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放射性溃疡是乳腺癌术后行放射治疗出现的常见并发症.溃疡长期不愈,常波及胸骨、肋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单纯使用换药或外用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很难使溃疡愈合,虽然有的可能暂时愈合,但局部破溃的可能性很大.采用手术切除溃疡及放射损伤区,应用腹直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是目前好的治疗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应用腹直肌皮瓣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景云;白玉红;张岩;田维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86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其中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4%.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58+6.87)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88+7.58)d,二者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8.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40%.结论 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骨折患者及家属对预防并发症的认知能力,有效地降低发生率,使术后疼痛减轻、住院时间缩短,患者及家属满意.
作者:郑荣妹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癫痫是一组由脑部和全身疾病等原因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短暂性、脑功能障碍的综合征[1].WHO流行病学调查[2]表明,即使有效的保守治疗,仍有30%~40%的癫痫发作难以控制,变为难治性癫痫.部分患者致痫灶定位困难,或者存在多个致病灶,切除手术难以奏效.迷走神经刺激术( 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无需对致痫灶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可使癫痫的发作次数减少,对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完全控制,为不能进行切除手术或切除术后复发的顽固性癫痫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且此手术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3].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完成VNS手术32例,本文对术中护理配合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秋兰;谢锦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腹腔镜+胸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势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的食管癌患者19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的对照组(9例)和行腋下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游离食管+腹腔镜游离胃+胃食管右胸顶吻合的观察组(10例).比较2组手术结果.结果 2组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胸引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全腔镜下(腹腔镜+胸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小切口辅助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兼顾开放手术和纯胸腔镜手术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黎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福静清(复方聚乙二醇4000口服溶液用粉)在高血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11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服用福静清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1d口服泻药肠道准备法,观察2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的变化、口感和肠道清洁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服药主观感觉明显优于对照组.用药前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压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变化显著.2组肠道清洁度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福静清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结肠清洁药物,适用于高血压患者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昏迷患者常需要留置胃管,昏迷伴舌后坠患者置管困难,现行常规置管法[1]置管成功率低,已不能适应临床需要.近年来,昏迷患者留置胃管的各种改良方法屡有报道[2-4].经过长期研究与摸索,笔者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昏迷伴舌后坠者留置胃管的改良方法,将其命名为“徒手三步消除阻力留置胃管法”,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对我院155例住院昏迷患者进行常规置管法和改良的徒手三步消除阻力置管法的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永清;董玉兰;张晓华;张彩霞;杨雪梅;齐海燕;陆冬梅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华法林治疗老年肺栓塞患者的疗效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对收治的老年肺栓塞患者32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华法林抗凝治疗,同时采取多项护理措施,比较上述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32例老年肺栓塞患者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治疗前.老年肺栓塞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显著低于治疗前.本组老年肺栓塞患者,治疗后有31例病情好转出院且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因入院时间过晚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 对老年肺栓塞患者实施完善的治疗方案以及精心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预后.
作者:陈建红;周淑媛;雷清限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术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对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术后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得到及时处理;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发现后及时给予加压包扎至血肿消失.结论 护理人员应提高认识,重视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系统掌握其临床特点,针对不同穿刺途径实施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迅速有效地处理.
作者:王苏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好、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随着医疗器械工艺的改进,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多种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已成为现实.因肱动脉较桡动脉粗,术后不易发生痉挛的特点[ 2],经肱动脉入路行PCI成为又一常用方法.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本文总结我科45例经肱动脉入路行PCI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明;肖祖碧;蹇明辉;邓宗琴;许官学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为ICU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并制定有利于患者恢复的相应对策.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6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干预组研究对象给予信息告知护理、社会支持护理、睡眠护理、舒适护理和非语言沟通等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应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所改善,护理人员应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多采用这些方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周红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螺旋形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3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2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ICU监护时间、营养支持时间以及营养指标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盲插法成功30例占93.8%,有2例需内视镜引导完成;观察组ICU监护时间和营养支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清蛋白均较自身肠内营养支持前有显著升高,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结论 螺旋形鼻肠管简单易行,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疗程短,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可作为危重症患者首选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
作者:黄小芬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从护理的角度发现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分析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对急诊科62名护士进行观察,以发现存在于急诊护理工作中的暴力风险因素,进一步对这些护士进行调查考核以发现产生这些暴力危险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进行暴力危险的预防干预.结果 62名急诊护士积极配合暴力干预措施,干预前后62名护士的专业知识考核通过率、急救技能考核通过率、护理记录合格率分别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患者投诉率、暴力的发生率较干预前也有显著下降.结论 护士在急诊患者的治疗以及抢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发现这些导致暴力的高危因素,并进行积极的干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急诊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护理工作中暴力的发生,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叶维雅;陈妙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护理技术操作光盘应用于临床教学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护理操作光盘中的5项操作,作为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应用于临床教学.抽取实习护士10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观察组观看护理技术操作光盘后进行操作训练、考核,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老师示范、带教后进行操作训练、考核.观察不同教学方法考核成绩、所用时间、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2组实习护士培训后的成绩均高于培训前,而观察组培训后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示范教学所用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观看录像教学所用的时间.结论 观看操作录像的教学培训方法,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有效性,减少老师示范带教的差异性及教学人员和用物的浪费,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孟利平;肖凌凤;李建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防治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效果.方法 将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留置尿管期间漏尿的发生率及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导尿管留置期间漏尿的发生率为21.1%,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4.66±0.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6±0.42)分.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发生,提高满意度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薏;杨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评价骨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医护结合带教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骨科实习的护生80人按实习时间的先后分为传统护理带教组与医护结合带教组各40人分别进行临床带教.2组护生实习结束安排护理查房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对2组进行骨科理论和护理论文考核.结果 医护结合带教组护生骨科理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目标、人文关怀、沟通协调、操作技能和护理论文等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传统护理带教组.结论 医护相结合的带教模式突破了传统护理带教方式,提高了护生的实习质量和综合素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王定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方式胃管置入术对新生儿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4~7月新生儿科需要行胃管置入术的47例新生儿随机分为经鼻胃管置入组28例和经口胃管置入组19例,比较2组新生儿疼痛评分及胃管置入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鼻胃管置入组疼痛评分的平均秩次显著高于经口胃管置入组,经鼻胃管置入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经口胃管置入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经口胃管置人组.结论 经口置入胃管对新生儿疼痛反应影响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莉;陈娟娟;朱明;夏艳;赵武 刊期: 2011年第28期
全麻术后恢复期躁动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可引起患儿产生许多并发症[1].全麻术后恢复期躁动的患儿临床表现为:妄想思维、定向力障碍、苦恼或呻吟、无理性言语、语无伦次、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攻击性行为等症状[2],全麻术后恢复期躁动主要发生在儿童[3~4].目前为止没有—个完善的发生机制来解释此症状[5]普遍认为各种不良刺激、患者的自身情况、手术时间和种类、麻醉用药和方法等都与全麻术后恢复期躁动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小儿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般在10%~67%[6].进行静脉复合麻醉,药物在中枢起效,将电生理与边缘系统的功能和丘脑新皮质系统分开[7].患儿在全麻术后恢复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尚未恢复,患儿大多都会出现躁动.虽然这是短暂的现象,但危害却非常严重.所以加强全麻术后恢复期安全护理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全麻术后恢复期躁动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幼娟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的快速增长,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需求日益凸显.目前,我国社区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许多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是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和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今老年社会保障的热点问题之一[1].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老年人不适当用药,或药物对老年人产生不良反应,存在着许多用药的安全隐患,既给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同时也造成有限的医疗资源流失[2-3].针对这一问题,为老年人开展用药安全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华;刘涛;陈文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腺,而肝癌患者由于癌症本身所带来的病体能量消耗以及化疗时有强烈的胃肠道反应,导致食物摄入困难或食欲不振,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营养需求及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因此肝癌患者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1].加强此类患者的饮食管理,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肝癌治疗期间尤其是手术治疗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是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2].在我国,患者家属在饮食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针对肝癌患者家属对患者饮食管理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未见报道.为了解肝癌患者家属饮食管理现状,为开展针对肝癌患者及家属的饮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2009年至2011年我院对283名肝癌患者家属进行了饮食管理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艳;黄爱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125例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镇痛效果较好,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舒适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感,减少了无痛人工流产患者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体现了护理人员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价值.
作者:黄玲;余德锋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妇产科手术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对进行妇产科手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721例患者进行观察,记录患者镇痛后1,3,15d及1,2,3,6个月的并发症情况,并给予对症护理.结果 在调查的721例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中有360例发生了并发症,其中头晕占4.72%,腹胀占1.94%,皮肤瘙痒占0.83%,低血压占3.19%,恶心占2.08%,尿潴留占19.69%,呼吸抑制占0.28%,神经根刺激症占6.66%,腰痛占10.54%.所有症状在术后的第1、3天出现高峰,分别为50.83%和31.94%,与其他时间点相比差异显著.通过对症护理,大部分症状在第3个月消失或者缓解,患者得到康复.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妇科手术患者并发症的特点,能够正确指导护理人员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冯建波;包云亚 刊期: 2011年第28期
随着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对研究的参与者一人的伦理权利的关注越来越受到重视.195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制定医学研究伦理准则的热潮,各种伦理准则应运而生,其中著名的有纽伦堡法典、赫尔辛基宣言和贝尔蒙特报告,这些准则成为许多专业学科制定研究伦理准则的指南,一些专业学会此后也分别制定了自己研究领域的伦理准则.而为了评估和保证生物医学研究遵循这些伦理准则,各国相继建立了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查制度,对涉及人的研究是否符合伦理准则进行审查.本文将主要介绍分析国外对护理研究的伦理审查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护理研究伦理审查制度建设的启示,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静;顾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行干细胞移植住院期间的心理体验,为临床护理人员对该类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方式收集9例个案的资料,并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阅读、分析、反思、分类和提炼主题,有4个层面8个主题被提取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包括躯体功能减退,自理能力下降,不适症状的困扰,焦虑,抑郁,社交孤立,对家庭内疚等.结论 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在粒缺期真实的身心体验,值得护理人员思考和重视,只有深入了解护理对象,才能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作者:沈燕;赵闽;林娜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全麻患者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与手术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150例非眼科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A组(手术时间<2 h),B组(手术时间2~4 h)和C组(手术时间~6h)各50例.观察各组手术患者术后第2天的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手术患者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6%、46%和80%,不同手术时间患者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患者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畏光、流泪、刺痛、结膜充血等.采用结膜囊内涂红霉素眼膏并贴薄膜贴能够有效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
作者:朱琼芳;李芳;陈旭素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置人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的置管技术[1].乳腺癌患者应用PICC,可以大大地减少重复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的刺激.刺激主要体现在对局部组织和外周静脉的损伤,从而极大地减少局部的不良反应,保护了外周静脉,并且能够使患者对静脉化疗的恐惧感减少,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得到了保证,使患者在整个过程中能够舒适[2].舒适是一种主观的没有焦虑、没有疼痛感受的轻松感觉,是通过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3].据研究[3报道,PICC长可以留置1年之久.但由于整个置管过程患者情绪紧张、不了解相关知识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所以通过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让更多患者了解和认识接受PICC.本研究就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患者PICC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宗六一;金雅红;詹丽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控制及预防糖尿病,防止并发症发生中的积极作用.方法 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入院治疗的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与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对其进行认知、营养、行为等干预.对2组教育前、教育6个月后的疾病及并发症发生的总体控制情况及教育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有效地改善糖尿病的总体控制水平,更是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以及致残、致死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赛春;姜燕妮;安婧;刘慧丽;刘宏珍;曾婷;周海滨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了解术前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6月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4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术前护理,改良组在术前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心理护理.分析改良组与对照组入院前及术前心率、血压、睡眠时间、焦虑量表评分(SAS)及术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2组入院前心率、血压、睡眠时间及S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前心率、血压、睡眠时间、SAS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比较改良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促进机体抵抗力的提高.
作者:刘丽霞;岳迎新;房丽娟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在CT导向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87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8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微波消融治疗.原病灶完全缓解(CR)35例占40%,部分缓解(PR)24例占28%,稳定(NC)25例占29%,进展(PD)3例占3%,总有效率为68%.术中11例出现气胸,5例出现针道出血,术后48例出现发热,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缓解,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术后严密的观察及护理,可以减少肺部恶性肿瘤患者CT导向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该手术的疗效.
作者:张小萍;钟就娣;辛明珠;王秀臣 刊期: 2011年第28期
肺癌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在世界和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统计报告中显示,全部恶性肿瘤发病数中肺癌占20.0%,全部癌死亡数中肺癌死亡占23.8%[1~2],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肺癌居第三,在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居第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35%的肺癌患者发病年龄都在7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人数也越多[3].
作者:尹小慧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分别在入院1周内、4周后评定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入院的62例对医护人员、病友有严重暴力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其应用护理干预前后行为改变的情况.结果 因精神症状支配而发生暴力行为者27例,因拒绝入院而引发攻击行为者16例,因医患关系者12例.干预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观察量表中激惹、精神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结论 制定实施相关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
作者:周仙琴;彭雅芬 刊期: 2011年第28期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是一种临床上为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往往由乙肝病毒(HBV)所引起[1],一般具有病程较长和病情反复迁延以及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的特点,如不及时治愈严重者可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而危及生命,从而给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2].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易导致社会对乙型肝炎患者产生歧视,进而造成许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以及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整个临床治疗效果,故积极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我国医学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先进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及医学科研人员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案也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的综合治疗中[3].为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特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针对老年疾病的特殊性和老年患者的个体差异,探讨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的计算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老年病房、ICU(作为高护理工作强度对照组)以及中医科病房(作为低护理工作强度对照组)的护理工作者.入组患者为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患者,收集各个病房的15例次特级护理、35例次1级护理、50例次2级护理和50例次3级护理所实施的护理项目,进行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评估,并且比较各个病房的差异.结果 通过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的时间权重指数评价,老年病房的平均每日护理强度相对数为3.2级,其中直接护理相对数较间接护理相对数提高.通过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的系数评价,老年病房的护理强度为3.0级.通过老年病房患者护理需要指数评价,老年病房的护理强度为3.1级.结论 单独应用目前的评价方法,进行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需要—个计算机辅助的综合评估系统,进行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的评价与管理.
作者:马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安尔碘消毒液喷雾法与擦拭法皮肤消毒效果.方法 将30例实验对象双侧手背部皮肤分为2组,一组采用喷雾法消毒,另一组采用擦拭法消毒,对消毒前、后2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2种方法的操作时间和待干时间.结果 2组消毒前后菌落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的消毒合格率均达100%.喷雾法操作时间为(2.58±0.32)s明显少于擦拭法的(12.26±1.48)s,但待干时间喷雾法为(42.37±1.79)s却显著高于擦拭法的(26.24±1.46)s.喷雾法平均每例使用消毒液0.5 ml,而擦拭法平均每例使用消毒液0.75 ml,消耗2根棉签.结论 安尔碘消毒液喷雾法与擦拭法具有相同的消毒效果,喷雾法具有操作时间短,使用消毒液量少,消毒部位有效消毒液量多,不需要使用棉签等优点,可以取代擦拭法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对减少医疗废物,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桂杰;林士军;肖伟秋;胡小云;谢世营;叶林林;李秋媚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