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001-9561
  • 国内刊号:23-1318/R
  • 影响因子:0.55
  • 创刊:198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最佳期刊奖(99)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2005年1期文献
  • 我国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要与利用现状分析

    长期护理在国际上通称为LTC(Long Tem Care),是人口老龄化突出起来的社会必然现象.我国在经济承受能力薄弱的情况下,面临着严峻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但尚未引起社会的关注.对我国目前老年人长期护理需要和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长期护理利用中存在的障碍,并为如何应对长期护理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作者:田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青岛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

    为全面了解青岛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开展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该项工作的领导、管理技术指导情况,以便针对存在问题制订有效措施,提高法定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的质量,于2004年9月对各级医疗和疾病控制机构的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修翠珍;周锡科;姜法春;刘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饮食从业者手及物体表面微生物学调查

    尽管我国尚无饮食从业者手及物体表面的消毒卫生标准但手对健康和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就此问题对嘉峪关市部分饮食从业者进行了调查.

    作者:王君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丹阳市1998~2003年食物中毒原因分析

    丹阳市1998~2003年六年中共发生食物中毒15起,中毒264人,死亡2人.经分析,食物中毒有逐年长升趋势,好发于每年温度较高的7~9月间,以动物性食品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其中造成死亡的原因是化学性食物中毒,中毒场所以饮食单位为主,其次为居民家庭.根据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食物中毒的预防必须突出对重点季节、场所和食品采取控制措施,要降低食物中毒的死亡率,必须重视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工作.

    作者:卢红明;王跃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996~2002年广州四城区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趋势分析

    目的:调查广州市城区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探讨在中学生中继续进行免疫干预的必要性,为制订乙肝免疫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州市城区中学生初一、高一新生进行乙肝表面标志物检测,对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免疫干预,比较1996~2002年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及抗体阳性率.结果:1996年初次血检39 289人,HBsAg阳性率9.55%,HBsAg阳性率为63.1%;至2002年HBsAg阳性率由9.55%降至3.05%,抗体阳性率由63.10%升至81.40%.结论:广州市城区中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抗体阳性率则呈曲折上升趋势,肯定了广州这几年在学生中预防乙肝的成绩,在中学生乃至大学生中进行乙肝免疫干预极为重要,它是计划免疫工作的一个延续.

    作者:倪莉红;杜琳;林国桢;邓小冰;任亚琦;林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001~2003年椒江区桶装饮用纯净水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椒江区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状况,保证供水的质量和安全,规范卫生监督管理,于2001~2003年对椒江区生产及销售的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质量进行了监测.

    作者:江萍;陈欢;郑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乌鲁木齐市市售蔬菜残留农药污染及防治对策

    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业的发展,蔬菜种类、生产管理条件不断变化,导致蔬菜病虫害种类增多,蔬菜的损失程度亦在逐年提高.据国家有关权威部门的资料显示,病虫害导致的损失已经占到总损失量的18%.为了降低病虫害损失,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因而,使得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日益突出.

    作者:何华;卜新莹;郝敬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辽宁省饮用纯净水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

    2003年1月至12月,对省内数十家纯净水生产企业的纯净水进行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调查共采集各类纯净水样75份,总合格率为82.7%,其中瓶装(600mL装)纯净水30份,合格率为86.7%;桶装(19.6L装)纯净水45份,合格率为80.0%.辽宁省纯净水仍存在较大的卫生质量问题,尤其是市售桶装水的菌落总数超标问题比较严重.

    作者:赵虹;牟荣;马景宏;徐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特征与职业卫生管理

    1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特征与职业卫生问题1.1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是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序幕,但其职业卫生基础薄弱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也随着沿海开发、开放的大潮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村富裕劳动力得到了充分解放,外地劳工也向长江三角洲聚集,乡镇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应该说,乡镇企业是苏南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回过头来,以现在的目光去看这些乡镇企业,其间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职业病危害隐患相当突出.

    作者:王卫国;李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建幼儿园项目在预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幼儿园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目前90%以上住宅小区的幼儿园在报审中存在诸多卫生问题,成为在投入使用后潜在的危害,为此,把好新建幼儿园项目的审批关是关键.

    作者:金松;陈旭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桶装纯净水企业建设项目的卫生学评价

    目的:对本市新建桶装纯净水生产建设项目进行卫生学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审核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依照卫生学评价通则对项目场所进行卫生学调查,竣工资料卫生工程分析和灌装间洁净度、成品水样的微生物指标检测等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5家桶装纯净水生产车间的选址与建筑物、车间布局与设备布置、生产工艺、水处理技术、消毒等设施布置基本符合卫生要求:5个灌装间尘粒数、浮游菌含量在标准范围内,但辅助卫生设施设置不合理,20%成品水样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结论:5家桶装纯净水生产场所食品卫生控制设施配置基本合理,但仍存在卫生问题,应进一步改进.

    作者:张志诚;李永浩;余淑苑;叶宝英;冯锦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乡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目前,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人们迫切需要洁净的水源及洁净的饮用水.目前,新乡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来源主要有三类:井水、管网水、各种净化水.不同的水质其成份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现就本市饮用水监测结果作一浅析.

    作者:孙丽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003年沈阳市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进一步做好游泳场所卫生管理工作,提高游泳场所水质卫生,防止相关传染病的传播.方法:选取沈阳市31家游泳场馆,现场采集游泳池水面下30cm处水样450mL,7~9月份加大采样频次.检验项目:池水温度、P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如有一项不合格即判定该样品不合格.结果:所有样品池水温度和PH值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游离性余氯的达标率低为67.84%,其次分别为浑浊度79.50%、细菌总数82.68%、大肠菌群87.63%、尿素87.98%.7~9月份高峰期与其它月份池水达标率比较,差异显著(x2=6.59,0.01<P<0.025).结论:沈阳市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较差,特别是7~9月份游泳旺季时其污染状况严重.

    作者:付希坤;邹淑贤;张弘;杨永建;李杨;马英伟;刘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预防性健康检查卫生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为保护公民健康权益,维护公共卫生秩序,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定了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对象和内容,以及违反预防性健康检查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现就预防性健康检查卫生管理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王明龙;吴小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003年大连市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原因的探讨

    目的:探讨2003年大连市传染病发病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调查进行分析,对已确认病例做资料回顾性处理.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用SPSS软件做统计分析,样本率比较用u值检验,构成比差异用柯尔莫哥洛夫一斯米尔诺夫检验[1].结果:2003年传染病发病率比2002年下降了47.58%,发病构成比集中于3~7月份,显著降低.同期发病率下降在城市明显于农村;下降显著的人群为15~39岁年龄组,职业分布于家务待业人员、工人和干部职员;明显下降的疾病是肠道传染病(以甲肝为主).结论:2003年大连市法定传染病下降的原因与全面防治SARS的各项预防措施有直接关系.

    作者:杨世宏;姚伟;韩一楠;孙作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石家庄市健康人群乙型脑炎抗体检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抽取300名健康人(排除既往乙脑病史、近期疫苗接种史).0~组50名,5~组50名,10~组50名,20~组30名,30~组30名,40~组30名,50~组30名,60~组30名.采集血清标本送市卫生防疫站做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测定.

    作者:刘立;周吉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人间禽流感疫情预防与控制措施探讨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畜间传播的一组发病快、症状重、病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对人可能存在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方式造成感染.在当前尚没有明确禽流感感染人证据情况下,积极采取控制禽间疫情的蔓延和加强人间禽流感疫情监测等措施,防止人间禽流感疫情的发生与传播非常关键.

    作者:段玉林;左晨;贾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潮阳市1990~200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为了解潮阳市1990~200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变化趋势,分析流行因素,为今后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潮阳市1990~200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黄小涛;刘晓曦;毛晓庭;赵焕杰;王学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奈曼旗2003年传染病报告管理及漏报调查的分析

    为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分析研究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奈曼旗卫生防疫站于2003年7月份和第四季度按<全国法定传染病医院报告管理>及<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试行)要求,对旗直属医疗保健机构及各苏木乡镇、学校医务室、个体诊所1~9月份的传染病报告管理、漏报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阿尔斯冷;苏彦学;高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谈基层卫生监督行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姜堰市卫生监督所成立于2003年底,为真正做到开好头、起好步,切实加强卫生监督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与卫生行风建设,他们结合新单位工作实际,狠抓全体职工职业道德教育与卫生行风建设,全面打造卫生监督机构的新形象.

    作者:吴光明;张子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述如何运用卫生管理学原理制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统筹设计.[1]科学地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是每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管理的基础,开展工作的起点,也是控制和衡量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结果的依据.运用卫生管理学原理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通过科学的计划工作程序,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部门及其人员有效地组织到实现计划目标上来,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关键.

    作者:王明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关于传染病零报告的理性思考

    众所周知,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监测传染病的疫情,我国一直实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即某地某时发生了传染病疫情,由法定报告人通过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逐级上报.所谓传染病零报告,就是某地某时即使没有发生传染病(即零)也要按时报告(即零报告).

    作者:张世英;黄慈林;庄厚雄;舒彬;田华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关闭矿区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及完善供水设施的管理

    关闭矿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难保证,鸡西市滴道矿于2004年7~9月发生伤寒爆发就是由水传引起的.因此研究和解决关闭矿区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对有效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雅斌;梁强;杨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公共卫生管理的扩张与转型

    公共卫生管理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的,是预防控制疾病、改善人的身体健康和机能的管理.要使公共卫生管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预防保健的需求,必须对管理中带根本性的问题加以认真的思考和有效的解决.

    作者:俞文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广东省疾控系统现状及加强疾控体系建设的探讨

    根据2003年广东省疾控系统年报及基层调研,本文分析了全省疾控机构的现况和资源配置情况,发现全省疾控系统普遍存在人员编制不足,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仪器设备缺乏、陈旧,专业机构过于分散,经费不足,以及珠江三角洲的疾控机构与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主要建议: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疾控事业的投入;建立公共卫生事业财政落实监督机制;制订疾控专业人员准入标准,分层次、分步骤地加强对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整合疾控有限的资源,理顺疾控和卫生监督体系.

    作者:易学锋;朱展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及其实现

    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医疗体制改革都将是医疗卫生系统重要任务之.一元化的产权结构、单一的经营管理方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既办医院又进行管理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满足公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作者:鄂启顺;刘嘉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

    食物中毒好发于夏秋季,而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季节性更为明显.该菌因其菌体不耐热,因此,在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以米饭及米粉为常见.2003年6月5日,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发生一起由锅包肉引起的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报告如下.

    作者:柳瑞芳;李亚杰;蔡文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一起因餐具污染引起细菌性痢疾爆发的调查

    2003年9月16日至9月20日,灵宝市某乡初级中学56名学生先后出现头痛、头晕、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经过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定这是一起因学生共用大汤锅水清洗餐具引起交叉污染,造成宋内志贺细菌性痢疾爆发的事件.

    作者:尚卫超;王建军;杨玉琴;邢秀芬;苏恩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一起紫外线灼伤事故的调查分析

    2003年9月3日,虹口区某幼儿园发生一起因紫外线灯安装不当引起的3名教师及25名儿童被紫外线灼伤的事故.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处理,由于处理及时,未产生严重后果.为使有关单位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晔青;陈道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试论卫生行政处罚的确定和救济

    1卫生行政处罚的确定1.1程序舍法,证据充分因为行政主体在实体上拥有极为广泛的权力,通过行政程序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卫生行政部门在行使行政行为时,应当严格遵循程序法所规定的形式、方式、步骤、时限.如卫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员在针对相对人行使执法权之前,应当首先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和来意,这样可以使行政相对人了解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具有执法主体资格,也可以使公众对特定行政机关的活动进行监督;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在办理行政案件应严格遵循受理、立案、取证、合议、告知、决定的步骤,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时限要求.卫生执法机关在调查违法行为时,应当收集能够证明违法事实的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视听资料、鉴定结论、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等各种证据.

    作者:姜小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销违法食品受处罚行政复议终止案

    1案情简介2002年8月7日海南省卫生监督所在省会市进行食品打假专项检查,发现海南双鸽药品医械有限公司销售的食品中存在严重违法宣传保健功能的情况,立即请示卫生厅同意立案调查.

    作者:杨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刍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卫生行政审批制度和模式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方式,改革卫生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

    作者:孙传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卫生行政许可应对<行政许可法>实施的思考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行政许可法>的公布施行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实施有效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卫生行政许可如何应对<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是卫生部门必须理性思考的一大课题.

    作者:陆卫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导入项目化管理的探讨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疾病控制中心,把企业运作中比较成熟的项目管理作为疾病控制工作的发展战略首选,实际应用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薛丰松;程欣;李凤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社区流动人口基本卫生服务模式的研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上海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以外来劳动力为主体的流动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目前上海有流动人口380万左右,南汇区有流动人口12以上.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带来了许多移民流行病学的问题,给卫生防病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增加了社区居民的患病风险.积极探计流动人口卫生服务模式,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是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任务.

    作者:杨震;沈志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谈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自2003年春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流行以来,新加坡、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实验室人员非典病毒感染传播事件,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现实危害.这给各类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再次敲响警钟.但时至今日,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中的诸多问题仍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作者:白淑萍;阎爱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上海市南汇区基层预防保健经费项目管理初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上海市南汇区基层预防保健经费近年来也得到不断增加,到2004年达到15万元/万人,2005年将达到20万元/万人.

    作者:王培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事业发展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245人,现有职工总数2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7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63人,占职工总数的71%(大专51人,占22%;大学96人,占42%;研究生15人,占7%).职称情况是,正高16人,占专业人员总数的8%;副高49人,占25%;中级77,占39%;初级57人,占29%.目前尚有取得副高技术职称资格的人员3人,因无岗未聘任.职工的学历和职称分布情况可看出,中心属人才密集型单位,同时所承担的功能和任务技术含量也较高.本中心努力为人才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主要做了六项工作.

    作者:高辽平;刘丹;孙作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城乡卫生医疗用品消毒质量结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掌握咸丰县城乡卫生单位医疗消毒现状,加强卫生监督及为以后深入开展该项工作提供依据,疾控中心于2000至2003年对全县城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503个卫生单位的3 891份医疗卫生用品的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顶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对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监测与评价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医疗机构的消毒及其效果进行监督监测,评价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用消毒这个手段切断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链,以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质量,同时也可总结和积累消毒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评价和分析鸡西市1999~2002年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并对其管理的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王金华;曹志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城域级公共卫生预警与信息网络建设方案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和信息发布制度.此条例的颁布为建立资源共享、灵敏、准确和自动预警的城域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作者:王述琳;卜新莹;路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市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及运行机制探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建立健全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事关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防范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更好地保障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使命.特别是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更加充分表明了加强城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市级疾控机构的人力资源及有限的卫生资源,并使之疾控工作的常态管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有机地结合起来,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作者:程志华;许国章;张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试论疾病控制中心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与运行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进程中,疾病控制中心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如何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笔者试图围绕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与运行,谈谈个人的一些初浅的认识:

    作者:杜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建立乡镇卫生监督机构的探索和分析

    1乡镇卫生监督机构的模式余姚市根据<余姚市卫生局、余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余姚市人事局、余姚市财政局关于卫生监督和预防保健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于2002年4月28日成立了市卫生监督所,<实施意见>核定市卫生监督所编制为40人,现实际人员到位31人,经费由市财政全额预算安排.市卫生监督所建立并走上正常运行轨道后,为了建立乡镇卫生监督机构,又及时在市第四人民医院开展分所的试点工作,于2002年10月15日成立了市卫生监督所泗门分所.

    作者:干超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糖尿病经济分析研究现状--第64届ADA大会侧记

    第64届ADA大会于2004年6月4日~8日在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召开,大会以宣读和张贴壁报的形式进行交流.大会有关经济分析的专题约40余篇现摘录如下:

    作者:相爱霞;董砚虎;赵璐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303例慢性职业中毒患病分析

    近年来,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河南省慢性职业中毒情况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为全面掌握近年慢性职业中毒患者患病特点,并为进一步落实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2000~2003年本省慢性职业中毒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刘茗 刊期: 2005年第01期