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的研究

周红

关键词:护理干预, 焦虑, 抑郁, ICU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为ICU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并制定有利于患者恢复的相应对策.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6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干预组研究对象给予信息告知护理、社会支持护理、睡眠护理、舒适护理和非语言沟通等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应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所改善,护理人员应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多采用这些方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粒缺期身心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行干细胞移植住院期间的心理体验,为临床护理人员对该类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方式收集9例个案的资料,并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阅读、分析、反思、分类和提炼主题,有4个层面8个主题被提取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包括躯体功能减退,自理能力下降,不适症状的困扰,焦虑,抑郁,社交孤立,对家庭内疚等.结论 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患者在粒缺期真实的身心体验,值得护理人员思考和重视,只有深入了解护理对象,才能提供全方位的护理.

    作者:沈燕;赵闽;林娜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患者的护理

    癫痫是一组由脑部和全身疾病等原因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短暂性、脑功能障碍的综合征[1].WHO流行病学调查[2]表明,即使有效的保守治疗,仍有30%~40%的癫痫发作难以控制,变为难治性癫痫.部分患者致痫灶定位困难,或者存在多个致病灶,切除手术难以奏效.迷走神经刺激术( 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无需对致痫灶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可使癫痫的发作次数减少,对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完全控制,为不能进行切除手术或切除术后复发的顽固性癫痫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且此手术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3].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完成VNS手术32例,本文对术中护理配合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秋兰;谢锦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患者PICC中的应用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置人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的置管技术[1].乳腺癌患者应用PICC,可以大大地减少重复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痛苦,还可以避免化疗药物的刺激.刺激主要体现在对局部组织和外周静脉的损伤,从而极大地减少局部的不良反应,保护了外周静脉,并且能够使患者对静脉化疗的恐惧感减少,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得到了保证,使患者在整个过程中能够舒适[2].舒适是一种主观的没有焦虑、没有疼痛感受的轻松感觉,是通过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3].据研究[3报道,PICC长可以留置1年之久.但由于整个置管过程患者情绪紧张、不了解相关知识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所以通过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让更多患者了解和认识接受PICC.本研究就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患者PICC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宗六一;金雅红;詹丽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分别在入院1周内、4周后评定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入院的62例对医护人员、病友有严重暴力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其应用护理干预前后行为改变的情况.结果 因精神症状支配而发生暴力行为者27例,因拒绝入院而引发攻击行为者16例,因医患关系者12例.干预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观察量表中激惹、精神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结论 制定实施相关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

    作者:周仙琴;彭雅芬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重组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肺癌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在世界和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统计报告中显示,全部恶性肿瘤发病数中肺癌占20.0%,全部癌死亡数中肺癌死亡占23.8%[1~2],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肺癌居第三,在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居第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35%的肺癌患者发病年龄都在7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人数也越多[3].

    作者:尹小慧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是一种临床上为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往往由乙肝病毒(HBV)所引起[1],一般具有病程较长和病情反复迁延以及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的特点,如不及时治愈严重者可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而危及生命,从而给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2].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易导致社会对乙型肝炎患者产生歧视,进而造成许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以及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影响了整个临床治疗效果,故积极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我国医学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先进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及医学科研人员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案也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的综合治疗中[3].为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特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妇产科手术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妇产科手术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对进行妇产科手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721例患者进行观察,记录患者镇痛后1,3,15d及1,2,3,6个月的并发症情况,并给予对症护理.结果 在调查的721例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中有360例发生了并发症,其中头晕占4.72%,腹胀占1.94%,皮肤瘙痒占0.83%,低血压占3.19%,恶心占2.08%,尿潴留占19.69%,呼吸抑制占0.28%,神经根刺激症占6.66%,腰痛占10.54%.所有症状在术后的第1、3天出现高峰,分别为50.83%和31.94%,与其他时间点相比差异显著.通过对症护理,大部分症状在第3个月消失或者缓解,患者得到康复.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妇科手术患者并发症的特点,能够正确指导护理人员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冯建波;包云亚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安尔碘消毒液喷雾法与擦拭法皮肤消毒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安尔碘消毒液喷雾法与擦拭法皮肤消毒效果.方法 将30例实验对象双侧手背部皮肤分为2组,一组采用喷雾法消毒,另一组采用擦拭法消毒,对消毒前、后2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2种方法的操作时间和待干时间.结果 2组消毒前后菌落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的消毒合格率均达100%.喷雾法操作时间为(2.58±0.32)s明显少于擦拭法的(12.26±1.48)s,但待干时间喷雾法为(42.37±1.79)s却显著高于擦拭法的(26.24±1.46)s.喷雾法平均每例使用消毒液0.5 ml,而擦拭法平均每例使用消毒液0.75 ml,消耗2根棉签.结论 安尔碘消毒液喷雾法与擦拭法具有相同的消毒效果,喷雾法具有操作时间短,使用消毒液量少,消毒部位有效消毒液量多,不需要使用棉签等优点,可以取代擦拭法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对减少医疗废物,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桂杰;林士军;肖伟秋;胡小云;谢世营;叶林林;李秋媚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术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对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术后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得到及时处理;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发现后及时给予加压包扎至血肿消失.结论 护理人员应提高认识,重视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系统掌握其临床特点,针对不同穿刺途径实施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迅速有效地处理.

    作者:王苏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螺旋形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螺旋形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3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2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ICU监护时间、营养支持时间以及营养指标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盲插法成功30例占93.8%,有2例需内视镜引导完成;观察组ICU监护时间和营养支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清蛋白均较自身肠内营养支持前有显著升高,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结论 螺旋形鼻肠管简单易行,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疗程短,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可作为危重症患者首选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

    作者:黄小芬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肱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好、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随着医疗器械工艺的改进,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多种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已成为现实.因肱动脉较桡动脉粗,术后不易发生痉挛的特点[ 2],经肱动脉入路行PCI成为又一常用方法.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本文总结我科45例经肱动脉入路行PCI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明;肖祖碧;蹇明辉;邓宗琴;许官学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86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其中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4%.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58+6.87)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88+7.58)d,二者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8.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40%.结论 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骨折患者及家属对预防并发症的认知能力,有效地降低发生率,使术后疼痛减轻、住院时间缩短,患者及家属满意.

    作者:郑荣妹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全麻患者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与手术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全麻患者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与手术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150例非眼科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A组(手术时间<2 h),B组(手术时间2~4 h)和C组(手术时间~6h)各50例.观察各组手术患者术后第2天的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手术患者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6%、46%和80%,不同手术时间患者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患者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畏光、流泪、刺痛、结膜充血等.采用结膜囊内涂红霉素眼膏并贴薄膜贴能够有效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

    作者:朱琼芳;李芳;陈旭素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防治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效果.方法 将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留置尿管期间漏尿的发生率及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导尿管留置期间漏尿的发生率为21.1%,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4.66±0.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6±0.42)分.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神经内科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发生,提高满意度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薏;杨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CT导向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在CT导向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87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8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微波消融治疗.原病灶完全缓解(CR)35例占40%,部分缓解(PR)24例占28%,稳定(NC)25例占29%,进展(PD)3例占3%,总有效率为68%.术中11例出现气胸,5例出现针道出血,术后48例出现发热,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缓解,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术后严密的观察及护理,可以减少肺部恶性肿瘤患者CT导向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该手术的疗效.

    作者:张小萍;钟就娣;辛明珠;王秀臣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腹直肌皮瓣转移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胸壁放射性溃疡是乳腺癌术后行放射治疗出现的常见并发症.溃疡长期不愈,常波及胸骨、肋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单纯使用换药或外用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很难使溃疡愈合,虽然有的可能暂时愈合,但局部破溃的可能性很大.采用手术切除溃疡及放射损伤区,应用腹直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是目前好的治疗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应用腹直肌皮瓣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景云;白玉红;张岩;田维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从护理的角度发现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分析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对急诊科62名护士进行观察,以发现存在于急诊护理工作中的暴力风险因素,进一步对这些护士进行调查考核以发现产生这些暴力危险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进行暴力危险的预防干预.结果 62名急诊护士积极配合暴力干预措施,干预前后62名护士的专业知识考核通过率、急救技能考核通过率、护理记录合格率分别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患者投诉率、暴力的发生率较干预前也有显著下降.结论 护士在急诊患者的治疗以及抢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发现这些导致暴力的高危因素,并进行积极的干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急诊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护理工作中暴力的发生,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叶维雅;陈妙霞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2种胃管置入术对新生儿疼痛反应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方式胃管置入术对新生儿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4~7月新生儿科需要行胃管置入术的47例新生儿随机分为经鼻胃管置入组28例和经口胃管置入组19例,比较2组新生儿疼痛评分及胃管置入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鼻胃管置入组疼痛评分的平均秩次显著高于经口胃管置入组,经鼻胃管置入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经口胃管置入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经口胃管置人组.结论 经口置入胃管对新生儿疼痛反应影响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莉;陈娟娟;朱明;夏艳;赵武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光盘在临床三基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技术操作光盘应用于临床教学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护理操作光盘中的5项操作,作为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应用于临床教学.抽取实习护士10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观察组观看护理技术操作光盘后进行操作训练、考核,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老师示范、带教后进行操作训练、考核.观察不同教学方法考核成绩、所用时间、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2组实习护士培训后的成绩均高于培训前,而观察组培训后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示范教学所用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观看录像教学所用的时间.结论 观看操作录像的教学培训方法,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有效性,减少老师示范带教的差异性及教学人员和用物的浪费,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孟利平;肖凌凤;李建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管理的比较研究

    目的 针对老年疾病的特殊性和老年患者的个体差异,探讨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的计算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老年病房、ICU(作为高护理工作强度对照组)以及中医科病房(作为低护理工作强度对照组)的护理工作者.入组患者为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患者,收集各个病房的15例次特级护理、35例次1级护理、50例次2级护理和50例次3级护理所实施的护理项目,进行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评估,并且比较各个病房的差异.结果 通过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的时间权重指数评价,老年病房的平均每日护理强度相对数为3.2级,其中直接护理相对数较间接护理相对数提高.通过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的系数评价,老年病房的护理强度为3.0级.通过老年病房患者护理需要指数评价,老年病房的护理强度为3.1级.结论 单独应用目前的评价方法,进行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需要—个计算机辅助的综合评估系统,进行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的评价与管理.

    作者:马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