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4-0424
  • 国内刊号:21-1606/R
  • 影响因子:0.80
  • 创刊:1980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9年2期文献
  • 细菌性肝脓肿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78例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1-2005年诊治的7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寒战、高热、右上腹胀痛、肝肿大、白细胞计数升高是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临床表现,B超首诊阳性率达94%以上,大部分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抽脓和(或)置管引流而治愈,经腹切开引流和肝部分切除术仍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结论 细菌性肝脓肿宜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袁大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外伤性脾破裂96例诊治体会

    我院于1999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96例外伤性脾破裂诊治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诊治佳方法.

    作者:胡世林;崔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及早期影像诊断探讨

    目的 通过X线平片、CT及磁共振观察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表现,探讨其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影像诊断依据.方法 对50例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年龄在20~65岁之间分别进行X线平片、CT及磁共振平扫.X线平片(20例)、CT(20例)、MRI(10例),比较三种影像学的不同表现.结果 X线平片20例,均表现为股骨头持重区骨小梁增粗且模糊不清,持重部位呈斑片状或斑点状密度增高影,本组均可见(占100%).CT扫描20例,平扫均表现为股骨头形态塌陷,其中显示高密度硬化4例(占20%),股骨头碎裂,显示高密度区内有不规则透亮区,呈高低混杂密度改变有3例(占15%).MRI扫描10例,T1WI呈斑点状或小囊状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本组4例,T1WI与T2WI均为不规则低、等、高混杂信号,本组3例,股骨头塌陷、变形,T1WI与T2WI均为不规则形低信号3例.结论 MRI能及时发现X线平片和CT呈阴性的病例,而在MRI上显示双线征,MRI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敏感.

    作者:谷娜;王倩;李羽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特发性震颤一家系报告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又称家族性震颤或良性特发性震颤,约1/3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

    作者:王红艳;白依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临床分析

    绝经后阴道流血(post menopausal bleeding,PMB)是老年妇女妇科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现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2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鑫;杨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症候群.目前认为UAP是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发生了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冠状动脉痉挛以及远端小血管栓塞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所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常见类型[1-3].

    作者:史晓燕;徐兆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钻孔引流及大剂量尿激酶冲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3例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7以来收住院脑出血患者行钻孔引流治疗总计53例,男38例,女15例.年龄均在40~70岁之间,其中50岁以上45例,有高血压史10~30年.50岁以下8例,意识状态按照哥拉斯哥评分小于6分10例,6~10分20例,11~15分23例.

    作者:何安;董立辉;张铎;关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高血压病例分析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疫源性传染病,在病程中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高血压是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合并高血压的可能机制,现将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301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会阴骶前引流应用于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治疗中意义

    直肠癌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为吻合口瘘、出血及感染,临床大多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术中引流管的放置为术后吻合口瘘及感染的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传统的放置方法是将引流管置骶前经下腹部引出.

    作者:关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长切口汗腺切除超薄皮瓣腋臭治疗术

    腋臭症是外科门诊常见疾病,一般认为与大汗腺分泌异常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我院自2004年3月以来采用腋窝横皱襞中长切口汗腺切除超薄皮瓣[1]治疗腋臭65例,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林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诊治体会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我院自2006-2007年共收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8例,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丽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克罗恩病20例外科治疗体会

    炎症性肠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在我国,由于近年来饮食结构改变,炎性肠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萧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现将我院收治的20例DKA患者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曲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11例临床分析

    肺焱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c,MP)是小儿非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其感染与哮喘发作关第密切,近年来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作者:王雅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3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和对照组(C),每组各15例.乌司他丁组(U)总量给予乌司他丁12000 IU/kg,分别在体外循环前静脉滴入半量,体外循环机内加入半量.对照组(C)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切皮前(T1)、体外循环开始后30 min(T2)、体外循环停止(T3)、体外循环结束后2h(T4)、体外循环结束后4h(T5)、体外循环结束后24 h(T6)采集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两组T2、T3、T4、L、T6各时间点TNF-α、IL-2、IL-6、IL-8、IL-10均明显高于T1(P<0.01或P<0.05),而U组TNF-α、IL-2、IL-6、IL-8明显低于C组(P<0.01或P<0.05),IL-10均明显高于C组(P<0.01或P<0.05).结论 体外循环导致白细胞激活,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和自由基产生,激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乌司他丁应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可以减少TNF-α、IL-2、IL-6、IL-8的释放,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减轻有效地降低由于CPB引发的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作者:郭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肺念珠菌感染39例临床分析

    肺真菌感染多由白色念珠菌或由其他念菌感染所引起,念珠菌有黏附粘膜组织的特性,并能损伤巨噬细胞及产生致病性强的水溶性毒素,引发念珠菌支气管炎和念珠菌肺炎,严重者可引起休克.

    作者:韩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儿外阴阴道炎临床分析及预防保健

    目的 分析小儿外阴阴道炎临床感染情况并提出保健措施.方法 对96例外阴阴道炎患儿(A组)与同期108例无感染小儿(B组)进行比较,探讨外阴阴道炎患儿阴道菌群分布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保健措施.结果 两组阴道菌群分离率均以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较高,两组阴道菌群分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具有不良生活卫生习惯者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 对小儿外阴阴道炎诊断仅进行阴道菌种分析,对病原体的诊断是不够的,应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纠正小儿地不良卫生习惯,加强局部卫生保健也是预防阴道炎的重要措施.

    作者:田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PIK3C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PIK3C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0例LSIL,30例HSIL,50例SCC石蜡标本中PIK3CA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别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PIK3CA在LSIL和HSIL的阳性率分别是20%和63.3%,差异有显著性(P=0.044);②PIK3CA在宫颈鳞癌组织高表达,阳性率为76%,但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关联.结论 ①PIK3CA在LSIL向HSIL的转变过程中,表达增强,PIK3CA高表达可能是宫颈鳞癌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参与宫颈癌变过程;②PIK3CA在宫颈鳞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不明显.

    作者:孔德存;万义增;姜彦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首诊于眼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影像学诊断在首诊于眼科颅内静脉窦血栓(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形成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21例在眼科就诊后,8例行头部CT检查,3例行MRI检查,6例先后行CT及MRI检查,结果 均未见异常.21例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提示:静脉窦狭窄、充盈缺损和显影不足.结论 DSA是诊断CVST的金标准,眼科医生应当注重对CVST的认识.

    作者:王大江;方伯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氨磷汀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免疫机制障碍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的综合症,是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除输血等支持治疗外,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脾脏切除和多种免疫抑制疗法.

    作者:王红;李学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胃镜检查3830例中老年人食管癌回顾分析

    本文总结1992年6月至2007年间我院共做胃镜检查3830例,结合活检及术后病理确诊老年人食管癌27例,青壮年食管癌32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淑兰;李树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肾上腺神经鞘瘤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左季肋部及左腰背部反复胀痛7年,加重半个月,2001年不明原因感觉左季肋部胀痛,数日后自行缓解,每年发作数次,2005年外院检查左肾上腺区囊实性占位,半个月前再次发作,抗感染治疗后无好转,患者发病以来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恶心、呕吐,饮食、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减轻.

    作者:高云刚;孙振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巨大子宫平滑肌肉瘤1例误诊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4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3个月来诊,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异常增大,形态失常,表面光滑,双附件触诊不清.

    作者:任盛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治疗进展

    偏瘫是急性脑卒中常见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偏瘫康复的研究日益增多.偏瘫早期康复能够很大程度上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存在治疗时机、方法的选择及康复知识的普及等一些问题.

    作者:武丽芳;董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肿瘤坏死因子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TNF-α的表达增加,在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中TNF-α具有损伤与修复双重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致炎、促凝血机制、血脑屏障破坏、诱导缺血耐受及神经生长因子生成等有关.

    作者:高敏;董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转录因子C/EBPβ的功能与调控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CLEBPβ)是转录因子C/EBPs家族的重要成员,其C端具有高度保守的DNA结合域和二聚化功能域.它主要通过对靶细胞基因转录的调节,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肿瘤发生与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等重要生命活动;其功能受到蛋白酶降解、磷酸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的调控.本文综述有关C/EBPβ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

    作者:胡晟;苏玉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面神经缺损修复的进展

    面神经因其解剖结构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缺损.其传统修复方法是以自体神经移植修复,虽然其效果较好,但因其来源而受限.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找到一些不同的材料来桥接修复面神经缺损,如同种异体神经、人工神经等,但这些修复方法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是对周围性面神经缺损的各种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作者:杨美丰;张荣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妊娠恶阻的辨证施护

    妊娠恶阻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本病多数在停经7周后发生,以恶心呕吐、体软神疲、嗜睡择食、喜食酸碱为特点.

    作者:邢继娟;姬媛媛;王秀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及其并发症的护理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transthoraciccore needle biopsy,TNB)是近年来用以诊断肺部病变的一项微刨性检查方法,它具有定位精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显示出了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1].

    作者:孔庆杰;陈荣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生后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Ⅳ型胶原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Ⅳ型胶原在生后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Ⅳ型胶原在小鼠肾发育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生后不同日龄小鼠肾组织中Ⅳ型胶原的表达,用细胞图像分析技术和体视学方法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Ⅳ型胶原表达于生后各日龄小鼠肾脏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基膜,且随着肾脏的发育成熟,Ⅳ型胶原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 在生后肾发育成熟过程中,Ⅳ型胶原表达于基膜存在的部位,可能对基膜的发育成熟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田鹤;郭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组织iNOS的表达及原花青素的干预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的变化及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型糖尿病单纯脑缺血组及PC低剂量组(5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及高剂量组(200 mg/kg),于脑缺血后24 h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组织iNOS含量.结果 2型糖尿病局灶性缺血组大鼠海马组织iNOS活性明显降低(P<0.01);PC低、中、高剂量组均不同程度降低iNOS活性(P<0.01),改善神经细胞的受损程度:其中以中、高剂量组明显(P<0.05),但中、高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C对2型糖尿病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能够降低海马组织iNOS的活性.

    作者:宋晓伟;闵连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Urocortin致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由PKA信号通路介导

    目的 通过观察PKA拮抗剂H-89和CRF受体拮抗剂Astressin抑制UCN诱导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厚的作用,研究UCN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厚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为模型,应用UCN 0.1μmol·L-1诱导心肌肥大,观察H-89 0.1 μmol·L-1和Astressin 1 μmol·L-1的作用,探讨UCN 0.1μmol·L-1对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用消化分离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细胞体积;[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的合成;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ANP表达.结果 UCN 0.1 μmol·L-1使心肌细胞体积、蛋白合成和ANP表达明显增加,H-89 0.1μmol·L-1和Astressin 1μmol·L-1抑制UCN诱导的心肌肥大.结论 Urocortin可能通过CRF-R2并通过PKA信号通路诱导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

    作者:梁春光;王洪新;刘春娜;刘杰;黄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原花青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SOD、MDA和NF-κB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随机将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C-1组(50 mg/kg)、PC-2组(100 mg/kg)和PC-3组(200 mg/kg).以线栓法制备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24 h后断头取脑制备组织匀浆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用免疫组化SABC法,统计大鼠海马CA1区每高倍镜视野NF-κB阳性表达率[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数+阴性细胞数)×100%].结果 ①超氧化物歧化酶:PC能明显增强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50.55±5.87)(U/mg prot)、(51.44±7.06)(U/mg prot)、(55.32±6.39)(U/mg prot)、(39.28±5.67)(U/mg prot),P<0.01].②丙二醛含量:PC能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11.73±6.87)(nmol/mg)、(11.13±5.49)(nmol/mg)、(21.54±10.50)(nmol/mg),P<0.05],以高剂量组(50 mg/kg)更为显著[(9.96±4.08)(nmol/mg),P<0.01];③免疫组化显示PC组可以下调NF-κB p6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①PC可减少脑缺血后自由基的生成,且以高剂量组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②PC对局灶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从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刘畅;张萍;闵连秋;贾玉洁;刘学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人参皂甙Rg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pJNK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1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c-jun N-末端激酶(pJNK)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人参皂甙Rg1 10、20、40 mg/kg组、尼莫地平1 mg/kg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4h后pJNK的表达.结果 人参皂甙Rg1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pJNK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89±6.77),(15.19±4.59),(9.15±4.77),均低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27.15±8.46).结论 人参皂甙Rg1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pJNK表达有关,且以高剂量效果较好.

    作者:包翠芬;刘霞;秦书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毛冬青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毛冬青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毛冬青三个剂量组.采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1 h,再灌注24 h,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观察25,50,100 mg·kg-1毛冬青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CIRI模型组脑组织TNF-α及Caspase-3的表达增加;与CIRI模型组比,各剂量毛冬青提取物均能使脑组织TNF-α及Caspase-3的表达下降.结论 毛冬青提取物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及Caspase-3表达的表达,并对脑组织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盛怀龙;董秀兰;李宝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κ阿片受体激动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肥大的抑制作用

    目的 通过观察κ阿片受体激动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肥大的作用,研究κ阿片受体激动剂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肥大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为模型,应用血管紧张素Ⅱ1 μM诱导心肌肥大,观察U50488H1 μM对它的作用,并和洛沙坦(los)1 μM组做对比观察κ阿片受体的激活对心肌肥大的作用.用Lowry法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含量;用消化分离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细胞体积;用[3H]-leueine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的合成.结果 AngⅡ1 μM使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蛋白表迭及细胞体积明显增加;U50488H1 μM能够降低由AngⅡ引起的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蛋白表达,以及体积的增加,从而抑制心肌肥大,并且抑制程度与los1 μM相似.结论 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能够抑制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作者:张伟;王洪新;吴国强;刘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不同频率电刺激大鼠丘脑底核对束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目的 应用不同频率电刺激大鼠丘脑底核(STN),观察对丘脑束旁核(PF)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研究STN对PF神经元活动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以不同频率电刺激(20、50、100、130、200 Hz,强度0.4 mA,波宽0.06ms,时程5 s)STN,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大鼠PF神经元放电的变化.结果 刺激频率低于100Hz时,多数神经元无明显反应;刺激频率为130 Hz和200 Hz时,大多数神经元呈兴奋反应,放电明显增多.结论 高频刺激大鼠STN对PF主要为兴奋作用,提示高频刺激STN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机制有PF神经元活动的参与.

    作者:亢宁;高东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生小鼠精原干细胞诱导分化精子样细胞

    目的 探讨小鼠精原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精子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以7~8日龄小鼠睾丸为材料,采用小鼠睾丸支持细胞作为饲养层,应用维甲酸诱导、成年小鼠睾丸组织液诱导以及低温诱导精原干细胞分化,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精子样细胞的染色体倍性.采用显微注射法将精子样细胞注射到卵母细胞和去核卵母细胞,观察受精卵的发育状况.结果 三种方法诱导精子样细胞比例分别为5.9%、1.6%、0.35%;流式细胞仪分析维甲酸诱导单倍体比率为19.3%;诱导精子样细胞能激活卵母细胞,囊胚发育率20.36%.结论 新生小鼠精原干细胞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精子样细胞,并具有激活卵母细胞的能力.

    作者:毕聪明;王珅;王军;费东亮;肖银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猪附红细胞体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的猪附红细胞体病PCR诊断方法.方法 根据猪附红细胞体部分CDS基因序列(AJ504999)设计引物,建立一种新的猪附红细胞体病PCR诊断方法.通过实验室染毒实验,建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小鼠模型,并应用研制的PCR方法进行实验室验证.应用建立的PcR诊断方法对辽宁5个城市的385个猪样本进行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情况调查,确定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感染率.结果 成功建立猪附红细胞体病PCR诊断方法,通过染毒模型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并估计出辽宁省猪群中附红细胞体总体感染率95%的可信区间为(82.50%,89.44%).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猪附红细胞体病PCR诊断方法及临床应用,为辽宁地区乃至全国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数据.

    作者:巴彩凤;李久纯;冯会权;赵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残根残冠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体会

    牙冠大面积缺损、残根残冠临床上比较常见,以往均被拔除,如今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开展用桩核铸造技术修复残根残冠,即在彻底根管治疗后的缺损牙体上先完成桩核部分,再于铸造桩核上制作烤瓷全冠.

    作者:那冬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临时冠临床粘接在氧化锌丁香油中加入碘仿的临床体会

    我们自2005-2007年的临床修复治疗中,选择了685例患者临时冠粘接中,在氧化锌丁香油粘接剂中加入适量的碘仿,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董宇;于丽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分析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的CXCR4表达,分析其表达规律.为改善和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寻找更有效的途径.为临床骨髓基质细胞更广泛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增殖及生长特性,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对MSCs的CXCR4受体及CXCR4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应用神经胶质细胞进行对比,探讨其表达异常的因素.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CXCR4m RNA表达水平稳定,CXCR4在各代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小于5%,且随传代数增加而减少.结论 CXCR4在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量很少,如果促进其CXCR4表达将会极大增强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

    作者:曹阳;吕刚;于洋;范仲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医学组织工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器官和组织的缺损或衰竭是临床遇到的极具危害性的医学难题,尽管目前人们通过器官或组织移植、外科再造和使用机械装置等治疗手段,解决了一些现实问题,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不少缺陷.

    作者:吕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成骨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A-WMGC支架材料联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多孔磁性硅灰石/磷灰石玻璃陶瓷载体A-WMGC支架(apatite-wollastonite magnetic glass ceramic,A-WMGC)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等的诱导下,向成骨细胞转化,并使之与修饰后A-WMGC支架复合,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贴附情况.结果 地塞米松等诱导组细胞形态向类成骨细胞转化,碱性磷酸酶表达明显增高,并表达Ⅰ型胶原.A-WMGC支架具有合适的微孔结构,材料大孔孔径为300~400μm,且孔道相互贯通,体外复合培养10小时,成骨细胞即开始贴附于支架上,复合培养7天,成骨细胞在支架上分化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结论 适当浓度成骨诱导剂可成功的将兔BMSCS成骨细胞诱导,修饰后A-WMGC支架是骨组织工程的良好载体.

    作者:王岩松;刘丹平;周大利;梅晰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 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培养BMSCs并传代.参照Taoka's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30 min,进行BMSCs或DMEM培养液损伤周围局部四点注射.在术后3、7和14 d,应用TUNEL方法检测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周围组织内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阳性细胞分布于脊髓灰质和白质内,但以白质内神经细胞为主.与DMEM组大鼠相比,移植术后3、7和14 d,BMSCs移植显著减少脊髓损伤周围区凋亡的神经细胞数目(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能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于德水;吕刚;梅晰凡;张勇;曹阳;智晓东;范中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目的 分别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复合异种骨、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异种骨以及单独植入异种骨对兔坏死股骨头的修复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以判定骨髓骨髓单个核细胞是否对股骨头坏死有修复作用.方法 23只新西兰白兔,用液氮冷冻的方法,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模型,取其中45个坏死股骨头,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每组15只股骨头.对照组为髓芯减压后单独的异种骨植入,实验1组为髓芯减压后植入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异种骨,实验2组为髓芯减压后植入复合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异种骨.术后2、4、8周,分别行X线检查、Masson染色检查、及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和新生骨小梁体积百分比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新西兰白兔23只,均进入结果 分析.X线及Masson染色检查示实验1、2组修复效果相同,均优于对照组.术后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和股骨头新生骨体积百分比比较,同时期实验组效果好于对照组,且统计学差异明显.而实验1、2组间除2、4周血管面积百分比外,其余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确有修复坏死股骨头的效果,且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效果相似.

    作者:卢伟;张元和;宝东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化学萃取的异种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和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的化学萃取方法,对异种神经移植段进行脱细胞处理,构建异种神经去细胞基质膜管,应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取新鲜兔坐骨神经,切成长10mm的神经段,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和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反复处理新鲜的兔神经段构建成异种神经去细胞基质膜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结果 4个月后异种神经基质膜管与大鼠坐骨神经缝合处愈合良好,未见有神经瘤及粘连,HE染色显示异种神经基质膜管组桥接处再生神经结构连续性良好,移植段可见神经纤维及新生的血管.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阳性的雪旺氏细胞沿神经纤维分布成条带状.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可见再生的神经纤维较粗大,排列紧密,呈均匀一致圆型或椭圆型,髓鞘较厚,轴突结构完整.结论 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和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的化学萃取方法构建的异种神经去细胞基质膜管可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作者:刘品端;王伟;智晓东;梅晰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纳米人工椎板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纳米人工椎板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于2005年7月至2006年8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集病例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1~62岁,椎管狭窄16例,椎管狭窄伴脊柱滑脱6例,椎间盘突出12例.行脊柱后路椎管扩大,人工椎板植入术,术后3 d,10天检测生化全项,了解肝肾功能变化.术后定期随访复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摄X线片,了解椎弓根内固定及纳米人工椎板的位置.部分患者行CT检查.结果 34例手术切口Ⅰ/甲愈合.术后生化全项检测提示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3个月随访的30例病例中,28例患者恢复良好.复查X线提示脊柱序列良好,行椎弓根内固定者内固定可靠,部分复查CT患者可见纳米人工椎板位置良好.结论 纳米人工椎板在预防脊柱后路手术瘢痕形成和保持脊柱后部结构稳定性方面具有明确作用.

    作者:张元和;卢伟;张明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多糖生物膜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在骨组织工程的载体外包裹多糖生物膜(PSBM),减少种子细胞在复合载体时的外溢逃出,验证其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用全骨髓法获得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后,取第三代细胞种植于支架材料载体多孔纳米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A-W-MGC/CS)上,分2组,实验组载体外用多糖生物膜物理包裹,对照组不包裹多糖生物膜,观察载体外培养皿上的细胞生长数量;MTT检测细胞活力;电镜观察载体上细胞粘附生长情况.结果 实验组培养板上载体外漏细胞较少,对照外漏细胞较多:MTT检测两组细胞活力差别无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实验组载体上细胞粘附生长较对照组稍优.结论 多糖生物膜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应用前景.

    作者:倪建光;刘丹平;韩宝芹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