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中毒是严重的职业病,人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本文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碳酸锂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苯中毒白细胞减少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庄碧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用心导纳环观察工业噪声对工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环体运行不光滑、射血相切迹等,表明其心肌收缩协调性下降.
作者:李戈兵;赵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氮氧化物中毒性肺水肿危在气道阻塞,气管内注射碱液能中和毒物减轻损伤,早期气管切开通畅呼吸道等措施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刘孝红;叶军;李志玲;李森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对68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进行了脑电图与临床分析,认为脑电图检查在判断中毒程度、恢复状况、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报道了5例急进型矽肺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并对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了阐述.
作者:郭宝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连续观察了3例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病例的血清酶活性变化,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血清酶的升高程度可作为器质性损害的一个判定标准.
作者:张秀文;李清华;李桂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一氧化碳混合气体中毒,昏迷达80小时,经60余次高压氧治疗,仍遗留一定后遗症,2年后复查CT脑损伤仍然存在.
作者:李增民;张基美;张梅利;董惠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报道了2例气胸所致非心原性心绞痛病例,分析了其误诊原因,指出仔细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时摄X线胸片为明确诊断的关键.
作者:钟杭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飞机噪声污染问题在我国还远不及西方国家严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危害必将愈来愈重[1].关于飞机噪声对机务人员以及机场地勤人员身心健康影响的全面研究,罕有报道.本课题研究了某军用机场机务(飞行、空勤)及地勤接触飞机噪声人员身体健康状况,以了解飞机噪声的危害.
作者:庄坤玉;李芳;邹立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肺心病是尘肺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为探讨肺心病在接尘工人中的发病规律,笔者对某市资料完整的170例死于尘肺并发肺心病病例,进行了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俊芝;甘传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对列车穿越隧道时,驾驶室、守车、隧道内的部分有害气体检测结果显示,THC、NOx、CO空气浓度超过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作者:周捷森;喻金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职业紧张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引起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职业紧张因素.方法应用职业紧张测试表,对583名男性列车乘务人员进行职业紧张与冠心病关系的人群调查.结果在控制了非职业紧张因素条件下,职业紧张与冠心病有独立的相关关系(RR=1.058,95%CI:1.007~1.111),而且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也增高,引起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职业紧张因素是职务特征(RR=1.125,95%CI:1.048~1.196)和经历与成就(RR=1.172,95%CI:1.099~1.256).结论职业紧张是引起冠心病发病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刘宝英;张文昌;陈晋;杨华;任南;林文海;郭志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聚丙烯腈纤维粉尘的致病作用,制订车间空气中聚丙烯腈纤维粉尘卫生标准.方法大鼠经气管注入粉尘80mg,分别于染尘后的12、18个月剖检,观察肺部病理改变.发现聚丙烯腈纤维粉尘可致肺组织轻度纤维化改变.对103名平均接尘工龄5.4年(1~14.6年)接尘女工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症状检出率、胸部X线异常改变和肺通气功能损伤程度,接尘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聚丙烯腈纤维粉尘对人体有一定的致病作用.提出车间空气中聚丙烯腈纤维粉尘高容许浓度为4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mg/m3.
作者:张宏;张维德;于锡山;王瑞;张维东;蒋绪亮;付爱玲;王桂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铅对机体抗病毒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结果铅显著增强人胚肺细胞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敏感性,降低细胞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抵抗力;在动物实验中,铅染毒组动物肺部病毒滴度显著增加,肺部病变明显加重,肺指数显著增加.结论铅可降低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增强其对病毒的易感性.
作者:朱宝立;杜晨阳;陈敏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二氧化硅粉尘对人体作用中的脂质过氧化机制,寻求矽尘作业人员早期健康监测灵敏指标.方法整群抽取104名长期从事矽尘作业的采石工人和101名无接尘、接毒史的健康工人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接尘组血清MDA、SOD均高于对照组,而GSH-Px则低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3项指标的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MDA、SOD差异有显著性.接尘组MDA含量与SOD呈正相关,而与GSH-Px呈负相关,3项指标均与累积接尘剂量有一定的相关.结论二氧化硅粉尘可引起接触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改变.
作者:李迎春;孙栩;赵贤青;汪华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α1-微球蛋白(α1-MG)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88例AOPP患者分成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3组,另取3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各组均行血、尿α1-MG,血尿素氮(BUN),肌酐(SCr)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OPP轻度中毒组血、尿α1-MG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05),而BUN、SCr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AOPP中毒程度的加重,血、尿α1-MG,BUN,SCr逐渐上升.结论血、尿α1-MG可作为AOPP肾损害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夏成云;刘晓惠;周京国;邓龙银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有机磷毒剂是常见的有毒有害化合物之一.本文从毒剂对心率、心律、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的影响以及心肌形态学变化等方面综述了有机磷毒剂中毒动物心脏及心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勇;何彩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中毒控制中心的信息服务一直是化学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因而倍受业内人士的重视.本文概述了各国中毒控制中心信息服务的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指出尽管借助计算机、通信技术,中毒信息网络迅速发展,但由于信息资源不平衡、地区和部门间缺乏沟通,中毒信息服务中固有矛盾仍存在.
作者:罗冠;吴宜群;周安寿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对222名接触有机磷农药的作业女工和132名非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女工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接触组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心悸、视力模糊、月经异常、自然流产、不孕及ChE活性<70%和Hb降低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李桂荣;任瑞美;曹清松;王航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了观察乙二醛染毒后大鼠血及脏器中巯基含量的变化,应用经呼吸道气管灌注法染毒方法,测定总巯基(T-SH)和非蛋白巯基(ND-SH)的含量,据此算出蛋白巯基(PB-SH).结果表明,乙二醛可引起脑、肾中巯基含量下降,肝脏中NP-SH含量有应激性增高的趋势.认为乙二醛对机体的毒作用与巯基含量变化有关.
作者:范来富;李富君;李革新;刘丽杰;刘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采用某木综厂车间中的木尘制成悬液和有机提取液,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进行诱变实验.结果发现两种受试物在-S9和+S9实验条件下均能诱发CHL微核率升高(P<0.05或P<0.01),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作者:杨跃林;王绵珍;王治明;詹承烈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观察到新入厂纺织女工第1年高频听力损伤患病率较高,第2年下降,第3年上升(恢复至第1年水平).讨论了造成这样现象各种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早期噪声暴露阶段的听阈测定值作为基线数据在噪声防治工作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建新;赵一鸣;周伟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对某化纤厂二硫化碳作业工人视网膜微血管瘤进行了调查,认为其作为慢性二硫化碳中毒的诊断指标值得商榷,其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沈桂林;张贵成;徐启苗;佘玉琴;李艳香;武蕙怡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论述了医院皮肤科存在的生物、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提出了防护措施,为开展医疗服务机构的职业卫生工作提供了依据.
作者:高进;冯艳春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对某汽车公司女工的肺通气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焊作业女工FVC、FEV1.0、FEV1.0%、MMF、(V*)50、(V*)25、PEFR等肺通气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或极显著意义(P<0.05或P<0.01).
作者:卢锐;祁成;姚惠琳;孔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3例均于生产中发生中毒,主要为肺损伤,经糖皮质激素、吸氧等治疗,痊愈.
作者:臧红彦;武传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报道1例70岁男性患者,原有慢性肾脏疾患,服用SMD后,在肾脏内形成结晶,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作者:申维卓;吕波;刘树东;张风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4例经皮肤及呼吸道同时吸收中毒,表现为毒蕈碱、烟碱样症状,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及心脏损害.
作者:何跃玲;张凤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2例急性环氧乙烷中毒病例,以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为主,伴EKG、EEG改变,经对症支持治疗,均获痊愈.
作者:郭九吉;曹钟兴;朱玉华;祝国英;葛华美;张燕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严重急性苯中毒经抢救复苏后,大多数能恢复健康,仅极少数留下后遗症.个别后遗症有神经衰弱、精神异常,尚未见有长期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之报道.我院遇1例,报告如下.
作者:饶达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此病例作业环境空气苯超标3倍,工作仅1年即出现血红蛋白尿、贫血等表现,经骨髓及CD59检测确诊为PNH,是否由接苯引起,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陈嘉榆;刘薇薇;杨志前;陈雪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患者长年在高浓度氯丁二烯环境下工作,先后被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及肝癌,认为病人胃癌、肝癌的发生与长期接触氯丁二烯有一定关系.
作者:单文红;杨素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从卫生法学角度提出了职业卫生立法的9项基本原则,主要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保护接害作业劳动者健康权利、鼓励技术创新、处罚和教育相结合、谁造成健康损害谁负责赔偿、监督与技术服务相分离、监督制约原则等,以期提高职业卫生监管水平.
作者:郭平;巩翠华;李登九;李亮;夏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区乡镇企业的职业危害情况,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我们于1998年4~10月对我区乡镇企业13家实业公司下属厂矿开展了劳动卫生监督监测和职业性健康体检,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伦贤;齐红卫;于锡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公共卫生监督是国家管理公共卫生事务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组成部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立法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现行的卫生监督体制已不适应目前的经济形势,存在着体制不顺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改革.现将我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简述如下.
作者:彭元槐;管太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9年3月9日某市煤气公司埋于地下1.7米深的煤气管突然断裂,大量煤气(以CO为主要成分)沿并行的下水管上行至附近居民楼内,造成14人急性CO中毒,其中3人死亡、4人昏迷的重大事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凡;李玉芹;孙素华;徐洪有;王志学;张玉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