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408
  • 国内刊号:21-1529/R
  • 影响因子:1.05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2004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
  • 儿科学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5年6期文献
  • 硒对生物健康双向作用的研究进展

    硒是人、动物和某些微生物正常生存所必需的一种非金属微量元素.硒对生物健康具有双向作用,即氧化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缺硒可能引发免疫系统功能损伤,导致一些病毒感染毒性增强或感染加剧,以及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增加了氧化损伤和病毒基因突变的可能性.硒的安全摄取量范围相对较窄,过量的摄取可能导致中毒.该文就硒对生物健康双向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斌超;苏晗;付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表面蛋白B、C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发病与肺表面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基因变异有密切相关.SP是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结构、代谢、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SP-B和SP-C在PS中极为重要,有密切关联.研究其等位基因变异与NRDS的关系有助于早期基因干预,促进临床诊断和治疗,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具有长远的意义.

    作者:新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N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与感染

    随着抗生素的研发与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逐年增加,且耐药程度日益加重.近年来,部分地区报道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世界医学界关注的热点.该文就NIC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与感染的流行情况、耐药机制、传播方式、防治及其效果作一综述.

    作者:魏文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维生素A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研究表明维生素A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有关,哮喘患儿普遍存在维生素A缺乏,且患儿体内水平越低,哮喘发作程度越重.动物实验表明,维生素A缺乏可促使哮喘发生和(或)加重哮喘发作,可能与参与免疫调节,维持气道上皮完整性,促进肺的正常发育以及抗氧化作用等有关.但维生素A补充与哮喘的关系仍颇具争议,其在哮喘治疗的作用尚未得到肯定.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对维生素A与哮喘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沁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B7-1在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液中的蛋白分子通过受损的肾小球滤过屏障是蛋白尿形成的主要原因.作为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关键组成部分,足细胞是参与尿蛋白产生的关键细胞,一直以来足细胞及其相关蛋白在蛋白尿发病机制中备受关注.近期研究发现,异常表达于足细胞表面的B7-1可与踝蛋白竞争β1整合素上的位点,抑制β1整合素的激活,从而改变足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致足细胞迁移,终导致蛋白尿形成.足细胞中B7-1表达可能是肾脏病蛋白尿产生的生物标志物,而阻断B7-1与β1整合素相互作用的阻制剂,有望成为蛋白尿的治疗靶标.该文主要就足细胞B7-1在蛋白尿形成中作用和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章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生酮饮食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生酮饮食已开始用于癫痫以外的神经疾病的治疗.肿瘤细胞线粒体的缺损导致其不能利用酮体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生酮饮食能增加氧化应激作用,抑制信号通路传导,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生酮饮食也能增加放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应.生酮饮食在肿瘤模型和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汪柳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儿童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儿童临床常见危重症.儿童临床常用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pRIFLE分期标准、AKIN诊断标准及KDIGO AKI临床指南.目前诊断AKI常用的生物学标志物仍然为血清肌酐,但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低.近年来,多个具备检测潜能的AKI生物学标志物,如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白细胞介素-18、肾损伤分子1、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孙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营养不良与儿童危重症的关系及肠内肠外营养对病情的影响

    营养不良在危重症患儿中存在较高的发病率.营养支持对危重患儿的病情转归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能够纠正危重患儿营养状态,亦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预后.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各自有优缺点,如何将肠内及肠外营养均衡地结合,提供更好的个体化营养支持及治疗方案,将成为营养支持主要的研究方向.该文对危重患儿营养不良风险、危重患儿营养不良筛查及肠内肠外营养对病情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梁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膀胱输尿管反流影像学诊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作为诊断膀胱输尿管反流的金标准已经成为共识,目前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方法还包括放射性核素、超声、磁共振等.目前发展为迅速的是超声和磁共振技术,它们减少了造影剂的辐射,同时使无创成为可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研究方向由减少造影剂的辐射过渡到减少造影剂辐射并且避免导尿管的插入,同时能够达到高质量的成像,提高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张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晚期肺发育障碍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研究进展

    晚期肺发育发生在胚胎小管期以后,这一阶段初级隔膜转化为次级隔膜,产生大量的小型肺泡,扩大气体交换的表面积,次级化分隔作用和肺血管结构的改变是晚期肺发育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研究表明晚期肺发育障碍参与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病理过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一种肺泡发育障碍的新生儿肺部疾病,由炎症、气压伤和氧中毒等多种因素所致,和晚期肺发育障碍互为因果.该文对晚期肺发育障碍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筱青;蒋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症与胎-胎输血综合征的比较研究

    单卵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中,胎-胎输血综合征是严重的并发症,常出现双胎发育不匀称及羊水量异常等并发症.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症是胎-胎输血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几年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两者在临床表现、诊断分期及新生儿预后方面均有很大差别.该文从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疾病预后等方面对这两种疾病进行比较.

    作者:潘维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线粒体与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种炎症因子及大量活性氧的释放是脓毒症的特点,释放的炎症因子及活性氧会损伤线粒体的膜蛋白、mtDNA等,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发细胞的线粒体死亡途径,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该文探究脓毒症时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以期能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方法.

    作者:彭慧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脑电图研究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是儿童与青少年的常见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诊断主要依靠家长及老师的描述,是一种行为导向的诊断.国内外的研究表明ADHD患儿的脑电图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慢波增多,快波减少.该文分别从性别、年龄及ADHD类型分析其脑电图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文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干细胞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进展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属于新生儿慢性肺部疾病,主要发生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尤其是接受机械通气及氧疗的患儿.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是较有前景的新疗法.大量动物实验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对肺部损伤有修复效果,但其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干细胞移植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如何规范治疗的问题亟待解决,如干细胞治疗的注入细胞数量、治疗的佳注入途径和时机等.间充质干细胞移植Ⅰ期临床试验展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Ⅱ期临床试验和远期安全性研究已经开展.该文就干细胞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雨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川崎病的应用进展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自限性疾病.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目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gamma,IVIG)联合大剂量阿司匹林口服的标准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率,然而近年来报道的IVIG无反应型以及难治性川崎病病例不断增多,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现有研究进展表明英夫利昔单抗为治疗川崎病,尤其是IVIG无反应型以及难治性川崎病提供了新方法.该文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川崎病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内蒙古地区2003年至2013年川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对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至2013年小儿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KD的诊断标准,对内蒙古自治内县市级以上有儿科病床的医院2003~ 2013年间收治的急性期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年共收集KD患儿597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有518例进入分析,其中男性322例,女性196例,发病年龄小2个月,大13.5岁,5岁以下共476例(91.89%).全年均有发病,其中5~7月及11月为发病高峰.发热、结膜充血、口唇改变、颈部淋巴结肿大、四肢改变、皮疹等6种临床表现分别占97.88%、63.32%、67.95%、51.35%、60.04%、51.74%.结膜充血和肛周脱皮在5岁以下组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5岁组,JP值均<0.01.所有患儿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者326例,占全部病例的62.93%,且多在病程10~14d.CRP、ESR增高、WBC增高、PLT增高、Hb降低的发生率分别为92.61%、96.98%、91.83%和85.63%,75.05%.急性期无死亡病例.结论 2003年至2013年内蒙古地区KD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发病年龄和性别比例与国内其他一些地区基本一致,发病季节与南方地区不同,蒙古族、汉族发病无明显差异.急性期CRP升高、ESR增快、外周血WBC、PLT计数增高可协助KD临床诊断.

    作者:张晓梅;宋壮志;窦忠霞;白玉新;于少飞;冯万禹;苏学文;梁琰妍;李铁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RSV感染及非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严重度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及非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病情严重度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96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抗原,根据检测结果分成RSV感染组和非RSV感染组,对比两组患儿人口学资料、过敏状况等临床特征.两组用改良Tal评分法进行临床评分,并分析临床评分与发病天数及住院天数的相关性以评价病情严重度.结果 共筛选入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6例,RSV感染组为40例(41.67%).与非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相比,RSV感染者住院年龄小(t=-2.706,P=0.008),体重低(t=-2.070,P=0.041),而性别比例、出生方式、出生体重、身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湿疹史、过敏性家族史及血清总I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情严重程度对比来看,RSV感染组临床评分显著高于非RSV感染者(t=-0.405,P<0.001),住院时间有延长趋势(t=0.480,P=0.081).临床评分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r=0.305,P=0.003),与发病天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RSV感染的毛支气管炎患儿年龄偏小,体重偏低,临床评分较高提示病情较重.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评分与住院天数呈正相关.结合病原学检查及改良的Tal评分系统,可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早期给予严密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作者:冯雍;单丽沈;尚云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婴儿巨细胞病毒肺炎血清SP-D和MBL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诊断为CMV肺炎住院患儿101例,男女比例1:1.1,平均年龄(2.69±1.02)个月;按肺部体征与肺外并发症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症肺炎组(48例)和轻症肺炎组(53例);选择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55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患儿血清SP-D、MBL水平,并对重症肺炎患儿行血气分析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重症肺炎组[(150.08 ±52.59) ng/ml]和轻症肺炎组[(109.67 ±31.39) ng/ml]血清SP-D水平较对照组[(41.33±16.42) ng/ml]均明显升高(P<0.01),且重症肺炎组SP-D水平高于轻症肺炎组(P<0.01);三组间血清MB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血清SP-D水平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0.565,P<0.01).结论 血清SP-D水平与婴儿CMV肺炎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MBL水平与其无关.检测婴儿CMV肺炎血清SP-D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张诒勋;李兴矗;刘冰;朱亚芹;梁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预测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性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的相关性,探讨应用FeNO预测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性.方法 选取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童哮喘门诊就诊的114例初诊哮喘患儿,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肺功能和乙酰甲胆碱为激发剂的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为明确FeNO是否能对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有预测作用,绘制FeNO水平与支气管激发试验间的ROC曲线.结果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33例,阴性组81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组的FeNO值为19.0×10-9(13.5×10-9~49.0×10-9),阴性组的FeNO值为16.0×10-9(12.0×10-9~24.0×10-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由ROC曲线,得出FeNO预测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阳性的界值点(cut off point)为38.5×10-9,其检验敏感性为36.4%,特异性为92.6%.FeNO值与FEV1下降20%时吸入的乙酰甲胆碱累积计量(PD20-FEV1)之间不存在剂量相关性.结论 FeNO水平对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当FeNO水平>38.5 ×10-9时可以预测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为阳性的准确性较高,提示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作者:刘思;冯雍;尚云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咪喹莫特对哮喘小鼠BALF中IL-12、IL-13及血IgE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一定浓度的咪喹莫特对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2、IL-13及血清中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咪喹莫特组,每组10只.哮喘组和咪喹莫特组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与雾化吸入建立哮喘模型,咪喹莫特组在吸入OVA前30分钟雾化吸入眯喹莫特混悬液.OVA雾化结束后24h,每组小鼠摘除眼球采血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IgE水平;收集BALF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并采用ELISA法测定其IL-12和IL-13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变化.结果 (1)哮喘组小鼠HE染色可见其小气道管壁增厚,分泌物增多,上皮细胞脱落,排列紊乱,黏膜下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咪喹莫特组小鼠的炎症程度比哮喘组小鼠减轻.(2)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及各种炎症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咪喹莫特治疗组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哮喘组显著减少(P<0.05).(3)哮喘组小鼠BALF中的IL-12水平较正常组降低,咪喹莫特治疗组中IL-12水平较哮喘组升高而血清中IgE水平降低,IL-12与IgE呈负相关(r=-0.802,P<0.05);而哮喘组小鼠BALF中的IL-13和血清中的IgE水平较正常组增加,IL-13与IgE呈正相关(r=0.774,P<0.05),咪喹莫特治疗组较哮喘组降低,较正常组增加(P<0.05).结论 雾化吸入咪喹莫特能上调IL-12水平,下调IL-13水平;并能显著降低外周血IgE水平,提示咪喹莫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哮喘的气道炎症.

    作者:陈苗苗;张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外周血CTLA-4表达变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CTLA-4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疾病活动期和静止期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6例初发JIA患儿治疗前和疾病稳定后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结果 JIA患儿疾病活动期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CTLA-4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 <0.01);JIA患儿疾病活动期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增多的CD4+T细胞以CD4+ CD28表达为主,CD8+T细胞显著减少(P <0.01);JIA疾病静息期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CTLA-4表达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 (1)JIA疾病活动期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CTLA-4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CD4+T细胞主要为CD4+ CD28-表达,CTLA-4与B7的结合不能使其灭活,导致CTLA-4在CD4+细胞表面的持续无效应性高表达,使T细胞处于不易被终止的持续高活化状态.(2)静息期CTLA-4在T细胞表面的表达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提示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在JIA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JIA活动期CD4+T细胞数量升高,提示CD4+T细胞凋亡障碍,呈持续过度活化状态,可能是JIA的发病因素之一.

    作者:宫相翠;管慧;梁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烯醇化酶水平变化与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疾病严重程度与血烯醇化酶的关系.方法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5例手足口病患儿分成轻度组(44例)和重度组(21例),随机选取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手足口病两组儿童入院时与住院治疗后第1、3、5天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神经肽(neuropeptide Y,NPY)、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TnT-Hs)的水平并分别与对照组儿童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度组、轻度组及对照组的NSE在入院时分别为(8.91±1.86) ng/L、(6.91±1.57) ng/L、(6.42±1.22) ng/L,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第5天后,重度组、轻度组及对照组的NSE在入院时分别为(7.45±1.52) ng/L、(6.42±1.23) ng/L、(6.40±1.20) ng/L,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入院时与治疗后第1、3、5天的三组间NPY、TnT-Hs比较差异显著(P<0.05).NSE(r=0.431,P=0.000)、NPY(r=0.328,P=0.001)、TnT-Hs(r =0.289,P=0.005)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小儿手足口疾病严重程度与血烯醇化酶呈显著性正相关的关系.

    作者:陈勇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在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支原体肺炎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红霉素以及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心肌功能指标、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肌功能指标CK-MB、CK、LD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能够减轻支原体感染肺炎患者的心肌损伤,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渠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去氨加压素(弥凝)联合奥昔布宁治疗小儿遗尿症15例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联合应用去氨加压素(弥凝)和奥昔布宁治疗15例小儿原发性夜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确诊为PNE的36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21例单独应用去氨加压素(弥凝)治疗,为弥凝组,夜遗尿的程度按照遗尿频率判断,轻度(1~2夜/周)17例(80.9%),中度(3~5夜/周)4例(19.1%),重度(6~7夜/周)0例.15例应用去氨加压素联合奥昔布宁治疗,为联合组,遗尿程度,轻度2例(13.3%),中度6例(40.0%),重度7例(46.7%).3个月一疗程,每2~4周随诊一次,随诊3~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是否产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满一疗程(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弥凝组治疗有效17例(81%),联合组治疗有效14例(93%),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弥凝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患儿的遗尿程度多为中到重度,弥凝组患儿的遗尿程度多为轻度.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去氨加压素(弥凝)联合奥昔布宁治疗PNE,尤其是中度到重度患儿应用效果好,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

    作者:黄逸辉;王辉阳;于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川崎病患儿内源性硫化氢水平改变的意义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内源性硫化氢(H2S)水平的改变与川崎病冠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确诊为川崎病并住院治疗的97例患儿,其中有冠脉损伤的21例为CAL组,无冠脉损伤的76例为NCAL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和比较三组患儿血清H2S及一氧化氮(NO)水平,并分析NCAL组及CAL组患儿血清H2S与NO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NCAL组及CAL组患儿血清H2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CAL组血清H2S水平低于NCAL组(P<0.01).NCAL组及CAL组患儿血清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CAL组血清NO水平高于NCAL组(P<0.01).NCAL组血清H2S与NO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55,P=0.026),CAL组血清H2S与NO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92,P=0.023).结论 川崎病患儿内源性硫化氢水平的下降可能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动脉损伤有关,检测血清H2S的含量可用作川崎病患儿早期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远达;冀超玉;王静;张小龙;谢会卿;张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伴肺部炎症的婴儿胃食管反流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婴幼儿胃食管反流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9例伴肺部炎症的胃食管反流住院患儿病例资料,对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男22例,女17例.年龄1~10个月,中位数2月,3月内30例,占总数76.9%;病程短1天,长9个月,中位数14 d.入院时临床表现:咳嗽24例,溢乳16例,呕吐7例,呛奶4例,喘鸣3例,喘息1例;其中同时具有咳嗽和吐奶者11例,咳嗽和呕吐5例,咳嗽和呛奶3例,共19例(占48.7%).痰培养阳性31例,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89.4%);9例(23%)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2.0 × 109/L.合并基础疾病20例(占51.3%):喉软化8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牛奶过敏4例,运动发育迟缓2例,漏斗胸、食道裂孔疝、营养不良及地中海贫血各1例.患儿在抗感染、对症止咳化痰同时给予营养支持、予体位治疗及浓稠食物,呕吐较剧及有呛咳的4例给予管饲营养,牛奶过敏改喂深度水解蛋白奶粉等;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出院,对家长健康教育合理护理及喂养.电话随访出院后6月内除2例反复住院外均恢复良好.结论 本组婴幼儿胃食管返流伴肺部感染多发生于3个月内,且存在基础疾病;同时表现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不足一半,部分患儿仅有呼吸道症状;及时识别有利于改善病情,预后良好.

    作者:王文建;徐建强;郑跃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POLG基因相关疾病

    DNA聚合酶γ是唯一已知位于线粒体参与线粒体DNA复制与修复的酶,其基因突变将影响其合成的线粒体DNA的质量或数量,导致线粒体突变、缺失或者合成的减少.POLG基因突变引起相关疾病包括广泛的互相重叠的各种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可以覆盖从婴儿期到成年.在顽固性癫痫患者中,POLG基因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的频率高达2.3%,这类患者如果使用丙戊酸钠则会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因此对任何儿童或青少年难治性癫痫伴或不伴癫痫持续状态,尤其是那些出现精神运动倒退的患儿,应当常规筛查POLG基因突变情况,从而避免因丙戊酸钠应用而导致的肝功能衰竭.

    作者:王春梅;王四美;陈育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Turner综合征伴原发性空泡蝶鞍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临床病例患儿,女,8岁,因发现身高较矮(117.0 cm)就诊,平素无头痛.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自然分娩出生,母亲孕期检查未见异常.出生体重为3.3kg,无产伤,生后母乳喂养,智力发育正常,学习成绩中上等.既往身高资料不详.

    作者:次苗苗;王文革;张俊红;耿营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法国家庭医疗及其在新生儿的应用

    在法国,家庭医疗是另一种可选择的住院治疗方式,其服务对象为不需要全职的医疗服务,但需要传统住院治疗同等质量、技术的医疗服务的患者.家庭医疗可缩短传统住院治疗的时间,有时还可避免住院.该文介绍法国家庭医疗及其在新生儿的应用,分析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作者:余妮臻;华子瑜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