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凡;杨佃会;杨勇;张丹;高树中;王世军;张珍玉
绝大多数疾病需要多次给药来治疗,药物的疗程可能维持数天甚至终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血药浓度维持在小血药浓度和铑小中毒血药浓度之间才能获得疗效.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根据药物消除半衰期和药物的治疗指数确定,半衰期短和治疗指数小的药物需频繁给药才能维持治疗血药浓度,这给临床应用带来不方便,患者往往难以按医嘱给药.唯一能减少给药次数的办法是减慢药物在给药部分的吸收率.为适应此需要,药物的控释制剂便应运而生.所谓药物控释剂,是通过不同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代谢及排泄的过程,从而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或使药物在指定部位释放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类制剂.控释制剂药物含量比一般的制剂多,但在体内能缓慢而持久的释放.根据控释制剂摄取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口服控释剂、注射控释剂、其他类型控释剂等;又根据药物控释剂释药方式的不同,又有速度型控释系统和靶向型系统的区别,现分述如下:
作者:韩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我院根据小儿病理特点及中医传统理论自创喘敷灵,三伏天穴位外敷防治小儿哮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建忠;龚红卫;彭用华;刘昌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对构树的果实、根皮、叶及乳汁的药理和临床作用进行了综述.构树原果汁具有较高的超氧化歧化酶和过氧化歧化酶活性,这说明构树果汁具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作者:渠桂荣;张倩;李彩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以所载162种花类中药(含花蕾、花粉)为研究对象,对花类中药的一般药性特征作一浅探.
作者:孙大定;谭德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艾灸血清在很大程度上能客观地反映艾灸后宿主全身的免疫状态,本研究中我们以艾灸血清作为研究对象,在体外实验中观察艾灸血清对小鼠EL-4淋巴瘤细胞的作用.目的:观察艾灸血清体外对小鼠EL-4淋巴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艾灸血清培养小鼠EL-4淋巴瘤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实验、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内cAMP、cGMP水平的变化.结果:艾灸血清能够抑制小鼠EL-4细胞增殖,使其生长速度明显减慢,降低其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率,增加EL-4细胞内cAMP含量、使cAMP/cGMP比值增加.结论:提示艾灸血清具有抑制小鼠EL-4淋巴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的作用.
作者:马晓芃;赵粹英;李祖剑;季凤敏;陈云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应用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整体疗法,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内治疗法与外治疗法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治愈和显效率为68.96%,总有效率为85.05%.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减轻动脉内膜损伤,有利于内皮细胞功能恢复,减少血管痉挛因素,预防血栓形成,促进侧支循环建立,调节微循环状态,改善肢体血运,增强组织的代谢能力和抗损伤能力.控制糖尿病是治疗血管病变的先决条件,控制感染与控制血糖并重,有效控制并发症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陈柏楠;周涛;秦红松;刘政;孙连庆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强心口服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按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包括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洋地黄等西萤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心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30天.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89.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每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但CO、CI治疗组增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说明强心口服液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药之一.
作者:冯辉;王晓东;罗新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是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生殖系特异性慢性炎症.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日益升高,西药喹诺酮类及阿奇霉素等虽有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达到完全控制.
作者:薛文翰;张光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具有较好的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免疫保护作用、放化疗协助作用及缓解癌痛作用.
作者:燕忠生;向大伟;李恒谋;李金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观察了参白注射液对VMC感染模型--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感染柯萨奇B3(CVB3)穿孔素表达的影响,通过分析其表达水平,旨在探讨参白注射液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VMC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明雪;傅松滨;曹洪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痛风性肾病主要发病机理为血尿酸浓度升高,尿酸结晶沉积在肾间质,使肾小管功能受损,逐渐影响肾小球滤过,终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
作者:张剑勇;谢纬;杨怀新;李丹;王艳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桂枝汤主治的是发热自汗的风寒表虚(中风)证.把太阳伤寒视为表实证,主以麻黄汤;把太阳中风视为表虚证,主以桂枝汤似为定论.
作者:李学麟;李学尧;陈少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王铁良教授,从事肾脏病的研究四十载,学验俱丰,对肾脏病的治疗已形成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思想体系.
作者:孙瑞涛;王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重症肺炎,由于病情重,死亡率占儿科住院病历死亡率第一位.近年来,由于广泛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效有所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
作者:李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有效成分淫羊藿甙、丹参酮ⅡA的含量,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
作者:陈学忠;罗兴洪;谢守德;李建利;杨俐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机体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黄帝内经>较系统地阐述了衰老产生的机理以及中医养生防病的原则与方法.<内经>中的养生理念,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魏红;王希利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就近年来中医药方法干预心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朱智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以祛瘀化痰法组方的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皮下注射(5mg/kg)诱发的大鼠食管癌模型,用透射电镜和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与凋亡相关的调控基因P+{53}和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药物治疗各组均可见较多的细胞凋亡,其中豆根管食通高剂量组为明显,与正常组及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治疗各组P53和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及强度均有所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西药组P 53表达阳性率及强度有所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BCL-2表达下降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能够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P 53基因突变,下调Bcl-2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郑玉玲;王祥麒;高萍;杨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肾命学说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理论发展和临床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吴水盛;张丽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胃电节律失常十分常见,与胃功能性疾病密切相关,它是胃运动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的研究表明,Cajal间质细胞对胃肠动力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某些胃肠动力性疾病,如贲门失驰缓症、糖尿病性胃轻瘫等,胃肠局部Cajal间质细胞的数目和结构有变化.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对胃电节律失常大鼠胃壁组织SCF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胃电节律失常模型,用RT-PCR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壁SCF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各用药组均能下调SCF基因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证(调节胃肠运动)可能与其调节SCF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李宇航;王庆国;陈萌;王丹;李丽娜;张冬梅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