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鼻腔术后传统的止血方法是采用凡士林油纱条进行填塞,其优点是止血效果明确,制作简单,价格便宜,能够有效地起到机械压迫和支撑作用.缺点是填塞后患者鼻腔局部及头部胀痛症状较重,降低了手术和治疗的效果.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耳鼻喉科鼻腔手术患者术中采用聚乙烯醇(PVA)医用吸血海绵并加注氯霉素油剂进行填塞止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后璇;陈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婴儿便秘是指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大于2天,或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者[1].我院自2010年4月—2012年11月采用在添加辅食的同时口服双歧杆菌制剂治疗婴儿便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2010年4月-2012年1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66例便秘婴儿,男31例,女35例,年龄1~6月36例,6月~1岁30例.人工喂养32例,母乳喂养34例.66例均是以高蛋白饮食为主,符合婴儿便秘的临床诊断标准.将66例婴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无显著差异(P>0.01).
作者:张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极高,尤以中年女性多见.经高分辨超声检查出甲状腺结节者占人群的40.5%,经随访发现,甲状腺结节中有5%~10%为恶性[1].目前,灰阶超声是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主要非创伤性诊断方法[2],但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3].因为甲状腺的良、恶性结节判断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甲状腺结节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甲状腺病变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B-Flow技术联合常规超声检查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乔芳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据调查,2002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达18.8%,全国约有高血压患者1.6亿人,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了31%,我国高血压的防治任务目前仍很艰巨[1].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维持正常血压,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和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规范的药物治疗对控制高血压,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病例回顾分析方法,通过对近5年来天水市中医院239例住院患者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了解高血压病防治现状及药物治疗的效果,为临床高血压病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李东峰;张天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兰州市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现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兰州市578名离退休老年人,使用相关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兰州市离退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90.31%;主观生活满意度良好的占46.19%,中等的占38.58%,较差的占15.23%;文化程度、经济收入、配偶情况、慢性病、睡眠和膳食营养是影响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结论 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注意膳食指导和干预,对提高离退休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针对性地制定老年人卫生保健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寇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我院ICU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提出预防措施,以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各科室送检的全部标本,经培养后,选取纯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并针对ICU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详细分析,同时抽取ICU环境各种标本进行采样,采取上述相同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全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309例,而ICU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24例(占40.1%),其中ICU痰标本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09例(占87.9%).由此可见,ICU患者以痰标本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比例高,ICU环境中也检出鲍曼不动杆菌.ICU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9%和17.7%;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ICU患者抵抗力弱,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皮质激素及气管插管、切开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增多.多粘菌素B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是目前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佳抗菌药物.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加强ICU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以降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孙立群;李书;李彦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在外源暴力作用下引起的股骨颈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老年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此类骨折的发病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既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也给其家庭增加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为探寻老年股骨颈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我们对2008年12月—201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靳西勇;李勇;庞书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在儿童肾脏疾病中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已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在我院,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已经超过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成为儿童肾脏疾病的第一病种.为研究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笔者选择我院儿科2005年—2012年收治的59名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分别应用雷公藤多甙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向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是指因各种外伤所致的脑功能障碍,大脑处理、储存、回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障碍.近年来,由于脑外伤事故的增加,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成为临床的多发病和疑难病.对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早期或恢复期康复治疗,能够降低致残率,且对防止并发症、减轻后遗症、充分发挥残余功能和争取患者生活自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脑外科住院的60例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丽;刘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金水区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3~6岁集体儿童体格发育及健康体检结果对比分析,得以掌握本辖区集体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实施河南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细则》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全面提升辖区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的整体质量.方法 对2010-2012年辖区36所公办幼儿园及21家民办幼儿园的3~6岁57 936名集体儿童的“六一”体检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比较.结果 我辖区公办园与民办园集体儿童在体格发育指标(除肥胖指标)和健康检测结果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辖区公办园集体儿童体格发育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民办园集体儿童,民办园应不断提高卫生保健服务质量;辖区幼儿园集体儿童的龋齿发病率和弱视发生率偏高,各园所对其干预措施不完善,应在加强健康教育的同时,重点关注在园儿童的口腔卫生和用眼卫生,并同家长建立长期联系,共同预防龋病和弱视的发生.
作者:吕全新;雷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大冶市某公司女性生殖道感染状况,为此类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对该公司832名已婚妇女进行妇科疾病普查.结果 所查妇女患有多种妇科疾病,患病率居前5位的是宫颈炎、阴道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患病率分别为59.86%、30.17%、20.91%、10.46%和5.17%.宫颈炎多见于青壮年妇女,阴道炎多见于老年妇女.结论 女性应进行定期体检,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其生殖健康,并应尽早进行治疗.
作者:刘元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型别,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致癌性.同时为研制适合本地区妇女的HPV疫苗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采用医学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在天水市中医医院对就诊的2 141名妇女进行宫颈21种HPV基因型感染筛查,同期进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共检测出678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者,按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4组:宫颈鳞癌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正常或炎症组,对HPV不同基因型分布及HPV感染型别数在各组疾病中的分布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HPV感染型别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鳞癌组86例,HSIL组154例(包括CINⅡ80例,CINⅢ74例),LSIL组164例(包括CIN Ⅰ 119例、宫颈湿疣45例),正常或炎症组274例.在2 141名妇女中,感染HPV病毒者有678例,总阳性率为31.67%,所有病例标本中共检测到21种基因型中的21种,HPV各型别感染率高的为HPV16型.678例HPV感染患者中,宫颈鳞癌组共86例,HPV感染者80例,阳性率为93.02%,共检测出11种基因型,以高危型别为主;HSIL组154例,HPV感染者132例,阳性率为85.71%,共检测出16种基因型,以高危型别为主;LSIL组164例,HPV感染126例,阳性率为76.83%,共检测出19种基因型;正常或炎症组274例,HPV感染者41例,阳性率为14.96%,共检测出10种基因型,以低危型别为主.结论 宫颈鳞癌组中主要感染的HPV基因型别符合东亚及中国人群研究结果.
作者:陈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随州市曾都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2年随州市曾都区29个乡镇(办事处、农场)623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死亡年龄的结构特点和死亡原因.结果 5年间,随着住院分娩率的上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儿童死亡主要发生在婴儿期;儿童死亡的原因主要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窒息、肺炎、意外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溺水以及其他先天异常,以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先天异常死亡率增多,其他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和肺炎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结论 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需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首先加强孕产期保健管理,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产科、新生儿科服务质量,积极推广产科、新生儿科适宜技术,降低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胡秀珍;蒋涛;李秀英;龚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筛选乡镇计生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职能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法筛选指标.结果 筛选了8个一级指标和32个二级核心指标.结论 政府有必要构建评价乡镇计生服务站公共服务职能的指标体系.
作者:熊昌娥;袁艳;周春林;涂小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单次腰麻在宫口开大4~5 cm产妇中的镇痛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宫口开大4~5 cm、要求分娩镇痛的孕足月、单胎初产妇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无自然分娩及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的产妇123例作为镇痛组,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23例作为对照组.镇痛组给予布比卡因2.5 mg与芬太尼10 μg混合液2ml单次腰麻;对照组不做任何镇痛干预.记录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和镇痛后的VAS评分,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心率的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镇痛组镇痛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产程较对照组缩短(P<0.05);剖宫产率降低(P<0.05);两组产妇血压波动、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有1例发生瘙痒,镇痛结束即消失.结论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单次腰麻应用于宫口开大4~5 cm的产妇可达到分娩镇痛的效果,加速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周应仓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00例早期妊娠妇女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研究组为B超监视下无痛人流组,对照组为常规无痛人流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手术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B超监视妇产科手术仪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具有直观性、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和安全可靠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冯伟;王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居民存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对自身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和行为改变情况,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为有效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珠海市250名18~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居民存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数量与文化程度有关(xR2=27.182,P<0.01),文化程度较低者,生活中存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较多.锻炼不够、口味比较咸为目前普遍存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分别占调查人数的85.2%和76.5%.认识到自身锻炼不够者和认识到自身口味较咸者中,均有超过50.0%的人没有做出相应的行为改变,且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816、5.142,P>0.05).结论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存在差异,应加大对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力度.同时通过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健康支持性工具与支持环境等措施,综合提高居民改变自身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信心和自我效能,以促成终的行为改变.
作者:潘杨;邓韶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运用项目流程化管理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进行健康管理,通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复诊行为是否提高,相关健康指标的改善情况,评价社区项目流程化管理的效果,探索适宜的社区NAFLD干预模式.方法 随机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人50例,采用项目流程化管理方法,开展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的社区管理,该项目分为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关闭五个过程,管理全过程实施健康干预,评价管理前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复诊行为改变情况,并分别在管理3个月、管理6个月和管理1年后评价实施管理后相关健康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管理1年后病人主动控制热量摄入、合理膳食结构、主动控制体重、良好生活习惯、坚持有氧运动及戒酒人数明显增多(P<0.01),坚持药物治疗及定期复诊行为明显提高(P<0.01).管理3个月后病人的体重指数、血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检查结果存在差异(P<0.05),管理6个月后病人的腰围、血甘油三酯、血压和B超检查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 运用项目流程化管理进行NAFLD病人的社区管理,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药物治疗依从性、复诊行为及治疗效果.
作者:俞惠琴;周峰;刘晓红;李光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通过运用ROCCIPI方法,从规则、机会、能力、交流、利益、过程和意识7个方面对我国老龄化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作者:樊立华;张亚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就诊患者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需求分析,为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对沈阳市9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需求项目是疾病治疗(25.6%)、健康咨询(19.9%)和预防保健(18.7%);对其所提供的技术水平,治疗效果、预防保健服务、医护态度、服务满足需要程度和就诊放心度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85.4%、83.5%、67.7%、92.7%、82.9%和82.8%.在调查的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疗效果、提供预防保健服务情况、提供服务满足需要程度、就诊放心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在技术水平、医护态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需求项目是疾病治疗、健康咨询和预防保健;应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见疾病的治疗,同时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卫生预防保健知识.
作者:孙清山;刘盛男;曹思奇;席淑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描述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6 050例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高血压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新浜镇6 0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并发症情况调查,将其结果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趋势,并发糖尿病的构成有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而并发肾病者在低年龄组人群中占的比例较高;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种类与性别无关.结论 高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降低糖尿病发生及防制冠心病、脑卒中等并发症;低年龄段应以预防和控制肾病为主.
作者:庄棋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全程强化护理措施对注射胰岛素合并有抑郁焦虑的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合并抑郁焦虑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强化护理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10周的强化护理,比较实施强化护理前后患者SDS、SAS值及血糖水平.结果 强化护理组患者的SDS、SAS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AS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糖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强化护理组空腹血糖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01).结论 采取强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同时可使患者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王黎霞;林琳;耿颖;王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感觉减退和感觉异常,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如不及时诊治,会引起糖尿病足导致截肢,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对DPN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我们将2011年6月—2013年2月4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的21例DPN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伟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88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4例,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94例,予以饮食、心理、疼痛缓解、并发症及生活护理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QOL-C30量表、SF-36量表及APGAR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生活质量以及家庭支持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提高(P<0.05),且家庭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度.
作者:刘萍;陈丽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小儿是特殊的群体,小儿眼科是患儿集聚的场所,不同于其他病区,在治疗过程中哭闹、嘈杂,孩子配合性极差,加之家长对孩子较为重视,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护士工作压力大,由此产生的疲惫感而引发的职业倦怠尤为突出.职业倦怠感通常被认为是慢性工作压力所致[1],而个体的倦怠感与工作的投入程度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工作中服务人群和个人成就感有关[2].职业倦怠感会导致护士发生各种身心疾病[3].为了评估和认识护士的职业倦怠,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现对小儿眼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作者:齐翠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在对宁夏基本药物实施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和统一价格3个方面对宁夏药品“三统一”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认为:统一招标切断了流通领域的药品加成,降低了药品价格,规范了医生行为;统一配送规范了药品流通市场;统一价格使医疗机构规范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统一招标透明度不够,药品目录太窄,中标企业履约率低;统一配送率和药品配送数量较低,耽误临床用药和急救用药;配送时间较长,配送数量不全;统一价格太死板,居民用药可及性差.建议取消“三统一”中的“统一配送”,改“三统一”为“两统一”.加强招标管理,改进招标体制;制定弹性价格,相对统一;对基本药物实行国家计划生产与管理.
作者:李林贵;孙玮;张俊华;钱磊;杨丹琳;时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从疾病控制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居民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方法 通过统计分析、文献检索和网络检索,找出能反映全国居民发病和死亡情况的数据,确定我国居民主要健康问题.结果 我国居民面临慢性病、重大及新发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等多重健康挑战.结论 我们需要加强健康相关的政策制定、财政投入、人才培养和流动人口管理并落实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作者:王洪国;严晓玲;陈红敬;饶克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扬州市无偿献血情况,旨在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方法 按献血时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及献血量等条件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87 679名无偿献血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均对无偿献血形成较大的差异,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26~45岁人群占无偿献血总人数一半以上,且有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献血人群增多的趋势.结论 通过对扬州地区无偿献血情况的分析,可准确掌握该地区献血人群的分布规律,对于今后开展无偿献血者招募、合理制定采供血计划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和指导价值.
作者:朱晖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内部控制制度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确保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规范会计行为,防范财务风险,增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阐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进一步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工作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作者:夏会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了解广西个人自付和病种收治情况等相关数据,找出影响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相关因素,为缓解广西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分别抽取市级8家、县级12家综合医院作为样本进行调研.结果 占住院病种例数和住院费较大比例的为常见病、多发病,单病种管理病种类别、数量及费用上差别较大.结论改进现有付费方式及管理办法能有效缓解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作者:范丽;吴维民;杨秀玲;蒋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社区骨关节病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社区222例骨关节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2.8%的调查对象主观上认为自己对骨关节病仅是了解一点.患者迫切需要知晓的骨关节病知识依次是骨关节病的预防措施、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的指导,饮食和日常生活的指导.患者青睐的健康教育途径是就诊时社区服务人员给予个性化教育和提供健康知识手册.结论 因为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个体差异性,在针对骨关节病防治的传知、建信和养行的过程中,要根据人群的身心特点、健康状况、文化层次和不同需求,因人制宜地选择内容、方法和手段.
作者:解月娇;卢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其患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是引起冠心病等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1].据我国第四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人群抽样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按2012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约有2.2亿高血压患者[2].健康教育作为防治高血压的一种有效手段,对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营养相关知信行(KAP)的影响,以评价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为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方法.
作者:焦方栋;王文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2012年苏州市相城区户籍居民死亡谱和潜在寿命损失.方法 按ICD-10方法分类整理个案资料,使用DeathReg 2005软件系统进行数据输入和统计分析,并计算1~69岁组人群死因明确个案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结果 相城区户籍居民全死因死亡率为670.97/10万,男性高于女性.分病种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疾病;PYLL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及变性和染色体异常;PYL相对比顺位前五位依次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性或染色体异常、神经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恶性肿瘤.结论 2012年苏州市相城区户籍居民主要死因和卫生问题应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疾病,而造成早死的主要疾病是损伤和中毒及神经系统疾病.
作者:任晓江;徐桂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全面推进,农村老年人健康服务管理工作被提上日程并逐渐引向深入.本文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这些原因,对做好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望开宇;覃小芳;张新华;黄卫东;孙兵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TC)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80例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对患者FBG、HbA1c、TC、总胆固醇、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LD)、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蛋白(a)(Lpa)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对病程<5年和病程在5~9年的两组患者IMT比较发现,P>0.05无显著性差异,病程10~14年与病程5~9年患者比较发现,P<0.01有显著性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以IMT为因变量,与因变量有线性回归关系的自变量主要有TG和Lpa.结论 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IMT明显增加,并随着病程呈现递增趋势,IMT的增厚与Lpa呈正相关.
作者:吴继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慢性病患者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及其变化.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2006年和2009年的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医疗服务利用概率模型.结果 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医疗保险、户籍、地区和保健服务利用是影响慢性病患者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年龄、职业和户籍的影响在增强,而学历、收入、医疗保险、地区和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在减弱.结论 慢性病患者医疗服务利用受诸多因素影响,且不断发生变化;政府应继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加强健康知识教育,鼓励保健服务利用,以达到控制慢性病患者病情和有效减少长期医疗服务利用及费用的目标.
作者:王海鹏;孟庆跃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分析上海市静安区肺结核病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控制肺结核病发病率及有效管理肺结核病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07-2012年静安区肺结核病例有关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2年静安区肺结核病年均发病率为18.95/10万,发病年龄构成以中老年为主,45岁及以上年龄组占73.36%;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63∶1,职业分布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占40.83%;地区分布以江宁街道发病数居首,占31.66%;发病时间分布呈现出4~9月份、12月份相对集中的特征.结论 2007-2012年本区肺结核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近4年来呈平稳趋势,但应加强静安区中老年人群中肺结核病人的防治工作.
作者:鲍燕;顾凯侃;韩志英;朱小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肺结核病患者接受督导访视的满意度和需求,为完善社区的结核病患者督导访视工作、进一步发挥社区在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7个区714例完成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进行定量问卷调查,并在每区随机选择2~3例肺结核病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实际访谈14例.结果 肺结核病患者接受社区医生督导访视的比例较高,达99.3%;肺结核病患者对社区医生督导访视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对社区医生的患者隐私保护意识和注意事项讲解两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低;本地患者希望接受社区医生的督导访视,流动人口患者希望接受定点医院医生的督导访视;本地患者和流动人口患者都表示喜欢的督导访视方式为电话联系.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的管理情况较好;患者对督导访视总体满意度较高,但督导访视工作仍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不同患者对督导访视需求不同,督导访视工作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作者:汪依帆;严非;吴来娃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时间、预防作用的知晓程度及接种的影响因素,探索接种点开展疫苗接种的宣传方式,以便更好地推动免疫规划工作.方法 选择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较大、且相对稳定的城关区,随机选取4个免疫接种站(点),采用问卷调查及抽样访问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家长主要的知晓途径是专业人员宣传以及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家长职业、文化程度对疫苗知识知晓率及接种率有较明显的影响;流动人口对疫苗知识知晓率及接种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结论 根据不同人群类型制订不同的宣传方法,加强网络平台的运用.
作者:岳燕;范馨予;陈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分析影响外来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有效开展的各种因素,探索计划免疫实施过程中有效管理的对策,以提高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作者:刘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定西市安定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适宜的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8-2012年定西市安定区共报告手足口病1 141例,死亡1例;2 008-2012年分别报告147例、116例、126例、205例和547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1.62/10万、24.87/10万、26.96/10万、48.73/10万和129.73/10万;2008年和2010年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2009年报告重症1例,2011年报告重症3例,死亡1例,2012年报告重症3例.2008年、2009年和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体以Cox A16型为主,2011年以EV71型为主,2010年CoxA16型、EV71型二者均有.结论 2008-2012年安定区手足口病疫情基本呈逐年上升态势,病原体以EV71型、Cox A16型为主,疫情具有地区持续性.
作者:吴彩萍;陆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佛山市三水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报告的全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三水区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6 507例,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占全年报告总数的62.84%.发病人群男性高于女性(1.93∶1),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4.08%,以散居儿童居多,占总病例数的66.13%;病源学检测以EV71型感染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重症及死亡病例主要为感染EV71型所致.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和性别差异,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儿童是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对象,要不断加强社区和托幼机构场所监测与管理,重点加强环境及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普及健康教育知识.
作者:吴碧娇;蔡文安;何永辉;周开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金昌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金昌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金昌市2008-2012年累计发生手足口病病例1 26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4.1/10万,各年间发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 639,P=0.000);5月份、6月份为发病高峰;<5岁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8.97%;男女性别比为1.9∶1;永昌县发病率较金川区低.结论 金昌市5岁以下儿童(特别为男孩)是手足口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此年龄段人群的防控工作.
作者:聂永红;李万秀;刘慧青;许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为改善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方法 对2011年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信息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结果 新区局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8 232人,其中编内人员11 604人(63.64%),高级职称以上1 276人(7.00%),硕士及以上学位957人(5.25%).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从2009年的5.52人下降至2011年的4.64人,医护比从1.01上升到1.06,床护比从2.00下降至1.89.结论 卫生人力资源总量较大,但相对量较低;医护比、床护比配置结构不太合理;医疗卫生人员职称与学历总体偏低;编外人员占比较高.
作者:陈宝忠;景湲;娄继权;王俐;李妍婷;黄瑶;瞿天慧;张宜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从纵向与横向两个角度,评价浦东新区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分布的均衡程度.方法 收集现有资料和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x2)和Gini系数测量.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占总量(26 837人)的1/4左右,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占4%;不同类别机构卫生人员在职称、学位构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1);北片区域在卫生人员数、高级职称数与硕士以上学位人数上都占70%以上;社区卫生机构人员配置Gini系数均<0.1.结论 社区卫生与公共卫生人员不足、整体质量较低,公立医疗机构人力资源地域公平性有待改善,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和郊区医疗机构卫生人力配置.
作者:景湲;娄继权;陈宝忠;王俐;李妍婷;黄瑶;瞿天慧;张宜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预测未来浦东新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拥有量和需要量,进一步明确人员缺口.方法 收集2005-2011年区域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力数据,并结合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发展趋势的预测.结果 基于2005-2011年的平均增长率,2015年卫生技术人员缺口为6 148人,执业医师缺口为3 496人,护士缺口为1 203人,而到2020年,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医师和护士的缺口将分别达到9 461人、4 999人和1 942人.结论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置量缺口较大,建议形成政策合力,以“十二五”规划目标为导向,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努力增加医疗卫生人才总量,并着力改善配置结构.
作者:娄继权;景湲;陈宝忠;王俐;李妍婷;黄瑶;瞿天慧;张宜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聚居区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实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个人深入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围绕影响当地艾滋病母婴传播控制工作实施的影响因素,对凉山州某彝族聚居县妇幼卫生工作负责人、妇产科医务人员、村妇幼保健员、村医生、HIV阳性妇女和HIV阴性育龄妇女进行访谈.结果 研究共对101名调查对象开展个人深入访谈,影响当地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的因素主要包括交通不便、阳性孕产妇家庭经济困难和育龄妇女自身对艾滋病母婴传播危害认识不足等8个方面,其中超生与新农合报销之间的矛盾、喂养卫生问题为相对特殊的原因.结论 应加强乡镇卫生院妇幼卫生资源配置,增强服务可及性,对阳性孕妇家庭开展特殊医疗补助,加强艾滋病母婴传播危害宣传.
作者:杨爱辉;周艺彪;俄木阿呷;宋秀霞;聂世姣;张铁军;周海群;姜庆五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吸毒人员艾滋病、梅毒和丙肝感染情况,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吸毒、性行为状况,评估社区吸毒人员艾滋病防治效果.方法 由镇(街道)禁毒社工对社区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9年、2012年分别调查290人、283人,未检出HIV感染者;梅毒RPR阳性率分别为2.41%、3.18%;丙肝阳性率分别为27.93%、29.79%;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3.79%、89.75%.2009年、2012年调查对象主要使用海洛因、冰毒和摇头丸等毒品,曾注射过毒品的比例分别为42.76%、43.82%,其中与别人共用过针具的比例分别为5.65%、6.90%.近一个月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2.76%、43.82%;后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6.32%、50.81%;近一年曾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2.07%、5.3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知识得分越低,曾注射吸毒的比例越高;年龄越大,安全套使用率越低.结论 嘉定区吸毒人员梅毒、丙肝感染率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存在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及不安全性行为等危险因素,应采取降低吸毒危害和经性传播的综合性干预措施.
作者:殷方兰;钟培松;陈国勇;张永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外出就餐的消费者日益增多,餐饮业食品卫生暴露的问题日益突出,餐饮业食品卫生存在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1].陇西县属于农业县,由于农村地域广、人口多、经济发展滞后和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原因,使陇西县食品安全成为监管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凸现.为了确保辖区内居民和周边居民的食品卫生安全,我们对陇西县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对策.
作者:李汉栋;吉沛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为了解高明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及卫生状况,发现薄弱环节,提高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2012年区内托幼机构开展消毒质量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采样5 886份,平均合格率为67.99%.连续5年监测的合格率分别是75.67%、66.59%、59.07%、66.55%和74.93%.托幼机构室内空气卫生合格率为81.86%,餐、厨具合格率为88.72%,玩具、桌面和床面等物体表面合格率为69.96%,幼儿及幼师手合格率为50.88%.中心城区和乡镇级托幼机构监测样本总合格率分别为73.05%和58.41%.幼儿园和托儿所监测样本总合格率分别是69.89%和55.48%.结论 托幼机构消毒总体合格率偏低,各监测项目中以幼儿及幼师手合格率低,手消毒问题应引起重视.城区单位合格率高于乡镇级单位,幼儿园合格率比托儿所高.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干预措施,加强消毒知识、技能的培训和监督管理.
作者:林少英;黄侃韵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为掌握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评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卫生防病效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2012年农村人饮工程的基本情况、水源类型和供水方式等进行现场卫生调查,按丰水期、枯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横县农村人饮工程选址合理,水源类型主要以地下深水井为主,水处理率、水质合格率逐年提高,2012年调查发现,横县农村人饮工程水质完全处理率为3.40%,消毒处理率达37.86%,完全未处理率为58.74%,水质检验平均合格率为41.74%.结论 横县人饮工程较好地解决了群众人饮困难问题,但部分工程仍存在微生物超标、感官不合格和部分理化指标不合格等现象,有待政府加大投入,明确建管主体职权,完善和落实消毒制度,多部门齐抓共管,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作者:何界;卢明飞;卢山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