,高浓度硒(10μmol/L)引起细胞毒性。提示低浓度硒有助于分化期大鼠胚胎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

    作者:陈婉蓉;鲁心安;傅中滇;孔祥锋;彭华恩;阮素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镉对大鼠肝细胞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

    应用Northern斑点杂交方法研究氯化镉对大鼠肝细胞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5μmol/kg、10μmol/kg、20μmol/kg氯化镉腹腔一次注射后,大鼠肝细胞c-myc mRNA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用免疫组化技术在大鼠肝细胞中检测到c-myc蛋白。结果提示,氯化镉可以引起在体大鼠肝细胞c-myc表达增强。

    作者:余日安;陈学敏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红毛五加多糖对体外人胃癌细胞抑制作用特点

    采用集落形成和MTT法研究红毛五加多糖抑癌作用特点。结果表明红毛五加多糖明显抑制胃癌干细胞集落形成,并选择性抑制该细胞的活性和功能状态,而对正常细胞影响甚微。提示红毛五加多糖用于癌症的防治可能较为安全和有效。

    作者:吕晓英;苏勉诚;曾令福;刘新华;郑克勤;郑保春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康强硒、硒多糖对染砷大鼠肝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选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砷组(4.6m/kg As2O3)、砷+康强硒①组(4.6 mg/kg+0.1mgSe3+/kg)、砷+康强硒②组(4.6m/kg+0.2mgSe3+/kg)、砷+硒多糖组(4.6 mg/kg+40 mg/kg)5组。流式细胞仪测定肝细胞周期,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染砷组大鼠肝细胞比对照组G0/G1期细胞数显著减少,S和G2+M期细胞数显著增多,细胞DNA相对含量(DNARc)及细胞增殖指数(PI)均显著增加,显示DNA合成增加,同时,部分细胞在G2+M期阻滞。康强硒、硒多糖等硒制剂可有效拮抗砷对肝脏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含硒0.2mg Se3+/kg体重的康强硒效果优于含硒0.1mg Se3+/kg体重的康强硒,与硒多糖相当。表明一定剂量的砷可引起肝脏细胞DNA合成增加,G2+M期阻滞,导致细胞增殖周期紊乱,与砷中毒引起的肝脏损伤及肝肿瘤的发生有关。康强硒及硒多糖可有效拮抗砷的这种毒作用。

    作者:郑金平;祝寿芬;窦岩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含铅和无铅汽油尾气排出颗粒有机提取物的细胞膜毒性研究

    为揭示无铅汽油能否减少汽车尾气颗粒有机提取物的细胞膜毒性,在发动机台架试验上分别使用市售90#含铅无铅两种汽油,检测其尾气中颗粒物排放量并提取它们吸附的有机物,利用体外培养中国仓鼠肺细胞(CHL),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细胞内K+,C2+浓度分析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观察不同汽油排出尾气颗粒有机提取物的细胞膜毒性。结果显示无铅汽油的使用能减少颗粒吸附有机物对细胞膜的损伤,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们的细胞膜毒性。

    作者:袁东;叶舜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对苯二甲酸吸入染尘大鼠BALF细胞与生化反应

    分析动式吸入对苯二甲酸(TPA)粉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与生化反应,各实验组染尘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8.93mg/m3、274.45mg/m3、618.12mg/m3。结果显示,中、高浓度组肺泡巨噬细胞(PAMs)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升高,高浓度组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TPA粉尘吸入对大鼠PAMs有损伤作用;BALF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可能有免疫过程参与。

    作者:施爱民;王顶贤;徐峰;姚宏伟;王心如;徐锡坤;龚楠;何冬宁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酒中锰测定方法的改进

    锰是评价酒卫生质量指标之一。目前有条件的单位大都采用原于吸收光谱法测定,而大多数基层防疫站都不具备这样先进的仪器,仍然采用国标法测定酒中的锰。在测定酒中锰含量时,常遇到如下问题:(1)显色不稳定;(2)空白及零管出现颜色,无法比色;(3)工作曲线重现性差和回收率低等。因此在工作实践中,对标准方法从两方面作了改进:(1)用磷酸替代硫酸;(2)沸水浴代替电炉煮沸[1]。经改进后,重现性好,显色稳定,回收率高,达到检测要求。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义香;寇玉秀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三氯乙酸沉淀蛋白靛酚兰显色法直接测定微量血氨

    以三氯乙酸沉淀蛋白、靛酚兰显色法直接测定血氨。血氨浓度在0~2250μmol/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测下限为2.3μmol/L,RSD%为1.12%(n=12),回收率95.62%~99.58%。本法简便实用、灵敏准确,可作为临床血氨检测的常规方法。

    作者:邓健;袁亚莉;许金生;匡艳华;杨祚升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方法研究

    目前,国内测定味精中谷氨酸钠含量的方法采用旋光度法和pH计法。其中pH计法滴定终点较难控制,而且当味精有铵盐掺假时,pH计法受干扰,影响测定;旋光度法较简便,但必须有旋光仪才能测定。本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且不受铵盐掺假及氯化钠的干扰。现介绍下。

    作者:林奕芝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化妆品中砷测定湿式消解法的改进

    化妆品中砷测定样品前处理多采用GB7917.2-87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中的湿式消解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按此法进行样品前处理浪费试剂、消化时间长,易炭化且不易消化彻底。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进行了改进,结果令人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丽云;王玉峻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关于痰涂片检查质量控制的几点体会

    痰菌检查工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整个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实行严格的痰菌检查质量控制是提高痰菌检出率和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控制体现于痰菌检查工作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诸如实验室条件、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操作方法、痰液的采集和运送、标本处理、制片染色和镜检以及实验室管理等。本人就痰涂片检验的质量控制提出几点体会。

    作者:赵红玉;周访渭;香志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滴定水中总硬度遇到终点延长的解决方法

    用EDTA-2Na标准溶液滴定水中的总硬度是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许多厂矿、卫生行业常采用的国标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常常遇到指示剂的褪色或终点延长的现象(指示剂的封闭现象)。鉴于我们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对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作一简介。

    作者:韩淑玲;韩华;刘乃兰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含铅汽油加油工人发铅的测定

    对头发中铅含量的测定普遍采用双硫腙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也有利用微分电位溶出法对微量铅测定的报道[2,3]。本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含铅汽油加油站工人头发中的铅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方法精密度为4.05%,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4%~106%。灵敏度高,干扰少,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头发中微量铅的常规测定。

    作者:周小勇;程发良;叶润珍;陈妙丽;黄昊;姚浩源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阴离子胶束介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食品中微量铜

    铜(Ⅱ)与二乙基胺二硫代甲酸钠(铜试剂,简称DDTC)形成的络合物在水中溶解度很小,通常是用四氯化碳萃取后进行分光光度分析[1],操作比较复杂。我们发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阴离子胶束介质对该铜络合物有明显增溶作用,可不经萃取直接进行光度分析测定,方法简单、实用。该方法适宜酸度范围大,线性范围宽,选择性好。用于饮水、食品中微量铜的测定,可以获得满意结果。

    作者:王永平;刘健康;韩英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乙醇提取物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原理蜂胶溶于乙醇,用称量乙醇不溶物的重量以减量法获得乙醇提取物重量,计算其占样品重量的百分比。 试剂乙醇:95%;定性滤纸:φ12.5cm。 仪器天平:Sartorius电子天平,25ml比色管,漏斗φ5mm,玻璃棒φ8mm×30cm。 分析步骤将2g蜂胶样品(称准至0.001g)置于25ml比色管内,溶入95%乙醇经用玻璃棒研钵混匀并用95%乙醇清洗玻璃棒后定容。密封置室温下浸泡24h,再将样品通过已称量过的滤纸(室温下恒重),用少量95%乙醇清洗比色管一并倒入滤纸。滤纸及内容物在室温下干燥至恒重,同时做平行。 计算 X%=[(W-W1)/W]×100式中:X-样品中乙醇提取物含量,% W1-残渣重,g;(残渣重+滤纸重)-滤纸重 W-样品重,g。 平行试验允许误差不超过1.5%,取平行值报告。 讨论此方法的改进较之SB/T10096-1992方法接触器皿少(将原方法中瓷研钵、具塞磨口锥形瓶100ml改成25ml比色管、玻璃棒φ8mm×30cm)这样减少操作中样品相互转移时所造成样品的可能丢失,同时减少清洗器皿所消耗的试剂用量。因此经改进后的方法结果误差小,平行好,操作简便。

    作者:欧玲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气相色谱分析中使用气体进样器的问题研究

    岛津MGS-4气体进样器是在气样定量分析中,将定量气样注入色谱柱中的装置,其结构主要由样品阀(SamplingValve)、样品定量管(Sampling Loop)、进出口阀(Stop Valve)及连接管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使样品阀与进出口阀的管路连通,可将气样充入样品定量管中,然后使样品阀与载气和柱的流路连通,即可由载气将定量气样带入色谱柱和检测器中,进行分离分析。

    作者:曹小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β-胡萝卜素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自本世纪80年代初Peto提出β-胡萝卜素可能有降低癌症危险性的假设,对β-胡萝卜素的研究就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近20年的研究使人们对β-胡萝卜素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高膳食β-胡萝卜素摄入可降低癌症危险性的观点已得到验证,但应用化学合成的β-胡萝卜素进行癌症预防试验却遭到了失败,β-胡萝卜素的抗癌机理仍不完全清楚。本文对β-胡萝卜素与癌症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β-胡萝卜素的研究前景。

    作者:何永红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32P-后标记法检测DNA加合物进展

    DNA加合物是化学毒物经生物转化后的亲电活性产物与DNA分子形成的共价结合物,是一种分子水平暴露标志物。DNA加合物在分子流行病学、分子毒理学及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致癌物-DNA加合物的生物监测,可以更为确切的评估人类接触环境中化学毒物的剂量。DNA加合物提供的是个体“内接触”量或“有效接触”量,而且DNA加合物的形成与暴露量及暴露时间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反应关系。(2)形成DNA加合物导致DNA分子的损伤,这种DNA损伤一旦不能被修复或被错误修复,就可能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3)检测DNA加合物能够提供化学毒物的代谢活化信息,研究DNA受损机理及个体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目前DNA加合物的检测方法除了各种色谱法外主要有:免疫法、荧光法和32p-后标记法等,其中32P-后标记法由于具有极高的灵敏度(1个加合物/108-10正常核酸),从而成为近年测定DNA加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32P-后标记法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姚群峰;徐顺清;周宜开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中国莱姆病的研究新进展

    莱姆病(Lymedisease)是一种新发现的蜱传螺旋体感染性人兽共患病[1,2]。主要经蜱叮咬人、兽而传染。其病原体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器官的损害,严重者终生致残甚至死亡。该病分布甚广,现已有30多个国家报告发现有莱姆病存在,且发病区域和发病率呈迅速扩大和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世界性的卫生问题,对人民的健康,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3]。

    作者:张知德;万康林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在糖尿病的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多地涉及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如年龄的增加、肥胖、过食、运动不足、应激性事件、妊娠、感染等)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对健康的长远影响。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β3-AR)是一种G蛋白耦联的膜表面受体,具有调节脂肪分解和能量消耗的重要作用[1]。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第64位密码子点突变可致机体内脂肪分解下降、生热作用减弱,而成为肥胖、胰岛素抵抗、非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mellitus,NIDDM)等的病因之一[2]。本文就β3-AR基因生物学特性、作用以及β3-AR基因型与糖尿病成因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陈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应急机动部队进入血吸虫病疫区的防治对策

    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1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省)。在平时演习、训练、抗洪抢险及未来反侵略作战中部队进入血吸虫病疫区时,做好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文结合1998年指导全区抗洪抢险部队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体会,分析应急机动部队,特别是大批机动部队进入血吸虫病疫区时,防治工作特点,谈几点看法。

    作者:于明明;吴光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信阳市1991~1998年急性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为探讨乙型肝炎在信阳市的发病规律,指导预防与实践,现将信阳市1991~1998年乙型肝炎发病动态及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乙型肝炎发病动态 1991~1998年信阳市共发生乙型肝炎1399例,占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总数25.67%,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数的54.04%。年均发病率为62.46/10万。纵观历年发病率,乙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乙肝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却呈明显上升趋势,1991年发病率为99.48/10万,随后以年均4.15%的速度下降,1998年发病率为33.00/10万。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也以年均4.41%的速度从1991年的409.02/10万下降到1998年的144.33/10万,使乙型肝炎发病顺位一直保持在第2位,仅次于痢疾发病。

    作者:贾春玲;杨秀华;葛永胜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一起室内粉刷油漆引起吸入性中毒的调查报告

    2000年5月12日~18日,某医院妇产科油漆粉刷室内,因粉刷面积大、时间长、通风差、医护人员未暂离现场,造成12人及一名新生儿中毒。现就中毒经过、临床资料及分析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倍朝国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市售蔬菜肠道寄生虫卵感染情况调查

    1998年我们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调查了天津市市售常见蔬菜肠道寄生虫卵感染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调查方法取市售蔬菜(可食部分)100g置于盛300ml水的容器中刷洗,之后去其根、茎、叶等大块物,将刷洗液过滤,过滤液经水洗沉淀处理,取沉渣镜检。 结果 (1)总感染率及检获虫卵情况:共检查市售常见蔬菜1600份,检获寄生虫卵124份(其中蛔虫卵103份,鞭虫卵21份),总感染率为7.7%,蛔虫和鞭虫分别占总感染率的83.1%和16.9%。(2)春、夏、秋、冬四季蔬菜寄生虫卵感染情况:春、夏、秋、冬四季各检查市售常见蔬菜400份,肠道寄生虫卵感染率分别为8.25%、13.25%、6.25%、3.25%。夏季感染率高,冬季感染率低,两者经x2检验,x2=26.42,P<0.005,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共检查白菜、芹菜、香菜、菠菜、油菜、菜花、黄瓜、卷心菜、豆角、土豆10种市售常见蔬菜,以香菜感染率为高,感染率为2.19%,其次为白菜、菠菜、油菜、芹菜等,作者认为这与这些蔬菜的叶较多有关,叶多,相对来讲携带虫卵的机会大。

    作者:邢杰;纪伟华;闫玉文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连续11年观察的分析

    我们于1986~1997年,在黑龙江省肇东市农村进行“乙肝流行因素与免疫策略”的定点研究,采集2424份血液标本,检出229例HBsAg 阳性,HBsAg携带率为9.44%,男女携带率之比为2:1。各年龄组HBsAg携带率为0岁组8.36%,10岁组9.58%,20岁组8.81%,30岁组10.53%,40岁组6.68%,50岁组3.14%,60岁及其以上者为4.91%,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每年采血标本每次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 3项指标,经过11年的连续观察148例HBsAg,慢性携带者中死于肝硬化腹水3名(其中2男1女都在50岁组),患急性黄胆性肝炎3人(3男均在5岁组)。资料完整的142例HBAg慢性携带者中,11年后自然转阴16例,HBsAg自然阴转率为11.26%,年转阴率为1.02%(16/1562)。16例阴转者中有6例产生抗-HBs,占37.50%(6/16)。上述结果表明HBsAg携带是持久的,HBsAg由阳转阴的过程,只有37.50%伴HBs或抗-HBc、抗-HBs的出现。

    作者:孟滨;李秀文;崔岩;王林娣;张婕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B型流感嗜血杆菌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检测

    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是小儿细菌性脑膜炎、肺炎和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由于Hib分离条件苛刻和抗生素的滥用,使Hib分离率甚低[1]。为了解Hib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中的感染情况,我们用PCR、RPHA对153例患儿进行HibDNA或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报道如下。

    作者:聂大平;刘敏;李东;周力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武进市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状况调查

    为了解我市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笔者在1998年度中对分管辖区内10个乡镇的从业人员进行了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武进市前黄片所属10个乡镇的生产经营单位、集体食堂共1185家,从业人员2228人。(2)调查方法:采用先培训、后考试;试卷系武进市食品从业人员统一培训考试卷。(3)调查内容:卫生法规知识3题,专业知识4题,个人卫生知识1题,消毒知识2题,共11题。(4)统计:以卷面题80~100分为知晓,30~79分为知晓不全,29分以下为不知晓。

    作者:王艳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湖北省1990~199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性

    我省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省份之一,1996年以后病毒肝炎发病居我省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为了探讨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的流行特征,进一步指导防治工作,现对我省1990~1999年肝炎流行状况进行分析。

    作者:焦美秀;孙净;晏萍;刘克浩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90年代初期广西人口自杀死亡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广西开展了90年代初期(1990年1月~1992年12月)人口死亡原因的抽样调查研究。调查样本包括10个县、市,人口数共计446万余,略多于同期全广西人口数的l/10。调查的死者数合计80415人,其中有1991例明确归因为自杀致死。根据调查资料计算,自杀所致的粗死亡率为14.87/10万,以1964年中国人口标化,则为12.37/10万,世界人口标化,则为15.57/10万。自杀死亡占同期人口死亡总数的2.47%,占意外死亡数(9682例)的20.56%,是意外死亡原因中之首位。自杀死亡者的中位年龄为38.68岁;自杀所致标化减寿率为3.35%o;平均每一名自杀死亡者减寿27.92岁。广西居民一生(按0~74岁计算)死于自杀的危险为1.47%。

    作者:张振权;余家华;黄天壬;徐庆芬;黄昭东;何振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1310名哈萨克族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调查分析

    近年来,中学生HBV感染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为了解哈萨克族(哈族)中学生中HBsAg携带状况,以便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在校学生身体健康,并为阿勒泰地区乙肝早期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98年3月对阿勒泰地区一中1310名在校哈族学生进行HBsAg携带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毛吾提汗;丽娜;帕克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辽宁省乳粉生产企业卫生状况调查

    1998年我们对辽宁省8个乳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卫生状况调查,并对其产品进行了检验。现报告如下。 一般情况(1)各单位已经建立卫生管理制度;(2)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率达到要求;(3)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符合要求;(4)用工具及设备洗刷消毒符合要求的占94%;(5)原料乳能够低温储存;(6)乳粉包装工人上岗前均能做到洗手和手部的消毒;(7)乳粉喷雾干燥器设置了送气过滤装置;(8)各厂均建立了化验室,检验人员技术水平达到要求的占91%。

    作者:段颖;马世英;徐伟;张兴隆;肖玮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南平市5300名婚前医学检查者梅毒感染情况调查及分析

    为了解我市梅毒感染的状况,我们对南平市5300名婚前医学检查者进行了梅毒感染情况分析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与方法 (1)对象:1997~1999年来我院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5300名男女青年。(2)筛查实验:甲苯胺红试验(TRusT),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制品厂提供。确证实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试剂盒由日本富士公司提供。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3)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作者:吴华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杭州市吸毒人群中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为了解杭州市吸毒人群中HGV的感染情况,分析吸毒人群中HGV的感染因素,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我站于1997年4~8月对吸毒人群进行庚型肝炎病毒抗HGV标志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继庆;蔡一华;黄志诚;陈康凯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继续教育医学生艾滋病知识及需求调查

    为了解继续教育医学生艾滋病的知识和需求情况,对北京市某医学高校在读的364名继续教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继续教育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在医务人员中调查结果。调查还显示,77.7%的被调查者在工作中有过皮肤损伤的经历,49.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目前工作中有可能感染艾滋病,86.2%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接受的医学教育中艾滋病的知识不全面,84.2%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将艾滋病作为专门的一门课来讲授,所有对艾滋病知识需求的调查项目均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回答很需要。本研究提示继续教育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有较高的需求,继续教育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全意;郝志勇;张彦东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北京市社区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知识态度行为变化抽样调查

    本文重点探讨实施社区全科医生与高血压病人的合作管理前后,高血压病人的知识、态度、行为(KAB)水平、病人的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意识、非药物及合理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变化,评价其干预管理效果,为寻求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率的经济有效的措施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王苏中;于石成;吴永浩;穆丽苑;孙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新兵吸烟饮酒及个人卫生知识调查

    为了解入伍新兵的卫生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使之较快的适应部队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新兵检疫期间,进行了吸烟饮酒及个人卫生知识调查。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刚入伍的部分新兵。调查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现场问卷的方法,问卷填写前由卫生专业人员现场讲解填写方法。共发出问卷1716份,收回有效答卷1670份,其有效应答率为97.32%。调查资料用Office 2000中Access建立数据库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展长德;于云辉;张正兴;刘笃平;董燕燕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沈阳市中学教师预防AIDS知识与态度调查分析

    艾滋病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流行以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各地漫延。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到1998年底,世界范围内在3300万HIV感染者中,有约1/3是15~24的青少年。艾滋病的流行正在以每天16000个新感染者的速度增长。15~24岁的青少年约占新感染者的一半。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到1998年9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1170例。其中20~29岁年龄组占56.3%。

    作者:陈晶琦;孙江平;王瑜;肖文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大学专科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及趋向分析

    为掌握大学专科生身体健康状况、发育水平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为学校体育卫生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便为有关政策制定和教育管理设计提出背景资料和指导方向,我们于1998~1999年对1485名专科学生开展抽样调查并进行现场分析。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选择长春市高校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并排除遣传因素影响的健康人群共23个教学班1485人(其中男性496人,女性989人),调查年龄为19~24岁。

    作者:李新;周洪凯;赵宇辉;王昌辉;李春风;郭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问题探讨及其对策

    国务院于1989年9月26日以国函(1989)62号文批准实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依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化妆品的监督、监测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卫生部1991年3月和1996年2月分别下发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和《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后,化妆品卫生质量不断提高,化妆品卫生监督也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轨道。但监督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作者:陆耀良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卫生监督监测年报表问题浅析

    中国卫生监督监测年报表是卫生部制定、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国家级报表,它的启用,目的是使数据的上报更为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更有利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然而笔者在上报公共场所和化妆品监督监测数据的过程中,发现该套报表存在着统计项目遗漏的问题。现对此加以讨论分析。

    作者:余剑虹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卫生防疫网管理信息系统研制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是卫生防疫网建设工程中重要的项目之一。由于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具有技术特性,而且具有管理特性,因此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对卫生防疫网管理信息系统研制过程的若干主要问题做些研究。

    作者:郭捷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浙江省27年来部分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消长趋势分析

    有机氯农药的主要品种BHC和DDT分别于1825年和1874年同世,广泛用于农业植保和公共卫生,曾成为世界多数国家首选的杀虫剂。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降解十分缓慢以及它的亲脂性等特点,会在环境和动植物体内大量蓄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粮食组织(FAO)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制订了全球监测规划(GEMS)。食品农药污染物监测则是GEMS食品污染监测规划(GEMS/FOOD)中的一部分。我国自1976年起参加该组织。我站为农药污染物监测工作成员单位之一,结果上报UNEP/FAO/WHO,并接受质量控制。

    作者:陆德胜;于村;吕伟芝;叶怀庄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规范化计划免疫集中门诊接种效果的比较分析

    我市1995年在开展计划免疫规范化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于1996年在全市共20个镇(区)全部实行了以镇(区)为单位的计划免疫规范化集中门诊接种,使我市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现将两种接种模式的计划免疫状况比较分析如下。 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与项目:分别调查1994年10月1日至1995年9月30日和1997年10月1日至1998年9月30日出生的儿童。调查项目包括入户调查儿童家长、儿童接种证、接种卡和报表等。(2)抽样方法:采用批质量检验抽样(LQAS)方法,在每个镇(区)中随机抽取29名儿童进行调查。(2)判定标准:①接种记录:儿童的生日以家长报告为准,接种时间的判定以儿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视为未接种。儿童出生1个月之内上证上卡。②证、卡符合:以儿童接种证记录为准,1项(次)记录不符即为证、卡不符合。③合格接种:必须符合下述2项条件:儿童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准确;免疫起始月龄及针(次)间隔完全准确(符合卫生部制定的“儿童基础免疫程序”)。④及时接种率:在符合合格接种标准条件下,按照“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在1月龄、5月龄、9月龄内分别完成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混合制剂(DPT)和麻疹疫苗(MV)基础免疫的为及时接种(以下简称“四苗”)。

    作者:王纪振;孙振武;唐成华;辛丽红;于士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北京和南京两地大气真菌的分析与鉴定

    空气中的微生物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之一。一些烈性传染病就是由于空气中传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而引起人呼吸道过敏症的主要是空气中的花粉,另外一部分则来自于真菌孢子。所以对大气中的真菌进行分析鉴定对于查明大气本底、疾病预防和病因探讨等均有一定的意义[1]。本实验利用FA~Ⅱ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北京和南京两地的大气真菌进行了采样和鉴定。结果表明两地大气中的真菌种类基本相同,但是北京地区真菌数目远远大于南京地区,表明在空气微生物这一项上北京空气质量较差。在1天的时空分布上,可以看出确有一低峰存在,即下午1点钟,表明温度和光照对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翟俊辉;崔红;陈梅玲;徐秀芝;孙振海;胡庆轩;孙润桥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山东省1993~1998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山东省1993~1998年5次10轮NID实施效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NID的继续,服苗人数不断增多,脱漏人数不断减少,每一次NID都是对上一次的补充和加强。大年龄组儿童服苗较好,0岁组相对较差,是历次NID的薄弱环节。NID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好于常规免疫,接种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均较好,持续NID的效果是可取的,建议常规免疫和NID相结合仍应作为今后消灭脊灰首选策略。

    作者:王少华;徐爱强;宋立志;许青;李黎;雷杰;王爱莲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我国1979~1998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对1979~1998年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报告的梅毒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自1979午重庆市报告首例梅毒病例后,报病数逐年增多,尤其是1993年后,呈现大幅上升。至1998年全国梅毒报告发病率达4.31/10万,为1993年的25倍。1993~1998年梅毒发病率年均增长90.9%。由沿海开放城市向内陆城市再向农村地区蔓延。至1998年全国有4个梅毒高发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东北、京津地区)。不同地区梅毒发病率和增长速度相差较大。男女梅毒病例数的比例有缩小趋势,由1991年的1.72:1,缩小至1998年的1.10:1。年龄别发病率以20~岁组高,10~14岁低。1996年后二期梅毒病例多于一期梅毒,按性别分层分析,男女梅毒病例临床分期构成有高度显特差异(P<0.001),男性以一期多,女性则以二期多。近年梅毒在8种性病中的构成逐年增高。由1994年的1.53%上升至1998年的8.50%。提示我国梅毒流行形势日益严峻,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龚向东;姜文华;王全佩;张君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太仓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危险因素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传染病防治事业的持续发展,我市的疾病与死因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病(以下称“慢病”)的发病与死亡,我市于1996年7月份起着手开展慢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同时进行社区危险因素的研究。现将研究情况与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一河;顾秀英;顾宏亮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汕头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预防保健工作模式探讨

    汕头市一直没有疾病死亡谱资料,不同人群居民的主要死因一直不清楚。为明确汕头市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和预防工作的重点对象,为制定卫生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特开展本项调查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1994~1998年汕头市区(指原市辖的金园区、龙湖区及升平区,以下同)医院出具医学死亡通知书的死亡病人的有关资料。资料来源:汕头市区14家医院的病案室。

    作者:詹幼芳;李克;黄少珊;陈建东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浙江省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分析

    采用ICD-9分类方法,对浙江省1995~1998年29382名老年人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2.14%,年均死亡率为3817.07/10万,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75.98%:意外伤害死亡率为199.03/10万,居老年人死因第5位。其中男性意外伤害死亡率为210.87/10万,女性为187.82/10万;城市为131.48/10万,农村为233.35/10万。前5位的意外伤害死因依次为自杀(54.69/10万)、意外跌落(54.04/10万)、交通事故(39.76/10万)、淹死(9.61/10万)和其它事故(13.12/10万)。城市与农村意外伤害的死因位次不尽相同,死亡率也不同。提示意外伤害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韩晓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固定效应模型与混合效应模型在测量误差估计中的应用

    探讨疾病危险因素暴露剂量的测量误差评价方式,以云南锡业公司所属锡矿井下作业环境有害物质监测资料为例,分别进行固定效应和混合效应的方差成分模型拟合,估计该资料的测量误差大小。固定效应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氡、氡子体和粉尘的测量信度均接近1,混合效应模型也显示资料的测量质量较佳(信度系数估计值均>0.8)。提示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均可应用于测量质量的评价,应根据资料的特性选择正确的统计模型,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测量误差估计值。

    作者:姚树祥;巫秀美;倪宗瓒;乔友林;姜勇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5~6岁儿童锌需要量的探讨

    将膳食因素与锌摄入量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多元回归方程:锌摄入(mg)=-0.426+0.053×蛋白质摄入(g)+0.003×磷摄入(mg)+0.234×锌贮留(mg)+0.078×粗纤维摄入(g)(n=27,P<0.001,R2=0.927)。初步认为5~6岁儿童每日摄入5~6mg锌就能保证发育,这个锌摄入水平可能是目前膳食条件下锌的需要量。从多元回归方程可以看出,锌的需要量受膳食因素影响。各国各地区居民膳食因素不同,所以锌需要量也不完全一致。

    作者:刘颖;朱;孙学斌;于守洋;鲍纯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16SrRNA基因探针与ctx A基因探针用于霍乱弧菌分型

    以地高辛为标记物,利用PCR方法制备16SrRNA基因探针与ctx A基因探针,经Southern杂交,对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对广东地区分离自病人的60株埃尔托型(EVC)、10株O139群和2株标准株进行研究。经16SrRNA基因在探针共分为4个类型(A、B、C和D),EVC和O139群均以D型为优势克隆。经ctxA基因探针Southern杂交,共分为A和B型,2株分离自1998年的EVC为A型,其余EVC和O139群均为B型。与国内外资料比较,广东地区霍乱弧菌的优势克隆与国内其它地区及东南亚地区的基本一致。

    作者:芮勇宇;蔡初的;萧斌权;俞守义;李建基;廖育煌;王红;钟豪杰;罗不凡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光散射法替代滤膜称重法在公共场所

    为公共场所空气可吸入颗粒物监测选择比较适用的方法并为制订国家公共场所空气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提供依据,分别用P-5L2型光散射测尘仪、LD-1型激光粉尘仪和滤膜称重法同时对常州地区4类公共场所分春、夏、秋、冬4个季节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与相对浓度存在明显相关(r1=0.7787,P<0.001;r2=0.7526,P<0.001),相对浓度和质量浓度的转换系数(K)呈近似正态分布,P-5L2型光散射测尘仪与LD-1型激光粉尘仪的K的均值分别为0.0163、7.42×10-4,K值均不随公共场所行业类型、季节以及是否使用空调而改变,监测结果稳定。表明采用光散射法替代滤膜称重法是可行的,P-5L型光散射测尘仪、LD-1型激光粉尘仪在公共场所空气可吸入颗粒物监测中具有较大的适用性,鉴于地区间K值存在差异,故仪器使用前宜测定当地的K值。

    作者:谈立峰;陈小岳;刘海荣;秦黎霞;陈红春;刘仁泉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重组伯氏疏螺旋体鞭毛抗原用于莱姆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

    以重组伯氏疏螺旋体鞭毛抗原的特异性区段为诊断抗原,选取从疫区采集的30份阳性血清为实验标本,并选择相关的对照,建立起间接法ELISA和双抗夹心ELISA。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显示出了高特异性,而双抗夹心ELISA敏感性达60%,优于间接法ELISA。证明该“平截性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的优越性及其应用的可行性,尤其是作为早期莱姆病的筛检方法。

    作者:李新军;张启恩;张泮河;张习坦;刘雪林;刘京梅;张伶;庄英杰 刊期: 2000年第11期

  • 关于医学科技论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撰写

    科技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信息检索的基本内容。随着科技期刊标准化的要求和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科技论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大量的来稿中,能够基本达到要求的摘要并不是很多,往往需要编辑和作者的多次修改才行。为了减少审修稿件的时间,使作者在写文章时就能清楚地了解怎样写好摘要和关键词,现就来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写好医学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论述如下。

    作者:宋艳萍;孔繁学 刊期: 200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