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7717
  • 国内刊号:21-1546/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82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
  • 中医学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2003年11期文献
  • 补肾益智方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小鼠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益智方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老年痴呆模型小鼠,采用共聚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结果:痴呆模型组小鼠脑神经元细胞凋亡率为40.4±8.1,正常对照组为11.7±3.0,补肾益智方大、小剂量组分别为16.4±3.9,17.8±2.6.结论:AD模型动物脑神经元有明显的细胞凋亡发生,补肾益智方有助于AD的防治.

    作者:刘一凡;杨佃会;杨勇;张丹;高树中;王世军;张珍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树舌多糖GF对HepA瘤细胞Ras蛋白表达的影响

    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HepA瘤细胞中Ras蛋白表达量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树舌多糖抗肿瘤的机制.目的:为探明树舌多糖GF对HepA瘤组织R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及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测定HepA瘤细胞中Ras蛋白的表达.结果:树舌多糖组、猪苓多糖组中Ras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树舌多糖组与猪苓多糖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初步认为树舌多糖GF可通过降低Ras蛋白的表达,而抑制HepA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杨晶凡;刘丽波;于英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从中药在国外应用的限制看中药的质量与毒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药国际化的提法日渐增多.入世后,中药将是我国能引以自豪并能拥有自主知识的主要领域之一.

    作者:苗明三;白明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脂调康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6-Keto-PGF1α、TXB2影响的研究

    脂调康胶囊(以下简称ZTK)由橘络、半夏、泽泻、丹参、姜黄、虎杖、黄芪、白术等组成,为临床筛选的效方,主要用于高脂血症的防治.目的:观察脂调康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采用喂食高脂饲料方法复制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以脂必妥为对照药,检测各组大鼠血清6-keto-PGF1α、TXB 2的含量. 结果:脂调康胶囊可显著升高模型大鼠血清6-keto-PGF1α、降低TXB2/6-keto-PGF1α比值.结论:脂调康胶囊通过提高血清6-keto-PGF1α含量,恢复TX 2/6-keto-PGF1平衡,改善机体血液运行状态,以达治疗高脂血症之目的.

    作者:杨牧祥;马全庆;田元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医思维研究与建构中医思维方法学

    对思维的探索和研究也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中医学界以往只注重基本理论和临床疾病诊治层面的研究,对中医思维的研究重视不够.并由此造成了中医科研上的许多盲目性,阻碍了中医的发展.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参白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穿孔素表达的影响

    观察了参白注射液对VMC感染模型--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感染柯萨奇B3(CVB3)穿孔素表达的影响,通过分析其表达水平,旨在探讨参白注射液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VMC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明雪;傅松滨;曹洪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糖微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IMP-1表达的影响

    研究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测定肾皮质TIMP-1蛋白水平及TIMP-1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糖微康防治DN的作用机理.目的:观察糖微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过度表达的抑制的作用.方法:以STZ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方法观察糖微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IMP-1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治疗组大鼠肾皮质TIMP-1免疫染色强度明显减轻(P<0.01),TIMP-1mRNA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糖微康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IMP-1的过度表达,预防DN的发生和延缓DN的发展.

    作者:魏军平;郭力;林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祛瘀化痰法对食管癌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基因影响的研究

    目的:以祛瘀化痰法组方的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皮下注射(5mg/kg)诱发的大鼠食管癌模型,用透射电镜和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与凋亡相关的调控基因P+{53}和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药物治疗各组均可见较多的细胞凋亡,其中豆根管食通高剂量组为明显,与正常组及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治疗各组P53和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及强度均有所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西药组P 53表达阳性率及强度有所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BCL-2表达下降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能够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P 53基因突变,下调Bcl-2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郑玉玲;王祥麒;高萍;杨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柏及其制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研究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柏及其制剂烧伤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100×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酸乙酯-甲酸-无水乙醇(110∶30∶6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45nm,柱温:40℃,进样量:5μL.结果:线形范围是盐酸小檗碱0.136~0.680μg,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09%,RSD为2.05%.结论:本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能满足制剂的质量控制要求.

    作者:刑俊波;王晓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香菇多糖对脾虚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对脾虚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用苦寒泻下药番泻叶制造脾虚模型,用香菇多糖 200mg.kg-1.d-1作为施加因素,选取淋巴细胞转化率、绵羊红细胞(SRBC)致敏小鼠溶血素(IgM)含量、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含量及脾细胞中的T细胞亚群数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①脾虚后可导致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绵羊红细胞(SRBC)致敏小鼠溶血素含量、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含量及脾细胞中的CD4+T细胞及CD8+T细胞亚群数量显著降低.②用香菇多糖200mg·kg -1·d-1灌胃7天后,可以使以上降低的免疫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香菇多糖对脾虚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井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冠心康胶囊中淫羊藿甙及丹参酮ⅡA含量的研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有效成分淫羊藿甙、丹参酮ⅡA的含量,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

    作者:陈学忠;罗兴洪;谢守德;李建利;杨俐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苦参的药学研究评析

    1成分研究苦参主要成分为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苦参醇kurarinol、苦参丁醇kuraridinol等多种黄酮类成分,另含氨基酸类成分,挥发油类成分,糖类成分,有机酸类成分,内酯类成分等.

    作者:陈仲新;罗敏;易延逵;邓虹蛛;钱忠秀;张正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榄香烯抗肝癌的研究探要

    具有较好的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免疫保护作用、放化疗协助作用及缓解癌痛作用.

    作者:燕忠生;向大伟;李恒谋;李金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含有柴胡的中成药定性定量方法研究析要

    就部分含柴胡中成之定性、定量方法进行综述性探讨.

    作者:卢劲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花类中药的药性特征浅析

    以所载162种花类中药(含花蕾、花粉)为研究对象,对花类中药的一般药性特征作一浅探.

    作者:孙大定;谭德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BALB/c小鼠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实验选择控食法、负重游泳法,使小鼠在基础进食量(即成龄小鼠静息状态下日采食量)的情况下增加消耗量以达到饥则损气和劳则耗气的目的.

    作者:程志清;唐烨霞;吴玉芙;姚立;龚文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祛痰口服液的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

    祛痰口服液由黄芩、桔梗、葶苈子、车前子、莱菔子等组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婴幼儿发热咳喘痰多等肺系疾病的治疗,疗效较好.为此,对其进行了药效学实验研究,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秦艳红;孟晓露;李俊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脑宁治疗中风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脑血肿模型比较接近临床脑出血的病理特征,以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水份,能直接反映脑水肿存在与否和程度,并可同时检测脑组织中Na+、K+、Ca++、Mg++含量.脑水肿时伴有电解质紊乱.脑血肿时,BBB通透性增高,有EB透过BBB入脑.脑宁的应用较好地促进了血肿的吸收,增强了胶质细胞的吞噬消化作用,降低脑水肿及BBB通透发性,对脑水肿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张进;黎祥胜;张汉华;甘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慢性肾炎唾液Na+、K+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变与肾阴虚证相关性研究

    选择临床上慢性肾炎肾阴虚患者为研究对象,设慢性肾炎肾阳虚证患者及正常人为对照组,探讨唾液Na+、K+浓度及血红细胞变形能力(用红细胞变形指数表示)与肾阴虚证之间的关系.结果:肾阴虚患者唾液K++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肾阳虚证患者(均P<0.01);Na++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及肾阳虚证患者(均P<0.01);肾阴虚证患者Na+/K+明显低于正常人及肾阳虚患者(P<0.01);肾阴虚证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正常人及肾阳虚证患者(P<0.01).提示肾阴虚证患者不仅存在交感神经兴奋,同时也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具有红细胞变形能力损伤.

    作者:郭金瑞;严惠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枳(木具)正丁醇提取物对大鼠食欲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枳正丁醇提取物对大鼠食欲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禁食12小时后,灌胃或腹腔注射枳正丁醇提取物水溶液;30m分钟后,定量给予饲料,定时称量剩余食物量计算大鼠摄食量;阳性对照药为氟拉明;分别以饮用水或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计算摄食抑制率.结果:灌胃给予125mg/Kg或250mg/Kg枳正丁醇提取物水溶液后1小时的摄食抑制率分别为:68.97±27.83%、68.27±30.19;腹腔注谢给予62.5mg/kg或125mg/kg枳正丁醇提取物水溶液后1小时的摄食抑制率分别为:100.0±0.0和100.0±0.0;灌胃和腹腔注射给予芬氟拉明后1小时的摄食抑制率分别为200.0±0.0和93.01±7.29.结论:枳正丁醇提取物水溶液对大鼠食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嵇扬;王文俊;张癸荣;狄亚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柴胡的解热作用药效学研究

    柴胡的解热是一种结果,是因为病原体的抑制或被杀灭产生的结果.

    作者:薛燕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复方仙灵脾注射液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清TNF-α、IL-1、IL-6含量的影响

    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应激刺激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结果显示,全脑缺血和再灌注后,血清中的TNF-α、IL-1、IL-6含量显著增高,再灌注后增高程度更加明显,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作者:武继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王铁良教授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摭拾

    王铁良教授,从事肾脏病的研究四十载,学验俱丰,对肾脏病的治疗已形成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思想体系.

    作者:孙瑞涛;王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石景亮遣方用药经验拾萃

    石景亮教授对内科的脾胃病、肾病及妇科疑难杂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就石老师临床遣方用药经验特色介绍如下:

    作者:傅文录;石显方;岳胜利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药物控释剂及其分类考释

    绝大多数疾病需要多次给药来治疗,药物的疗程可能维持数天甚至终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血药浓度维持在小血药浓度和铑小中毒血药浓度之间才能获得疗效.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根据药物消除半衰期和药物的治疗指数确定,半衰期短和治疗指数小的药物需频繁给药才能维持治疗血药浓度,这给临床应用带来不方便,患者往往难以按医嘱给药.唯一能减少给药次数的办法是减慢药物在给药部分的吸收率.为适应此需要,药物的控释制剂便应运而生.所谓药物控释剂,是通过不同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代谢及排泄的过程,从而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或使药物在指定部位释放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类制剂.控释制剂药物含量比一般的制剂多,但在体内能缓慢而持久的释放.根据控释制剂摄取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口服控释剂、注射控释剂、其他类型控释剂等;又根据药物控释剂释药方式的不同,又有速度型控释系统和靶向型系统的区别,现分述如下:

    作者:韩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心主神”与“脑主神”辨析

    <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其间不乏脑髓的论述,但始终未提及脑主神的理论.后世医家在临床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脑与神之间的关系.

    作者:陈雷;李德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大脑炎23例

    葡萄膜大脑炎是以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疾病,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听力下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是国内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之一.本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现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好发于青壮年,20~40岁为多,男女无差别,多双眼发病.本病轻重不一,严重者炎症持续半年以上,反复发作,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失明,是眼科常见的难治性眼病.

    作者:陈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医药对心血管内皮损伤干预的研究述评

    就近年来中医药方法干预心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朱智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从瘀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用药分析

    中医传统治疗CP多应用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但随着对CP血瘀致病特点认识的逐渐深入,活血化瘀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王海琳;仇文平;姚富顶;吕立国;毕洁亮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大黄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摄要

    大黄,是我国传统医药的瑰宝,中医常用药之一.虽然其药效学研究深入透彻,但大黄的药代动力学发展滞后,有关文献报道较少.近年来,为了实现中药现代化,对中药及其制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大黄为代表的中药药动学倍受瞩目,创立了不少新理论、新方法,新研究进展如下.

    作者:马敏;林秀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费菜不同器官中总黄酮的含量比较及其薄层鉴别

    目的:比较费菜不同器官中的总黄酮含量.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做含量测定,以芦丁作为对照品,在波长500nm处测定;用聚酰胺薄层层析法做定性鉴别,以槲皮素作为对照品,无水乙醇:水:二乙胺(9:1: 0.1)为展开剂.结果:黄酮在 0.008~0.048mg/m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n=6).结论:黄酮在费菜不同器官中含量高低依次为:老叶(4.079%)、嫩叶(3.514%)、花(2.106%)、茎(1.126%).该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费菜不同器官中的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华珍;陈建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复方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浅析

    复方,是由其各组成要素(单味药)通过一定的配伍关系而构成,具有一定的治疗功能.复方的拆方研究,对于拆方后形成的各个新组合进行生物效应分析,研究各个组合的作用特点,总结配伍的生物学意义,对分析复方的内在构成和整体性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陈西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糖尿病临证治疗研究述评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马丽;陈建伟;李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儿童性早熟的研究述评

    性早熟属于一种生长发育的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前出现.女孩8周岁以前开始乳房发育,10周岁以前出现月经;男孩10周岁以前出现睾丸、阴茎增大等特征为性早熟.小儿性早熟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呈日趋增多趋势,应用中医中药研究治疗性早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性早熟可分为真性、假性及部分性三种类型.真性性早熟,患儿发育顺序与正常青春发育相似,但提前并加速,这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动、功能亢进所致.

    作者:王静;邢向晖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查阅了1994年以来的国内有关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即:临床分型、肾活检病理诊断分类、生化检测、中医发病机制及治疗,阐述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汤溟;刘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研究述要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重症肺炎,由于病情重,死亡率占儿科住院病历死亡率第一位.近年来,由于广泛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效有所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

    作者:李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述要

    多认为可能因精神因素、药物作用以及某些疾病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内分泌功能紊乱,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失调所致持续无排卵.

    作者:游慧;尤昭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小儿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摄要

    本病由于正虚于内,常易出现外感、湿热、血瘀等邪实之标证,根据这一特点,目前临床上常分为脾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肺脾气虚等基本证型.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研究探要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以手足掌心和指趾处出现水疱样的皮疹为特征,多伴有发热及疼痛性口腔炎.我国于1982年开始有所报道[1].该病多发生于夏季,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笔者对其进展情况做如下综述.

    作者:张雯;韩文宁;王明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药的抗炎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述评

    一些中药对各种类型的炎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其主要机理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对抗炎症介质的作用,抑制白细胞趋化、移动和活化,抗细胞粘附,抑制-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以及免疫调节等.

    作者:乔红梅;王锋;席孝贤;贺新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药对血瘀证基因表达干预作用研究集粹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正在促使中医药和现代科学体系相结合,从多层次、多因素、多靶点、动态地研究中医药.笔者就近年来中药对血瘀证基因表达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大安;周小青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针灸对节制女性生育功能作用的研究探要

    对近十年,有关对节制女性生育功能作用的国内外文献作一综合性论述.

    作者:徐秋玲;张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分析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以针灸面部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少阳经穴,加隔姜灸.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作者:刁利红;张凤娥;曹湘萍;王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艾灸血清体外对小鼠EL-4淋巴瘤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艾灸血清在很大程度上能客观地反映艾灸后宿主全身的免疫状态,本研究中我们以艾灸血清作为研究对象,在体外实验中观察艾灸血清对小鼠EL-4淋巴瘤细胞的作用.目的:观察艾灸血清体外对小鼠EL-4淋巴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艾灸血清培养小鼠EL-4淋巴瘤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实验、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内cAMP、cGMP水平的变化.结果:艾灸血清能够抑制小鼠EL-4细胞增殖,使其生长速度明显减慢,降低其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率,增加EL-4细胞内cAMP含量、使cAMP/cGMP比值增加.结论:提示艾灸血清具有抑制小鼠EL-4淋巴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的作用.

    作者:马晓芃;赵粹英;李祖剑;季凤敏;陈云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态势述评

    系统回顾及总结了近几年来有关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认为针灸防治该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为进一步探索提供思路和途径.

    作者:刘存志;韩景献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膏摩疗法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的作用

    膏摩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既发挥了手法的开通闭塞、调和营卫、活血化瘀之功,又渗透了膏药之效,两者相得益彰.总之,膏摩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手法治疗或药物外敷,这已在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我们亦应该注意疾病损伤的部位、施用手法的时机、手法的种类、手法的刚柔、介质的运用以及病人的自我调适等问题,它将是直接影响本疗法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所在.膏摩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既发挥了手法的开通闭塞、调和营卫、活血化瘀之功,又渗透了膏药之效,两者相得益彰.

    作者:纪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研究纂要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颅内外血管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一种疾病,其病程缠绵,多久治不愈,常由于疲劳、情绪紧张激动、寒冷侵袭而诱发.

    作者:李文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十四经同经腧穴功用异同辨析(2)--足三阳经

    1承泣、四白二穴均为足阳明胃经眼部的穴位,均可疏风清热、祛邪明目,治疗各种目疾、面瘫等局部疾病.因四白正当眶下孔,为三叉神经第Ⅱ支--眶下支出颅处,故治三叉神经痛效果极佳,四白透迎香是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经验效方.

    作者:王淑娟;艾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自由基代谢在大龄大鼠大肠杆菌肺炎中的变化研究

    目的:从自由基代谢的变化研究老年肺炎的病理生理特点.方法:实验分为青年对照组、青年模型组、老龄对照组和老龄模型组,用气管插管法注入大肠杆菌复制肺炎模型.观察各组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碳(NO)含量,中性粒细胞计数,肺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青年模型组血清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增高及肺泡灌洗液SOD活性减低和NO、MDA含量升高较青年对照组显著.肺泡灌洗液SOD活性的降低及血清与肺泡灌洗液MDA含量升高,老龄对照组较青年对照组显著,老龄模型组较青年模型组显著.老龄模型组血清和肺泡灌洗液SOD活性的降低和NO、MDA含量的增高较老龄对照组显著.老龄模型组大鼠肺炎的肺组织病理损伤较青年模型组大鼠严重.青年模型组和老龄模型组中性粒细胞均分别较青年对照组和老龄对照组显著.结论:自由基介导的损伤与肺炎的发生发展相关.肺炎老龄大鼠自由基损伤比青年大鼠更为严重.

    作者:杨戈;许维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医学研究与中介方法简析

    中介是事物互相区别的依据,互相联系的桥梁,互相作用的焦点,互相转化的枢纽.

    作者:谭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证”的研究思路探析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和关键.证的客观化、规范化、证本质的研究对中医学的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舒军丽;姜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肾命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探微

    肾命学说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理论发展和临床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吴水盛;张丽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机体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黄帝内经>较系统地阐述了衰老产生的机理以及中医养生防病的原则与方法.<内经>中的养生理念,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魏红;王希利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黄帝内经》词义研究述评--兼论《内经》词义的引申及义项排列规律

    历代许多注家对<内经>进行了校勘整理、注解诠释.没有对<内经>中的词汇作系统的研究.

    作者:傅海燕;战佳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温病条辨》久痢辨治初探

    久痢多虚,<条辨>以扶正培本为基本治疗原则.但久痢虚在何处,一般以脾肾阳虚所论较多.

    作者:李长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伤寒杂病论》小便不利与脏腑证机考释

    <伤寒杂病论>是书论小便不利,其病位虽不离膀胱,但其证机且不尽在膀胱,审其证机主要有脾胃证机,湿热证机,津血虚证机,阳虚寒湿证机等,临证若能审明证机,以法论治,则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付;谢新年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糖尿病坏疽的临证治疗探微

    应用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疗法,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内治疗法与外治疗法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治愈和显效率为68.96%,总有效率为85.05%.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减轻动脉内膜损伤,有利于内皮细胞功能恢复,减少血管痉挛因素,预防血栓形成,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调节微循环状态,改善肢体血运,增强组织的代谢能力和抗损伤能力.控制糖尿病是治疗血管病变的先决条件,控制感染与控制血糖并重,有效控制并发症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陈柏楠;周涛;秦红松;刘政;孙连庆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督脉足太阳任脉肾精实质再探

    督脉是传导躯体运动信息的经脉,受大脑识神活动的支配,所以,躯体运动随人的意志而转移;足太阳是传导内脏运动信息的经脉,受脑心元神的支配,所以内脏运动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作者:贾耿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构树的药理与临床作用研究述略

    对构树的果实、根皮、叶及乳汁的药理和临床作用进行了综述.构树原果汁具有较高的超氧化歧化酶和过氧化歧化酶活性,这说明构树果汁具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作者:渠桂荣;张倩;李彩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桂枝汤与太阳伤寒之关系浅析

    桂枝汤主治的是发热自汗的风寒表虚(中风)证.把太阳伤寒视为表实证,主以麻黄汤;把太阳中风视为表虚证,主以桂枝汤似为定论.

    作者:李学麟;李学尧;陈少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思考

    估计在未来的20年中DN将成为终末期肾衰竭(ESRF)的重要原因.如何针对DN的发病机制,研究其防治对策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作者:邓悦;南征;李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裴正学教授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经验例析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是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生殖系特异性慢性炎症.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日益升高,西药喹诺酮类及阿奇霉素等虽有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达到完全控制.

    作者:薛文翰;张光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调脂散胶囊治疗脑梗塞后遗症38例分析

    调脂散胶囊是经临床反复实践之自拟方制剂,具有明显的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作者:陈晓云;王建明;赵红;姜松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强心口服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6例分析

    目的:探讨强心口服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按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包括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洋地黄等西萤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心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30天.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89.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每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但CO、CI治疗组增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说明强心口服液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药之一.

    作者:冯辉;王晓东;罗新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乌梅丸治疗消化系统寒热虚实错杂证例析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原治蛔厥、久利.笔者根据乌梅丸药物组成,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治疗消化系统寒热虚实错杂证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文;邢斌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大鼠油酸型ARDS影响的研究

    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大鼠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方法:股静脉注射油酸复制大鼠ARDS模型,以灯盏细辛注射液予以治疗,观察大鼠注射油酸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动脉血气、肺系数、左肺含水量及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与同时间段的模型动物相比,灯盏细辛注射液可以使动物的氧分压显著恢复,肺水肿程度明显改善,血清中的NO含量下降.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油酸所致ARDS的病理损伤,对ARDS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李月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护肾痛风泰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35例

    痛风性肾病主要发病机理为血尿酸浓度升高,尿酸结晶沉积在肾间质,使肾小管功能受损,逐渐影响肾小球滤过,终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

    作者:张剑勇;谢纬;杨怀新;李丹;王艳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理中汤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32例分析

    口疮,是指口腔黏膜上生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点,又名口疳.临床上可分实证与虚证两类,虚证常易反复发作,故又称为复发性口疮.

    作者:黄彦德;张保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6例分析

    为探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增强人体防病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应用微量板染色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患者临床症状、血清干扰素(IFN)研究发现,其IFN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四君子汤治疗后的脾虚症状与IFN均得到有效恢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四君子汤具有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患者消化系统功能、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这一结果为四君子汤的临床进一步应用,如扶正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紊乱等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王文波;谢湘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喘敷灵外敷法防治小儿哮喘30例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我院根据小儿病理特点及中医传统理论自创喘敷灵,三伏天穴位外敷防治小儿哮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建忠;龚红卫;彭用华;刘昌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滋肾活血通淋汤治疗肾石症112例分析

    采用已故名老中医李丹初先生传世方滋肾活血通淋汤内服治疗肾、尿路结石症112例,治愈率达91%,总有效率达96%.全方立足于肾、尿路结石症愈病程缠绵、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的特点,在滋肾为本的基础上辅以活血、通淋法,攻补兼施,祛邪而不伤正,临床上收到良好效果.同时,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对滋肾、活血法在治疗肾、尿路结石症的运用机理上进行了简要阐明和探讨.

    作者:贺军;黄永耀;邓志洪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内涵既具宏观的广度又富微观深度

    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加快中西医结合这个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的过程,不断深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途径,是我们面临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作者:曹菊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Banxiaxiexin Decoction (BD) on rats with electrogastric dysrhythmias by divided design and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BD. Methods:To establish the rat model of electrogastric dysrhythmias and examine effects of BD on the SCF mRNA by reverse transcrip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Results:BD and all the divided groups can reduce the mRNA expression of SCF, and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mode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BD treatment of epigastric fullness (to regulate the movement of stomach and intestine) is in connection with adjustment of the mRNA expression of SCF.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半夏泻心汤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壁SCF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胃电节律失常十分常见,与胃功能性疾病密切相关,它是胃运动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的研究表明,Cajal间质细胞对胃肠动力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某些胃肠动力性疾病,如贲门失驰缓症、糖尿病性胃轻瘫等,胃肠局部Cajal间质细胞的数目和结构有变化.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壁组织SCF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胃电节律失常模型,用RT-PCR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壁SCF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各用药组均能下调SCF基因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证(调节胃肠运动)可能与其调节SCF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李宇航;王庆国;陈萌;王丹;李丽娜;张冬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陕西刘氏中医药圈疗法述略

    陕西省名老中医刘俊岑先生,今年已83岁,出身于河南洛阳一世医之家,自幼饱受祖传药香的熏陶,耳闻目染,收益颇多.入道之后,更是善思善问,勤奋苦学,尤其是从60年代开始,刘老潜心钻研中医外治理论,悉心总结祖传独特用药经验,汲取中中药精华,革新中医传统治疗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和摸索,终于创造和发明了重在攻克癌瘤类疾病的一种新型中医药疗法,刘氏中医药圈疗法,通过近50年的临床反复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逐渐发展和完善了这种自成体系的独特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俊岑;刘淑端;刘应凯;申钰霞;郭教礼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