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已在我国开展,为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开辟了途径.从1997~2000年对78例行SPR术后患儿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丽芬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中药复生乳治疗各种烧烫伤的同时,选择收治了压疮肉芽创面病例,收到很好治疗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巧芝;骆公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为临床上难治性疾病.1999年5月~2002年5月间收治AS患者68例,进行了综合康复治疗,临床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彦香;米立新;胡文清;曹志坤 刊期: 2002年第20期
1997年开始,应用穴们注射联合氟桂嗪治疗小儿偏头痛并与索米痛治小儿偏头痛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杨培智;潘更毅;颜昌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托玛琳对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软组织伤病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等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含托玛琳的德玛健康寝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视病变的不同分别采用较常用的理疗方法进行治疗.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和临床疗效评定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和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之间比较,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和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托玛琳对软组织伤病和机体组织退行性疾病等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症有明显的治疗和缓解作用.
作者:谢光柏;崔芳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技术治疗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56例均为Ficat分期Ⅰ~Ⅲ期,应用高能骨科冲击波治疗机,能量密度0.18~0.25mJ/mm2,以股骨头坏死区及其相邻骨质为冲击点,共冲击4000~6000次,共做6~8次治疗.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及12月行MRI检查(同时测量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100分)、Ficat疼痛指数(10分)、双侧髋关节X线拍片.结果冲击波治疗后3月、6月及12月时,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Ficat疼痛指数与冲击波治疗前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疗效显著、无创、治疗费用低等特点.
作者:邢更彦;杨传铎;武化云;白晓东;姜川;李禾;杜明奎;匡正达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不同检查者和不同检查工具对关节活动度(ROM)检查的影响.方法对104名健康青年人进行肩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ROM测定,每位受试者接受2位检查者用通用量角器和方盘量角器检查,对比受试者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左侧与右侧、同一检查者用通用量角器与方盘量角器的ROM值,以及不同检查者用通用量角器、方盘量角器的ROM值.结果无论用哪一种量角器,受试者主动ROM均小于被动ROM,有显著差异,但左右两侧ROM无显著差异.使用通用量角器和方盘量角器相比,肩前屈ROM无显著差异,肩后伸、外展、内旋、外旋ROM有显著差异.不同检查者用方盘量角器测量ROM值无显著差异,用通用量角器测量肩内旋ROM值无显著差异,肩前屈、后伸、内旋、外旋ROM值有显著差异.结论方盘量角器测量ROM的可重复性较高.为确保ROM检查结果的可比性,应由同一位检查者使用同一种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ROM检查.
作者:宋凡;王彤;励建安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近十余年来,显微外科技术在四肢恶性肿瘤的截肢术和保肢术中广泛应用.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手术切除后造成巨大的组织缺损.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皮(肌)瓣移植、吻合血管的骨移植等,伤口常可达到一期愈合,而且有良好的功能恢复.显微外科技术在截肢术中主要用于截肢平面的选取、截肢后局部组织的处理等方面.在截肢术和保肢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在术后有大的恢复,符合了现在的普遍观点,即外科治疗的高目标和终评价是功能而非外形.
作者:郭峰;王臻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自从关节镜应用于临床以来,关节镜技术己从过去单纯用于检查诊断方面迅速发展到在镜下施行多种繁杂而困难的手术治疗,并可取得较关节切开手术更为理想的效果.关节镜技术成为关节外科工作中的重要检查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作者:宋长福;朱永;陈阳 刊期: 2002年第20期
2000年3月~2002年6月,分别采用穴位毫米波辐射治疗和穴位针刺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76例,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杰;欧阳岚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维甲酸(RA)对于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存活时间的影响,验证RA应用促进局部Ⅱ型跨膜蛋白(FASL)表达.方法将BALB/C小鼠(H2D)全厚皮片植于C57BL/6小鼠背部,术后1~5d每日皮下注射10~6mol/L,0.2mlRA,观察皮片存活时间.部分受体术后6d切取所植皮片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实验组较对照组供体皮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2实验组在的纤维细胞均有FASL阳性表达,对照组无阳性表达.结论维甲酸(RA)能促进局部FASL表达,延长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存活时间.
作者:王洪涛;徐明达;李静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小面积烫伤致伤仪制作动物标准烫伤的效果.方法用自制烫伤装置与超级恒温水箱连接制成烫伤仪,测定水箱在不同温度时致伤探头温度和观察小型猪背部烫伤不同时间的组织学变化.结果箱内实测温度比设置温度约低1℃,致伤探头温度比箱内温度约低2℃.小型猪背部烫伤深度与烫伤时间和温度密切相关.结论该套烫伤仪是制作小面积烫伤模型的理想设备,适合不同动物的标准烫伤.
作者:吴志谷;耿淼;付小兵;孙同柱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测量正常尺骨变异与前臂旋转和抓握有关的动态影像学变化,为与之有关的腕关节疾患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分别拍摄50侧正常腕关节在前臂旋前、中立、旋后位用力握拳及放松时的X线正位片,测量尺骨变异的正常值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尺骨变异随前臂旋前和用力握拳而增大,大动态变化与中立位放松时尺骨变异的绝对值之间具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与尺骨变异有关的腕关节疾病的诊治有必要测量其尺骨变异的动态变化.
作者:王相如;钱济先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白介素-2、α-干扰素对人皮肤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对白介素-2(200u/ml)和α-干扰素(100u/ml)的反应.结果白介素-2和α-干扰素抑制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结论白介素-2和α-干扰素是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一种负性调节因子,有望在病理性瘢痕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岳毅刚;吕军;李佩英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探讨IGFⅠ与其受体两亚基(α,β)在正常皮肤和溃疡中的分布和表达特征.方法溃疡8例和正常皮肤8例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3种蛋白定位和表达量.结果在溃疡组织中,与正常皮肤相比IGFⅠ表达虽有所升高,但增加不显著(P>0.05),蛋白定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含有IGFⅠRα和IGFⅠβ蛋白的阳性细胞主要为部分表皮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降至正常皮肤的43.9%和50.0%(P<0.05).结论在IGFⅠ因子高浓度环境中,溃疡创面难愈性修复可能与IGFⅠRα和IGFⅠβ蛋白表达下降,引起因子与受体结合发生障碍相关.
作者:陈伟;付小兵;孙同柱;杨银辉;赵志力;盛志勇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βTCP/DLPLA复合材料在体外降解的特点,筛选做为骨修复材料合适比例.方法采用浇铸盐析技术制成4种不同比例三维多孔结构的βTCP/DLPLA复合物材料,行体外降解并检测0~12周降解过程中标本的分子量、重量、生物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及pH动态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0~12周降解过程中,这4种材料的分子量、重量、生物力学性能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12周末分子量大小:DLPLA<5%βTCP/DLPLA<35%βTCP/DLPLA<20%βTCP/DLPLA;初始生物力学强度:DLPLA<5%βTCP/DLPLA<35%βTCP/DLPLA<20%βTCP/DLPLA,12周末力学强度无明显差别;重量变化率:20%βTCP/DLPLA<5%βTCP/DLPLA
作者:张亮;靳安民;李健;高梁斌;高燕;闵少雄;全大萍;卢泽俭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运动负荷对去卵巢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中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SparagueDawley(SD)大鼠30只,均分为(1)A组(卵巢切除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n=10);(2)B组(卵巢切除+立即运动组):双侧卵巢切除术后第2周起至第21周,大鼠在小动物跑步台上运动(20m/min×60min/d×6d/周×20周)(n=10);(3)C组(卵巢切除+延迟运动组):双侧卵巢摘除后第14周起至第21周,大鼠在小动物跑步台上运动(20m/min×60min/d×6d/周×8周)(n=10).各组大鼠均于术后21周末取材膝关节胫骨端,进行Cx4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合图象分析系统及分析软件,观察和分析关节软骨细胞中Cx43蛋白表达及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Cx43阳性表达定位于相邻软骨细胞的胞浆和/或胞膜上.A组中关节软骨出现退变,软骨细胞数目减少,Cx43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同源软骨细胞群中.B组关节软骨基质较丰厚,软骨细胞数量多,分布清晰,浅层较幼稚的软骨细胞及其深层的同源软骨细胞群中均可见Cx43蛋白阳性表达,尤以关节软骨负重区为典型.C组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基质菲薄、创伤、溃疡,软骨下骨外露、硬化,关节软骨细胞明显减少、退变、形态不规则、分布紊乱,主要残存于关节周缘非负重区,部分尚存的软骨细胞中表达Cx43.A、B、C3组Cx43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8.1±4.9)%、(34.3±5.8)%、(6.4±2.7)%(P<0.01).结论雌激素缺乏将导致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正确负荷则是维持关节软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机械因素.及时正确开展功能运动将促进关节软骨细胞之间以Cx43蛋白表达增强为物质基础所介导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进而可能为协同和发挥关节软骨细胞功能,提供结构和功能基础.
作者:马兴;刘志斌;李起鸿;王全平;吕荣;王军;徐新智;李晓娟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生物提取及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bFGF)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进行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bFGF作用于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利用噻唑蓝(MTT)方法,观察对DNA合成的影响.利用鸡胚绒毛囊膜体内试验,观察bFGF对活体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体外和体内活性试验均证实:当bFGF>10ng/ml时,细胞生长呈明显的抑制状态,而bFGF<0.01ng/ml呈现明显生长不良状态.结论bFGF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其生物活性的测定为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作者:陈惠;韩彩和;刘士德;孙诚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猴指、趾腹内触觉小体的特征,为足趾作为供区修复临床指尖缺损提供理论根据.方法切取猴指和趾腹部的全层皮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S100蛋白染色,光镜观察结合图像分析检测触觉小体的形态和数量.临床对急诊手外伤指腹缺损的患者,选取其脚趾腹侧全厚皮,植于创面,半年后复诊.结果猴指、趾腹内真皮乳头含有大量的触觉小体,其数量分别是(0.93±0.4)/mm和(0.92±0.4)/mm,小体的大小分别是(20~136±2)μm和(18~141±2)μm.在形态、数目和大小上,两种皮肤类型中的触觉小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上植于手指尖腹部的来自自体趾腹的全厚皮成活良好.数月后复诊,感觉功能恢复较佳.结论指尖的皮肤与脚趾主要的感觉小体结构十分近似,足趾可作为指尖皮肤缺损修复时一个理想的皮肤供区.
作者:田冠玉;王岩;黄越;程飚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脑性瘫痪患者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SPR)手术切断的脊神经背根的纤维成分,为脑瘫患儿的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PR术切断电刺激诱发引起相应的肌痉挛阈值较低者的L5~S1两侧脊神经背根,利用形态计量学方法测定轴突直径、神经纤维直径、g比值(轴突直径与神经纤维直径比)、髓鞘厚度,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上述指标与患儿Ashworth肌张力分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纤维直径为(5.2331±1.6288)μm,g比值为0.5797±0.0575介于Ⅰ类与Ⅱ类纤维之间;经等级相关检验,轴突直径、神经纤维直径、g比值、髓鞘厚度与Ashworth肌张力分级负相关.结论切断的纤维是Ⅰ类与Ⅱ类的混合神经,脑瘫患者脊神经背根神经纤维直径与g比值与Ashworth肌张力分级有关.
作者:张大光;赵毅;赵亮;王溪原;肖莹;张新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角蛋白CK10和CK19在组织工程皮肤和正常在体皮肤的表达,并探讨其差异表达的意义.方法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人全层皮肤,以正常在体皮肤为对照,免疫组化检测CK10和CK19在表皮层的表达.结果在组织工程皮肤中CK10表达阳性,CK19无明显阳性表达;正常在体皮肤CK10和CK19表达皆为阳性,其中CK19主要表达在基底膜附近.结论组织工程皮肤中表皮层细胞已经基本丧失了组织干细胞的特性,分化成熟.
作者:刘源;金岩;王新文;赵宇;董蕊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优化雪旺细胞(SCs)的体外培养条件,在去除成纤维细胞(FCs)沾染后,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SCs的增殖以获取大量、纯净SCs应用于神经组织工程.方法采用高浓度胶原酶分次消化分离SCs,使用阿糖胞苷、Geneticin去除FCs,待基本为纯净的SCs后,再用bFGF促进其分裂增殖.结果经S100染色鉴定,SCs纯度可达到98%以上.结论文章所用的方法是培养和促进SCs增殖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马立;刘彦普;赵丽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异种小肠黏膜下组织(SIS)行膀胱修复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和变化.方法用猪小肠黏膜下组织行大鼠膀胱部分修复.术后在不同时间观察大鼠膀胱修复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FGF和TGFβ1的表达及变化,单纯大鼠黏膜及部分肌层缺损组作为对照.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第2周时SIS框架上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第4周时SIS框架上可见平滑肌纤维;第10周时已可见明显的平滑肌肌束.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bFGF术后第1周即有少量表达,第6周达高峰;TGFβ1术后第1周有表达,第4周达高峰.在对照组,bFGF和TGFβ1术后均有少量表达,但未形成明显的高峰期.结论异种SIS组织行膀胱修复过程中bFGF和TGFβ1在新生毛细血管和平滑肌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郁华亮;秦万长;林茂虎;杨渝;李冀渝;马晗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原代培养,了解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至髓核内,观察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兔腰椎间盘髓核组织剪碎,并分离出细胞,放入含10%灭活胎牛血清的F12D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建立体外髓核细胞培养模型,同时进行细胞活力测定,并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至髓核细胞内,观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兔髓核细胞贴壁及生长的速度均十分缓慢.(2)活力测定提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及传代,活力逐渐降低.(3)转染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髓核细胞可以持续发出绿色荧光达3个月.结论(1)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生长能力较弱.(2)外源性的基因可以在髓核细胞内得到持续的表达.
作者:肖剑;贾连顺;程岚;潘欣;陈德玉;潘卫;戚中田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探讨21-氨基类固醇U74389G对脑外伤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用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试剂盒测定不同组别大鼠中度脑损伤后脑组织及血清中MDA和NO的含量.结果对照组脑组织及血清中MDA和NO含量较假外伤组增加,而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结论U74389G能抑制脑损伤后氧自由基引致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NO的合成.
作者:陈世文;卢亦成;袁绍纪;张荣伟;刘子生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复合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聚乳酸与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复合经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成组织工程化骨来修复羊胫骨3cm的骨缺损,并以X线,组织学切片进行观察.结果组织工程化骨表现出较强的成骨能力,在12周时以基本修复羊胫骨3cm的骨缺损.结论展示出复合材料在修复骨缺损过程中的广阔前景.
作者:陈滨;裴国献;王珂;周长忍;汤顺清;石海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康复膏对退行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制作兔膝关节退行性变模型.用康复膏治疗观察疗效2周,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滑膜细胞和膝关节软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康复膏对退行性变有明显的疗效.仅治疗3d开始出现效果,治疗2周症状基本消失.与对照组相比,用康复膏治疗后存活基因(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且阳性细胞率高于凋亡基因(Bax)(P<0.01).结论康复膏对骨退行性变有明显的疗效,并对关节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调节微循环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佐庆 刊期: 2002年第20期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meshed relaxing short incisions on the level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malondialdehyde in rat tension skin flap, an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meshed relaxing short incisions (MRSI) on wound healing process of tension skin flap. Method An experimental model was designed to investingate the chang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in rat skin flap tissue each period of wound healing (12h, 24h, 48h, 72h after suture). In the meantime, the biochemical reaction were employed. Result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SOD content in rat skin flap tissue from MRSI group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hypertension group (P≤ 0.05), while MDA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0.05). Conclusion The decrease of MDA contents may be one of the causes that MRSI improves microcirculation of skin flap, and reduces edema and facilitates healing of skin flap.
作者:年申生;吴岳嵩;康一凡;王秋根;侯铁胜;NIAN Shen-sheng;WU Yue-song;KANG Yi-fan;WANG Qiu-gen;HOU Tie-sheng 刊期: 2002年第20期
Compared with best supportive care,chemotherapy can prolong survival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and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society activities and disease.Chemotherapy can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stable treatment. Treatment benefit was often underestimated using clinical relief rate,so which should not chosen as index for evaluating effect of palliative treatment. So for patients with poor status ,and objective of relieving symptoms,short term,low dose chemotherapy should be suggested due to its characteristic of low cost,short inhospitalization time,and favorabl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good condition in limited advanced stage,radical treatment is objective,and hence single chemotherapy of standard dose or chemotherapy combining radiotherapy should be suggested.
作者:陆舜;LU Shun 刊期: 2002年第20期
Background:We treated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ith small bone window open cranial hematom clearance.The earlie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o 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the better effects can gain.And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its curative effects were much better.
作者:钟剑萍;孙栋;戴慧寒;ZHONG Jian-ping;SUN Dong;DAI Hui-han 刊期: 2002年第20期
Background: Tuberosity fracture is easily happened in elder people. All the patients should receive operation if they aren't associated with contraindications. Doctors should promote movement of patients to decrease happening of complications, recover limbs function and elevate living quality.
作者:申永秀;SHEN Yong-xiu;王金河;WANG jin-he 刊期: 2002年第20期
Detecting of bony density, choose and evaluation of the equipments were initially reported these years. Quantitative ultrasound skeleton density (QUS) was certified a safe method with no radian injury in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3 100 outpatients were detected with QUS from November of 1998 to June of 2001.
作者:刘伯亮;潘万敏;张芳权;刘叶(均)/(金);LIU Bo-liang;PAN Wan-min;ZHANG fang-quan;LIU Ye-Jun 刊期: 2002年第20期
Background: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was a clinical syndrom resulted from intervertevral disc degeneration, fibrous ring rupture,protrusion of pulpiform nucleus that stimulate and compresses nerve root,and comprehensive conservative therapy was often adopted.In this group of data,196 cases of 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treated by series of spinal balance therapy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1.
作者:高维亮;米宏义;任秀琴;任秀琴 刊期: 2002年第20期
Background: Peritendinitis is common in clinical. It is long course and is not good effect with physiotherapy,operation,micro acu cutter and blocking therapy,combining with injury of blood vessel and nerve,infection,scar and relapse.
作者:易维江;YI Wei-jiang 刊期: 2002年第20期
Background:It is common that postoperative connection of limbs fracture is well,otherwise the function of some affected limbs rehabilitate badly even deformity is left over,which lead to joint contraction and dysfunction.To improve involved muscles and joint function.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enhance rehabilitative nurse after exopexy of limbs.
作者:黄才惠;HUANG Cai-hui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两种不同制剂的皮质激素经硬膜外腔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1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硬膜外腔用药时给予强的松龙,另一组用地塞米松,在疗程结束后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硬膜外腔给药治疗后强的松龙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9%,地塞米松组为90%,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制剂的皮质激素在硬膜外腔给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时疗效相当,均能消除神经根水肿、松解神经根粘连、解除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而起到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赵新京;姜辉;周晓琴;姚爱萍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外周静脉血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5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外周静脉血NO和ET1含量,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发作期ET1和NO水平明显增高,间歇期NO水平降至正常而ET1仍持续在较高水平.结论偏头痛在发作期、间歇期存在外周静脉血NO和ET1的动态改变.这种变化可能是其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作者:雷革胜;苗建亭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当归液治疗痛症的疗效.方法1066例痛症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654例,电针对照组412例.穴位注射组采用20%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隔日治疗1次.对照组每天治疗1次.结果穴位注射组治愈率60.55%,总有效率97.77%;对照组治愈率54.61%,总有效率95.85%.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痛症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此疗法是治疗痛症较好的方法.
作者:尹淑英;石现;王新宇 刊期: 2002年第20期
分析544例以膝关节疼痛为主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后确诊所患疾病的病种.资料分析显示,女性患膝关节疼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并且发病年龄也较男性提前约10年左右.从而提示女性保护双膝关节极为重要.同时,资料分析还显示,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膝关节疼痛之首,并且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防治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作者:夏军;范剑非;姜沈军;陈昌友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于1999年1月~2000年12月间,采用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观察了以疼痛为主诉的病例113例,报告如下.
作者:谢湘华;陈文华;吴卫青 刊期: 2002年第20期
对一组接受牵引治疗的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椎动脉(VA)进行超声检测,旨在从对患者VA的形态结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观察来评估这一疗法的长期疗效.
作者:高英俊;袁晓玲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自1998年以来,采用曲安缩松、曲马多局部注射治疗末端病219例,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茂建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近年来经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11例Hunt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马传根;郭素莲 刊期: 2002年第20期
采用经骶骨裂孔硬膜囊前间隙法置入硬膜外导管,注入东莨菪碱复合液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少臣;陈枢芹;吴秋成;陈丽;王吉斌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凯时)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持续疼痛1个月以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除了同时应用曲马多缓释胶囊治疗外,对照组采用静脉封闭疗法,而试验组则采用LipoPGE1治疗.结果试验组加用LipoPGE1治疗1周后,疼痛明显缓解,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有效率仅达60%,但两者秩和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1).治疗后2、4和8周随访,试验组的显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秩和检验在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LipoPGE1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作者:鲁元刚;伍津津;杨亚东;朱堂友;李文维;吴先林;赵莉蓉;雷霞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瘢痕疙瘩(keloid,简称K)和肥厚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简称HTS)和是常见的异常增生瘢痕,常与外伤有关.由于具有异常增生的特征,治疗比较困难,方法虽很多,但疗效均不十分满意[1].文章将近年来对K和HTS的治疗作一概述.
作者:熊琳;冉玉平;熊恩富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烧伤后生存质量的评定有其特殊性,但与其他疾病生存质量的评定一样,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是确保测量结果真实并令人信服的关键.目前国内对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报道很少,国外起步较早,并已公布了一些测量量表.现就国外应用较多的烧伤健康量表(BurnSpecificHealth,BSHS)[1-2]作些介绍.
作者:陈斌;付晋凤;葛茂星;江河 刊期: 2002年第20期
2000年以来采用TRMⅢ型肛肠内腔治疗仪,先后收治烧伤后肛门狭窄患者1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忠卓;宋铎;关世春;江岩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稀土弹力绷带对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增生性瘢痕34例,男15例,女18例,用稀土弹力绷带含有药物的平整面贴敷患处,并将绷带拉紧粘扣,保持一定压力.结果随访1~13个月,34例中17例显效,总有效率为88.2%.结论稀土与弹力绷带联合应用防治瘢痕,效果明显.
作者:李文芳;刘伟;李德全;王年云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新鲜人羊膜去除绒毛膜后,将羊膜层干燥,修剪成型,制成不同规格塑膜包装.再经γ射线辐射,成为单层辐射人羊膜(简称羊膜).将其作为覆盖物用于颜面创伤时创面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保护创面作用.
作者:安宇;杨国华;夏昊晨;马勇胜;孟庆刚;贾继峰;李艳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对多数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来说,创面愈合后的非手术康复治疗常在院外进行.受内外因素影响,有些患者出院后其行为与出院医嘱不符合,从而影响手部康复效果.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烧伤整形科对1999~2001年出院行手部烧伤后期非手术康复治疗患者进行不遵医嘱行为调查,发现出院后半后年基本上未按医嘱要求进行手部主动功能锻炼和或弹力加压、敷瘢痕贴的成年患者40例.现对其未能实施康复措施的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王玉银;赵柏程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缺氧是促进病理性瘢痕发生的重要条件,引起诸多生物活性因子的增加,文章就多种与血管有关的因子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加以介绍.
作者:李荟元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为避免深度烧伤自愈及植皮后的瘢痕增生而导致的功能障碍,烧伤及植皮后即介入康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习耀峰;贾宏亮 刊期: 2002年第20期
心脏直视术后渗血过多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从1986年1月~2000年10月,共施行心脏直视手术11656例,再次开胸止血113例,现将心脏直视术后因渗血再次开胸后的功能锻炼介绍如下.
作者:王效民;尤伟;董英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综述了针刺康复治疗对慢性炎症疾病中细胞因子、氧自由基、溶酶体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一氧化氮(NO)和P物质等主要炎症介质的调控现象,并对调控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机制进行了探讨.
作者:石德光;杜欣;胡森 刊期: 2002年第20期
阿片类药物对胃肠神经束的直接作用可导致阿片性肠功能失调.甲基纳曲酮(methylnaltrexone,MNTX)是一种选择性作用于阿片外周受体的拮抗剂,能在不影响阿片中枢效应的同时阻断阿片性肠功能失调的发生.文章简要综述了甲基纳曲酮与阿片性肠功能失调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河;杨天德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比较防疤烧伤膏和京万红对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于小型猪背部制备小面积深Ⅱ°烫伤创面,并将创面分为防疤烧伤膏治疗、京万红治疗和空白对照3组.以创面面积及创面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组治疗效果.结果伤后11d防疤烧伤膏和京万红治疗组创面面积分别缩小到(0.06±0.10)cm2,(0.03±0.03)cm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都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0.71±0.23)cm2,(P<0.01);伤后11d组织学检查见京万红治疗组创面均已被新生表皮覆盖,表皮生长略好于防疤烧伤膏组,而空白对照组仍残留部分创面.结论防疤烧伤膏和京万红对烫伤创面愈合均有促进作用,且两者的效果相近.
作者:孙同柱;付小兵;陈伟;孙晓庆;杨银辉;赵志力;盛志勇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盐酸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Temgesic)是人工合成的菲类阿片生物碱蒂巴茵的衍生物[1].属吗啡受体的混合型激动拮抗镇痛药,1990年卫生部正式批准丁丙诺啡作为镇痛药用于临床.随着临床的应用,有关该药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给临床提供该药的新研究成果,现将有关本药镇痛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简述如下.
作者:丁长玲;周肖龙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药灵异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酶素(STZ)诱发的迟发型糖尿病大鼠作为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灵异胶囊组和西药弥可保组,并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治疗10周.结果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同时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亦明显异常.治疗后灵异胶囊组Na+K+ATP酶活性明显增加,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其疗效优于西药弥可保(P<0.05).结论中药灵异胶囊可改善局部血液动力学,提高神经组织Na+K+ATP酶活性,改善局部神经的能量代谢和营养代谢.
作者:陆灏;叶伟成;符胜光;丁学屏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新型毒蕈咸受体拮抗药托特罗定治疗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托特罗定1mg呼奥昔布宁5mg及安慰剂进行对比,疗程3周.夜间入睡前2h口服.结果与安慰剂相比,托特罗定和奥昔布宁都使入睡前1h夜尿次数(P<0.01)显著减少.两种药物的副作用主要为口干.在口干(发生率和强度)方面,托特罗定要明显优于奥昔布宁(P<0.05).结论托特罗定治疗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明确,疗程3周即能达到疗效.尽管奥昔布宁也具有很好的疗效,但不良反应限制了它的应用.
作者:邱实;刘龙;宋洪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近年来才被发现而且在实验研究中被证明有确定生物学活性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结构特点显示GDNF为TGFβ家族中的一个新的亚家族,但其在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方面有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不能比拟的强效作用.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对特异性营养作用已为众多学者所认可,且在美国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有关GDNF的许多研究正在进行,虽然目前大多限于基础研究,但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可以预见GDNF将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司志超;袁绍纪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为探索传统推拿手法与肩关节松解术相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现对56例肩周炎患者进行临床对照观察.
作者:余航;魏强华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笔者自1985~2000年利用针灸牵引治疗颈性心绞痛(又称伪心绞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少敏 刊期: 2002年第20期
1996~2000年,采用手法治疗肩周炎162例,收到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广智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自2000年至今采用关节松动术为主,辅以腊疗、电疗、器械训练等康复手段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惠玲 刊期: 2002年第20期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325例患者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18例,女107例,年龄28~69,岁,平均(44±15)岁,病程2个月~15年,均伴有眩晕症状,排除结核、肿瘤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作者:任建刚;卫琴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从1995年至今采用牵引与运动疗法康复治疗80例颈椎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丽 刊期: 2002年第20期
1目的与范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5种术式(小切口小开窗;常规切口开窗;多间隙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术后卧床时间的选择及功能锻炼开始时间的选择,关系到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应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创伤的大小及术程是否顺利加以选择,灵活掌握.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术后的患者.
作者:王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文章采用手法配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周奇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根据多年的治疗实践,总结自拟活血追风筋骨膏,并应用于临床,从1993~2001年共治疗1756例,效果较好现整理如下.
作者:徐召水;刘新忠;孙英丹 刊期: 2002年第20期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均根据临床表现,X线片或CT或MRI明确诊断.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2~58岁;病程小于1年者14例,大于或等于1年者16例;L3~4突出3例,L4~5突出14例,L5~S1突出10例,L5~S1两段以上突出3例;中央型16例,侧后型14例.B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19~59岁;病程小于1年18例,大于1年19例;L3~4突出4例,L4~5突出18例,L5~S1突出11例、L3~S1两段以上突出4例;中央型17例,侧后型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及X线片、CT或MRI所见等情况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可比性.
作者:伍云贵;钟新民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intervertebral disc prolapse,LIDP)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证明下腰痛与躯干肌功能有着密切关系[1-2].通过对正常人及LIDP患者腰屈伸肌功能的等速测试,定量评价了患者腰屈伸肌的改变,为LIDP患者躯干肌功能的康复训练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仇瑶琴;成鹏;李树贞;赵杰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电生理变化.方法7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康宁克通40mg,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μg硬膜外注射,于注射前1~3d和注射后1~3个月做肌电图检查,共观察350块肌肉的电生理变化: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波幅、时限、相数、募集型,神经传导速度,F波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前后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电生理变化显示明显优于治疗前.
作者:汪燕;杨万同;丁建群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牵引并电运动理疗配合中药川芎嗪综合治疗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探讨颈椎病的较佳疗法.方法采用颈椎牵引和电运动理疗配合中药川芎嗪静滴的综合疗法,对5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以单纯牵引治疗及单纯电运动理疗各50例作对照,评定疗效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结果综合治疗组治愈显效率88%,单纯牵引组为64%,单纯电运动理疗组为70%;综合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优于单纯电运动理疗组(χ2=3.86,0.0
作者:陈群英;丁孔裕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龙氏正骨推拿配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76例,收到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正和;施风凌 刊期: 2002年第20期
1984~2001年采用选择性减压术治疗农村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现回顾总结78例,分析如下.
作者:单海;胡炳华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明确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作用程度.方法5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3组,平均每组188例.Ⅰ组患者采用骨盆牵引治疗;Ⅱ组患者采用骨盆牵引及物理因子治疗;Ⅲ组患者采用骨盆牵引、物理因子及运动疗法.评定标准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定表.结果Ⅰ、Ⅱ、Ⅲ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P<0.01,3种治疗均有效;治疗前Ⅲ组与Ⅰ、Ⅱ组对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Ⅲ组与Ⅰ、Ⅱ组对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万里;王秦耕 刊期: 2002年第20期
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不同的年龄段(青年、成年、老年)发病机制有异,并且在不同的发病期(急性期、恢复期)症状轻重不同,故临床上治疗当据不同的年龄段及不同的发病期予以不同的治疗,这一点往往被临床医生所忽略,现简述如下.
作者:张利泰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文章观察推拿牵引结合体外反搏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与常规推拿牵引疗法相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王艺;高永成;周贤莉;刘宏亮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文章综述了腰椎间盘突出后再吸收或缩小的影像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了突出髓核再吸收的机制.以期为临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性提供新的依据.
作者:宋若先;宫良泰 刊期: 2002年第20期
采用手法松解颈部软组织的方法治疗颈源性眩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江亿平;王福根;李大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自1990年7月~2001年12月在对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的非手术治疗中,将持续骨盆牵引、硬膜外腔封闭、神经营养脱水疗法、中药口服及腰背肌功能锻炼同时应用,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马建东;刘明;谭加群;李康;梁超华;何志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脑组织注射液为从脑组织中提取的具有激活脑代谢活性的脑多肽和氨基酸的灭菌水溶液.临床用于颅脑外伤及脑血管病后遗症伴有的记忆减弱、注意力集中障碍的症状改善.该药品说明书未提及不良反应,但在临床应用时发现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各1例,报道如下.
作者:邱季;秦侃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认知训练对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患者全面康复提供帮助.方法46例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记忆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训练等认知训练方法;对照组不进行认知训练,其余治疗措施两组相同.于入院时和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采用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测评.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WAISRC得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各成分得分首次与第二次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认知训练能改善脑外伤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助于患者全面康复.
作者:贺旭;洪军;林建华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大多数患者无客观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VBI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志伟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惊厥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神经系统症状,它发生就意味着提示患儿存在神经功能异常.然而,新生儿惊厥常表现为不典型发作,临床上难以辨认,常被忽略但却可能是明显大脑损伤的症状.既往通过临床或常规脑电图(REEG)的直接观察,阳性率降低,为了提高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正确率,1998年9月~2001年9月对疑有不典型惊厥发作的90例新生儿进行REEG和长程脑电图(LEEG)动态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丽君;马越明;潘晓洁;黄秀华;马晓燕 刊期: 2002年第20期
1对象与方法全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41~79岁,平均(61.28±12.3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3例,脑叶9例,桥脑4例;康复期偏瘫31例,失语8例,不完全失语7例.
作者:张燕飞;何水文;唐斐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诱发电位以其检测技术较为成熟,操作简便,无伤害性,便于术中使用等优点,在术中监护中已较为常用.但应用中发现,诱发电位各波波幅较小,受环境因素影响变异较大,判断标准不一致,尤其是监测范围局限等缺点,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即于此,实验室采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结合的方式,用于术中监护,初步实践证明,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安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脑外伤痉挛性瘫痪治疗.方法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外伤痉挛性瘫痪26例.结果经随访3个月~1年,解痉效果满意,有效率达89%.结论在手术时机,疗效评估,手术适应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李如求;尹彪中;张兰亭;孟国成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3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患者运用Boston's支具治疗的回顾,对支具的制作,生物力学,优点及适应证进行讨论.方法本组3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其平均年龄11.5(9~14)岁,治疗前侧弯度(Cobb角):平均29.4°(10°~40°),均使用采模定制的Boston'支具治疗,配带时间14h,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结果本组3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经治疗后,平均改善度为15.5°(0°~30°),除4例高位胸椎侧弯无改善,其余28例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不良副反应.结论本支具利用支具与人体三点接触的力学原理以达到控制并改善脊柱侧弯,改变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自然过程的作用.并且本支具配带方便,无明显不适反应,效果较理想.
作者:王隼;陈祖平;应灏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头骨软骨病(Leggprethes病)行改良Chiari术后的功能康复.方法对256例(男218例,女38例)Leggprethes病ⅢⅣ期病儿行改良Chiari术,石膏固定.术后4~8周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结合按摩、CPM及中药治疗.结果随访212例,随访时间2~14(平均6.5)年,按Massie法测得髋关节的活动指数,屈伸指数16~60(平均46);外旋-内旋指数4~16(平均13);外展-内收指数9~20(平均17),功能平均指数总和82.疗效按何继永等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150例,良46例,一般16例,优良率92.7%.结论儿童Leggprethes病行改良Chiari手术后的功能锻炼应尽早进行,辅以CPM、按摩及中药治疗,对于提高手术疗效、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及僵硬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明;龙海兵;张德文;刘正全;欧阳军;马学 刊期: 2002年第20期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多属功能紊乱和关节结构改变.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许多痛苦和不便.目前以保守治疗为主,临床多用局部封闭治疗.现采用超短波治疗后再配合手法按摩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2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建 刊期: 2002年第20期
1998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超声波疗法与超短波加中频电流疗法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患者共293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敬理;郑秀玲;魏小丽;宫丽莉;于霞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为运动创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严重影响了运动员训练和运动成绩的提高.1995~2001年笔者采用电针配合艾灸和功能锻炼治疗运动员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64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其生物力学机制在研究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活动,损伤机制以及人工膝关节假体中均有着特殊的意义.
作者:兰纯娜;张长杰 刊期: 2002年第20期
2000年1月~2002年3月齐鲁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35例,45膝.应用术前教育、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抗凝药物应用等方法,有效地预防了置换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并制定了手术前康复训练计划,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戴国锋;王韶进;刘琦;汤继文;史东平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情绪、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干预组癌症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用心理测查量表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1个月.结果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分值在干预前后有显著不同,主要表现为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状况及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分值在干预前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少.结论癌症患者在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治疗可以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认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不良情绪.使患者更容易顺应临床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关红梅;孙婧;李国敏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多年来,许多学者对控制或抑制肿瘤生长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运动作为人类一种本能要求的活动方式是否能在防治恶性肿瘤中起到作用是令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神经内分泌学、免疫学的不断发展.许多研究发现,运动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来改变机体免疫功能,进而影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文章中主要综述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
作者:孙开宏;胡银珠;尹剑春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仍是手外科的一大难题.1996~2001年,河南省显微外科研究所急诊修复指屈肌腱损伤65例,术后进行系统性的功能康复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袁正江;张玲玲;任有成;卢宏;陈永彩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临床上由于异位妊娠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反应,常常成为影响患者家庭关系、手术抉择、健康恢复等的障碍.为此,文章对2001年1~3月住院期间的65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问题,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俊华;谢智萍;刘学洁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癫痫的反复发作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智力发展以及心理健康.从1998年1月对46例患儿及家长实施家庭护理指导,效果较理想,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丽;何书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探讨CD95与脊髓损伤后细胞死亡的意义.方法150只SD大鼠重约250~300g,用Allen's打击法进行动物实验,打击力量为50g@cm.在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30min、1h、3h、6h、1d、2d、3d、1周、2周、4周使用多克隆抗体对CD95免疫染色阳性细胞的存在和分布进行了研究,使用电镜对凋亡细胞进行研究.结果创伤后1h主要是灰质中的细胞可见CD95的阳性表现.创伤后6h在白质中也可见蛋白的表达,并可见凋亡现象.伤后1~3d,灰质中减少,在白质中增加.阳性细胞开始减少,但白质中持续至伤后1~2周.伤后4周,损伤的脊髓组织中没有免疫染色阳性细胞的存在.结论阻断CD95系统可能是对脊髓损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訾英;范广宇;朱悦;卢志远;李哲;周慧云 刊期: 2002年第20期
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疾患,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来研究表明嗅神经鞘细胞具有促进脊髓神经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文章就其来源、分布、体外培养、促神经再生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悦;王锋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神经原性排尿障碍临床上系因排尿中枢或其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包括大脑疾患、脊髓病变及周围神经病所致.由于患者长期需要导管排尿,不仅增加了尿路感染机会而且也影响患者心理及躯体康复.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科对临床确诊的神经源性排尿障碍60例,在常规治疗及膀胱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应用骶孔电针治疗40例;与传统治疗者作开放随机对照.发现骶孔电针能使排尿障碍早期康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保朝;潘燕;付国惠 刊期: 2002年第20期
颈髓损伤多续发于骨折脱位,但X线片未见骨折脱位的颈髓损伤并非罕见,直到1982年Pang[1]才将此类损伤列为脊髓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损伤形式多是过伸损伤[2],过去多以保守治疗,随CT及MRI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MRI表现更能直接了解脊髓受压和脊髓内病变情况,为早期诊断及手术减压创造了条件.1997年1月~2001年12月对21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在1~10d内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史桂秋;张晓东;尹中华;刘占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1995~2000年,采用肋间血管神经束移位治疗截瘫16例,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肖茂明;陈建明;王元山;周全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氯胺酮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氯胺酮预处理组(C组),各组均为8只.A组不阻断主动脉,B组左肾下阻断主动脉45min,C组左肾下阻断主动脉前10min及开放后即刻静推氯胺酮30mg@kg-1.术后进行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和针电极肌电图(EMG)的描记及脊髓形态学改变的观察.结果B组分别同A、C组相比,神经功能和病理学评分均显著性偏低(P<0.01),且同C组相比,后肢EMG亦有显著性病理改变(P<0.01).C组1只动物发生迟发性瘫痪.结论氯胺酮预处理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余奇劲;周青山;黄海波;柯齐斌;熊桂先;刘先义 刊期: 2002年第20期
关于衰老的机制并不明确,目前流行的学说主要有:程序衰老学说、自由基学说和神经内分泌阶段式调节学说.衰老的原因是身心各种功能的降低,对于外来的内在的压力的抵抗力适应力的减弱,在代谢方面是体内平衡紊乱的过程.
作者:杨德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针刺,音频电疗法综合治疗四肢骨折愈合期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采用针刺及音频电疗法;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音频电疗法,对两组间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说明两组疗效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针刺、音频电综合治疗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四肢骨折愈合期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丰慧;赵明杰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肌肉损作伤修复的时机.方法采用不完全锐性切割的方法造成兔腓肠肌损伤模型,术后不同时期采用电针进行治疗.结果晚期电针冶疗组效果显著,优于早期治疗和自然恢复组.结论适时选择电针治疗更利于对肌肉损伤修复.
作者:赵斌;田惠林;刘玉倩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文章对1999年6月~2001年3月就诊的22例坐骨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陈绍云 刊期: 2002年第20期
Orthok角膜接触镜片(OK镜)于1998年7月通过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可,并在国内很快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关于它的疗效说法不一,争论很大,特别是近1年,OK镜已基本退出市场,但对于这一新疗法,它的疗效究竟如何,仍需要客观、公正的给予评价.自1999年1月开展了此项目,至今已近3年半.现将随访良好的276例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瑞君;张薇;傅永艳;刘畅;张柏新;里艳鸣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于1994年在原理疗科的基础上创建,当时有医生3人、理疗师5人;1996年底建立了14张床位的康复病房.短短几年时间,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医生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护士10人,治疗师12人(其中理疗师7人、运动治疗师4人、言语治疗师1人),病床40张,治疗设备总值超过100万,年出院患者数达330例,年业务收入超500万的一线临床科室;是院内发展快的科室之一;是广东省内创建早、规模大、开展项目较齐全的综合医院康复科之一.现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做以分析.
作者:张自茂 刊期: 2002年第20期
利用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将假肢接受腔的数学模型,以三维图形显示,并可进行各种修改,将数据转换成数控加工设备的控制代码输出.丰富了假肢接受腔设计理论,建立了适合中国人体型的假肢接受腔数学模型;建立了假肢接受腔辅助设计平台,实现了假肢接受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的集成.
作者:王喜太;闫和平;杨鹏;陈曦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智能假肢能够根据外界条件变化和工作要求,自动调整系统参数,比普通假肢具有更好的仿生性和适应性.上肢假肢的智能主要体现在假手抓持物体时对物体形状和力的自适应控制能力;下肢假肢的智能主要体现在膝关节力矩控制和对外界冲击及时反应等能力.
作者:金德闻;王人成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步态分析是现代假肢仿生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工具,文章结合智能多轴膝关节设计实例,从设计目标、机构设计和控制系统3个层次介绍了步态分析在假肢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王人成;金德闻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下肢假肢的轻量化问题主要涉及到零部件的重量、性能和截肢者的活动性(度)等方面.文内论述了截肢者的状况、零部件的性能、重量和合理选择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近、现代下肢假肢零部件的发展状况的回顾,从下肢假肢零部件在截肢者中实际选择、运用等角度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汪波;张晓玉 刊期: 2002年第20期
现代假肢包括上肢假肢和下肢假肢两大部分.文章介绍了近20年来国际假肢结构,材料工艺的新发展,对肌电假手、智能假肢、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应用、钛合金碳素纤维材料进行了综述,对我国当前现代假肢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张晓玉 刊期: 2002年第20期
根据假肢接受腔的功能和基本要求,全面分析假肢接受腔在整个装配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对患者的假肢装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作者:谭先军;张晓玉 刊期: 2002年第20期
假肢技术的发展使原来的截肢观念产生了变化,文章主要讨论假肢发展对截肢部位的选择有何影响、对截肢手术趋向有何要求以及截肢手术后的康复.
作者:刁兴建 刊期: 200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